世界的故事3·近代史:从伊丽莎白三世到淘金者

世界的故事3·近代史:从伊丽莎白三世到淘金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苏珊·怀斯·鲍尔 著,狄晨霞 译
图书标签:
  • 历史
  • 世界史
  • 近代史
  • 西方史
  • 社会史
  • 文化史
  • 传记
  • 人物
  • 伊丽莎白时代
  • 淘金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3086802
版次:1
商品编码:1157779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1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52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作者用引人入胜的方式,将世界史的发展像讲故事那样娓娓道来。第三卷是近代史,覆盖了从1600年到185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以西方航海家寻找去往东方的新航线为开端,继而将东西方世界联系起来,触发了西班牙、英国等欧洲国家的海外扩张,压迫与反抗贯穿始末。在这里你会看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法国大革命、美国的建立等等。
  这本书适合高年级的学生阅读,也是亲子阅读的历史读物。


内容简介

  “一分钟战士”是什么样的战士?
  日本的武士是如何演变为相扑运动员的?
  怎样用二十四美元买下了曼哈顿岛?
  为什么加利福尼亚有一个小城名叫“土拨鼠的荣光”?
  印度加尔各答的黑洞是什么?
  “一只耳朵引发的战争”是哪场战争?
  黑死病爆发时期为什么伦敦市长要下令杀死所有的猫和狗?
  艾哈迈德三世统治下的奥斯曼帝国为什么叫“郁金香时期”?
  ……
  探险家们在山中发现宝藏,海盗们在海中四处游荡,皇帝们总是想方设法要保住皇位(还有自己的脑袋)。而冒险家们却坐着小木船环游世界,忍饥挨饿,担惊受怕地寻找新大陆……
  作者用引人入胜的方式,将世界史的发展像讲故事那样娓娓道来。第三卷是近代史,覆盖了从1600年到185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以西方航海家寻找去往东方的新航线为开端,继而将东西方世界联系起来,触发了西班牙、英国等欧洲国家的海外扩张,压迫与反抗贯穿始末。在这里你会看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法国大革命、美国的建立等等。
  这本书适合高年级的学生阅读,也是亲子阅读的历史读物。

作者简介

  苏珊·怀斯·鲍尔(Susan Wise Bauer),在弗吉尼亚州威廉与玛丽学院(The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教授文学与写作。曾著《受过良好教育的心灵:你从未接受过的经典教育》(The Well-Educated Mind: A Guide to the Classical Education You Never Had)、《受过良好教育的心灵:如何进行家庭教育》(The Well-Trained Mind: A Guide to Classical Education at Home)——这本书很快成为一种教育标准,获得了广泛且持久的赞誉。

目录

第一章 帝国的世界

神圣罗马帝国/001

西班牙的财富/005

第二章 新教改革

尼德兰革命/009

没有国土的女王/013

第三章 两个国家的国王詹姆斯

詹姆斯和他的敌人/017

詹姆斯王的小镇/021

第四章 寻找西北通道

新世界里的法国人/025

亨利·哈德逊的寻觅/029

第五章 日本的战神

日本名将丰臣秀吉/033

德川家族的第一个统治者/036

第六章 新世界里的新殖民地

普利茅斯的陌生人和圣人/040

新世界中的荷兰人/044

第七章 奴隶制度的扩张

烟草与奴隶/050

安哥拉女王恩津加/054

第八章 东方的中央

波斯拼图/058

奥斯曼土耳其/062

第九章 西方的战争

三十年之战(1618—1648)/066

第十章 远东

孤立的日本:东方的闭关锁国/073

中国的新局面:清兵入关/076

第十一章 印度莫卧儿王朝

世界之王/080

奥朗则布的三个决定/083

第十二章 英国的战争、火灾与瘟疫

查里上了断头台/087

克伦威尔摄政期/091

瘟疫与火灾/095

第十三章 太阳王

法国的太阳王/099

第十四章 普鲁士的兴起

普鲁士的开国皇帝腓特烈一世/104

第十五章 战乱中的新世界

殖民地之战:菲利普王战争/108

殖民地之战:路易十四救了法国/112

威廉·彭的神圣实验/116

第十六章 西方

牛顿、洛克的定律/121

科学化种植/125

第十七章 俄罗斯学习西方

彼得大帝/130

彼得大帝通往西方的港口/134

第十八章 东西方的碰撞

土耳其第二次学习西方/139

第十九章 印度的英国人

印度王国的分裂/144

“店主”的侵略/148

第二十章 东方的帝国

乾隆皇帝的书房/152

龙的国度/155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帝国的世界
  神圣罗马帝国
  假如你是一名1600年的探险家,你花了二十年周游世界:睡过阿拉伯人的帐篷、欧洲的宫殿,甚至住过印第安人的长屋。你在罗马吃过鱼酱油,在英国吃过牛肠布丁,在德国吃过糖衣甜菜,在法国吃过镀金猪头。你只剩下两颗牙齿(因为得过坏血病、吃过糖衣甜菜,其他的牙齿都掉了);在去冰岛的路上,你还冻掉了三个脚趾头。你被亚洲的骆驼咬过,被印度的眼镜蛇咬过,还被北美洲的大水蛇咬过。
  在你的探险生涯中,你见过两面旗帜,一面是白底红十字的,另一面旗帜上则有一只两头鹰。在西班牙、葡萄牙,从高耸的阿尔卑斯山到低洼的荷兰海岸,这两面旗帜在欧洲处处可见。
  这两面旗帜甚至出现在了北美、南美甚至菲律宾。无论你去哪里,都能见到这两面旗帜。
  拥有这两面旗帜的人分别是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的费尔南多一世,菲利普是费尔南多的外甥。他们之所以能够统领全世界如此广袤的土地,要从一个幸运儿开始说起。
  1500年,也就是我们的故事开始前的一百年,这个幸运儿出生在北欧一个冰冷的石头宫殿里。他的爸爸是荷兰国王,他的祖父是德国国王,而他另一个祖父是西班牙国王。这个幸运儿叫卡洛斯,他一家就有三个国王!
  在卡洛斯六岁的时候,他的爸爸去世了,于是卡洛斯就当上了荷兰的国王。在他十六岁的时候,他的西班牙祖父去世了,他就成了西班牙的国王。在他十九岁的时候,他的德国祖父也去世了,他就成了德国国王。卡洛斯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三个王位。
  但是卡洛斯还不满足,他想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在卡洛斯出生的1500年前,罗马帝国国土广袤,每个罗马国民都遵纪守法,和平共处。和平一直持续到蛮夷入侵为止,自此以后罗马帝国就瓦解了。
  这1500年中,欧洲各国战乱不息,直到法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国王——卡洛斯曼大帝。卡洛斯曼吞并了德国,他的王国法制严明,人民安居乐业。他的国土面积是如此辽阔,以至于罗马教皇(西方基督教的首领)提供了一项特别的宗教服务:授予卡洛斯曼“罗马皇帝”的称号。
  但是罗马帝国早就已经消失了,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卡洛斯曼的新王国可以像古代罗马帝国一样维持欧洲的和平。由于卡洛斯曼是基督徒,他的新“罗马帝国”可以向全世界传播基督教。这就是后来卡洛斯曼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原因。
  卡洛斯也想当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首先他要让教皇授予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但是教皇并不太愿意给卡洛斯这一称号。卡洛斯已经统治了欧洲的大部分国土,教皇担心:如果卡洛斯变得太强大,谁来保证教皇的权威呢?
  并不是只有教皇在担忧。法国国王和意大利统治者也担心卡洛斯会侵略他们。因此,教皇、法国国王、意大利王子决定联合起来对付卡洛斯。
  卡洛斯并不担心。如果教皇不肯心甘情愿地授予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他可以玩一些手段。
  他的手段看似简单,实则惊人。多年以来,卡洛斯一直在压制着基督新教教徒。这些人认为天主教教会腐败堕落,教在压制着基督新教教徒。这些人认为天主教教会腐败堕落,教皇并没有资格来指导基督新教教徒。卡洛斯把这些人关进了监狱,还没收了他们的土地。但是卡洛斯知道,这些人是很愿意反抗教皇的。因此他组建了一支由德国新教徒组成的军队,和他自己的士兵一起去攻占罗马。
  这支被称作“德国怒火”的军队包围了罗马城。虽然教皇的军队人数上占优势,还在城头上用大炮轰炸,但是敌人很快就攻破了城门,涌进了罗马城。教皇和他的守卫们躲进了城中的一个堡垒,不让敌人进来。教皇像犯人一样在这个堡垒里待了八个月,任凭德国军队在罗马烧杀抢掠。
  在这个时候,卡洛斯还在西班牙,他假装对罗马发生的这一切一无所知。他给教皇写了封信,声称这支军队没有得到他的允许。“我很愤怒!”卡洛斯说:“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教皇是否相信他的说法?我们并不知道。但是教皇最终同意了授予卡洛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作为回报,卡洛斯帮助教皇击退了敌人。
  现在,卡洛斯可以自称为“罗马国王,西班牙、西西里岛、耶路撒冷、印度及大西洋地方国王,奥地利大公,勃艮第及雅典公爵,哈布斯堡及弗兰德斯伯爵,亚洲和非洲之主”了。但是在这些令人羡慕的头衔之外,卡洛斯也有很多烦心事。他长年征战,国库亏空。他变得越来越穷了。天主教徒和新教教徒总是在混战,新教教徒也不愿意听卡洛斯的了。
  当了二十四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后,卡洛斯决定退位了。他穿着黑衣,倚靠着一个亲信的手臂,从王位上站起来,对随从们说:“我毕生致力于保护我的国家和信仰。但是
  现在我已病弱不堪,再不能为之奋斗了。因此我决定退位。我要把西班牙、荷兰和意大利的土地交给我的儿子菲利普。”当卡洛斯重重地往后坐下的时候,所有的随从都在哭泣。
  一年以后,卡洛斯五世把他其他的国土交给了他的弟弟费尔南多,费尔南多也继承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卡洛斯去了修道院,终日修行祷告。两年不到,他就去世了。
  这个幸运儿最终空手离开了人世。但是他的弟弟费尔南多,他的儿子菲利普,却是西方最富有王国的统治者了。他们的作为将改变世界。
  ……

好的,这是一份基于您的图书名称《世界的故事3·近代史:从伊丽莎白三世到淘金者》的反向图书简介,即描述不包含该主题内容的其他历史著作的简介。 --- 文献撷英:另辟蹊径的史学探索 丛书总览:聚焦未涉足的纪元与疆域 本套系列丛书旨在填补当代历史叙事中的若干重要空白区域,避开传统宏大叙事中对于“近代”某一特定时间段(约16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聚焦,转而深入挖掘那些被主流史学或侧重于特定地域的叙事所忽略的古代、中世纪以及更晚近的现代早期(如20世纪初)的复杂图景。我们致力于提供一个更加碎片化、地方化、且视角更具颠覆性的历史考察框架。 --- 分册简介:历史的侧影与隐秘的进程 第一卷:《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与神谕:从乌尔第三王朝到巴比伦之囚》 内容提要: 本卷将读者带回两河流域的文明摇篮,时间跨度聚焦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它并非关注大航海时代的欧洲君主更迭或西进运动,而是专注于苏美尔城邦的兴衰、阿卡德帝国的统一与分裂、汉谟拉比法典的社会背景、以及亚述帝国的军事机器的运作机制。书中详尽分析了泥板文献中记载的灌溉系统管理、神庙经济的结构,以及早期法律思想的萌芽。重点探讨了文明的“创生”与“周期性崩溃”,与近代史中民族国家的构建逻辑形成了鲜明对比。全书着重于“早期国家形态的组织学研究”,而非对近代工业革命前夜的社会结构分析。 关键缺失点对比: 完全没有涉及伊丽莎白时代(任何一位)的政治手腕,也未触及任何与“淘金热”相关的地理大发现或殖民扩张后的经济现象。 第二卷:《丝绸之路的幽暗回响:唐宋之际的西域贸易与宗教冲突》 内容提要: 本书将焦点投向了欧亚大陆腹地,探讨了公元7世纪至13世纪期间,中国唐宋帝国与中亚、波斯乃至拜占庭帝国之间的复杂互动网络。它详细考察了粟特商人(Sogdian)的商业网络、佛教在丝绸之路上的本土化进程、景教与祆教在长安的传播困境。本书的核心在于分析一种“非海洋驱动的全球化雏形”——即如何通过陆路建立起跨越数千公里的物质与思想交流。书中对宋代的“海上贸易”也有提及,但主要目的是将其与陆路贸易进行对比,而非将其置于近代早期海洋霸权的视角下考察。 关键缺失点对比: 叙事重心完全避开了欧洲的地理探索及其随之而来的重商主义思潮,对中世纪晚期欧洲的王权整合或文艺复兴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潮持保留态度,更不涉及任何关于“淘金者”职业的社会学分析。 第三卷:《文艺复兴的阴影:中世纪晚期意大利城邦的金融与瘟疫史》 内容提要: 本卷深入剖析了14世纪至15世纪的意大利半岛,聚焦于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米兰等地的银行家族的崛起(如美第奇家族的早期运作)、行会制度的衰落与重塑,以及黑死病(大瘟疫)对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剧烈冲击。本书探讨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在特定地域的非线性发展路径,并分析了这种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如何受到中世纪残存的封建结构和教会权威的制约。全书是对“城市共和国”政治模式的深入考察。 关键缺失点对比: 本书的“近代化前夜”主要指向意大利城邦的内部结构变化,其时间轴与您提及的“伊丽莎白三世”所处的时代(即使是虚构的)存在显著的时间错位。它着重于“城市共和国的衰亡史”,而非后来君主专制国家的兴起史。 第四卷:《太平洋的另一端:德川时代的日本社会结构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在逻辑》 内容提要: 本书探讨了17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叙事核心在于“锁国体制”的社会经济基础:幕藩体制如何通过“参觐交代”制度有效地控制了地方大名,幕府如何通过严格的身份等级制度(士农工商)来维持社会稳定,以及在相对隔绝的环境下,町人文化(如浮世绘、歌舞伎)是如何在特定空间内实现爆发式增长的。本书的分析重点是“内部社会工程的极致化表现”,而非外部世界的扩张与互动。 关键缺失点对比: 本卷详述了日本对外部世界的拒绝策略,与近代史上欧洲主导的全球化浪潮形成了强烈的反例。它聚焦于一个“被动隔离的岛国”的历史进程,完全没有涉及任何与英格兰王室(无论哪一任伊丽莎白)或北美西进运动相关的“淘金者”叙事。 --- 丛书总结:超越主流的视角 本系列丛书(共四卷)的目的在于拓宽读者的历史视野,通过对古老帝国、陆地贸易网络、中世纪末期城邦,以及被隔离的东方国家的深入研究,展示历史进程的多样性与非同步性。我们坚信,历史的精彩之处,往往隐藏在那些未被标准化时间线所涵盖的角落。本书系致力于提供一种“去中心化”的历史读本,其关注点与当代关于近代欧洲权力更迭、殖民扩张及其伴随的经济狂热(如淘金潮)的叙事截然不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部优秀的历史著作,其价值不仅在于记录“发生了什么”,更在于启发我们思考“我们是谁”以及“我们该走向何方”。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成功的。它没有简单地将历史划分为“进步”与“落后”的二元对立,而是展现了一个充满灰色地带的复杂舞台。书中对于社会结构变迁的探讨尤其深入,作者对不同阶层在历史洪流中的角色扮演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揭示了权力是如何流动、分配和固化的。读完后,我对自己所处的现代社会结构,乃至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看似理所当然的现象,都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反思。它促使我去追问,我们今天所珍视的那些“现代性”的成果,究竟是以何种代价换取而来的?这种能够跨越时间维度,与当下产生强烈共鸣的洞察力,才是这部作品最打动我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书,更像是一面映照我们自身时代的镜子。

评分

我对历史书籍的偏好,一直以来都倾向于那种结构严谨、逻辑链条清晰的著作。然而,这次的阅读体验却让我体验到了一种别样的酣畅淋漓。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脉络与那些极具画面感的微观叙事编织在一起。举个例子,书中有一章专门探讨了某个偏远殖民地在面对西方文化冲击时的反应,作者没有用大段的理论去解释“冲突”,而是通过几个关键人物——一个传统祭司、一位受过西方教育的贵族子弟、和一个在码头工作的劳工——的命运转折,将那种文化张力具象化了。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代入感。我仿佛能闻到殖民港口的咸湿海风,听到不同语言的争执与融合。最让我佩服的是,作者在处理史料时展现出的那种近乎苛刻的审慎态度,他对所有重要的转折点都会提供多方位的证据链支撑,确保了叙事的可靠性,让我在享受故事性的同时,也能保持对历史的敬畏。

评分

坦白说,阅读这类涵盖时间跨度极大的历史著作时,我最怕的就是叙事疲劳,害怕后半部分因为事件过多而显得臃肿和失焦。但这本书在处理中后期内容时,展现出了惊人的驾驭能力。它的行文节奏控制得极好,就像是顶级交响乐团的指挥,知道何时该让铜管乐器奏出激昂的乐章,何时又该让弦乐组回归沉静的铺陈。尤其是在描述涉及国际博弈和技术革新的章节时,那种紧凑感和推进力让人手不释卷。我注意到,作者似乎特别擅长捕捉那些“拐点”时刻的微妙之处。他不会简单地把某个重大事件定义为“必然”,而是会深入剖析那些促成转折的偶然因素——一次关键性的失误决策、一个被低估的发明、或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这种对历史“不确定性”的坦诚书写,使得整个阅读体验充满了张力和思考空间,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仍旧忍不住去揣摩那些“如果当初”的可能性。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必须得说,非常独特。它既有古典史学家的那种严谨和庄重,却又时不时地迸发出一种现代评论家的犀利和幽默感。这种混合的语调,让原本可能沉闷的学术论述变得异常活泼。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释一些晦涩的政治哲学概念时所采用的比喻。比如,他用一个航海时代的船队迷航来解释某一时期政治联盟的脆弱性,那个比喻生动到让我几乎能想象出甲板上水手们的焦虑和争吵。这种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能力,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使得即便是对特定历史时期背景了解不深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论点。同时,作者在引述一手资料时也十分讲究,他不会直接堆砌引文,而是精心地剪裁和穿插,让那些来自过去的声音,像是为当前的论述提供有力的佐证,而非简单的引用堆砌,读起来十分过瘾。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深沉的墨蓝色调搭配烫金的标题字体,一下子就把我拉进了一种厚重而神秘的历史氛围中。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深深吸引住了。他没有急着抛出那些枯燥的年代和事件,而是像一位老练的导游,带着我们穿梭于不同的历史场景之间。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早期工业革命时期社会变迁的描摹,那种机器轰鸣声中的尘土飞扬,底层工人的辛酸与希望,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仅仅罗列事实,他更热衷于挖掘隐藏在历史表象之下的社会心理和文化思潮的暗涌。比如,书中对某一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心态的分析,简直像是心理学家的报告,精准地捕捉到了那种既渴望变革又恐惧失序的矛盾情结。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历史,不如说是在与那个时代的人物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对“近代”的定义有了全新的理解。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对复杂人性的洞察力,确实是上乘之作。

评分

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很好的历史通识教育读物。

评分

快递小哥态度好

评分

纸张厚实,内容考究,京东送货速度快

评分

速度快包装好

评分

书刚到,还没来得及看,希望孩子喜欢

评分

囤书过程中,自己先看了下挺不错的,希望孩子大些能喜欢。

评分

据说这是一套很好的历史书,果断买了。

评分

【编辑推荐】

评分

很好的一套书,让孩子看看,学习下。哈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