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青春

寻路青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照 著
图书标签:
  • 青春
  • 成长
  • 迷茫
  • 选择
  • 梦想
  • 校园
  • 励志
  • 自我发现
  • 人生
  • 未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59527
版次:1
商品编码:11589052
品牌:理想国(imaginist)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影响台湾两代文学青年的作家杨照,倒拨时光三十年,在记忆的地图中寻找青春的踪影,用青涩的故事回味青春的余温,细腻温软地勾勒出在那个一去难再返的时代里——同时也是这个时代稀缺的——幸福与快乐,到底该是什么模样。

海报:
  

内容简介

  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这是一本“记忆地志”,文笔细腻又朴实的杨照先生通过重新梳理自己的青春往事,带领读者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台湾,展现了那一代人在成长中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本书共有五个部分,包括“旧时光里的永恒”“在音乐中迷失”“文青未完成”“奢侈的诗意”“无关风景的漫游”,无论是作者在童年时与家人交往的故事,还是少年时期学习音乐的感悟,亦或者青春期时懵懂的爱情,都被作者巧妙地将其与故事发生的地点结合在一起,为读者展现出了一幅文艺青年的活动地图,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领悟无数的人生智慧和哲理。


作者简介

  杨照,本名李明骏,1963 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曾任《明日报》总主笔、远流出版公司编辑部制作总监、台北艺术大学兼任讲师、《新新闻》周报总编辑等职;现为《新新闻》周报总主笔、博理基金会副执行长,并为News98 电台“一点照新闻”、BRAVOFM91.3 电台“阅读音乐”节目主持人。
  近作──《故事照亮未来:通往开放社会的100个观念》《我想遇见你的人生》《迷路的诗》《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

目录

001 自序
旧时光里的永恒
007 父子对坐
011 二十三路奔驰公交车
016 日语老灵魂
020 木炭与面摊
024 单车上的人生道理
028 神秘又亲近的美国
032 外婆村
036 死亡的幽微身影
041 大排水沟那头
045 最早体会到的永恒
049 记忆的暗巷
在音乐中迷失
055 堤防都阻挡不了的灾难
060 有钢琴有谱架的客厅
064 通往地狱的步径
068 如何对自己诚实?
072 严厉而沧桑的声音
076 想要迷路的冲动
文青未完成
083 阅读起点
087 没拍成的照片
091 摇滚乐和甜不辣
095 “好味道”、周梦蝶、唱片行
099 虚构、欺瞒的同质环境
104 浪掷挥霍的生命时光
108 留住眼前的电影
112 白色悬浮的梦幻图书馆
116 挤满文学意义的小巷
120 迟来的阳光之歌
125 逃避平庸无聊的方法
129 在惊愕中成长
133 篮球大梦
137 世界在另一边
141 密语暗码,也是低吟音乐
145 如果在冬夜,两个年轻人
奢侈的诗意
151 盛气凌人的少年
155 骚动的星光
159 秋风的名字
164 青玉般的感情
168 和她的过去短暂交错
172 安静空荡的戏院
176 地缘的道理
无关风景的漫游
183 那隐约、无法确知的危险
187 失落的速度感
191 有“傅园”的风景
195 “步行范围”内的冒险
199 不一样的地理学
203 我的乡土补课
207 对河猜疑
211 穿过海洋
215 认识湖水的深邃力量
219 奇特的温暖
223 如果我不存在了……
227 似酒的十月秋阳
231 下午的俗世风情
235 当夜色罩满湖面

精彩书摘

  
  波德莱尔的诗:
  老巴黎消失了
  (一座城市的形体,唉,有着比人心还要更快的变化)
  中文只能译成“人心”的,波德莱尔的法文原文是:le coeur d’un mortel。关键在于mortel,特别指向有限的、必定会消亡的生命,呈现出更强烈的对比。人必有死,相较于以砖石所造的城市,人寿如此有限,而人的感受与念头,又是人类经验中变动最快的。此刻想的、感受的,下一刻很可能就有了戏剧性的逆转变化。
  然而,走过巴黎街道时,波德莱尔却如同被电击般意识到:他所居住的城市已经彻底失去了其恒常特性,以让人无从准备防备的速度,持续变化。应该提供我们安稳依赖的砖石之物,背叛了我们的期待,翻身比我们念头的转换,变得更快更剧烈。
  描述如此的冲击领会后,在这首标题为“天鹅”的诗中,波德莱尔接着近乎宿命必然地在心中召唤起了记忆,关于“老巴黎”的记忆:
  曾经这里有一座活动动物园
  一天我在这里看见──当天空之下
  寒冷,盈透晨光,劳动者刚被唤醒
  扫街工人将他们制造的尘暴推向沉静的空气中
  他看到了一只逃出来的天鹅,走向干涸的水沟边,怀想着它曾经拥有过的水塘。变化的现实,让诗人想起过去他曾遭遇过的,也正在想起过去的那只天鹅,双重的回忆交叠在一起。
  二
  这样的情感情绪,是由地理环境引发的。突然之间,发现自己熟悉的地景消失了,尤其当人置身在一个自以为应当熟识的地方,却惊讶且尴尬地发现被陌生的形体、活动与声音包围。那时,消失了的地景,会以记忆的形式,格外强烈、明显地,排山倒海地冲涌过来。
  那一年一个夜里,我开车到台大,行经基隆路舟山路口,发现记忆中的舟山路变魔术般消失了;继续前行,在基隆路上找到一个过去没有的门,转弯进去,到下一个路口后,我就迷路了,完全不知道要出席演讲的场地究竟在哪里。
  带点雨雾的夜色中,现实的陌生影像上,很快地叠上了二十多年前,我所熟悉的台大校园。我仿佛看见年轻时候的自己,骑着蓝色的破脚踏车,在舟山路的小门前跳下车,将车抬过铁栅门槛,然后又骑上去,朝向造船馆的方向去。二十多年前的我,感觉自己已经骑了很远很远,离开一般活动的台大校园了,心中带着一点无奈,要去造船馆找高中死党,跟他商量另一个高中死党碰到的严重感情问题。
  那很可能是大学四年中,我唯一一次走进造船馆,也因而二十多年间,根本从来没有回想过;但却在那一刻,当我窘迫地迷路在现实台大校园中,它不自主地回来重现在眼前了。那晚,回家之后,我写下了这本书中的最早的一篇文章:《有“傅园”的风景》。
  三
  之后一段时间,各种不同的机缘,将我带到许多留有青春成长记忆的地方。我愈来愈明白波德莱尔试图表达的,因为我也活在一个
  地理地景不再可靠的环境里,非但没有什么是不变的,不论砖或石或钢铁都无法阻挡快速、剧烈的改头换面。三十年没见的小学同学,乍然相遇眉目依稀,然而很多才几年没有去到的地方,却很可能除了地名,没留下什么旧时痕迹。
  只留在我的记忆里。变动不居的地景,因而就成了对于记忆最自然也最强烈的刺激。走到哪里,熟悉的旧日时光不待召唤,也无从抗拒,就固执地服贴在陌生的现实影迹上。而且神奇地,被时间淘洗磨淡,理应褪色的旧日情怀,竟然就是比眼前历历的现实声光,更清楚更深刻。
  我将这一幅幅的旧日时光显影写成了一篇篇的文字,完成一本“记忆地志”。还是用波德莱尔的比喻──现实的情景像是写在已经反复被使用太多次的羊皮纸上一般,再也清除不掉刮不干净的旧内容的渗入干扰,于是原本早已逝去的青春,从雾色中隐约穿透,可以被保留在今天当下的地理环境中。
  以文字,摸索着回到青春的路途;同时,找到了青春当时寻找人生方向的种种摸索。
  ……

前言/序言


《寻路青春》:一本关于成长、抉择与自我探索的时代缩影 《寻路青春》并非一本泛泛而谈的青春读物,它以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洞察,捕捉了中国当代青年在时代变迁中的成长轨迹与内心世界。本书不拘泥于单一的故事线,而是通过多角度、多人物的叙事,构建了一幅宏大而真实的青春群像。它审视的不仅是个体的迷茫与挣扎,更是整个社会转型时期,年轻一代在价值观、人生选择、情感困惑中所经历的阵痛与蜕变。 一、 群像的塑造: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浮沉 《寻路青春》深知,青春从来不是一条笔直的道路,而是一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辽阔原野。因此,书中描绘了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特质、不同人生轨迹的青年形象。 理想主义的探求者: 以主人公“林安”为代表,他们怀揣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不愿随波逐流,试图在既有的框架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定位。他们可能面临着学业的压力、社会规则的束缚,以及来自家庭的期望,但内心深处始终涌动着一股不甘平庸的火焰,渴望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世界,去创造价值。他们会在深夜苦读,在论坛上挥洒热情,在每一次尝试中跌倒又爬起,他们的青春充满了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即使前路渺茫,也义无反顾。 现实主义的奋斗者: 也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更早地认识到现实的复杂与残酷,选择脚踏实地,为自己的未来铺设一条相对稳妥的道路。他们或许没有宏大的理想,但他们拥有坚韧的毅力,能够适应环境,抓住每一个机会。他们在校园里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在实习中积累实践经验,在与社会规则的博弈中逐渐成熟。他们的青春可能不那么跌宕起伏,却充满了务实的智慧与不懈的努力,他们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希望。 迷茫中的彷徨者: 还有一部分青年,他们正处于青春的十字路口,面对着太多的可能性,反而感到无所适从。他们可能曾经有过梦想,但在现实的冲击下逐渐模糊;他们可能渴望改变,却又不知从何下手。他们会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慰藉,会在人际关系中寻求认同,会在短暂的狂欢后陷入更深的空虚。他们的青春是充满试探与困惑的,他们也在这种彷徨中,慢慢地寻找自己的方向,偶尔的顿悟,会让他们看到一丝曙光。 边缘的观察者: 书中也可能刻画了一些不那么主流的青年形象,他们可能特立独行,与大众的价值取向格格不入;他们可能在某个细分领域有着非凡的才能,却不被主流社会所理解。他们是时代的观察者,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着周遭的一切,他们的存在,也为整个青春群像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和复杂性。 《寻路青春》并非简单地将这些人物脸谱化,而是深入挖掘他们各自的成长环境、家庭影响、人际互动,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共同塑造了他们独特的性格和命运。通过对这些鲜活个体的细致描摹,本书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立体的时代群像,让读者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看到身边人的故事。 二、 时代的烙印:转型期的社会变迁与青年困境 《寻路青春》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个体的成长置于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下,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青年一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价值观的重塑: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传统的价值观受到了冲击,新的价值体系正在形成。青年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思潮,如何在多元化的信息中辨别真伪,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是他们普遍面临的难题。书中可能探讨了消费主义的抬头、拜金主义的侵蚀,以及年轻人对精神世界的迷失与追寻。 人生选择的困境: 过去,人生道路相对单一,升学、就业、婚姻都有着相对固定的模式。而如今,社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升学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创业风险高企,婚姻观念也日益多元。书中可能展现了大学毕业生的迷茫、职场新人的挣扎、创业者的艰辛,以及他们在面对各种选择时,内心的挣扎与取舍。 城乡差距与代际沟通: 城乡二元结构在经济发展中依然存在,不同地区的青年,其成长环境和面临的机遇有着天壤之别。书中可能通过不同地域背景的人物,展现了城乡差距对青年人生轨迹的影响。同时,父母与子女之间,由于时代经历的差异,也可能存在沟通的障碍和价值观的冲突,本书也会细腻地描绘这种代际之间的理解与隔阂。 虚拟世界的渗透: 互联网的普及深刻地改变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模式。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短视频等,既为他们提供了表达自我的平台,也带来了信息茧房、网络欺凌、沉迷虚拟等问题。《寻路青春》不会回避这些现实,而是将其融入人物的成长经历,展现虚拟世界对他们现实生活的影响,以及他们在其中所经历的成长与反思。 三、 情感的深度:青春期的爱恨纠葛与成长阵痛 青春期是荷尔蒙激荡、情感萌发的时期。《寻路青春》不会回避青春期特有的情感体验,但它并非简单地描绘校园恋情,而是将其视为人物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懵懂的初恋与青涩的爱恋: 书中可能描绘了少年少女之间懵懂的爱恋,那种小心翼翼的试探,那种纯粹的心动,以及因爱而生的喜悦与痛苦。这些情感的经历,往往是青春期最深刻的印记,它们会塑造年轻人的情感观,教会他们如何去爱,如何去面对失去。 友谊的羁绊与背叛: 朋友是青春期最重要的伙伴,他们共同分享快乐,分担忧愁。书中可能展现了真挚的友谊,那种肝胆相照、互相扶持的情感,也可能描绘了友谊中的误解、猜忌甚至背叛,这些经历会让青年人学会辨别真伪,珍惜拥有。 家庭的温暖与冲突: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港湾,但也可能是矛盾的温床。书中可能展现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与期望,也可能描绘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不畅,甚至因为价值观的差异而产生的冲突。这些家庭经历,深刻影响着青年的性格形成和人生选择。 对自我认同的探索: 青春期也是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青年们开始思考“我是谁”、“我想要什么”,他们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在各种经历中,逐渐认识和定义自己。书中可能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展现他们对自我价值的不断探索和对未来方向的坚定追求。 四、 叙事的艺术:细腻的情感描摹与现实的深刻洞察 《寻路青春》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在于其精湛的叙事技巧。 细腻的情感捕捉: 作者善于捕捉人物内心的细微情感变化,将那些难以言说的情绪,通过精准的词语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出来,让读者感同身受。无论是林安内心的挣扎,还是其他角色的喜怒哀乐,都栩栩如生,触动人心。 现实主义的笔触: 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真实,无论是人物的对话,还是场景的描写,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它不回避青春期的烦恼和现实的残酷,而是以一种坦诚的态度去呈现,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共鸣。 多线并进的叙事结构: 通过多条人物线索的交织,本书构建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世界。不同人物的故事相互映照,共同展现了时代背景下青年群体的生存状态,使得整体叙事更加丰满和立体。 引人深思的结尾: 《寻路青春》的结尾并非总是圆满的,它更多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思考,引导读者去思考青春的意义,去思考人生的方向。它告诉我们,青春的意义不在于一帆风顺,而在于勇敢地去探索,去尝试,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总而言之,《寻路青春》是一部充满力量和智慧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成长的故事,更是一面折射时代变迁的镜子,一份献给所有正在或曾经经历青春的人们的深情告白。它鼓励读者勇敢地面对现实,坚定地追寻梦想,在跌跌撞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寻路青春”的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寻路青春》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太多关于“选择”的思考。书中人物,不论是少年还是少女,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有些选择是迫于现实的无奈,有些选择是出于内心的冲动,还有些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我最被打动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评判这些选择的对错,而是展现了每一个选择背后所带来的不同人生轨迹。比如,有一个角色选择了安稳的生活,放弃了远方的梦想,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也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某种妥协和满足。而另一个角色,则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虽然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他的眼神里始终闪烁着对未来的渴望。书中的人物,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他们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自己的挣扎和成长。这种复杂性,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也让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人物内心独白的描写,那些细碎的、真实的、甚至有些矛盾的想法,让我觉得仿佛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选择和困惑,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也更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评分

读完《寻路青春》,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像一部淡淡的电影,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却能在结尾处留下悠长的回味。书中人物的对话,非常自然,甚至带着点口语化的感觉,让你觉得好像就坐在他们身边,听他们闲聊。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都能传递出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书中的主人公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才能,他们和我认识的很多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小烦恼,小快乐,小小的坚持。他们会在考试前焦虑不安,会在和朋友闹别扭后偷偷后悔,也会在看到美丽的风景时,由衷地赞叹。这种“普通”反而显得格外真实,让人很容易将自己的影子投射其中。我喜欢书中对成长阵痛的描写,那种从懵懂到成熟的蜕变,充满了挣扎和不确定。比如,书中有一个角色,在一次重大打击后,一度陷入消沉,整个人都变得黯淡无光。但最终,他还是选择站起来,虽然过程缓慢而艰难,但那种重新找回自我的过程,真的非常鼓舞人心。它提醒我们,即使身处困境,也别忘了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慢慢疗愈,慢慢成长。这本书就像一个老朋友,在你需要的时候,静静地陪在你身边,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一切。

评分

《寻路青春》带给我的,是一种久违的、淡淡的忧伤,但这种忧伤又带着一种力量。书中描绘的几个少年少女,他们的成长轨迹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充满了挫折和迷茫。有的人因为家庭的压力,不得不放弃自己热爱的东西;有的人因为人际关系的复杂,学会了伪装和小心翼翼;还有的人,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一次又一次地跌倒,却又一次次地爬起来。作者的笔触很克制,没有过度煽情,但那些描写的场景,却能轻易勾起读者内心的共鸣。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片段,一位女主角在被拒绝后,并没有哭天抢地,而是默默地整理好自己的书本,然后抬头望向天空,眼神中透着一种不甘和坚韧。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无数个曾经的自己,在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时,所选择的沉默和隐忍。这种不声不响的力量,往往比歇斯底里的爆发更让人动容。而且,书中对校园生活的描写也非常真实,那些课间偷偷分享零食的喜悦,课堂上走神的瞬间,甚至是毕业时依依不舍的告别,都仿佛昨天刚刚发生一样。它让我意识到,青春最珍贵的,或许不是那些惊天动地的成就,而是那些看似平凡却充满温情的回忆。这本书就像一杯温水,在你感到疲惫的时候,悄悄地温暖你的心房,让你重新找回前行的勇气。

评分

我必须承认,《寻路青春》是一本能够让人安静下来的书。它不像那些快餐式的读物,追求感官的刺激和情节的跌宕。相反,它用一种平和、舒缓的语调,娓娓道来。书中的人物,并不张扬,他们只是在自己的世界里,经历着属于他们的故事。有的是关于学业的压力,有的是关于家庭的琐事,有的是关于懵懂的情感,还有的是关于对未来的迷茫。但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了他们独特的成长经历。我被书中对情感的刻画深深吸引,那种细腻、真实,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比如,一次不经意的关心,一次欲言又止的试探,一次默默的支持,都传递着深厚的情感。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感情,往往藏在那些最不经意的瞬间。而且,书中对青春期的迷茫和不安的描绘,也触动了我内心深处。那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对自我的怀疑,对周围世界的探索,都是我们在青春期会经历的。这本书并没有试图去解决这些问题,而是以一种陪伴者的姿态,与读者一同去感受。它让我觉得,即使在最迷茫的时候,也有温暖的光芒在指引着我们前进。它是一本能够让你放慢脚步,细细品味的书,它会让你重新发现,青春的美好,原来就在那些平凡的日常里。

评分

刚翻完《寻路青春》,说实话,一开始被这个名字吸引,总觉得会是那种跌跌撞撞、迷茫又充满希望的青春故事。读下来,感觉作者好像特别善于捕捉那种细微的情感波动,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恨情仇,而是更多日常的、琐碎的、却又直击人心的点。比如,书中某个角色在面对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时的犹豫和挣扎,那种明明内心早已有了答案,却因为各种顾虑而迟迟不敢迈出一步的纠结,真的太真实了。我能想象到,有多少人在某个时刻,也曾有过相似的感受。那种孤独感,即使周围有人陪伴,但有些决定终究是要一个人去承担的。而且,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不是简单地告诉你“他很伤心”,而是通过一些非常具体的行为,比如反复擦拭桌子,或者突然沉默下来,让你自己去体会那种内心的暗涌。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情节,主角在深夜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灯昏黄,影子被拉得很长,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自己的思绪。那种感觉,有点忧伤,但又带着一种莫名的平静,好像在那个时刻,所有的烦恼都暂时被放下了,只剩下对未来的模糊憧憬。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曾经的那些年,发现原来很多当时觉得天大的事情,回头看也不过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它没有给出标准答案,也没有强行灌输某种道理,更多的是一种陪伴,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回响。

评分

寻路青春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这是一本“记忆地志”,文笔细腻又朴实的杨照先生通过重新梳理自己的青春往事,带领读者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台湾,展现了那一代人在成长中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本书共有五个部分,包括“旧时光里的永恒”“在音乐中迷失”“文青未完成”“奢侈的诗意”“无关风景的漫游”,无论是作者在童年时与家人交往的故事,还是少年时期学习音乐的感悟,亦或者青春期时懵懂的爱情,都被作者巧妙地将其与故事发生的地点结合在一起,为读者展现出了一幅文艺青年的活动地图,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领悟无数的人生智慧和哲理。

评分

¥25.50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挺好的。

评分

不错

评分

¥25.50寻路青春

评分

小书一本,不大也不厚,做的还不错,纸张印刷尚可,内容翻了翻挺不错的,囤书囤书。

评分

在本书的每一页上,达利任由他那些狂妄的神话肆意蔓延。为什么说法国南部的城市佩皮尼昂才是世界的中心?因为那里只有地中海文化,而且如果在地质史上,西北部的比斯开湾不能保存下来的话,就没有所谓的地中海了。达利是位天才,但达利又是谁呢? “我常常有这样的疑问,不知道自己何时伪装,何时真实。” 那他对嘉菈呢? “我爱她更甚于自己的母亲、自己的父亲,更甚于毕加索,甚至更甚于金钱。”

评分

珍惜眼前人,怜惜眼前事。

评分

都是好书,畅销书,我们要建立阅览室,京东的服务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