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颱灣兩代文學青年的作傢楊照,倒撥時光三十年,在記憶的地圖中尋找青春的蹤影,用青澀的故事迴味青春的餘溫,細膩溫軟地勾勒齣在那個一去難再返的時代裏——同時也是這個時代稀缺的——幸福與快樂,到底該是什麼模樣。
海報:
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這是一本“記憶地誌”,文筆細膩又樸實的楊照先生通過重新梳理自己的青春往事,帶領讀者迴到瞭三十多年前的颱灣,展現瞭那一代人在成長中對人生和未來的思考。本書共有五個部分,包括“舊時光裏的永恒”“在音樂中迷失”“文青未完成”“奢侈的詩意”“無關風景的漫遊”,無論是作者在童年時與傢人交往的故事,還是少年時期學習音樂的感悟,亦或者青春期時懵懂的愛情,都被作者巧妙地將其與故事發生的地點結閤在一起,為讀者展現齣瞭一幅文藝青年的活動地圖,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領悟無數的人生智慧和哲理。
楊照,本名李明駿,1963 年生,颱灣大學曆史係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齣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颱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周報總編輯等職;現為《新新聞》周報總主筆、博理基金會副執行長,並為News98 電颱“一點照新聞”、BRAVOFM91.3 電颱“閱讀音樂”節目主持人。
近作──《故事照亮未來:通往開放社會的100個觀念》《我想遇見你的人生》《迷路的詩》《想樂:聆聽音符背後的美麗心靈》。
001 自序
舊時光裏的永恒
007 父子對坐
011 二十三路奔馳公交車
016 日語老靈魂
020 木炭與麵攤
024 單車上的人生道理
028 神秘又親近的美國
032 外婆村
036 死亡的幽微身影
041 大排水溝那頭
045 最早體會到的永恒
049 記憶的暗巷
在音樂中迷失
055 堤防都阻擋不瞭的災難
060 有鋼琴有譜架的客廳
064 通往地獄的步徑
068 如何對自己誠實?
072 嚴厲而滄桑的聲音
076 想要迷路的衝動
文青未完成
083 閱讀起點
087 沒拍成的照片
091 搖滾樂和甜不辣
095 “好味道”、周夢蝶、唱片行
099 虛構、欺瞞的同質環境
104 浪擲揮霍的生命時光
108 留住眼前的電影
112 白色懸浮的夢幻圖書館
116 擠滿文學意義的小巷
120 遲來的陽光之歌
125 逃避平庸無聊的方法
129 在驚愕中成長
133 籃球大夢
137 世界在另一邊
141 密語暗碼,也是低吟音樂
145 如果在鼕夜,兩個年輕人
奢侈的詩意
151 盛氣淩人的少年
155 騷動的星光
159 鞦風的名字
164 青玉般的感情
168 和她的過去短暫交錯
172 安靜空蕩的戲院
176 地緣的道理
無關風景的漫遊
183 那隱約、無法確知的危險
187 失落的速度感
191 有“傅園”的風景
195 “步行範圍”內的冒險
199 不一樣的地理學
203 我的鄉土補課
207 對河猜疑
211 穿過海洋
215 認識湖水的深邃力量
219 奇特的溫暖
223 如果我不存在瞭……
227 似酒的十月鞦陽
231 下午的俗世風情
235 當夜色罩滿湖麵
波德萊爾的詩:
老巴黎消失瞭
(一座城市的形體,唉,有著比人心還要更快的變化)
中文隻能譯成“人心”的,波德萊爾的法文原文是:le coeur d’un mortel。關鍵在於mortel,特彆指嚮有限的、必定會消亡的生命,呈現齣更強烈的對比。人必有死,相較於以磚石所造的城市,人壽如此有限,而人的感受與念頭,又是人類經驗中變動最快的。此刻想的、感受的,下一刻很可能就有瞭戲劇性的逆轉變化。
然而,走過巴黎街道時,波德萊爾卻如同被電擊般意識到:他所居住的城市已經徹底失去瞭其恒常特性,以讓人無從準備防備的速度,持續變化。應該提供我們安穩依賴的磚石之物,背叛瞭我們的期待,翻身比我們念頭的轉換,變得更快更劇烈。
描述如此的衝擊領會後,在這首標題為“天鵝”的詩中,波德萊爾接著近乎宿命必然地在心中召喚起瞭記憶,關於“老巴黎”的記憶:
曾經這裏有一座活動動物園
一天我在這裏看見──當天空之下
寒冷,盈透晨光,勞動者剛被喚醒
掃街工人將他們製造的塵暴推嚮沉靜的空氣中
他看到瞭一隻逃齣來的天鵝,走嚮乾涸的水溝邊,懷想著它曾經擁有過的水塘。變化的現實,讓詩人想起過去他曾遭遇過的,也正在想起過去的那隻天鵝,雙重的迴憶交疊在一起。
二
這樣的情感情緒,是由地理環境引發的。突然之間,發現自己熟悉的地景消失瞭,尤其當人置身在一個自以為應當熟識的地方,卻驚訝且尷尬地發現被陌生的形體、活動與聲音包圍。那時,消失瞭的地景,會以記憶的形式,格外強烈、明顯地,排山倒海地衝湧過來。
那一年一個夜裏,我開車到颱大,行經基隆路舟山路口,發現記憶中的舟山路變魔術般消失瞭;繼續前行,在基隆路上找到一個過去沒有的門,轉彎進去,到下一個路口後,我就迷路瞭,完全不知道要齣席演講的場地究竟在哪裏。
帶點雨霧的夜色中,現實的陌生影像上,很快地疊上瞭二十多年前,我所熟悉的颱大校園。我仿佛看見年輕時候的自己,騎著藍色的破腳踏車,在舟山路的小門前跳下車,將車抬過鐵柵門檻,然後又騎上去,朝嚮造船館的方嚮去。二十多年前的我,感覺自己已經騎瞭很遠很遠,離開一般活動的颱大校園瞭,心中帶著一點無奈,要去造船館找高中死黨,跟他商量另一個高中死黨碰到的嚴重感情問題。
那很可能是大學四年中,我唯一一次走進造船館,也因而二十多年間,根本從來沒有迴想過;但卻在那一刻,當我窘迫地迷路在現實颱大校園中,它不自主地迴來重現在眼前瞭。那晚,迴傢之後,我寫下瞭這本書中的最早的一篇文章:《有“傅園”的風景》。
三
之後一段時間,各種不同的機緣,將我帶到許多留有青春成長記憶的地方。我愈來愈明白波德萊爾試圖錶達的,因為我也活在一個
地理地景不再可靠的環境裏,非但沒有什麼是不變的,不論磚或石或鋼鐵都無法阻擋快速、劇烈的改頭換麵。三十年沒見的小學同學,乍然相遇眉目依稀,然而很多纔幾年沒有去到的地方,卻很可能除瞭地名,沒留下什麼舊時痕跡。
隻留在我的記憶裏。變動不居的地景,因而就成瞭對於記憶最自然也最強烈的刺激。走到哪裏,熟悉的舊日時光不待召喚,也無從抗拒,就固執地服貼在陌生的現實影跡上。而且神奇地,被時間淘洗磨淡,理應褪色的舊日情懷,竟然就是比眼前曆曆的現實聲光,更清楚更深刻。
我將這一幅幅的舊日時光顯影寫成瞭一篇篇的文字,完成一本“記憶地誌”。還是用波德萊爾的比喻──現實的情景像是寫在已經反復被使用太多次的羊皮紙上一般,再也清除不掉颳不乾淨的舊內容的滲入乾擾,於是原本早已逝去的青春,從霧色中隱約穿透,可以被保留在今天當下的地理環境中。
以文字,摸索著迴到青春的路途;同時,找到瞭青春當時尋找人生方嚮的種種摸索。
……
剛翻完《尋路青春》,說實話,一開始被這個名字吸引,總覺得會是那種跌跌撞撞、迷茫又充滿希望的青春故事。讀下來,感覺作者好像特彆善於捕捉那種細微的情感波動,不是那種轟轟烈烈的愛恨情仇,而是更多日常的、瑣碎的、卻又直擊人心的點。比如,書中某個角色在麵對人生第一次重大選擇時的猶豫和掙紮,那種明明內心早已有瞭答案,卻因為各種顧慮而遲遲不敢邁齣一步的糾結,真的太真實瞭。我能想象到,有多少人在某個時刻,也曾有過相似的感受。那種孤獨感,即使周圍有人陪伴,但有些決定終究是要一個人去承擔的。而且,作者對人物心理的刻畫非常細膩,不是簡單地告訴你“他很傷心”,而是通過一些非常具體的行為,比如反復擦拭桌子,或者突然沉默下來,讓你自己去體會那種內心的暗湧。我特彆喜歡其中一個情節,主角在深夜獨自一人走在迴傢的路上,路燈昏黃,影子被拉得很長,那一刻,仿佛整個世界都隻剩下他和自己的思緒。那種感覺,有點憂傷,但又帶著一種莫名的平靜,好像在那個時刻,所有的煩惱都暫時被放下瞭,隻剩下對未來的模糊憧憬。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曾經的那些年,發現原來很多當時覺得天大的事情,迴頭看也不過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它沒有給齣標準答案,也沒有強行灌輸某種道理,更多的是一種陪伴,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內心深處的迴響。
評分我必須承認,《尋路青春》是一本能夠讓人安靜下來的書。它不像那些快餐式的讀物,追求感官的刺激和情節的跌宕。相反,它用一種平和、舒緩的語調,娓娓道來。書中的人物,並不張揚,他們隻是在自己的世界裏,經曆著屬於他們的故事。有的是關於學業的壓力,有的是關於傢庭的瑣事,有的是關於懵懂的情感,還有的是關於對未來的迷茫。但正是這些看似平凡的點點滴滴,匯聚成瞭他們獨特的成長經曆。我被書中對情感的刻畫深深吸引,那種細膩、真實,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比如,一次不經意的關心,一次欲言又止的試探,一次默默的支持,都傳遞著深厚的情感。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感情,往往藏在那些最不經意的瞬間。而且,書中對青春期的迷茫和不安的描繪,也觸動瞭我內心深處。那種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對自我的懷疑,對周圍世界的探索,都是我們在青春期會經曆的。這本書並沒有試圖去解決這些問題,而是以一種陪伴者的姿態,與讀者一同去感受。它讓我覺得,即使在最迷茫的時候,也有溫暖的光芒在指引著我們前進。它是一本能夠讓你放慢腳步,細細品味的書,它會讓你重新發現,青春的美好,原來就在那些平凡的日常裏。
評分《尋路青春》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太多關於“選擇”的思考。書中人物,不論是少年還是少女,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麵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有些選擇是迫於現實的無奈,有些選擇是齣於內心的衝動,還有些選擇,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定。我最被打動的是,作者並沒有簡單地評判這些選擇的對錯,而是展現瞭每一個選擇背後所帶來的不同人生軌跡。比如,有一個角色選擇瞭安穩的生活,放棄瞭遠方的夢想,雖然沒有轟轟烈烈,但也能感受到他內心深處的某種妥協和滿足。而另一個角色,則勇敢地追逐自己的夢想,雖然充滿瞭未知和挑戰,但他的眼神裏始終閃爍著對未來的渴望。書中的人物,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他們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都有自己的掙紮和成長。這種復雜性,讓人物形象更加飽滿,也讓故事情節更加引人入勝。我尤其喜歡作者對人物內心獨白的描寫,那些細碎的、真實的、甚至有些矛盾的想法,讓我覺得仿佛看到瞭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曆的各種選擇和睏惑,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也更勇敢地麵對未來的挑戰。
評分《尋路青春》帶給我的,是一種久違的、淡淡的憂傷,但這種憂傷又帶著一種力量。書中描繪的幾個少年少女,他們的成長軌跡並非一帆風順,甚至可以說充滿瞭挫摺和迷茫。有的人因為傢庭的壓力,不得不放棄自己熱愛的東西;有的人因為人際關係的復雜,學會瞭僞裝和小心翼翼;還有的人,在追求夢想的路上,一次又一次地跌倒,卻又一次次地爬起來。作者的筆觸很剋製,沒有過度煽情,但那些描寫的場景,卻能輕易勾起讀者內心的共鳴。我記得其中有一個片段,一位女主角在被拒絕後,並沒有哭天搶地,而是默默地整理好自己的書本,然後抬頭望嚮天空,眼神中透著一種不甘和堅韌。那一瞬間,我仿佛看到瞭無數個曾經的自己,在麵對生活中的不如意時,所選擇的沉默和隱忍。這種不聲不響的力量,往往比歇斯底裏的爆發更讓人動容。而且,書中對校園生活的描寫也非常真實,那些課間偷偷分享零食的喜悅,課堂上走神的瞬間,甚至是畢業時依依不捨的告彆,都仿佛昨天剛剛發生一樣。它讓我意識到,青春最珍貴的,或許不是那些驚天動地的成就,而是那些看似平凡卻充滿溫情的迴憶。這本書就像一杯溫水,在你感到疲憊的時候,悄悄地溫暖你的心房,讓你重新找迴前行的勇氣。
評分讀完《尋路青春》,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像一部淡淡的電影,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卻能在結尾處留下悠長的迴味。書中人物的對話,非常自然,甚至帶著點口語化的感覺,讓你覺得好像就坐在他們身邊,聽他們閑聊。我特彆欣賞作者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一個不經意的眼神,一個微小的動作,都能傳遞齣人物內心豐富的情感。書中的主人公似乎並沒有什麼特彆突齣的纔能,他們和我認識的很多人一樣,有著自己的小煩惱,小快樂,小小的堅持。他們會在考試前焦慮不安,會在和朋友鬧彆扭後偷偷後悔,也會在看到美麗的風景時,由衷地贊嘆。這種“普通”反而顯得格外真實,讓人很容易將自己的影子投射其中。我喜歡書中對成長陣痛的描寫,那種從懵懂到成熟的蛻變,充滿瞭掙紮和不確定。比如,書中有一個角色,在一次重大打擊後,一度陷入消沉,整個人都變得黯淡無光。但最終,他還是選擇站起來,雖然過程緩慢而艱難,但那種重新找迴自我的過程,真的非常鼓舞人心。它提醒我們,即使身處睏境,也彆忘瞭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慢慢療愈,慢慢成長。這本書就像一個老朋友,在你需要的時候,靜靜地陪在你身邊,告訴你,你不是一個人在經曆這一切。
評分很好很強大 推薦小夥伴購買
評分非常好自己很喜歡的一部作品
評分不錯!!!!!!!!
評分小書一本,不大也不厚,做的還不錯,紙張印刷尚可,內容翻瞭翻挺不錯的,囤書囤書。
評分還沒認真看 看後評價
評分幫人購買的,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很多年來,薩爾瓦多·達利不停這樣熱切地訴說: “繪畫是我思想冰山上可見的那一麵。” 皮埃爾·魯梅蓋爾博士對達利這些鮮為人知或從未齣版的文章有自己的看法: “達利嗎?他在心理層麵是個不摺不扣的運動員。” 達利寫詩,寫小說,寫評論,寫電影劇本,也寫戲劇,今天終於一起齣版瞭。
評分還行。。。。。。。。。。。
評分京東圖書不錯!送貨速度快,服務態度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