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序:玩摄影,搞摄影
01 好照片的标准
引子 —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凡.高的《向日葵》,哪个更好?
照片好坏的标准 — 打分、评级,这些个方法拿来评判照片?不靠谱!
画面规则 — 好照片真不是基于一堆什么构图用光的规则就能演算出来的
漂亮 — 好看的照片不等于好照片;漂亮的照片、与照片的漂亮,是两回事
技巧 — 体现拍摄技巧,跟作品优秀,也是两码事儿
各有各好片儿 — 凭什么所有人都必须一致呢;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感觉
是什么打动了你 — 相信自己的感觉就好
看片如吃饭 — 对不对自己口味儿,是评价一道菜的唯一标准
获奖 — 说明它对上了评委们的口味
公众杰作 — 权力给它盖上了杰作的章,好不好的另说
谁比谁更好 — 没有公允;你自己当评委吧
附一:照片的用处
附二:画面要有多精细
02 摄影人
引子 — 咱们把拍照片的人们分个三六九等吧
一等:摄影艺术家 — 为摄影艺术领域开疆拓土的人,怪人居多、怪事多多
二等:摄影家(俗称“大师”) — 能用照片影响社会的人,根红苗正、声名浩荡
三等:职业(专业)摄影师 —用照片服务社会并以此谋生的人,收钱干活儿干净利索
四等:票友(业余大师) —能用业余时间把照片拍得特别好的玩家,以罗红为典型代表
五等:摄影发烧友 —认真钻研摄影器材、技术技巧的玩家,摄影论坛积极分子
六等:摄影爱好者 —喜欢拿个相机到处拍的人,满大街都是—俺也是一个
附:看不见的,等 — 这一节只是几句话的交代,可看可不看
03 到此一游
引子 — 地球上的风景有两种:人类没折腾过的和人类折腾出来的
旅游有几种 —探索型、享受型、到此一游型、聚会型、摄影型?甭管哪型,照相都是必需
为啥要拍观光照 —拍摄美景本身已经很快乐;为了记录要拍摄,日后拿照片瑟更快乐
拍出些不一样来 —那个编辑老师告诉俺,拍出明信片是不够的
让你“哇!” —重复的照片很无趣。要拍得不一样?必须拍出极致、让人惊叹
运气,和把握运气 —俺赶上了却没把握住的两次好运气
睁开你的“毒眼” —瞪大眼睛“找不同”;你的照片,框的就是你的“毒眼”观察
勤快,那是必须的 —好照片,跑断腿
拍摄技巧 —相机操作技巧最容易;理解视觉规律很难;最难的是把握并运用好它……
打气的话,和泄气的话 —旅游观光、捎带着玩摄影,很快乐;不过,你拍来干吗用,不拍会死啊?
最后:最靠谱的,还是“到此一游”照 —它最忠实地完成了记录旅程、留存回忆的使命
附:做一个旅游拍摄项目 — 就是上班工作的概念,认真干活儿吧
04 矫情的肖像
引子 — 据说老外不拍写真、不拍婚纱?
“那样儿”的婚纱照 —每个姑娘都有个公主梦;婚纱照就是她们的 YY 效果图
婚纱照的用处 — 拍婚纱照是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于照片的用处嘛……
婚纱影楼,路数、套系 —机械化流水线作业的千篇一律的婚纱照
写真(艺术照、明星照) —明星写真是做市场,咱们拍写真自己爽
一次不成功的约拍 —那次俺把找俺拍写真大片儿的漂亮姑娘彻底得罪了
新套路:小清新、颓废、暧昧 —都是时下最流行的写真路数,你喜欢不喜欢、受得了受不了?
你一定有自己的独到之美 —自己的照片,干吗非得拍得像别人?
你怎么给别人拍肖像 —给人拍照片,先想好了再摁快门
最后:俺的不时尚的肖像拍法 —基于自己主观的“客观”,拍出俺以为的那个他(她)
附一:摄影故事之杏花树下的一日三蹦 —那天那棵杏花树不是一般的瑟
附二:摄影故事之又一次不成功的约拍 —这回俺倒没得罪人,但被人鄙视了
05 没有真相的纪实
引子—城管清理楼道的照片
照片,只是立场 —
所谓的客观真实是不存在的,照片只能是摄影师带有个人立场的断章取义
布列松“决定性瞬间”, 抓拍、摆拍 —
布列松的作品证明,其实抓拍或者摆拍并不重要,主观的影像预谋才是核心
纪实照片是艺术 —即使是纪实照片,也必然是对现实视觉材料的“加工”
艺术地对待纪实摄影 —也许可以创意性逼近现实,但不能越界
06 N种流行的业余摄影玩法
引子 —没有人会不喜欢玩。摄影很好玩,玩法丰富
玩器材的 —有人泡论坛玩政治,有人钻研器材行业玩技术指标,还有人瑟过了就得了
紧跟流行的 —跟着流行话题拍,或者跟着流行拍法拍,总之大家拍啥我拍啥
扫街的 —上街拍一堆回来,然后……再说,或者这个再说也再说
群拍活动的 —玩摄影也可以是消费,还可以找组织,保不齐还能找到别的乐子
必须专门说的:拍美女 —这是很多人玩摄影的源源不绝的动力所在
附:另类玩法之红外摄影
07:N大恶俗业余摄影追求
一大俗:背景必虚化
二大俗:艳丽如油漆
三大俗:人文靠黑白
四大俗:性感似风尘
五大俗:集体拍美女
六大俗:拍到即意义
七大俗:味精式标题
08 器材那点事儿
引子 —“器材”是个很“高大上”的称谓
好相机好在哪里 —器材能力有若干个方面
画质好 — 大底硬道理;镜头很要命
能力强 — 够快、够准、够经事儿
好使 — 拿着舒服、用着趁手,N 多细节很重要
你需要多“好”的相机 —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找到适合自己的那台
已经很能拍了的手机 — 一般手机都已经能拍得不错,还有奇葩级的专业照相手机
都凑合但都不那么给力的一般消费级 DC — 它们迟早会被手机和微单挤死
文艺时尚且日益靠谱的微单 — 近年来微单大行其道不是没有原因的
至少目前还是最靠谱的单反 — 足够你用到自己成为摄影艺术家
另类贵族…… — 多数很另类也很贵,多数人犯不着但真有人很惦记
器材,气质 — 你手里的相机正在彰显你的气质?
你的器材,你做主
附:选择单反的N个问题解答
我是一个对艺术理论不感冒的纯粹视觉爱好者,这本书的文笔对我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它的节奏感把握得极佳,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很少有那种强行拉伸篇幅的感觉。作者似乎深谙如何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来描绘技术层面的东西。他笔下的每一个拍摄场景,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空气中的湿度、人物眼神中的微表情,甚至周围环境的声音,都能通过文字清晰地传递过来。对我这个业余爱好者而言,最大的收获在于它打破了我对“专业性”的迷思。书中花了大量篇幅讨论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拍出有深度的作品,这比那些动辄谈论顶尖设备的分析要实用得多。它鼓励读者去发掘身边最平凡的素材,并通过独特的视角赋予其新的意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手中的相机不再是一个冰冷的工具,而更像是一支能够记录生活本质的画笔,迫不及待地想去捕捉那些被日常忽略的精彩瞬间。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沉静而有力量的。它不像市面上许多快餐式的教程那样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倡导一种慢下来、深下去的创作哲学。作者的语言风格中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淡定,即便在描述那些极具戏剧性的拍摄经历时,语气也保持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克制。这种克制本身就是一种高超的叙事技巧,它迫使读者必须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共情能力来填充那些留白的区域。书中对于“身份认同”在影像创作中的作用探讨,尤其发人深省。他指出,我们看到的画面,永远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投射。这一点非常深刻,它将技术问题提升到了哲学层面。这本书真正教会我的,不是如何拍得“像”大师,而是如何通过镜头,诚实地展现“我”是谁。读罢掩卷,心中涌起的是一种久违的宁静和方向感,知道自己将以一种更加坚定和有目的性的方式,继续探索光影的奥秘。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组织得非常有层次感,它没有采用传统的时间线叙述,而是巧妙地围绕几个核心的创作主题进行深入剖析,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初读时,你会觉得它似乎在游走于各种看似不相关的轶事之间,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所有的线索都奇妙地汇聚到了一个点上:即“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视觉语言”。作者对色彩心理学的运用分析非常到位,他不仅仅是告诉你红色代表热情,而是通过具体的拍摄案例告诉你,在特定的光线下,某种饱和度的红色如何能引发观众潜意识中的共鸣。这种深度分析,让我对过往许多经典的影像作品有了全新的解读角度。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思维框架,让你学会自我提问和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作品,而不是盲目地追随潮流。对于那些已经积累了一定技术基础,但感到创作进入瓶颈期的同仁们,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效的兴奋剂。
评分这本《在镜头背后假装大师》简直是本意外的宝藏!我本来是冲着那个听起来有点故作姿态的书名去的,心想可能又是那种故弄玄虚的理论堆砌,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接地气,仿佛你不是在阅读一本关于“大师”的书,而是坐在一个资深前辈的身边,听他娓娓道来那些在光影世界里摸爬滚打的真实故事。书里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术语,更多的是关于如何观察世界、如何捕捉转瞬即逝的情绪。我特别喜欢作者描述拍摄一张决定性瞬间照片时的心理活动,那种从紧张到释然,再到最终作品完成的整个心路历程,描绘得极其细腻。尤其是他谈到关于“等待”的哲学,不是那种空洞的鼓励,而是告诉你如何把等待变成一种创作的养分。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摄影的理解提升了好几个层次,不再仅仅关注参数和设备,而是开始真正思考“我为什么要按下快门”。这本书对于任何想在视觉艺术领域有所追求的人来说,都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入门或进阶读物,它教会的更多是一种态度,一种面对创作时的谦逊与执着。
评分坦白讲,一开始我对这本书抱持着一种近乎审视的态度,毕竟“假装大师”这个词汇本身就带着一丝嘲讽和自我解嘲的意味。然而,阅读过程却变成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心灵洗礼。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对“不完美”的拥抱。在充斥着完美主义和过度修饰的时代,作者却大方承认了自己大量的失败案例和灵光乍现的偶然性。这种坦诚让人感到无比亲切,仿佛剥开了行业光环下那层坚硬的外壳,看到了一个真实创作者的挣扎与成长。书中穿插的那些关于现场突发状况的处理技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应变范例,它们不是那种刻板的流程说明,而是基于多年实战经验提炼出的智慧结晶。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光线——这个视觉艺术的灵魂——的解读,他总能用最朴素的语言揭示出光与影之间微妙的权力关系。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大师”不是没有犯错,而是懂得如何从每一次失误中汲取能量,将偶然变成必然。
评分“那样儿”的婚纱照 —每个姑娘都有个公主梦;婚纱照就是她们的 YY 效果图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买了还没看 感觉有些装逼
评分照片好坏的标准 — 打分、评级,这些个方法拿来评判照片?不靠谱!
评分不错,很有意思。值得翻看。
评分非技术类书籍,看过之后心里有些体会
评分不错活动买的 很划算啊
评分你一定有自己的独到之美 —自己的照片,干吗非得拍得像别人?
评分正版 物流很快 不过还没有开始看 正版 物流很快 不过还没有开始看 正版 物流很快 不过还没有开始看 正版 物流很快 不过还没有开始看 正版 物流很快 不过还没有开始看 正版 物流很快 不过还没有开始看 正版 物流很快 不过还没有开始看 正版 物流很快 不过还没有开始看 正版 物流很快 不过还没有开始看 正版 物流很快 不过还没有开始看 正版 物流很快 不过还没有开始看 正版 物流很快 不过还没有开始看 正版 物流很快 不过还没有开始看 正版 物流很快 不过还没有开始看 正版 物流很快 不过还没有开始看 正版 物流很快 不过还没有开始看 正版 物流很快 不过还没有开始看 正版 物流很快 不过还没有开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