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谚语词典(德汉对照)

德语谚语词典(德汉对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震民 著
图书标签:
  • 德语
  • 谚语
  • 词典
  • 德汉对照
  • 语言学习
  • 德语学习
  • 翻译
  • 工具书
  • 文化
  • 语言
  • 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13551809
版次:1
商品编码:11600163
品牌:外研社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98
正文语种:德文,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德语谚语词典(德汉对照)》一部德语谚语经典大作问世了!德语谚语经典大作,精选5400余条德语谚语词典,翻译地道精准,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德语谚语词典(德汉对照)》凝聚北外德语系教授、谚语研究专家许震民老师多年心血,精选德语谚语5400余条,翻译地道准确,语言诙谐,运用多种手法,生动地传达了德语谚语的神韵。译文时而婉约清丽,时而幽默有趣,大家可以通过下面例子感受一下:
  林中音,雨后虹,俄而丽人失娇容。
  谁把“女人枷锁”扛在肩,深重的苦难诉半天。
  乌龟莫笑鳖,大家泥里歇。
  喊鸡回窝用大麦,光凭吆喝唤不来。
  读者对象:德语专业学生(包括初学者)和教师;翻译工作者;跨文化研究者以及对德国民俗感兴趣的读者。

内容简介

  德语谚语在语言上具有强烈的表达力和雄辩力,用得恰当,可以“四两拨千斤”,能奏“画龙点睛”之效,所以谚语除在大众口语中使用外,也经常为政治家、演说者和各种媒体所运用。
  《德语谚语词典(德汉对照)》作者许震民,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授,先后兼任德语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副系主任、《新汉德词典》编写组组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外事处处长等职。主要著作有:《新汉德词典》(荣获北京市社科二等奖)、《汉德成语词典》、《汉德分类词汇手册》、《新编汉德分类词语手册》、《简明汉德词典》、《德汉、汉德科学和大学用语词典》等。许老师对德语谚语把握精准,翻译地道准确,直译、意译、释义并存,既保留德语谚语原汁原味,又有中国谚语与之匹配,既能达意,又能传神,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德语谚语词典(德汉对照)》精选德语谚语5400余条,古今兼顾,雅俗并重,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德语专业学生(包括初学者)和教师、翻译工作者、跨文化研究者,以及对德国谚语感兴趣的读者。条目编排清晰,双色印刷醒目,除提示词外,还附有总条目索引,便于查找。

作者简介

  许震民,男,中共党员,教授。1953年9月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西法文系德语专业学习,1957年8月毕业留校任教。1959年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进修,在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日耳曼语文学院攻读德国语言学和文学硕士课程,重点研究德语句法学和词汇学,撰写论文《现代德语的必要句子成分和基本句型》。1963年回国继续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先后兼任德语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副系主任、《新汉德词典》编写组组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外事处处长等职。任教期间分别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口笔语实践、词汇学和翻译等课程。发表德语词典学论文和书评以及德国译作多篇。主要著作有:《新汉德词典》(荣获北京市社科二等奖)、《汉德成语词典》、《汉德分类词汇手册》、《新编汉德分类词语手册》、《简明汉德词典》、《德汉、汉德科学和大学用语词典》等。

内页插图

目录

使用说明
词典正文
总词条德文字母顺序索引
特殊语言现象示例
谚语出处部分作家简介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德语谚语词典(德汉对照)内容概要 引言:智慧的结晶,文化的桥梁 《德语谚语词典(德汉对照)》并非仅仅是一部语言工具书,它是一扇通往德语世界深层文化和思维方式的窗口。谚语,作为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以其凝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跨越时空,承载着德意志民族的历史经验、道德观念和社会伦理。本书的编纂,旨在系统梳理、精准翻译并深入解析德语世界中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谚语,为学习者、研究者以及对德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座坚实的桥梁。 本书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实用性和学术性相结合的原则。收录的条目涵盖了从日常生活哲理到社会交往规范,从自然现象观察到人生态度的方方面面。每一条德语谚语都力求做到忠实于原文的韵味和结构,同时,其后的汉译不仅追求字面上的准确,更注重传达其背后的文化意境,确保读者能够真正领会其“言外之意”。 第一部分:基础篇——日常生活的哲思 本部分侧重于那些与德国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谚语,它们反映了德国人对时间、效率、秩序和物质生活的朴素认知。 一、时间与效率的观念: 德国文化中对“时间就是金钱”的理解是根深蒂固的。收录的谚语将详细展现这种准时、计划性极强的态度。例如,关于“迟到”和“浪费时间”的警示性表达,以及关于“把握当下”(Carpe Diem的德语变体)的劝诫。我们会解析为什么在德语文化中,拖延是一个需要被严肃对待的道德缺陷,通过具体的例句,读者能感受到这种文化压力如何转化为日常行为规范。 二、秩序与规则的强调: 德语谚语中对于“规则”(Regel)和“界限”(Grenze)的强调是其显著特征。这部分内容将展示社会结构如何通过这些简短的语句来维护。例如,关于“每个人都应该待在自己的位置上”或者“遵守既定程序的重要性”的表达。这些谚语揭示了德国社会对可预测性和稳定性的追求,是理解其行政效率和法律精神的钥匙。 三、务实与节俭的美德: 不同于某些浪漫主义文化的慷慨激昂,德语谚语更多地赞扬脚踏实地和谨慎理财。我们会收录大量关于“量入为出”、“不要轻易许诺”以及“储蓄的重要性”的谚语。这些表达往往带着一种朴素的现实主义色彩,反映了历史上日耳曼民族在资源相对有限的环境下所形成的生存智慧。 第二部分:人际篇——社会交往的智慧 此部分深入探讨德语谚语中关于人际关系、友谊、信任与冲突处理的表达。 一、友谊与真诚的界限: 德语谚语对真朋友的定义非常严格。它们常常区分“泛泛之交”和“知己”。我们会系统呈现“患难见真情”的德语表述,以及关于如何识别虚伪和利用的警示。特别是对于“信任”(Vertrauen)的讨论,德语文化倾向于先保持距离,后逐步建立信任,而非一见如故。 二、沟通的艺术与沉默的力量: 本部分将对比展现“多说无益”与“恰当表达”的平衡。一方面,有强调“少说多做”的箴言;另一方面,也有鼓励清晰、直接沟通的表达。一个重要的主题是“沉默是金”(Schweigen ist Gold),但这需要结合语境来理解,它并不等同于逃避,而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策略。 三、批评与反馈的艺术: 德语文化倾向于直截了当的批评,本书将收录那些指导人们如何“建设性地”提出异议的谚语。这些谚语帮助学习者理解,在德语交流中,直接的负面反馈往往被视为效率和尊重的体现,而不是冒犯。 第三部分:哲学篇——人生观与价值取向 这部分内容涉及德语谚语中较为宏大和抽象的主题,关乎命运、选择、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 一、命运与自由意志的拉锯: 德语谚语对于“命运”(Schicksal)的探讨是深刻而复杂的。一些谚语承认不可抗拒的力量,但更多地强调个体在既定框架内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关于“上帝帮助那些自助的人”的变体,强调了努力与被动接受之间的张力。 二、学习与知识的力量: 知识在德语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本部分会聚焦于“终身学习”的概念,以及通过阅读和思考来拓宽视野的重要性。我们会分析那些将“无知”视为最大风险的谚语,以及它们如何体现了德国重视科学、哲学和系统的教育传统。 三、成功与失败的辩证: 德语谚语不会轻易美化“轻松的成功”。相反,它们强调成功往往是建立在多次失败的基础之上。我们会收集关于“跌倒了要爬起来”以及“每一次错误都是一次经验积累”的表达。这反映了一种坚韧不拔、屡败屡战的精神内核。 词典的结构特点与使用指南 《德语谚语词典(德汉对照)》采用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编排方式。 (一)德语原文与罗马化标注: 所有德语谚语均提供标准书写形式,对于部分发音有特殊之处的,会附上清晰的国际音标标注(IPA),帮助读者掌握其精确读音。 (二)多维度汉译: 针对每条谚语,本书提供至少两种层面的翻译: 1.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 尽量贴合德语词序和结构,展示其语言形式。 2. 意译/对等表达(Functional Equivalent): 给出最贴切的中文对应谚语或解释性译文,确保文化含义的准确传达。 (三)释义与文化背景: 这是本书的核心价值所在。每一条谚语后附有详尽的解释,内容包括: 核心含义阐释: 用清晰的现代汉语解释该谚语在特定情境下的具体意义。 语源或历史背景(如适用): 简要介绍谚语的可能来源,如是否与某个历史事件、文学作品(如歌德、席勒的典故)或特定的职业传统相关联。 应用示例(Anwendungsbeispiele): 提供一到两个典型的德语例句,展示该谚语在实际对话或书面语中的自然运用,并附上中文翻译,使读者能够立即在语境中掌握其用法。 本书力求全面而深入地展现德语谚语的语言魅力和文化厚度,是德语学习者迈向“地道”表达的必备参考书。通过对这些“小句子”的解读,读者将能更深刻地理解德意志民族的思维模式与生活哲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编纂者显然对德语的语言演变和文化脉络有着深刻的理解。我特别关注的是那些带有地域色彩或者历史印记的谚语。很多德语谚语都深深植根于中欧的历史事件、农业生活或者哲学思辨之中,如果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介绍,中文翻译即便准确,也无法让人体会到其力量。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处理非常到位,它没有长篇大论地进行历史灌输,而是用精炼的语言点出“为什么”会这样说。这就像是给一门古老的艺术品配上了最精准的导览说明,瞬间激活了文字背后的生命力。我发现自己不再是被动地记忆,而是主动地去探究这些表达的来源和演变路径。这种学习的乐趣,是任何单纯的应试准备都无法比拟的。它让我觉得,学习德语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或者工作,更是一种对欧洲文化的深度探索和鉴赏过程。

评分

初拿到这本《德语谚语词典》,我首先被它的装帧设计和纸张质量所吸引,这绝对是一本可以长久珍藏的书籍。但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容组织方式,彻底颠覆了我对传统词典的刻板印象。它不像那种冰冷的工具书,更像是一部精心编纂的文化百科全书。我对那种仅仅罗列“字面意思”的翻译嗤之以鼻,而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高明,它不仅仅给出了对应中文的翻译,更重要的是,它尝试去捕捉德语谚语那种独特的“韵味”和“画面感”。阅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每翻开一页,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小小的文化探险。我尤其欣赏它对一些含义相近但语气或使用场合完全不同的谚语所做的精妙区分。这一点,对于中级和高级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语言的精确性往往就体现在这些细微的差别之中。可以说,这本书让我对德语的“内涵美”有了全新的认识,它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层次,让我的德语叙述变得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避免了那种翻译腔的尴尬。

评分

从一个资深德语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可靠性”和“全面性”。我曾经依赖过一些在线的翻译工具来处理德语习语,但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因为它们无法识别语境的细微变化。而这本词典给出的释义,经过了严谨的校对和筛选,即便是那些含义非常模糊、多重解释的谚语,它也给出了最主流和最恰当的翻译指导。更让我赞赏的是,它似乎覆盖了从非常古老、现在较少使用的表达,到当代年轻人热衷的网络流行语的边缘化表达,都有所涉猎,展现了编者试图穷尽语言全貌的努力。这种广度和深度兼备的特点,使得它既适合初学者建立基础认知,也适合高阶研究者进行学术参考。总而言之,它超越了“词典”的范畴,成为了一部优秀的德语语言学和文化研究的辅助读物,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德语驾驭能力的信心。

评分

这本德语谚语词典简直是语言学习者的福音!我之前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常常被那些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的德语谚语搞得一头雾水,尤其是那些在日常对话中频繁出现的表达。这本书的编排非常人性化,不仅仅是简单的中德对照,更深入地解释了每句谚语背后的文化背景和使用语境。光是那份对“口语地道性”的追求,就让我觉得物超所值。比如,书中对那些与历史、民间传说相关的谚语,都有非常详尽的考证和阐释,让我对德语世界的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特别喜欢它在提供德语原文和中文释义之余,还附带了若干个实际应用场景的例句,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快速将学到的知识投入到实际交流中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过去常常在背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后,在与母语者交流时依然显得生硬,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乏对这些地道表达的掌握。现在,我感觉自己打开了一扇通往真正德语世界的窗户,不再是那个只会“教科书式”德语的外国人了。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语言导师,手把手地引导我融入德语的语境深处。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的德语学习资料浩如烟海,但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凤毛麟角。这本词典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仿佛有着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原本看似抽象的德语习语,瞬间具象化成一个个鲜活的场景。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尝试翻译一部老电影的字幕时,遇到了一个非常难以下口的德语表达,尝试了各种搜索引擎和传统词典都无功而返,最后偶然翻到这本书,那个关于“历史教训”的谚语解释,配上简洁有力的例句,立刻让我茅塞顿开。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衡量一本工具书价值的核心标准。它没有故作高深,而是用最务实的方式,将德语文化深层的智慧提炼出来。对于那些希望达到“母语者级别”流利度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是不可或缺的“临门一脚”。我甚至开始有意识地在写作和口语练习中植入这些谚语,明显感觉到我的德语“含金量”提升了一个档次。

评分

我非常喜欢学习德国谚语知识内容

评分

很多习语都可以找到,很实用

评分

很便宜,很快,也很好!下次再来。

评分

一个角色扮演者的人来说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东西很好,以后继续买

评分

好,内容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