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教学和应用角度对如何训练、提高口译中的记忆问题,进行了很明晰的梳理并提供了明确的方式方法。书中循序渐进的对口译的话语分析,口译的话语重构,同声传译和交替翻译的着重点,记忆训练法,以及如何提高记忆容量等逐一进行讲解。对口译的学习和提升非常具有实用价值。
邹德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大连外国语大学及英国巴斯大学硕士学位,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具有多年的口笔译实践及教学经验;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发表口译教研论文10余篇,主编口译教材2部,主持项目10余项,包括教育部项目1项
前言 /1
第一章 记忆 /001
1.1 记忆的要素 /001
1.2 记忆的训练 /005
第二章 口译的记忆 /013
2.1 口译教学的研究 /013
2.2 口译记忆的研究 /016
2.3 口译记忆的训练 /021
第三章 口译中的记忆法 /029
第四章 口译中的话语分析 /046
4.1 话语的模式 /047
4.2 语料的难度 /058
4.2.1 信息的冗余 /059
4.2.2 信息的密度 /062
4.3 信息结构 /065
4.3.1 新旧信息的划分 /067
4.3.2 核心句译法 /080
4.4 话语的衔接 /082
4.4.1 话语标记 /083
4.4.2 启承结构 /088
第五章 口译中的话语重构 /091
5.1 语言的生成 /091
5.1.1 交传中的“同传” /094
5.1.2 口译中的自动化 /099
5.1.3 口译中的不流利 /107
5.1.4 口译中的去名物化 /113
5.2 “说话的能力” /119
5.2.1 口译中的演说训练 /120
5.2.2 口译中的复述训练 /125
结语 /138
参考文献 /142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具有逻辑上的层次感,它采取了一种“由宏观到微观,再回归实战应用”的递进模式。开篇从整个口译行业的宏观趋势和职业素养要求切入,建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认知。随后,它如同剥洋葱一般,一层层深入到具体的听力记忆技巧、双语切换的神经机制,乃至如何管理高压环境下的情绪波动。最让我惊喜的是,在最后几章,作者没有止步于技巧的传授,而是将前面所有的知识点汇聚起来,设计了大量的“模拟压力测试”场景。这些场景的描述极其生动逼真,几乎让我能闻到会场的空气,听到听众的呼吸声。它不仅仅是在告诉你“该怎么做”,更是在“模拟让你置身其中去感受如何应对”。这种全方位的训练设计,使得本书的实用性和指导性远远超出了普通教材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份为专业人士量身定制的“能力升级指南”。
评分作为一名对语言学习充满热情,但又时常在记忆瓶颈处徘徊的实践者,我发现这本书的理论基础扎实得令人惊喜。它并没有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多练习”上,而是深入挖掘了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在语言习得中的应用。作者似乎对人脑如何处理和存储瞬时信息有着深刻的洞察,书中对短期记忆与工作记忆的区分、对信息片段化处理的机制有着非常深入的探讨。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注意力分配矩阵”的章节,它详细分析了在实时口译过程中,听者的大脑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听、译、说三个核心任务的资源调配。这种将复杂的认知活动拆解到如此细致的程度,让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些信息明明听进去了,却转瞬即逝。它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框架,让我不再盲目地重复练习,而是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去训练那些薄弱的认知环节,这对于提高我的实战表现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不同于那些传统教材的刻板印象,它采用了非常现代和人性化的布局。字体选择既清晰易读,又不失稳重感,阅读体验非常舒适。最让我欣赏的是,作者在关键概念的呈现上非常用心。每当引入一个新理论或者技巧时,总会配上精妙的图示或者表格,将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可视化,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比如说,在介绍信息编码的某个步骤时,书中用了一张流程图,清晰地标明了输入、处理和输出的各个环节,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而且,边栏的“小贴士”和“深度思考”部分也设计得恰到好处,既不会打断主线阅读的流畅性,又能提供即时的辅助信息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就像一个耐心的私人导师在你身边轻声提示一样。装帧质量也相当不错,纸张的厚度和光泽度都让人感觉这本书是经过精心打磨的,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想要沉浸其中的感觉,非常适合需要长时间阅读和反复翻阅的学习者。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物超所值”的地方,在于它提供的那些独树一帜的、极具操作性的训练方法。很多其他资料只是告诉你“要提高连贯性”,但这本书却细致入微地给出了不同情境下的“语流重建模块”练习法。例如,它提供了一套针对不同主题(如金融、科技、文化交流)的“高频转述模板库”,这些模板不是简单地给出例句,而是像搭积木一样,展示了如何快速替换核心动词和名词,以适应新的语境。我尝试了其中一个关于“平行结构构建”的练习,要求在不间断的听力输入下,强迫自己将接收到的信息组织成三种不同的句式结构进行复述。一开始简直是灾难,但坚持了几天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处理复杂长句时的犹豫感大大减少了,反应速度提升了一个档次。这不仅仅是理论的书籍,更像是一本手把手的“技能手册”,每一页都充满了可以直接搬到训练场上应用的干货。
评分说实话,阅读体验有时也伴随着一种被“挑战”的感觉,但这恰恰是它价值所在。本书的难度设置非常科学,它不会让你一帆风顺地读完,而是巧妙地设置了一系列“知识陷阱”和“思维误区”的警示。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严谨,带着一种学术的审慎和对细节的偏执。他非常擅长用看似简单的场景,来揭示口译工作背后复杂的决策过程。例如,在讨论“文化转码”的章节中,他举了一个关于特定习语直译可能导致的文化冒犯的案例,然后引导读者去思考,在这种零延迟的环境下,大脑是如何在“忠实度”和“得体性”之间进行毫秒级的权衡取舍的。这种引导式的提问方式,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逻辑链条,甚至会忍不住去对照自己过往的实践经验,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自我批判。这让我明白,真正的专业提升,往往来自于对自身盲点的清晰认识。
评分东西很好,是很实用
评分希望对学习有帮助,书质量还行
评分很好的书,还没看完,还不能细评!
评分很好的书,还没看完,还不能细评!
评分好
评分还行。口译练习时的借鉴
评分好
评分很不错很不错很不错很不错
评分东西已经收到了,外观包装设计都很好,内容也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