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典籍丛刊:黄庭经集释

中国道教典籍丛刊:黄庭经集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 梁丘子 等 著
图书标签:
  • 道教
  • 黄庭经
  • 道教典籍
  • 养生
  • 内丹
  • 经文
  • 注释
  • 中国传统文化
  • 宗教文化
  • 古代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21976
版次:1
商品编码:1160028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道教典籍丛刊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2-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42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黄庭经》分《黄庭内景玉经》、《黄庭外景玉经》和《黄庭中景玉经》三种。《中景经》系晚出道书,成书于两晋。《黄庭经》为道教养生修仙专著,它继承汉代纬书和早期道教的人身各部位皆有神之说,又吸收古代汉族医学有关脏腑、经络、精气的理论,着重阐述存思身神、守固精气的理论和方法。《黄庭经》系统地提出了三丹田、八景二十四真理论和相应的存真修炼方法,这对上清派的形成有着特殊的意义。其中有些内容较之《大洞真经》更为接近唐宋内丹术,故而亦被后世内丹家奉为内丹要籍。经中的脏腑、经络、穴位、精气及阴阳五行学说,反映了古代汉民族的生理、医理知识。历史上有不少书法家、文学家喜好《黄庭经》,或写法帖,或为文作序,王羲之书《黄庭经》换鹅的故事,更传为千古佳话,故此经的持久影响,已远远超出道教范围。

内容简介

  《黄庭经》为上清派经典之一,包含《黄庭外景经》和《黄庭内景经》,相传为南岳魏华存所传。魏华存生于晋代,被尊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师。该书以七言韵文形式写成,结合古代中医思想,阐述了道家的修炼与养生学说。《黄庭经》所传注本甚多,本次出版的《中国道教典籍丛刊:黄庭经集释》除将《正统道藏》所收注本全部收录外,还补以《正统道藏》未收的名家注本,如清刘一明的《黄庭经解》等。

作者简介

  梁丘子,唐玄宗时隐士。原名白履中,博涉文史,隐居大梁,时人号为梁丘子。开元中,王志愔表荐堪为学官,可代马怀素、褚无量入阁侍读。乃征赴京师,履中辞以老疾,不任职事。授朝散大夫,寻请归乡。手诏曰:“卿孝悌立身,静退敦俗,年过従耄,不杂风尘。盛德早闻,通班是锡。岂唯精贲山薮,实欲奖劝人伦。且游上京,徐还故里。”遂停留数月。

目录

黄庭内景玉经注金·刘长生解上清章第一上有章第二口为章第三黄庭章第四中池章第五天中章第六至道章第七心神章第八肺部章第九心部章第十肝部章第十一肾部章第十二脾部章第十三胆部章第十四脾长章第十五上睹章第十六灵台章第十七三关章第十八若得章第十九呼吸章第二十琼室章第二十一念章第二十二治生章第二十三隐景章第二十四五行章第二十五高奔章第二十六玄元章第二十七仙人章第二十八紫清章第二十九百谷章第三十心典章第三十一经历章第三十二肝气章第三十三肺之章第三十四隐藏章第三十五沐浴章第三十六黄庭内景玉经注唐·梁丘子注黄庭内景玉经诀黄庭内景经注卷上

精彩书摘

  黄庭内景玉经注  神仙刘长生解  上清章第一  上清紫霞虚皇前,  九天之上, 异景非常, 上有三清, 中有玉皇。  太上大道玉晨君,  超凡入圣, 身外之身, 海变桑田, 玉貌常新。  闲居蕊珠作七言,  蕊珠富内, 肘后飞金, 慈通颠倒, 物外清吟。  散化五形变万神,  甲乙庚辛, 丙丁壬癸, 万变神通, 五形聚会。  是为黄庭曰内篇,  黄庭内景, 聚会群仙, 妙通法海, 诗吟万篇。  琴心三叠舞胎仙。  心琴内抚, 韵透青霄, 胎仙舞就, 灵耀彰昭。  ……
《洞玄灵宝本行经》:阐释道法源流,窥探仙道奥秘 《洞玄灵宝本行经》,又名《本行经》、《灵宝本行经》等,是中国道教经典中一部极其重要且富有深度的经文。此经以其宏大的叙事、精妙的义理,以及对道法源流和修炼境界的深刻阐述,在道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本文将深入探讨《洞玄灵宝本行经》的内容、思想及其在道教文化中的意义,旨在为读者揭示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勾勒出一幅关于宇宙生成、仙道修炼与道德伦理的宏伟画卷。 一、 经文的起源与结构 《洞玄灵宝本行经》属于灵宝派的重要经典,相传为葛玄所传,东晋时陆修静集而行之。全经洋洋洒洒,内容包罗万象,但其核心主旨在于阐述宇宙的本源、万物的生成、以及修道者如何通过体悟大道,最终达到与道合一的超凡境界。 经文的结构通常以“经”为单位,内容上则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其开篇往往追溯至“元始”的寂灭与“道”的妙用,描述了大道如何化生天地,孕育万物。随后,经文会深入阐述道教的世界观,包括三界、五行、阴阳等概念,以及这些概念如何构成宇宙的运行规律。 在论述完宏观的宇宙生成后,经文的重点便转向了微观的个体修养。这里,它会详细讲解修道者的目标,即体悟大道、炼化身心、超越生死。具体的修炼方法,如存神、内观、导引、服食等,也常常在经文中得到不同程度的阐述。此外,经文还会探讨道教的伦理道德观念,强调“慈”、“俭”、“不争”等美德,认为这是通往仙道的基石。 二、 核心思想的解读 《洞玄灵宝本行经》的核心思想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天地与大道的本源观: 经文开宗明义,指出万物皆源于“道”。“道”是宇宙的终极实在,是无形无象、无生无灭的绝对存在。“元始”作为道的初始显现,是宇宙的起点。大道通过阴阳二气的交感、五行元素的流转,逐渐化生出天地万物,构成了我们所认知的三界六道。这种本源观,强调了宇宙的统一性与和谐性,也为理解个体与宇宙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2. 阴阳五行的运行规律: 经文深刻阐释了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宇宙运行中的重要作用。阴阳相济、互为其根,构成了天地万物变化的根本动力。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则构成了万物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轨迹。理解并顺应这些规律,是修道者体悟大道、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 3. 个体与宇宙的相通性: 《洞玄灵宝本行经》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与大宇宙息息相关。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络穴位,都对应着宇宙中的某种元素或力量。因此,通过修炼,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即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融为一体。这是一种高度的生命哲学,将个体生命的意义与宇宙的宏大秩序紧密联系起来。 4. 修炼的目标与途径: 经文明确指出,修道的主要目标是“得道成仙”。而达成这一目标,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修炼过程。这些修炼方法包括: 内观与存神: 通过观想自身内在的神灵、精气,达到净化身心、与神合一的境界。 导引与吐纳: 运用特定的肢体动作和呼吸技巧,调和气血,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服食丹药: 某些经文会提及通过服食特殊的药物(如金丹、灵芝等),来炼化身体,提升能量。 道德修养: 经文反复强调,道德是修道的基础。慈悲心、谦逊、节制、不争等品质,是通往仙道的必要条件。 5. 慈悲与利他的精神: 《洞玄灵宝本行经》不仅关注个体的超脱,也强调了对众生的慈悲。道教追求的“大慈悲”是一种普度众生的情怀,希望通过自身的修炼,能够惠及世间万物,共同走向和谐美好的未来。这种博爱精神,使得道教的义理更加完善和人性化。 三、 经文的文学与艺术价值 《洞玄灵宝本行经》在文学艺术上同样具有独特的魅力。其语言风格庄重而优美,常运用譬喻、象征等手法,将抽象的道家哲学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经文中的描绘,如对仙境的想象、对神仙世界的描绘,往往充满了瑰丽的色彩和奇幻的想象,极富艺术感染力。 例如,经文中对“元始”的描绘,往往是“无形无名”、“妙用无穷”,这种极简的语言却蕴含着无限的深邃。“道”的运行,则被比喻为“水流”、“风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其无处不在而又难以捉摸的特质。 四、 经文在道教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洞玄灵宝本行经》作为灵宝派的代表性经典,对后世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理论体系的奠基: 它为灵宝派乃至整个道教构建了宏大的理论框架,其宇宙观、修炼论、伦理观等,都成为后世道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修炼实践的指导: 经文中阐述的修炼方法,为历代道士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指南。许多道教宫观的早晚课,都会引用经文中的语句,作为日常修行的依据。 文化传播的载体: 经文不仅在道教界流传,也通过各种形式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如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道德伦理的标杆: 经文强调的“慈”、“俭”、“不争”等美德,成为道教徒乃至许多中国人的道德圭臬,对塑造社会风尚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 结语 《洞玄灵宝本行经》是一部集宇宙哲学、生命科学、道德伦理于一体的伟大经典。它以其深邃的思想、精妙的义理、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关于天地万物、人生修炼的终极奥秘。深入研读此经,不仅能够体悟到道教博大精深的智慧,更能从中汲取人生养分,获得精神上的升华。它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探道教神秘而辉煌的内在世界;它是一盏灯,照亮我们通往生命更高境界的道路。这部经文的价值,穿越时空,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反复研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精神上的触动,是难以用言语完全概括的。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古代哲学的典籍解读,更像是一次与古老智慧的深度对话。在现代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书中对“虚静”、“内丹”等概念的阐述,提供了一种难得的心灵栖息地。它引导读者向内探索,审视自我与宇宙的关系,那种清明、超然的境界,在阅读过程中时时浮现,让人心神为之一振。这种将知识性阅读转化为一种生命体验的转化能力,是所有优秀文化著作所共有的特质,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读完之后,仿佛有一股宁静的力量留存在心间。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梳理工作堪称一丝不苟,看得出作者在考据和校勘上下了极大的工夫。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段落,注释详尽而精准,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更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哲学意涵和时代背景。我尤其欣赏的是那种层层递进的解析方式,从最基础的词义辨析,到引经据典的旁证,再到最终融会贯通的阐释,逻辑清晰,脉络分明。对于初涉此领域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座坚实的桥梁,它没有将我们直接推向深奥的文献海洋,而是耐心地引导我们一步步理解古人的智慧。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得书中的内容极具说服力和参考价值,而非流于表面的泛泛而谈。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结构组织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全书的章节划分逻辑严密,板块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使得复杂的道家思想体系得以系统性地呈现。不同流派观点之间的比较和论述,处理得相当得体,避免了任何一方的偏颇,力求客观呈现历史原貌。我发现,在阅读过程中,我几乎不需要频繁地在不同章节间往返查阅,因为作者早已将相关的知识点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这种构建清晰、体系完善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心流体验,让人能够沉浸其中,专注于对深层义理的体悟。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触感温润而厚实,散发着一种古籍特有的沉静气息。内页的排版设计也颇为用心,字体的选择既保留了传统的美感,又兼顾了现代阅读的舒适度,墨色浓淡适中,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特别是那些插图和图版的还原度非常高,仿佛能透过纸张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读者,我非常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所下的功夫。这种对实体书的尊重,让阅读过程本身变成了一种仪式感,而非仅仅是信息的获取。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手感和精心制作的封面,都让人觉得这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珍品,不仅仅是内容本身,连带着这本书的物质形态,都充满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意。

评分

从学术价值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参照系。作者在引用和对比前人研究成果时,表现出极强的辨析能力,能够迅速捕捉到不同学说间的细微差异,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专业的学者或者研究生来说,这本书里的引述和文献梳理部分,无疑是进行下一步研究的重要起点。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汇编,更是一种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批判性思维的展示。我能感受到作者在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时,保持了一种清醒的批判精神,这种治学态度令人肃然起敬,也让这本书的学术分量大大加重。

评分

书籍品相非常好,京东的快递一向也很给力,专业、服务态度好!

评分

帮朋友买的,我也不知道怎样帮朋友买的,我也不知道怎样

评分

活动非常优价400-300感谢东东

评分

很好,质量很好,有韧劲,价格很好,服务很到位,送货很快太方便了。

评分

怎么说呢?还可以吧!总体来讲,包装很有问题。如果可以,联系我,我们华凯包装质量比较好。这正是我们京东如今最欠缺的。书上是胶,质量堪忧啊。以后让我们厂加工,我们质量杠杠滴。

评分

挺不错的经典书籍,静心看有收获

评分

非常好,非常喜欢,感谢京东

评分

好书值得认真学习。

评分

道教典籍丛刊,值得学习品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