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最后一次工业革命 [Industry 4.0:The last tim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工业4.0:最后一次工业革命 [Industry 4.0:The last tim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喜文 著
图书标签:
  • 工业4
  • 0
  • 智能制造
  • 数字化转型
  • 工业互联网
  • 物联网
  • 自动化
  • 未来工厂
  • 技术创新
  • 生产力
  • 第四次工业革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50545
版次:01
商品编码:11613438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Industry 4.0:The last tim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工业4.0:最后一次工业革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全面揭开“工业4.0”的神秘面纱,适合管理人员、经济研究人员、投资分析人士等阅读和参考,也适合科普阅读。

内容简介

  “工业4.0”,一个引起全世界关注的概念,颠覆着全球制造业的新思维,掀起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浪潮。《工业4.0:最后一次工业革命》采用独特视角,全面剖析德国“工业4.0”的本质、核心、关键、愿景和用意,揭示德国4.0背后的秘密,并从信息哲学角度探讨人工智能、大数据对制造业的影响,描绘未来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的新关系。同时对中国“工业4.0”进行探讨和畅想,阐述中国“工业4.0”所面临的机遇和问题。

作者简介

  王喜文,工学博士,博士后,高级工程师,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委员。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正处级干部。2009年前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与互联网技术研发工作;2009年后主要从事工业和信息化研究工作以及科技管理工作,其中2011年曾经挂职北京市房山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参与过北京市高端制造业基地的重大招商项目。主要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电动汽车等领域。

内页插图

目录

001 第一篇 带着疑问看德国“工业4.0”004 第一章 为何是4.0?008 第二章 “工业3.0”与“工业4.0”有哪些不同?014 第三章 “工业4.0”具体能实现什么?021 第四章 “工业4.0”能带来哪些改变?027 第五章 “工业4.0”能产生多大价值?
031 第二篇 “工业4.0”的科学发展观033 第六章 本质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实现“智能工厂”044 第七章 核心是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049 第八章 关键是信息技术应用053 第九章 愿景是解决能源消费等社会问题058 第十章 最终用意是标准化
067 第三篇 “工业4.0”背后的秘密069 第十一章 美、德的制造业回归现象072 第十二章 以电子商务模式区分美、德制造业076 第十三章 “工业4.0”抗衡美国079 第十四章 “工业4.0”压制中国制造业
083 第四篇 中国版“工业4.0”畅想085 第十五章 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与劣势090 第十六章 中国制造业的机遇与挑战101 第十七章 从“制造”到“智造”的升级109 第十八章 中国制造业从“工业3.0”到“工业4.0”的产业路线图127 第五篇 对未来制造业的探讨129 第十九章 工业软件充斥整个制造业132 第二十章 大数据驱动制造业迈向智能化140 第二十一章 网络信息安全同样影响工厂142 第二十二章 制造业将成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

前言/序言


探寻数字时代的脉络:一部跨越技术、经济与社会的宏大叙事 本书并非聚焦于单一技术或特定行业案例的深度剖析,而是一部试图勾勒出二十一世纪初全球经济与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宏大历史画卷。它将目光投向驱动当前技术飞跃背后的哲学思辨、长期演进的经济学原理,以及这些变化如何重塑人类的劳动模式、治理结构乃至文化认同。 全书的叙事主线,是从宏观视角审视信息技术,特别是数据处理、网络互联以及算法智能的兴起,如何对既有的工业化范式构成了系统性的挑战与重构。它探讨的不是“未来已来”的某种预言,而是对当前正在发生的“正在进行时”的深刻洞察。 第一部分:技术范式的转移与历史的断裂 本书首先回顾了过去两个世纪以来,三次重大工业革命如何定义了人类的生产力边界和生活形态。重点分析了蒸汽机、电力和信息技术这三大支柱性发明,如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引发了社会组织、城市化进程和阶级结构的剧变。 接下来的章节则着重于解析当代技术浪潮的底层逻辑。它深入探讨了摩尔定律的物理学极限、信息论的哲学基础,以及量子力学在计算领域的潜在突破,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理解当前技术加速的理论框架。这里,作者避开了对具体软件或硬件产品的罗列,转而关注支撑这一切的计算哲学:我们如何定义“智能”,机器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模拟或超越人类的认知过程?书中详细审视了基于概率模型和深度学习的决策系统,如何开始取代基于规则和经验的传统决策模式,以及这种转变对知识产权和信息获取公平性的影响。 第二部分:经济形态的重塑与价值的重新定义 本书的第二篇章将焦点转移到经济领域。它并非一本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而是通过历史案例和理论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对要素禀赋理论的颠覆性影响。作者提出,在高度互联的环境中,稀缺性不再仅仅是物质资源的有限性,更可能是高质量注意力、可信数据源以及高效协同网络的存在性。 深入分析了“平台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平台如何通过网络效应,在极短时间内实现对传统行业(如零售、交通、金融)的解构与整合。书中详细辨析了零边际成本的数字产品与传统物质产品在定价、分销和垄断权力方面的本质区别,并追溯了这种经济形态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对中间技能岗位的挤压效应,以及新型的“零工经济”所带来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挑战。 书中对“价值创造”的探讨也尤为深刻。它不再将价值简单等同于劳动投入或资本积累,而是将其视为一种“信息-连接”的函数。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其收集、分析和应用如何重新分配了财富与权力,是本部分的核心议题。 第三部分:治理、伦理与人类的未来角色 本书的最后部分,探讨了技术变革对社会结构和人类主体性的冲击。它跨越了技术讨论的范畴,进入了政治哲学和社会学的领域。 作者详细考察了在信息爆炸时代,传统社会信任机制(如媒体、专业机构)如何面临信誉危机。书中探讨了极端个性化信息流可能导致的“认知茧房”现象,以及这种现象如何影响民主决策的有效性和社会共识的形成。这里没有提供具体的政策建议,而是对“信息透明度”与“个人隐私权”之间永恒张力的复杂性进行了冷静的剖析。 在伦理层面,本书着重讨论了当决策权逐步让渡给复杂算法时,我们如何界定“责任”与“问责制”。书中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技术应用的案例对比,揭示了技术进步与社会价值取向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充满了文化冲突与适应的过程。 最后,全书以一种审慎的哲学思辨作结。它不鼓吹技术乌托邦,也不沉溺于技术悲观论,而是致力于引导读者思考一个根本性问题:在生产力极大解放的背景下,人类社会将如何重新定义“工作的意义”、“闲暇的价值”以及个体在高度复杂系统中的主体性。本书提供的是一个分析框架,用以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一切,而非一套预制的答案。它期望读者能够跳出日常的碎片化信息,以更具历史纵深感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所处的这个正在快速演进的时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未来工业发展的迷茫。作为一名长期在传统制造业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我深切感受到技术的日新月异,也隐隐觉察到变革的风暴正在逼近。书名中的“最后一次工业革命”几个字,让我产生了一种紧迫感,仿佛错过了这本书,就可能错过理解这场变革的关键。我迫切想知道,工业4.0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将如何改变我的工作方式,我所熟悉的生产流程,甚至是整个行业的格局?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核心技术,是如何渗透到工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从设计、制造到物流、服务?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在这种新的技术浪潮中,提升自己的技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甚至是在这场变革中抓住机遇,实现职业的升级。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承载着我对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以及对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保持竞争力的殷切期望。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像我一样的普通劳动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参与到这场伟大的变革之中,而不是被抛下。

评分

我一直认为,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主要动力之一。而“工业4.0”这个概念,近年来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和讨论中,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和发展理念,让我充满好奇。这本书的名字“工业4.0:最后一次工业革命”极具冲击力,它暗示了这场变革的彻底性和历史性的重要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阐述,工业4.0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它与我们熟知的自动化、信息化时代又有什么区别?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支撑工业4.0的关键技术,例如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并以生动的方式解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更重要的是,我非常关注工业4.0对社会可能带来的广泛影响。例如,它将如何重塑全球供应链?它是否会加速贫富差距的拉大,或者带来新的社会公平问题?教育和人才培养又需要做出怎样的调整,以适应这场变革的需求?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工业技术发展的指南,更是对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一次深刻预言和思考。我渴望通过阅读它,能够更清晰地把握时代脉搏,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它磅礴的气势所折服。作者的笔触仿佛能穿越时空,将工业革命的脉络一一展现,然后将焦点精准地投射到当下最前沿的“工业4.0”上。这个“最后一次”的提法,让我不禁联想到过去那些重塑人类文明的伟大变革,比如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普及、计算机的出现。每一次变革都伴随着阵痛与新生,而这一次,听起来似乎更加深刻,更加无处不在。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复杂的技术概念,比如智能制造、柔性生产、数据驱动的决策,融会贯通,并将其置于宏大的历史叙事之中。它会不会揭示,工业4.0与以往的革命有何本质上的不同?它是否会触及到,这场革命的深远影响将超越单纯的生产力提升,而是在社会结构、伦理道德,甚至人类自我认知层面引发更根本性的改变?我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生动鲜活的案例,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工业4.0带来的实际变化,比如那些高度智能化的工厂,那些能够自我学习和优化的生产线,以及由此催生的全新商业模式和就业形态。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对一个技术概念的解读,更是对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深度探索,它承载着我对于进步的憧憬,也激发了我对未知的好奇与审慎。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带着一种未来感和科技感。书名“工业4.0:最后一次工业革命”本身就充满了张力,让我对它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作为一名对技术发展趋势一直保持关注的普通读者,我很好奇这本书究竟会如何解读“最后一次工业革命”这个说法。它是否会像过往的几次工业革命一样,带来颠覆性的社会和经济变革?它又将如何描绘这个由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驱动的新时代?我期待作者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揭开工业4.0的神秘面纱,让我能理解它对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书中会不会探讨,当机器和智能系统承担了更多的工作之后,人类的角色将如何演变?教育体系又需要做出怎样的调整,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还有,我们是否应该为可能出现的“技术鸿沟”和就业冲击做好准备?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在我的书架上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代表着我对未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也象征着我希望通过阅读来获得洞察和启迪的强烈愿望。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的阐述,更能带来一些关于未来趋势的预测和思考,甚至是给读者一些实际的指导,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拥抱和应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巨变。

评分

最近,我被“工业4.0”这个概念深深吸引。它似乎预示着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由数据、智能和互联互通构建起来的未来。这本书的书名“工业4.0:最后一次工业革命”更是让我觉得,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著作。我好奇的是,作者究竟是如何定义“最后一次工业革命”的?它是否意味着,此后的技术进步将不再是颠覆性的,而是渐进式的?书中是否会从更宏观的视角,分析工业4.0的起源、发展脉络以及它所蕴含的哲学意义?我期待作者能够不仅仅停留在技术的堆砌,更能深入探讨这场革命背后所驱动的经济、社会、文化乃至政治层面的变革。例如,它将如何改变全球的产业分工和国际关系?它是否会引发新的地缘政治博弈?在个人层面,它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甚至是我们对于“工作”和“价值”的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洞察,帮助我理解并适应这个正在加速到来的智能时代,并思考我们作为个体,如何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评分

还是非常值得购买的,这是比较权威的解读

评分

制作精致,分析到位,给力!

评分

還好還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质量不错我喜欢

评分

很不错!王老师属于实战派

评分

基础学习很实用,值得推荐给初学者

评分

京东快递配送速度很不错!

评分

受同事委托,帮着买的

评分

发货速度很快,拿到书的时候书还没开封!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