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942-2014):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Building in Saline Soil Region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942-2014):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Building in Saline Soil Region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编
图书标签:
  • 盐渍土
  • 建筑技术
  • 国家标准
  • GB/T 50942-2014
  • 地基处理
  • 土木工程
  • 规范
  • 盐土工程
  • 工程建设
  • 建筑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24250602
版次:1
商品编码:11620891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echnical Code for Building in Saline Soil Regions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4
字数:10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942-2014):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942-2014):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942-2014):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共分8章和7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勘察、设计、施工、地基处理、质量检验与维护等。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规定
4 勘察
4.1 -般规定
4.2 溶陷性评价
4.3 盐胀性评价
4.4 腐蚀性评价

5 设计
5.1 一般规定
5.2 防水排水设计
5.3 建筑与结构设计
5.4 防腐设计

6 施工
6.1 一般规定
6.2 防水排水工程施工
6.3 基础与结构工程施工
6.4 防腐工程施工

7 地基处理
7.1 一般规定
7.2 地基处理方法

8 质量检验与维护
8.1 质量检验
8.2 监测与维护

附录A 盐渍土物理性质指标测定方法
附录B 粗粒土易溶盐含量测定方法
附录C 盐渍土地基浸水载荷试验方法
附录D 盐渍土溶陷系数室内试验方法
附录E 硫酸盐渍土盐胀性现场试验方法
附录F 硫酸盐渍土盐胀性室内试验方法
附录G 盐渍土浸水影响深度测定方法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引言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其中盐渍土地区由于其特殊的成因和性质,给建筑工程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盐渍土,是指含有较高浓度可溶性盐类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吸湿性强、易发生水化、膨胀、结晶、收缩等物理化学反应,进而导致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并对建筑基础、结构以及地下工程产生严重的腐蚀作用。这些不利因素一旦控制不好,将直接威胁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和使用寿命,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盐渍土地区进行建筑活动,必须遵循科学、严谨的技术规范,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建筑安全。 建筑面临的挑战 盐渍土地区建筑工程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盐胀问题: 当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类随着水分的蒸发而结晶析出时,会产生强大的盐胀压力。这种压力能够显著抬升或破坏地基,导致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倾斜甚至开裂。尤其是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地区,周期性的盐胀和收缩效应会反复作用,对建筑物造成持续的损害。 盐蚀问题: 盐渍土中的盐类,特别是硫酸盐和氯化物,对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这些盐类能够侵蚀混凝土的表面,破坏其结构,降低其强度和耐久性;同时,钢筋中的氯离子还会加速钢筋的锈蚀,导致钢筋截面减小,承载能力下降,最终影响结构的整体安全。 强度和稳定性问题: 盐渍土本身通常具有较低的承载力,并且其强度会随着含盐量的增加和湿度变化而显著波动。在荷载作用下,盐渍土容易发生蠕变和失稳,对建筑物的长期稳定性构成威胁。 地下工程的风险: 在盐渍土地区修建地下工程,如隧道、地铁、地下室等,不仅要承受来自上覆土体的压力,还要应对地下水中高浓度盐类的侵蚀。这不仅要求工程材料具有极高的抗腐蚀性,还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工艺和防水防渗措施。 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盐渍土地区的地下水位变化往往与地表水、蒸发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地下水往往含有高浓度的盐类,形成复杂的盐质地下水环境。这些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给勘察、设计和施工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勘察设计的重要性 在盐渍土地区进行建筑设计,首要且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对工程地质进行详尽准确的勘察。这包括: 含盐量的测定: 需要对土壤中各类可溶性盐的种类、含量以及盐分在土体中的分布情况进行详细测定。这通常需要进行系统的钻孔取样,并在实验室中进行精确分析。 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 包括土的密度、含水量、压缩性、渗透性、抗剪强度等基本物理力学指标的测试。这些指标需要结合含盐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因为盐分的存在会显著改变土体的这些性质。 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 需要调查地下水位的埋深、变化规律、水化学性质(特别是盐含量和pH值)以及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途径。 腐蚀性评估: 需要根据土壤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评估其对不同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级,为材料选择和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特殊地质现象的识别: 例如,需要识别是否存在易于发生盐胀的粉粒状土,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地下水流改变的地层界面等。 基于详实的勘察成果,设计师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盐渍土带来的不利影响。 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技术 针对盐渍土地区的特点,建筑设计和施工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地基处理: 换填法: 用不含盐或含盐量较低的良好土料将原有的盐渍土置换,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并降低盐胀风险。 强夯法: 通过强力夯实,提高土体的密实度和强度,减少土体的变形和渗透性。 注浆加固法: 向土体中注入水泥浆、化学浆液等,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并起到防水作用。 排水加固法: 通过设置排水孔或排水层,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土体中的水分蒸发和盐分迁移。 固化法: 采用水泥、石灰等固化剂与盐渍土混合,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提高其强度并降低其吸湿性和盐胀性。 垫层和隔离层: 在盐渍土上设置砂石垫层或防渗隔离层,可以有效阻隔地下水和盐分的上移,并起到扩散荷载的作用。 结构设计: 基础形式的选择: 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和荷载要求,可以采用桩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等,并需要考虑基础埋深,使其远离易受盐胀影响的土层。 材料选择: 选用具有良好抗盐蚀性能的建筑材料,例如,对混凝土要求较高的抗硫酸盐水泥、掺加抗蚀剂的混凝土,以及具有良好耐腐蚀性的钢筋。 防水防渗设计: 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水防渗措施,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渗透到地基土中,进一步加剧盐胀和盐蚀。这包括对建筑物外墙、地下室顶板、底板等部位进行严密的防水处理。 结构构件的保护: 对于暴露在盐渍土环境下的结构构件,例如桩身、基础梁等,需要采取额外的防腐蚀保护措施,如涂刷防腐涂料、设置保护层等。 预留变形缝: 考虑到盐胀可能引起的沉降和抬升,结构设计中应合理设置沉降缝和变形缝,以适应可能的变形。 施工工艺: 严格控制施工环境: 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原有土体的扰动,避免引入新的盐分来源。 材料的保护: 储存和运输建筑材料时,应注意防潮防盐,避免材料被污染。 防水层的施工: 防水层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保连续性和严密性。 养护措施: 混凝土等材料在施工后需要进行充分的养护,以保证其强度和耐久性。 监测与反馈: 在施工过程中和建成后,应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地基沉降、结构变形、地下水位、盐分变化等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或采取补救措施。 特殊工程的处理: 地下水控制: 对于地下水盐含量高的地区,需要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措施,例如降低地下水位、设置地下连续墙等,以减轻地下水对建筑物的侵蚀。 管道防腐: 埋设在盐渍土中的各种管道(给水、排水、燃气等)需要采取严格的防腐蚀保护措施,防止因腐蚀而发生泄漏。 道路与构筑物: 盐渍土地区的路面、桥梁、涵洞等构筑物也面临着盐胀和盐蚀的挑战,设计和施工中同样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结论 盐渍土地区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盐渍土性质的深入了解、对勘察设计环节的高度重视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对关键技术措施的严格执行。通过科学合理的勘察,周密细致的设计,以及先进可靠的施工工艺,可以有效克服盐渍土带来的不利影响,建造出安全、耐久、经济适用的建筑工程,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这是一项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并与时俱进的技术领域,每一次的工程实践都为未来的挑战积累宝贵的经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坦率地说,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现代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时,显得有些滞后。我尝试将书中的一些标准要求与当前市场上推广的新型固化剂或复合材料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对接,却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鸿沟。规范中描述的许多材料和方法似乎更侧重于传统或较为保守的工程手段,对于如何评估和应用那些具有更高耐久性和更低环境影响的新技术,这本书几乎没有提供任何指导性的框架。例如,在耐久性设计这一块,规范对长期盐渍侵蚀的预测模型描述得较为陈旧,没有充分考虑气候变化背景下地下水位和蒸发速率变化对盐分迁移的影响。对于追求前沿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实践者来说,这本书的参考价值更多地停留在满足合规性的底线要求上,它无法帮助我们将设计推向更高水平,去应对未来二十年可能出现的复杂环境挑战。

评分

作为一个建筑专业的新手,我购入此书的初衷是想快速建立对盐渍土地区工程挑战性的系统认知。然而,阅读体验让我深感困惑,书中对“盐渍土”这个核心概念的分类和机理阐述显得过于简化,似乎是把所有盐分影响都归于一类进行统一处理。我特别关注了冻胀融沉的章节,期望能看到关于不同类型盐类(如氯化物、硫酸盐等)对土体结构影响的细致对比,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差异调整基础设计。很遗憾,这部分内容大多是宏观层面的指导,缺乏深入的微观机理分析,使得我们难以理解为什么在特定场址下必须选择特定的加固方案。更令人沮丧的是,书中对规范的引用和解读常常是罗列式的,缺乏对条文背后设计哲学和历史演变的解释,导致我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只是记住了一些编号和要求,但对于“为什么”却依然是雾里看花。它更像是一本“做了什么”的记录,而非“如何做好”的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实在是一言难尽,封面设计透露着一股浓浓的九十年代官方文件的气息,厚重的纸张拿在手里倒是很有分量感,但内页的字体和间距处理得相当粗糙。我本来还期待能有一些清晰的图表或者流程示意图来辅助理解那些复杂的土力学概念,结果看到的却是大量密密麻麻的文字段落,很多关键的公式和参数对比起来显得很不直观,翻阅起来全靠硬着头皮去啃那些晦涩的术语。特别是关于盐渍土地区地基处理的具体施工工艺部分,文字描述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操作中的细节捕捉,比如不同季节、不同含盐量等级下,设备选择和现场控制的微小差异,这本书里几乎没有提及。对于一线工程师来说,光有规范的条文是不够的,还需要“可操作性”,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读完后总觉得心里没底,仿佛只是得到了一个骨架,血肉需要自己去补充。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在研读一份必须完成的任务清单,而不是一本能激发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参考手册。

评分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对“风险等级”和“安全系数”的界定时显得过于保守和一刀切。盐渍土的危害性是分层级的,但规范中对不同等级盐渍土的差异化控制指标似乎调整幅度不够精细,这可能导致在低风险地区进行了不必要的、成本高昂的深度处理,而在高风险区域又可能因为系数设置过于宽泛而埋下隐患。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更具弹性和适应性的评估体系,能够更精细地结合勘察数据、预测模型和经济性分析来确定最优的加固深度和材料配比。目前这本书给出的指导方针,更像是为了满足最坏情况下的普适性要求而设定的“安全靶子”,而没有提供足够的工具和方法论,让工程师能够根据具体场地的独特性,进行更具性价比和科学性的优化设计。对于需要进行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的当代项目而言,这种“一刀切”的规范框架,实用性大打折扣。

评分

我必须指出,该规范的结构逻辑组织得并不连贯,从一个章节跳到另一个章节时,总有一种上下文缺失的感觉。例如,在讨论完地基处理的试验方法后,紧接着跳到了结构构件的防腐要求,两者之间的过渡显得生硬,使得读者很难将地基稳定性和上部结构的长期安全性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风险评估链条。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频繁地在不同章节之间来回翻阅,试图拼凑出完整的因果关系。此外,书中对既有工程案例的引用少得可怜,这对于一本技术规范而言是极大的遗憾。如果没有鲜活的、不同地理区域的成功与失败案例作为支撑和反思,那些抽象的计算公式和参数选取标准就显得苍白无力,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引发足够的敬畏和警惕。这本书的编写风格更像是法律条文的汇编,缺乏工程手册应有的那种引导性叙事。

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942-2014):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评分

非常好的书籍,干的漂亮,强哥

评分

不错

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942-2014):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评分

专业书,值得学习,要是全套就好了

评分

正版图书,包装精美,还有折扣,值得购买!

评分

质量好到货快

评分

我的规范时尚时尚最时尚 摩擦摩擦摩擦 在考试卷上摩擦 一次通过

评分

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