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丛书 中庸全集

国学经典丛书 中庸全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东周] 子思 著,毛佩琦,徐昌强 编,徐枫 译
图书标签:
  • 国学
  • 经典
  • 中庸
  • 儒家
  • 哲学
  • 文化
  • 传统
  • 先贤
  • 智慧
  • 修身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煤炭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047283
版次:1
商品编码:1164551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76
字数:5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庸》是儒家重要经典,它同《易经》一样,都是儒家的理论渊薮。是宋以后儒者研读的重点。儒学,特别是理学,许多概念、命题出自《中庸》,许多理学大家持守《中庸》的信条,许多儒者用《中庸》的方法论思考,从而可以看出,《中庸》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内容简介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传统文化之“经学”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学问,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虽然是《四书》中篇幅较小的一部,但却是其中富意蕴、具理论和见气象的著作,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洞见。

  《国学经典丛书 中庸全集》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导言,从处世和人生经验的角度出发,阐发了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人生处世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化理解《中庸》这一传世经典所包含的智慧。



作者简介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历史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客座研究员,故宫博物院明清宫廷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河南师范大学历史系、黑龙江大学历史系、温州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吴晗研究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中国明史、社会生活史、文化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明成祖史论》、《永乐皇帝大传》、《郑成功评传》、《平民皇帝朱元璋二十讲》、《明清行政管理制度》、《中国明代政治史》、《中国明代军事史》(合著),散文集《无心剩稿》;主编有《岁月河山:图说中国历史》、《岁月风情:中国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中国状元大典》等。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明史、《中庸》等,影响广泛。

目录

第一章 致中和
第二章 时中
第三章 民鲜能
第四章 知味
第五章 行道
第六章 大知
第七章 守中
第八章 得一善
第九章 中庸难为
第十章 子路问强
第十一章 不悔
第十二章 上下察
第十三章 忠恕
第十四章 居易
第十五章 行远必自迩
第十六章 鬼神之为德
第十七章 大孝
第十八章 无忧者
第十九章 孝之至
第二十章 哀公问政
第二十一章 自诚明
第二十二章 尽其性
第二十三章 致曲
第二十四章 前知
第二十五章 诚者自成
第二十六章 至诚无息
第二十七章 保身
第二十八章 吾从周
第二十九章 王天下
第三十章 宪章
第三十一章 配天
第三十二章 达天德者
第三十三章 君子之道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原文】天命之谓性①,率性之谓道②,修道之为教③。道也者,不可须臾 ④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⑤,恐惧乎其所不闻 ⑥。莫见乎隐,莫显乎微⑦。故君子慎其独也⑧。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⑨。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⑩。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注释】
  ①天:上天。命:赋予,给予。谓:称作。
  ②率:统领,遵循。道:本指道路,这里指抽象的道理、规律。
  ③修道:按照道的规范进行修养。教:教化,影响感化。
  ④须臾:片刻,很短时间。
  ⑤是故:因为这个缘故,因此。不睹,看不见。所不睹:看不见的地方。
  ⑥不闻,听不到。所不闻:听不到的事情。
  ⑦莫……乎:没有什么比……更……乎,在这里有“比”的意思。见(xiàn):同
  “现”,显现,显露。
  ⑧独:形体上或精神上独处的状态。
  ⑨未发:尚未表现出来。中:不偏不倚的状态。
  ⑩中(zhòng)节:符合法度,合乎规矩。和:和谐,情正不乖戾。
  大本:根本的道。本:原意是指树木的根部,引申为抽象的“根本”之意。达道:通达的大道,这里指天下古今都经由的道,即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致:努力使达到。位:动词,位于所处的位置。育:生长发育。焉:在这里。【译文】上天赋予人的叫做性,依顺天性行事为人就是道,按照道的要求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片刻离弃的,可以离弃的话,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人们看不见的场合也谨慎戒备,在别人听不见的时候也是有所慎重和惧怕的。没有什么比隐秘的事情更容易显露了,没有什么比细微不足道的事情更容易显现出来。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谨慎自己·2·的言行。喜怒哀乐等感情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又中节中度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原则,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达到了中和的境界,天地就处在有序的状态,自然界的生物就生长繁育起来了。
  【名家批注】
  郑玄说:(1)天命,谓天所命生人者也,是谓性命。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信,土神则知。《孝经说》曰:“性者,生之质。命,人所禀受度也。率,循也。循性行之,是谓道。修,治也。治而广之,人所效之,是曰“教”。(2)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也。君子则不然,虽视之无人,听之无声,犹戒慎恐惧自修正,是其不须臾离道。(3)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小人于隐者,动作言语,自以为不见睹,不见闻,则必肆尽其情也。若有占听之者,是为显见,甚于众人之中为之。(4)中为大本者,以其含喜怒哀乐,礼之所由生,政教自此出也。
  孔颖达说:(1)天命之谓性者,天本无体,亦无言语之名。但人感自然而生,有贤愚吉凶,若天之付命遣使之然,故云天命。老子云:“道本无名,强名之曰道。”但人自然感生,有刚柔好恶或仁或义或礼或知或信,是天性自然,故云谓之性。(2)圣人修行仁、义、礼、 智、 信以为教化。道者,开通性命,犹如道路开通于人,人行于道路,不可须臾离也。若离道则碍难不通,犹善道须臾离弃则身有患害而生也。(3)君子行道,先虑其微。若微能先虑,则必合于道,故君子恒常戒于其所不睹之处。人虽目不睹之处犹戒慎,况其恶事睹见而肯犯乎?故君子恒常戒慎之。(4)凡在众人之中,犹知所畏,及至幽隐之处,谓人不见,便即恣情,人皆占听,察见罪状,甚于众人之中,所以恒须慎惧如此。以罪过愆失无见于幽隐之处,无显露于细微之所也。以其隐微之处,恐其罪恶彰显,故君子之人恒慎其独居。谨慎守道也。(5)喜怒哀乐缘事而生,未发之时,淡然虚静,心无所虑而当于理,故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者,不能寂静而有喜怒哀乐之情,虽复动发,皆中节限,犹如盐梅相得,性行和谐,故云谓之和。情欲未发,是人性初本。情欲虽发而能和合,道理可通达流行,故曰天下之达道也。(6)人君所能至极中和,使阴阳不错,则天地得其正位焉。生成得理,故万物其养育焉。
……

前言/序言


《国学经典丛书·中庸全集》 一部流传千载的智慧宝典,引领您探索人生至高的境界。 内容梗概: 《中庸》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出自《礼记》的篇章,是孔子七十二贤孙思所著。它以“中庸”为核心,阐述了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最高道德原则和实践方法。《中庸》篇幅不长,但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它不仅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部人生指南,一本修身养性的百科全书。 本书《国学经典丛书·中庸全集》力求以最清晰、最易懂的方式,将《中庸》的原著精髓呈现给广大读者。我们精选了当下最权威、最贴近原意的译文,并配以详尽的注释,帮助读者理解古籍中可能遇到的生僻字词和典故。同时,本书还加入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从多个角度剖析《中庸》的思想内涵,揭示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核心思想解读: 中庸之道: “中庸”二字,并非指平庸、折中,而是指“不过不不及”的恰到好处的境界。它强调的是一种适度的、平衡的、不偏不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待人接物上,要恰如其分,既不激进也不保守;在道德修养上,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在治国理政上,要兼顾全局,不偏不倚。这种“中庸”之道,是达到至德、至善的根本途径。 诚与中庸: 《中庸》认为,“诚”是中庸的基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意思是说,真实无妄是天道的根本属性,而追求真实无妄则是做人的根本原则。一个人要做到中庸,首先必须做到真诚,诚实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事物。只有心存真诚,才能体悟到中庸的真谛,才能在实践中保持中庸之道。 君子之道: 《中庸》详细阐述了君子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君子之德,始于“好学”,终于“至善”。他们注重内省,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行,力求达到“慎独”的境界,即在独处时也能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不违背道德原则。君子之道,是一种不断追求完善自我的过程,也是一种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天人合一: 《中庸》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它认为,人可以通过遵循天道、修养德行,最终达到与天道相契合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个人与宇宙、个体与整体和谐统一的最高理想。 治国与修身: 《中庸》将个人的修身之道与国家的治理紧密联系起来。它认为,“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只有个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了至高的境界,才能有效地管理家庭,进而治理国家。这种“由近及远,由己及人”的逻辑,体现了儒家深刻的政治智慧。 本书特色: 1. 原文经典,精选译文: 本书收录了《中庸》的原文,并选用经过学界公认、最为贴切和易于理解的译文,力求还原原著的学术价值和文学魅力。 2. 详尽注释,释义精准: 对原文中的疑难字词、典故、成语进行详细注释,解释其在古代语境下的含义,并探讨其引申意义,帮助读者扫清阅读障碍。 3. 深入解读,多维视角: 针对《中庸》的重点篇章和核心概念,本书提供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从历史背景、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现实应用等多个维度,帮助读者全面理解《中庸》的博大精深。 4. 图文并茂,赏心悦目: 在不影响阅读的情况下,本书适当配以精美的插图、历史图片或相关的艺术作品,使古籍的阅读体验更加生动有趣,提升本书的艺术品位。 5. 现代视野,启发思考: 在解读过程中,本书注重将《中庸》的思想与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和困惑相结合,启发读者思考如何在当代社会践行中庸之道,解决实际问题。 6. 篇章结构清晰,易于学习: 本书按照《中庸》的原文结构进行编排,使得读者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和理解。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便于读者把握整体脉络。 阅读价值: 提升个人修养: 《中庸》所倡导的“诚”、“中庸”、“仁爱”等道德原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个人品德和内在修养。 掌握处世智慧: 《中庸》关于“慎独”、“内省”、“待人接物”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智慧,帮助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中,保持平和的心态,做出明智的选择。 理解中国文化: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之一,阅读本书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和核心价值,感受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启迪思维,拓展视野: 《中庸》所蕴含的辩证思维和系统性思考方式,能够启迪读者的思维,拓展其认识世界的广度和深度。 指导实践,解决问题: 《中庸》并非空泛的理论,而是强调知行合一。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管理、教育、人际交往等领域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目标读者: 对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希望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学生、职场人士及各年龄段人群。 从事教育、文化、历史研究的学者和专业人士。 希望了解中华民族精神内核,汲取智慧养分,指导人生实践的读者。 《国学经典丛书·中庸全集》 是一部凝聚了中华民族千年智慧的经典著作,它所阐述的“中庸”之道,穿越时空,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芒。本书旨在以最真诚的态度,最严谨的考据,最深入的解读,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呈现给您。 翻开本书,您将踏上一段探索人生真谛、追寻至高境界的旅程。让《中庸》的智慧,点亮您的人生道路,成就更美好的自己。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这套《国学经典丛书·中庸全集》的时候,我就觉得沉甸甸的,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感油然而生。这本书的设计风格很古朴,没有太多花哨的东西,就是那种沉静内敛的美,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正经”的书。打开之后,扑面而来的油墨香和纸张特有的触感,都让我感到一种踏实。 我一直觉得《中庸》这篇东西,讲的都是一些“大道理”,什么“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之类的,听起来就很高深,感觉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很远。但这本书的解读方式,却让我眼前一亮。它不像一些传统的学术著作,上来就是引经据典,让人不知所云。这本书的译文非常流畅,而且很注重用现代人更容易理解的逻辑去梳理原意。它不是简单地把古文翻译成白话,而是深入到文字背后的思想,一点一点地掰开揉碎了讲给我们听。 我特别欣赏的是,这本书对“中庸”这个概念的阐释。它不仅仅是讲“不偏不倚”,而是深入挖掘了“中庸”背后所蕴含的“适度”、“和谐”、“理性”等更深层的含义。通过这本书,我才明白,“中庸”并非是保守和折中,而是一种更高明的智慧,一种在复杂事物中找到最佳平衡点的艺术。它教我们如何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要顾及现实情况,如何在行动中找到那个最恰当的“度”。 而且,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历代名家对《中庸》的评论和注解。这些评论就像是一面面镜子,映照出《中庸》思想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理解。读着这些评论,我仿佛能看到历代学者们在与《中庸》对话,他们的思考和感悟,都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中庸》的认识。有些评论的角度非常刁钻,让我从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我原本以为已经很熟悉的句子。 总而言之,《国学经典丛书·中庸全集》不仅仅是一本让我了解《中庸》的书,更是一本引导我思考生活、理解人生的书。它用一种非常温和而深刻的方式,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髓传递给了我。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其作为一本学术读物,更在于它所能带给读者的精神滋养和人生启迪。

评分

初拿到这套《国学经典丛书·中庸全集》,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厚重感”。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不失古韵,触感温润,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墨香,让人立刻心生一种对传统的敬畏之情。作为一个对国学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找到一本既权威又易懂的经典读物,这套书显然满足了我的期待。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中庸》原文的解读方式。不同于一些生硬的学术翻译,这套书的译文非常地道,而且解释得特别透彻。它不仅仅是字面的意思,还会深入到词语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哲学意蕴,用现代人更容易接受的语言来阐释。很多我以前读不懂或者似懂非懂的句子,在这本书的解读下,都变得豁然开朗。感觉作者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一步步地引导着我走进《中庸》的智慧殿堂。 另外,这本书在内容上也相当丰富。它不仅仅是《中庸》这一个文本,还收录了大量的相关史料、历代学者对《中庸》的注解和评论。这让我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理解《中庸》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通过阅读不同学者的观点,我能够了解到《中庸》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以及它所面临的各种解读和应用。这种多维度的呈现方式,让《中庸》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思想,充满生命力。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诚”的阐释。原文中“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这句话,一直让我觉得难以捉摸。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例证和深入的分析,让我明白了“诚”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宇宙的规律,一种人生的境界。它讲到,只有保持内心的真诚,才能顺应天道,才能真正地实现自我价值。这种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解读,真的非常令人信服。 总而言之,《国学经典丛书·中庸全集》是一套集学术性、可读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它不仅让我对《中庸》这篇经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引导我思考了人生的真谛和为人处世的智慧。这是一次令人心旷神怡的阅读体验,我相信它会成为我书架上不可多得的珍藏。

评分

当我拿到这套《国学经典丛书·中庸全集》时,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这本书的设计风格非常朴素,封面采用的是那种复古的材质,触感温润,字体古朴典雅,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打磨的。拿到手里,感觉沉甸甸的,不仅仅是书本的重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分量。 我之前对《中庸》的理解,大多停留在一些碎片化的概念上,比如“过犹不及”。但这本书的解读,真的是让我对《中庸》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翻译原文,而是对原文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剖析,解释了每个字、每个词背后的深意,以及它们在整个思想体系中的联系。它用一种非常清晰的逻辑,把《中庸》里那些看似抽象的道理,一步步地引向我们能够理解和应用的层面。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局限于《中庸》本身,而是将其置于整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大背景下进行解读。它会引用《大学》、《论语》、《孟子》等其他经典中的观点,来佐证《中庸》的思想,或者阐述《中庸》思想的独特性。这种“横向比较”的做法,让我对儒家思想的整体脉络有了更清晰的把握,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庸》在儒家学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而且,这本书的编排也极具匠心。它不仅提供了详尽的注释和白话翻译,还收录了一些历代大儒对《中庸》的精辟点评。这些点评有的侧重于理论的阐释,有的则侧重于实践的指导,让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中庸》的智慧。通过阅读这些古人的心得体会,我仿佛与他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到了他们对《中庸》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总而言之,《国学经典丛书·中庸全集》是一套让我受益匪浅的经典著作。它不仅在学术上严谨求实,在解读上通俗易懂,更在思想上引人深思。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修身养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是一次美妙的阅读之旅,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

这套《国学经典丛书·中庸全集》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分量十足,纸质厚实,印刷精美,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瞬间就勾起了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虽然我不是什么国学大家,平时也就是闲暇时翻翻书,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严谨、厚重,又不失亲切。 我最喜欢的是它对《中庸》原文的解读。不像有些版本,晦涩难懂,让人望而却步。《国学经典丛书》的处理方式真的太棒了!它在原文旁边附上了非常详尽的注释和白话翻译,而且不是那种生硬的直译,而是深入浅出,用现代人的语言解释了古人的意思,让那些听起来高深莫测的道理变得触手可及。我常常一边读原文,一边对照注释,感觉自己好像真的能和几千年前的圣人对话一样。 而且,这本书的编排也很用心。它不仅仅是《中庸》这篇古文,还收录了一些相关的历代学者对《中庸》的解读和评论。这就像是在给《中庸》这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上了更加耀眼的光芒。通过阅读不同学者的观点,我能更全面地理解《中庸》的内涵,感受到它思想的博大精深。有些观点我以前从未想过,读了之后豁然开朗,真的很有启发性。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中还包含了一些与《中庸》思想相关的古代故事和人物传记。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充满了智慧和哲理,让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庸之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某个古代官员如何以“中庸”的智慧化解了一场危机,某个君主如何通过“中庸”的原则治理国家,这些都让我觉得《中庸》并非只是书本上的空洞理论,而是切实可行的生活智慧。 总而言之,这套《国学经典丛书·中庸全集》绝对是我近期阅读体验最好的一本书。它不仅是一本学习《中庸》的绝佳教材,更是一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无论你是国学爱好者,还是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入门者,我都强烈推荐你入手这套书。它一定会让你在阅读中受益匪浅,感受到中华文明的魅力!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当初买回来的时候,主要是冲着“国学经典”这几个字来的,总觉得应该读点有文化底蕴的东西,让自己显得不那么“俗”。拿到这套《国学经典丛书·中庸全集》后,第一感觉就是“厚实”。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摸上去很有质感,翻开来看,纸张也挺舒服,不是那种劣质的印刷,看起来就让人心情愉悦。 我一开始是抱着一种“啃硬骨头”的心态去读的,毕竟《中庸》这玩意儿,听名字就觉得不好惹。但出乎意料的是,这套书的解读非常有意思。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分析,而是用一种很生活化、很口语化的方式来解释原文。举个例子,原文里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比如“诚”,书里会用很多生动的小故事来打比方,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感觉作者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先生,坐在你旁边,娓娓道来,让你不知不觉就听进去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解释《中庸》本身,它还会把《中庸》的思想和其他一些国学经典里的思想进行对比和联系。比如,它会讲到《论语》里孔子说的哪些话和《中庸》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或者说,在哪些方面《中庸》的思想又有所发展。这种横向的比较,让我对整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体系有了更宏观的认识,不再是孤立地看待某一个观点。 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很有特点。它不像很多古籍那样,字挤在一起,让人眼花缭乱。这本书的行距、字号都很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轻松。甚至还在一些重要的概念旁边,用小字标注了几个相关的成语或者俗语,这些小细节真的太贴心了!有时候读着读着,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些熟悉的说法,感觉古人的智慧真的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的来说,这套《国学经典丛书·中庸全集》让我觉得,国学经典并不是遥不可及的“阳春白雪”,而是可以融入生活的“下里巴人”。它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贴近生活的解读方式,让我这个普通的读者也能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和启迪。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我会继续深入研读。

评分

服务态度可以

评分

这次购物非常满意。

评分

这次购物非常满意。

评分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我觉得挺好!

评分

不错,包装完整

评分

很好,下次再继续购买

评分

帮同事下的单,挺好!!!!

评分

国学经典,时时读一读可以修身养性!

评分

学前人智慧,长自己本事!好书!值得反复阅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