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华中野外观花手册》主编早在2009年就编写了野外观花手册,针对读者普遍反映介绍种类少,见到的野花在书中查不到的问题,策划本套丛书。本套书主编均为最具实力与人气新生代科普作家。本套书一改以往只是介绍一二百种野花,涵盖了2000余种,一套书在手,不论您是在城市周边、郊外田间、还是知名的不知名的山区、景点,都能够让您查到您所碰到的野花,本套书小开本口袋书,随身携带,按花色、花型编排,快速查阅!推荐成套购买。
内容简介
华中册精选华中野生花卉种类440种介绍。内容包括前言、术语及使用指南、正文、中文索引、学名索引、致谢、参考文献、摄影者等。正文每个主要种加0-2个相近种,介绍学名、别名、科属、形态、生境、花期、全国分布图,相近种简要介绍识别要点。
采用随身小手册的形式,介绍中国各区域最具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希望大家亲近大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内容包括丛书序言、本册序言术语及使用指南正文(按花色和花型排序)中文索引学名索引后记(致谢、参考文献、摄影者等)。正文每个主要种加0-2个相近种为一页,介绍学名、科属、形态、生境、全国分布图,相近种简要介绍识别要点。
作者简介
李敏,字光敏,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物种信息与快速鉴定研究组工程师,主要负责植物图像库与数字植物系统研发,致力于植物分类学成果的应用开发与推广。主持建设了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在线植物志、植物百科、中国植物物种信息系统、中国数字植物园等系列网站及信息系统。近年在研究所135部署下开发了《中国植物志》手机版等应用产品,与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合作开发了“拍花识植物”图像模式识别应用等。开发的《植物园伴侣》移动应用创意获得“首届中国科学院移动互联网应用青年创意大赛”创意类一等奖。 主持开发的 “中国数字植物园”网站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普网站”。主编或参编专著7部。
内页插图
目录
术语图解
华中观花指南
中文名索引
拉丁名索引
图片摄影者
致谢
前言/序言
我国地域辽阔,横跨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囊括了全球除极地冻原以外的所有主要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高原高寒植被等,仅有花植物就有近3万种,是世界野生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中国植物图像库(www.plantphoto.cn)自2008年建站以来,得到各界学者、友人的大力支持,注册用户达23 000余人,共享各类植物彩色照片200万余幅,涵盖了中国野生植物一半以上的种类。我们从中精选出具有重要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2 000余种,照片6 500余幅,按照我国七大行政地理分区,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册出版。在物种选择上尽可能地包括本地区最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同时为兼顾在科属水平上的代表性,同属植物仅收录其最常见到的物种。本册收录了华中地区具有重要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103科274属425种,其中230种为主要描述种,重点介绍了植物的分类、识别特征、花期和分布等信息,部分物种还选取了与其形态上相似的1~2个相近物种进行了简要描述。
为方便查找使用,本手册按照花色和花型为序编排。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植物花朵万紫千红,部分物种花色变异丰富多彩,我们将花瓣最主要的颜色分为白、黄、橙、红、紫、蓝、棕、绿等八种颜色予以索引,请使用时在相近的颜色中查阅。部分花型也仅是看起来像或者接近的花型,而非科学分类,部分可能显得比较牵强,请使用者注意辩证看待。本手册还配有常用术语图解、本地区野生花卉资源等专题性说明,文后还有中文名索引、拉丁名索引等。希望本书能成为您野外郊游识别植物的好参谋。
由于编者时间及精力有限,准备和推敲不够,错误、疏漏及欠缺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李 敏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李晓东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华中野外观花手册》:一份沉浸式的自然发现之旅 《华中野外观花手册》并非一本简单的图鉴,它是一扇通往华中地区绚烂多姿的野花世界的窗口,是一次邀请您深入自然的感官体验。本书旨在激发您对身边植物的好奇心,培养您细致观察的习惯,并最终在您心中播下热爱自然的种子。它不仅仅是为了识别花卉,更是为了理解它们与环境的互动,感受它们在四季变迁中的生命力,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超越图鉴的深度探索: 不同于市面上许多仅提供图片和基本描述的野花识别指南,《华中野外观花手册》力求提供更丰富、更具启发性的内容。本书的编写团队汇聚了植物学、生态学、民俗学等多领域的专家,他们将自己多年的野外考察经验、科学研究成果与对自然的深情厚谊,悉数倾注于此。 科学严谨的分类与描述: 本书依据最新的植物学分类体系,对华中地区常见的野花进行了细致的划分。每一种植物的描述都力求严谨准确,从形态特征(花瓣、叶片、茎、果实等)到生长习性(生境偏好、繁殖方式、开花季节),都经过反复核实。我们不仅仅提供“长什么样”,更着重于“为什么长成这样”,解释这些形态特征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例如,为何某些植物的叶片呈针状,又为何某些花朵的颜色异常鲜艳,这些背后的演化逻辑都将在书中得到深入浅出的阐释。 精美绝伦的实景摄影: 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其收录的大量高质量实景照片。这些照片并非来自温室或实验室,而是摄影师们深入华中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在最适宜的时节、最自然的状态下,捕捉到的植物的真实神韵。您将看到花朵在晨露中闪耀,在微风中摇曳,与昆虫互动,在岩石缝隙中顽强绽放的场景。这些照片不仅是识别的工具,更是艺术的享受,它们将带您领略野花的惊人美感,体会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力。我们强调,每一张照片都尽可能真实还原植物在野外的自然状态,避免过度修饰,力求让读者在翻阅书籍时,如同置身于真实的野外环境中。 生动有趣的民间传说与文化意涵: 植物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存在,它们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本书深入挖掘了华中地区关于野花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诗词歌赋,以及它们在传统医药、民俗活动中的应用。您会了解到,为什么某些花朵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它们在古人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如何影响了人们的情感与审美。这些故事的融入,将使您在认识野花的同时,也感受到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我们相信,了解植物背后的故事,更能激发对它们的情感连接,让每一次相遇都充满惊喜。 生态视角下的植物关联: 野花并非孤立存在,它们是复杂生态系统中的一环。本书特别强调了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昆虫、鸟类、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的互动。您将了解到哪些花朵是传粉昆虫的最爱,哪些植物为鸟类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以及特定生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这种生态视角的引入,旨在帮助读者建立更宏观、更系统的自然观,理解生命的相互依存与和谐共生。 实用的野外观察指南: 为了让本书真正成为您的野外观花伙伴,我们提供了详尽的野外观察技巧。从如何选择合适的观察时间和地点,到如何安全地在野外行走,如何记录观察到的信息,如何避免对植物造成破坏,都将在书中一一介绍。我们鼓励您带着好奇心,用尊重自然的心态去探索,去发现。本书也包含了一些基本的野外生存常识,以及如何处理可能遇到的情况,让您的野外之旅更加安全和愉快。 内容导航与特色亮点: 《华中野外观花手册》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实际需求。 清晰的章节划分: 全书按照植物的科属、生长环境或花期等逻辑进行划分,方便读者按图索骥。例如,您可以根据您所在的地理区域、您看到的植物的大致形态,或者您发现植物的时间,来快速定位到可能的目标。 检索系统的便捷性: 除了目录索引,本书还可能包含多种检索方式,例如按植物名称(学名、中文名、俗名)检索,按颜色、花型等特征检索,甚至可能包含一些简单的关键词检索,以应对读者在野外不确定植物名称时的需求。 “你知道吗?”的趣味拓展: 在每个植物条目中,我们会穿插一些“你知道吗?”的小栏目,提供一些关于该植物的有趣事实、特殊的生态位、或者它与其他生物的特殊关系。这些小知识点,能让您的阅读过程更加轻松愉快,也更容易记住那些重要的信息。 “野外趣事”与“观察提示”: 在一些章节或特定植物的介绍中,我们会分享作者们在野外观花过程中遇到的有趣经历,或者提供一些特别的观察角度和方法。这些“野外趣事”能增加书籍的温度,而“观察提示”则能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植物的奥秘。 “保护与赏析”的倡议: 本书不仅是关于认识植物,更是关于珍爱自然。在最后的部分,我们会强调野外观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以负责任的态度去欣赏和保护它们。我们呼吁读者成为自然的守护者,共同维护华中地区这片宝贵的绿色财富。 目标读者: 《华中野外观花手册》适合所有对自然怀有好奇心的人群: 热爱户外活动的爱好者: 无论是登山、徒步、摄影,还是简单的郊游,本书都能为您增添一份独特的乐趣,让您的每一次出行都充满发现。 青少年学生: 本书是激发孩子们对科学和自然兴趣的绝佳读物,它能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真实的自然体验相结合,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植物学爱好者与初学者: 对于想要系统了解华中地区野花,但又不知从何入手的读者,本书提供了科学、全面且易于理解的入门指南。 对地方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本书融合了植物学知识与当地的民俗文化,能够让您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华中地区。 每一个渴望在喧嚣都市之外,寻找一份宁静与美好的灵魂: 本书的文字和图片,都是通往自然心灵的桥梁,它能带您暂时忘却烦恼,沉醉于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华中野外观花手册》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邀请。它鼓励您放下手机,走出房门,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受。当您下次在田埂、山坡、溪边,或甚至是城市公园的角落,看到一朵不起眼的野花时,希望您能想起这本书,然后停下脚步,细细品味它在阳光下绽放的生命之美。这本手册,是您开启一段段令人难忘的自然探索之旅的钥匙,是您在华中大地上,与无数生命悄然对话的忠实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