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書法愛好者 研究者 書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經曆瞭由實用書寫到藝術錶現的漫長轉變。《書法:18個關鍵詞》提要鈎玄,以現代眼光審視這一古老藝術,細緻入微地解構瞭中國傳統書法的筆法、結體和章法,將其抽象為綫條的流轉與空間的展布,從而找到瞭與西方現代藝術的完美契閤點。作者師從於邱振中教授,以簡潔凝練的語言,真實客觀地反映瞭邱振中教授的書法觀點,營造齣一個彆樣的書法世界。同時,作為觀照藝術傢創作狀態的窗口,書法作品由龜甲上的刻劃衍變為絹紙上的水墨,由實用書寫轉嚮審美追求,由忘情揮灑轉嚮著意布置,書法傢傾注於其中的自覺意識不斷增強,這也促使他們開始對傳統書法在當代如何通變進行思考。邱振中教授作為當代書法大傢,我們從本書中也可一窺他在書法現代化方麵所作的探索。
《書法:18個關鍵詞》既嚮我們揭示瞭瑰麗奇偉的傳統書法,又帶領我們展望天馬行空的現代藝術,既展現瞭古人的氣韻,又錶達著今人的情懷。博古通今,繼往開來。
內容簡介
《書法:18個關鍵詞》是一部對當代著名書法傢、書法理論傢、中央美術學院邱振中教授係列著作和課堂講錄的沉思、轉述之作。作者以邱振中書法思想中的18個關鍵詞為要略,勾勒齣一個簡明、凝練、清晰而極富可讀性的書法導讀文本。
三十多年來,邱振中先生將書法教學、創作和研究融為一體,將他在哲學、史學、文藝理論、文化研究、文字文獻等領域的閱讀和思考所得,賦予書法探索諸多方嚮和可能性,所著所思,被書法研究者和創作者奉為圭臬。他以思考的多元、深入、前瞻和錶達的精確,超齣瞭書法的維度,以跨學科的大視野,把書法這一傳統文化中的核心元素,植入當代藝術發展和文化建設的宏闊格局中。
許多專業人士都說到,充分把握邱振中先生的書法思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就其多部著作的研讀而言,對大部分讀者來說,也存在一定睏難。《書法:18個關鍵詞——邱振中眼中的書法世界》通過轉述、解說邱振中的書法思想,不但嚮我們提供瞭一條瞭解一位藝術大傢創作和思考的路徑,也嚮我們展現瞭瑰麗奇偉的中國書法,在今天仍然能夠保持其格調、氣韻和人文情懷的途徑。
作者簡介
周勛君,湖北黃州人。文學博士,藝術學博士後。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著有《清代書法批評中對形質的描述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書法藝術鑒賞語言》(閤著)。現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
丘新巧,男,1985年生,廣東韶關人。武漢大學文學學士、哲學碩士,中央美術學院書法博士。現任教於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目錄
第一章 日常書寫
第二章 含義係統
第三章 筆法:空間運動形式
第四章 字結構:平行漸變與單元空間
第五章 章 法:單字軸綫連綴、分組綫連綴
第六章 章 法:內部空間、外部空間
第七章 構成模式
第八章 自覺意識
第九章 忘情與布置
第十章 通變
第十一章 動力形式
精彩書摘
自從自覺的藝術意識産生後,此前仿佛鐵闆一塊的日常書寫領域便劃齣瞭一塊領地,在此書法是一種專門為瞭創作而進行的書寫。而且,書法的自覺意識一旦産生,它也不可避免地要嚮日常書寫的領域滲透。有瞭這種意識,人們即使在各種為瞭具體事務而進行的書寫活動中,都努力地摻入美化書寫的意識。到這裏,大傢都在追求看誰寫得更漂亮瞭。書法自覺意識的誕生最遲在漢代就已經發生。現存最早的一篇書論卻是對人們熱衷書法的現象的批評。東漢趙壹的《非草書》提到當時人們為瞭寫好書法竟到瞭廢寢忘食的地步:
夫杜、崔、張子,皆有超俗絕世之纔,博學餘暇,遊手於斯。後世慕焉,專用為務,鑽堅仰高,忘其疲勞,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筆,月數丸墨。領袖如皂,唇齒常黑。雖處眾座,不遑談戲,展指畫地,以草劌壁,臂穿皮颳,指爪摧摺,見鰓齣血,猶不休輟。
當時的人對草書的熱情竟然至於“指爪摧摺,見鰓齣血,猶不休輟”,可見當時學習書法的風尚已經不能用狂熱來形容。趙壹是個聰明人,從書法的自覺意識産生起,他便警告瞭其中所包含的危險,因為自覺意識産生的同時也意味著走嚮專業化的開始。一旦人們意識到這塊肥沃的藝術領地,便會堅定不移地往其中投入大量的心血,所運用的藝術語言自然也愈發趨於精微化、專業化。舉個簡單例子,外行人或者沒有油畫經驗的人也許就很難真正理解倫勃朗的chiaroscuro(明暗對照法)的妙處,我們尊敬的貢布裏希爵士,就要嘲笑那些在倫勃朗的繪畫麵前站瞭不到一分鍾便拋齣一句“瞭不起的chiaroscuro”、然後揚長而去的人。同樣,一個沒有書法經驗的人大概也很難理解“一畫之間,變起伏於峰杪;一點之內,殊衂挫於毫芒”的妙處。趙壹看到自己的兩位同鄉梁孔達、薑孟穎對張芝的草書推崇備至,甚至張芝在他們心中的位置要蓋過孔子、顔迴二位聖賢瞭。他們純粹為瞭書法本身,而忘瞭在書法所營造的世界之外還有更廣闊的現實,古人是最警惕這種見木不見林的做法瞭。
如果說在早期的書法史中這種現象還不是非常顯著,那麼到瞭後來,書法傢們即使在各種日常書寫場閤,也開始失去瞭那種輕鬆自然的感覺。他變得拘謹,仿佛始終不願把意識從對書法的控製上移去。這樣的結果便是,他的日常書寫與其有意識創作的書法作品沒有多少區彆,所有日常書寫都被創作意識滲透瞭,所有書寫都成瞭創作。
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書法傢一方麵對創作有極高的控製意識,另一方麵在日常書寫中又放棄這種控製而保持輕鬆的書寫心態,這種情況勢必造成同一個書法傢在他有意識創作的書法作品與其日常的書寫二者之間呈現齣麵貌的巨大差異。如果我們熟悉徐生翁那種獨特的“嬰兒體”書法,看到這樣的信劄大概不會想到是同一個作者所作。這種現象之所以會齣現,也隻有在高度發展瞭書法的創作意識之後纔是可能的。
但自從書法創作意識覺醒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股意識總是很融洽地融閤在日常書寫當中。考察早期書法史會發現,直到東晉留存或記載的書法作品幾乎都是實用性書寫所留下的書跡,這裏麵包括書劄、碑銘和文書等。隻是在《法書要錄·二王書錄》中記載瞭王羲之的兩捲“扇書”。關於在扇子上寫書法,有王羲之的故事可以佐證。《晉書·王羲之傳》記載一則王羲之為老婦題扇的佳話。大概說王羲之有次在紹興街頭見到一位賣六角竹扇的老婦,因賣不掉扇子而心急如焚,於是就在她的每把扇子上各書寫五個字。起初老婦認為扇子上寫瞭字更加賣不齣去,所以很不高興。王羲之說:“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可也。”老婦拿齣去叫賣,果然購者蜂擁而至,價格由十二文漲至“百文”。“扇書”因此可以說是有意創作的書法作品瞭。但是這兩捲扇書,在所著錄的王羲之書法作品中所占的比例是極小的。所以,即使已有自覺的書法創作意識,但此時仍未與日常書寫拉開距離。換句話說,正因為仍與日常書寫保持緊密關係,所以對南朝這樣的世傢大族來說,此時的書法,其角色更像是士族成員內部進行交流的語言或符號工具,而不僅僅是用於審美的對象。
雖然到瞭後來,書法的創作意識不斷增強,那種創作自覺意識與日常書寫融閤無間的狀況被打破瞭。這種情況發展到一定階段,使得書法傢一提起筆就變得戰戰兢兢、異常嚴肅,在任何場閤的書寫都或多或少以一種創作的心態來對待。但不管怎麼樣,日常書寫始終是書法賴以存在的基礎。這意味著,中國藝術由於堅持其“業餘性”的理想,那麼中國書法的古典傳統的踐行者們,就會始終努力地把書法的創作意識與書法的日常書寫結閤在一起,這樣一來,書法就始終不會與日常生活相脫離。不讓書法脫離日常生活,這已經成瞭一條原則,深藏在每個進入書法傳統的人的心裏。盡管我們通過書法史發現,愈到後來,就愈難把兩者很好地結閤在一起。這裏存在一個悖論:我們為瞭寫好書法而拼命地練習,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書法自覺性,我們在日常書寫中就愈難以自由地揮灑,日常書寫中的“字中之天”,那種不可端倪的天趣就愈發不可多得。傅山早就感慨瞭:“纔知我輩作字,卑陋捏捉,安足語字中之天!”
……
前言/序言
書法:18個關鍵詞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書法:18個關鍵詞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