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亚非,男,汉族,1955年3月出生,浙江宁波人。北京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毕业,曾在日内瓦国际关系学院学习。曾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外交部军控司副司长,驻美国使馆公使衔参赞、公使,外交部美大司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副部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现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引言
“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
“我们终于坐上了主桌!”
上篇 全球治理
第一章 全球治理之历史经纬
第一节 全球治理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 全球治理的实践发展
第三节 全球治理与地缘政治动荡
第二章 全球治理的演进趋势与现状评述
第一节 旧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力不从心
第二节 二十国集团峰会机制开启全球治理改革先河
第三节 多层次的全球挑战需要全球治理的进一步完善
第三章 文化和思想对全球治理的影响
第一节 文化与全球治理理念
第二节 西方文化输出与全球治理理念构建
第三节 “中国梦”与全球治理理念
第四章 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第一节 全球治理机制的“先天不足”
第二节 全球治理面临的机遇
下篇 中国与全球治理
第五章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史脉络
第一节 1840年以前的历史
第二节 第一次鸦片战争至1911年辛亥革命
第三节 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
第六章 加强区域治理顶层设计
第一节 重建丝绸之路与周边区域治理
第二节 人民币区域化
第三节 全球价值链与转移过剩产能
第四节 充分发挥华侨华人天然桥梁作用
第五节 金砖国家合作是中国区域治理的新途径
第七章 中美关系对全球治理至关重要
第一节 从合作伙伴到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第二节 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有效途径
第三节 中美关系发展需要加强互信
第八章 全球治理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第一节 中国需要全球治理战略
第二节 积极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第三节 有序稳妥地培育社会力量参与全球治理
第四节 主动参与全球治理的议题设置和规则制定
第五节 加强中国文化吸引力是实现全球治理目标基本功
第六节 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参考文献
这本《选择:中国与全球治理》实在令人拍案叫绝!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中国在全球舞台上那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角色。书中对于中国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气候变化谈判等多个国际议题中的立场、策略和影响力,进行了极其细致入微的剖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中国描绘成一个被动的参与者,而是深入挖掘了中国如何从一个旁观者逐渐成长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决策者,甚至在某些领域成为规则的制定者。书中对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从早期相对孤立到如今的积极介入,进行了精彩的梳理。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讨论上,作者呈现了其背后错综复杂的经济、政治和地缘战略考量,让我对这一宏大叙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新闻的报道层面。书中的案例研究非常扎实,引用的数据和事实也相当严谨,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在研究上的深厚功底。同时,作者的笔触也并非一味地赞扬,对于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争议和潜在的误解,也毫不避讳地进行了探讨,这使得整本书的视角更加客观和全面,读起来让人觉得既有启发,又引人深思。
评分读完《选择:中国与全球治理》,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盛宴。作者以一种宏大的历史视角,将中国崛起与全球秩序的重塑这两条主线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书中关于全球治理理论的梳理,以及中国如何在这种理论框架下寻找自己的定位和发挥作用,让我对“中国模式”在全球治理中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软实力”和“话语权”的探讨,分析了中国如何通过文化交流、媒体传播以及在国际组织中的积极参与,来构建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和影响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全球治理并非一个 static 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其中充满了博弈、合作与调整。作者在论述过程中,穿插了大量鲜活的国际事件和人物访谈,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学术讨论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例如,书中对中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流行病防治、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角色分析,让我看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努力和担当,同时也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在这些领域所面临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在全球舞台上如何“发声”和“行动”的绝佳窗口。
评分坦白说,在翻开《选择:中国与全球治理》之前,我对全球治理这个话题并没有太多的概念,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抽象的国际政治和复杂的全球性问题,变得易于理解。他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案例,展现了中国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发展援助等具体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我最受触动的是,书中描绘的中国并非一个完美的形象,而是同样面临着内部的挑战和外部的压力,需要在各种复杂因素中做出艰难的选择。作者对“中国方案”的探讨,让我看到了中国在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方面所做的贡献,以及其在全球治理领域所展现出的独特智慧和创新。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全球治理不仅仅是国家间的游戏,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地位,以及它如何影响着我们共同的未来。阅读过程充满惊喜,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引领我穿越迷雾,看清中国在全球治理大棋局中的位置。
评分《选择:中国与全球治理》这本书,从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角度,打开了我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知。作者的写作风格十分独特,他并没有直接罗列中国在哪些国际会议上扮演了什么角色,而是从更深层次的哲学和历史层面,探讨了中国选择参与全球治理背后的逻辑和驱动力。书中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如“天下观”、“和而不同”等,如何影响了中国对全球秩序的理解和构建,进行了极具创意的解读。这让我茅塞顿开,原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根植于其深厚的文化传统。作者的论述旁征博引,将中国古代的智慧与当代的国际关系理论巧妙地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分析框架。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多边主义”的探讨,作者阐述了中国如何理解和实践多边主义,以及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推动改革和完善的努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对中国当前全球角色的描述,更是对其未来走向的深刻洞察,它迫使我们思考,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在重塑世界格局的过程中,究竟会带来怎样的选择,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评分《选择:中国与全球治理》这本书,简直是为那些渴望深入了解中国如何在全球舞台上“发力”的读者量身定做的。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并没有采用那种宏大叙事一笔带过的方式,而是深入到每一个具体的国际组织、每一个具体的谈判桌,去展现中国所做的努力和所扮演的角色。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中国在科技治理、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的论述,这让我看到了中国在塑造未来全球规则方面的潜力。作者的分析非常有说服力,他引用了大量的官方文件、学术研究以及国际组织的报告,为他的论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书中对于中国与其他大国在多边框架下的互动,以及中国如何处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都进行了非常透彻的分析。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伙伴关系”和“共同发展”的论述印象深刻,这体现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一种更加包容和合作的理念。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更是引发思考,它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在全球治理的版图上,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选择将对世界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分抢到沙发!书很快就送到,印刷精美,粗略翻了一下,挺严谨的,很有思想,有自己的观点,毕竟是老外交家出身。这书正好与目前亚投行、一带一路相契合,值得认真读一读。
评分应该不错吧,阅读之后再做评价。
评分学术性不强 政策宣示还好
评分如今香港已经回归十几年了,我觉得很高兴的是,现在每次去香港依然能感受到她的繁荣富强。今天的香港已经是中国最重要的特区,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下,她依然保持着自己非常独特的文化和体制,这是令人非常欣慰的一件事儿。其实香港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到过重大的作用。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国家,像俄罗斯、印度,都在搞改革开放,只有中国发展得这么快?就是因为中国刚起步的时候,有香港、澳门这些背靠内地、面向世界的特区,那里有大量的资金、人才和经验,所以改革开放一开始,中国吸引的第一批投资实际上主要是来自香港。大家知道珠三角地区是最先发展起来的,后来才是长三角,而珠三角刚刚起步的时候几乎都是靠香港投资。香港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同时又背靠祖国,为中国这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评分还是回到自己的本行
评分抢到沙发!书很快就送到,印刷精美,粗略翻了一下,挺严谨的,很有思想,有自己的观点,毕竟是老外交家出身。这书正好与目前亚投行、一带一路相契合,值得认真读一读。
评分今天是党的生日,祝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生日快乐!今天也是香港回归祖国的纪念日,我觉得香港回归的日子定在这一天,也是为了给党祝寿吧。香港回归可以说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让中国人民感到光荣的时刻,这之前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跟香港回归这样的历史性事件还是不能比的。我们终于收回了最初割让出去的一块土地,那个时候我跟全中国人民一样,非常激动。当时我们一大帮海归还专门聚会,一起在家里看电视,那么多年来第一次看到洋人不再昂首阔步,大家都很激动。我们看到了英国国旗降下、中国国旗升起,尤其是仪仗队进来的时候,那种自豪感从心底油然而生。香港回归在世界史上也可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还记得那条船最后从香港离开,带着当时的威尔士亲王、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等。那条船现在还停在苏格兰的首府爱丁堡,大家如果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评分凑单买的,外交官写的书,算可以吧。但不是我很感兴趣的风格就是
评分单位买的书,没赶上活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