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中医科学学、软科学研究的专著,汇总了作者2004年之前相关研究。今纳入作者的“丘石中医系列”出版,以便于读者与相关著述前后对照,相互比较。 这一本中医科学学、软科学研究从东西方文化、科学的比较研究入手,以两种医学的基础理论比较研究为核心,论证了中医学核心概念的现代定义,讨论了中医学在当代人类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中医百年困惑的文化、历史原因,探讨了中医学复兴的可行性与可持续发展性,并就相关学术专题阐述了一系列新思维。研究表明.由人类理性思维而产生的科学,大体分为系统性科学与还原性科学,或形上科学与形下科学两大类。中医与西医以人的不同层面为研究对象,各自选择了不同的研究方法,成功地总结出两类不同的概念、范畴体系,形成了彼此独立、并存并重的两种医学科学体系。用西医所依托的还原性研究方法对中医进行验证、解释、改造的做法.导致了中医学术的全面衰落,形成了中医临床疗效的严重例退。中医的复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突破口.中医的全面复兴必将催生一场前所未有的人类医学的真正革命。复兴往往由启蒙点燃。
目录
第一章中医的科学定位第一节论中医药学的定义第二节澄、证、症、候的沿革和证候定义的研究第三节论中、西医的不可通约性第四节中医在人类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五节中西医结合定义的研究第六节从文化与科学的角度论中西医结合第七节中西医结合亟待定义第八节谁说中医不科学第二章百年困惑沉思第一节中医生存与发展的理性思考第二节中医现代化的若干思考第三节中医现代化的再思考第四节困扰中医发展长达四十年的悖论第五节走出中医学术的百年困惑第六节影响中医发展的重大问题第七节日本汉方医学衰落轨迹第八节中医科学必须彻底告别“余云岫现象”第三章中药理性探微第一节中药现代化和中医发展的若干问题第二节关于《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的意见和建议第三节按照中药理论推进中药产业第四节中药事业管理的指导思想与模式第五节保健品的定义及其理论研究第六节保健食品热的原因、危害及出路第四章医教研科学学第一节从知识结构谈改进中医教育第二节为中医教育诊脉、处方第三节中医教育的三个重要环节第四节“勘误”的勘误第五节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检讨第六节关于《中医药基础研究发展纲要》的建议第七节西化——中医科研的致命错误第五章中医药学走向世界的若干理论问题第六章复兴自有千秋第一节不忘教诲,牢记使命第二节消亡的边沿,突破的前夜
精彩书摘
第一节论中医学的定义 以往给医学下的定义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做斗争的一门科学”。医学对于中医学(即中医药学,简称中医)和西医学(即西医药学,简称西医)来说,是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关系。然而长期以来,“以种代属”、“种属不分”——作为医学种概念的“中医学”与“西医学”,至今没有确切的定义。 中医与西医是两种包括各自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临床技术、药物学等内容的各具特色的医学科学体系。本文从中医与西医各自的基础医学人手,对两者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特点三要素加以比较,旨在给中医一个定义。 各以客体之一部分为其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一个学科形成的基础,也代表了该学科的本质属性。20世纪50年代,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说法:中西医研究的对象都是人。这种说法貌似合理,其实很不准确。 准确地讲,中医与西医的服务对象都是人,但是由于受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影响,各自从不同角度选定了自己的研究对象。就是说,服务对象不能等同于研究对象,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的含义完全不同。 中医研究的对象是人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及其运动、变化;西医研究的对象是构成人的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具体地说,中医在不打开人体“黑箱”,不干扰活的生命过程的条件下,把人作为一个整体与自然、社会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着重研究生命过程中自然流露的,依靠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机体反应状态——脉象、舌象、神色形态以及病人表述的临床表现等。然后才从状态及状态运动的过程总结人的生理与病理规律。故《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说:“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所谓“候”,就是生理与病理的表现,即本文所讲的“机体反应状态”,中医上规范的说法叫“证候”;所谓“道”,就是生理、病理规律对象,才逐步形成了总结“候”的运动变化规律的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中医药学。 中医研究的是整体状态的人,中医的全部理论与实践都是以状态为中心,研究状态的识别、运动,着力于状态的调整、控制。中医的藏象是对全部状态的单元分类,而不是整体层次以下的“器官”的概念;中医的病因、病机是对病理性状态演变规律的概括,而不是致病因素作用下的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的变化。对疾病的诊断、预后的判断、药物功效的评估、疗效标准的制定等,无不是以机体反应状态为依据。 西医的研究对象则不同。西医首先以解剖分析的方法把人拆成零件,然后分头研究构成整体的各个器官、组织乃至细胞、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认识局部的生理规律和病理特点。在西医看来,人是器官、组织组合的机器,西医的理论与实践都是以结构与功能为中心。西医也有症状鉴别诊断之学,但它对每个症状出现的原因都归结到局部结构或功能的改变上。对于症状,西医在找不到结构或功能改变时,常常把一组同时出现的症状命名为“综合征”。这种“综合征”也称为查不出病理根据或致病因素的“症候群”。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黄帝内经》中早有“其死可剖而视之”的记载,但这也不能说明中医将其研究对象定位在器官与组织上了。从《黄帝内经》到清代的《医林改错》,我国历史上关于人体解剖的研究始终十分粗浅,充其量不过屠夫所见,这种水平不足以构成医学,也无法与博大精深的中医相比。中医藏象学说虽然用了肝、心、脾、肺、肾等名称,但藏象学说的根本依据是“所见于外,可阅者也”的“象”,即机体反应状态。如果把中医中的肝、心、脾、肺、肾称之为木、火、土、金、水,甚或在不改变其内涵的条件下称为A、B、c、D、E,其实亦无不可。古代医籍上关于人体解剖的粗浅记载,应看作是西医在中国的萌芽。虽然古人也有从解剖的角度认识构成人体各个细节的愿望,但是由于历史和方法的局限,西医没有在中国发展起来。如果因为古代医籍中曾经有过解剖的点滴记载而认定中医的研究对象与西医相同,不只是反宾为主,而且是违背事实。 因此可以准确地说,以打开与不打开人体“黑箱”为定界,中医与西医把人分为两部分:中医研究的是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即证候,或可称“状态的整体”;西医研究的则是构成整体的各个局部的结构与功能,或称局部结构与功能相加的整体。 ……
前言/序言
丘石中医系列:中医复兴论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丘石中医系列:中医复兴论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