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鉴赏与收藏

水晶鉴赏与收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肖秀梅 著
图书标签:
  • 水晶
  • 矿物
  • 宝石
  • 收藏
  • 鉴赏
  • 装饰品
  • 疗愈
  • 能量石
  • 风水
  • 礼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
ISBN:9787514210071
版次:1
商品编码:11682374
包装:软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48
字数:2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700多幅高清细部图、对比图,为您展示水晶变化万千的无穷魅力!资深实战派专家教您一眼识别假水晶、仿品、合成水晶!全面揭秘水晶的市场价格,是您身边的水晶选购、投资好帮手!

内容简介

  

  还在为琳琅满目的各式水晶无从下手而彷徨吗?还在担心不懂水晶鉴定而买到假货吗?还在担心不会"货比三家"而被宰吗?《水晶鉴赏与收藏》将为您一一介绍水晶饰品的种类、水晶的价值评价、不同种类水晶的市场价格、肉眼和仪器鉴定真假水晶,并通过实例讲解让您在选购过程中少走弯路,避免买到假水晶。《水晶鉴赏与收藏》精心选配了700多幅高清彩色图片和对比图片,为您展示无色水晶、紫晶、黄晶、紫黄晶、发晶、绿幽灵、绿水晶、水晶猫眼、星光水晶等各种水晶变化万千的无穷魅力。

  《水晶鉴赏与收藏》内容新颖独特、图文并茂,极具指导性和实用性,可以说是目前图书市场上为水晶爱好者、收藏者和喜爱水晶首饰的爱美人士量身定制的、一本既全面又专业的收藏投资水晶的指导书。

作者简介

  肖秀梅,女,1963年出生,天津地质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天津宝玉石研究所副所长,天津地质研究院珠宝鉴定实验室主任,国家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1984年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现太原理工大学)地质系,从事地质研究、珠宝鉴定和教学工作20多年,作为技术骨干先后参与地质科研项目8项,其中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珠宝鉴定实验室技术负责人、主任先后完成数十万件珠宝的鉴定和评估工作,连续10年为天津职业大学等院校教授珠宝专业课程。著有《时尚收藏?水晶》《翡翠收藏》《琥珀图鉴?琥珀鉴赏与选购》《珊瑚图鉴?珊瑚鉴赏与选购》《把玩件鉴赏》《珠宝玉石简易鉴定手册》《宝石投资圣典》等十多本图书。

目录

浪漫水晶饰品

水晶首饰款式/10

项坠、挂件/11

项链/14

项链与脸型/16

手串、手排、手链/17

戒指/20

手镯/22

耳饰/25

服饰/27

套饰/28

水晶把玩件、摆件/30

观赏石/30

把玩件/36

雕件/36

器皿/59

文房用品/60

眼镜/61

装饰品/61

水晶饰品市场/62

东海水晶市场/62

广州水晶市场/65

巴西水晶市场/66

水晶饰品选购与收藏/68

质量评价/68

选购渠道、方法/75

如何防止购买到假货/80

水晶收藏/82

水晶饰品保养/90

水晶价格行情

水晶首饰价格行情/94

白水晶/94

黄水晶/95

紫晶/96

紫黄晶/98

绿幽灵/98

发晶/99

茶晶/100

草莓水晶/101

芙蓉石/101

直径、重量和价格的关系/102

水晶把玩件价格行情/104

水晶球/104

把玩件/107

水晶摆件价格行情/108

雕件/108

水晶晶洞/109

聚宝盆/110

水晶原料/111

水晶历史文化

水晶历史/114

古代水晶/115

现代水晶/117

国外水晶/118

水晶文化/120

寓意和象征/120

各类宝石的象征意义/122

传说与故事/125

十二星座与水晶/128

十二生肖与水晶/130

生辰石/132

国石/135

结婚纪念石/137

水晶产业现状/140

水晶有丰富的文化底蕴/140

消费者对水晶有较高的认知度/140

水晶拥有丰富的品种/141

水晶产品形式多样/142

水晶品牌宣传不足,存在误区、误导/143

水晶解晶语/144

国内水晶解晶语/144

外国人对水晶功效的认识/148

晶莹水晶特性

水晶的宝石学性质/152

水晶的定义/152

水晶的宝石学特性/154

水晶分类/162

前言/序言

  古往今来,人们认为世界上最纯净的东西莫过于水晶。水晶常被人们比作贞洁少女的泪珠、圣人智慧的结晶、夏夜穹空的繁星、大地万物的精华。水晶旷世奇石,自然造就,蕴藏着天地间灵秀之气。从人类诞生之日起,人类就与水晶结下不解之缘,水晶的魅力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水晶虽不及钻石、翡翠、和田玉等的价值高,但其晶体大,购买成本相对较低,鉴别相对简单,因而在收藏市场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深受大众的喜爱。
  本书内容全面,涵盖了水晶饰品种类、水晶价格行情、水晶文化历史、水晶的特性和矿床,以及真假水晶鉴定等各方面的内容。尤其是书中重点介绍了近两年水晶的市场情况,以及各类水晶饰品的市场价格,让读者在选购过程中方便参考;关于真假水晶的鉴定,笔者不仅介绍了肉眼鉴定和仪器鉴定的方法、水晶的优化处理、相似宝石和仿品的鉴定、合成水晶的鉴定等,还通过实例告诉收藏爱好者该如何避免买到假水晶。
  书中还精心选配了700 多幅图片,展示出无色水晶、紫晶、黄晶、紫黄晶、发晶、绿幽灵、绿水晶、水晶猫眼、星光水晶等各种水晶变化万千的无穷魅力。
  本书内容新颖独特、图文并茂,极具指导性和实用性,可以说是目前图书市场上为水晶爱好者、收藏者和喜爱水晶首饰的爱美人士量身定制的、最全面、最权威的一本收藏投资水晶的指导书。书中还阐述了我国水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并对水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对水晶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所以这本书也可以作为行业的指导用书。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东海水晶陈士军、天津珠宝街旗舰店、基立珠宝、北京乐石珠宝为本书提供了部分精美图片,笔者也采用了维基百科(英文版)、江苏连云港“和顺祥天然水晶作坊”、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传是等拍卖公司部分图片及价格资料,屈奋雄协助完成了英文资料翻译、文字和图片编辑,在此一并感谢!欢迎收藏爱好者关注笔者微博“珠宝街首席鉴定师”。


好的,这里有一份关于一本名为《古建筑的木构智慧》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尽,绝不提及您提到的《水晶鉴赏与收藏》或任何AI生成痕迹。 --- 《古建筑的木构智慧:榫卯的哲学与营建的艺术》 一部深入探究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精髓的百科全书式著作 引言:穿透时间尺度的结构之谜 当我们仰望那些矗立千年的古老殿宇、精巧的园林亭榭,我们惊叹的不仅是其气势恢宏或造型典雅,更是支撑这一切的内在逻辑——木构架体系。它以柔克刚,以曲御直,如同空气中的呼吸一般,在风霜雨雪中保持着惊人的韧性与平衡。《古建筑的木构智慧》正是一次对这一伟大建造哲学的深度溯源与系统梳理。 本书拒绝停留在对古建筑表象的描摹,而是执着于挖掘其“骨骼”的秘密:那些无需一钉一铆,却能实现精确咬合、传递荷载的榫卯节点;那些承载了古代工匠对力学、材料学与人文精神深刻理解的结构模数。它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智慧如何物化为空间的史诗。 第一部:木材的选择与敬畏——材料的生命周期 中国古建筑的生命力,源于对“木”这一自然材料的深刻理解与尊重。本部分详细阐述了古代匠人如何“识木”、“选木”与“养木”。 1. 材种的地理学考量: 介绍不同地域(如徽州之楠木、川中之杉木、北方之松柏)所适用的主要结构材种及其特性对比。深入分析了“材性”——如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纹理走向对构件寿命的影响。 2. 采伐、干燥与陈化: 详述了古代“上梁”、“立柱”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择吉日采伐、不同季节的木材含水率控制,以及“自然陈化”——如何通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自然风干,使木材达到最佳的稳定状态,避免日后开裂变形。我们还将考察“油煮”、“浸渍”等传统防腐工艺,揭示这些看似原始的方法如何有效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 3. 构件的标准化与定型: 探讨了古代建筑“材分制”的演变过程,从唐代的“材”到宋代的“材分”,再到清代的“材份”,解析这些标准化制度如何确保即使在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工程中,构件的比例和接合的精度都能保持一致性,体现了高度发达的工程管理能力。 第二部:榫卯的几何学——结构艺术的核心 榫卯,是本书的核心所在,它被赋予了结构功能、装饰美感与哲学意蕴的复合身份。这一部分将以图解和模型分析的方式,详尽剖析体系的构建。 1. 基础节点的解构: 从最简单的“穿带榫”、“燕尾榫”开始,逐步深入到复杂的核心节点,如“十字榫”、“砧木榫”和用于斗栱体系的“斜撑榫”。每种榫卯的剖面结构、受力方向、加工难度都被细致分析。 2. 斗栱的力学循环: 斗栱,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关节”,本章将用现代力学语言重新诠释其作用。重点解析“昂”、“枓”、“栱”之间的层层递进关系,如何将屋顶巨大的垂直荷载,通过水平的延伸和层叠,转化为向下的稳定压力,实现“墙倒屋不塌”的奇迹。分析了不同朝代斗栱的“出跳”变化,如何反映了力学适应性与审美趋势的迭代。 3. 梁架体系的序列逻辑: 系统梳理了“抬梁式”、“穿斗式”两大主流结构体系的差异与优势。特别对抬梁式中“减柱造”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工匠如何通过增加横向联系和巧妙分配荷载,在不牺牲空间开阔性的前提下,挑战了传统木构的跨度极限。 第三部:营建的哲学与实践——从图纸到实景 木构智慧不仅体现在单个节点上,更体现在整个施工流程和空间布局的哲学考量之中。 1. 鲁班经与墨斗的时代: 考察古代工程的规划工具与制度。探讨《营造法式》等重要典籍在指导工程实践中的地位,以及“墨斗”、“规矩”、“准绳”等基础工具如何确保了宏大工程的精确放样。 2. 临时与永恒的平衡: 探讨了古代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临时支撑”和“临时模板”的精妙运用。工匠们如何利用木材的弹性与可塑性,在构件尚未完全就位时,保证结构的暂态稳定,直至最后一颗楔子打入,实现结构的永久锁定。 3. 适应环境的抗震与韧性: 详细分析木构架在面对地震时的“柔性消能”特性。木构件之间的摩擦、节点的轻微位移和能量吸收,使得它们在强震中能够“摇而不散”。通过对历史灾害记录的对比分析,论证了木构体系在长期尺度上的优越适应性。 结语:传统技艺的当代回响 《古建筑的木构智慧》最终回归到当代语境。它并非旨在复古,而是旨在启迪。通过对这些历经考验的结构哲学的重温,我们得以审视现代建筑材料与结构设计中被忽视的“韧性”、“可持续性”和“材料的自洽性”。本书是对那些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用双手丈量世界的古代匠人的最高致敬,也是为当代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提供的一份宝贵精神遗产。 本书特色: 海量原创测绘图: 包含数百张精细的榫卯节点剖面图,以及清晰的梁架受力示意图。 跨学科视野: 结合结构力学、材料科学与古代文献学进行交叉论证。 文化语境深入: 将技术分析置于古代社会结构和审美变迁的大背景下解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对“收藏”这两个字本来是有点敬而远之的,总觉得那是一条烧钱且充满陷阱的路。但这本书里关于“收藏哲学”的部分,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没有鼓吹天价交易或者一夜暴富的神话,反而强调的是一种基于知识、情感和耐心的长期主义。作者将收藏行为上升到了一种文化传承的高度,探讨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特定晶体(比如紫水晶或海蓝宝)的偏好变化,这简直是微观社会史的绝佳切片。我记得有一段讲到,真正的收藏家收的不是“石头”,而是时间凝固的艺术品,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更实用的是,书中对“赝品辨识”的章节详尽得令人发指。它不是只列出几种常见的合成材料,而是深入到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层面,教我们如何通过观察气泡、生长纹理甚至荧光反应来判断真伪。这种深度的剖析,让那些市面上充斥的“高仿”瞬间现出原形。这本书真正做到了赋能读者,让我们在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明智的、符合自己审美品味的投资与收集决策。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我一直对那些闪闪发光的矿物世界充满好奇,但市面上的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动辄上百个矿物学名和复杂的晶体结构图,要么就是浮于表面,只是一些精美的照片堆砌。而这本书的出现,完全打破了这种僵局。作者的文字功底了得,将深奥的宝石学知识讲得如同娓娓道来的故事。比如,书中对红宝石形成历史的描述,仿佛带领读者穿越回地质深处,感受亿万年间压力与高温的鬼斧神工。我尤其欣赏它在“如何培养鉴赏眼光”这一章节的独到见解。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净度”、“颜色”这些标准,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例,教我们如何从光线的折射中读懂矿物的灵魂,如何区分天然的灵动与人工的呆板。读完之后,我再去参观任何一个珠宝展,眼神都变得不一样了,能更敏锐地捕捉到那些细微的、决定价值的关键特征。这不仅仅是一本知识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老到的师傅,手把手地将自己的“道”传授给你。对于任何想从小白晋升为能与专家侃侃而谈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无可估量,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矿物美学殿堂的秘门。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效果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常常在想,一本关于视觉艺术的指南,如果自身不够美观,那简直是莫大的讽刺。幸运的是,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到了极致的平衡。每一页的布局都经过深思熟虑,矿物的照片不仅仅是高清的,更重要的是,它们被放置在最能突出其特性的背景下。比如,对比呈现天然晶簇与切割后宝石的照片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留白和对比色,让读者能瞬间领会到“原生态”和“人工雕琢”之间的美学差异。特别值得称赞的是,那些复杂的地质学插图和矿物晶系图,被设计得异常清晰简洁,完全去除了冗余的装饰线条,用最直观的图示语言解释了复杂的几何结构。这对于我这种偏爱直觉而非纯逻辑理解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帮助。阅读体验非常流畅,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充满了“专业”的可靠感,让人忍不住想反复翻阅,甚至用指尖去描摹那些晶体的完美几何切面。

评分

我是一名地理科学的在读学生,原本以为这本书对我来说可能内容会略显基础,毕竟我们的专业课程已经涉及了矿物学的深度内容。然而,事实证明,我低估了“鉴赏”与“研究”之间的那条微妙的鸿沟。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成功地搭建了从实验室知识到实际市场价值之间的桥梁。例如,书中讨论了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特定矿区(比如巴西的托帕石矿床)的开采难度和最终市场溢价,这种跨学科的视野,是教科书中鲜少涉及的。它让我意识到,一块漂亮的石头背后,承载着全球供应链、能源消耗乃至地缘政治的复杂信息。此外,它对“优化”和“处理”技术的讨论非常审慎和专业,没有简单地进行道德批判,而是客观地分析了不同处理方法对矿物长期稳定性和市场公允价格的影响。这套分析框架,远比我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分析要细致入微,为我未来从事矿物资源评估和市场分析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操性指导。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震撼,是关于“稀有性”的全新认知。我们常常被“稀有”这个词蒙蔽,以为只要“少见”就一定“昂贵”。但作者花了很大篇幅去剖析,真正的价值在于“稀有的完美度”以及“持续供应的稳定度”。书中用“粉钻”和“高品质帕帕拉恰蓝宝石”作为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深入讲解了不同矿脉的形成周期和衰竭风险,这些信息是我在其他科普读物中从未见过的深度剖析。它不仅是告诉你“什么石头值钱”,更是告诉你“为什么值钱,以及它还能值钱多久”。这种对未来市场趋势的预判能力,对于任何想进入高端收藏领域的人来说,都是无价之宝。读完后,我对那些被过度炒作的“新晋网红宝石”保持了一份理性的警惕,转而更倾向于那些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稳定地质来源的经典品种。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工具书,不如说是一套建立在扎实地质学基础上的,高级的价值评估思维体系。

评分

买来送给学珠宝的朋友,他很喜欢,觉得书的含金量很高,内容丰富。五星好评一个吧。

评分

蛮好的 印刷啊 都不错

评分

一直喜欢水晶,买来收藏。

评分

书很好,发货也快,不过还没来得及整理,希望以后能随书把书单也寄一份。

评分

还可以吧,觉得也就那样。没达到预期效果

评分

不错

评分

一直喜欢水晶,买来收藏。

评分

不错

评分

超棒!比想象中的要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