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图书·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丛书:ISO/IEC 27001与等级保护的整合应用指南

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图书·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丛书:ISO/IEC 27001与等级保护的整合应用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谢宗晓,刘斌,吕述望 等 编
图书标签:
  • 信息安全
  • ISO/IEC 27001
  • 等级保护
  •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 网络安全
  • 数据安全
  • 风险管理
  • 合规
  • 标准规范
  • 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质检出版社 ,
ISBN:9787506678483
版次:1
商品编码:1169401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0
字数:44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图书·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丛书:ISO/IEC 27001与等级保护的整合应用指南》从整合ISMS与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角度出发,分8章进行对其描述。
  《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图书·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丛书:ISO/IEC 27001与等级保护的整合应用指南》非常适宜于对ISMS与等级保护感兴趣、想了解ISMS或等级保护、想深入理解ISMS和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想进阶高级咨询师做复合型人才的读者,以及从事ISMS咨询或等级保护咨询、从事信息安全管理等的相关人员。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了解“二标”系列标准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系列标准
了解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发展史
了解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系列标准
需重点阅读、理解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系列标准
了解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历程
了解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系列法规
了解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系列标准
需重点阅读、理解的等级保护标准

第2章 分析“二标”异同点
分析“二标”的相同点
相同点一:“二标”为了保护信息安全
相同点二:“二标”都采用过程方法
相同点三:“二标”都采用PDCA的模型
相同点四:“二标”都发布了基本要求
相同点五:“二标”在安全要求上存在共同点
分析“二标”的不同点
不同点一:“二标”的立足点不同
不同点二:“二标”确定安全需求的方法不同
不同点三:“二标”实施流程不同
不同点四:“二标”基本要求分类不同

第3章 风险评估与等保测评
风险评估与等保测评活动内容比较
比较一:建立风险评估和等保测评的方法和准则
比较二:风险评估与等保测评的范围和边界
比较三:风险评估或等保测评的对象
比较四:风险识别与不符合项识别
比较五:风险分析及评价
比较六:测评结论
比较七:风险处理与整改建议
比较八:编写报告
风险评估与等级测评实施建议

第4章 “二标”整合分析
ISMS要求与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整合分析
从整合角度理解ISO/IEC2700l正文
从整合角度理解ISO/IEC27001附录A
从整合角度理解GB/T22239-2008
整合“二标”的要求
整合ISO/IEC27001的附录A与GB/T22239-2008
SMS实施指南与等级保护实施指南整合分析
从整合角度理解ISO/IEC
从整合角度理解GB/T25058-2010
ISO/IEC27003与GB/T25058-2010整合

第5章 项目整体设计
开始考虑实施“二标”
步骤5-1 为什么要实施“二标”?“二标”要实现什么目标?
步骤5-2 实施“二标”是否满足组织的安全要求?
步骤5-3 组织业务、组织规模、组织结构等是否合适?
获得批准并启动项目
步骤5-4 获得管理者支持
步骤5-5 指定项目负责人及推进方式
步骤5-6 确定“二标”的初步范围
步骤5-7 确定初步推进计划并组织项目启动会
建立信息安全方针
步骤5-8 建立安全方针
识别“二标”安全要求
步骤5-9 分析等级保护安全要求
步骤5-10 分析ISMs安全要求
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及处置
步骤5-11 进行等保评估
步骤5-12 安全管理差异分析
步骤5-13 风险评估
步骤5-14 整合等保测评和风险评估结果
步骤5-15 风险处理计划及控制措施
步骤5-16 获得实施及运行“二标”的授权
步骤5-17 准备适用性声明(SOA)
规划设计
步骤5-18 规划管理类安全措施
步骤5-19 设计技术和物理安全措施
步骤5-20 设计管理体系要素
确定正式的项目计划

第6章 文件体系设计及编写指南
设计文件的架构
步骤6-1 纵向设计:文件的层级(文件形式的规范化及标准化)
步骤6-2 横向设计:文件的目录(文件内容的合规性与完整性)
文件的过程控制
文件编写注意要点
要点6-1 语言风格要适应组织文化
要点6-2 如何判断文档的质量
要点6-3 应尽量选择通用的格式
确定文件目录
步骤6-3 精读标准,找出关键控制点
步骤6-4 确定文件
步骤6-5 确定文件大纲
步骤6-6 合并文件,直至确定文件目录
确定文件编写及发布计划
编写文件
步骤6-7 根据文件大纲确定关键控制措施
步骤6-8 成文

第7章 体系运行管理(Do-Check-Act)
进行监视与评审
组织内部审核
步骤7-1 启动审核
步骤7-2 进行审核
步骤7-3 编制审核报告
组织管理评审
步骤7-4 编制策划管理评审
步骤7-5 进行管理评审
申请外部审核(可选项)

第8章 “二标”整合实施案例
项目开始一年前
事件(-2)开始考虑等级保护制度
事件(-1)了解“二标整合”并申请项目
项目开始第(1)周
事件(0)“二标”整合实施准备
事件(1)“二标”整合实施项目启动大会
事件(2)确定项目推进组并初步制定推进计划
事件(3)调研/分析现状
项目开始第(2)周
事件(4)调研/分析现状(续)
事件(5)建立安全方针
事件(6)设计文件层级与文件格式
事件(7)调研阶段总结会
项目开始第(3)周
事件(8)创建信息系统清单
事件(9)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定级
事件(10)确定等级保护安全要求
事件(11)设计资产分类/分级标准
事件(12)开始统计资产
事件(13)设计等级保护测评方案
事件(14)设计风险评估程序
事件(15)设计风险处置程序
项目开始第(4)周
事件(16)统计资产(续)
事件(17)进行等保测评
项目开始第(5)周
事件(18)实施风险评估
事件(19)编写等保测评报告
事件(20)编写风险评估报告
项目开始第(6)周
事件(21)准备风险处置计划和控制措施
事件(22)风险管理总结会
事件(23)获得实施“二标”的授权
项目开始第(7)周
事件(24)设计安全技术措施和物理安全
事件(25)分析等级保护要求与ISO/IEC27001对应关系
项目开始第(8)周
事件(26)确定文件个数与目录
事件(27)确定正式的文件编写计划
事件(28)开始编写体系文件
项目开始第(9~12)周
事件(29)编写体系文件(续)
事件(30)准备适用性声明
事件(31)体系文件发布会
项目开始第(13~20)周
事件(32)体系试运行
事件(33)信息安全意识培训
事件(34)信息安全制度培训
项目开始第(21)周
事件(35)组织第一次内部审核
项目开始第(22)周
事件(36)组织第一次内部审核(续)
项目开始第(23)周
事件(37)组织第一次管理评审
事件(38)部署纠正/预防措施
项目开始第(24)周
事件(39)部署纠正/预防措施(续)
项目开始第(25、26)周
事件(40)申请外事
项目开始第(27、28)周
事件(41)项目总结会

附录 “二标”整合的建立和运作及与重要标准和规定的对应关系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深入理解信息安全治理与实践的权威指南 《企业信息安全建设与运营实战手册》 图书简介: 在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信息安全已不再是企业可有可无的“附加项”,而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战略要素。数据泄露事件频发、勒索软件攻击常态化,以及日益严苛的全球及本土监管要求,都迫使企业必须构建起一套坚固、高效、与业务深度融合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安全标准、技术框架和管理工具,许多企业,尤其是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和追求合规转型的传统行业机构,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究竟应该从哪里着手?如何将复杂的理论转化为可落地的实践?如何确保投入的资源能带来切实的风险降低? 《企业信息安全建设与运营实战手册》正是为解决这些实际痛点而倾力打造的权威指南。本书摈弃了晦涩难懂的理论说教,专注于提供一套完整、系统、可操作的信息安全建设与持续运营的方法论和工具集。它旨在帮助信息安全管理者、IT负责人、风险控制人员以及希望全面提升安全水平的企业决策者,构建起一个适应当前复杂威胁环境的、具有高度韧性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本书的核心价值与结构框架: 本书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企业信息安全工作的生命周期,从顶层设计到执行落地,再到持续改进,形成了一个闭环的管理流程。全书内容深度覆盖了信息安全治理(Governance)、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合规性(Compliance)和运营实践(Operations)的四大核心支柱。 第一部分:信息安全治理的基石——确立战略与组织保障 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将信息安全提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它深入阐述了信息安全治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了构建有效治理框架的蓝图。 1. 安全治理的顶层设计: 详细解析了建立清晰的信息安全愿景、使命和目标的方法。强调了安全与业务价值的对齐,确保安全投入直接服务于核心业务目标。内容包括如何界定信息安全组织架构的职责边界,例如CISO(首席信息安全官)的角色定位与权限设定,以及如何建立跨部门的安全指导委员会。 2. 风险管理文化的构建: 区别于传统IT风险管理,本书强调建立全员参与的风险文化。详细介绍了如何识别、评估和优先处理业务驱动的风险,而非仅仅关注技术漏洞。内容涵盖了风险偏好设定、风险容忍度量化,以及如何将风险报告转化为高层管理者可以理解的商业语言。 3. 安全政策与基线确立: 提供了一套构建实用性强、易于理解和执行的策略、标准和程序的方法。重点在于如何确保政策能够有效落地,并针对不同层级(战略层、管理层、操作层)提供差异化的指南。 第二部分:风险驱动的防御体系——构建弹性安全架构 本部分深入技术和流程层面,指导读者如何基于已识别的风险,设计和实施一套纵深防御的安全架构。 1. 资产的全面识别与分类分级: 强调“没有保护对象的保护是盲目的”。详细阐述了如何对信息资产进行全面清点、梳理其业务价值、敏感度和合规要求,并据此进行科学的分类分级,作为后续安全控制措施投入的依据。 2. 纵深防御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覆盖了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关键技术控制点。内容包括零信任架构(Zero Trust Architecture, ZTA)的理念引入、安全运营中心(SOC)的建设要点、云环境下的安全防护策略(IaaS, PaaS, SaaS的责任划分与控制)以及API安全防护的最佳实践。 3. 安全开发生命周期(SDLC)的集成: 针对软件密集型企业,本书提供了将安全活动(如威胁建模、静态/动态代码分析、安全测试)无缝嵌入到DevOps流程中的具体步骤和工具选型建议,实现“安全左移”。 第三部分:安全运营与事件响应的实战演练 一个设计精良的体系必须辅以高效的运营才能发挥作用。本部分聚焦于日常的安全监控、威胁情报的应用以及突发事件的快速恢复能力。 1. 安全运营中心(SOC)的效能提升: 不仅仅是技术堆砌,更关注流程优化。详细介绍了SIEM/SOAR系统的有效部署策略,如何制定高质量的告警规则集,以及如何通过自动化和编排(SOAR)来提升事件响应速度,减少“告警疲劳”。 2. 威胁情报驱动的防御: 指导企业如何有效地获取、处理和利用外部威胁情报(CTI),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防御策略,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狩猎(Threat Hunting)。 3. 事件响应(IR)的实战手册: 提供了从事件检测、遏制、根除到恢复的详细时间表和检查清单。特别强调了在事件发生时,如何平衡技术恢复与法律、公关、监管的沟通需求,以最小化业务影响和声誉损失。 第四部分:持续改进与合规内审 信息安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持续的监测和改进。本部分指导企业如何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内审来确保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1. 安全绩效的量化与报告: 如何选择合适的度量指标(KPIs/KRIs),如平均检测时间(MTTD)、平均响应时间(MTTR)等,并利用这些数据向管理层展示安全工作的价值和改进方向。 2. 内部审计与差距分析: 提供了进行内部安全成熟度评估的方法论,帮助企业识别当前安全控制与既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内容涵盖了如何设计有效的内部审计计划,并确保审计结果能够驱动具体的改进项目。 3. 安全意识与培训的有效性: 阐述了如何设计超越传统“钓鱼邮件演练”之外的、更具针对性和互动性的安全意识培训项目,确保员工真正理解其在安全体系中的角色和责任。 本书的特点: 强调实践性: 书中包含了大量的“行动检查清单”、“流程模板示例”和“技术选型对比分析”,直接服务于一线工作者。 业务导向: 始终围绕“如何支持业务发展”这一核心,避免纯粹的技术堆砌,确保安全投入的商业合理性。 面向未来: 紧密结合了最新的安全趋势,如云原生安全、供应链风险管理和AI在安全领域的应用挑战。 《企业信息安全建设与运营实战手册》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是一个企业在复杂数字环境中,迈向成熟、高效、可信赖的信息安全管理的路线图。它将帮助您的组织建立起一个既能抵御已知威胁,又能快速适应未知风险的坚固防线。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实战派,对那些纯理论的说教向来敬而远之。市面上很多安全书籍,要么是标准条文的摘录,要么是某个工具的使用手册,读完之后总觉得缺少了一股“精气神”。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务实,甚至带着一丝“硬核”的作风,但绝不晦涩难懂。它的大量篇幅似乎都在努力解决“落地难题”。比如在谈到文档体系的维护时,它不仅给出了模板建议,还分析了不同生命周期中文档应如何迭代和版本控制,这才是真正需要经验才能总结出来的“坑”。此外,书中对流程自动化的探讨,让我看到了未来安全运营的影子,它没有停留在手动打补丁的时代,而是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固化和简化合规要求。总而言之,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指南,不如说是一本资深信息安全专家多年工作经验的“备忘录”,充满了可以直接拿来用的“干货”。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体验,更像是一次系统的“能力重塑”,而非简单的知识汲取。我个人觉得,它在处理“标准差异化解读”方面,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要知道,不同的监管机构、不同的审计师对于同一个控制点的理解可能存在微妙的偏差。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高屋建瓴的视角,教你如何构建一个既能满足ISO 27001的国际化要求,又能完美契合国内等级保护要求的“双达标”环境。这种融合的思路,极大地减少了我们为了应付两次不同审核而进行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特别是关于持续监控和度量体系的设计,它提供了一套成熟的指标体系,让安全绩效不再是凭感觉下结论,而是有数据支撑的科学管理。对于任何想要建立一个健壮、可持续、且具备弹性安全架构的组织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镇山之宝”,它的深度和广度,绝对对得起它的分量和定位。

评分

对于非技术背景的管理层来说,信息安全往往是一个黑箱,充满了令人困惑的术语和无穷无尽的合规清单。我希望能找到一本既能让我这个业务管理者理解其核心价值,又不至于在技术细节上把我带偏的书。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它的叙事逻辑非常清晰,开篇的宏观铺垫,逐步过渡到中层的体系整合,最后才是针对特定控制点的深入探讨。更重要的是,它非常强调“业务价值导向”的安全观,而不是为了合规而合规。书中反复提到的一个观点——安全投入必须与可接受的风险水平挂钩——对我启发很大。我之前总觉得安全投入是个无底洞,但这本书提供了一套量化的思路,让我能够更有效地向上级汇报安全预算的必要性和回报率。这使得安全工作不再是成本中心,而更像是一个赋能业务的伙伴,这种视角转变,对于推动企业安全战略至关重要。

评分

坦率地说,最初我只是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态买下它的,毕竟信息安全这个领域,更新迭代的速度快得让人眩晕,很多出版物还没捂热就可能过时了。然而,这本丛书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前瞻性”和“穿透力”。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应该做什么”,更深层次地剖析了“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在不同组织环境下如何变通地做”。我注意到,书中对治理架构的描述非常细致,从最高管理层的战略意图如何层层分解到一线操作人员的日常行为,这条链条的构建是信息安全体系能否持续运作的关键。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团队在推行一个新的访问控制策略时遭遇了部门阻力,阅读了书中关于“组织变革管理中的安全文化植入”那一节后,我茅塞顿开,意识到问题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沟通和授权的层次出了偏差。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把那些抽象的管理学原理,巧妙地嵌入到具体的安全实践场景中,让人读起来,感觉就像是请了一位资深的安全顾问在你耳边实时指导。

评分

这本厚厚的书拿到手沉甸甸的,光是封面上的那些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就让人望而生畏,但当你真正翻开它,你会发现,它绝不是那种只会堆砌理论的“学究式”读物。我之前在公司里负责信息安全合规工作,深知理论和实践之间那道巨大的鸿沟。很多时候,标准规范看起来完美无缺,但在实际落地时,各种“水土不服”的问题就层出不穷。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停留在单纯讲解ISO 27001的框架,也没有仅仅罗列等级保护的要求,而是非常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将这两个看似并行实则互补的体系进行“化学反应”,找出它们之间的协同点。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风险评估方法的章节,它不像教科书那样只是给出公式,而是结合了国内外的实际案例,教你如何将组织特有的业务流程、技术架构融入到风险识别和控制措施的制定中。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手里拿到了一份“施工蓝图”,而不是一份“概念草图”。对于那些在两者之间挣扎的同仁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提供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评分

书收到了,很不错,还会再来京东买书的~~~~~~~~~

评分

内容丰富,比较容易理解。

评分

还没看,目测纸张效果还可以。。。

评分

好用

评分

好。。。。。。。。。。。

评分

书有破损啊啊啊啊啊

评分

满减很划算,多买点书充充电,奋斗

评分

老公用,说不错是正版老公用,说不错是正版老公用,说不错是正版

评分

艺术布丁艺术布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