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飞机的心脏(第2版)

航空发动机飞机的心脏(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大响,陈光 等 著
图书标签:
  • 航空发动机
  • 飞机
  • 动力系统
  • 燃气涡轮
  • 航空工程
  • 机械工程
  • 发动机原理
  • 航空技术
  • 飞行器
  • 发动机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6507964
版次:2
商品编码:1174302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3
字数:37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航空发动机飞机的心脏(第2版)》通过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图片和深入浅出的描述,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航空动力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各种航空动力的特点、应用情况和发展现状,以及航空动力技术在非航空领域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航空动力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具有较强的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目录

第一章飞机使人类升空的梦想变为现实第二章形形色色的飞机第三章航空发动机的发展与分类第四章涡轮喷气发动机第五章涡轮风扇发动机第六章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第七章涡轮轴发动机第八章燃气发生器及核心机第九章航空发动机的试验第九章航空发动机在非航空领域及武器中的应用第十章21世纪的航空发动机

精彩书摘

  第二章形形色色的飞机  飞机按用途分为军用飞机与民用飞机两大类型。  按不同的军事用途,军用飞机又可分为:战斗机(又叫歼击机)、截击机、强击机(又叫攻击机)、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又叫歼击轰炸机)、反潜机、侦察机、预警机、电子干扰机、军用运输机、空中加油机、舰载机、教练机、无人机和靶机等。  民用飞机则泛指一切非军事用途的飞机,包括旅客机、货机、邮政机、公务机、农林业用飞机、救火用飞机、救护机、试验研究机、教练机等。其中旅客机、货机与客货两用机又统称民用运输机。军用飞机战斗机  战斗机又称歼击机,是用于在空中消灭敌方飞机和巡航导弹的军用飞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前曾称为驱逐机。  按用途分,现代战斗机可分为制空战斗机和多用途战斗机两大类。制空战斗机又称空中优势战斗机,其主要任务是在空中与敌机进行空战,夺取制空权;多用途战斗机既可执行空战任务,又可携带一定数量的对地攻击武器,对地面目标进行打击。  按重量分,战斗机又可分为重型和轻型两种。通常,正常起飞重量在15吨以下的被认为是轻型战斗机,一般只装单台发动机;重量接近或超过20吨的被认为是重型战斗机,一般装两台发动机。  战斗机飞行速度快、机动性好,是军用飞机中装备数量最多、应用最广、发展最快的机种,其研制水平往往代表了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当代的战斗机多兼有空战和对地作战的能力,被称之为多用途战斗机,这是战斗机发展的重要方向。  战斗机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对战斗机的快速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在二战结束之前,战斗机基本上是螺旋桨飞机的一统天下,其动力装置是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整个一战期间,各国共生产了约18万架飞机,23万台发动机。那时飞机最大飞行速度达到220千米/时,飞行高度为6000米,航程达440千米;二战短短的5年多时间,世界各国共生产了近54万架飞机,空军成了影响战争胜负、克敌制胜的重要武器。在攻克柏林的战役中,苏联第一天就出动1.75万架次飞机,美国在1944年的一年中就生产了10万架飞机。二战末期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780千米/时,这已经是活塞式飞机的速度极限了。  英、德两国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先后发明了涡轮喷气发动机,并用于新研制的作战飞机上。世界上第一架涡轮喷气式飞机是1939年由德国人亨克尔设计的He.178战斗机(图2—1),8月29日首飞时就达到了700千米/时的速度;英国第一种以涡轮喷气式发动机为动力的喷气式飞机为格洛斯特E.28/39,它装有惠特尔涡轮喷气发动机,于1941年5月15日首飞(图2—2)。虽然这些涡轮喷气式飞机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却宣告了航空史上喷气飞行新时代的到来。但是,真正成功的喷气式战斗机却最先出现在美国和苏联。  在二战结束后40多年的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围绕喷气式战斗机技术开展了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推动了飞机和发动机技术全面而快速的发展。二战之后,美、苏两国瓜分了德国大量喷气式战斗机的设计资料、研究设备和优秀设计人才,还先后引进、仿制了英国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并加以改进改型,于1944—1947年相继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典型机种有美国的F一80(图2—3)、F一84和F一86;苏联的米格一9、雅克一15和米格一15(图2—4),主要装用不带加力燃烧室的涡轮喷气发动机。但这些战斗机的飞行速度(飞行马赫数(Ma)接近0.9)都没有超过声速。气动外形布局为中后掠机翼,机上武器主要是航炮,采用光学瞄准、尾追攻击的作战方式。  ……

前言/序言


好的,为您构思一份关于《航空发动机飞机的心脏(第2版)》的图书简介,内容聚焦于该书未涉及的领域,旨在吸引对航空技术、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先进材料、无人机技术、航空安全与法规等相关领域的读者。 --- 图书精选:《翼尖之上:现代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与结构设计前沿》 导言:飞行的智慧与挑战 自莱特兄弟首次突破地面束缚以来,人类对天空的探索从未停歇。然而,每一次成功的飞翔,背后都是无数空气动力学原理的精妙应用和结构力学极限的严苛考验。本书《翼尖之上:现代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与结构设计前沿》并非专注于动力系统的核心——发动机,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决定飞行形态、效率与安全性的两大支柱:气动外形与轻量化结构。 本著作深度剖析了超越传统喷气式客机范畴的复杂飞行环境与设计需求,为工程师、科研人员及航空爱好者提供一套系统、前沿的设计方法论与案例分析。我们探讨的重点是如何在保持高升阻比、实现低噪声排放的同时,将结构强度与重量控制达到近乎完美的平衡。 第一部分:跨越声障的空气动力学精粹 本部分彻底摒弃了对内部燃烧原理的深入探讨,转而聚焦于飞行器与气流的交互艺术。我们深入研究了亚音速、跨音速到高超音速等不同马赫数下,翼型、机身和尾翼的复杂气动耦合效应。 1.1 复杂气流场的数值模拟与优化 传统风洞实验成本高昂且限制了设计迭代的速度。本书详细介绍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先进建模技术,特别是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RANS)方程在处理湍流边界层分离、翼尖涡流以及复杂干扰流场时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伴随方法(Adjoint Methods)实现高效的气动形状反问题求解,以优化特定飞行包线内的升阻比。 1.2 跨音速翼型设计与激波抑制 跨音速飞行是效率与稳定性的关键瓶颈。本书深入剖析了超音速翼型设计理论(如NACA 6系及后来的RC系列)的局限性,并系统介绍了面积率规则在减少激波阻力中的实际应用。我们着重讲解了先进的激波抑制技术,包括非等熵膨胀技术、小展弦比前掠翼设计对激波形成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微动舵面(Aeroelastic Control Surfaces)在不同攻角下动态调控激波位置。 1.3 动边界层控制与减阻技术 现代飞行器对燃油效率的要求日益严苛,如何管理和控制附面层成为减阻的关键。本章详尽论述了层流控制技术,包括主动与被动层流分离控制(Laminar Flow Control, LFC)的原理。重点剖析了吹吸式气动外形(Suction-Blowing Techniques)的实施细节,以及等离子体激励器在维持层流附着和抑制抖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第二部分:轻量化与高可靠性的结构设计哲学 飞行器的结构是承载气动载荷、承受高能环境的关键载体。本书的第二部分完全侧重于如何以更轻的重量实现更高的结构安全裕度。 2.1 先进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与制造工艺 在传统金属材料逐渐达到性能极限的背景下,高性能复合材料成为主流。本书深入探讨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CFRP)、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在承受高频疲劳载荷和极端温度变化时的非线性力学响应。我们详细解析了铺层设计(Layup Design)的优化算法,如何通过精确控制纤维角度来应对扭转载荷和压入载荷,并介绍了自动化铺放技术(AFP)在减少制造缺陷中的作用。 2.2 颤振与气动弹性力学的综合分析 颤振是高速飞行中最具毁灭性的现象之一。本书构建了气动弹性力学(Aeroelasticity)的完整分析框架,涵盖静力学、模态分析、颤振边界预测与抑制。读者将学习如何通过耦合数值方法,将CFD计算出的气动载荷与有限元模型(FEM)中的结构响应进行迭代求解,从而精确预测发散(Divergence)和颤振(Flutter)起始点,并设计出有效的阻尼措施。 2.3 智能结构与损伤容限设计 未来的飞行器将具备自我感知和适应能力。本章聚焦于智能结构技术,包括嵌入式光纤传感器网络(FBG)用于实时应力监测,以及形状记忆合金(SMA)在执行器和主动减振中的应用。同时,我们详细阐述了损伤容限设计(Damage Tolerance Design)的理念,特别是针对复合材料层间脱粘(Delamination)的扩展性研究,确保在微小损伤存在下,飞行器仍能安全执行任务。 第三部分:非常规飞行平台与未来趋势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视角从大型运输机扩展到新兴和前沿的飞行器类型,探讨其独特的结构与气动挑战。 3.1 无人机系统(UAS)的尺度效应与能效优化 大型无人机和高空长航时(HALE)平台对结构轻量化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本书分析了尺度效应(Scale Effect)对小展弦比翼型气动效率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柔性翼设计(Morphing Wing)来适应多任务环境下的气动需求。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机体-机翼结构集成,实现极高的结构效率。 3.2 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热防护与气动耦合 对于速度超过5马赫的飞行器,气动加热成为结构设计的首要挑战。本书详细介绍了气动弹性力学与热传导的强耦合分析。我们探讨了热结构耦合分析(Thermo-Structural Coupling)的方法,以及可烧蚀材料和热管理系统在保证结构完整性方面的技术路线。 结语:迈向更高效、更安全的天空 《翼尖之上》旨在为航空工程领域提供一个扎实而前沿的视角,它侧重于“如何飞得更顺畅、更可靠”,而非“如何产生更大的推力”。通过对空气动力学前沿、结构力学极限的深入挖掘,本书致力于培养新一代工程师的系统化设计思维,推动下一代飞行器在效率、安全与可持续性方面取得突破。 ---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第二版,这本书的更新力度令人赞叹,它没有沉溺于历史成就,而是目光坚定地投向未来。新加入的章节对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混合动力推进系统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电动航空动力系统的前景进行了审慎的分析。作者并没有盲目乐观,而是清晰地指出了当前技术路径上的瓶颈,比如电池能量密度与高功率需求的矛盾,以及氢燃料发动机在储存和安全方面的挑战。这种既拥抱未来愿景,又脚踏实地分析工程难点的平衡态度,让评价非常客观和可信。此外,书中对数字孪生技术在发动机设计、测试和全生命周期维护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展示了AI和大数据如何正在重塑传统的设计哲学。它不再仅仅是关于“制造”一个强劲的引擎,而是关于“管理”一个智能的、能够自我优化的动力系统,这种前瞻性的视角是任何一本老旧教材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

我对书中关于“噪声与排放控制”那一章节的深度表示由衷的敬佩。在追求推力和效率的同时,如何满足日益严苛的环保法规,是当代航空工业面临的巨大难题。作者系统地梳理了降低空气污染物(如氮氧化物NOx和未燃碳氢化合物UHC)的燃烧技术改进,例如贫油预混燃烧室(LPP)的演进。更重要的是,在减少声学污染方面,书中的分析非常细致,从风扇叶片几何形状的优化到喷流混合降噪技术,都提供了丰富的工程实例。我注意到作者在论述这些技术时,经常会引用具体的国际标准和测试数据,这使得论述的说服力大大增强。对于关注环境影响的读者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你飞机如何飞得快,更是告诉你如何飞得“更干净、更安静”,体现了现代工业发展中对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和技术落实。

评分

这本名为《航空发动机:飞机的“心脏”》(第二版)的书籍,以其宏大的视角和严谨的结构,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关于现代航空工业核心技术的神秘面纱。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从蒸汽时代向喷气时代的史诗级蜕变。作者并未满足于仅仅介绍发动机的构造,而是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空气动力学原理、热力学循环以及材料科学的边界突破。书中对不同类型的航空发动机——从经典的涡轮喷气到先进的涡扇、涡桨,再到新兴的冲压发动机——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尤其是在高涵道比带来的燃油效率提升方面,阐述得极为透彻。书中对关键技术挑战,如高压比压气机的设计、燃烧室的稳定燃烧控制以及高推重比涡轮叶片的冷却技术,都有独到的见解。这些技术细节的呈现,使得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领略到工程师们在极限工况下追求效率与可靠性的不易。它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部工业美学的赞歌,展示了人类智慧如何驾驭最狂暴的能量,并将其驯服为推动世界互联的可靠动力。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充满了叙事张力,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它成功地将复杂的工程学概念,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历史背景串联起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大量知识。例如,作者在描述二战后喷气式发动机技术的爆炸性发展时,穿插了各个国家在技术竞争中的轶闻和决策过程,使得冰冷的技术参数变得有血有肉。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材料科学在发动机进步中的决定性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我们都知道,发动机的工作环境是地狱级的:上千度的高温、巨大的压力和持续的机械应力。作者详细介绍了镍基高温合金、陶瓷基复合材料(CMC)等尖端材料是如何一步步克服这些挑战的,每一项材料的突破都直接对应着推力等级和使用寿命的飞跃。这种“技术推动历史”的叙事脉络,让人对工程师们的“材料魔法”感到无比敬畏,体会到每一次飞行背后,都是无数次失败的材料试验和对极限的挑战。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质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航空发动机的内部结构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但得益于大量高清的三维剖面图和流程示意图,即便是最复杂的部件——比如可变几何截面的涡轮导向叶片结构——也能被清晰地解析。这些图解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与文字内容紧密结合的有机组成部分,很多时候,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流体运动时,所采用的颜色编码和向量箭头,它们直观地展示了气流在压气机叶片上的加速、减速和涡流形成过程。这种对视觉化教学的重视,表明编者深知,对于技术类书籍而言,清晰的呈现方式与深厚的内涵同等重要。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兼具学术深度、工程广度和现代视野的力作,无疑是航空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书架上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评分

质量好,送货速度快,喜欢.

评分

用来重温学习的书,正品,有质量保证。

评分

东西挺好,活动时买的,真的很物美价廉

评分

评分

用来重温学习的书,正品,有质量保证。

评分

这是第二版的,比第一版印刷的好一点

评分

好书多看看,快递小哥非常给力!京东老客户了。

评分

课外读物,有个电子版,书还是看纸质版

评分

好用的书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