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與氣壓傳動

液壓與氣壓傳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軍營,韓剋鎮,許同樂 編
圖書標籤:
  • 液壓傳動
  • 氣壓傳動
  • 流體動力
  • 機械工程
  • 自動化
  • 工業控製
  • 液壓係統
  • 氣動係統
  • 傳動技術
  • 工程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492764
版次:1
商品編碼:11696935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9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高等學校機械類專業教師、學生
  “液壓與氣壓傳動”是高等學校機械類專業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是機械類專業人纔必備的重要知識之一。為瞭順應高等院校專業及課程調整的趨勢,滿足教學及教改的需要,及時反映液壓與氣壓傳動技術的新發展,編者結閤多年教學和科研實踐經驗,在搜集並參考國內外相關資料的基礎上,編寫瞭《液壓與氣壓傳動》一書。
  通過《液壓與氣壓傳動》一書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各種液壓與氣動元件的工作原理、結構、應用及選用方法,熟悉液壓與氣動基本迴路的組成、類型和應用,瞭解國內外先進的液壓與氣動技術成果。
  《液壓與氣壓傳動》一書在選材上力圖少而精,並注意反映當代液壓傳動與控製技術在元件、係統設計分析方法上的一些新發展和新成就;在內容上,突齣重點和共性問題,力求深入淺齣,條理清楚,以便於學習和施教。

內容簡介

  《液壓與氣壓傳動》共分13章,內容包括:液壓流體力學基礎、液壓泵、液壓執行元件、液壓控製元件、液壓輔助元件、液傳動壓基本迴路、典型液壓傳動係統分析、液壓傳動係統的設計計算、液壓傳動係統設計、液壓控製技術、氣壓傳動等。書後附錄部分編入瞭常用液壓氣動圖形符號。《液壓與氣壓傳動》在體係上按照“液壓傳動基礎理論—液壓元件—液壓基本迴路—液壓典型係統—液壓係統設計—氣壓傳動”的順序編寫。以反映學科發展狀況並適應讀者的認知規律為齣發點,在內容上深入淺齣,圖文並茂、資料豐富、新穎翔實,力圖反映液壓傳動與氣壓技術在元件、係統設計分析方法上的一些新發展和新成果,並特彆注意加強基礎理論、拓寬專業口徑及對讀者實踐能力的培養。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Introduction)
學習指南(Study Guide)
1.1 流體傳動概況(Outline of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1.2 流體傳動的工作原理與組成 (Principles and Components of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1.2.1 流體傳動的工作原理(Principles of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1.2.2 流體傳動的組成(Components of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1.2.3 流體傳動的圖形符號和係統圖(Diagram Symbols and System Diagram of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1.3 流體傳動的特點及應用(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1.3.1 流體傳動的特點(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1.3.2 液壓和氣壓傳動的應用(Application of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小結(Summary)
習題(Exercises)

第2章 液壓流體力學基礎知識(Fundamental Knowledge of Hydraulic Fluid Mechanics)
學習指南(Study Guide)
2.1 液壓工作介質(Hydraulic Working Medium)
2.1.1 液壓工作介質種類(Types of Hydraulic Working Medium)
2.1.2 液壓工作介質性質(Performances of Hydraulic Working Medium)
2.1.3 液壓介質使用要求和選用(Requests and Choice of Hydraulic Working Medium)
2.1.4 液壓介質汙染及控製(Pollution and Control of Hydraulic Working Medium)
2.2 液體靜力學基礎(Basic Knowledge of Hydrostatics)
2.2.1 液體靜壓力及特徵(Characteristics of Hydrostatics)
2.2.2 液體靜壓力基本方程(Basic Formula of Hydrostatics)
2.2.3 壓力的錶示方法及單位(Definition and Units of Pressure)
2.2.4 帕斯卡原理(Principle of Pascal)
2.2.5 液體作用於固體錶麵上的力(Effect of Fluid Pressure on Curved Surfaces)
2.3 液體動力學基礎(Basic Knowledge of Hydrodynamics)
2.3.1 流動液體的基本概念(Fundamental Concepts of Fluid Flow)
2.3.2 流量連續性方程(Equation of Continuity)
2.3.3 伯努利方程(Bernoulli Equation)
2.3.4 動量方程(Equation of Momentum)
2.3.5 液體流動時的壓力損失(Pressure Losses of Fluid Flow)
2.4 液體流經孔口和縫隙流量(Flow Rate for Liquid Through Orifice and Clearance)
2.4.1 液體流經孔口流量(Flow Rate of Liquid Through Orifice)
2.4.2 液體流經縫隙流量(Flow Rate of Liquid Through Clearance)
2.5 液壓衝擊和空穴現象(Hydraulic Shock and Cavitation)
2.5.1 液壓衝擊(Hydraulic Shock)
2.5.2 空穴現象(Cavitation)
小結(Summary)
習題(Exercises)

第3章 液壓泵與液壓馬達(Hydraulic Pump and Hydraulic Motor)
學習指南(Study Guide)
3.1 概述(Outline)
3.1.1 液壓泵和液壓馬達的工作原理(Working Principle of Hydraulic Pump and Motor)
3.1.2 液壓泵與液壓馬達的主要性能參數(Main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Hydraulic Pump and Hydraulic Motor)
3.2 齒輪泵(Gear Pump)
3.2.1 外嚙閤齒輪泵(External Gear Pump)
3.2.2 內嚙閤齒輪泵(Internal Gear Pump)
3.2.3 螺杆泵(Screw Pump)
3.3 葉片泵(Vane Pump)
3.3.1 單作用葉片泵(Single Acting Pump)
3.3.2 雙作用葉片泵(Double Acting Vane Pump)
3.4 柱塞泵(Piston Pump)
3.4.1 斜盤式軸嚮柱塞泵(Swash Plate Axial Piston Pump)
3.4.2 斜軸式軸嚮柱塞泵(Bent Axis Piston Pump)
3. 4. 3徑嚮柱塞泵(Radial Piston Pump)
3.5 齒輪馬達(Gear Motor)
3.6 葉片馬達(Vane Motor)
3.7 柱塞馬達(Piston Motor)
3.7.1 軸嚮柱塞馬達(Axial Piston Motor)
3.7.2 徑嚮柱塞馬達(Radial Piston Motor)
(3.7 *N)液壓與氣壓傳動
3.8 液壓泵與液壓馬達的選擇與應用(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ydraulic Pump and Hydraulic Motor)
3.8.1 液壓泵的選擇(Selection of Pump)
3.8.2 液壓馬達的選擇(Selection of Hydraulic Motor)
3.8.3 液壓泵和液壓馬達的使用(Use of Hydraulic Pump and Motor)
小結(Summary)
習題(Exercises)

第4章 液壓缸(Hydraulic Cylinder)
學習指南(Study Guide)
4.1 液壓缸的主要類型及特點(Main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ydraulic Cylinder)
4.1.1 液壓缸的工作原理(Working Principle of Hydraulic Cylinder)
4.1.2 液壓缸的分類及工作特點(Classification and Working Characteristics of Hydraulic Cylinder)
4.2 液壓缸的結構及運動分析(Structure and Motion Analysis of Hydraulic Cylinder)
4.2.1 單杆活塞式液壓缸(Single Rod Piston Hydraulic Cylinder)
4.2.2 柱塞式液壓缸(Plunger Hydraulic Cylinder)
4.2.3 伸縮套筒缸(Telescopic Cylinder)
4.2.4 擺動式液壓缸(Swing Cylinder)
4.3 液壓缸的設計(Design of Hydraulic Cylinder)
4.3.1 液壓缸主要參數的設計計算(Design Calculation of Main Parameters of Hydraulic Cylinder)
4.3.2 液壓缸的強度計算與校核(Strength Calculation and Check of Hydraulic Cylinder)
小結(Summary)
習題(Exercises)

第5章 液壓控製閥(Hydraulic Control Valve)
學習指南(Study Guide)
5.1 概述(Outline)
5.2 方嚮控製閥(Directional Control Valve)
5.2.1 單嚮閥 (One Way Valve)
5.2.2 換嚮閥(Directional Control Valve)
5.3 壓力控製閥 (Pressure Control Valve)
5.3.1 溢流閥(Relief Valve)
5.3.2 減壓閥(Reducing Pressure Valve)
5.3.3 順序閥(Sequence Valve)
5.3.4 壓力繼電器(Pressure Relay)
5.4 流量控製閥 (Flow Control Valve)
5.4.1 節流閥(Throttle Valve)
5.4.2 調速閥(Speed Control Valve)
5.4.3 溢流節流閥(Overflow Throttle Valve)
5.4.4 分流集流閥(Shunt and Collecting Flow Valve)
5.5 插裝閥與多路換嚮閥(Cartridge Valve and Multi Way Directional Valve)
5.5.1 插裝閥(Cartridge Valve)
5.5.2 多路換嚮閥(Multi Way Directional Valve)
小結(Summary)
習題(Exercises)

第6章 液壓輔助元件(Auxiliary Components for Hydraulic System)
學習指南(Study Guide)
6.1 蓄能器(Accumulator)
6.2 過濾器(Filter)
6.3 密封元件(Sealing Components)
6.4 油管及管接頭(Tubing and Pipe Joint)
6.5 油箱(Oil Tank)
6.6 熱交換器和儀錶(Heat Exchanger and Instrument)
小結(Summary)
習題(Exercises)

第7章 液壓傳動基本迴路(Basic Circuit of Hydraulic Transmission)
學習指南(Study Guide)
7.1 方嚮控製迴路(Directional Control Circuit)
7.1.1 換嚮迴路(Directional Circuit)
7.1.2 製動迴路(Drake Circuit)
7.1.3 鎖緊迴路和往復直綫運動換嚮迴路(Locked Circuit and Reciprocating linear Motion Reversing Circuit)
7.2 壓力控製迴路(Pressure Control Circuit)
7.2.1 調壓迴路(Pressure Adjusting Circuit)
7.2.2 減壓迴路(Pressure Reducing Circuit)
7.2.3 保壓迴路(Pressure Holding Circuit)
7.2.4 增壓迴路(Pressure Increasing Circuit)
7.2.5 平衡迴路(Pressure Balancing Circuit)
7.2.6 卸荷迴路(Pressure Venting Circuit)
7.3 速度控製迴路(Speed Control Circuit)
7.3.1 節流調速迴路(Throttle Speed Adjusting Circuit)
7.3.2 容積調速迴路(Volume Speed Adjusting Circuit)
7.3.3 容積節流調速迴路(Volume and Throttle Speed Adjusting Circuit)
7.3.4 快速迴路和速度換接迴路(Fast Speed Circuit and Speed Shift Circuit)
7.4 多執行元件運動控製迴路(Multi Actuator Motion Control Circuit)
7.4.1 順序動作迴路(Sequence Motion Circuit)
7.4.2 同步運動迴路(Synchronization Circuit)
7.4.3 互不乾擾迴路(No Mutual Interference Circuit)
小結(Summary)
習題(Exercises)

第8章 液壓係統實例分析(Example Analysis of Hydraulic System)
學習指南(Study Guide)
8.1 液壓係統分類與分析步驟(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Step of Hydraulic System)
8.2 組閤機床動力滑颱液壓係統(Hydraulic System of Power Slipway for Combine Machine Tool)
8.3 塑料注射成型機液壓係統(Hydraulic System of Plastic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8.4 液壓壓力機液壓係統(Hydraulic System of Press Machine)
8.5 汽車起重機液壓係統(Hydraulic System of Truck Crane)
8.6 M1432A型萬能外圓磨床液壓係統(Hydraulic System of M1432A Type Universal Cylindrical Grinder)
小結(Summary)
習題(Exercises)

第9章 液壓係統的設計計算(Design of Hydraulic Transmission System)
學習指南(Study Guide)
9.1 概述(Outline)
9.2 液壓係統的設計步驟(The Approach for Design of Hydraulic System)
9.2.1 液壓係統的設計要求與工況分析(Determination of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Analysis of
Working Conditions)
9.2.2 執行元件主要參數的確定(Determination of Main Parameters of the Actuator)
9.2.3 擬定液壓係統原理圖(Determination of Hydraulic System Diagram)
9.2.4 液壓元件的計算和選擇(Calculation and Selection of Hydraulic Components)
9.2.5 液壓係統的性能驗算(Performance Check for a Hydraulic System Designed)
9.2.6 繪製液壓係統工作圖和編寫技術文件(Drawing of Working Diagrams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9.3 液壓係統設計計算舉例(A Design Example of Hydraulic System)
9.3.1 明確係統設計要求(Determination of Design Requirements)
9.3.2 分析係統工況(Analysis of Working Conditions)
9.3.3 確定執行元件的主要參數(Determination of Main Parameters of the Actuator)
9.3.4 擬定液壓係統原理圖(Determination of Hydraulic System Diagram)
9.3.5 選擇液壓元件(Selection of Hydraulic Components)
9.3.6 液壓係統性能驗算(Performance Check for Hydraulic System)
小結(Summary)
習題(Exercises)

第10章 現代液壓控製技術(Modern Hydraulic Control Technology)
學習指南(Study Guide)
10.1 概述(Outline)
10.2 電液伺服控製(Electro Hydraulic Servo Control )
10.2.1 電液伺服閥(Electro Hydraulic Servo Valves)
10.2.2 電液伺服控製係統(Electro Hydraulic Servo Control System)
10.2.3 電液伺服係統應用舉例(Example of Electro Hydraulic Servo Control System)
10.3 電液比例控製(Electro Hydraulic Proportional Control)
10.3.1 電液比例閥(Electro Hydraulic Proportional Valves)
10.3.2 電液比例控製係統(Electro Hydraulic Proportional Control System)
10.3.3 電液比例係統應用舉例(Example of Electro Hydraulic Proportional Control System)
10.4 計算機 液壓控製技術簡介(Brief Introduction of Computer Hydraulic Control Technology)
小結(Summary)
習題(Exercises)

第11章 氣壓傳動基礎知識(Basic Knowledge of Pneumatic Transmission)
學習指南(Study Guide)
11.1 氣壓傳動概述(Pneumatic Transmission Outline)
11.2 空氣的物理性質(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ir)
11.2.1 空氣的組成(Composition of the Air)
11.2.2 空氣的密度與黏度(Density and Viscosity of the Air)
11.2.3 空氣的壓縮性與膨脹性(Compress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Air)
11.2.4 空氣的濕度(Humidity of the Air)
11.3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State Equation of Ideal Gas)
11.3.1 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State Equation of Ideal Gas)
11.3.2 其他狀態變化過程(Other State Change Process of Ideal Gas)
11.4 氣體的流動規律(Law of Gas Flow)
11.4.1 氣體流動基本方程(General Equation of Gas Flow)
11.4.2 聲速與馬赫數(Sound Velocity and Maher Number)
11.4.3 氣體在變截麵管道中的流動特性(Flow Characteritics in Variable Cross Section
Pipeline of Gas)
11.4.4 氣體元件的流通能力(Flow Capacity of the Pneumatie Components)
小結(Summary)
習題(Exercises)

第12章 氣源裝置與氣動元件(Air Supply Device and Pneumatic Components)
學習指南(Study Guide)
12.1 氣源裝置(Air Supply Device)
12.1.1 氣壓發生裝置(Air Pressure Generating Device)
12.1.2 壓縮空氣的淨化裝置(Compressed Air Purifying Device)
12.1.3 管道係統(Pipeline System)
12.2 氣動輔助元件(Pneumatic Auxiliary Components)
12.2.1 分水濾氣器(Air Filter)
12.2.2 油霧器(Oil Mist Lubrication)
12.2.3 消聲器(Muffler)
12.3 氣動控製元件(Pneumatic Control Components)
12.3.1 壓力控製閥(Pressure Control Valve)
12.3.2 流量控製閥(Flow Control Valve)
12.3.3 方嚮控製閥(Direction Control Valve)
12.4 氣動執行元件( Pneumatic Actuator)
12.4.1 氣缸(Pneumatic Cylinder)
12.4.2 氣馬達(Air Motor)
小結(Summary)
習題(Exercises)

第13章 氣動基本迴路與應用實例分析(Analysis of the Basic Pneumatic Circuit and
Application Examples)
學習指南(Study Guide)
13.1 氣動基本迴路(Basic Pneumatic Circuit)
13.1.1 壓力控製迴路(Pressure Control Circuit)
13.1.2 換嚮迴路(Direction Control Circuit)
13.1.3 速度控製迴路(Speed Control Circuit)
13.1.4 位置控製迴路(Position Control Circuit)
13.2 氣動常用迴路(Pneumatic Common Circuit)
13.2.1 安全保護迴路(Safety Protection Circuit)
13.2.2 同步迴路(Synchronous Circuit)
13.2.3 往復動作迴路(Reciprocating Action Circuit)
13.2.4 振蕩迴路(Oscillating Circuit)
13.2.5 計數迴路(Counting Circuit)
13.3 氣動係統實例分析(Example Analysis of Pneumatic Transmission System)
13.3.1 廊門自動開閉係統(Automatic Opening and Closing System of Door)
13.3.2 氣動機械手(Pneumatic Manipulator)
13.3.3 組閤機床動力滑颱控製係統(Control System of Power Sliding Table in Combination Machine Tool)
小結(Summary)
習題(Exercises)
附錄 液壓及氣動常用圖形符號(摘自GB/T 786.1 -2009)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液壓與氣壓傳動”是高等學校機械類專業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是機械類專業人纔必備的重要知識之一。為瞭順應高等院校專業及課程調整的趨勢,滿足教學及教改的需要,及時反映液壓與氣壓傳動技術的新發展,編者結閤多年教學和科研實踐經驗,在搜集並參考國內外相關資料的基礎上,編寫瞭《液壓與氣壓傳動》一書。
  通過本書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各種液壓與氣動元件的工作原理、結構、應用及選用方法,熟悉液壓與氣動基本迴路的組成、類型和應用,瞭解國內外先進的液壓與氣動技術成果。
  本書在選材上力圖少而精,並注意反映當代液壓傳動與控製技術在元件、係統設計分析方法上的一些新發展和新成就;在內容上,突齣重點和共性問題,力求深入淺齣,條理清楚,以便於學習和施教。
  本書共13章。在體係上,按照“液壓傳動基礎理論—液壓元件—液壓基本迴路—液壓典型係統—液壓係統設計—氣壓傳動”的順序進行編寫,其中液壓傳動係統與氣壓傳動均單獨成章,以滿足不同學校對內容和課時的具體要求。
  書中的元件圖形符號、迴路和係統原理圖符閤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GB/T786��1—2009。
  本書適用於普通工科院校機械類各專業學生,也適用於各類成人高校、自學考試等機械類專業學生,同時可供工礦企業及科研院所從事液壓傳動及氣動技術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本書由劉軍營任主編,韓剋鎮和許同樂任副主編,編者都是從事本課程教學工作的教師。具體編寫分工如下:
  第1章由山東理工大學劉軍營編寫,第2、9章由山東理工大學韓剋鎮編寫,第3、4章由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賀利樂編寫,第5章由山東理工大學許同樂編寫,第6章由山東理工大學孟建兵編寫,第7、11章由劉軍營與天津工業大學尹明富共同編寫,第8章由山東理工大學劉同義編寫,第10章由山東理工大學韓剋鎮、劉軍營共同編寫,第12、13章由劉軍營與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宋鳳敏編寫。全書由劉軍營統稿。
  本書得到山東理工大學教材建設項目支持,在此錶示感謝。
  限於編者水平,書中難免有錯漏、不妥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液壓與氣壓傳動》以外的圖書的詳細簡介,字數約1500字。 --- 《現代機械設計與優化原理》 圖書簡介 本書旨在為機械工程領域的工程師、研究人員以及高年級本科生提供一套係統、深入且與時俱進的現代機械設計與優化理論框架與實踐指導。在當前強調高性能、高效率、智能化和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的機械設計方法已難以滿足復雜工程係統的需求。《現代機械設計與優化原理》正是在這一需求驅動下誕生的,它不僅涵蓋瞭經典機械設計的核心要素,更著重於融入前沿的計算方法、先進材料的應用以及多目標優化策略,緻力於培養讀者從“能設計”到“善設計”的思維轉變。 第一部分:現代機械設計基礎的深化與拓展 本部分首先迴顧瞭機械設計中的基本力學分析和材料選擇原則,但側重點在於引入現代視角。 1.1 載荷譜的精確評估與疲勞壽命預測 傳統的靜力學和簡單循環疲勞分析已不足以應對現代機械係統(如航空航天部件、高速列車關鍵結構)所承受的隨機、多軸嚮、非平穩載荷。本章詳細闡述瞭隨機過程理論在載荷譜生成中的應用,包括平穩化處理、峰值/榖值識彆方法(如Rainflow計數法)以及基於損傷纍積的疲勞壽命預測模型。特彆介紹瞭高周疲勞(HCF)和低周疲勞(LCF)的耦閤分析方法,以及引入損傷容限設計(Damage Tolerance Design)理念,指導工程師在已知缺陷存在的前提下進行結構安全評估。 1.2 先進材料的應用與本構關係 機械性能的提升越來越依賴於新材料的開發與應用。本書深入探討瞭高性能復閤材料(如碳縴維增強聚閤物CFRPs)、金屬基復閤材料(MMCs)以及形狀記憶閤金(SMAs)在機械結構中的應用潛力。對於每類材料,本書提供瞭其非綫性本構關係的詳細描述,包括粘彈性、粘塑性行為,以及在不同溫度和載荷條件下的材料響應模型。此外,對增材製造(3D打印)材料的各嚮異性特性及其對結構強度的影響進行瞭專門分析。 1.3 接觸力學與摩擦學前沿 在精密機械和機電一體化係統中,接觸界麵的行為至關重要。本章超越瞭Hertz接觸理論的適用範圍,深入講解瞭基於有限元法的接觸分析技術,特彆是對於非光滑錶麵、大變形接觸以及多點接觸問題的數值求解。摩擦學部分著重於邊界潤滑、乾摩擦的機理研究,並介紹瞭自適應潤滑技術和超低摩擦塗層的設計原則。 第二部分:係統動力學建模與控製耦閤設計 現代機械係統的性能往往受製於其動力學特性。本部分將設計理論與先進的動力學分析方法緊密結閤。 2.1 柔性體動力學與多體係統仿真(MBS) 對於包含大量柔性部件的復雜機構(如機器人手臂、大型工程機械),必須采用柔性體動力學方法。本書詳細介紹瞭基於拉格朗日方程和歐拉-伯努利梁理論的運動學和動力學建模過程,並重點講解瞭如何將柔性體模型集成到多體係統仿真軟件中。仿真結果的後處理,特彆是應力集中點的識彆和振動模態的可視化分析,被賦予瞭高度關注。 2.2 隨機振動與噪聲控製 在實際工況下,機械係統常受隨機激勵。本章提供瞭隨機振動理論在機械設計中的應用指南,包括功率譜密度(PSD)的建立、係統的隨機響應分析(如均方根值計算)以及可靠性指標的確定。在噪聲控製方麵,本書探討瞭主動噪聲控製(ANC)與被動降噪措施(如隔振器設計、聲屏障優化)的協同設計策略。 2.3 機電耦閤係統設計 本書將機械設計提升到機電耦閤係統的層麵。探討瞭伺服電機、執行器與機械負載之間的相互影響。重點分析瞭伺服係統的剛度、阻尼對係統固有頻率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優化機械結構剛度來避免與控製器帶寬的共振耦閤,確保高精度運動控製的穩定性。 第三部分:麵嚮性能的優化設計方法論 優化是實現“最佳設計”的關鍵。本部分係統介紹瞭如何將工程目標轉化為數學優化問題,並求解之。 3.1 優化設計理論基礎與約束處理 詳細闡述瞭基於梯度、無梯度(如遺傳算法、粒子群優化)的優化算法。重點在於如何準確地定義目標函數(如最小化質量、最大化剛度、最小化成本)和工程約束(如應力約束、位移約束、製造約束)。特彆討論瞭等式約束和不等式約束的有效處理方法,以及懲罰函數法的應用。 3.2 多目標優化與帕纍托前沿分析 現實中的機械設計往往涉及相互衝突的目標(如輕量化與高剛度)。本書係統介紹瞭多目標優化(MOO)的理論,特彆是NSGA-II等進化算法的應用。讀者將學會如何生成帕纍托最優解集,並通過決策製定矩陣,選擇齣最符閤工程實際需求的摺衷方案。 3.3 靈敏度分析與可靠性優化 設計參數的小幅變化可能導緻係統性能的劇烈波動。本章講解瞭設計靈敏度分析(DSA)的方法,用以評估不同設計參數對目標函數的影響程度。在此基礎上,引入瞭可靠性導嚮設計(Robust Design)的概念,通過考慮參數的不確定性,最小化設計對製造誤差或環境變化的敏感性,從而設計齣更具魯棒性的機械係統。 第四部分:計算工具與案例研究 為使理論更具實踐性,本書提供瞭大量基於主流CAE軟件(如Ansys, Abaqus, ADAMS)的建模與求解流程指導。案例研究涵蓋瞭從輕量化結構設計到復雜機構的運動學優化、再到疲勞壽命的預測與改進等多個工程領域,每一個案例都詳細展示瞭從需求定義、模型建立、求解分析到最終結果驗證的全過程。 總結 《現代機械設計與優化原理》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部麵嚮未來工程挑戰的工具書。它要求設計者跳齣單一學科的局限,綜閤運用先進的理論工具和計算方法,設計齣更輕、更強、更智能、更可靠的機械産品。本書的閱讀將徹底刷新讀者對機械設計這一學科的認知,引導他們進入一個以性能和效率為核心的全新設計時代。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流體力學基礎與應用》真是讓人耳目一新。作者在深入淺齣地講解瞭流體的基本概念和運動規律時,並沒有陷入純理論的泥潭,而是緊密結閤瞭實際工程中的諸多案例。比如,在討論邊界層分離現象時,書中配有大量清晰的圖示,直觀地展示瞭不同攻角下機翼錶麵的氣流分離情況,讓我對空氣動力學的理解立刻加深瞭一層。更令人稱道的是,作者對於粘性流體和不可壓縮流體的數學模型構建過程講解得非常細緻,從納維-斯托剋斯方程的推導到簡化形式的應用,每一步都有詳實的數學推導和物理意義的闡釋。對於我這個非專業背景的讀者來說,它像一位耐心而又嚴謹的導師,引領我一步步跨越瞭理論的鴻溝。書中的案例涉及水利工程中的管道設計、船舶航行中的阻力計算,甚至還觸及瞭微流控芯片中流體的行為模擬,展現瞭流體力學無處不在的強大威力。這本書無疑是工程技術人員案頭必備的工具書,內容詳實,邏輯嚴密,是市場上少有的能兼顧深度與廣度的力作。

評分

《電磁場與麥剋斯韋方程組詳解》這本書簡直是為那些在電磁學學習中感到迷茫的人量身定做的“救贖之書”。以往接觸的教材往往在講解麥剋斯韋方程組的各個分量時,直接給齣結論,讓人覺得晦澀難懂,但這本書卻以一種“偵探小說”般的嚴密邏輯,一步步剖析瞭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安培定律等是如何被整閤並推廣到普適的四方程組中的。作者對矢量分析和復數域分析的運用非常嫻熟,但關鍵在於,每一步數學工具的引入都緊跟著一個清晰的物理圖像解釋,確保讀者不會因為沉迷於數學推導而迷失瞭電磁波的本質。特彆是在解釋電磁波的能量流和坡印廷矢量時,作者使用瞭一種非常直觀的類比手法,成功地將抽象的能量傳輸具象化瞭。這本書不僅是理論的闡釋,更是一次對電磁世界基本法則的深度“洗禮”,極大地提升瞭我對波動現象的洞察力。

評分

讀完《高級機械設計理論與方法》後,我深切體會到瞭“工匠精神”在現代工程中的延續。這本書的特點在於其極強的實用性和對“為什麼”的執著探究。它不是簡單地堆砌公式和標準,而是將機械零部件的設計與失效分析緊密地結閤起來。例如,在講解齒輪強度設計時,書中不僅詳細分析瞭彎麯疲勞和接觸疲勞的計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討瞭在不同工況下導緻失效的實際斷口形貌,並配有大量現場工程事故的案例分析。這種“從失敗中學習”的教學方法,遠比單純的理論推導更能讓人銘記設計中的陷阱。書中對於有限元分析(FEA)在復雜載荷下的應用也進行瞭深入探討,強調瞭模型簡化和邊界條件設置的重要性,這對於我們實際的工程項目製定至關重要。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將理論的嚴謹性與工程實踐的復雜性完美融閤。

評分

我最近翻閱的這本《現代控製理論精要》給我帶來瞭極大的衝擊。它完全顛覆瞭我對傳統PID控製的刻闆印象。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前衛和大膽,大量運用瞭狀態空間法和現代設計思想來重構控製係統的分析框架。特彆是關於李雅普諾夫穩定性判據的講解,作者沒有停留在教科書式的定義上,而是通過構造能量函數和引入矩陣不等式,生動地展示瞭係統在相空間中“收斂”的動態過程,讀起來仿佛在進行一場精彩的數學探戈。書中對魯棒控製和自適應控製的介紹也頗具洞察力,不再是簡單地羅列算法,而是深入探討瞭這些高級控製策略在處理不確定性和時變係統時的哲學思考。對我而言,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傳授知識,更在於激發瞭對“如何設計一個更智能、更可靠的控製係統”的深層思考。它要求讀者不僅要會算,更要理解背後的控製原理和工程哲學,絕對是進階讀者的上乘之選。

評分

《材料科學導論:從微觀結構到宏觀性能》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堪稱一場視覺與認知的盛宴。它的插圖質量之高,令人驚嘆。不同於其他教材中略顯粗糙的示意圖,這本書對晶體結構、位錯運動、相變過程的電鏡照片和模擬圖都做瞭極其精細的彩印和高分辨率展示。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次微觀世界的探險。作者在講解金屬的塑性變形時,將剪切力與晶格滑移麵之間的關係講解得入木三分,並配有三維模型圖輔助理解,這極大地彌補瞭純文字描述的不足。此外,書中對復閤材料和功能材料(如形狀記憶閤金)的介紹也極為及時和前沿,並沒有停留在傳統的金屬和陶瓷範疇。它成功地架起瞭基礎物理化學與實際材料應用之間的橋梁,讀完後,我對一塊普通的鋼闆或一塊陶瓷片都有瞭更深層次的敬畏和理解,它不再是冰冷的物質,而是精妙結構與物理規律的完美結閤體。

評分

還沒看

評分

不錯,內容挺通俗易懂的一本書,原來看目錄是英文的,還以為正文也要英文呢。

評分

活動買的,很劃算,質量也很好,給個贊。。

評分

送貨快,內容詳實,印刷清晰

評分

好東西真的是要分享的哦!不錯不錯!

評分

正版新書

評分

比較實用,對於溫習一下老的實用知識點很有用

評分

還可以,內容挺全的,對我很有幫助

評分

還可以,內容挺全的,對我很有幫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