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文化書係·韶文化研究叢書:韶關曆代寺院碑記研究

嶺南文化書係·韶文化研究叢書:韶關曆代寺院碑記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莫昌龍,何露 著
圖書標籤:
  • 嶺南文化
  • 韶關曆史
  • 寺院研究
  • 碑記研究
  • 地方文化
  • 宗教文化
  • 曆史文獻
  • 文化遺産
  • 廣東曆史
  • 韶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暨南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6813107
版次:1
商品編碼:1170397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嶺南文化書係 , 韶文化研究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4
字數:53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嶺南文化書係·韶文化研究叢書:韶關曆代寺院碑記研究》主要是對韶關由東晉時期至清曆代著名寺院碑記碑刻的編輯、整理與研究,幫助讀者更加詳細地瞭解韶關著名寺院碑記碑刻的史料價值與學術價值。書中附以大量的碑記碑刻圖片,內容充實,敘述清晰,方便讀者閱讀與研究。

作者簡介

  莫昌龍,廣東韶關人,1987年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曆史係。山東大學曆史學碩士、韶關市和韶關學院韶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員、常務副院長。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和韶關地方曆史文化研究,緻力於地方文化的建設和普及。刊發學術論文、調研報告、對策研究和通訊50多篇,主持課題多項,參編著作多部。
  
  何露,韶關市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副館長。廣東省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專傢組、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專傢組專傢,廣東省優秀社科普及專傢。主要從事韶關(粵北)地方史及區域文物考古研究,在相關學術刊物發錶論文近百篇,齣版著作多部,主持和參與多項省市級課題研究。

目錄

總序
緒論
一 營建記事類
靈鷲山(寺)(東晉義熙年間,約405一18年,存考)
韶州曹溪寶林山南華禪寺重修法堂記(康定二年辛巳,1041年,佚)
韶州開元寺新建浴室記(慶曆六年丙戌,1046年,佚)
韶州重建東平山正覺寺記(皇祐元年己醜,1049年,佚)
開元寺重塑佛像記(熙寜七年甲寅,1074年,佚)
重新祖塔記(紹興三十二年壬午,1162年,佚)
錦石岩砌禪關記(成化七年辛卯,1471年,存)
鼎造六祖大師塔記(成化十三年丁酉,1477年,存)
重修錦石岩記(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年,存)
重建雙峰寺記(成化二十j三年丁未,1487年,存)
重建大鑒禪師信具樓記(弘治三年庚戌,1490年,存)
重修六祖說法堂記(正德五年庚午,1510年,佚)
重修南華寺大雄寶殿記(正德十四年己卯,1519年,佚)
金鳳寺重建佛殿記(嘉靖十二年癸巳,1533年,佚)
重修祖殿記(嘉靖十七年戊戌,1538年,佚)
重建方丈記(嘉靖二十年辛醜,1541年,佚)
重建報恩光孝寺記(嘉靖二十五年丙午,1546年,佚)
翁山寺記(嘉靖二十五年丙午,1546年,佚)
延祥寺新創彌陀殿觀音記(萬曆八年庚辰,1580年,佚)
雲門寺山門記(萬曆十二年甲申,1584年,存)
重修書堂院記(萬曆十六年戊子,1588年,佚)
重修南華寺碑記(萬曆十九年辛卯,1591年,佚)
重建萬壽寺記(萬曆二十年壬辰,1592年,佚)
重修卓锡泉洗心亭銘並序(萬曆二十六年戊戌,1598年,佚)
重修南宗六祖大鑒禪師寶塔碑記(萬曆四十五年丁巳,1617年,存)
重修莢蓉庵記(崇禎十一年戊寅,1638年,存)
重修大殿記(順治六年己醜,1649年,佚)
重修方丈碑記(順治十七年庚子,1660年,佚)
遷路記(康熙初年,佚)
重修伏虎亭碑記(康熙二年癸卯,1663年,佚)
丹霞山新建山門記(康熙五年丙午,1666年,佚)
重修南華寺記(康熙七年戊申,1668年,存)
重修觀音堂應夢記(康熙七年戊申,1668年,佚)
重建憨山大師塔院碑記(康熙七年戊申,1668年,佚)
龍護園碑記(康熙七年戊申,1668年,佚)
準提閣記(康熙七年戊申,1668年,佚)
丹霞新建韋馱殿碑記(康熙八年己西,1669年,佚)
新建丹霞彆傳寺記(康熙九年庚戌一十二年癸醜,1670一1673年,佚)
華藏莊嚴閣記(康熙十年辛亥,1671年,佚)
丹霞地藏殿記(康熙十年辛亥,1671年,佚)
重修禦經閣碑記(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年,存)
丹霞普同塔碑記(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年,佚)
普同塔銘(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年,佚)
(兩華寺)重修佛殿碑記(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年,存)
重修本來方丈碑記(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年,佚)
重建蘇程庵碑(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年,存)
延祥寺重修大殿佛像碑記(康熙二十年辛酉,1681年,佚)
雲門寺重裝匡真祖師金身碑記(康熙二十六年丁卯,1687年,存)
鼎建金峰寺記(康熙三十八年乙卯,1699年,存)
丹霞山彆傳寺重建普同塔誌銘(康熙四十二年癸未,1703年,佚)
重修雲門寺記(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年,佚)
重裝觀音韋馱記(康熙五十一年壬辰,1712年,存)
重修寶塔銘(雍正五年丁未,1727年,存)
重修眾善寺碑記(雍正八年庚戌,1730年,佚)
……

二 事件記述類
三 買賜封禁記事類
四 人物碑傳類
五 其他記述類
後記

精彩書摘

  《嶺南文化書係·韶文化研究叢書:韶關曆代寺院碑記研究》:
  今天下輿圖所在,梵宇往往而是,而韶石南華最著。考所從來,天監以前尚矣。國朝節禦製碑義,崇奉益加隆焉。其間山川勝狀,衣鉢遺傳,已有彆紀,茲弗具論。稽誌:翁源謝、吳二姓,捨田六頃有奇,歲計租銀一百二十,除輸納縣官外,奉香燈贍僧養,施至厚也漚上六年條議,扣租銀之半,抵補麯江蛋(蛋)戶虛稅,僅以其半充辦糧差,載諸章程。此實二郡署篆(椽)過聽遊學者之言,而當道者義過信二郡之言也。以故邇年稍飢,縣官即不收半餉之粟,而住僧轉相亡去。至其餘半並願沒官,而有司且苦業於軍輸付之,莫可奈何或欲責補麯汀革役,或欲分派各縣均賠,紛紛聚訟,竟無石畫雲。會禦史陳公齣守是郡,僧超然等嚮公備陳其狀。公日:“嘻!有是哉夫洞天福地多産異人,玄門象教,陰扶國脈。矧六祖之蛻殼猶在,列聖之崇奉有加,此非淫祀。仕茲土者,縱無能捐俸重創,獨奈何令其田浸沒無存耶?且以寺租而充軍餉,則神恫,非義也。以翁田而抵麯稅,則滋弊,非策也。始欲蠲麯江蛋(蛋)戶而終以纍麯江,則醫瘡而剜肉矣。原無與各縣額稅而欲以繁各縣,則利一而害十矣。”遂集僚劉君、黃君、邑長劉君議,謂洽洗廠餘稅,歲可二韆金,例貯庫以待軍門不時之需。今製府劉公方昭儉德以風四方,四方之物,蠕軟蛸翹,靡不得所,豈忍獨使寺僧顛連。至是,請於內,歲支銀六十兩,以補前銀之缺,而寺租如數豁還。諸君日:“善!”議上製府劉公,欣然報可,一如太守議,而直指黃公、程公與諸司俱先後得請。南華數載既沒之田一朝遂復,住僧纍歲枵賠之苦一旦頓解,蛋(蛋)稅剋清,軍餉如額,麯江既無獨纍,各縣亦免增編。上承列朝之典,遠綏六祖之靈。君子曰:“一舉而數善備,澤莫大焉。”顧法議新裁,非有獨見,必不敢破拘攣而易典章,餘稅資需,非有渙居之職,必小能捐私封而惠緇黃。此蓋非陳公不能為,亦非製府劉公不能行者。於是眾僧德劉公甚,思所以銘其德而丐文於餘。餘嘗節蒞粵中,徘徊曹溪問,睹色相留跡,既已雅誌其勝。而茲聞僧言又喜譚劉公之德,逐愛筆為之。
  ……

前言/序言


嶺南文化書係·韶文化研究叢書:韶關曆代寺院碑記研究 簡介 本書係“嶺南文化書係”的重要組成部分,聚焦於粵北重鎮韶關地區,深入挖掘其源遠流長的曆史文化底蘊。本書《韶關曆代寺院碑記研究》正是該書係中的一部力作,它以一種獨到的視角,將目光投嚮瞭那些沉寂在歲月深處的寺院碑記,試圖通過這些珍貴的文字遺存, recontruir 韶關地區自古以來的宗教信仰、社會變遷、文化交流以及地方曆史的脈絡。 寺院碑記,作為一種特殊的史料,承載著極其豐富的曆史信息。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宗教活動記錄,更常常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書法等各方麵的生動寫照。本書的研究對象——韶關曆代寺院碑記,則更是集地域特色、時代印記與宗教內涵於一體,具有無可替代的史料價值。 本書的研究,旨在通過對韶關地區曆代寺院碑記的係統梳理、辨識、考證與解讀,達到以下幾個主要目的: 梳理韶關地區寺院的興衰與發展脈絡: 通過碑記中記載的寺院創建、重修、擴建、衰敗乃至廢棄的信息,勾勒齣韶關地區寺院在不同曆史時期內的分布、規模、功能以及它們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互動關係。這有助於我們更清晰地理解韶關地區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的演變過程,以及宗教活動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影響。 解讀碑記所蘊含的社會文化信息: 寺院碑記中常常包含寺院的捐資人、管理者、參與者、撰文者、書寫者等信息。這些信息能夠幫助我們瞭解當時的社會階層結構、經濟狀況、文化習俗、人際關係網絡,甚至一些重要的曆史事件和人物。例如,通過分析捐資者的身份,我們可以窺見不同時期社會精英對宗教的態度和參與方式;通過碑記的文字內容,我們可以瞭解當時的官府政策、民間信仰以及士人階層的文化思想。 探究碑記的宗教意義與信仰實踐: 每一塊寺院碑記都與特定的宗教活動息息相關,它們記錄瞭僧侶的修行、信徒的祈願、寺院的儀式、佛像的塑造、經捲的翻譯與流通等。通過對這些記載的解讀,我們可以深入瞭解韶關地區人民的宗教信仰內容、實踐方式以及信仰觀念的演變,進而理解宗教在塑造地方精神文化方麵的作用。 考察碑記的文獻價值與藝術價值: 寺院碑記在文獻學上具有重要的價值,它們是研究曆史的直接證據。本書的研究將對一批重要的碑記進行辨僞、校勘,糾正訛誤,使之更加接近史實。同時,許多寺院碑記的書法藝術價值極高,它們代錶瞭不同曆史時期的書法風格和水平。本書的深入研究,也將為書法史的研究提供寶貴的資料,揭示韶關地區書法藝術的發展麵貌。 彰顯韶關作為嶺南文化重要節點的作用: 韶關地處嶺南要衝,自古以來就是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寺院作為當時重要的文化場所,碑記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在其中扮演瞭至關重要的角色。本書的研究,將有助於揭示韶關地區在嶺南文化傳播和發展過程中的獨特地位和貢獻,以及本地文化如何受到外來文化影響,又如何反哺和豐富嶺南文化。 本書的研究方法,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文獻考證法: 對現有文獻資料(包括地方誌、史書、前人的研究成果等)進行係統梳理和辨析,為碑記的解讀提供背景支持和理論基礎。 實地考察與拓片分析: 對韶關地區現存的寺院及其碑記進行實地考察,獲取清晰的拓片,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文字辨識、釋讀和考證。 圖像學與符號學分析: 結閤碑記上的雕刻、圖像等元素,進行圖像學和符號學分析,以期更全麵地理解碑記的內涵。 跨學科研究: 藉鑒曆史學、宗教學、文獻學、考古學、藝術史、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論,進行綜閤性的研究。 本書的研究對象,將涵蓋韶關地區自唐代以來,至今保存或有文獻記載的具有代錶性的寺院碑記。從開元寺的古老石刻,到南華寺的曆代重修記,再到一些鮮為人知但具有地方特色的寺廟碑文,都將是本書深入探究的對象。研究內容將涉及碑記的銘文內容、書法風格、雕刻工藝、碑額、碑身、碑座等各個方麵,力求展現碑記的全貌。 《韶關曆代寺院碑記研究》的齣版,不僅填補瞭韶關地區寺院碑記研究的空白,更將為嶺南文化史、宗教史、書法史、社會史等研究領域提供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和新的研究視角。本書的齣版,旨在讓更多的人瞭解和認識韶關這片土地上豐富的曆史文化遺産,傳承和弘揚優秀的嶺南傳統文化,為韶關乃至整個嶺南地區的文化研究貢獻一份力量。 本書的讀者對象,包括但不限於: 曆史學、宗教學、文學、藝術史等相關專業的學者、研究人員。 對嶺南文化、韶關地方曆史、佛教文化、書法藝術感興趣的廣大讀者。 希望深入瞭解中國古代寺院曆史、宗教信仰和社會生活的讀者。 我們相信,通過對這些曆代寺院碑記的深入研究,能夠讓我們重新審視韶關的過去,理解今日的韶關,並為未來的文化傳承和發展提供寶貴的啓示。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資深的旅遊愛好者,尤其熱衷於探訪那些擁有深厚曆史文化底蘊的古跡。在我的旅行清單中,韶關的眾多古刹名寺一直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然而,對於這些寺廟的由來、變遷以及背後蘊含的故事,我往往隻能從導遊的講解或寺廟內的簡略介紹中瞭解到一些皮毛。《嶺南文化書係·韶關文化研究叢書:韶關曆代寺院碑記研究》這本書,恰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韶關地區曆代具有代錶性的寺院,並重點挖掘和梳理這些寺院留下的碑記。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能夠瞭解到某個寺廟是何時創建的?經曆瞭哪些重大事件?有哪些著名的僧人在此駐锡?這些信息往往都隱藏在那些古老的石碑之中。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理解,這些碑記不僅僅是冰冷的文字,它們更是古代人們情感的寄托、信仰的錶達,以及對曆史的記憶。當我去實地參觀這些寺廟時,能夠帶著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去體會那些碑文所承載的厚重曆史,讓我的旅行不再是走馬觀花,而是能夠與曆史進行一次深刻的對話。

評分

我是一位對民俗文化和地方史誌充滿熱情的自由撰稿人。近年來,我一直緻力於挖掘和記錄中國各地鮮為人知但卻充滿文化價值的民俗事象。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我接觸到瞭嶺南地區的佛教文化,並對它獨特的在地化發展路徑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在搜尋相關資料時,我發現瞭這本《嶺南文化書係·韶文化研究叢書:韶關曆代寺院碑記研究》。書名本身就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因為它直接指嚮瞭具有豐富信息量的“碑記”這一史料。我理解,寺院碑記往往是研究古代社會經濟、宗族勢力、民間信仰以及人際關係的重要依據。例如,碑記中關於捐資建廟、重修寺宇的記載,不僅能反映當時的經濟水平,還能摺射齣社會不同階層對宗教的參與度。此外,碑記中可能包含的族譜信息、官職頭銜等,對於研究當時的社會結構和權力分配也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披露一些關於特定時期、特定寺院的鮮活案例,通過對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來揭示嶺南佛教文化在傳播過程中,如何與當地的世俗文化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形成獨具特色的嶺南佛教民俗。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寶貴的研究素材和嶄新的研究視角。

評分

我對地方文獻和史料的搜集整理有著近乎癡迷的熱情。在中國各地,我接觸過大量的縣誌、傢譜、地方筆記,但對於寺院碑記的研究,我一直覺得是史料研究中的一個重要但相對薄弱的環節。《嶺南文化書係·韶關文化研究叢書:韶關曆代寺院碑記研究》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研究領域。我深知,寺院碑記作為一種特殊的文獻形式,其內容往往涉及寺院的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等多個方麵,是研究地方曆史的寶貴史料。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係統地梳理和整理韶關地區現存的寺院碑記,對每一方碑記進行詳細的考證,包括其發現地點、保存狀況、文字內容、以及相關的曆史背景。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書中能夠在此基礎上,對這些碑記進行深入的解讀和分析,揭示其所蘊含的豐富信息。例如,通過碑記可以瞭解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寺院的財産權屬,以及官府對寺院的管理政策。也可以通過碑記瞭解當時人們的宗教信仰模式,以及佛教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為我提供瞭一個研究地方史料的嶄新角度,讓我看到瞭碑記背後隱藏的巨大研究潛力,對我的史料搜集工作具有極大的啓發意義。

評分

我是一名曆史係的研究生,目前正在攻讀中國古代宗教史方嚮。在文獻搜集的過程中,我對嶺南地區的佛教傳播曆史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但相關研究資料相對零散,且多以宏觀敘述為主,缺乏深入的個案研究。偶然間得知這本《嶺南文化書係·韶文化研究叢書:韶關曆代寺院碑記研究》的齣版,我立刻被它聚焦於“韶關曆代寺院碑記”這一特定而重要的史料類型所吸引。我深知,碑記作為一種直接的、未經後人太多解讀的史料,其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它能夠提供關於寺院建設、重修、僧眾生活、寺産管理、甚至地方官府與寺廟關係的鮮活細節。想象一下,通過研讀這些碑文,我或許能夠梳理齣某一個時期韶關地區寺院的經濟來源、信眾構成、甚至是寺院內部的組織結構。更令人興奮的是,碑記中常常蘊含著當時的書法風格、雕刻技藝,以及與碑文內容相匹配的圖像信息,這些都可以為我提供跨學科的研究視角。我對書中關於如何辨識碑文、如何考證碑文年代、如何解讀碑文中的人名地名等問題,都充滿瞭濃厚的學術興趣。我相信,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會為嶺南佛教史,特彆是韶關地區佛教史的研究,提供一份寶貴且亟待挖掘的史料基礎。

評分

我是一名對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細節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相較於宏大的曆史敘事,我更喜歡從微觀的角度去瞭解古人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寺廟在古代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是宗教場所,也是人們重要的社交和信息交流中心。《嶺南文化書係·韶關文化研究叢書:韶關曆代寺院碑記研究》這本書,以“寺院碑記”為切入點,正是我感興趣的切入方式。我期待書中能夠通過解讀這些古老的碑文,讓我能夠瞭解到古代韶關地區寺院的真實生活場景。比如,寺院是如何進行日常管理的?僧人們的生活是怎樣的?信徒們又是如何與寺院互動的?碑記中關於捐贈、施粥、講經等記載,都能生動地展現古代寺院的社會功能。我特彆希望能夠讀到一些關於普通信徒的故事,他們為何會來到寺廟?他們在碑記中留下瞭怎樣的心願?這些細節能夠幫助我更真實地感受到古代社會生活的溫度,以及人們在那個時代所麵臨的喜怒哀樂。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將那些沉寂在曆史中的文字,轉化為鮮活的生活畫捲,讓我得以窺見古人真實的生活世界。

評分

作為一位長期關注嶺南地域文化發展的學者,我一直認為,要深入理解一個地區的文化特質,必須深入到其具體的曆史脈絡中去,而碑刻作為一種直接的曆史載體,其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嶺南文化書係·韶關文化研究叢書:韶關曆代寺院碑記研究》這本書,恰好為我提供瞭這樣一個深入研究韶關地域文化的機會。我期待本書能夠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碑文,而是能夠以嚴謹的學術方法,對韶關地區曆代寺院碑記進行係統的梳理、考證和解讀。我希望通過對這些碑記的研究,能夠揭示齣韶關佛教文化在嶺南地區獨特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它如何受到中原佛教文化的影響,又如何與當地的民俗信仰相結閤,形成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例如,碑記中關於寺院的建築風格、佛像的題材、以及舉行儀式的特點,都可能反映齣地方文化的滲透。此外,碑記中提到的僧人、施主、官府等人物,也能夠幫助我們勾勒齣當時韶關地區的社會結構和人際關係網絡。這本書的齣現,將為嶺南佛教史和韶關地方史的研究提供寶貴的一手資料和新的研究視角,我非常期待它的內容能夠為我帶來更深層次的學術啓發。

評分

作為一名書法和佛教藝術的愛好者,我一直對古代碑刻藝術情有獨鍾。我深知,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碑刻,在書法風格、鎸刻技藝、碑文內容等方麵都呈現齣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地域特色。《嶺南文化書係·韶關文化研究叢書:韶關曆代寺院碑記研究》這本書,將目光聚焦於韶關地區的寺院碑記,這對於我來說,無疑是一場視覺和思想的盛宴。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示一係列具有代錶性的韶關寺院碑刻拓片,讓我能夠欣賞到不同朝代、不同風格的書法藝術。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對這些碑刻的書法特點、藝術價值進行深入的解讀,分析其與當時主流書法風格的異同,以及在嶺南地區特有的文化背景下的演變軌跡。更重要的是,寺院碑記往往與佛教造像、壁畫、建築等藝術形式緊密相連,我期待書中能夠將碑記的研究與韶關地區寺院的佛教藝術相結閤,探討碑文內容如何指導或襯托藝術創作,以及藝術作品又如何反過來印證或補充碑文的記載。這種跨藝術門類的研究,將能讓我更全麵地理解嶺南佛教藝術的整體風貌,尤其是那些隱藏在碑文背後的藝術信息,對我有極大的吸引力。

評分

作為一位對嶺南曆史文化情有獨鍾的讀者,當我在書店偶然翻到這本《嶺南文化書係·韶文化研究叢書:韶關曆代寺院碑記研究》時,心中湧起瞭一股強烈的探究欲望。我一直對韶關這片土地的曆史變遷充滿瞭好奇,尤其是有著悠久宗教信仰傳統的寺院,它們不僅是精神寄托的場所,更是承載著無數曆史信息的重要載體。書名中的“碑記”二字更是直擊我的興趣點,碑刻作為一種珍貴的曆史文獻,上麵往往記錄著寺院的興衰、住持的更替、信徒的捐贈、甚至是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民間信仰的流變,這些都是文字記載難以詳盡之處。我非常期待通過這些湮沒在曆史塵埃中的碑文,能夠更深入地瞭解韶關地區佛教文化的獨特發展脈絡,以及它如何在嶺南這片熱土上生根發芽,並與其他地域文化進行交流融閤。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寺院本身的研究,更是一種對曆史細節的挖掘,是對前人生活痕跡的追溯,這種考古式的研究方法讓我對內容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為我打開一扇通往古老韶關寺院生活的新視角,讓我得以觸摸到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和他們留下的印記。

評分

我是一名退休的曆史教師,過去幾十年一直在中學課堂上傳授中國曆史知識。雖然我已經離開教學崗位,但我對曆史研究的熱情從未減退,尤其喜歡閱讀那些能夠填補曆史空白、展現地方文化特色的學術著作。《嶺南文化書係·韶關文化研究叢書:韶關曆代寺院碑記研究》這本書,正是這樣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作品。它以“碑記”作為切入點,研究對象是“韶關曆代寺院”,這是一種非常具體而有價值的研究視角。我深知,寺院碑記往往是官方記載之外,最能反映民間真實生活和宗教信仰的重要史料。一本好的碑記研究,不僅僅是簡單的考證和抄錄,更重要的是能夠從中解讀齣曆史的深層信息,比如當時社會的道德觀念、倫理習俗、以及人們的精神追求。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考證每一方碑記的齣處、年代、內容,並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其反映的社會文化現象。例如,碑記中對捐贈者的記錄,可以反映齣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和人們的善舉;碑記中對寺院日常管理的描述,可以揭示當時寺院的運作模式;碑記中對僧人德行的贊頌,則能體現當時的宗教倫理觀。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將那些散落在各處的史料,通過學者的嚴謹研究,轉化為生動而有深度的曆史敘事,讓我這位老教師也能從中獲得新的啓發和知識。

評分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韶關人,我對傢鄉的曆史文化一直有著特殊的感情。小時候,村子旁邊的古老寺廟總是在我的童年記憶中留下神秘而莊嚴的印象,每逢初一十五,我都喜歡跟著長輩去燒香拜佛,感受那種寜靜祥和的氛圍。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這些寺廟的來曆、曆史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但往往隻能從長輩口述或者一些模糊的傳說中得知一些皮毛。《嶺南文化書係·韶文化研究叢書:韶關曆代寺院碑記研究》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認識傢鄉曆史的窗口。書名中的“曆代寺院碑記”,意味著它將通過那些埋藏在歲月深處的石碑,講述韶關不同時期寺廟的故事。我一直覺得,碑記是曆史最忠實的記錄者,它承載著過去,也連接著現在。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瞭解那些我從小接觸的寺廟,究竟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它們的建築是如何演變的?曾經有哪些高僧大德在此弘法?又有哪些普通百姓在這裏留下瞭他們的祈願和善舉?這些細節對我來說,都充滿瞭親切感和重要的意義,它們能夠讓我更深刻地理解傢鄉文化的根源,也讓我為自己是這片土地上的一份子而感到更加自豪。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