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方东树和唐鉴都是清代著名的理学家,其思想、著述都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书从其诸多著述中,选择最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数种予以点校整理,包括方东树的《汉学商兑》、《大意尊闻》、《考集文录》和唐鉴的《学案小识》、《唐确慎公集》。其中《汉学商兑》、《大意尊闻》均全文收录;《学案小识》略有取舍,仍按原书顺序编排;《考集文录》和《唐确慎公集》则多有去取,并依据文章内容体裁重加编排。期冀通过上述著述的整理,既反映方东树和唐鉴二者或同或异的思想面貌,也展现出清代学术思想发展变化的脉络。
作者简介
人物简介
方东树(1772—1851),字植之,别号副墨子,又号歇庵、冷斋,晚年自号仪卫老人,亦署仪卫主人,学者称仪卫先生。安徽桐城人,清中叶著名理学家,桐城派代表人物。多次参加科考不第,长年奔走四方,或坐馆授徒,或参赞幕府,或主讲书院。博通群籍,刻苦自励,勤于著述,留心时事。曾师从桐城派大家姚鼐,长于诗古文辞,所著《昭昧詹言》,论诗评诗,颇有真知灼见,为清代著名诗话之一。治学宗尚程朱,恪尊道统,其《汉学商兑》一书,从理论、方法上对汉学痛下针砭,大加挞伐,虽多谩骂诋毁之语,但也不乏切中汉学弊病之处,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界认真反思汉学的弊端,进而推动了清代中叶学术思潮的消长变化。晚年家居,以讲学著述终老。
唐鉴(1778—1861),字栗生,号镜海,或作敬楷,又称小岱山人。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今属长沙市)人,晚清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次年入翰林院,改庶吉士。先后任翰林院检讨,充国史馆协修、会试同考官,升浙江道监察御史。外任广西平乐府知府、贵州按察使、江宁布政使等职,官至太常寺卿。为官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实心任事。治学宗尚程朱,摒弃陆王,贬抑汉学。晚年在朝大力倡导正学,严立藩篱,俨然形成以其为核心的京师理学群体。所著《学案小识》一书,通过为理学家等众多学者作传的方式,表彰理学,裁量人物,在总结清初以来理学发展变化脉络的同时,也辑录和保存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料,成为晚清理学复兴的代表作。
编者简介
黄爱平,广西桂林人。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1987年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清代学术思想文化、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著有《四库全书纂修研究》、《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思想文化卷》、《朴学与清代社会》等书,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清史书目》等教材、工具书,并发表论文100余篇。
吴杰,江苏锡人。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先后任职于中华书局、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现为《现代阅读》主编。
目录
目录
导言1
方东树卷
汉学商兑
重序
汉学商兑序例
凡例十则
卷上
卷中之上
卷中之下
卷下
汉学商兑题辞
大意尊闻
大意尊闻述恉
卷一
卷二
卷三
考槃集文录
辨道论
天道论上
天道论中
天道论下
原天
原性三首
原理二首
原神
原静二首
原动
原义
原直
原我
原恶
原真
治河书
江南省疆域略
化民正俗对
劝戒食鸦片文
病榻罪言
考槃集文录自序
老子章义序
栎社杂篇自序
待定录自序
未能录序
进修谱序
时政策自序
王氏族谱序
重刻白鹿洞书院学规序
徐荔庵诗集序
朱字绿先生文集序
吴康甫砖录序
周书武成年月考序
汪氏学行录序
姚石甫文集序
节孝总旌录序
明季殉节附记序
马氏诗钞序
许氏说文解字双声叠韵谱序
粤海关志叙例
重编张杨园先生年谱序
望溪先生年谱序
刘悌堂诗集序
潜桐左氏分谱序
培根支谱序
书法言后
书阮籍传后
书望溪先生集后
书钱辛楣养新录后
援鹑堂笔记书后
潜丘剳记书后
书惜抱先生墓志后
管异之墓志书后
切问斋文钞书后
左忠毅公家书手卷跋尾
合刻归震川圈识史记例意刘海峰论文偶记跋
书归震川史记圈点评例后
马一斋先生遗书跋二首
书嘉定黄氏日知录集释后
先集后述
与罗月川太守书太守后复姓程,官至巡抚
复罗月川太守书
上阮芸台宫保书
答人论文书
与友人论师书
答友人书
答姚石甫书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叶君,粤之嘉应人
复姚君书
答友人书
与姚石甫书
与魏默深书
复戴存庄书
金陵城图记
新建廉州湖廉社学记
新建珠场社学记
费公祠记
重建东坡书院记
桐城新建魁星阁记
新建桐乡书院记
重修谷林寺续置田产碑记
赠谭丽亭序
送毛生甫序
送张亨父序
辨志一首赠甘生
赠马云序
赠文生序
蒋邑侯暨德配曾宜人五十双寿序
姚石甫六十寿序
吴贞女传
舒保斋家传
都君传
朝议大夫贵州大定府知府姚君墓志铭
祭姚姬传先生文
妻孙氏生志
书妻孙氏生志后
终制
名字说
自题像赞
歇庵铭
冷斋说
学海堂铭并序
为姬传先生请祀乡贤公启
方东树年谱简编
唐鉴卷
学案小识
学案小识叙
学案提要
传道学案
平湖陆先生[陇其]
桐乡张先生[履祥]
太仓陆先生[世仪]
仪封张先生[伯行]
翼道学案
睢州汤先生[斌]
昆山顾先生[炎武]
济阳张先生[尔岐]
衡阳王先生[夫之]
大兴张先生[烈]
蔚州魏先生[象枢]
盩厔李先生[颙]
婺源汪先生[烜]
高安朱先生[轼]
宝应王先生[懋竑]
漳浦蔡先生[世远]
宁化雷先生[]
婺源江先生[永]
临桂陈先生[宏谋]
潍县韩先生[梦周]
桐城姚先生[鼐]
守道学案
永宁于先生[成龙]
柏乡魏先生[裔介]
安溪李先生[光地]
泽州陈先生[廷敬]
湘潭陈先生[鹏年]
孝感熊先生[赐履]
江阴杨先生[名时]
漳浦蔡先生[新]
桐城方先生[苞]
兴县孙先生[嘉淦]
宝应朱先生[泽沄]
吴江陆先生[燿]
经学学案
余姚黄先生[宗羲]
吴江朱先生[鹤龄]陈长发附
太原阎先生[若璩]
德清胡先生[渭]
蠡县李先生[塨]
长洲惠先生[周惕。子士奇、孙栋附]
长洲余先生[萧客]
休宁戴先生[震]
大名崔先生[述]
心宗学案
慈溪潘先生[平格]
学案后序
唐确慎公集
请立民堡收恤难民疏
进畿辅水利备览疏
壬辰防瑶五论
请申明殴期亲旧章以符定律议
核议富川县保甲条规禀
办理柑子冲瑶匪蒇事拟善后事宜八条禀
禀查禁水手滋事章程四则
粮船水手捞十字河沙不便禀
育养幼孩不可领作奴仆移文
晓谕昭潭士子示
兴立义学示条规四则
道乡书院学规四则
义学示谕附条约六则
劝民开塘治田示附开塘四法、治田四法
谕乡民团练示
呈销佩刀滋养牲畜示
禁宰耕牛示
禁止淫词小说示
息讼安民示
禁枷锁赛祭示
拟饬州县为民除害谕
劝捐输义仓谕
劝民早种早收谕
朱子学案目录序
重刊朱子年谱序
续理学正宗序
罗罗山西铭讲义序
易确序
潜虚先生遗集序
朱慎甫布衣遗书序
寒香馆集序
直省乡墨序
感应篇试帖诗序
眼科备览序
金陵节孝备考序
蛇丘刘氏谱序
安化王氏族谱序
蔡氏族谱序
赠贺藕耕太史提学山西序并九条
赠严乐园太守归所治序
赠萧秀才序
富川县宋塘三辇义学序
区田种法序
读大学或问二说
格物说
窒欲说
族谱说
曾立安字说
与陈秋舫书沆
复曾涤生侍郎书
复何丹谿编修书
复窦兰泉吏部书
复戴汝舟茂才书楫
敬恕轩记
楹语记
五原学舍图记
新建五源书院碑记
题刘忠介公与陶石梁书后
题汪容甫先生书诸葛武侯诫子书后
书刘君茮云墓志后
书宋氏双节传后
题西岭塞团练册
永宁节孝吴杨氏传
车陈氏传
诰授荣禄大夫前云贵总督贺君墓志铭
诰授朝议大夫掌四川道监察御史贺君墓志铭
戚母蒋太恭人墓志铭
节孝李钟氏墓碑
节烈梁马氏墓碑
李舍人白桥哀辞
惩忿箴
训俗俚歌八十六首,为山苗作
幼学口语
唐鉴年谱简编
后记
精彩书摘
导言
方东树、唐鉴都是晚清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其生平际遇虽有所不同,学术造诣亦不尽一致,但他们的思想主张却多有相通之处。特别是在道光年间中国传统社会逐渐步入近代之时,两人各有一部著述风靡一时,歆动天下,这就是方东树的《汉学商兑》和唐鉴的《学案小识》,二者都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职此之故,因将两人重要著述合编为一卷。以下分别述之。
一
方东树(1772—1851),安徽桐城人,字植之,别号副墨子,又号歇庵、冷斋。晚年因慕春秋时期卫国大夫蘧瑗“五十知非”,卫国国君卫武公“耄而好学”之意
参见郑福照:《方仪卫先生年谱》,乾隆三十七年条,见王云五主编《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以“仪卫”名轩,自号“仪卫老人”,亦署“仪卫主人”,学者称仪卫先生。
方东树出生于安徽桐城著名的方氏家族中的一支。曾祖父方泽,字苧川,晚自号待庐,乾隆十二年(1747)优贡生,曾任八旗官学教习,主讲山西洪洞玉峰书院。能诗擅文,论学尊崇朱熹,论文宗尚明艾南英。祖父方训,字味书,未入仕。父方绩,字展卿,县学生,承桐城派大家刘大櫆、姚鼐之学,力倡古文词,著有《经史札记》、《屈子正音》、《鹤鸣集》。
受家族和家学的影响,方东树自幼向学,即喜为古文词,并显示出很高的文学天赋。11岁时,他仿效南朝齐、梁间诗人范云作《慎火树诗》,得到乡里前辈叹赏。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读书范围日益广泛,兴趣也有所转移。据其自言:“十八九时,读孟子书,怃然悟吾学之更有其大者、切者,遂屏文章不为。性喜庄、老及程、朱、陆、王诸贤书,读之若其言皆如吾心之所发者。以观近时人文字,辄见其踳驳谬盭,为不当意”
方东树:《考槃集文录》卷六,《答姚石甫书》。。乾隆五十八年(1793),方东树22岁,他与父亲方绩同拜著名学者、桐城派大家姚鼐为师,受业于江宁(今南京)钟山书院。在姚门诸弟子中,方东树不仅“随侍讲席最久”
郑福照:《方仪卫先生年谱》,乾隆五十八年条。,而且以其杰出的诗文才华和致力于程朱理学的学术趋向,深得姚鼐器重,与梅曾亮、管同、刘开并称为“姚门四杰”。
在拜师姚鼐的同年,方东树亦入县学,补弟子员,数年后补增广生。与所有同时代的读书人一样,方东树也期冀走上读书做官、学以致用的坦途。然而,天不遂人愿,数十年间,他先后十次参加乡试,一次应考岁试,均未得中。直至道光八年(1828),方东树年届57岁,始绝意仕途,不再应试。
科举多次受挫,迫于生计,方东树只得奔走四方,或教授弟子,或参赞幕府。他先后馆于江西新城陈用光侍郎、安徽桐城汪志伊尚书府邸,又辗转于安徽阜阳、六安、池州、宿州等地讲学。并应姚鼐之邀,长期在江宁书院课其长孙学业。其间还曾应江宁知府吕燕昭之请,参与纂修《江宁府志》。虽常年往来奔走,不遑宁处,但收入却极为微薄,方东树常常陷入衣食着的窘境。诚如其自言:“二十余年颠沛失荡,所至辄穷,忧患疾病,日与死迫。羇旅异地,每遇良辰会节,瞻望家园,凶祥莫卜,中夜推枕起叹,戚然不知涕之流落也。”
方东树:《考槃集文录》卷六,《答姚石甫书》。嘉庆二十四年(1819),48岁的方东树应两广总督阮元之请赴广州,参与纂修《广东通志》。此后数年,除短暂主持廉州海门书院、韶州韶阳书院外,均客居阮元幕府,或协纂书籍,或教授经学。道光六年(1826),阮元调任云贵总督,方东树遂自粤归里。其后,又先后主持安徽庐州庐阳书院、亳州泖湖书院、宿松松滋书院,佐理安徽巡抚邓廷桢幕府,客居武进县令姚莹官署。道光十七年(1837),赴广东参赞两广总督邓廷桢幕府,次年应粤海关监督豫堃之请,参与纂修《粤海关志》。道光二十年(1840)归里,授徒论学,培养人才。桐城戴钧衡、方宗诚、苏惇元、文汉光、甘绍盘、郑福照等十余人均出其门下,各有所成。与此同时,他还致力著述,十年中,撰成《大意尊闻》等书凡十余种,并自编其文集、诗集。虽然生活依然艰困,但方东树甘之如饴,著述授徒,“益穷性命之归”
方宗诚:《仪卫先生行状》,见方东树《大意尊闻》卷首。。唯对自己当年因漂泊在外,生计窘迫,未能归家为其父亲奔丧一事耿耿于怀,“誓宜没于外以自罚”
郑福照:《方仪卫先生年谱》,咸丰元年条。。咸丰元年(1851),当新任安徽祁门县令唐治邀请他前去主持东山书院时,方东树不顾年高体弱,执意前往。未及数月,即因病卒于当地,享年80岁。
尽管终其一生,方东树只是一介书生,但他始终坚持传统儒学讲求经世致用的价值理念,“尝言立身为学,固以修德制行,内全天理为极,而于人世事理,亦必讲明通贯以待用”。故而他早年即“锐然有用世志,凡礼乐、兵刑、河漕、水利、钱谷、关市,大经大法,皆尝究心,曰此安民之实用也”
方宗诚:《仪卫先生行状》,见方东树《大意尊闻》卷首。。道光十一年(1831),桐城发生水灾,县令杨大缙不但不加抚恤,反而一味贪赃婪索,导致民怨沸腾。而当地官府竟以民变上疏安徽巡抚邓廷桢,请求派兵镇压。当时方东树正客居邓廷桢幕府,闻讯后立即面见邓廷桢,详陈实际情形,并以身家性命担保,请求罢兵,终于使得一方百姓免遭涂炭。道光十八年(1838),方东树因参赞时任两广总督邓廷桢幕府,客居广州,目睹鸦片流毒天下,祸害百姓。他忧心如焚,深感“彼外夷之以此愚毒中国也,非独岁糜中国金钱数十百万而已也,其势将使中国人类日就澌灭也。此天地之大变也,自生民以来,其祸之柔且烈,未有若此者也”
方东树:《考槃集文录》卷二,《劝戒食鸦片文》。。因此,他作《化民正俗对》,力陈禁烟之道,提出:“欲令鸦片之害永绝,则莫若严治食者,欲严治食者,则莫若先治士大夫在上之人。”
方东树:《考槃集文录》卷二,《化民正俗对》。又作《劝戒食鸦片文》,痛陈鸦片之害,力劝食者戒烟。鸦片战争爆发后,方东树虽然已因年老归乡居家,但仍心系国事。当他得知朝廷将帅面对英军进逼大多退守避让,不战而逃,东南数省丧师失地,百姓惨遭兵燹之祸时,极为痛心疾首。他不顾衰病在身,伏案疾书,撰成《病榻罪言》一文,纵横捭阖,鉴古论今,提出收服汉奸,申严军法,增修武备,禁断贸易等制敌之策,认为“谋国之道,不恃敌之不攻,惟恃我之不败。今日之事,及逆夷暂退,急须认真增修武备,倡勇敢,鼓士气,储蓄聚,习弓矢,镇静以安百姓,勿摇民心”,只要“朝廷诚威诚断,诸将诚勇诚谋,必可转败为功”
方东树:《考槃集文录》卷二,《病榻罪言》。。道光三十年(1850),方东树已家居10年之久,年届79岁高龄,但当他读到魏源所著《海国图志》时,“甫尽卷首四条,不禁五体投地,拍案倾倒,以为此真良才济时切用要著,坐而言可起而行,非迂儒影响耳食空谈也”
方东树:《考槃集文录》卷六,《与魏默深书》。,忧国忧民之情,丝毫未减当年。诚如其弟子苏惇元所言,方东树一生,“身虽未仕,常怀天下忧。凡遇国家大事,忠愤之气见于颜色,或流涕如雨”
苏惇元:《仪卫方先生传》,见方东树《考槃集文录》卷首。,典型地表现了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情怀。
当然,方东树对当时乃至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他恪守程朱理学、捍卫儒学道统的思想主张和学术实践。尊崇朱子之学,历来是桐城方氏家族的传统,方东树也不例外。他“幼承家范”,成年后师从姚鼐,奠定了深厚的理学根基。自谓“平生观书,不喜异说。少时亦尝泛滥百家,惟于朱子之言有独契,觉其言言当于人心,毫发不合,直与孔、曾、思、孟二”。故其立身处世,接物待人,乃至辨析学术,裁量人物,不以朱子为宗,甚而“见后人著书,凡与朱子为难者,辄恚恨,以为人性何以若是其蔽也”
方东树:《书林扬觯》卷下,《序纂》,见《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九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对占据清代学术主流地位的汉学,方东树自然深为不满。他曾撰《辨道论》,指责汉学“以章句为本,以训诂为主,以博辨为门,以同异为攻,不概于道,不协于理,不顾其所安”,其说“以文害辞,以辞害意,弃心而任目,刓敝精神而益于世用。其言盈天下,其离经畔道过于杨、墨、佛、老”
方东树:《考槃集文录》卷一,《辨道论》。。嘉庆年间,汉学风靡一时,不仅学术界群趋于文字、音韵、训诂、考据的研究,几乎“家家许、郑,人人贾、马”,而且还出现了为汉学家立传,彰显汉学学术成就的总结性著作,即江藩的《国朝汉学师承记》,在学术界产生了极大影响。当时,方东树与江藩同在两广总督阮元幕府,眼见“汉学大盛,新编林立,声气扇和,专与宋儒为水火。而其人类皆以鸿名博学,为士林所重,驰骋笔舌,丳穿百家,遂使数十年间承学之士耳目心思为之大障”,本不欲置辩的方东树再也按捺不住,毅然决然,挺身而出,发愤著述,撰成《汉学商兑》三卷。他仿效朱熹当年为批评其他学人学派之说所著《杂学辨》的体例,首先摘录论敌原文,再“各为辨正于下”。凡引原文,皆注明某人某书;所作辨正,“特论其纲领宗旨”;若“援引事类,或推衍余意”,则“以类附注句下”。全书“本止一卷,首尾脉络相贯”,但因篇幅较多,分为三卷:“首溯其畔道罔说之源;次辨其依附经义小学,似是而非者;次为总论,辨其诋诬唐宋儒先,而非事实者。”
方东树:《汉学商兑》卷首,《汉学商兑序例》。
在阐发其书宗旨义例的《序例》中,方东树开篇即列举汉学家攻击宋学的要点所在,他说:“近世有为汉学考证者,著书以辟宋儒、攻朱子为本,首以言心言性言理为厉禁。海内名卿巨公、高才硕学数十家递相祖述,膏唇拭舌,造作飞条,竞欲咀嚼。究其所以为之罪者,不过三端:一则以其讲学标榜,门户分争,为害于家国。一则以其言心言性言理,堕于空虚心学禅宗,为歧于圣道。一则以其高谈性命,束书不观,空疏不学,为荒于经术。”由此出发,方东树旁征博引,反复辩难,对汉学家的思想主张、学术宗旨、研究方法,乃至学术成就,进行了全面的批评,尤集矢于顾炎武、毛奇龄、惠栋、戴震、段玉裁、钱大昕、焦循、江藩、阮元等汉学大家,大段征引其言论观点,逐条予以辩驳,甚至不惜攻击谩骂诋毁之辞。
出于卫道的目的,方东树对汉学家著书立说,“惟取汉儒破碎穿凿谬说,扬其波而汩其流,抵掌攘袂,明目张胆,惟以诋宋儒、攻朱子为急务”尤为反感,指责其“不知学之有统,道之有归,聊相与逞志快意,以骛名而已”,断言汉学家“毕世治经,一言几于道,一念及于用,以为经之事尽于此耳矣,经之意尽于此耳矣。其生也勤,其死也虚,其求在外,使人狂,使人昏,荡天下之心,而不得其所本。虽取大名如周公、孔子,何离于周公、孔子?其去经也远矣”
方东树:《汉学商兑》卷首,《重序》。!不仅如此,方东树还给汉学家扣上“离经叛道”的罪名,比之于杨、墨、佛、老,视之为洪水猛兽,甚至有过之而不及。在他看来,汉学家“弃本贵末,违戾诋诬,于圣人躬行求仁,修齐治平之教,一切抹摋。名为治经,实足乱经;名为卫道,实则畔道”
方东树:《汉学商兑》卷首,《汉学商兑序例》。,“较之杨、墨、佛、老而更陋,拟之洪水猛兽而更凶。何者?洪水猛兽害野人,此害专及学士大夫。学士大夫学术昧,则生心发事害政,而野人噍类矣”。
站在宋学的立场,方东树对汉学家一致遵循的由文字、音韵、训诂以寻求经书义理的学术宗旨深致不满,攻击不遗余力。他说:“夫谓义理即存乎训诂,是也”,“然训诂不得义理之真,致误解古经,实多有之。若不以义理为之主,则彼所谓训诂者,安可恃以差谬也。诸儒释经解字,纷纭百端。吾论
方东树唐鉴卷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方东树唐鉴卷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