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蒋廷黻撰,沈渭滨导读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近代史
  • 历史
  • 近代史
  • 中国历史
  • 历史书籍
  • 通史
  • 政治
  • 文化
  • 社会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26611
商品编码:1171461574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网络应用与信息检索(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实用规划教材)

原价:29.50元

作者:郭爱章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302278931

字数:413000

页码:2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网络应用与信息检索是一门面向多学科专业的公共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检索技术,快速、准确、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资源,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高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奠定基础。
《网络应用与信息检索》共10章,分为网络技术基础、互联网信息利用、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3个部分。网络技术基础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基础知识及应用;互联网信息利用介绍了网络搜索引擎,互联网特殊资源的使用;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介绍了文献信息概论,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中文常用数字资源,外文常用数字资源,特种文献的检索等内容。
《网络应用与信息检索》主要满足当前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要求,既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各学科专业本科生信息检索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科研人员信息检索方面的参考书。

目录


第1部分 网络技术基础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及分类
1.3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1.4 未来的网络发展趋势
思考题
第2章 inter基础知识
2.1 局域网
2.2 广域网
2.3 inter的接入方式
2.4 inter的一些重要概念
2.5 网络安全
2.6 本章实训
思考题
第3章 inter的应用
3.1 ie浏览器
3.2 电子邮件
3.3 新闻组的使用
3.4 bbs与网上论坛的使用
3.5 即时通信
3.6 博客、播客、微博的使用
思考题
第2部分 互联网信息利用
第4章 网络搜索引擎
4.1 计算机检索基本方法
4.2 搜索引擎的定义和分类
4.3 工作原理
4.4 搜索引擎组成
4.5 搜索引擎使用
4.6 免费学术搜索引擎的使用
思考题
第5章 互联网特殊资源的使用
第3部分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
第6章 文献信息概论
第7章 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
第8章 中文常用数字资源
第9章 外文常用数字资源
第10章 特种文献的检索
附录a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表
附录b 美国《化学文摘》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地球深处的秘密:板块构造与地幔对流的史诗》 一、 熔融之心与动态的表皮: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全新认知 本书并非聚焦于人类社会或历史变迁的篇章,而是将读者的目光引向我们脚下那片广袤而神秘的领域——地球的内部。我们所站立的坚实大地,不过是包裹着炽热核心的动态薄壳。 《地球深处的秘密》深入探讨了地球内部的结构、物质组成及其驱动的宏伟地质过程。全书以严谨的科学视角,系统梳理了从地壳到地核的层级划分,并着重解析了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如何揭示了地幔的复杂性与非均一性。读者将了解到,地壳并非单一的板块,而是由若干巨大的、漂浮在粘滞性地幔之上的“拼图块”构成。 主要内容侧重: 1. 地震学的证据链: 如何通过P波和S波的传播速度变化,推断出固态的下地幔与液态的外地核之间的分界——古登堡界面,以及地核的铁镍合金构成。 2. 物质的相变与高压物理: 探讨在极端高压和高温条件下,橄榄石等主要矿物如何发生晶体结构转变(如橄榄石转变为尖晶石结构),以及这些转变如何影响地幔的刚度和粘滞性。 3. 热力学驱动力: 详细阐述地核释放的热量如何通过对流作用,驱动着整个地幔的缓慢流动,这是地球所有表面地质活动的终极能源。 二、 板块漂移的史诗:从魏格纳的猜想到现代的验证 本书的核心叙事围绕着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与完善展开,将其视为地质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这不仅是一个关于“大陆漂移”的简单概念,而是一套完整的、解释了山脉形成、海沟深陷、火山喷发和地震频发机制的动力学模型。 我们将追溯大陆漂移假说自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以来所遭遇的阻力与质疑,直至二战后,随着海底扩张速率的测量和地磁条带记录的发现,该理论才获得了无可辩驳的证据链。 关键机制解析: 洋中脊与扩张: 详细描述了在裂谷和洋中脊处,新生洋壳是如何从岩浆中冷却、固结并向两侧推移的过程,这如同一个永不停歇的“传送带”。 俯冲带的“清算”: 探讨密度更大的旧洋壳如何沿着倾斜的俯冲带潜入地幔深处,形成马里亚纳海沟等地球上最深邃的区域,以及由此引发的弧后扩张和火山弧活动。 走滑断层与转换断层: 分析了如圣安德烈斯断层这类侧向运动边界的特性,它们是能量不断累积和突然释放的巨大剪切带。 三、 地幔对流的复杂性:深层循环与地幔柱的形成 地幔对流是地球的“新陈代谢”系统,它决定了板块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本书摒弃了将地幔视为均匀流体的简化模型,转而探索其高度非均一的对流模式。 我们引入了“多层对流”与“全地幔对流”的争论,并结合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产生的热量分布,构建了地幔对流的复杂图景。 地幔柱的奥秘: 特别设立章节分析了“地幔柱”(Mantle Plumes)的起源与生命周期。这些源自核幔边界(D''层)的巨大热柱,被认为是夏威夷群岛、加勒比海等“热点火山”的根源,它们独立于板块边缘活动,是地球深层物质上涌的直接证据。本书将运用最新的地球化学示踪技术,尝试揭示地幔柱物质与上地幔、俯冲物质的混合历史。 四、 熔融的边界:地幔与地核的相互作用 本书的后半部分聚焦于地球的“熔融边界”——外地核。外地核的液态铁镍合金运动(被认为是产生地球磁场的原因)与地幔的对流是相互耦合的。 我们探讨了地核物质如何影响地幔的物理性质,例如,外核的热流对下地幔顶部的加热作用,可能导致岩石圈底部的部分熔融。反之,地幔物质的沉降与冷却也直接影响着内核的生长速度和地球磁场的稳定性。这种跨越不同相态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是理解地球长期演化的关键。 总结与展望: 《地球深处的秘密》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动态的地球视角,超越了地表景观的短暂性,深入到驱动这些景观形成的时空尺度——数百万乃至数十亿年的地质时间。它是一部关于行星内部物理、化学与动力学的宏大叙事,揭示了我们脚下这颗行星如何保持其活跃、变幻莫测的生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率地说,我拿起这本书时,其实是对那段沉重历史抱有一种敬畏甚至畏惧的态度,生怕面对的是枯燥的年代纪事和密密麻麻的条文。然而,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感极强,犹如一部精心剪辑的纪录片,总能在关键时刻拉近镜头,聚焦于那些决定历史走向的瞬间。它对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对政治格局影响的分析,逻辑链条清晰得令人拍案叫绝。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论述重大事件时,穿插引用的那些当时的新闻报道和私人信件,这些一手资料像是为厚重的历史蒙上了一层鲜活的时代气息,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对于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事件脉络,通过这本书的梳理,仿佛有拨云见日之感,许多困惑已久的疑问都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解答。

评分

这部历史巨著,以其宏大的叙事结构和对细节的精妙把握,将一个世纪风云变幻的画卷徐徐展开,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对那些历史转折点的关键人物的心理刻画尤为深刻,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禁为他们的抉择感到唏嘘。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历史阶段社会思潮变迁的梳理,那种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的论证,让人对那个时代复杂纠葛的社会背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无论是宏观的政治博弈,还是微观的民间生活图景,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使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一部有血有肉的生动史诗。它没有简单地将历史人物脸谱化,而是展现了他们的复杂性和局限性,这种客观而又富有同理心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价值。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对历史研究的涉猎并不算深,这本书的出现,几乎重塑了我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认知框架。它非常巧妙地避开了许多老生常谈的叙事陷阱,而是将焦点投向了那些长期被忽视的社会群体和地方性的抵抗运动,这种“自下而上”的视角转换,极大地丰富了历史的维度。作者对不同政治派系内部思想路线的辨析尤其精准,那种对意识形态细微差别的敏锐捕捉,体现了极高的学术素养。整本书的结构组织如同精密的钟表,每一个齿轮——无论是外交政策、军事行动还是文化思潮——都紧密咬合,共同驱动着历史的洪流向前。读罢掩卷,我有一种被知识充盈的踏实感。

评分

读完此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历史的复杂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展现。它没有提供一个简单的“好人”与“坏人”的二元对立叙事,而是深入剖析了在巨大历史压力下,精英阶层和普通民众所面临的艰难抉择。作者对外部世界对本国历史进程影响的论述尤其精彩,那种国际关系交织影响的复杂图景,描绘得丝丝入扣。行文之间,处处透露着严谨的考据精神,引用的史料来源之广博,令人赞叹。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微观的个体命运交织在一起,读起来既有史诗的磅礴,又不失人性的温情,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它不像传统的学术著作那样刻板僵硬,反而充满了文学性的张力。作者在描述那些充满悲剧色彩的冲突场面时,情感的克制与力量的迸发达到了完美的平衡,读来令人动容却又不至于过度煽情。它在处理那些充满争议性的话题时,展现出了一种罕有的智识勇气,敢于挑战既有的某些定论,并提供了扎实可靠的证据支持。这种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写作风格,使得原本可能让人望而却步的历史题材,变得引人入胜。看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那段岁月的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知识点,而是一个完整的、可以进行批判性思考的知识体系。

评分

很经典,很好

评分

好书,邀您一起共同阅读

评分

好书,邀您一起共同阅读

评分

书不错,以为很厚,很薄的一本书。很早就听过这本书!

评分

旧书来的

评分

很经典,很好

评分

书不错,以为很厚,很薄的一本书。很早就听过这本书!

评分

书不错,以为很厚,很薄的一本书。很早就听过这本书!

评分

很经典,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