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梦:吴建民口述实录

我的中国梦:吴建民口述实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建民 著
图书标签:
  • 吴建民
  • 外交
  • 回忆录
  • 中国梦
  • 政治
  • 人物传记
  • 口述历史
  • 当代史
  • 改革开放
  • 中国外交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19218
版次:1
商品编码:1125567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0
字数:1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毕生都奉献给了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他们在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穿针引线”,运筹外交大事,见证国际风云。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担任法语翻译的吴建民即是其中的一员,他是伴随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外交家。
  吴建民作为新中国外交事业重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将中国梦在外交上的实践和对中国外交形象的创想通过《我的中国梦:吴建民口述实录》收录的多篇讲座娓娓道来,为读者展示了一位长期活跃在外交和外事工作领域的知名人士所思考的中国崛起之路。《我的中国梦:吴建民口述实录》以山东卫视《新杏坛》节目内容为主体,经过加工整理,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呈现给读者,全书图文并茂,语言平易,可读性强,是对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在外交领域的生动阐释。

作者简介

    吴建民,现任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席、欧洲科学院院士、副院长,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等。

    吴建民出生于1939年,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他成为中国驻联合国第一批代表团工作人员,在四十多年的外交生涯中,见证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2003-2008年任中国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等职。他曾于2003-2007年任国际展览局主席,是第一位中国人、第一位亚洲人、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士担任这一重要职务。

目录

自述篇
中国崛起与国民心态
外交见证中国

对话篇
吴建民专访
向世界说明中国(吴建民、赵启正)
文明对话,让世界更美好(吴建民、于丹)

精彩书摘

  中国在崛起。
  1993年的时候,美国一位著名的学者亨廷顿提出一个看法,他认为在新世纪可能会出现文明的冲突。他认为儒家文明就是中华文明,会同伊斯兰文明结合起来反对西方文明,形成一个大冲突的局面。
  这个观点对世界是有影响的。
  他提出这个观点的背后是什么呢?他对我们中华文明不了解。
  你看中华文明,我们哪怕是国力在全世界最强盛的时候,也没有想办法去奴役别国,没有。郑和下西洋就是很好的例子。当时郑和下西洋有六、七十艘船,上面有两万八千人,郑和坐的旗舰可以容纳一千人。1405年我们就能建造那样的船,我们当时的造船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郑和七下西洋,又回来了是吧?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五次到马六甲,他去马六甲的时候正是马来王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去了之后干了什么?我们带去了大米、丝绸和茶叶,带去了中国的瓷器,带去了中国的建筑艺术。应当说,当时我们比马来王国要先进很多。他们当地人喝水,都是河里的水。河里的水有的时候好,有的时候不好,中国人教他们打井,水质要比河里的水质好多了。一看到水冒出来,当地人都害怕得逃跑了。中国人做了这些事情之后又回到国内了。中国人走了之后,谁去了?葡萄牙人去了。葡萄牙人一去就修炮楼搞殖民化;葡萄牙人走了荷兰人去了,做了同样的事情;荷兰人走了英国人去了,还是做同样的事情——殖民化。这就是中华文明跟西方文明的差别,对吧?
  亨廷顿对中华文明不大了解,他觉得我们会跟伊斯兰文明结合起来反对他们,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主张文明对话,而不是文明冲突。这个主张,我认为是21世纪世界的需要。
  为什么需要让世界了解中华文明?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行为都受到其文明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中华文明就会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将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我们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要注意我们的心态、胸怀和责任。
  心态,是指我们要逐步克服弱国心态。我们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弱国,我们过去被人家踩在脚底下,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慢慢强盛起来。存在决定意识,长期的弱国状态就形成了人们的一种弱国心态。
  弱国心态有什么表现?我想至少这三个表现是非常突出的。
  第一个表现,对于人家的评论非常介意。
  人家说我好,高兴得不得了,好像这个气就足了;人家骂两句,非常沮丧。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人家讲我好我也要好好想想,讲的是真好还是假好;讲我坏我也要想一想,有的是不是还有点道理。这种缺乏自信的心态同平常心是不一样的。
  第二个表现,喜欢拔高。
  我们的成绩明明是三分,非要讲五分六分,好像越拔高越爱国。我们忘记了列宁同志的一句名言:“真理过头一步就会变成谬误”。拔高干嘛呀,没必要啊。我想,我们中国人讲话还要留点余地更好,不必要拔高。本来人家看你最近的发展势头这么猛心里就很不安,你再拔高看出是假的多不好,不必。为什么想拔高?缺乏底气呀,好像拔高说我就壮胆了。中国人还需要壮胆吗?这个时代应当过去了。拔高,忘记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这个不行。
  第三个表现,喜欢对于我们的成绩津津乐道。
  我们有些同志过于喜欢讲自己的成绩,这个好、那个好,讲得眉飞色舞。我们的成绩当然是巨大的,举世瞩目的。但是,我们也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大量的难题。对外介绍中国,既要讲成绩,也要讲存在的问题。这样讲比较客观,比较实事求是,也比较令人信服。
  2008年,我出席了在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论坛最后一场会议别开生面,大家分坐在一个一个圆桌周围,每桌一人主持,在讨论之后负责向大会汇报。最后大会出了几道选择题,选择题就在大屏幕上面,让大家无记名投票。有一道选择题是:如果今后两年你有钱的话,你到什么地方去投资?供选择的国家和地区有:印度、亚洲、日本、美国、俄罗斯、非洲、中国、拉丁美洲等,一投票结果,中国取得压倒多数。
  主持人是一个英国人,他问大家为什么投中国的票、为什么信任中国?与会的代表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把他们的看法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两条:
  “第一,中国的增长势头很好,中国的政策比较稳定;第二,中国的领导人强。”“中国领导人强”的根据是:温家宝总理在夏季达沃斯开幕式上的讲话。温家宝分析了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介绍了中国的应对政策和中国国内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讲得非常坦诚。一个大国的总理敢于直面这些问题,这是有信心的表现,这是领导强的表现。
  我们的领导同志非常谦虚,有良好的心态。但我看我们很多其他同志大概跟不上。
  2005年,国内十几个城市出现了反日游行,有人提出抵制日货。领导上让三位大使到大学去对大学生讲话,我是三位大使之一。我就跟大学生讲,你们有些人主张抵制日货。今天是什么时代?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不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今天的日本货远不是当年完全在日本生产的产品。你把索尼产品打开一看,95%中国制造的,自己抵制自己,这不是愚蠢吗?我骂了一句愚蠢,哗,大学生给我鼓掌了。我很高兴,青年人看得很清楚。
  弱国心态是一种过时的心态,看不到世界的变化,这个不行,弱国心态会害国家。二战到现在,六十多年没有打世界大战,尽管局部战争不断。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今天的大国之间有一个新的现象,没有分裂成对立的军事集团。华沙条约垮掉后,北约还在,没有人组织一个新的军事集团。我们中国人不干这种事,大国之间虽然有竞争、有矛盾、有斗争,但是,大国之间的合作是主要的。
  中国已经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有些人认为中国要提倡尚武精神。我以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国的国防现代化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你想想看,一个国家在崛起的时候,尤其我们国家还不是一个小个子,我们是13亿人的大块头,你尚武,张牙舞爪的,人家怕不怕?你这一套不是在支持 “中国威胁论”吗?人家怕你,当然就要防你。大家都来防你,这会给中国的崛起增加很多困难。
  我觉得要看清楚,不要被那种好像看来很爱国,实际上很误国的言行所忽悠,那个不行,我们不能做。
  今天,我主张一种平常的心态。听到讲我好不必欣喜若狂,讲我不好也不必垂头丧气。我们根据中国的国情,根据世界的情况,按小平路线办。我们做事情,既考虑本国的利益,也考虑世界的利益。我们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该做什么事情,不做什么事情,我们向世界说明我们的立场。
  胸怀是指我们既然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我们要爱祖国,也要爱人类。我们要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要考虑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我们也要考虑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二者之间很好地结合起来。我不赞成一种说法,就是把我们的国家利益最大化。这个听起来好像很爱国,可是你想想,世界上其他人听到了会作何感想?你利益最大化,那就意味着人家的利益最小化,这符合胡锦涛同志讲的,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吗?
  中国封闭起来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开展国际合作。国际合作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必须长期坚持下去的政策。只有互利共赢,国际合作才能长期坚持下去。你不互利共赢行吗?世界上有傻子,但是,多数人不是傻子,不能够自作聪明。所以,不要被那种看起来很爱国的东西忽悠,要有广阔的胸怀,要爱祖国,也爱人类。
  我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开头就是考虑了全人类的利益,这个是好的,占领了道义的制高点。什么叫道义的制高点?一个国家的利益不是道义的制高点,全人类的利益才是道义的制高点,对不对?我们要有这样一种胸怀,它对中国来讲,对世界来讲都是好的。
  ……

前言/序言







《我的中国梦:吴建民口述实录》并非一本简单的传记,它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探一位中国外交官的内心世界,感受那个时代背景下中国外交的风云变幻,以及他个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与思考。这本书以口述实录的形式,呈现了吴建民大使丰富而跌宕的人生轨迹,从他早年的成长经历,到投身外交事业的初心,再到在中美关系、联合国事务、国际裁军等多个领域留下的深刻印记,条条线索都勾勒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和人文情怀的外交家的形象。 这本书的价值,首先在于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口述实录的最大魅力在于其原汁原味和鲜活生动。读者仿佛能够听到吴大使本人在讲述,他的语气、他的情感、他的思考,都通过文字跃然纸上。他并非高高在上地陈述事实,而是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将自己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之中,与读者一同回顾那些令人难忘的时刻。这种亲切感和真实感,是任何二手资料都无法比拟的。 内容上,本书并非仅仅聚焦于吴建民个人的光辉事迹,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理解中国外交政策演变的重要视角。吴建民大使的职业生涯,恰好跨越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关系格局深刻调整的关键时期。他曾参与中美建交过程中的诸多谈判,对当时两国关系微妙而复杂的局面有着第一手的体会。通过他的讲述,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在处理大国关系时所秉持的原则、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他关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论断,以及他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念,都是在这些亲身经历中淬炼而成的。 书中对联合国工作的回忆,也为读者打开了另一扇了解中国在多边外交舞台上作用的窗口。吴建民大使曾担任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副秘书长,这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首次获得如此高级别的联合国职位。他详述了中国如何在这种国际组织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如何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如何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这些内容,对于理解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对国际裁军领域的阐述。在冷战结束后,如何有效推进全球裁军进程,维护世界和平,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吴建民大使在这一领域的深入参与和思考,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在维护全球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贡献。他对于裁军的理解,并非仅仅是武器数量的削减,更是一种维护和平、促进合作的理念。 除了宏大的国际政治叙事,本书同样不乏个人化的温情回忆。吴建民大使并非一个孤立的外交符号,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书中,他回忆了家庭生活,回忆了与同事、朋友的交往,这些细节让他的形象更加丰满,也让我们看到了在职业生涯背后,一个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他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对于和平的执着追求,都贯穿在字里行间,传递出一种朴素而强大的力量。 读完《我的中国梦:吴建民口述实录》,我们不仅仅是了解了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借由他的眼睛,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理解了中国外交的初心与使命,以及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国际舞台上,中国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肩负的责任。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观察角度,一种从个体生命经历出发,去理解宏大叙事的路径。它激励着读者去思考,去探索,去理解中国,理解世界,理解我们共同的未来。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质朴而有力,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诚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吴建民大使用他一生的经历,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关于中国外交的壮丽画卷,同时也为我们点亮了一盏理解中国梦的灯。这不仅仅是一本供人阅读的书,更是一份宝贵的历史记录,一份关于智慧、勇气和担当的传承。 本书的另一层重要意义,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打破信息壁垒,以一种更加多元和深入的方式来理解中国。在当今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往往容易受到各种碎片化信息的影响。而通过吴建民大使这样的亲历者的视角,我们可以听到来自中国内部的声音,感受到中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增长的责任感。 这本书并非一本教条式的理论著作,而是充满了鲜活的案例和生动的叙述。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谈判桌,感受唇枪舌剑的较量;能够跟随他一同出席国际会议,见证中国力量的崛起;能够体会他作为一名外交官,肩负国家重任时的压力与担当。 吴建民大使在书中展现出的理性、包容和开放的态度,也正是中国在国际交往中一直倡导的精神。他对不同文化、不同制度的理解和尊重,体现了他作为一位资深外交家所具备的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他关于“对话才能化解分歧”的观点,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更显珍贵。 总而言之,《我的中国梦:吴建民口述实录》是一本具有深刻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书籍。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让我们得以走近一位中国外交家的内心世界,理解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感悟中国梦的时代内涵。这本书不仅是对吴建民大使一生事业的记录,更是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一次生动注解,一份给未来世界的深刻启示。它鼓励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拥抱世界,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去追求和平与发展,共同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篇章。 这本书所传递的,不仅仅是政治上的智慧,更有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吴建民大使用他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时代,无论面对何种挑战,真诚、理性、包容,永远是沟通的桥梁,是化解冲突的钥匙。他对于中国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念,以及对世界和平的深切期盼,都通过这本书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读者在阅读此书时,可能会被吴大使在关键历史时刻的决策和思考所吸引,会被他在处理复杂国际事务时的智慧和策略所折服。但更深层次的,或许是对他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家国情怀”的感动。他的一生,是为国家利益而奋斗的一生,是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贡献力量的一生。 《我的中国梦:吴建民口述实录》更像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一堂关于外交的实践课,更是一堂关于人生智慧的启迪课。它以一种温情而坚定的笔触,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展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采,也为我们理解“中国梦”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解读。这本书值得每一位关心中国发展、关注国际关系、以及对人生有深刻思考的读者细细品读。它将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中国,更深刻地理解世界,也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愿景。 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中国叙事”的样本。它以一种非对抗、非煽情的方式,讲述中国的故事,展现中国的形象,传递中国的理念。这对于打破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增进相互理解,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通过吴建民大使的亲身经历,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更加充满活力的中国。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份珍贵的财富,它承载着历史的重量,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传递着和平的温度。它不仅仅是吴建民大使的个人故事,更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理解中国的一部生动史诗。它鼓励我们每个人思考自己的“中国梦”,以及如何为实现这个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知《我的中国梦:吴建民口述实录》这本书的,当时就被这个书名所吸引。读完之后,我只能说,这远比我最初的想象要深刻得多。吴建民先生的讲述,没有花哨的辞藻,没有故弄玄虚的论调,而是用一种朴实而真诚的语言,勾勒出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以及他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深刻思考。他对于“中国梦”的理解,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建立在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之上,建立在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深刻把握之上。书中对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历程的回顾,让我看到了中国在不断探索中走向成熟的过程,也看到了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吴建民先生的个人经历,折射出的是一个时代的面貌,他所代表的,是中国一代又一代外交工作者在国际舞台上为国家争取话语权和尊严的艰辛与荣光。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完整、更加立体的中国形象,也让我对“中国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评分

这本《我的中国梦:吴建民口述实录》给我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书名所暗示的宏大叙事。我原本以为会看到一位功勋卓著的外交家,回忆其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分析国际局势的波诡云谲,或是展望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未来。然而,当翻开书页,我才发现,这更像是一场与一位智者、一位长者的灵魂对话。吴建民先生并非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将自己的生命轨迹与时代的变迁紧密地融为一体,用一种极其温和却又充满力量的语调,娓娓道来。他对于“中国梦”的理解,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植根于脚踏实地的奋斗和不断反思的实践之中。书中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解读,不落俗套,视角独特,常能引发我深入的思考。我尤其欣赏他在处理不同观点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包容与理性,这在我读过的许多同类书籍中是难能可贵的。他那种“求同存异”的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外交,更是关于一个中国人如何在时代洪流中保持清醒,如何理解国家发展,如何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更加有人情味的吴建民,一个始终在思考、在学习、在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力量的先行者。

评分

读完《我的中国梦:吴建民口述实录》,我内心涌起的是一种久违的使命感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心。吴建民先生的叙述,不似教科书般冰冷,也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煽情,而是以一种平和而深邃的智慧,引领我穿越时空的隧道,感受中国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对于“中国梦”的阐释,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他亲身经历的每一个细节中,体现在他对国际关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判断里。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中国外交官特有的那种沉稳、大气和深厚的底蕴,也看到了一个普通中国人在时代浪潮中的奋斗与担当。书中对某些国际事件的独到见解,让我对一些熟悉的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他对于和平与发展的执着追求,对于通过对话解决争端的热忱,都深深地打动了我。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与一位睿智长者的恳谈,他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教会我如何理解中国,如何看待世界,如何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著作,每次重温,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和启示。

评分

《我的中国梦:吴建民口述实录》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外交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生、关于智慧的书。吴建民先生以一种非常沉静而有力的姿态,分享了他对中国走向世界的独特见解,以及他对“中国梦”的理解。他并非仅仅在讲述过去的辉煌,更是在传递一种对未来的思考和期许。书中对国际局势的分析,既有宏观的视野,又不乏对细节的精准把握,让我领略到一位资深外交家非凡的洞察力。他对于“中国梦”的阐释,并非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与中国人民的奋斗紧密相连,与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息息相关。我特别喜欢他在书中展现出的那种理性、平和与包容,这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尤为宝贵。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中国外交发展的壮丽画卷,也为我们理解“中国梦”提供了一个更加深刻的维度。这本书,无疑是了解当代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是感悟“中国梦”的绝佳读物。

评分

《我的中国梦:吴建民口述实录》给我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作为一名对中国外交史和国际关系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够了解更多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吴建民先生的口述实录,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期待,而且远远超出。他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将那些宏大的历史事件和复杂的国际博弈,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亲历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我尤其欣赏他对“中国梦”的解读,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幻想,而是建立在深厚的历史积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之上。书中对一些关键外交时刻的回顾,让我看到了中国外交官在国际舞台上是如何凭借智慧和勇气,为国家争取尊严和利益的。更重要的是,吴建民先生在书中展现出的那种超越个人得失的格局,那种对和平与发展的孜孜以求,让我深受感染。他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思考,既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又不乏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了“中国梦”的内涵,也更加坚定了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

评分

很好,很值得

评分

③我们的教师为了控制课堂,总担心秩序失控而严格纪律,导致紧张有余而轻松不足。轻松的氛围,使学生没有思想顾忌,没有思想负担,提问可以自由发言,讨论可以畅所欲言,回答不用担心受怕,辩论不用针锋相对。同学们的任何猜想、幻想、设想都受到尊重、都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做解释,在聆听中交流想法、

评分

沟通中达成共识。

评分

老外交官的书值得收藏。。。

评分

为世界介绍中国来到法国后,吴建民就注意到在法国的一些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对中国不友好的一类字眼。他感到这样的舆论导向,是法国民众对中国认知存在偏差的主因,应当寻找适当的机会做他们的工作。 当索邦大学(即巴黎大学)向吴建民发出演讲的邀请后,他对演讲做了认真的准备。为了给那些对中国持有偏见的人以较为强烈的冲击,他对开场白动了一番心思:

评分

吴建民

评分

80多岁的蓬皮杜总统夫人一向对中国友好,她与吴建民相识后,就一再表示要帮助他开展工作。吴建民记得她第一次请他吃饭时,就对他说:“您如果想见谁,又约不上,就跟我说,我请他们,他们必来。”

评分

吴建民的开场白一下子就把听众吸引住了,虽然话说得比较重,过去没有人这样对他们讲过,但吴建民能够感觉到,当时全场的人都在很注意地听。一席话讲完,全场听众热烈鼓掌,不少人对吴建民说:“吴大使,你讲的是事实,我们当时确实对中国看错了。”

评分

很不错一本书,值得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