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提奥 梵高信件选集(英文全本) [Dear Theo:Selected Letters of Vincent van Gogh]

亲爱的提奥 梵高信件选集(英文全本) [Dear Theo:Selected Letters of Vincent van Gogh]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荷] 文森特·梵高 著,[荷] 乔安娜·梵高·邦格 译
图书标签:
  • 梵高
  • 信件
  • 艺术
  • 传记
  • 绘画
  • 印象派
  • 后印象派
  • 文学
  • 历史
  • 艺术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93937
版次:1
商品编码:11722746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Dear Theo:Selected Letters of Vincent van Gogh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56
字数:1764000
正文语种:英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有一定英语基础,对英语名著类读物感兴趣的读者
  

  世界文学名著表现了作者描述的特定时代的文化。阅读这些名著可以领略著者流畅的文笔、逼真的描述、详细的刻画,让读者如同置身当时的历史文化之中。为此,我们将这套精心编辑的“名著典藏”奉献给广大读者。

  我们找来了专门研究西方历史、西方文化的专家学者,请教了专业的翻译人员,精心挑选了这些可以代表西方文学的著作,并听取了一些国外专门研究文学的朋友的建议,不删节、不做任何人为改动,严格按照原著的风格,提供原汁原味的西方名著,让读者能享受纯正的英文名著。

  随着阅读的展开,你会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无形中有了大幅提高,并且对西方历史文化的了解也日益深入广阔。

  送您一套经典,让您受益永远!

内容简介

  《亲爱的提奥 梵高信件选集》是梵高与弟弟提奥的信件整理集结而成的,真实地再现了梵高的生活和艺术创作历程,是后人了解梵高的重要的资料。同时信件中也显示了梵高在文学和思想上的华彩。梵高的弟弟提奥是他保持密切联系的仅有的家人,提奥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梵高支持,是梵高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本书为英文全本,读者在了解梵高生平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

作者简介

  文森特·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1890年7月29日,因精神疾病的困扰,曾割掉右耳,后在法国瓦兹河开枪自杀,时年37岁。在梵高去世之后,梵高的作品《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广为人知与珍贵的艺术作

内页插图

目录

CONTENTS
THE HAGUE AUGUST 1872 – MAY 1873
LONDON 18 JUNE 1873 – 18 MAY 1875
PARIS MAY 1875 – MARCH 1876
ENGLAND (RAMSGATE AND ISLEWORTH) APRIL 1876-DECEMBER 1876
DORDRECHT 21 JANUARY 1877 – 30 APRIL 1877
AMSTERDAM 9 MAY 1877 – JULY 1878 86
ETTEN-BORINAGE-BRUSSELS JULY 1878 – APRIL 1881
ETTEN APRIL 1881 – DECEMBER 1881
THE HAGUE DECEMBER 1881 – SEPTEMBER 1883
DRENTHE SEPTEMBER 1883 – NOVEMBER, 1883
NUENEN DECEMBER 1883 – NOVEMBER 1885
ANTWERP NOVEMBER 1885 – FEBRUARY 1886
PARIS MARCH 1886 – 20 FEBRUARY 1888
ARLES 21 FEBRUARY 1888 – 8 MAY 188.
ST. R?MY 2 MAY 1889 – MAY 1890. 1149
AUVERS-SUR-OISE21 MAY – 29 JULY 1890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本名为《亲爱的提奥:梵高信件选集(英文全本)》的书籍的详细介绍,内容将专注于该书的文学价值、历史背景、艺术思想的呈现,以及它如何构筑起文森特·梵高与其弟提奥之间独特而深刻的联系。 --- 《亲爱的提奥:梵高信件选集(英文全本)》 一封信,一部燃烧的灵魂的自传 《亲爱的提奥:梵高信件选集(英文全本)》并非仅仅是艺术史上的重要文献,它是一扇通往人类精神深处、一扇直抵十九世纪末欧洲艺术革新脉搏的独特窗口。这本厚重的选集,汇集了文森特·梵高与其毕生挚友、也是他唯一的经济和精神支柱——弟弟提奥·梵高之间往来的私人通信。通过这些信件,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天才艺术家在贫困、误解和日益加剧的精神痛苦中,如何坚持不懈地探索色彩、光线与存在的意义。 文学价值:超越书信的散文诗篇 尽管这些信件最初是私密的交流,但其文学价值早已超越了传统书信的范畴。梵高以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和惊人的清晰度,探讨了哲学、宗教、社会问题,以及他对于艺术的根本信仰。他的文字充满了强烈的画面感和节奏感,常常使用色彩和自然意象来构建其思绪的结构。 在这部选集中,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梵高语言的演变:从早期在尼厄嫩(Nuenen)时期对底层人民艰辛生活的朴实描摹,到巴黎时期对印象派和新印象派技法的学习与辩论,再到阿尔勒(Arles)和圣雷米(Saint-Rémy)时期对南方法国阳光的狂热赞颂,以及晚期在奥维尔(Auvers-sur-Oise)对生命与死亡的深刻沉思。他的叙事风格时而如潺潺溪流般细腻,时而如狂风暴雨般激烈,展现出一种无可比拟的真诚与脆弱。 艺术哲学的深度呈现 本书的核心魅力在于,它系统地记录了梵高创作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梵高从未接受过正规的美术学院教育,他的艺术哲学几乎完全是通过与提奥的书信往来、阅读大量文学作品(如巴尔扎克、狄更斯、佐拉等人的著作)以及与同行艺术家的交流中淬炼而成的。 关于色彩与情感的语言: 梵高在信中详细阐述了他对色彩的“象征性”运用——黄色不只是太阳的颜色,更是希望、温暖乃至神圣存在的载体;蓝色和紫色则承载着永恒与忧郁。他清晰地阐述了自己如何试图通过调色板来表达“强烈的激情”和“人类的慰藉”。这些解释远比单纯的艺术评论更为生动和直接,它们是画家在画布前挥洒时的“内心独白”。 对“现代艺术”的构想: 在信中,梵高清晰地勾勒出他对未来艺术的憧憬——一种能超越单纯视觉再现,直击人心、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的艺术。他与提奥讨论如何用厚涂(impasto)的笔触营造运动感和生命力,如何捕捉乡村劳作的尊严与崇高。这些讨论不仅解释了我们今日所见的那些著名画作(如《向日葵》、《星夜》)的创作背景,更揭示了梵高对艺术在社会功能中作用的深刻思考。 历史的旁观者:一个时代的侧影 这些信件是十九世纪末欧洲社会动荡与文化变革的珍贵侧影。通过梵高的眼睛,我们看到巴黎的艺术沙龙如何排斥异己,看到后印象派如何挣扎着从传统中脱胎换骨。 梵高对提奥的信件,不仅是给弟弟的倾诉,也是对外部世界的记录与反思。他记录了与高更(Gauguin)在阿尔勒共同建立“南方画室”的短暂辉煌与最终破裂;他细致描绘了圣雷米的疗养院生活,以及他对病痛的自我审视。这些记录,为理解当时艺术圈的生态、知识分子的生活困境,提供了无可替代的第一手资料。 提奥的角色:精神的锚点 选择“亲爱的提奥”作为书名,凸显了这段关系的核心地位。提奥不仅是文森特经济上唯一的支持者——源源不断的颜料、画布和微薄的生活费——他更是文森特精神上的“收件人”和“翻译者”。文森特在信中剖析自己的恐惧、野心和最隐秘的感受,他深知提奥能够理解他那份孤独的追求。 选集中对提奥的反复呼唤与深情致谢,构筑了一种感人至深的兄弟情谊。这段关系充满了相互依赖、理解与牺牲,成为支撑文森特在巨大压力下完成其不朽创作的隐形基石。通过阅读这些信件,读者得以超越对梵高“疯子”或“悲剧英雄”的单一标签化理解,触摸到一个有血有肉、渴望被理解的艺术家的复杂灵魂。 《亲爱的提奥:梵高信件选集(英文全本)》是一部多层次的杰作:它是深入的个人史诗,是严谨的艺术宣言,是充满激情的文学作品,也是对人类坚韧精神最深沉的致敬。它邀请读者沉浸于梵高那充满光芒与痛苦的内心世界,亲历一场伟大的艺术诞生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体验的流畅度令人惊叹,尽管这毕竟是跨越时空的信件翻译本,但文字的节奏感和情感的传递却异常自然。我特别喜欢那些关于绘画技法和色彩理论的描述,它们没有丝毫枯燥的说教感,反而充满了画家本人那种近乎孩童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如何看待每一笔笔触的意义,如何将内心澎湃的情感转化为画布上凝固的火焰与麦田,这些都通过他那坦诚的文字,变得触手可及。读到他谈论某一种蓝色或黄色时,我仿佛能闻到颜料的味道,能感受到他握笔时指尖的力度。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远胜过任何一本专业的艺术理论书籍。它提供了一种更感性、更人性化的视角来理解那些后来被奉为经典的杰作,让你明白,那些色彩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源自一个火热而敏感的灵魂。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本身就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那种泛黄的纸张质感,仿佛能让人触摸到历史的纹理。我拿到手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沉甸甸的,不仅是重量,更是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我本来是抱着一种学习艺术史的目的去翻阅的,但很快就被那些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情感深深吸引住了。它不像是一本官方的传记,而是更像是一扇不经意间被打开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一个天才内心最真实、最脆弱的角落。阅读的过程,简直像是一场私密的谈话,仿佛我就坐在他那间著名的阿尔勒小房间里,听着他絮絮叨叨地讲述他对色彩的痴迷,对光线的追逐,以及那种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孤独。那种对艺术近乎宗教般的虔诚,以及在贫困和不被理解中挣扎的痛苦,都清晰可辨。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对那个时代、对那个灵魂的一次更深入的探访,让人不禁反思,伟大的创造力背后往往伴随着怎样惊人的代价。

评分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些信件本身就是一系列杰出的散文作品。文笔精炼,情感充沛,结构上又因为是私人通信而带着一种随性,这种松弛与紧张交织的状态,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他描述自然景物的手法尤其高超,无论是普罗旺斯炽热的阳光,还是夜空中旋转的星辰,都被他赋予了强烈的生命力和象征意义。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焦灼与狂热,它们如同文字的脉搏一样,带动着读者的情绪起伏。它不仅仅是艺术家的随笔,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感受世界”的哲学指南。每当感到生活变得麻木或迟钝时,重新翻开这本书,总能被他那种对世界万物极致的敏感度所唤醒,重新审视周遭的一切细节。

评分

这是一部需要时间去细品的书,绝不能囫囵吞枣。我发现自己常常需要停下来,放下书本,只是盯着窗外发呆,去消化刚刚读到的某一句带着巨大重量的话语。它迫使你直面存在的本质问题——创造与毁灭,爱与孤独,以及如何与一个似乎永远无法真正理解你的世界共存。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或审美上的提升,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或挑战。它让你重新评估自己生命中的优先级,思考那些所谓的成功标准是否真正重要,而那些被视为“失败”的挣扎,是否才是通往真正自我实现的关键路径。读完后,内心会留下一片空旷,但那片空旷中充满了对生命更深层次的敬畏。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其中透露出的那种强大的人性光辉,即使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也从未熄灭。信件中充满了对弟弟无条件的爱与依赖,那种手足情深,既令人感动,又让人心酸,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段关系最终的走向。那些关于生活琐事的抱怨、对贫穷的无奈,以及对未来能否被理解的深切忧虑,都让人意识到,这位被后世神化的艺术家,本质上只是一个渴望被爱、渴望被认可的普通人。这种对“凡人”痛苦的深刻挖掘,使得他的艺术成就更显崇高,也更具悲剧色彩。我时常在想,如果他能早一点得到世人的理解和物质上的支持,那他生命中的最后阶段,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种对“如果”的沉思,是阅读这些私人信件时,一个不可避免的情感负担。

评分

期待已久的书到手了[微笑]打开后少许的失望…

评分

送书的小哥真好…送上门…以前的那个一直要我下楼拿…PS.我家有楼梯的…

评分

从接触微经的时候就听过这部大作,到现在宏经都上完了才决定买来瞻仰,包装很赞

评分

之前就看过的,但是没看过英文版,这次一定看完,快递很速度!

评分

从接触微经的时候就听过这部大作,到现在宏经都上完了才决定买来瞻仰,包装很赞

评分

很好,满意......

评分

看中文版和英文原版,对此出真知。

评分

小时候看的是中文版,现在重温一下,好像给小朋友看还是有点难。差不多五年级才能看。

评分

一直很想买英文版的,还不错,性比价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