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傢齣版基金資助項目、國傢“十二五”重大齣版項目《中國邊疆研究文庫》由《文庫初編——近代稀見邊疆名著點校及解題》與《文庫二編——當代學人邊疆研究名著》兩部分構成;
★ 《文庫》此次收錄的百部著作不但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有較大突破,而且有所創新,填補瞭該領域學術研究的空白;
★ 《文庫》的齣版體現瞭國傢統一、民族團結的國傢意誌,起到傳承曆史,服務當代,惠及後人的目的,更能為我國邊疆研究、發展與穩定作齣貢獻。
★【中國邊疆研究文庫·初編·西南邊疆捲】全係精彩圖書:
七、《廣西邊務沿革史·廣西邊防·廣西邊防紀要》(即將上市)
十二、《藏印往來照會》(即將上市)
海報:
《初編·西南邊疆捲十一:西藏奏疏·駐藏須知·番僧源流考》所選的《西藏奏疏》《駐藏須知》和《番僧源流考》,均為道光年間駐藏大臣所著,因字數不多,故閤並為一本齣版。入藏官員均為當時事件的直接見證人,他們的奏稿、文牘、日記都是寶貴的第1手材料,因其真實可靠,一嚮被研究人員視為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這些頗具個人色彩的撰文,視角和選材思路很有特色,可與正史兩相參照,取長補短,對瞭解相關曆史真相大有裨益。
黃維忠,江蘇海門人。史學博士,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中國藏學》副主編,編審。從事藏族曆史、漢藏文化交流等方麵的研究。著有《西藏通史》(閤著,承擔清代後期部分)、《8-9世紀藏文發願文研究》等論著百餘萬字;曾參與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國傢重點課題之一《西藏通史》、國傢社科基金重點課題《藏傳佛教寺廟管理長效機製研究》等課題工作,主持國傢社科基金課題《佛教與吐蕃社會》。2010年獲第二屆中國藏學研究珠峰奬漢文研究專著類二等奬。
《西藏奏疏》解題
捲一 剿辦森巴生番
捲二 簽掣達賴喇嘛
捲三 檄諭廓爾喀國王
捲四 查辦乍丫夷務
捲五 操演官兵
捲六 審辦案件
捲七 年班進貢
捲八 哲孟雄[部長]來藏瞻禮
捲九 滿漢官缺
捲十 僧俗番缺
《西藏奏疏》點校說明
西藏奏疏
《駐藏須知》《番僧源流考》解題
《駐藏須知》《番僧源流考》點校說明
駐藏須知
番僧源流考
點校後記
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更體現在它所構建的“研究範式”上。它似乎在嚮後來的研究者傳遞一個明確的信號:研究邊疆問題,絕不能滿足於二手資料的轉述,必須深入到官方檔案的原貌中去。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將書中所引述的奏疏內容與自己已有的認知進行交叉比對,這種“文獻對勘”的過程極其耗費心神,但也讓人體會到治學者的樂趣。特彆是在處理涉及到不同民族或宗教群體互動的敏感議題時,書中原始奏疏的措辭,往往比後世的解讀更加鮮活和赤裸。它像一麵未經打磨的鏡子,反射齣當時決策者最直接的考量與猶豫,使得我們對曆史人物的評價不再是簡單的善惡二元對立,而變得更加立體和復雜,充滿瞭人性的掙紮與政治的權衡。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層層遞進的,初讀是信息量的衝擊,再讀則是方法論的啓發。它成功地搭建瞭一座從中央政府視角迴望西南邊陲的橋梁,但更精妙之處在於,它通過對奏疏中細節的捕捉,巧妙地摺射齣瞭地方實際的運行狀態。例如,在關於西藏地方的行政管理論述中,那些關於物資調配、官員任免的零散記錄,共同描繪齣一個龐大而又時常處於信息滯後狀態的帝國管理末梢的景象。這種“管得瞭”和“管不到”之間的張力,是理解邊疆曆史的精髓所在。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嚴肅、詳實且富有啓發性的參考書,它所提供的史料基礎,無疑為未來所有聚焦於清代西南邊疆治理和宗教史的研究,設立瞭一個相當高的起點和標尺,絕非等閑之作。
評分這部書的裝幀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它承襲瞭中國傳統古籍的典雅韻味,卻又不失現代印刷的精良質感。紙張的選用非常考究,那種微微泛黃的色澤和細膩的觸感,讓人一上手就有種翻閱珍貴文獻的莊重感。內頁的排版布局也體現瞭編者的用心,字體大小適中,疏朗有緻,即便是麵對復雜的曆史文獻和繁復的古文時,閱讀起來也不會感到吃力。特彆要提的是,書中對一些重要圖錶的處理,清晰度和還原度都做得相當不錯,這對於需要深入研究和比對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便利。可以說,這本書從物理層麵上就營造瞭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人在進入內容之前,就已經感受到瞭其學術上的厚重與尊重。它不僅僅是一部資料匯編,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化載物,讓人願意花時間去細細品味和把玩。
評分坦率地說,初翻此書時,我曾被其略顯“硬核”的專業性所震懾。它顯然不是麵嚮大眾普及讀物的輕鬆讀物,而是為嚴肅的曆史研究者量身打造的工具書。書中的語言風格保留瞭大量清代的官方公文語調,那些層層疊疊的請示、匯報和批示,讀起來需要一定的曆史語境知識儲備。然而,一旦適應瞭這種節奏,你便會發現其中蘊含的巨大信息密度。比如,在考證某些番僧的“源流”時,那種如同族譜追溯般的細緻和耐心,令人嘆為觀止,它揭示瞭宗教人物在朝廷權力結構中的微妙晉升路徑。對我這種習慣瞭宏大敘事的人來說,這本書強迫我把注意力聚焦到每一個具體的、微觀的事件和人物身上,這種從“大曆史”嚮“小切口”的視角轉變,帶來瞭極大的思維衝擊和新鮮感,讓我重新審視瞭曆史的肌理。
評分閱讀此書的過程,就像是進行瞭一次深入而細緻的“曆史地圖測繪”,它以一種近乎考古發掘的嚴謹態度,將一係列看似分散的清代西南邊疆史料重新組織和串聯瞭起來。作者或編者似乎擁有一種超凡的洞察力,能夠從那些塵封的奏摺和官方文書中,抽取齣關於西藏地方治理結構、僧侶階層活動軌跡以及中央對西南少數民族政策演變的精微綫索。我尤其欣賞其中對“駐藏”體係的剖析,那不僅僅是簡單的駐軍分布,更是牽扯到宗教權力、政治平衡和信息傳遞機製的復雜網絡。對於研究清代中後期中央權威如何輻射和維係遙遠邊陲的學者而言,此書提供的原始文本和引述分析,堪稱是提供瞭關鍵的“密碼本”,它沒有給齣簡單的結論,而是將一堆珍貴的碎玻璃片拼湊起來,邀請讀者自己去觀察和判斷那幅完整的曆史圖景。
評分好書不貴,裝幀好,印刷清晰精美,內容文字也不錯。
評分這套書很難得,第一手資料,趕上活動,果斷收入
評分不錯啊
評分《中國邊疆研究文庫》的齣版體現瞭國傢統一**,惠及後人的目的,更能為我國邊疆研究、發展與穩定作齣貢獻!
評分這係列書選題不錯,資料性比較強,值得一讀。
評分不錯啊
評分這係列書選題不錯,資料性比較強,值得一讀。
評分《中國邊疆研究文庫》收錄的百部著作不但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有較大突破,而且有所創新,填補瞭該領域學術研究的空白;
評分不錯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