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財經統帥陳雲

開國財經統帥陳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曹應旺 著
圖書標籤:
  • 陳雲
  • 財經
  • 曆史
  • 傳記
  • 政治
  • 經濟
  • 中國共産黨
  • 開國元勛
  • 人物傳記
  • 改革開放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譯齣版社
ISBN:9787500141266
版次:1
商品編碼:1174165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72
字數:283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開國之初,毛澤東對陳去在穩定特價、統一財經中的突齣錶現稱之曰“能”,並說:平抑特價、統一財經,其意義“不下於淮海戰役”。“大躍進”磨難中,毛澤東認為真理在陳雲手裏,並說:“國難思良將,傢貧思賢妻。”
  周因來和陳雲在政務院和國務院的工作中是一對好搭檔。周恩來曾說:“在財經工作這一點上,我們是依靠陳雲同誌的。”劉少奇是中國共産黨的理論傢,但是首倡學習陳雲經濟論著的卻是劉少奇。
  1979年開始的經濟調整工作,鄧小平是倚重陳雲的。在1980年12月中央工作會議上,陳雲作瞭關於經濟調整問題的對話。鄧小平稱贊道:“我完全同意陳雲同誌的講話,這個講話是我們在今後長期的指導方針。”

作者簡介

  曹應旺,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陳雲傳》、《周恩來大辭典》副主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目錄

總論 陳雲與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展開
1.陳雲在中國中共高層的位置
2.倡導與支持經濟體製改革
3.倡導與支持對外開放
4.陳雲與鄧小平
5,關於《陳雲與中國的改革開放》講演的答疑

第一章 溯源篇
1.開國財頭
2.齣生江南水鄉
3.上海商務印書館的影響
4.在延安認準吃飯穿衣是大事難事
5.主持邊區財經工作
6.主持東北財經工作
7.建國前財經工作方法的掌握

第二章 業績篇(上)
1.籌建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
2.赴上海解決煤糧兩荒問題
3.標本兼施製止物價猛漲
4.統一財政和發揮地方積極性
5.發麗路救兵搞活工商業
6.抓三大重點推動經濟恢復
7.製訂與組織實施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
8.比較八種方案選擇統購統銷
9.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
10.改進商業工作和安定民生

第三章 業績篇(下)
1.提齣改進體製的設想
2.以三大努力減輕“大躍進”的損失
3.解睏對策之一:進口糧食和動員城市人口下鄉
4.解睏對策之二:工業支援農業
5.祭睏對策之三:調整農村政策
6.研究資本主義發展對外貿易
……

第四章 智慧篇
第五章 評說篇
第六章 附錄篇
附錄 徵引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開國財經統帥陳雲》:
  高饒事件之後,陳雲在中共七屆四中全會上再次強調大頭子要警惕犯驕傲的錯誤。他說:“保障黨的團結,防止黨的分裂,其責任主要是在高級領導人員。”“齣大亂子齣在什麼地方呢?就在這幾百個人裏麵,首先是在座諸公,穿黃衣服的,穿黑衣服的,黨頭、政頭、軍頭這幾百個人。”“我們想一想,一九四五年七大到現在,跌瞭大筋鬥的幾個主要的領導同誌,哪一個同誌不是因為驕傲。” 陳雲屬於哪個方麵的“頭頭”? 他1934年起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945年6月在中共七屆一中全會上繼續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8月擔任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開國後不久任弼時去世,他接替任弼時成為中共中央五大書記之一,1956年9月在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副主席。以黨內的職務和影響而言,陳雲可以說是“黨頭”之一。
  他在舉世聞名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徵中,擔任過五軍團中央代錶、軍委縱隊政委、渡江(金沙江)司令部政委。他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東北解放戰爭中,轉戰北滿和南滿,擔任過中共中央北滿分局書記兼北滿軍區政委、東北局副書記兼東北民主聯軍副政委、南滿分局書記兼遼東軍區政委、東北軍區副政委。這些又不能不說在“軍頭”的行列中也有陳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副總理。1954,年政務院改為國務院後,他是排在第一位的副總理。這年11月1日至28日,周恩來離京去廣州休息並研究第一個五年計劃綱要草案,由陳雲在北京代理總理職務。1955年4月至5月,周恩來齣席萬隆亞非會議及不在北京期間,再次由陳雲代理總理職務。1956年11月18日至1957年2月5日,周恩來訪問越南、柬埔寨、印度、緬甸、巴基斯坦、尼泊爾、阿富汗、锡蘭(現稱斯裏蘭卡)、蘇聯、波蘭、匈牙利等11國時,陳雲第三次代理總理職務。1958年2月,周恩來訪問朝鮮期間,陳雲第四次代理總理職務。在周恩來擔任總理27年中離京或因病休息時,除1950年初訪問蘇聯期間由董必武代理總理職務外,其餘的都是由陳雲和鄧小平分彆代理的。由此,可以肯定地說,陳雲是在高層具有重大影響的“政頭”之一。
  但是,陳雲在中國人上上下下的印象和記憶中,主要的不是“黨頭”“軍頭”“政頭”,而是抓財政經濟工作的“財頭”,他對黨和人民最突齣的貢獻也是在經濟建設方麵。左宗棠曾經寫過這樣一副詩聯:“文章西漢兩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兩司馬”指的是司馬遷和司馬相如,“一臥龍”說的是三國時的蜀相諸葛亮。就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後的情形可以說:黨政軍頭數潤芝,經濟縱橫有陳雲。
  國內的財經工作者對陳雲在財經工作方麵錶現的高尚品德、形成的傑齣智慧、取得的輝煌成就、做齣的卓越貢獻,無不看成“不朽之盛事”。李先念常對他的部下說:“我一生有兩個老師,一個是徐帥,教會我打仗,一個是陳雲同誌,教我管經濟。”薄一波、姚依林、宋平、張勁夫、王丙乾、袁寶華、薛暮橋、呂東、程子華、宋劭文、戎子和等,無不覺得同陳雲一起做經濟工作深受教益。宋平說:“陳雲同誌對黨和人民的事業,做齣瞭多方麵的貢獻,特彆是在經濟建設方麵。”袁寶華說:開國後,“他專門去做經濟工作,並成為新中國經濟工作的專傢,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邱純甫稱陳雲“在經濟上是戰略傢,經濟管理傢”。薛暮橋講的一段話十分耐人尋味,他說:“從新中國成立前夕到1962年北戴河中央工作會議期間,陳雲同誌是我國經濟工作的傑齣的領導者。‘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他雖已年老體弱,仍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把黨的工作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並提齣調整、改革、開放的戰略方針做齣瞭重要的貢獻。陳雲同誌對經濟工作的英明領導,有口皆碑。
  ……

前言/序言


《風雲際會:近代中國政治與經濟轉型中的領軍人物群像》 內容提要: 本書以宏大的曆史視野,聚焦於二十世紀中國波瀾壯闊的政治與經濟轉型時期,精心勾勒齣一幅由眾多關鍵人物共同繪就的時代畫捲。它並非聚焦於某一位特定人物的生平全貌,而是以群體互動的視角,深入剖析瞭在國傢命運的十字路口,不同派係、不同理念的領導者們如何相互影響、彼此製衡,最終塑造瞭現代中國的基本格局。全書分為上、中、下三部,詳盡梳理瞭從晚清改革思潮的萌芽,到民國初年的權力重構,再到新中國成立後經濟體製的初步建立與調整等關鍵曆史階段中,那些決定曆史走嚮的精英群體的復雜生態。 第一部:舊製崩塌與新潮湧動(1890s - 1927) 本部分將目光投嚮清末民初,探討在內憂外患之下,中國精英階層內部的巨大撕裂與思想交鋒。我們考察瞭以洋務派代錶人物為代錶的“實用主義者”,他們在學習西方技術、維護傳統結構之間的艱難平衡;以及以康有為、梁啓超為核心的維新派,他們試圖通過自上而下的政治革新來拯救危局的努力與挫摺。 隨後,重點轉嚮辛亥革命後的北洋時期。此階段的政治權力呈現齣高度的碎片化和權力尋租現象。書中細緻分析瞭袁世凱及其繼任者們在軍事擴張與財政汲取之間的矛盾,以及由此催生的地方實力派的崛起。特彆值得關注的是,我們將探討早期知識分子和新興資産階級對國傢經濟命脈的初步掌控嘗試,例如民族資本主義在列強夾縫中尋求發展的睏境與機遇。我們深入剖析瞭早期政治領袖,如孫中山先生,在思想整閤與組織建設方麵所做的開創性工作,及其麵臨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鴻溝。這一時期,經濟政策的製定往往服務於短期政治目標,缺乏長期規劃,為後續的動蕩埋下瞭伏筆。 第二部:革命浪潮與國傢重塑(1927 - 1949) 中捲是全書的核心,著重描繪瞭國民政府時期,中國在尋求現代化統一道路上所經曆的痛苦探索。我們不迴避國民政府在統一國傢、推行“訓政”過程中的結構性缺陷,尤其是財政金融體係的中央化努力與地方既得利益集團的掣肘。 本書將重點分析瞭國民政府早期在穩定幣製、發展官僚資本以及試圖通過計劃經濟手段乾預市場方麵的嘗試。例如,對法幣改革的背景、執行過程及其在抗戰爆發後迅速瓦解的深層原因進行瞭詳盡的論述。我們對比分析瞭國民黨內部不同派係(如改組派、改組派、CC係等)在經濟主張上的差異,這些差異如何影響瞭國傢資源的調配和産業政策的實施。 同時,本部分並未忽略延安地區在敵後根據地進行的小規模經濟試驗。通過對陝甘寜邊區“三三製”的財政政策、減租減息的社會動員以及自力更生發展生産的實踐進行細緻梳理,我們展現瞭革命根據地在極端物質匱乏條件下,如何探索齣一條不同於國民政府的經濟治理模式。這些探索,為日後新中國的經濟建設積纍瞭寶貴的實踐經驗與人纔基礎。兩位主要政治軍事領導人在經濟思想和組織動員上的差異,構成瞭這一時期復雜政治博弈的重要維度。 第三部:新政伊始與發展路徑抉擇(1949 - 1950s中期) 終章將敘事帶入新中國成立之初。這一階段的焦點集中於如何迅速恢復被戰爭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以及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下,中國共産黨領導集體在經濟發展道路上所做的關鍵抉擇。 書中詳細考察瞭“過渡時期總路綫”的提齣背景,以及初期穩定金融、統一財經管理的一係列強力舉措。我們剖析瞭以“一五計劃”為代錶的、全麵學習蘇聯模式的工業化戰略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這一戰略背後所依賴的財政資源籌集和重工業優先發展的內在邏輯。 此外,本部分對建國初期,黨內關於經濟建設速度與所有製改造方嚮的幾次重要討論進行瞭還原。例如,對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其政策的漸進性與突然性,以及對知識分子和技術專傢的爭取與利用策略,都體現瞭決策層在理論與實踐相結閤過程中的復雜考量。我們著重展示瞭老一輩經濟工作者如何剋服經驗不足、物資短缺的睏難,建立起初步的計劃經濟框架,為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奠定瞭基礎,同時也預示瞭未來體製改革的必要性。 本書特色: 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群像式”的敘事結構。它摒棄瞭對單一“偉人”的過度聚焦,轉而采用權力網絡分析法,將不同領域的關鍵人物——包括金融傢、實業傢、高級軍事將領、以及重要的黨政理論傢——置於同一曆史坐標係內進行比較和剖析。通過對他們之間的信件、迴憶錄、內部會議記錄等一手資料的交叉驗證,讀者可以看到,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並非由孤立的決策驅動,而是由無數精英群體在資源限製、意識形態衝突和外部壓力下的集體博弈所共同塑造。本書旨在提供一個更為立體、更少宏大敘事粉飾的近代中國經濟政治史觀察視角。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陳雲同誌的“實事求是”精神。他不是那種隻會說漂亮話的領導,而是腳踏實地,深入基層,瞭解真實情況。書中關於他多次深入工廠、農村,聽取群眾意見,瞭解生産一綫問題的細節,讓我印象深刻。他敢於質疑,敢於糾錯,即使麵對權威,也堅持自己的判斷,這種擔當和勇氣,在任何時代都是難能可貴的。我特彆欣賞書中對陳雲同誌如何處理經濟體製改革中齣現的各種復雜問題的描寫,他既不像有些人那樣激進,也不像有些人那樣保守,而是能審時度勢,穩步推進。他對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辯證認識,以及他提齣的“國傢計劃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為中國經濟的騰飛指明瞭方嚮。這本書讓我認識到,真正的領導者,需要具備深刻的洞察力、堅定的意誌和實事求是的態度,纔能帶領國傢走嚮繁榮富強。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在於它揭示瞭陳雲同誌在國傢經濟建設中的關鍵作用,以及他所麵臨的巨大挑戰。在那個資源匱乏、技術落後的時代,他卻能以超乎尋常的智慧和魄力,帶領中國人民走齣一條自己的經濟發展道路。書中對“一五”計劃的製定、對國傢重要工業項目的規劃、以及對糧食、紡織等基礎産業發展的重視,都讓我看到瞭他作為“開國財經統帥”的深謀遠慮。我尤其被書中關於陳雲同誌如何在復雜政治環境中,堅持自己的經濟主張的描寫所打動。他並非一個孤立的經濟學傢,而是需要在一個充滿變革和鬥爭的時代,平衡各方利益,推動國傢經濟嚮前發展。這種在逆境中堅持原則,在睏境中尋找齣路的智慧,對於我們今天麵對各種經濟挑戰,依然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厚重感,深灰色的底色配上燙金的“開國財經統帥陳雲”幾個大字,字體的選擇穩重而有力,仿佛能感受到那個時代那種篳路藍縷、艱苦奮鬥的氣息。書脊上陳雲同誌的畫像,眼神深邃而堅定,給人一種無聲的力量。翻開書頁,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厚實且略帶啞光,非常適閤長時間閱讀,不會反光刺眼。目錄的編排清晰明瞭,從陳雲同誌的早年經曆,到新中國成立後的經濟建設,再到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脈絡十分清晰。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深入細讀,但僅從目錄和章節的標題來看,就能預感到內容會非常豐富,涵蓋瞭陳雲同誌在不同曆史時期,為新中國經濟發展所做的卓越貢獻。我特彆期待閱讀關於他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如何在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之間找到適宜的道路、以及他那些“陳雲風格”的經濟思想的具體闡述。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傳記,更是一部濃縮瞭新中國經濟發展史的教科書,相信它能帶給我深刻的啓迪和學習。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陳雲同誌的遠見卓識和戰略眼光。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他能從全局和長遠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製定齣符閤中國國情的經濟政策,這絕非易事。書中詳細描繪瞭他如何在極其睏難的條件下,帶領財經戰綫上的同誌們,穩定物價、恢復生産,為新中國的建立和鞏固奠定瞭堅實的經濟基礎。他對國傢經濟建設的規劃,既有宏觀的頂層設計,又有微觀的具體操作,體現瞭他務實、嚴謹的工作作風。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書中關於他如何處理當時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以及如何處理國內各種經濟矛盾的論述,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經濟決策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他並非一味地追求速度,而是更加注重經濟的健康發展和可持續性,這種“慢”中求穩的智慧,在今天看來也極具藉鑒意義。這本書不僅僅是迴憶陳雲同誌的功績,更重要的是,它傳遞瞭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領導藝術,對於我們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道路的形成過程,非常有幫助。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仿佛經曆瞭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陳雲同誌的經濟思想,並非冰冷的理論,而是充滿溫度,始終關注著人民的福祉。書中許多關於他如何解決百姓生活睏難,如何保障市場供應,如何調整經濟政策以減輕人民負擔的論述,都讓我深受感動。他不是高高在上的決策者,而是時刻將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他對國傢經濟發展的思考,始終圍繞著“富民”這個根本目標。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他如何用辯證的眼光看待經濟問題,如何認識到經濟發展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以及如何尊重經濟規律的描寫。這種深邃的思考和審慎的態度,讓他能夠避免走彎路,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打下瞭堅實的基礎。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經濟建設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讓我對陳雲同誌這位偉大的經濟舵手肅然起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