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30-2015替代SL 230-98):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 [Code of Maintenance and Repair for Concrete Dam]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30-2015替代SL 230-98):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 [Code of Maintenance and Repair for Concrete Dam]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编
图书标签:
  • 水利工程
  • 混凝土坝
  • 养护
  • 修理
  • 规程
  • 行业标准
  • SL230-2015
  • SL230-98
  • 混凝土结构
  • 水工混凝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155170213
版次:1
商品编码:11751068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Code of Maintenance and Repair for Concrete Dam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1
字数: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30-2015替代SL 230-98):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共9章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检查;
  ——养护;
  ——裂缝修补;
  ——补强加固;
  ——渗漏处理;
  ——剥蚀、磨损、空蚀及碳化修理;
  ——水下修补与清淤(渣)。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增加了术语章节,并将补强加固单独成章;
  ——增加了除混凝土大坝外的输水、泄水、引水、过坝、发电建筑物,附属建筑物和设施,以及与枢纽安全有关的边坡的检查、养护及修理相关内容;
  ——增加了养护、修理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方法。

内页插图

目录

1总则
2术语
3检查
3.1 一般规定
3.2 检查分类、时间和频次
3.3 检查项目和内容
3.4 检查方法和要求
3.5 检查记录、报告及存档
4养护
4.1 一般规定
4.2 混凝土表面养护和防护
4.3 变形缝止水设施养护
4.4 排水设施养护
4.5 闸门及启闭设备养护
4.6 地下洞室养护
4.7 安全监测设施维护
4.8 其他养护
5裂缝修补
5.1 一般规定
5.2 裂缝调查
5.3 裂缝成因分析
5.4 裂缝修补技术
6补强加固
6.1 一般规定
6.2 补强加固技术
7渗漏处理
7.1 -般规定
7.2 渗漏调查及成因分析
7.3 集中渗漏处理
7.4 裂缝渗漏处理
7.5 散渗处理
7.6 变形缝渗漏处理
7.7 基础及绕坝渗漏处理
8剥蚀、磨损、空蚀及碳化修理
8.1 一般规定
8.2 剥蚀、磨损、空蚀及碳化调查
8.3 剥蚀、磨损及空蚀成因分析
8.4 冻融剥蚀及碳化修理
8.5 钢筋锈蚀引起的混凝土剥蚀修理技术
8.6 磨损和空蚀修理技术
9水下修补与清淤(渣)
9.1 一般规定
9.2 水下调查
9.3 水下修补内容与技术
9.4 水下清淤(渣)
附录A 常用防护方法与材料
附录B 裂缝修补
附录C 渗漏处理
附录D 剥蚀、磨损、空蚀及碳化修理
附录E 水下修补技术
标准用词说明
标准历次版本编写者信息
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中国水工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编委会 主编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葛洲坝集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勘测设计研究院 等 主要起草人: [此处填写主要起草人姓名] 出版信息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填写出版年份] 标准编号: SL XXXX-XXXX (示例) --- 范本内容概述 本规范旨在为我国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水工建筑物(包括水闸、堤防、水工隧洞等,不含水工混凝土坝主体结构设计)的结构设计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和标准。本规范系统整合了近年来我国水工结构领域在理论研究、工程实践、新材料应用和安全标准提升方面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水工结构设计人员进行科学、安全、经济、合理设计的重要技术文件。 第一章 总则 本章阐述了规范的制定目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明确了水工结构设计必须遵循“安全、适用、经济、可靠、耐久”的方针,强调了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所在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水工特征、材料性能及施工工艺的相互影响。本章对设计的基本假设、计算模型的选择、设计的基本荷载取值范围(如水压力、土压力、地震作用等)进行了初步界定,并提出了对结构全寿命周期内进行风险评估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基础与岩体结构 本章集中探讨水工建筑物基础设计所涉及的岩土工程问题。内容涵盖了对基础岩体和土体的地质勘察要求、岩体分类标准(如RMR、Q值分类法在水工环境下的应用),以及基于不同工程地质条件的承载力计算、沉降预测和稳定分析方法。特别强调了对不良地质(如断层、溶洞、滑坡体)的处理原则和注浆加固的技术标准。对于岩石基础的抗滑移、抗倾覆的验算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确保结构与地基的整体稳定性。 第三章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本章聚焦于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水闸、溢洪道、引调水渠道等)的承载与配筋设计。 3.1 材料与配合比: 规定了水工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划分、抗渗等级要求、抗冻融性能指标以及耐久性要求。详细说明了用于水工结构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的选择依据,并对钢筋的种类、质量要求进行了界定。 3.2 结构设计原理: 阐述了极限状态设计理论在水工结构中的应用,包括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校核。重点给出了平面构件(梁、板)和空间构件(墙体、拱体)的内力计算方法,以及抗裂、抗渗验算的要求。 3.3 特殊构件设计: 涵盖了闸室结构、工作桥、消力池、沉沙池等典型水工混凝土构件的设计细节。对于涉及动水压力和冲刷的部位,提出了特定的构造措施和强度要求。 第四章 水工钢结构设计 本章规定了水工金属结构(如闸门、拦污栅、吊桥等)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标准。 4.1 材料与连接: 明确了钢材的牌号选择、焊接工艺评定、防腐涂层要求。对螺栓连接和焊接连接的强度和刚度验算提出了具体要求。 4.2 结构强度与稳定性: 规定了在各种工况(如水压力、泥沙磨损、操作荷载、地震作用)下的应力分析和验算方法。对于悬臂结构和受压构件,详细规定了屈曲验算的安全系数和验算步骤。 4.3 闸门结构设计: 重点阐述了平面定轮、弧形、竖直升降等不同类型闸门的结构设计要点,包括门叶的刚度设计、止水与受力面的设计要求,以及启闭机基础的承载要求。 第五章 抗震设计 本章依据我国现行的抗震设计基本原则,制定了水工结构抗震设计的具体技术规定。 5.1 抗震设防目标与地震动参数: 根据工程的级别和重要性,确定了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如基本烈度、特征周期)。 5.2 动力反应分析: 针对大型复杂结构,规定了采用反应谱法或时程分析法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的要求。对于地基-结构耦合效应,给出了简化处理或详细分析的适用条件。 5.3 抗震验算: 详细规定了结构构件在基本水平地震作用下,应满足的强度、稳定性和变形控制要求。特别关注了对拉杆、剪力键等薄弱环节的抗震加强措施。 第六章 结构抗冲刷与抗渗设计 本章针对水工结构与水流交界面处的特殊问题进行了规范。 6.1 抗冲刷设计: 规定了溢洪道下游、泄水建筑物末端等部位的冲刷计算模型和防护措施,包括混凝土护垫、干砌石、抛石的设计标准。提出了在不同流速和水沙条件下的抗冲刷材料选择标准。 6.2 抗渗设计: 针对水工结构常处于长期浸水环境的特点,详细规定了混凝土的抗渗等级要求、配筋率对提高抗渗性能的影响、以及防渗墙和灌浆止水的设计构造要求,以确保结构运行的长期可靠性。 第七章 监测与结构评估 本章对水工结构设计阶段应考虑的监测预留和结构评估方法提出了要求。强调了在设计阶段,应预留必要的结构反应监测点位和接口,以便于在结构建成后进行长期健康监测。同时,对结构在服役期出现损伤后的评估方法(如荷载试验、无损检测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指导性描述。 --- 适用范围说明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跨河、跨江、水库、灌区等各类水利水电工程的结构设计。本规范内容主要涵盖水工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设计、基础处理、钢结构设计、抗震与抗冲刷等方面。 请注意: 本规范主要针对水工混凝土坝以外的水工建筑物结构设计,如水闸、堤防、水工隧洞、引调水渠道、消能设施等。对于混凝土坝主体结构的设计与安全评估,应严格遵循国家现行的《水工混凝土坝设计规范》及相关标准。

用户评价

评分

从规范的迭代角度看,从SL 230-98到SL 230-2015,这不仅仅是版本号的更迭,更是一次技术范式的迁移。这中间相隔的十几年,世界工程技术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材料的研发、无损检测技术的成熟,都为我们提供了更精细化管理工具。因此,这部新规程的价值,核心在于它如何有效地“消化”这些新技术,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可量化的现场操作指南。我希望它能够清晰界定在特定损伤程度下,是选择常规修补,还是需要采用更先进的结构加固或材料替换方案,并明确每种选择的技术路径和验收标准。这本规程的深度,决定了我国混凝土大坝未来的安全裕度。它应该是一本能够引领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内行业实践方向的指南性文件,其编写的细致程度和前瞻性,值得我们所有水利工作者给予最高的关注和最严格的遵循。

评分

翻开这本书,首先感受到的是那种扑面而来的专业气息和历史沉淀感。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研读每一条细则,但从其框架结构和引言部分就能察觉到,它并非简单地修补旧版标准,而是在深入理解现代混凝土坝服役状态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迭代升级。这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工程一线摸爬滚打的人来说,太重要了。以往,很多维护工作带有一定的经验主义色彩,缺乏一个统一的“度量衡”。现在有了这个规程,我们就有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后盾,能有效地减少因标准理解不一而导致的施工偏差。我特别关注它在检测技术和评估体系上的更新,毕竟,‘养护’的前提是准确的‘诊断’。如果新规程能在这方面提供更先进的检测方法和更科学的损伤评估模型,那无疑将极大提升我们早期预警和精准维护的能力,真正实现从‘被动修理’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评分

对于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或许有些晦涩,但其背后的意义却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水利工程的稳定,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基石。这座混凝土大坝,是凝固的时间与智慧的体现,而这部规程,就是确保这份凝固不被岁月侵蚀的“健康指南”。想象一下,一套科学的养护体系,能有效延长结构寿命,降低重大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这间接保障了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田灌溉的稳定供给。因此,这本书虽然是行业标准,但其辐射面极广。它代表了一种对基础设施生命周期负责任的态度。我希望它能在语言表达上更加通俗易懂一些(当然,在专业术语层面是必须严谨的),让更多非技术岗位的管理者也能理解规范背后的逻辑和重要性,从而在资源投入和决策制定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评分

我一直在思考,现代水利工程面临的挑战与数十年前已经截然不同,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这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因此,SL 230-2015的修订,必然要紧密结合这些新的外部环境因素。我非常期待看到新规程中如何体现对“长期暴露于严苛气候条件下的混凝土”的特殊养护要求,比如抗冻融、抗氯离子渗透等方面的细化措施。这不再是简单的修补裂缝或渗漏点,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将材料科学、结构力学、环境工程等多个学科的最新成果融入到实际操作细则中。如果新标准能提供一套针对不同服役环境、不同年代建筑材料的差异化养护策略,那么它就真正成为了指导我国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金标准”。

评分

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30-2015替代SL 230-98):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的出现,无疑给水利工程领域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从其标题就能感受到其严肃性和权威性,毕竟是国家级别的行业标准,其内容的严谨程度和专业深度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名常年与水利工程打交道的技术人员,我深知一套科学、系统、实用的养护修理规程对于保障大坝安全运行的重要性。过去,我们可能在操作层面上存在一些模糊地带,标准之间的衔接也偶有不畅。新标准的发布,意味着我们有了一份更加全面、与时俱进的指导手册。它不仅是法规的体现,更是工程实践经验的结晶。我期待它能在细节上提供更清晰的指引,特别是在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后的维护策略上,能够提供详尽的参考,让每一位现场工作人员都能手持规范,心中有数,确保大坝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保持最佳状态。这部规程的更新,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风险的预判和应对,其价值不可估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