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革材料与工艺学

合成革材料与工艺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曲建波 著
图书标签:
  • 合成革
  • 人造革
  • 皮革材料
  • 材料科学
  • 高分子材料
  • 皮革工艺
  • 材料工程
  • 纺织材料
  • 表面处理
  • 工业材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48824
版次:1
商品编码:1176968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7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从事合成革生产的技术人员,相关专业教材
  《合成革材料与工艺学》是一本全面介绍合成革生产工艺的著作,内容全面、深入,包含了合成革生产中各类原料与工艺。本书的重点是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生产工艺,内容紧贴行业需求热点。书中通过大量图片和工艺实例的展示,避免了空洞的工艺叙述。

内容简介

  皮革是我国轻化工程的一个重要方向,现代皮革工业的发展与时俱进,已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概念,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大皮革”。合成革是皮革、高分子材料、造纸、纺织、化工各专业综合的新兴交叉学科。随着我国合成革工业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轻化工程领域的一个新方向。
  《合成革材料与工艺学》以合成革的制造工艺为主线,按工序介绍了差别化纤维、非织造布、纺织布、基布加工、基布的后加工技术,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了造面型与绒面型两大类产品的加工工艺及表面处理技术。并对主要的化学品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包括了合成革制造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突出了科学性、适用性和广泛性。
  《合成革材料与工艺学》可作为轻化工程专业制革方向本科教学用书,也可作为轻纺方向的辅助教材。还可作为合成革行业的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曲建波,山东轻工业学院,副教授,1996.7-2004.12 烟台万华超纤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长.参加国内第一条超纤合成革生产线的建设与开发,作为主要技术人员,参加了部队用合成革02战士鞋革;05耐寒靴的研究工作。
  2004.12-2007.12 陕西科技大学攻读博士。期间筹建福建隆上超纤公司,担任生产副总兼总工;在陕西科技大学创办国内第一个合成革本科专业并编写专业教材。
  2007.12-今 山东轻工业学院副教授;合成革研究室主任;陕西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浙江温州轻工研究院专家。
  现担任浙江禾欣实业集团、厦门泓信超纤、山东友谊超纤等公司及温州合成革研究院的技术顾问。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综述1第一节合成革的定义与分类1一、合成革的定义1二、人工革的分类方法2第二节合成革的特点及用途5一、结构与特点5二、天然皮革、人工革用途分析8三、合成革与真皮的关系9第三节合成革工业发展历史9一、人造革阶段9二、合成革阶段10三、超细纤维合成革阶段11第四节世界合成革发展状况11一、日本合成革工业11二、其他国家和地区合成革工业13三、世界合成革工业发展趋势14第五节中国合成革工业的特点及发展状况14一、中国台湾地区现状14二、中国合成革工业特点15三、中国合成革工业的主要问题16四、合成革工业持续发展策略16第二章海岛纤维工艺18第一节超细纤维概述18一、超细纤维的定义18二、超细纤维的发展18三、超细纤维的制造方法19四、超细纤维的特性19五、超细纤维的用途20六、超细纤维在合成革工业的应用20第二节海岛纺丝原理21一、基本原理21二、纤维成型过程21三、纤维结构特点22第三节纺丝工艺23一、基本工艺流程23二、纺丝设备23三、原料与性能27四、纺前准备30五、纺丝工艺控制31六、质量问题与应对36第四节海岛纤维后纺技术37一、集束37二、拉伸38三、上油39四、卷曲40五、干燥定形41六、切断与打包41第五节定岛纤维42一、定岛纤维原理简介42二、工艺流程42三、定岛纤维制造技术42四、定岛纤维的结构45五、裂片纤维46第六节纤维质量检测47一、海岛结构与分离效果观察47二、纤维理化性能检测48三、表观检验51第七节纺丝油剂52一、纺丝油剂概述52二、油剂的基本作用52三、油剂的组成与特点53四、油剂的调配57五、工艺实例58第三章非织造布59第一节非织造布概论59一、非织造布定义59二、非织造布分类59三、非织造布的用途60四、非织造布的特点61五、非织造布生产过程62第二节纤维开清工艺63一、开清的作用63二、喂入与输送63三、粗开松64四、混棉65五、精开松66六、储棉箱67七、气压喂棉箱67八、自调匀整装置68第三节纤维梳理69一、梳理的目的与原理69二、梳理设备70三、纤维与针布的作用分析72四、梳理工艺74第四节铺网77一、铺网类型77二、合成革常用铺网设备78三、铺网工艺80第五节针刺法加固81一、针刺原理81二、针刺法工艺流程82三、纤网喂入82四、针刺方法83五、预针刺85六、主针刺87七、刺针与布针91第六节非织造布后整理93一、PVA上浆94二、烫平95第七节非织造布质量控制95一、原料纤维性能的影响96二、设备条件对非织造布质量的主要影响97三、非织造布主要物理性能质量控制98四、非织造布表观质量99五、检测项目及方法100第四章纺织布103第一节常用纤维结构与性能103一、涤纶纤维103二、锦纶纤维104三、棉纤维105四、黏胶纤维106五、其他纤维107六、新型纤维108第二节机织布109一、机织布定义与分类109二、机织布的结构109三、机织布应用111第三节针织布112一、针织布概述112二、经编针织布112三、纬编针织布115第四节纺织布性能117一、纤维成分118二、几何指标118三、织物密度118四、染整方式与色牢度120五、毛细管效应121六、正反面判断121七、机织布经纬向判定122八、尺寸稳定性122九、针织物与机织物区别123十、物理性能124十一、化学性能分析124第五章基布湿法工艺125第一节基布概述125一、基布定义125二、工艺分类125三、基本流程126第二节湿法凝固及泡孔机理126一、凝固原理126二、凝固过程127三、泡孔的形成机理与过程127四、相平衡图129第三节浸渍工艺129一、浸渍液调配130二、给布机构131三、浸渍工艺131四、主要影响因素133第四节涂层工艺135一、涂层概述135二、涂层方法136三、涂层剂139四、湿法涂层工艺141五、涂层控制要素143六、质量控制144第五节凝固与水洗145一、基布凝固工艺145二、基布水洗工艺147三、原料对湿法凝固的影响148四、凝固工艺条件149第六节基布结构分析151一、湿法涂层基本结构151二、湿法浸渍基本结构152三、离型结构153四、基布变化结构153五、超纤基布类型156第六章基布减量技术159第一节苯减量技术159一、甲苯减量原理159二、设备与物料160三、甲苯减量工艺161四、影响因素分析162五、工艺异常及处理165第二节碱减量技术167一、碱减量原理167二、碱减量方法168三、碱减量设备及工艺169四、影响碱减量的因素170五、基布减量结构变化173第三节甲苯回收与循环利用174一、甲苯回收的目的与原理174二、甲苯回收工艺175三、工序异常时的处理177第七章基布后加工179第一节基布的干燥定型179一、干燥目的179二、干燥方法与设备180三、基布干燥技术分析184第二节上油186一、上油的目的与机理186二、上油基本流程187三、柔软剂种类188四、柔软整理中常见质量问题195第三节片皮工艺196一、片皮目的与原理196二、带刀式片皮机196三、片皮工艺197四、片皮技术分析199第四节磨皮工艺200一、磨皮目的200二、磨皮原理201三、磨皮工艺201四、磨皮技术分析204五、磨皮种类205六、磨皮缺陷与控制208第五节机械做软208一、做软的目的和原理208二、通过式搓软209三、震荡拉软210四、摔软211第八章聚氨酯化学213第一节基本原料213一、异氰酸酯213二、多元醇219三、辅料与助剂227第二节异氰酸酯的化学反应234一、异氰酸酯的反应机理234二、异氰酸酯与含羟基化合物的反应235三、异氰酸酯与氨基化合物的反应237四、异氰酸酯的自聚反应238五、异氰酸酯的封闭反应239第三节聚氨酯合成241一、聚氨酯合成基本方法241二、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245三、聚氨酯树脂合成工艺247第四节聚氨酯的结构与性能253一、软段对性能的影响253二、硬段对性能的影响254三、聚氨酯的形态结构255四、交联度的影响256五、基团的内聚能256六、氢键、结晶性及分子量的影响257第九章基布助剂258第一节湿法凝固调节剂258一、凝固调节剂作用机理258二、结晶型凝固调节剂259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60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62五、有机硅表面活性剂264第二节填料266一、填料的性质与作用266二、纤维素268三、无机填料272第三节着色剂275一、着色剂的基本性质275二、颜料276三、着色剂的制造279四、着色剂的质量与使用要求281第四节消泡剂282一、消泡剂的工作原理282二、消泡剂的种类283三、消泡剂使用特点285第五节流平剂285一、流平剂的作用285二、流平剂种类286三、流平剂的使用287第六节碱减量促进剂288第十章干法工艺291第一节干法成膜291一、干法概论291二、成膜机理292三、干法成膜过程295第二节涂层剂295一、聚氨酯树脂295二、着色剂297三、溶剂299四、助剂及添加剂300第三节离型纸303一、离型纸的特点与要求303二、离型纸分类303三、离型纸的使用与维护304第四节干法移膜工艺305一、工艺流程305二、干法设备306三、干法打样308四、生产工艺309五、干法产品设计314六、干法移膜工艺实例316七、干法的质量缺陷320第五节涂膜的结构与性能323一、涂膜结构323二、涂膜的性能324三、结构分析327第十一章表面处理技术330第一节印刷工艺330一、印刷原理330二、印刷设备331三、印刷工艺331四、油墨调配334五、印刷质量控制337第二节压花339一、压花原理339二、辊式热压花339三、辊式冷压技术342四、板式压花343第三节表面涂饰与整理345一、辊涂345二、喷涂347三、印刷349四、刮涂351五、光泽处理352第四节揉纹工艺354一、揉纹原理354二、揉纹方法354三、揉纹设备356四、影响揉纹的因素356五、揉纹实例357第五节表面处理效应358一、增光处理358二、消光处理358三、珠光效应与金属效应360四、抛变效应361五、变色效应362六、裂纹效应363七、绒感效应364八、其他表面效应366第十二章染色与整理368第一节基布结构及对染色性能的影响368一、基布的微观结构368二、超细纤维的结构369三、聚氨酯结构及对染色性能的影响373第二节染料与染色374一、染色基本过程374二、染料376三、染色牢度380四、合成革染色382第三节染色方法385一、卷染法385二、溢流、喷射染色386三、气流染色388四、转鼓喷雾染色390第四节染色工艺391一、染色流程391二、染色主要参数393三、染色助剂398第五节染色质量控制402一、湿摩擦色牢度402二、匀染性控制403三、染色色差控制405四、染色打样方法与控制406五、修色407第六节整理工艺409一、柔软整理409二、拒水和拒油整理416三、阻燃整理421四、抗静电整理427五、染整助剂检测项目429第十三章新型合成革加工技术430第一节复合技术430一、TPU的工艺特点430二、TPU复合工艺431三、其他复合产品432第二节无溶剂技术433一、基本原理433二、工艺流程433三、工艺控制434第三节水性机械发泡涂层435一、泡沫基本原理435二、发泡设备437三、基本原料437四、发泡工艺439五、产品结构与特点441第四节水性浸渍技术444一、成膜原理444二、辊涂浸渍工艺445三、泡沫浸渍448四、湿法凝固449第十四章过程控制分析与理化检验452第一节过程控制化学分析452第二节成品革常规检测459第三节成品革功能检测462参考文献475

前言/序言

  中国合成革工业是轻工领域的一个分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积累,进入21世纪后,中国合成革工业出现爆发式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国。合成革制造充分借鉴了纺织、化工、造纸、皮革与塑料行业的先进技术,同时又发挥自身特点,加上装备自动化程度高,已成为一个自成体系的高技术产业。从人造革到普通合成革,到迅速成长的超细纤维合成革,从合成革机械到基础化工,形成了基本完整的产业结构,局部形成特色区域经济结构体系。
  本书的编写目的是为了适应我国合成革的快速发展,并结合轻化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要求。本书以合成革工艺为主,兼顾主要设备和化学品的介绍。主要按生产工序进行编写,包括差别化纤维、非织造布与纺织布、基布、成革及化学品五大部分,力求尽可能地反映行业的加工工艺技术与理论,突出工艺方法和生产实践,强调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通过大量图片和工艺实例的展示,避免了空洞的工艺叙述。
  本书共十四章,主要内容有:综述、海岛纤维工艺、非织造布、纺织布、基布湿法工艺、基布减量技术、基布后加工、聚氨酯化学、基布助剂、干法工艺、表面处理技术、染色与整理、新型合成革加工技术、过程控制分析与理化检验等。全书由曲建波编写与审校,本书作者长期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工作,结合行业的发展编写成此书。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的支持,参考和使用了多家合成材料企业、树脂企业、机械企业及相关研究机构提供的资料,在此深表感谢。
  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本书的疏漏和不完善之处在所难免,特别是对近年来在合成革领域所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介绍难免存在遗漏,介绍与阐述难免存在不足,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5年5月

《材料科学基础:从原子到宏观》 这本书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材料科学入门读物,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且深刻的材料世界认知。不同于专注于单一材料类别或应用的著作,《材料科学基础:从原子到宏观》将视角拉升至材料科学的本质层面,循序渐进地揭示物质的结构、性能、加工及其相互关联的原理。 本书的宏大叙事从最基本的尺度——原子和分子——开始。读者将深入了解原子键的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理解它们如何决定物质的根本性质。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晶体结构,学习如何描述和分析不同材料的原子排列方式,以及这些排列如何影响材料的强度、延展性等力学性能。本书将清晰地阐述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的存在及其对材料行为的重大影响,为理解材料的塑性变形和强度理论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尺度的放大,本书将详细介绍宏观材料的分类及其基本特性。金属材料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合金的形成、相变理论(如铁碳相图)以及热处理工艺对金属性能的调控作用。陶瓷材料的讨论将聚焦于其无机非金属的本质,分析离子键和共价键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并解释其高硬度、高耐温性以及易脆性的原因,同时涵盖了不同类型的陶瓷(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及其应用。高分子材料的章节则会深入剖析单体的聚合过程,解释长链结构如何赋予材料独特的弹性、韧性以及加工性能,并区分热塑性与热固性高分子的差异。复合材料作为现代材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对其结构、增强体与基体之间的界面效应以及性能优势进行深入剖析,涵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等多种形式。 除了对静态结构的探讨,本书还将重点关注材料的动态行为。读者将学习到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响应,如热学性能(导热、热膨胀)、电学性能(导电、绝缘、半导电)、磁学性能(铁磁性、顺磁性、抗磁性)以及光学性能(透明、不透明、反射、吸收)。这些性能的理解对于选择和设计特定功能的材料至关重要。 在加工与应用方面,本书并非局限于理论。我们将探讨各种经典的材料加工方法,例如金属的铸造、锻造、轧制、焊接,陶瓷的粉末冶金、烧结,以及高分子的挤出、注塑、吹塑等。本书将强调材料的加工过程如何影响其最终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来获得理想的产品。同时,书中的应用案例将贯穿始终,从航空航天的轻质高强合金,到电子器件的半导体材料,再到生物医学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展示材料科学在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本书的另一大特色在于其跨学科的视角。它将材料科学与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等学科紧密结合,展示材料科学作为一门“桥梁”学科的独特价值。读者将体会到,理解材料的性能离不开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的支撑,而材料的设计与应用则离不开工程学的实践。 《材料科学基础:从原子到宏观》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集合,更是一次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之旅。它将激发读者对材料的好奇心,培养其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有志于在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研发设计等领域发展的读者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并为所有对物质世界充满求知欲的人们提供一份深刻的洞见。本书旨在培养读者从微观粒子到宏观物体的系统性认知能力,理解材料的“前世今生”以及其在未来的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更多设计可能性和创新性的面料。《合成革材料与工艺学》这本书,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并为我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书中关于“后处理与表面效果”的章节,对我来说尤其重要。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不同的化学和物理方法,来改变合成革的表面纹理、颜色和光泽度。比如,书中关于“烫金/烫银”的工艺介绍,以及如何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来获得不同效果的金银色转移,这让我可以在设计中大胆运用这些金属光泽的元素。此外,书中还提及了“印花与图案设计”如何在合成革上实现,包括丝网印刷、热转印等技术,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油墨和颜料,以确保图案的耐久性和鲜艳度。这让我意识到,合成革不仅仅是单调的色彩,它也可以成为承载复杂图案和艺术创作的画布。更令我兴奋的是,书中还探讨了如何赋予合成革特殊的性能,例如,通过添加抗菌剂来制成医用或婴幼儿服装面料,或者通过特殊的涂层处理,来达到防水、防污、易清洁等效果,这使得合成革在服装设计领域,不再仅仅是“代替品”,而是拥有了自身独特的价值和功能。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合成革作为一种高性能、多功能的材料,在时尚设计中的巨大潜力。

评分

说实话,我最开始是因为一个关于“仿皮面料”的科普视频,才对合成革产生了好奇。《合成革材料与工艺学》这本书,就像一个耐心的老师,一步一步地把我从一个门外汉,引进了合成革的奇妙世界。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表面层”的讲解,这里面涉及到了各种聚合物树脂的选择,比如聚氨酯(PU)、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等等,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不同的配方设计,来赋予合成革不同的手感、光泽度和耐候性。书中还细致地解释了,为什么有些PU革摸起来像真皮一样柔软有弹性,而有些PVC革则可能更硬挺,甚至带有一点塑料感。这些细微的差别,原来都来自于分子层面的差异和加工工艺的巧妙运用。而且,书中对于“发泡工艺”的讲解,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很多看起来蓬松柔软的合成革,里面都包含着精巧的发泡结构,这不仅能减轻材料的重量,还能提升其缓冲性和舒适性。当我看到书中关于“微孔结构”的示意图时,我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有些合成革可以做到透气,而有些则不透气。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适合那些想要“知其所以然”的读者,它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用具体的技术细节,来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知识。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在纺织品行业工作多年的从业者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场及时的“及时雨”。多年来,我虽然接触合成革的成品很多,但对于其背后的生产原理和技术细节,一直存在着“隔阂感”。《合成革材料与工艺学》的出现,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书中对于“涂层工艺”的讲解,尤为细致,详细描述了刮涂法、辊涂法、淋涂法等多种主流的涂覆方式,并分析了不同工艺在涂层厚度均匀性、基布渗透性、生产效率等方面的影响。这对于我理解为什么有些合成革的表面纹理如此逼真,而有些则显得有些“假”,有了清晰的答案。此外,关于“后整理技术”的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书中介绍了诸如压花、砂磨、印花、染色、覆膜等多种后整理手段,并详细阐述了它们如何赋予合成革不同的外观和触感,例如,通过特定的压花辊,可以模仿各种天然皮革的纹理,而通过特殊的涂层处理,则能实现防水、透气、阻燃等功能。这让我能更准确地根据客户的需求,选择或建议使用特定工艺生产的合成革。书中的案例分析和图示也相当丰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生产现场,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每一个工艺步骤的重要性。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指导性,对于我这样的行业人士来说,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评分

我原本对“化学”和“工程”这类学科有些畏惧,觉得它们离生活太远,难以理解。《合成革材料与工艺学》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让我领略到了化学和工程在日常用品中的应用。书中对于“聚合反应”和“固化过程”的解释,虽然用了专业的术语,但作者通过大量的类比和图示,让这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变得易于理解。比如,书中在讲解“聚氨酯的生成”时,用了“像搭积木一样”来形容单体的连接过程,并解释了不同的单体组合会产生什么样的链状结构,进而影响材料的最终性能。这让我明白,为什么不同的合成革会有如此大的性能差异。此外,书中关于“设备与生产线”的介绍,也让我对工业生产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从原材料的混合、涂布、固化,到最终的成型和检验,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工程的智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自动化控制”的部分,了解了如何通过精确的温度、压力和速度控制,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这本书让我看到,即使是看似简单的合成革,背后也凝聚着科学家的智慧和工程师的辛勤付出,让我对“制造”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专业书籍,不仅要提供知识,更要能激发读者的思考。《合成革材料与工艺学》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书中在探讨各种合成革的性能和工艺时,常常会引申出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比如,在谈到“材料的耐久性”时,作者会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平衡材料的性能与使用寿命,以及如何评估材料在不同使用环境下的衰减速度。这让我不再仅仅关注材料的“好用”,而是开始思考它的“长效性”。又比如,书中在介绍不同种类的增塑剂时,会涉及到它们的安全性问题,并讨论了如何选择更环保、对人体无害的增塑剂。这种对“潜在风险”和“解决方案”的深入探讨,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消费者,了解材料背后的信息至关重要,而作为一名未来的从业者,更要肩负起责任,去探索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材料。书中还对“新材料的研发趋势”进行了展望,分析了生物可降解合成革、智能合成革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前景,这无疑为我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这本书的启发性,让我觉得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进行一场关于材料与社会的对话。

评分

我是一个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制造”非常关注的消费者,所以当我得知市面上的一些合成革产品,其生产过程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时,我就开始寻找能够提供更全面信息的读物。《合成革材料与工艺学》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种需求。书中在介绍各种合成革的生产工艺时,并没有回避其可能存在的环保问题,反而积极地探讨了如何通过改进技术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在关于“溶剂型聚氨酯合成革”的章节中,书中详细分析了溶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问题,并介绍了“水性聚氨酯合成革”和“无溶剂聚氨酯合成革”等更环保的替代技术。这种对环境友好型材料和工艺的介绍,让我看到了合成革行业朝着更绿色方向发展的努力和前景,让我对未来的合成革产品有了更积极的期待。书中还涉及到了“废弃物处理与回收”的相关内容,虽然篇幅不多,但其提出的关于如何延长合成革的使用寿命、以及未来可能的回收再利用技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阅读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看似普通的合成革,背后也蕴含着科技的进步和对环境的责任,这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尊重和理解。

评分

读完《合成革材料与工艺学》,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参加了一场关于“材料的变形记”的讲座。书中对“化学改性”和“物理处理”的讲解,让我惊叹于材料的多样性和可塑性。我了解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比如在聚合物链上引入某些官能团,就可以彻底改变材料的性能。例如,书中提到的“交联反应”,是如何将原本独立的聚合物链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三维的网络结构,从而大大提高材料的强度和耐溶剂性。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合成革在接触油污或溶剂后,会发生明显的溶解或膨胀。而“物理处理”方面,例如“热处理”和“拉伸处理”,也能显著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来改善合成革的亲水性或疏水性,使其在不同环境下都能表现出良好的性能。这些关于“材料如何变身”的知识,不仅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更让我对科技的力量有了更深的敬畏。这本书让我明白,合成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通过精妙的化学和物理手段,被“定制”成各种满足不同需求的特殊材料,这真是太神奇了!

评分

我一直对材料科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创新材料。《合成革材料与工艺学》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对合成革这个领域深度探索的渴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合成革的名称和用途,它真正打动我的是其对“为什么”的深入剖析。比如,书中关于“力学性能测试与表征”的章节,详细介绍了各种测试方法,如拉伸强度、撕裂强度、耐磨性、曲折性等,并解释了这些测试结果与材料分子结构、加工工艺之间的内在联系。这让我明白,为什么有些合成革摸起来很柔软,但却容易撕裂,而有些虽然硬一些,却异常耐用。作者还花了大量篇幅介绍不同类型的添加剂,如增塑剂、稳定剂、阻燃剂、发泡剂等,以及它们在合成革生产中的作用。例如,增塑剂如何提高材料的柔韧性和加工性,稳定剂如何防止材料在光照、热等环境下老化降质,这些细节的解释,让我更加理解了合成革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如何兼顾环保和安全性的复杂性。而且,书中还涉及到了当前合成革行业的一些前沿研究方向,比如环保型合成革的开发、生物基合成革的探索等,这让我看到了这个行业未来的无限可能,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这本书的严谨性和学术性,是它最令人称道的地方,绝对是想深入了解合成革的读者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件商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在的品质”。《合成革材料与工艺学》这本书,就像一本“透视镜”,让我看到了合成革“内在的品质”是如何被塑造出来的。书中对于“基材的制备”这一环节,进行了非常详尽的描述。它不仅介绍了涤纶、锦纶等不同合成纤维的特性,还深入讲解了如何通过纺织工艺(如平纹、斜纹、缎纹等)来改变基布的密度、厚度和透气性,而这些参数又会直接影响到合成革的整体手感和透气性。我了解到,为什么有些合成革摸起来会有些“硬邦邦”,而有些则非常柔软,原来这和基布的选择和织造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书中关于“粘合剂的选择与应用”的部分,也让我茅塞顿开。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合成革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起泡”或“脱层”的现象,这很可能与粘合剂的性能不稳定有关。作者详细分析了各种粘合剂的化学成分、固化机理以及它们在不同基材上的粘合强度,这对于我日后选购或评估合成革产品,都非常有帮助。这本书让我能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一件看似简单的合成革产品,其背后有着多么复杂的材料选择和工艺流程。

评分

这本《合成革材料与工艺学》我算是从头到尾钻研了一遍,不得不说,它的内容之详实,简直可以当做我的“合成革百科全书”了。刚拿到书的时候,我还在想,这么一个听起来偏技术向的书籍,会不会枯燥乏味,充满晦涩的专业术语。然而,作者的功力可见一斑,他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合成革的各种基础知识,比如聚合物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能,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最终的材料表现,更是在工艺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阐述。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基布的选择与处理”那一章节,详细介绍了不同种类的基布(如涤纶、锦纶、棉布等)的特性,以及在合成革生产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预处理,以达到最佳的粘合效果和耐用性。这让我对日常生活中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鞋子、包包、家具等,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书中对于各种合成革的分类,比如PU革、PVC革、超纤革等,也做了非常清晰的界定,并逐一分析了它们的生产工艺、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例如,在讲到PU革时,书中不仅介绍了其“湿法”、“干法”的生产原理,还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调整PU树脂的配方、涂层厚度、表面处理方式等,来模拟真皮的质感、手感,甚至气味,这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合成革的理解,已经从一个“使用者”上升到了一个“半个内行”的程度,即使在市场上看到各种眼花缭乱的合成革制品,也能大致辨别其材质和可能的生产工艺了,非常有成就感。

评分

加油评价换取积分赚钱啊啊啊啊

评分

包装完好。物流很快,满意

评分

评分

公司组建图书角用书,京东方便

评分

评分

书是正版,纸张质量好,送货快。

评分

书是正版,纸张质量好,送货快。

评分

书是正版,纸张质量好,送货快。

评分

这次购物是一次非常失败的,刚买的新书,包装就一个快递信件包着,书表面被划的乱七八糟,实在是令人伤心啊,枉费我一直这么信任京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