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成形与模具设计

冲压成形与模具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全元 著
图书标签:
  • 冲压成形
  • 模具设计
  • 金属塑性加工
  • 机械工程
  • 制造技术
  • 材料成形
  • 模具制造
  • 冲压工艺
  • 钣金加工
  • 工业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07345
版次:1
商品编码:11790183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冲压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及研究人员
  ◎《冲压成形与模具设计》从实际运用的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冲压成形及其模具设计技术。
  ◎本书按照冲压工艺的作业顺序编写,结构体系合理,书中列举的各种方法,都经过作者本人亲自实践,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技术先进性、使用可靠性和简单易学的特点。
  ◎在冲裁与剪切、弯曲两章中,包含了当前应用量较大的管材加工的相关技术内容;在拉深一章中,将拉深槛与拉深肋单列为一小节,详细讲解了两者的不同特点和应用条件;翻边、胀形、缩口与扩口、卷边、辗压、成形等内容,则是从过去相关技术图书的成形一章中分列出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内容简介

  《冲压成形与模具设计》从实际运用的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冲压成形及其模具设计技术。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冲压基本知识、冲裁与剪切、弯曲、拉深、翻边、胀形、缩口与扩口、卷边、辗压、成形。本书按照冲压工艺的作业顺序编写,结构体系合理,图表丰富,具有实用性、先进性、使用可靠性和简单易学的特点。
  本书可供从事冲压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及研究人员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冲压基本知识1
1.1冲压模具简史1
1.2冲压基本工序的分类1
第2章冲裁与剪切5
2.1冲裁件的工艺性5
2.2冲裁模的基本形式7
2.2.1凸模运动方向7
2.2.2冲裁模分类8
2.2.3冲裁模选型8
2.3冲裁间隙9
2.3.1凸、凹模间隙值9
2.3.2经济级工件快速计算凸、凹模间隙值10
2.3.3选择间隙方向的原则10
2.4冲压力11
2.5剪切12
2.5.1剪切的几种基本方式12
2.5.2剪切刃口形式12
2.6冲裁模具装配与上机安装19
2.6.1模具装配的一般程序19
2.6.2单工序模装配20
2.6.3复合模装配23
2.6.4冲裁模上机安装26
2.7冲裁模典型结构26
2.7.1落料、切边模典型结构26
2.7.2冲孔模典型结构29
2.7.3其他冲裁模33
2.7.4无凹模冲裁37
2.7.5剪切模典型结构38
第3章弯曲41
3.1弯曲方法与变形特点41
3.1.1弯曲方法41
3.1.2弯曲变形的特点41
3.2弯曲件的工艺性42
3.3弯曲力的计算45
3.4弯曲件展开长度计算46
3.5弯曲件的工序安排49
3.6弯曲模工作部分的设计50
3.6.1凸、凹模的圆角半径51
3.6.2凹模深度51
3.6.3凸、凹模间隙52
3.6.4弯曲模脱料方式53
3.6.5弯曲模定位件55
3.6.6常用形式弯曲模设计56
3.7弯曲模典型结构与工艺58
3.7.1弯曲模典型结构58
3.7.2闭环形工件弯曲模66
3.7.3扣缝模71
3.7.4薄板橡胶弹性体对辊弯曲73
3.7.5手工弯曲73
3.7.6冷绕弹簧回弹直径估算公式74
3.7.7弯曲件典型工艺74
3.8管材弯曲82
3.8.1曲率与弯曲方式82
3.8.2管材弯曲表象和最小弯曲半径82
3.8.3薄壁管材弯曲模的选型82
3.8.4矩形管材弯曲模型芯中凸高度的计算83
3.8.5回旋超过360°的绕弯85
第4章拉深87
4.1拉深基础知识87
4.1.1拉深在冲压生产中的用途87
4.1.2变形过程受力分析87
4.1.3拉深件材料厚度曲线89
4.1.4拉深工作原理运用89
4.2坯料尺寸的确定90
4.2.1拉深件毛坯尺寸计算的原则90
4.2.2修边余量91
4.2.3坯料尺寸的快速估算92
4.3拉深模的基本形式与选型93
4.3.1拉深模分类93
4.3.2拉深模选型96
4.4拉深模工作零件与参数97
4.4.1凸模97
4.4.2凹模99
4.4.3凸、凹模间隙104
4.4.4压边圈105
4.4.5压边装置的出力方式108
4.4.6坯料定位109
4.4.7推料板110
4.4.8顶杆110
4.5拉深模设计111
4.5.1压边力的计算111
4.5.2拉深力计算111
4.5.3拉深系数111
4.5.4拉深次数与工序尺寸的确定113
4.5.5曲面旋转体拉深117
4.5.6拉深槛与拉深肋121
4.5.7多道次拉深系数的积127
4.5.8拉深模中的数据关联性128
4.5.9典型拉深件工艺129
4.6拉深模的安装方法及其他132
4.7拉深失败原因分析133
4.7.1快速分析拉深件破裂的原因133
4.7.2拉深不良品原因分析134
4.8拉深模的保管135
第5章翻边136
5.1孔翻边136
5.1.1翻孔(边)系数137
5.1.2预制孔径尺寸的确定138
5.1.3翻边(孔)力139
5.1.4凸、凹模间隙139
5.1.5翻孔凸模和凹模结构要点140
5.1.6变薄翻孔141
5.2其他翻边147
5.2.1伸长性翻边147
5.2.2压缩性翻边148
5.2.3压缩性翻边的极限高度与工件弯曲半径的对应关系149
5.2.4滚轮翻边150
5.3翻边模典型结构151
第6章胀形160
6.1胀形方法分类160
6.2胀形工艺的特点162
6.3胀形系数163
6.4胀形坯筒尺寸164
6.5胀形力166
6.6胀形模设计166
6.6.1硬模胀形设计166
6.6.2软模胀形设计168
6.6.3液压胀形设计175
6.7胀形模典型结构177
6.7.1硬模胀形典型结构177
6.7.2软模胀形典型结构(橡胶弹性体胀形模)179
6.7.3液压胀形典型结构191
第7章缩口与扩口195
7.1缩口195
7.1.1缩口变形程度195
7.1.2缩口后在长度与厚度方向上的变形197
7.1.3缩口力197
7.1.4缩口模设计197
7.1.5缩口模典型结构198
7.1.6滚轮缩口与缩径204
7.1.7旋锻缩口206
7.1.8行星轮旋压缩口模207
7.1.9加热旋压缩口与封口207
7.2扩口209
7.2.1扩口变形程度209
7.2.2扩口力210
7.2.3扩口凸模锥角与材料抗拉强度的关系211
7.2.4管坯尺寸211
7.2.5扩口模常用结构212
第8章卷边214
8.1卷边214
8.1.1卷边展开长度计算214
8.1.2硬模卷边215
8.1.3滚轮卷边216
8.1.4滚轮卷边工艺的前道工序——预弯218
8.2卷边模典型结构220
第9章辗压227
9.1辗压加工的作业范围227
9.2辗压模具设计228
9.3辗压工艺对机床的要求228
9.4装饰线辗压229
9.5螺纹辗压230
9.6焊缝辗压模232
9.7辗压包覆模233
9.8G型玻璃盖不锈钢圈与锅具的配合角度的滚压模具233
9.9辗压代替折边——摩托车链盒扣合模234
9.10辗压成形235
9.11管型材无芯辗压236
9.12管材改型辗压机237
第10章成形239
10.1成形的定义239
10.2起伏成形239
10.3压印242
10.4成形模典型结构243
参考文献257

前言/序言

  冲压成形是一种生产率很高的加工工艺。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制品尺寸精度稳定,成本低廉。冲压成形可在材料耗费不大的情况下,获得强度高、刚度大而质量轻的零件,并可形成单机自动化和自动生产线生产。冲压成形产品已覆盖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大到航空航天,小到衣食住行。
  作者长期从事冲压成形设计、工艺督导、模具制造工作,30余年间,游历了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市的数十家模具厂,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总结了同行的成功经验。为了拾遗补缺,作者将历年所得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归纳,去粗取精,编写了本书。书中列举的各种方法,都经过作者本人亲自实践,具有极强的可靠性和操作性。
  全书包括冲压基本知识、冲裁与剪切、弯曲、拉深、翻边、胀形、缩口与扩口、卷边、辗压、成形共10章。在冲裁与剪切、弯曲两章中,介绍了当前应用量较大的管材加工的相关技术。在拉深一章中,将拉深槛与拉深肋单列为一小节,详细讲解了两者的不同特点和应用条件。对于翻边、胀形、缩口与扩口、卷边、辗压、成形等内容,在以前的相关技术图书中都在成形一章中介绍,本书将这些内容单列成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每章各附有典型结构一节,在众多冲压技术图书中独树一帜。
  本书减少了烦琐的计算,代之以经验数据或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减少了模具加工手工作业内容,代之以现代市场条件下的电化学加工等较先进的技术手段。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谨向这些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同时,作者负责对书中所有内容提供技术咨询和答疑。
  作者

《机械加工工艺与设备》 本书旨在系统阐述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常用工艺方法以及与之配套的机械设备。内容涵盖了切削加工、塑性加工、热加工等多种工艺类型,并对各类加工设备的设计特点、工作原理、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进行了详细介绍。 第一章 机械加工概述 本章首先定义了机械加工的范畴,解释了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接着,详细介绍了机械加工的基本要求,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然后,对机械加工的分类进行了梳理,从宏观上划分了切削加工、非切削加工(包括塑性加工、连接加工、表面处理等)等主要类别,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最后,简要回顾了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其不断进步的趋势,例如数控技术、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 第二章 切削加工工艺 切削加工是机械加工中最常用、最基础的工艺方法之一。本章深入探讨了切削加工的各个方面。 切削运动与切削力: 详细解析了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运动(主运动、进给运动、调整运动),并从理论和实验角度分析了切削力的大小、方向及其影响因素,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刀具几何参数、材料切削性能等。理解切削力的形成机制对于刀具设计、机床刚性选择以及加工参数的优化至关重要。 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关注切削过程中发生的复杂物理现象,如切屑的形成与形态、切削热的产生与传递、刀具磨损机理等。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控制加工质量,延长刀具寿命。 常用切削刀具: 详细介绍了车刀、铣刀、钻头、镗刀、磨削砂轮等各类常用切削刀具的结构、材料、几何参数及其选择原则。重点分析了不同刀具在不同加工条件下的适用性。 切削液的作用与选用: 阐述了切削液在切削加工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冷却、润滑、排屑、防锈等。并根据不同的加工对象和工艺要求,介绍了各种切削液的种类、性能特点及选用方法。 典型切削加工工艺: 逐一介绍了车削(外圆车削、内圆车削、端面车削、螺纹车削、成形车削等)、铣削(平面铣削、沟槽铣削、成形铣削、齿轮铣削等)、钻削、镗削、刨削、磨削、拉削等典型切削加工工艺的原理、应用范围、加工特点及基本工艺参数。 第三章 切削加工设备 本章聚焦于与切削加工紧密相关的各类机械设备。 车床: 详细介绍普通车床、数控车床、卧式车床、立式车床、仪表车床等不同类型车床的结构组成(床身、主轴箱、进给箱、刀架、尾座等)、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操作要点。重点阐述数控车床的组成、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G代码、M代码的应用。 铣床: 介绍卧式铣床、立式铣床、龙门铣床、万能铣床、数控铣床等。分析其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加工能力和适用范围。 钻床与镗床: 介绍立式钻床、摇臂钻床、卧式镗床、坐标镗床等,阐述其加工原理、精度特点和应用领域。 磨削设备: 详细介绍平面磨床、外圆磨床、内圆磨床、坐标磨床、万能磨床等,重点讲解砂轮的选择、修整以及磨削参数的确定。 机床的通用部件: 对机床的通用部件,如主轴、进给机构、传动装置、刚性与动态特性等进行了分析,强调了这些部件对机床性能的影响。 机床的维护与保养: 提供了机床日常检查、润滑、清洁、调整及常见故障排除的指导,旨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加工精度。 第四章 塑性加工工艺 塑性加工是改变材料形状而不破坏其连续性的加工方法。本章将重点介绍与此相关的工艺。 金属塑性变形原理: 解释金属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的基本原理,包括晶体滑移、孪晶等微观机制,以及应变硬化现象。 冷加工与热加工: 区分冷加工和热加工的特点,分析它们在加工性能、变形抗力、变形量、设备要求及产品性能等方面的影响。 常用塑性加工工艺: 锻压: 介绍自由锻、模锻、压力机锻造、手工锻造等,分析其工艺特点、适用材料及产品精度。 冲压: 详细阐述冲压加工的原理、工艺分类(分离工序、成形工序、复合工序)及常用冲压件。 挤压: 介绍正挤压、反挤压、径向挤压等,分析其应用范围和产品特点。 轧制: 讲解钢材、薄板等的轧制过程,介绍各种轧辊结构和轧制方法。 拉伸: 阐述金属材料在拉力作用下的变形,如拉丝、拉管等。 弯曲: 介绍板材、型材等的弯曲成形方法。 第五章 塑性加工设备 本章将介绍用于实现塑性加工的各类设备。 锻压设备: 介绍锻锤(蒸汽锤、空气锤)、压力机(机械压力机、液压压力机)、卷板机等。分析其工作原理、吨位选择及适用范围。 冲压设备: 详细介绍各种型号的冲床,包括开式压力机、闭式压力机、高速冲床、伺服压力机等,分析其结构特点、冲压力计算和安全操作规程。 挤压设备: 介绍挤压机(立式、卧式)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其他塑性加工设备: 简要介绍轧机、拉伸机、弯曲机等。 第六章 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是指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材料加工。 金属热处理: 详细阐述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基本热处理工艺的原理、工艺过程、组织转变和性能影响。重点分析不同钢材的淬火介质选择和回火方法的应用。 焊接: 介绍各种焊接方法,如电弧焊(手工焊、埋弧焊、氩弧焊、CO2保护焊)、电阻焊、气体保护焊、钎焊等,分析其工作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及工艺参数。 热喷涂与表面热处理: 介绍用于改善材料表面性能的热喷涂技术以及渗碳、渗氮等表面热处理工艺。 第七章 热加工设备 本章介绍与热加工相关的设备。 热处理炉: 介绍箱式炉、井式炉、连续炉、真空炉等各种热处理炉的结构、加热方式、控温系统及应用。 焊接设备: 介绍各种焊接电源(变压器式、整流式、逆变式)、焊接机器人、焊缝跟踪系统等。 其他热加工设备: 简要介绍感应加热炉、电阻炉等。 第八章 表面处理与精密加工 本章将介绍为提高零件表面质量和功能而进行的加工。 表面处理: 介绍电镀、阳极氧化、磷化、钝化、喷涂等表面处理工艺,分析其目的、原理和应用。 精密加工: 介绍超精密加工、镜面加工、超声波加工、电火花加工(EDM)、激光加工等先进加工技术。 第九章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本章将从更宏观的层面探讨机械加工的组织与管理。 零件制造工艺规程的制定: 讲解如何根据零件图纸、材料、精度要求等因素,编制详细的制造工艺规程。 生产准备: 介绍生产准备工作,包括工艺装备设计、工装夹具设计、刀具管理等。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讨论如何通过过程检验、首件检验、最终检验等手段,保证产品质量。 机械制造企业管理: 简要介绍生产计划、成本控制、技术管理等企业管理内容。 本书力求内容详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示,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机械加工的工艺原理和设备特性,为实际工作和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冲压成形与模具设计》,尽管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翻阅,但仅仅从目录和章节的划分来看,我就能感受到它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功底和作者付出的心血。首先,它似乎涵盖了冲压工艺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材料特性分析,比如金属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等,到不同种类冲压件的成形原理,如拉深、弯曲、冲裁、胀形等,每一个环节都力求详尽。我特别关注到其中对“冲压变形机理”的探讨,这部分内容通常是理解复杂冲压件成形难点,以及优化模具设计、减少废品率的关键所在。书中是否会详细解析塑性流动、应力分布、残余应力等微观层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最终产品的精度和性能,这一点让我非常期待。

评分

我一直对《冲压成形与模具设计》这本书关于“特种冲压工艺”的内容感到好奇。除了传统的冲压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的成形技术,如电液冲压、爆炸冲压、磁力冲压等,它们在某些特殊材料或复杂形状零件的制造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希望书中能够对这些特种冲压工艺进行介绍,阐述它们的原理、适用范围、工艺特点以及相应的模具设计要求。例如,电液冲压利用高能脉冲放电产生的冲击波来使材料变形,其模具设计可能需要考虑能量传输、导流槽设计等问题。了解这些非主流但高效的冲压技术,对于拓展我的技术视野,解决一些传统工艺难以克服的难题非常有帮助。

评分

《冲压成形与模具设计》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联想到其在“模具的维护与保养”以及“模具寿命预测”方面可能提供的宝贵信息。模具作为冲压生产中的关键设备,其性能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直接影响着生产的连续性和成本。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模具的日常检查、清洁、润滑、紧固等维护保养规程,以及如何针对模具的磨损、腐蚀、断裂等常见失效模式,制定有效的预防和修复措施。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探讨一些先进的模具寿命预测方法,例如基于损伤力学、可靠性工程学原理,结合实际运行数据,对模具的剩余寿命进行评估,从而提前安排模具的更换或维修,避免因模具突然失效而造成的生产停顿。

评分

《冲压成形与模具设计》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模具钢材选择与热处理工艺的宝贵平台。在实际的模具制造过程中,模具钢材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加工精度,而恰当的热处理更是能够充分发挥模具钢材的潜力。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牌号模具钢的特性,如硬度、韧性、耐磨性、抗热疲劳性等,并结合具体的冲压件类型和冲压工艺,给出合理的选材建议。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深入讲解各种热处理方法,如淬火、回火、调质、渗碳、氮化等,并说明它们对模具性能的影响机理,甚至提供一些具体的工艺参数范围和注意事项,帮助设计者和制造者规避因材料选择不当或热处理工艺缺陷而导致的模具失效问题。

评分

作为一名对精密冲压领域颇感兴趣的初学者,我被《冲压成形与模具设计》这个书名所吸引,并对其中关于“模具设计”的部分抱有极高的期望。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会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会深入到实践操作的具体指导。例如,在“模具结构设计”这一章节,我希望能够看到关于不同类型模具(如复合模、级进模、单工序模等)的详细解析,包括它们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更重要的是,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实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比如如何进行合理的凸凹模间隙选取,如何设计分型面以方便排屑和维修,如何考虑模具的强度和刚性以承受巨大的冲压载荷,以及如何进行模具的冷却和润滑设计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模具寿命。

评分

《冲压成形与模具设计》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非常注重实际应用,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大量的工程实例,涵盖各种复杂零件的冲压成形过程和模具设计方案。例如,书中是否会分析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外壳、航空航天器结构件等不同行业中典型冲压件的设计与制造过程,并详细介绍其模具设计思路、工艺参数选择、以及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这些案例分析,我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书中的理论知识,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评分

我对《冲压成形与模具设计》这本书的“模具精度控制与误差分析”章节尤为感兴趣。在精密冲压领域,微米级的精度差异都可能导致产品的不合格。因此,理解并掌握如何保证模具的加工精度,以及在冲压过程中如何控制和补偿由此产生的误差,是至关重要的。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高精度模具的加工方法,例如慢走丝、电火花加工(EDM)、精密磨削等,以及相关的测量技术和质量检验标准。此外,书中是否会探讨模具在高温、高压、高速运动下的变形以及材料回弹等因素对冲压件精度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补偿设计策略,例如通过优化模具结构、调整冲压工艺参数,或者采用特殊的补偿装置来实现。

评分

在阅读《冲压成形与模具设计》之前,我对冲压成形过程中的一些“疑难杂症”一直感到困惑,比如冲压件边缘的毛刺、表面起皱、裂纹等缺陷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系统性的解答。通过书名,我推测书中应该会详细阐述各种冲压缺陷的形成机理,并基于材料力学和塑性力学原理,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消除措施。这可能包括对模具间隙、凸凹模圆角半径、压料力、回弹量的精确控制,以及在材料选择、预处理、润滑剂选用等方面的建议。我尤其关心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高级的冲压工艺,例如精冲、旋压、辊压成形等,以及如何针对这些工艺设计相应的模具。

评分

我对《冲压成形与模具设计》中关于“高速冲压技术”和“自动化生产线设计”的部分非常期待。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冲压生产也正朝着更高速度、更高效率、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高速冲压的特点和挑战,例如如何解决高速冲压带来的振动、噪音、磨损以及材料输送等问题。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关于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理念和关键技术,包括自动化送料系统、自动上下料装置、在线检测与质量控制系统,以及如何将冲压模具与机器人、PLC等自动化设备进行有机集成,实现冲压生产的全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

评分

《冲压成形与模具设计》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硬核”,我猜想它在“模具的强度与刚度分析”方面会有深入的讲解。冲压过程中,模具需要承受巨大的冲击载荷和压力,如果模具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强度不足或者刚度不够,就容易发生断裂、变形甚至报废,从而导致生产中断和经济损失。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分析方法,比如基于有限元分析(FEA)来模拟模具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从而发现潜在的薄弱环节。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给出如何通过优化模具结构设计,例如增加加强筋、选择合适的材料、采用合理的截面形状等来提高模具的强度和刚度的指导,确保模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性和可靠性。

评分

实用的书,真心不错。还会来买

评分

不错,很实用

评分

还没看完,看完后再评价,书外有封皮,保护的挺好

评分

书的内容还没看

评分

好书好书啊啊啊

评分

书收到了,需要努力学习了。

评分

专业书记,也不看,放暑假上

评分

内容都差不多,实例不够丰富。

评分

入门学习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