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解放J6、东风天龙、重汽豪沃、欧曼ETX、陕汽德龙、陕汽奥龙、北奔、东风轻卡、江铃顺达等系列国产品牌车型的汽车全车线束布局图和整车电路原理图,以及各车型线束各个分支插接器和连接件的对应名称和识别示意图,并详细地说明了各车型线束每根导线端子的表象识别特征(如示意图、排列序号、线径、颜色等)和内涵定义属性(如电位、线路符、作用、回路方向、连接去向等)。本书是由具有三十年实践经验的老技工按照汽车电工特有的维修思维方式所积累创作的线束图解手记,图文并茂,富有创意,见解经典,客观实用。适合广大汽车维修一线技工使用,也适合汽车专业院校和职业学校作为辅助教材使用。
前言
使用说明
一、解放J6电喷CA4250P66型牵引车
图1-1解放J6电喷cA4250P66型牵引车线束布局图
图1-2解放J6电喷CA4250P66型牵引车电路原理图
图1-3解放J6电喷CA4250P66型牵引车中央集电盒电路原理图
表1-1解放J6电喷CA4250P66型牵引车线束剖析表
图1-4解放J6电喷CA4250P66型牵引车左门线束
图1-5解放J6电喷CA4250P66型牵引车右门线束
图1-6解放J6电喷汽车巡航开关图
二、解放赛龙CA5168XXYPK2型博世共轨柴油电喷汽车
图2-1解放赛龙CA5168XXYPK2型博世共轨柴油电喷汽车线束布局图
图2-2解放赛龙CA5168XXYPK2型博世共轨柴油电喷汽车电路原理图
图2-3解放赛龙CA5168XXYPK2型博世共轨柴油电喷汽车中央集电盒电路原理图
表2-1解放赛龙CA5168XXYPK2型博世共轨柴油电喷汽车线束剖析表
三、东风天龙DFL4251A9系列牵引车
图3-1东风天龙DFL425lA9系列牵引车线束布局图
图3-2东风天龙DFL4251A9系列牵引车电路原理图
表3-1东风天龙DFL4251A9系列牵引车线束剖析表
四、东风多利卡EQ1081轻型电喷载货汽车
图4-1东风多利卡EQ1081轻型电喷载货汽车线束布局图
图4-2东风多利卡EQ1081轻型电喷载货汽车电路原理图
图4-3东风多利卡EQ108l轻型电喷载货汽车熔断器盒图
图4-4东风多利卡EQ1081轻型电喷载货汽车仪表电路原理图
表4-1东风多利卡EQ1081轻型电喷载货汽车驾驶室线束剖析表
五、东风康霸载货汽车
图5-1东风康霸载货汽车线束布局图
图5-2东风康霸载货汽车电路原理图
图5-3东风康霸载货汽车熔断器盒图
表5-1东风康霸载货汽车线束剖析表
六、东风小霸王轻卡汽车
图6-1东风小霸王轻卡汽车线束布局图
图6-2东风小霸王轻卡汽车电路原理图
表6-l东风小霸王轻卡汽车线束剖析表
七、欧曼9 ETX(375)柴油电喷汽车
图7-1欧曼9 ETX(375)柴油电喷汽车线束布局图
图7-2欧曼9 ETX(375)柴油电喷汽车继电器组图
图7-3欧曼9 ETX(375)柴油电喷汽车熔断器盒功能定义图
图7-4欧曼9 ETX(375)柴油电喷汽车电路原理图
表7-1欧曼9 ETX(375)柴油电喷汽车线束剖析表
图7-5欧曼9 ETX(375)柴油电喷汽车传感器及喷油线束
八、欧曼6 ETX(380)国Ⅱ柴油汽车
图8-1欧曼6 ETX(380)国Ⅱ柴油汽车线束布局图
图8-2欧曼6 ETx(380)国Ⅱ柴油汽车继电器组图
图8-3欧曼6 ETX(380)国Ⅱ柴油汽车熔断器盒功能定义图
图8-4欧曼6 ETX(380)国Ⅱ柴油汽车电路原理图
表8-1欧曼6 ETX(380)国Ⅱ柴油汽车线束剖析表
图8-5欧曼6 ETx(380)国Ⅱ柴油汽车ABS上线束图
九、陕汽德龙SX4255N型柴油电喷牵引车
图9-1陕汽德龙SX4255N型柴油电喷牵引车线束布局图
图9-2陕汽德龙SX4255N型柴油电喷牵引车电路原理图
图9-3陕汽德龙SX4255N型柴油电喷牵引车中央电器板图(正面)
表9-1陕汽德龙SX4255N型柴油电喷牵引车线束剖析表
图9-4ECU传感器线束及喷油线束布局图
图9-5空调线束布局图
图9-6混合风门转向器的构造图
图9-7陕汽德龙F3000(CBCU国Ⅲ)汽车电路原理图
十、陕汽奥龙S2000系列汽车
图10-1陕汽奥龙S2000系列汽车驾驶室线束布局图
图10-2陕汽奥龙S2000系列汽车电器装置板外观图
图10-3陕汽奥龙S2000系列汽车电路原理图
图10-4陕汽奥龙$2000系列汽车电器装置板及接口电路连接示意图
表10-1陕汽奥龙$2000系列汽车线束剖析表
十一、北奔ND4257B型重卡汽车
图11-l北奔ND4257B型重卡汽车线束布局图
图11-2北奔ND4257B型重卡汽车电路原理图
图11-3北奔ND4257B型重卡汽车中央集电盒电路原理图
表11-1北奔ND4257B型重卡汽车线束剖析表
十二、重汽豪泺ZZl257N4048W型罐车
图12-1重汽豪泺ZZ1257N4048w型罐车线束布局图
图12-2重汽豪泺ZZ1257N4048W型罐车电路原理图
图12-3重汽豪泺ZZ1257N4048W型罐车中央集电盒电路原理图
表12-1重汽豪泺ZZ1257N4048W型罐车线束剖析表
十三、重汽豪沃HOWO(09系)汽车
图13-1重汽豪沃HOWO(09系)汽车线束布局图
图13-2重汽豪沃HOWO(09系)汽车电路原理图
图13-3重汽豪沃HOWO(09系)汽车中央集电盒电路原理图
表13-1重汽豪沃HOWO(09系)汽车线束剖析表
图13-4CBCU控制器插座图
图13-5b、c、d插座的拔出后状态
图13-6b、c、d插座的插入后状态
十四、江铃顺达JX1040TSGA23轻型载货汽车
图14-1 江铃顺达JX1040TSGA23轻型载货汽车线束布局图
图14-2江铃顺达JX1040TSGA23轻型载货汽车电路原理图
表14-1江铃顺达JX1040TSGA23轻型载货汽车线束剖析表
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迅猛,车型品种在不断地变化,质量在不断地提高,技术在不断地更新。这给广大一线汽车维修技工带来新的难题,他们迫切需要全面反映新技术、新变化的相关维修技术资料。
轿车系列由于历史的积淀,都有规范化的管理,有成熟的维修课题研究机构,有特约维修部门,有比较齐全的维修技术资料,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修理技工,相应的修理难题也不太大。轿车方面的维修技术资料在网上搜索很容易查到。而载货汽车的相关维修技术资料却不易查到,相关维修课题研究没有同步发展起来,特别是电器、电路没有尽善尽美地表达出来,这给汽车电器、电路维修带来一定的难度。
对于汽车维修技工来讲,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修车查电路故障时,在听取客户反映的故障情况之后,面对各类车型的具体电路,首先要做的是“想图”和“读图”,这是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如果对这个车型电路比较熟悉,一“想图”就知道如何下手,这样排除故障就得心应手。如果不熟悉,就要“读图”,即参阅相关电路图资料。而大部分随车说明书中的电路原理图都过于简单,有些则是云山雾罩,使用极为不便。即使一些出版物或期刊中比较全面的汽车电路原理图(非线束图解类),也与实际有一定的距离,不能做到一步到位。各类车型电路同一系统的原理很相近,可以触类旁通,所不同的是线束和电器的布局、导线标识颜色,电路维修的难度也就在此。
现在每年都有新车型上市,而这些新车型的随车资料中没有电路原理图,这给汽车维修工作带来很多困难。读图也罢,寻图也罢,与其临渊羡鱼,何不退而结网。为此,作者萌发了研发一种在查找汽车电路故障参阅时既方便、准确,又不走弯路的实用汽车电路图。
作者在长期的汽车一线维修工作中,善观慎思,独辟蹊径,从汽车线束和各种相关电器设备等实物着手,将汽车线束各个分支和每根导线及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等解析之后整理出经验手记,再经过解析演绎,最后以线束图解和线路表达符号(简称线路符号)写出本书。线束图解和线路符号不仅可以清楚表述相关电器设备在汽车上的安装位置,还附有整车电路原理图和各种插接件所连接线路的用途、走向及所通过电流的方向和信号类型。线束图解和线路符号在汽车电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融入了技工的维修思维,从而进一步扩展了汽车电路图的应用价值,简化了辨别电路分析思考的过程,更直观,更实用,更贴近实际,更接近读者;使电路维修有的放矢,一步到位,快捷准确,省工省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特别有利于汽车维修新手参考线束图解通过自学尽快提高技艺。
虽然汽车电路图的画法多种多样,但本书作者研究的这种画法,自1995年至今在《汽车电器》杂志发表,受到了业界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和肯定。本书所有线路符号均为作者自创,有与国家标准符号不同之处,敬请谅解。
本书在创作中得到河南省宏力路桥有限公司有关领导,特别是维修队长张国贤的大力支持和关照,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之处,望读者谅解并提出宝贵意见。
李自广
这本书的包装,虽然是平装,但它的封面材质却相当耐磨,摸上去有一种略微粗糙的质感,这在实际维修环境中,能够有效地防止沾染油污和灰尘,而且不易留下指纹。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印刷质量非常出色的气息,纸张的厚度适中,油墨的饱和度很高,即使是黑白印刷的电路图,细节之处也清晰可见,不会有模糊不清的印点。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每一条线束的走向进行了三维可视化的描绘,就像是在车辆内部视角观察一样,能够清晰地看到线束是如何穿过车身骨架,如何与各种支架和管路巧妙地配合。这种三维的呈现方式,对于理解复杂的线束布线逻辑非常有帮助,尤其是在车辆内部空间狭小、线束缠绕在一起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定位到目标线束。我曾经在一次维修中,需要更换一根位于车辆底盘深处的传感器线束,当时我完全不知道它的具体走向,也无法从外部直接观察到。幸好,我翻到了这本书,书中对该线束的详细三维图,清晰地标示出了它的进出点和中间的弯折路径,我只需要参照图中的指示,就能够准确地找到线束的位置,并顺利完成更换。而且,书中对于不同型号载货汽车线束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让我了解到,虽然不同车型在具体接口和线束长度上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的电气原理和功能是共通的。这种“举一反三”的知识体系,大大拓展了我的维修能力。我不仅能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还能触类旁通,应对更多未知的挑战。书中还包含了很多关于线束连接器型号、针脚定义以及电气符号的详细列表,这对于查找替换零件和进行电路连接至关重要。我记得有一次,我需要为一个损坏的接插件配对,就是依靠书中提供的详细规格信息,才得以找到完全匹配的替代品。此外,作者在编写时,还特别注重了安全提示,比如在断开电源或处理高压线路时,会反复强调注意事项,这对于保障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起到了关键作用。我非常赞赏作者这种严谨细致的态度。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我的维修道路上给予了我最可靠的指引。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风格,虽然简洁,但细节之处却尽显专业。封面上的载货汽车形象,不仅逼真,还带着一种坚实的工业美感,与书名“实用”二字相得益彰。翻开书,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字体和排版,印刷质量非常高,墨迹清晰,图片分辨率极佳,即便是放大仔细查看,也不会出现颗粒感。我非常喜欢书中对同一类型线束在不同品牌、不同型号载货汽车上的具体应用案例的对比分析。例如,对于发动机控制单元(ECU)的线束,书中会展示不同厂家是如何设计和连接的,它们之间有哪些异同点,以及在维修时需要注意哪些针对性的问题。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不同载货汽车电气系统的设计理念。我记得我曾经维修过一辆国外进口的载货汽车,其线束布局和国内车型差异很大。在没有原厂维修手册的情况下,我只能依靠这本书中的通用原理和对其他品牌类似线束的分析,才勉强找到了故障点,并成功地进行了修复。书中对线束的连接方式、压接技术以及绝缘处理的标准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对于保证线束的长期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我甚至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线束的长度计算和制作规范,这对于需要自己动手制作线束或者对原厂线束进行改装的爱好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料。作者在编写过程中,还充分考虑到了实际操作的便利性。比如,书中对一些关键接头的拆卸和安装步骤,都有配以插图进行说明,并且会标注出可能遇到的难点和注意事项。这种“手把手”式的教学方式,让我这样的新手也能很快上手。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线束图,更是传授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它让我明白,理解线束的意义,不仅仅是看懂图纸,更是要理解其背后的电气原理和物理连接。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汽车工程师,在我耳边细细讲解,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风格,严谨而清晰,每一张线束图都占据了足够大的版面,方便我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封面上的载货汽车形象,简洁有力,富有力量感,与书名“实用”二字完美契合。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书中不仅提供了静态的线束图,还加入了一些动态的电路工作原理示意图。例如,在讲解启动电路时,书中会展示电流是如何通过各个线束和继电器,最终启动发动机的过程,这使得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线束在整个电路中的作用。我曾经在诊断一个启动故障时,就是通过书中动态的电路示意图,才明白了为什么某个继电器不吸合,从而找到了故障点。书中对线束的耐磨损性和抗拉伸性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对于经常在车辆底部、发动机舱等容易受到磨损和拉伸的环境下工作的线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了解到,不同的线束保护材料,在抗磨损和抗拉伸性能上存在差异,书中提供了相应的选择和维护建议。这一点,在很多同类书籍中都是很难看到的。而且,作者在编写过程中,还引入了一些关于线束的防水防尘性能的测试和设计方法,这对于确保载货汽车在各种恶劣天气和工况下的可靠性非常重要。我发现在这本书中,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束图,更是包含了关于载货汽车电气系统动力学、故障诊断和可靠性工程的完整知识体系。它让我对载货汽车的“神经网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各种电气故障。
评分这本书拿在手里的分量感很足,这说明内容非常充实,不是那种“水分”很大的书籍。封面上的图案设计,很有艺术感,虽然是技术类书籍,但丝毫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反而有一种专业的魅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列出了各种线束的颜色代码和编号,还对每种颜色的线束在不同电路系统中可能代表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例如,红色通常代表电源,黑色代表接地,但有些特殊情况下,红色也可能代表其他功能,书中就对这些例外情况进行了说明,并给出了相应的电路图进行佐证。这种对细节的深入挖掘,让我能够更准确地理解线束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机械地遵循图纸。我曾遇到过一辆货车,其线束在维修过程中被随意改动,颜色代码也已经被磨损得看不清楚。当时我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正是依靠这本书中关于线束颜色代码的详细解释,我才逐渐理清了混乱的线束,并成功地恢复了车辆的正常电气连接。书中对不同车型、不同年代载货汽车线束的演变也进行了追溯,这让我了解到,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线束的设计和功能也在不断优化。例如,新一代的载货汽车,其线束集成了更多的传感器和控制模块,功能也更加复杂。书中对这些新技术的线束处理方法也有所介绍,让我能够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电路故障的诊断流程的描述,它不是一种“一刀切”的解决方案,而是鼓励读者根据具体的故障现象,采用不同的诊断策略。例如,当出现间歇性故障时,书中会建议检查线束的物理连接、接地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电磁干扰。这种灵活的诊断思维,让我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那些棘手的、难以复现的故障。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线束耐用性和抗老化处理的建议,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保护套,如何避免线束与高温部件接触等。这些都是在实际维修中非常实用的经验。这本书让我感觉,作者就像一位和蔼的长者,把我领进了载货汽车线束的殿堂,让我从一个菜鸟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维修师。
评分读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井井有条的工具箱,里面陈列着各种精密的工具,等待着我去选择和使用。书中的插图绝对是亮点,不是那种简单勾勒的示意图,而是极其逼真、细节丰富的线束走向图,颜色区分明确,每一根导线的粗细、材质,甚至线束的包覆方式都描绘得一丝不苟。我最欣赏的是它对不同车型、不同配置的线束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对比,比如,对于同一款载货汽车,加装了空调的版本和未加装的版本,其线束的布局和连接方式会有哪些差异,书中都有清晰的标注和解释。这一点对于那些需要维护多款车型或者经常接触不同配置车辆的技师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记得有一次,我负责维修一辆二手货车,原车的维修手册已经遗失,而且线束被前任维修人员改动得一塌糊涂。在毫无头绪的情况下,我翻开了这本《实用载货汽车线束图解(第3版)》。虽然我的车不是书中列出的最新型号,但通过书中对老款车型线束原理的讲解,我很快就找到了关键的接线点,并成功地恢复了车辆的正常功能。书中对于故障排除的逻辑性也非常强。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故障现象和解决方案,而是引导读者通过一系列的检查步骤,逐步缩小故障范围。例如,当一个传感器失灵时,它会首先让你检查传感器本身的供电和接地,然后是信号线,最后才是控制单元。这种系统性的排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维修效率,也避免了盲目更换零件造成的浪费。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线束材料选择、耐磨损设计以及防水防尘处理的专业知识,这对于提升车辆的整体可靠性和耐久性非常有帮助。这说明作者不仅是技术层面精通,更是从工程设计和长期使用的角度出发,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我甚至在书中看到了一些关于特殊工况下线束的保护措施,例如在重载、颠簸路段行驶时,如何防止线束的磨损和断裂。这些内容在其他同类书籍中是很难找到的。它不仅仅是一本“查阅”的书,更是一本“学习”和“提升”的书。它让我对载货汽车的电气系统有了更深入、更系统的认识,让我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修理者,而是一个能够理解车辆“心脏”的“医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有力,直接点出了“载货汽车线束”的核心主题,同时“图解”二字又预示着其直观易懂的特点。纸张的质感非常好,触感细腻,印刷的色彩还原度很高,尤其是那些高分辨率的电路图,细节呈现得非常到位。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每条线束的规格参数,如导线截面积、最大载流量、以及耐温等级等,都进行了详细的标注。这些信息对于正确选择替换线束、进行线路改造以及评估线路负荷都至关重要。我曾经在为一辆老旧的载货汽车更换发动机线束时,就完全依赖书中提供的规格参数,才找到了完全匹配的线束,保证了维修的质量。书中对不同车型线束的插头和接插件的型号、引脚定义也进行了详尽的说明。这一点对于那些需要进行线路连接、插拔维修或者寻找替换零件的技师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我记得有一次,我需要为一个损坏的连接器寻找替换品,就是通过书中提供的精确型号信息,才成功地在市场上找到了兼容的配件。作者在编写过程中,还加入了一些关于线束的电气性能测试方法,比如如何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压、电流,以及如何进行导通性测试。这些实用的操作技巧,让我能够在实际维修中更加得心应手。我甚至在书中看到了关于线束故障的诊断流程图,它将复杂的故障排除过程,以清晰的逻辑顺序呈现出来,让我能够快速地找到问题的根源。这本书,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电工大师,用最清晰、最直接的方式,将线束世界的奥秘展现在我面前,让我能够轻松掌握。
评分这本书在内容安排上,逻辑性非常强,循序渐进。从最基本的线束结构和材料讲起,逐步深入到各个系统的线束图解和故障排除。封面设计简洁大方,色彩运用专业,给人一种严谨可靠的专业感。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书中针对同一功能线束,在不同品牌、不同年代的载货汽车上,其设计思路和实现方式的差异性进行了深入剖析。比如,对于制动系统的ABS传感器线束,书中会展示几种不同车型的接线方式和信号传输原理,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设计背后的技术考量,也能在维修时更具灵活性。我曾经在维修一辆老款货车时,遇到了一些线束损坏,而书中正好提供了该车型线束的详细图解,并且还对常见的故障点进行了提示,我顺着书中的指引,很快就找到了问题所在,并进行了修复。书中对线束的抗干扰能力和电磁兼容性设计也有所涉及,这对于保证载货汽车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稳定运行非常重要。我了解到,一些特殊的线束设计,比如屏蔽层的使用,能够有效地降低外界电磁波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这一点,在很多同类书籍中都是很难看到的。作者在编写过程中,还特别强调了线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这对于提高维修效率和保证维修质量至关重要。书中提供了一些关于线束标记、编号和连接的标准,让我能够更加规范地进行操作。我甚至在书中看到了关于线束寿命预测和老化分析的内容,这让我能够更早地发现潜在的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教授,将深奥的线束知识,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给我,让我能够快速掌握。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辆稳重而充满力量的载货汽车,背景是一张细致入微的线束示意图,色彩搭配专业且不失美感,给人一种严谨可靠的专业感。书脊处的烫金字体“实用载货汽车线束图解(第3版)”清晰醒目,仿佛在向每一位路过的维修技师、汽车爱好者或者工程技术人员传递着一份沉甸甸的专业价值。翻开书的第一页,纸张的触感就颇为考究,不是那种廉价的、容易泛黄的纸张,而是略带哑光的、厚实而柔韧的印刷纸,墨迹清晰,图片分辨率高,即使是那些极其细微的接线点和绝缘层,也都能被一一辨认。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每一根线束的编号和命名方式,非常直观,而且与实际车辆上的标识高度一致。这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师,将自己毕生的经验倾囊相授。我记得有一次,我自己的货车出现了奇怪的电器故障,仪表盘上的灯忽明忽灭,喇叭时响时不响,起初我束手无策,在网上找了各种资料,都显得过于零散和模糊。偶然间,我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买了。没想到,仅仅是翻阅了几页,我就找到了故障的症结所在。书中详细的电路图,配以精准的文字说明,将复杂的电路系统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单元。例如,在讲述启动系统线束时,它不仅列出了各个导线的功能,还详细说明了它们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压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故障点和相应的检测方法。我根据书中的指导,一步步排查,最终发现是启动继电器附近的一根接地线松动导致了间歇性接触不良。这种“图文并茂”的学习方式,大大降低了技术门槛,让我这样一个半路出家的人,也能迅速掌握核心技术。而且,作者在编写过程中,显然充分考虑到了实际操作中的各种细节,比如在描述某些接头拆卸时,会特别提醒需要注意的卡扣位置,或者是在更换某个部件时,需要断开哪些电源才能保证安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恰恰是我们在实际维修中常常会忽略,却又至关重要的环节。我甚至发现,这本书中还有一些关于线束的保养和预防性维护的建议,这让我意识到,了解线束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更是为了预防问题的发生,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载货汽车电气系统奥秘的大门,让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能够自信地处理车辆电气故障的“半个专家”。
评分这本书的扉页设计,虽然简单,但却透露出一种对知识的敬畏感。封面采用的硬纸材质,让整本书的质感得到了提升,即使经常翻阅,也不易损坏。我特别赞赏书中对于线束的绝缘层和连接点细节的描绘。例如,对于高压线束,书中会详细介绍其绝缘材料的类型、厚度要求,以及连接器的密封方式,这些对于保障行车安全至关重要。我曾经在为一辆电动载货汽车进行电气维修时,正是依靠书中对高压线束的详细介绍,才得以安全地进行操作,避免了触电的危险。书中还包含了大量关于线束的热敏性和阻燃性的分析,这对于确保载货汽车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运行和防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了解到,不同线束的材质,在耐高温和阻燃性能上存在显著差异,书中提供了相应的选材建议。这一点,让我对载货汽车的安全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作者在编写过程中,还引入了一些关于线束的疲劳强度和抗振动性能的测试方法,这对于保证载货汽车在复杂路况下的可靠性非常重要。我发现在这本书中,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束图,更是包含了关于载货汽车电气系统安全性、可靠性设计和故障排除的完整知识体系。它让我对载货汽车的“生命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各种电气故障。
评分这本书的开本设计,非常适合在车间里随身携带,不会显得过于庞大,但内容又足够丰富。封面色彩的搭配,专业而不失现代感,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让我特别受用的是,书中对不同线束故障的典型表现以及相应的诊断思路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例如,当出现发动机运转不稳的现象时,书中会列出与发动机控制相关的线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具体的检查方法,比如检查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线束、曲轴位置传感器线束等。这种“对症下药”的诊断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我的维修效率,也让我避免了不必要的猜测和试错。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非常棘手的电气故障,就是仪表盘上的指示灯异常闪烁,而且车辆有时会出现动力丢失的情况。在尝试了多种方法后,我翻阅了这本书,书中关于仪表板线束的详细图解,以及对指示灯故障的常见原因分析,让我很快就找到了问题所在:是一根信号线与车身发生了轻微的磨损,导致信号不稳定。书中对线束的耐候性和抗腐蚀性也做了重点介绍,这对于在潮湿、多尘环境中工作的载货汽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了解到,不同材质的线束保护层,在不同的环境下,其耐用性表现也会有所差异,书中还给出了一些选材和维护的建议。这一点,在其他同类书籍中是很难见到的。而且,作者在编写过程中,还引入了一些关于线束故障预防的理念,比如定期检查线束的固定情况,防止线束在长期使用中松动或移位。这些前瞻性的建议,让我学会了如何从源头上减少故障的发生。我发现在这本书中,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束图,更是包含了关于载货汽车电气系统设计、故障诊断和维护的完整知识体系。它让我对载货汽车的“脉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各种电气故障。
评分书很好,是正版,发货快,正在学习中。
评分书不错挺好的也适用
评分总体来说蛮不错
评分版本有点低,不是太全
评分总体来说蛮不错
评分支持李自广老师的书
评分666666666666666
评分,
评分书不错挺好的也适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