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G611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

15G611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编
图书标签:
  • 砖混结构
  • 结构加固
  • 结构修复
  • 建筑工程
  • 土木工程
  • 建筑技术
  • 工程技术
  • 房屋加固
  • 维修工程
  • 建筑材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787518202256
版次:1
商品编码:1177506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5G611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适用于砖混结构房屋及构筑物的静力加固及抗震加固,包括裂损结构的补强加固、完好房屋功能改造加固、单体构件截面承载力加固及结构整体可靠性加固等。主要内容:基础加固、柱加固、墙体加固、梁的加固、楼板加固、结构整体连接加固、悬挑阳台加固、出屋顶烟囱加固、砖烟囱及水塔加固等。
  图集较全面地提供了砖混结构构件和建筑结构体系加固的适用方法和构造详图,对砖混结构加固设计和施工均有指导、参考作用,部分内容可直接用于施工。

内页插图

目录

总说明 6
砌体结构加固总则
砌体结构加固总则 8
加固方法及相关技术
加固方法及相关技术 15
基础加固
基础加固说明 21
基础补强注浆加固法
基础补强注浆加固条形基础 23
基础承载力加固法
条形基础加腋加固 24
加大基础底面积法
混凝土套加宽砖砌条形基础 25
混凝土套加宽砖砌条形基础(卸荷时) 26
钢筋混凝土套加宽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27
条形基础改筏板基础 28
砖柱加固
砖柱加固说明 29
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法
混凝土围套加固多层房屋壁柱 30
混凝土围套加固单层厂房壁柱 31
混凝土围套加固多层房屋独立柱 32
混凝土围套加固单层厂房独立柱 33
外包型钢加固法
外包型钢加固多层房屋独立柱 34
外包型钢加固单层厂房壁柱 35
外包型钢加固单层厂房独立柱 36
墙体加固
墙体加固说明 37
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法
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平面示意图 45
节点详图 46
节点剖面、钢筋网片及拉结筋示意图 48
墙筋穿楼板做法 49
基础及顶部做法 50
门窗洞口做法 51
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
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平面示意图 52
节点详图 53
节点剖面、钢筋网片及拉结筋示意图 55
墙筋穿楼板做法 56
基础及顶部做法 57
门窗洞口做法 58
钢绞线网一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法
钢绞线网一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平面示意图 59
节点详图 60
粘贴纤维布加固法
粘贴纤维布加固平面示意图 61
节点详图 62
纤维布粘贴方式示意图 63
增设砌体扶壁桂加固法
增设砌体扶壁柱加固 64
增设混凝土壁柱或面层组合柱加固法
混凝土壁柱加固 65
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组合柱加固 66
门窗洞口封堵加固法
门窗洞口封堵加固 67
砖过梁加固
角钢托梁或角钢托梁并辅助拉条加固 68
钢筋混凝土托梁或型钢框托梁加固 69
墙体新增洞口加固
角钢托梁加固 70
钢筋混凝土托梁加固 71
梁加固
梁加固说明 72
增大截面加固法
简支梁加固(只增加钢筋) 74
简支梁加固(单面加固) 75
简支梁加固(混凝土围套加固) 76
粘贴钢板加固法
简支梁正截面粘钢加固 77
简支梁综合法加固 78
粘贴纤维布加固法
简支梁受弯承载力加固 79
简支梁正截面、斜截面加固 80
钢绞线网片一聚合物砂浆加固法
梁跨中受弯承载力加固 81
梁受剪承载力加固 82
板加固
板加固说明 83
预制板
预制板增大截面加固 86
预制板粘贴纤维布加固 87
现浇板
粘贴钢板加固,板底扁钢布置 89
粘贴钢板加固,板面扁钢布置 90
粘贴纤维布加固,板底纤维布置 91
粘贴纤维布加固,板面纤维布置 92
93--省略---154
框架托换墙体拆除加固 155
悬挑阳台加固
悬挑阳台加固说明 156
梁式阳台支柱法加固
梁式阳台支柱法加固 157
节点详图 158
板式阳台支柱法加固
板式阳台支柱法加固 159
节点详图 160
梁式阳台支架法加固
梁式阳台支架法加固 161
梁式阳台拉杆法加固
梁式阳台拉杆法加固 162
出屋顶烟囱加固
出屋顶烟囱加固说明 163
外包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出屋顶烟囱 164
拆除改装钢烟囱
出屋顶砖烟囱改装钢烟囱 165
砖烟囱加固
砖烟囱加固说明 166
扁钢构套加固砖烟囱
扁钢构套加固砖烟囱 168
节点详图 169
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砖烟囱
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砖烟囱 170
节点详图 171
砖筒壁水塔加固
砖筒壁水塔加固说明 172
扁钢构套加固法
扁钢构套加固砖筒壁水塔 174
外加圈梁及构造柱加固法
外加圈梁及构造柱加固砖筒壁水塔 175
节点详图 176
钢筋网砂浆面层或混凝土板墙加固法
钢筋网砂浆面层或混凝土板墙加固筒壁砖水塔 177
节点详图 178

《混凝土结构病害诊断与修复技术》 内容简介 混凝土结构作为现代建筑工程中最主要的结构形式之一,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经济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的建造中。然而,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荷载的改变,混凝土结构难免会出现各种病害,轻则影响结构外观和使用功能,重则威胁结构安全,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对混凝土结构病害进行准确的诊断,并采取科学有效的修复技术,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延长其使用寿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书旨在系统阐述混凝土结构病害诊断与修复的核心理论、关键技术和实践应用,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以及相关从业者提供一本全面、实用、具有指导意义的参考书。全书内容涵盖了混凝土结构常见病害的成因分析、检测诊断方法、各类修复材料的性能特点、以及针对不同病害的修复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要点。 第一部分:混凝土结构常见病害的诊断与分析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各种病害,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 材料劣化与性能衰减: 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不足、后期强度增长缓慢,甚至强度下降;骨料反应、水泥水化热引起的裂缝;侵蚀性介质(如氯离子、硫酸盐、酸雨等)对混凝土的侵蚀,导致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冻融破坏等。 外力作用下的病害: 超设计荷载、不均匀沉降、地震等引起的结构变形、开裂;施工不当、模板支撑不足导致的早期破坏;碰撞、冲击等造成的局部损伤。 环境因素的影响: 温度变化引起的胀缩裂缝;湿度变化导致的冻融循环破坏;化学腐蚀、微生物腐蚀等。 设计与施工缺陷: 结构设计不合理、配筋不足;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施工质量不高、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充分等。 为实现对这些病害的准确诊断,本书将详细介绍一系列先进的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技术: 超声波检测、回弹法、声发射、红外热成像、电化学方法(如表面电位法、电阻率法)等,用于评估混凝土的整体强度、耐久性、内部裂缝情况以及钢筋锈蚀风险。 微损检测技术: 取芯法、钻芯法、化学分析(如氯离子含量测定、碳化深度测定)等,用于获取混凝土试样进行更精细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分析。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 结合传感器技术,对结构的应力、应变、位移、温度等进行长期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结构性能的变化趋势。 同时,本书还将强调病害诊断过程中的系统性思维,要求检测人员综合运用多种检测手段,结合现场勘察、设计资料和历史数据,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最终做出科学、准确的病害诊断结论。 第二部分:混凝土结构修复材料的性能与选择 修复材料是实现结构修复的关键载体。本书将全面介绍各类常用的混凝土修复材料,并重点分析其性能特点、适用范围以及选择原则。 水泥基修复砂浆: 包括普通水泥砂浆、早强型水泥砂浆、膨胀型水泥砂浆、聚合物水泥砂浆等。重点分析其粘结强度、收缩性能、耐久性、抗渗性等。 环氧树脂类修复材料: 环氧砂浆、环氧灌浆料、环氧粘钢胶等。详细介绍其高强度、高粘结性、耐腐蚀性、优异的力学性能,以及在裂缝修补、粘钢加固、构件修复等方面的应用。 聚合物砂浆和特种砂浆: 如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抗裂砂浆、自流平砂浆等,介绍其在改善混凝土表面性能、提高耐久性方面的作用。 灌浆材料: 水泥基灌浆料、化学灌浆料(如聚氨酯灌浆料、丙烯酸盐灌浆料)等,分析其流动性、充盈性、粘结性,以及在填充空洞、封闭裂缝、提高整体性方面的应用。 钢筋阻锈剂和保护涂层: 介绍用于减缓或阻止钢筋锈蚀的材料,以及提高混凝土表面耐久性的保护涂层,如聚合物涂料、硅烷类渗透剂等。 在材料选择方面,本书将强调“对症下药”的原则,要求根据病害的类型、严重程度、结构的重要性、环境条件以及修复后的使用要求,综合评估各种材料的性能,选择最经济、最有效、最耐久的修复方案。 第三部分:混凝土结构常见病害的修复技术与工艺 本部分将详细介绍针对不同类型混凝土结构病害的修复技术和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 裂缝修复技术: 表面修补法: 针对表面细小裂缝,采用灌浆、封堵、表面涂层等方法。 表面贴片法: 对于表面裂缝,采用聚合物砂浆或环氧砂浆进行填充修补。 灌浆法: 针对贯穿性裂缝、内部裂缝,采用环氧树脂、聚氨酯或水泥基灌浆料进行灌注,恢复结构的整体性。 结构灌浆法: 针对大面积空洞、疏松区域,采用水泥基灌浆料进行整体填充。 表面破损与磨损修复: 针对混凝土表面剥落、麻面、蜂窝等,采用聚合物砂浆或修补砂浆进行分层或整体修补,恢复结构表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构件损坏修复与加固: 表面粘贴增强材料: 如粘钢、粘碳纤维布(CFRP)等,用于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抗弯、抗剪性能。详细介绍基材处理、粘结剂选择、粘贴工艺、养护要求等。 混凝土外包加固: 如外包钢、外包混凝土等,用于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整体性。 构件修复与再生: 针对严重损坏的构件,如碳化、氯离子侵蚀导致的钢筋锈蚀,进行凿除、除锈、防腐处理,然后采用修补砂浆或混凝土进行修复,恢复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承载能力。 抗渗修复技术: 针对混凝土结构渗漏问题,介绍表面防水涂层、注浆封堵、止水带安装等综合性修复措施。 耐久性提升与防护: 介绍各类表面保护涂层、渗透性防护材料的应用,以及对易损部位进行加固处理,提高结构的整体耐久性和抗环境侵蚀能力。 在每一项修复技术介绍中,本书都将强调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质量控制要点,包括基材处理、材料配制、施工环境要求、施工操作规程、养护措施、以及完工后的检查验收等。 第四部分:混凝土结构修复的质量控制与案例分析 本部分将进一步强调质量控制在混凝土结构修复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修复技术进行深入解读。 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从方案设计、材料选用、施工过程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质量标准。 重点关注环节: 强调对基材处理、材料的现场复检、施工环境的控制、关键工艺的操作规范以及养护时间的严格执行。 检测与验收: 详细介绍修复后效果的检测方法,包括粘结强度测试、强度测试、外观检查、耐久性评估等,以及不同修复项目的验收标准。 典型案例分析: 精选多项具有代表性的混凝土结构病害修复工程案例,从病害诊断、修复方案选择、材料应用、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详细剖析,为读者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本书特色 系统性强: 内容涵盖病害诊断、材料选择、修复技术、质量控制等各个方面,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理论与实践结合: 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充满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技术前沿性: 介绍了当前混凝土结构修复领域最新的技术和材料。 实用性高: 针对性强,能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直接的指导和解决方案。 图文并茂: 辅以大量的图片、图表和流程图,便于理解和掌握。 本书适用于从事房屋建筑、桥梁、隧道、水利、交通等工程领域的结构设计、施工、监理、养护、检测和研究的各类技术人员。通过学习本书,读者能够提升混凝土结构病害诊断和修复的技术水平,为保障我国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做出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对于“砌体结构裂缝与修补”的处理,可以说做到了既有宏观的理论指导,又有微观的实践操作细节。我曾经在处理一些老建筑的砌体裂缝时,感到力不从心,有时候虽然进行了修补,但过一段时间裂缝又会出现,非常头疼。这本书在这方面给出了清晰的解答。它首先详细分析了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各种原因,例如基础不均匀沉降、温度应力、荷载变化、材料老化等,并对每种原因的发生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然后,它针对不同类型的裂缝,介绍了多种有效的修补技术,包括传统的灌浆法、注浆法,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修补材料和技术。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灌浆材料”的选择与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水泥基灌浆料、化学灌浆料等,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施工注意事项。书中还强调了修补前的“裂缝处理”的重要性,比如裂缝的清扫、扩大、以及预处理等,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对最终的修补效果有着至乎其乎的影响。通过书中丰富的图例和案例,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看似棘手的砌体裂缝问题,是如何通过科学的诊断和精细化的施工,得到有效解决的。

评分

在探讨“地基加固与基础修复”时,这本书展现出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很多时候,建筑物的整体性问题,根源往往在于地基。书中对砖混结构可能遇到的各种地基问题,比如承载力不足、不均匀沉降、液化等,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了几种加固方法,而是深入地介绍了每种方法的原理、适用条件、施工工艺以及优缺点。我特别关注了它对“桩基加固”、“注浆加固”和“置换法”等技术的阐述,这些都是我们在处理复杂地基问题时常用的手段。书中对每种技术的施工过程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并配以大量的插图和示意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步的操作要领。例如,在讲解“注浆加固”时,它详细介绍了注浆孔的布置、注浆压力、注浆顺序以及注浆材料的选择等关键环节。而且,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和评估的指导,以及如何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最优化的地基加固方案。这些内容对于我们这些负责基础工程的工程师来说,具有非常高的实践指导意义。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第一个深刻印象来自于它对砖混结构裂缝处理部分的阐述。我之前在一些老旧建筑项目上,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墙体裂缝,有些看起来很严重,但又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更别提如何有效地去修复了。这本书在这方面真是下了功夫,它系统地将裂缝按照成因(如沉降裂缝、温度裂缝、施工缝裂缝、荷载裂缝等)进行了分类,并且针对每一种裂缝,都详细介绍了识别方法、原因分析,以及最关键的——不同修复技术。我特别赞赏它对“灌浆法”和“粘钢法”在处理不同类型裂缝时的适用性做了详细对比,不仅仅告诉你“怎么做”,更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方法最经济、最有效。书中列举了很多经典的案例,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了裂缝的原始状态、修复过程和最终效果。我记得有一个关于老式住宅楼外墙大面积开裂的案例,书中通过详细的分析,判断是地基沉降和砌体材料强度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给出了采用化学灌浆和局部卸载加固的综合方案,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对砖混结构的裂缝成因和修复技术有了非常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也极大地提升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评分

我是一名从业多年的老工程师,虽然经验丰富,但在面对一些特别棘手的结构问题时,还是会寻求更专业的指导。这本书在“混凝土结构修复”方面的内容,尤其令我眼前一亮。过去我们对混凝土构件的修补,很多时候依赖经验,也存在一些“治标不治本”的情况。这本书则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从混凝土的劣化原因分析,到不同类型的修复材料选择,再到具体的施工工艺,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指导。我特别欣赏它对“裂缝修复”、“缺损修复”、“表面劣化修复”等不同情况的分类讲解。例如,在讲解混凝土构件缺损修复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构件表面的清理、凿毛,如何选择合适的修补砂浆,如何进行有效的养护,以及如何进行修补后的强度和耐久性检测。它还对一些新型的修复材料,比如聚合物砂浆、环氧树脂砂浆等,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书中列举的案例,也都是一些非常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这些案例,我能够更直观地学习到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能帮助新人快速入门,也能给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路。

评分

这本书在讲到构件整体性加固时,其详尽的程度让我感到惊喜。我之前一直觉得,砖混结构的整体性似乎是它最大的弱点,一旦发生地震或者其他灾害,这种结构形式的脆弱性就暴露无遗。这本书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提升砖混结构的整体性,特别是如何对抗斜向的地震作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外加围束层”的讲解,书中详细介绍了在砖砌体外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梁、柱,或者直接浇筑一层钢筋混凝土墙体,这种做法能够有效地约束砌体的侧向变形,大幅度提高结构的抗剪和抗震能力。它还介绍了如何通过设置构造柱、圈梁等构件,将分散的墙体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更强的“盒子”结构。书中对这些加固措施的构造要求、施工要点、以及加固后的验算方法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说明。例如,在设置构造柱时,它会详细说明柱的截面尺寸、配筋要求、与墙体的拉结方式等,这些都是在实际施工中非常关键的细节。我甚至能从书中找到关于如何处理墙体与楼板、屋顶连接的详细图例,这些细节的梳理,让整个加固方案显得非常完整和可靠。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得先夸一夸,深沉的砖红色和清晰的白色标题“15G611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那种专业感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作为一名刚刚接触建筑行业不久的工程师,我之前对砖混结构的加固和修复概念模糊,总觉得它是个比较冷门且技术性很强但又不太容易掌握的领域。市面上相关的书籍很多,但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案例不够丰富。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立刻被它那种详实、细致的讲解方式所吸引。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仅仅罗列公式和规范,而是通过大量的插图、图表,甚至是一些施工现场的真实照片,来生动地展现各种加固和修复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钢筋混凝土梁的碳纤维布加固时,那种从材料选择、表面处理、粘贴工艺到最终效果检测的整个流程都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我亲身站在施工现场一样,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步的关键点。而且,书中还对不同的破坏原因,比如混凝土开裂、钢筋锈蚀、构件承载力不足等,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这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不仅仅是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书中对法规和标准的引用也相当准确,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导。

评分

我被书中关于“历史建筑砖混结构保护与修复”的章节深深吸引。在当今社会,保护和传承历史建筑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砖混结构作为一种常见的历史建筑形式,其保护和修复面临着特殊的挑战。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修复技术,而是更加注重对历史建筑的“文脉”和“价值”的理解。书中详细介绍了在对历史建筑进行修复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比如“最小干预”、“可逆性”等。它还深入探讨了在修复过程中,如何根据建筑的年代、材料、工艺等特点,选择最合适的修复方法,既要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又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建筑的原貌。我特别欣赏它对“传统砌体材料的保护与修复”的介绍,以及如何对受损的砖、石、砂浆等进行修复和加固。书中还列举了一些成功的历史建筑修复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精湛的修复技艺,更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这部分内容让我意识到,结构加固与修复并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项充满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使命。

评分

在书中关于“防腐蚀加固”的部分,我找到了许多实用且有价值的信息。我们知道,钢筋锈蚀是混凝土结构最常见也最难缠的劣化原因之一,它不仅会降低钢筋的承载能力,还会导致混凝土开裂、剥落,严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这本书对钢筋锈蚀的机理、发生条件以及对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多种有效的防腐蚀加固措施。我特别关注了它对“阻锈剂”和“防腐涂层”的介绍,详细说明了它们的种类、性能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施工要点。书中还对“表面处理”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指出只有彻底清除锈蚀,才能保证防腐蚀材料的长期有效性。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提供了关于如何进行钢筋锈蚀风险评估的指导,以及如何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腐蚀加固方案。这对于我们在实际项目中,如何选择最合适的防腐蚀材料和施工工艺,提供了非常明确的方向。而且,书中还附带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不同类型的防腐蚀加固工程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这对于我们这些一线工程师来说,是极具参考价值的。

评分

这本书在“构件连接加固”的处理上,其专业性和详尽程度让我印象深刻。砖混结构的许多薄弱环节,往往就体现在构件之间的连接上,比如墙体与楼板、墙体与屋顶、墙体与构造柱等的连接。书中对这些连接部位的加固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介绍。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锚固连接”和“搭接连接”时,不仅给出了详细的构造要求,还分析了不同连接方式对结构整体受力性能的影响。它还介绍了如何通过设置“钢筋混凝土系梁”或“圈梁”,来加强墙体的整体性,以及如何处理墙体与楼板的搭接缝。书中还对一些特殊的连接部位,比如阳台、挑檐等,提供了相应的加固建议和技术措施。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连接部位裂缝形成原因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加强连接来预防裂缝的产生。这些内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进行结构设计和验算的工程师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它帮助我们更加关注结构设计的细节,从而提升整体结构的安全性。

评分

对于结构监测与评估这一章节,我必须给予高度评价。在很多加固修复工程中,前期准确的监测和评估是成功的基础。这本书在这方面的阐述,非常系统且具有前瞻性。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做监测”,而是详细地介绍了不同类型结构的监测方法,比如静力监测、动力监测、应力监测等等,以及针对砖混结构特点的监测重点。我尤其喜欢它对“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介绍,以及如何利用现代化的监测技术,如位移传感器、应变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来实时掌握结构的变形、应力状态,以及评估结构的安全性。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监测数据,对结构进行安全评估,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加固修复,以及加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它还对一些常用的结构评估方法,比如基于规范的评估、基于性能的评估等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这些内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负责结构安全鉴定和评估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宝贵的财富。它帮助我们跳出了传统的、基于经验的判断模式,走向了更加科学、量化的评估路径,这对于保障工程安全至关重要。

评分

不错,加固图集必备

评分

头一次让给危房加固,才买的,新图集感觉比03的要好,

评分

vbnm is the first of

评分

到时候学一下

评分

头一次让给危房加固,才买的,新图集感觉比03的要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正版,单位买。

评分

很快很方便,希望京东多收录专业方面的书籍

评分

价格便宜又方便,每次都这么买!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