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通识文库”共49个品种,一书一主题,涵盖天文学、心理学、历史、哲学、艺术和文化等,涉及30余类学科。翻译切入角度独到,内容丰富。精选的主题,精准的译文,绚烂的封面,悦目的版式,简短的篇幅,让你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一门学科、一个主题!
品百科通识文库,长全科知识,做有素养的人!
什么是潜意识、阻抗与移情?自我、本我与超我有何关系?梦意味着什么又传达了什么?俄狄普斯情结是怎样产生的?是否一切文学艺术都是人类原欲冲动的“升华”?本书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其重要影响,并客观介绍了他在艺术、文学、哲学、文化与宗教方面的主要观点以及围绕这些观点的争议。在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这位心理学大师的同时,或许能够获得一种对自己心灵崭新的洞见。
安东尼·斯托尔,1944年取得医生职业资格,后专门从事精神病治疗并接受了精神分析师培训。曾执教于牛津大学,讲授心理疗法。著有《品格的诚信》(1960)、《创作的动力》(1972)、《荣格》(1973)、《孤独》(1988)、《音乐与心灵》(1992)。现为牛津大学格林学院荣誉退休院士。
“思想的盛宴,痛快淋漓,短小精悍……流行的装帧……,真是再好不过了。” ——英国《泰晤士报》
“精美的思想,简明的导读,来自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新概念。” ——英国《卫报》
“这一系列书通俗易懂,既不会令我们因无知而起羞愧之心,也不会令我们因之博大而生畏惧之意,值得赞许。” ——《牛津时报》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娓娓道来”,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但又绝不沉闷。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那些原本听起来高深莫测的概念,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来巧妙地类比和阐释。比如,当他谈及某种复杂的心灵结构时,他会立刻转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人际关系模糊处理的瞬间,让你猛地意识到:“哦,原来我以前经历的那个别扭劲儿,居然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解析!”这种“顿悟感”贯穿了整本书,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争议性观点时的那种克制和严谨,他不会武断地下结论,而是会呈现多方的声音,然后给出自己基于扎实研究的判断,这体现出极高的学术素养。读起来,就像是跟着一位极富耐心的、博览群书的智者在进行一场深度对话,他既能触及宏观的历史脉络,也能精准地聚焦到个体经验的微观层面。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让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学习,变成了一种愉快的智力探索之旅。
评分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常会产生一种想要立即停止阅读,拿起笔来做大量笔记的冲动,但奇怪的是,这本书的设计似乎又在引导你不要过分依赖外部工具。这源于它对“体验性学习”的强调,很多关键概念的阐述后面,都会附带一些引发深思的“思考题”或者“自我对照练习”,这些内容虽然不构成核心的理论,却是加深理解、内化知识的关键环节。它不是那种让你抄写要点的书,而是要求你真正去“消化”和“映射”到自身经验中的书籍。我尝试着对其中一个关于“潜意识动力”的描述进行了自我观察,结果发现,那种描述异常精准地捕捉到了我生活中某个长期困扰我的行为模式。这种即时的反馈和验证,比任何死记硬背都来得有效。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提供一套解析自我的工具箱,让你在阅读的同时,也在进行一场深入的内在探索,实用性简直是满分。
评分这本书的体量虽然不小,但内容组织得极其清晰,结构层次分明得就像是一张精心绘制的思维导图。每一章的开头都会有一个明确的“本章目标”或者“核心议题”的概述,这对于读者来说是极大的便利,能让你在进入具体细节之前,就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更绝妙的是,作者在处理那些分支理论和历史沿革时,采用了“板块式”的介绍方法,不会让复杂的知识点相互纠缠不清。当你读到某个理论的某一派系时,你会发现它会用清晰的小标题和注释来标记出它与主线理论的关系,比如“继承”、“修正”或“对立”,这种清晰的脉络梳理,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它对于“理论演变”的梳理,它没有把这些理论塑造成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展示了它们是如何在一个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一步步被创造、被挑战、再被完善的。这种动态的视角,让读者看到的不是僵死的理论,而是活生生的知识生长史。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讨人喜欢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很棒,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调,读起来眼睛一点都不累,比起那些亮瞎眼的白纸书舒服多了。封面设计得简约又不失格调,那种低饱和度的色彩搭配,一看就知道是想走“知识的深度”路线,而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花哨玩意儿。我特地挑了一个周末的下午,泡上一壶铁观音,就这样窝在沙发里,开始翻阅起来。光是前言部分,作者的叙事节奏就拿捏得恰到好处,不像有些学术著作上来就是一堆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温和、引导性的口吻,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在跟你娓娓道来,让你心甘情愿地被他牵引着进入那个特定的知识领域。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对这个领域只是略知皮毛的“门外汉”来说,这种平易近人的开场简直是救星。它不是强迫你接受,而是邀请你一同探索,这种感觉非常重要,让人在阅读初期就建立起一种积极的参与感。而且细节处理得很到位,比如章节之间的过渡,行距和字距的排版都非常科学,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这点对于深度阅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尤其是那些图示和引用文献的处理,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很多复杂的模型和概念,作者都用简洁的线条图或者流程图进行了可视化呈现,这些图例并非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真正起到了解释和辅助记忆的关键作用。例如,当涉及到某个复杂的“结构模型”时,作者提供的图示能够瞬间将文字的抽象感转化为直观的几何关系,让大脑的处理效率倍增。此外,全书对引用的处理也极为考究,每一个重要论点的背后都有清晰的文献来源标记,这极大地增强了论述的可信度和严肃性。对于想要进一步钻研的读者来说,附录中提供的参考书目清单简直是一座宝藏,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列举,而是带有简短的导读性质的推荐,指明了哪些是经典必读,哪些是深入研究的进阶材料。这种细致入微的学术服务,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读物的范畴,更像是一部内容详实的工具书和学习指南的完美结合体。
评分有时间读
评分好书好书好书,读完前天
评分好书,值得一读,认准百科通识文库,打算收集一些装文化人
评分很感兴趣,看看大师的思想,书质量不错
评分内容一般
评分正版
评分Ok
评分做活动买的,不到五折,正版很划算
评分很好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