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文库·学术研究系列:韩邦奇评传

关学文库·学术研究系列:韩邦奇评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魏冬 著,刘学智,方光华 编
图书标签:
  • 韩邦奇
  • 明代文学
  • 学术研究
  • 传记文学
  • 关学文库
  • 历史人物
  • 文学史
  • 明史
  • 传记
  • 文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435398
版次:1
商品编码:1178175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关学文库·学术研究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2
字数:3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韩邦奇是明代关中理学家。他与马理、杨爵、王之士等人将“三原学派”发扬光大,当时颇具影响。
  《关学文库·学术研究系列:韩邦奇评传》就韩邦奇的生平、著述、学术思想、学术生涯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评价与总结,是一本综合性优秀人物评传。

目录

总序
楔子

上编 生平考述
第一章 行年概略
第一节 家世
一、族系血脉
二、祖辈遗风
三、比肩德操
第二节 早年
一、出生
二、就学
三、早慧
四、举业
第三节 初仕
一、京师
二、山西
三、浙江
四、诏狱
五、削籍
第四节 复起
一、第一次复起
二、第二次复起
三、第三次复起
四、第四次复起
五、第五次复起
第五节 里居
一、第一次里居
二、第二次里居
三、第三次里居.
四、第四次里居
五、第五次里居
六、陨落
附:韩邦奇人仕里居履历简表
第二章 生事分述
第一节 著述
一、《性理三解》单行与合刊本
二、《易占经纬》及其附录刻本
三、《苑洛志乐》及其节要版本
四、《苑洛集》及其节要版本
五、其他著作
第二节 门人
一、早期门人
二、中期门人
三、晚期门人
四、其余弟子
第三节 交游
一、友人
二、同僚
三、乡党
第四节 述评
一、时人至评
二、后世追述
三、当今研究

下编 理学精蕴
第三章 推阐朱蔡
第一节 《禹贡详略》
一、概述评说
二、节次体例
三、文献价值
第二节 《律吕直解》
一、直解概略
二、律吕要论
第三节 《启蒙意见》
一、《本图书》
二、《原卦画》
三、《明蓍策》
四、《考占变》
第四节 《洪范图解》
一、主旨概略
二、篇首图说
三、筮法要解
第四章 返归横渠
第一节 天人之际
一、《西铭》:立论契要
二、本同一气
三、造化之实
第二节 性道阐微
一、性道一物
二、辨析诸儒之误
三、批评佛老之弊
第三节 修身精义
一、《东铭》:功夫总纲
二、养心
三、养德
四、人格
第四节 处事之方
一、交友
二、理政
三、教化
第五节 政务大略
一、政事
二、人才
三、边务
第六节 经艺概论
一、易学
二、乐学
三、书学
四、礼学
五、文学

略结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关学文库·学术研究系列:韩邦奇评传》:
  世宗嘉靖十六年(丁酉1537),韩邦奇提督雁门等关兼巡抚山西地方右副都御史。所任副都御史之职:不仅管理边境地方事务,并兼管山西腹地1省3府16州70县。是年正月,因所属三关地方,大敌深入杀掠人畜,朝廷命科部官员查勘,上疏《乞恩回避事》(《苑洛集》卷一五),乞恩还原籍以回避,未准。二月,上《恤灾固本事》;六月,上《公荐举以备任用事》;得情报,小王子图与黄毛敌人乌梁海合兵来抢,上《为敌中走回男子传报军情乞讨火器以防侵掠事》,奏陈所闻,乞讨火器千付,以防敌至。八九月,因北敌大举入侵、官军奋勇抵敌、敌军终于退遁之军情,连上《大举声息事》《大举敌人出边事》《大势敌人拥众深入急调邻兵会合迎敌官军奋勇斩获首级夺获战马军器人口等事》(《苑洛集》卷一六,以下奏疏同卷);九月、十二月,为防边患,保卫地方,连上《钦遵敕谕因时察势益兵据险以防敌患以卫中华事》《慎重边疆以保安地方事》,奏陈意见。
  ……
关学文库·学术研究系列:韩邦奇评传 ——穿越时空的思想对话与历史镜像 本书简介 《关学文库·学术研究系列:韩邦奇评传》旨在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北宋著名学者、理学先驱韩邦奇(1073—1151)一生的学术思想、仕途经历及其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本书立足于扎实的文献考证,力求以严谨的史学精神和开阔的学术视野,重构这位在宋代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人物形象,并将其置于当时复杂的政治与文化语境中进行细致剖析。 韩邦奇,字子华,号雪峰,终年七十九岁,是继周敦颐、张载、邵雍之后,对宋明理学发展产生关键性影响的承前启后的人物。他的思想活动,恰好横亘于北宋末年靖康之变的动荡岁月与南渡后的艰难重建期,使得他的学问天然带有强烈的经世致用情怀和对“道统”传承的焦虑感。本书并非简单的个人生平叙述,而是以“评传”的形式,将韩邦奇的个体命运与宏大的时代脉络紧密结合,呈现一幅生动的宋代士人图景。 一、文献基础与研究方法 本书的撰写建立在对现有韩邦奇相关资料的全面梳理之上。我们重点挖掘了《宋史》、《宋人轶事汇编》、《涑水记闻》等正史及笔记中的零星记载,更侧重于对《韩昌黎集》(因避讳,此处指与韩邦奇相关的重要辑录,如后世整理的《雪峰语录》、《四朝名贤言行录》中关于他的记载)、《朱子语类》等理学核心文献中对韩邦奇学术观点的引用和辩驳。通过对这些一手资料的精细校勘和交叉印证,力求还原其著作的原始面貌,并辨析后世传闻与史实之间的微妙差异。 研究方法上,本书主要采取“史学阐释”与“思想史重建”相结合的路径。首先,通过严谨的考据,确立韩邦奇生平事迹的时间线和空间坐标;其次,运用概念史的方法,解析其核心术语,如“格物穷理”、“慎独”、“致知”等在韩邦奇思想体系中的独特内涵及其与程朱学派的异同。我们特别关注了其所处的“洛学”与“蜀学”交汇地带,探讨其如何吸收关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厚重精神,又如何回应程朱理学的思辨性要求。 二、核心学术思想的深度解读 韩邦奇的思想体系呈现出明显的实践性与形上思辨的统一。本书将其学术贡献分为三个核心板块进行深入剖析: 1. 对“格物致知”的实践阐释: 与朱熹侧重于“格”的穷尽性与逻辑推演不同,韩邦奇的“格物”更倾向于对具体事务、道德实践中的“理”的体察与内化。他强调“格物即是修身”,认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必须服务于内在德性的培养。本书详细考察了韩邦奇在处理地方政务、主持讲学过程中,如何将抽象的“理”落实到具体的“事”上,分析其“事上求理”的独特路径,并将其与当代社会治理的理念进行历史性的参照。 2. “慎独”的工夫论探讨: 韩邦奇对儒家工夫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慎独”的强化。他认为“慎独”是穷理的起点和终点,是个人与天地万物相通的关键所在。书中细致梳理了韩邦奇关于“心体”与“心用”的论述,阐释了其如何在中正平和的境界中,实现主体意识与客观规律的统一。这部分内容将着重探讨韩邦奇思想中对“敬”与“定”的强调,如何有效弥补了早期理学在主体功夫论上的某些模糊地带。 3. 史学观与经学立场: 韩邦奇不仅是理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他深谙“以史为鉴”的重要性,其治史态度体现出强烈的道德关怀和对历史规律的探求。本书分析了他对《春秋》的解读,揭示了他如何将经义的阐发融入到对历史人物功过的评判之中,体现了典型的宋代理学家“义理与考据并重”的倾向,但又带有鲜明的关中学派的沉稳与厚重。 三、仕途沉浮与学术的互动 韩邦奇的一生经历了宋朝由盛转衰的剧烈变动。他早年曾参与政事,后因政见不合或避祸而退隐讲学。本书详细梳理了他在高宗、孝宗两朝的政治参与,特别是他在南渡初期,如何以儒者身份为朝廷献策,力图挽救危局。 这种“入世”与“出世”的辩证关系,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学术风格。他的忧患意识并非空泛的感叹,而是源于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体认。书中将重点分析韩邦奇在关键历史节点上的决策,并探讨这些政治实践如何反哺和丰富了他的理学思想,使其学问具有了更强的现实批判力量。 四、历史地位与后世影响 韩邦奇虽常被置于程朱体系的“次要人物”序列中,但本书力图证明其独立且不可或缺的地位。他是连接张载关学与朱熹理学之间的一座重要桥梁。例如,他对“气论”的探讨,为朱熹整合程颢、周敦颐的哲学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聚焦于其对南宋中后期及元明理学流派的影响,特别是对湖湘学派等地域性学派的启示。通过考察后世学者如文天祥、罗大经等人对韩邦奇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展示韩邦奇这位“隐士哲人”是如何在历史的暗流中,持续滋养着中华文明的精神土壤。 总结 《关学文库·学术研究系列:韩邦奇评传》是一部试图在宏大叙事下捕捉个体思想光芒的学术力作。它不仅是对一位古代学者的全面梳理,更是对宋代理学发展脉络的一次细致复原,旨在为当代读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动荡时代如何安身立命、如何安顿思想的鲜活样本。阅读本书,如同与韩邦奇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深刻对话,感受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担当。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学术传记的写作方式颇为关注,好的传记不仅是人物生平的流水账,更应该是思想的深度挖掘与时代背景的巧妙融合。《关学文库·学术研究系列:韩邦奇评传》这样的书名,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辅以翔实的史料,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立体、丰满的韩邦奇形象。我期待看到书中能够超越简单的叙述,深入分析韩邦奇的学术思想体系,包括他的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等核心内容。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阐述韩邦奇的思想是如何在当时复杂的学术环境中产生影响的,他的学术观点是否引发过争论,又如何与其他学派形成了对话或对峙。一个优秀的传记,应该能够让读者在了解人物的同时,也对那个时代的学术思潮和文化风貌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我一直认为,历史人物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他们个人的成就上,更在于他们对后世思想和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关学文库·学术研究系列:韩邦奇评传》这样一个书名,让我对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高的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不仅仅局限于韩邦奇个人的学术生涯,更能探讨他的思想是如何在当时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下孕育、传播并产生实际影响的。这本书或许会揭示韩邦奇的思想如何与当时的政治制度、社会风气相互作用,他是否曾对现实政治提出过批判或建议?他的学术观点是否被官方采纳或抵制?我期待书中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更宏观的视角,让我看到韩邦奇这个个体,是如何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之中,并留下自己的印记的。

评分

最近偶然在书架上发现了一本《关学文库·学术研究系列:韩邦奇评传》,虽然我对韩邦奇本人并非非常熟悉,但“关学”这个词立刻勾起了我的兴趣。我对明清时期的思想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关学作为王阳明心学之外的一大重要学派,其发展脉络和主要人物的贡献,是我一直想要深入了解的。这本书的书名透露出它可能不仅仅是对韩邦奇个人的生平梳理,更可能深入探讨他在关学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的思想与关学整体体系之间的关系。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涉及韩邦奇对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的回应与超越,他是如何吸收前人的思想精髓,又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见解的?这本书或许能为我解开关于关学在中后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的谜团,让我对那个时代思想的多元与碰撞有更清晰的认知。

评分

说实话,在读到《关学文库·学术研究系列:韩邦奇评传》之前,我对韩邦奇这个人可谓是一无所知。这让我感到有些惭愧,毕竟他在中国思想史的某个时期也曾留下过痕迹。然而,正是这种“未知”反而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购买这本书,更多的是想通过它来填补我学术知识上的空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从零开始,为我介绍韩邦奇的生平经历,他的成长环境,他的师承关系,以及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术活动和思想贡献。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能对韩邦奇的代表性著作进行解读,帮助我理解他的核心观点,以及这些观点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怎样的反响。一本好的普及性学术读物,应该能够让没有基础的读者也能轻松入门,并从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

评分

对于学术研究的爱好者而言,了解不同学派的传承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关学文库·学术研究系列:韩邦奇评传》这个书名,恰好触及了我在明清思想史研究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我了解到,关学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流派,其发展过程充满了复杂性。而韩邦奇作为其中的一员,其具体的学术贡献以及他在关学体系中的地位,是我一直想要弄清楚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梳理韩邦奇的学术思想,尤其是他与关学创始人或重要人物之间的思想联系,他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了关学的核心思想,又可能对关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怎样的推动作用。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关学内部脉络的绝佳机会,也为我理解明清时期思想的多元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