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素描入门教程——素描静物
:12.80元
作者:灌木文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115450838
字数:120
页码: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由素描基础知识入手,包括铅笔的选择,正确的拿笔姿势,不同的线条排列方式,不同质感的体现方式等。随后通过由易到难的大量案例,让读者在不断地实战练习中,将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的绘画融汇贯通,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能力。每个案例的前面都有一个大的*终完成图供读者临摹,而且旁边还有该案例的形体结构分析图,帮助读者掌握概形的方法。本书非常适合零基础的素描爱好者阅读与学习。
内容提要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我们只有不断地夯实素描基础,提升素描技法的活用能力,才能画出越来越好的作品。所以对于零基础的素描学习者来说,夯实素描基础是开启绘画之门阶段主要的任务。本书涵盖了素描静物类素描主题。本书首先为读者介绍了素描时必需的工具、必知的基础知识(如正确的拿笔姿势和常用的线条笔触等),以及必会的绘制技法(如结构、光影、质感的表现方法等)。然后按照先单体静物后组合静物的教学顺序,通过详细的绘画案例讲解,帮助读者掌握光影、明暗、形体结构等绘制要点,以及物体之间的透视关系,画出完美画作,提升绘画水平。本书既适合素描初学者与素描基础薄弱者阅读使用,也适合相关专业的各级培训机构和大专院校作为教学用书。
目录
contents目录
第1章
素描绘画基础
1.1 素描工具介绍 6
1.2 铅笔的使用 7
1.2.1 认识铅笔 7
1.2.2 铅笔的不同型号及使用 7
1.3 如何执笔 8
1.3.1 常用的执笔姿势 8
1.3.2 其他的执笔姿势 9
1.4 如何排线 10
1.4.1 平行直线 10
1.4.2 弯曲弧线 10
1.4.3 直线、弧线的渐变 10
1.5 线条的绘画效果 11
1.5.1 表现效果 11
1.5.2 质感效果 11
1.6 物体的质感 12
1.6.1 无光物体的质感表现 12
1.6.2 有光物体的质感表现 13
1.6.3 其他物体的质感表现 14
第2章
单个静物
2.1 鸡蛋 16
案例解析 16
形体结构分析 16
详细绘画步骤 16
2.2 梨 18
案例解析 18
形体结构分析 18
详细绘画步骤 19
2.3 西瓜片 20
案例解析 20
形体结构分析 20
详细绘画步骤 21
2.4 香蕉 22
案例解析 22
形体结构分析 22
详细绘画步骤 23
2.5 油菜 24
案例解析 24
形体结构分析 24
详细绘画步骤 25
2.6 碗 26
案例解析 26
形体结构分析 26
详细绘画步骤 27
2.7 饭盒 28
案例解析 28
形体结构分析 28
详细绘画步骤 29
2.8 烟斗 30
案例解析 30
形体结构分析 30
详细绘画步骤 31
2.9 餐刀 32
案例解析 32
形体结构分析 32
详细绘画步骤 33
2.10 手提灯 34
案例解析 34
形体结构分析 34
详细绘画步骤 35
第3章
静物组合
3.1 静物组合(一) 37
案例解析 37
形体结构分析 37
详细绘画步骤 38
3.2 静物组合(二) 43
案例解析 43
形体结构分析 43
详细绘画步骤 44
3.3 作品欣赏 47
作者介绍
“灌木”一词源于《诗经·葛覃》中的 “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意为矮小的灌木,不追求白桦的参天耸立、松柏的曲高和寡,但求漫山遍野,覆盖广阔的大地。灌木文化以出版高质量美术教程书、美术画册等广受业界好评。
文摘
序言
这是一本让我“重拾信心”的素描教材。我之前尝试过一些学习素描的方法,但总是觉得“不得要领”,画出来的东西总是不像,或者显得很“死”。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它从最基础的线条、明暗开始,层层递进,直到最后的复杂静物组合。我最喜欢它关于“形体表现”的讲解。作者把许多复杂的静物分解成最基本的几何体,然后教我如何在这基础上进行塑造。我以前画一个花瓶,总是觉得它像个“柱子”,没有生命力。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花瓶的瓶颈、瓶身、瓶底的比例和转折关系是多么重要,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排线和明暗变化来表现它的弧度和体积。我还特别喜欢它关于“如何处理过渡”的讲解,作者用了很多例子,教我如何在明暗交界处,或者物体之间,画出自然流畅的过渡,让画面看起来更和谐。我跟着书里的步骤,一点点地练习,虽然我的进步可能不像那些天才少年那样神速,但每一次的进步,都让我觉得充满了希望。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是我在素描学习道路上遇到的“神助攻”。作为一名对美有追求但动手能力略显不足的普通人,我一直渴望能够画出一些自己满意的作品。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是那种让你一眼看到成品就被吓倒的教程,而是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我尤其欣赏它在“光影分析”上的讲解,作者用了很多图示,清晰地展示了光线如何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以及由此产生的明暗变化。我以前总是抓不住光影的“逻辑”,画出来的明暗关系显得突兀。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原来光线是有方向性的,它会在物体上留下亮部、灰部和暗部,甚至还会产生反光。作者还强调了“环境色的影响”,让我意识到,物体本身的颜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还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微妙的变化。我尝试着去画一个有透明质感的瓶子,在书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处理瓶子内部的物体,以及如何表现瓶壁上折射出的光线。当我看到自己画出来的瓶子,竟然有几分晶莹剔透的感觉时,那种喜悦是难以言表的。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体会到了“原来画画可以这么有趣”!我一直觉得素描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但这本书却用一种轻松活泼的方式,把我带入了绘画的世界。我最喜欢它“创意练习”的部分,它不拘泥于传统的静物摆放,而是鼓励我用各种有趣的方式去组合和表现物体。比如,它会让我去想象物体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有怎样的变化,或者尝试用不同的笔触去表现同一种材质。我以前总是按照书上的范例一板一 Plusieurs,现在我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会主动去观察生活中的静物,并且尝试着用书中学到的技巧去表现它们。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它一直强调“享受过程”,而不是“追求结果”。它让我明白,绘画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即使画得不完美,也是一次宝贵的经历。我尝试着去画我最喜欢的水果,我仔细观察它的形状、颜色和光泽,然后用书中学到的方法去表现它。当我完成这幅画时,我看着它,心中充满了满足感,这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我对自己努力和坚持的一种肯定。
评分我是一个对艺术充满好奇,但又深感自己“手残”的人。我尝试过各种手工,但总是差强人意。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书,我才敢于拿起画笔,去尝试素描。这本书简直太友好了,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艺术术语。作者用一种非常平实的语言,给我讲解了素描最核心的概念,比如“明暗对比”和“体积塑造”。我以前总觉得明暗就是黑白灰,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明暗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区分物体,更是为了塑造物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我学会了如何用不同的笔触去表现光线落在物体上的不同强度,以及如何通过加深阴影来让物体看起来更“立起来”。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教我如何处理“背景”和“环境光”。以前我总是把背景画得特别简单,甚至留白,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背景的色彩和明暗关系,其实对主体物体的表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开始尝试着去画一个有环境光照射的静物,当我看到画面中的物体和背景能够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时,那种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作为一个从没接触过画画的人,能捡起这本书并坚持下来,绝对是它的功劳。这本书完全没有艺术家的“架子”,它就像一个耐心十足的启蒙老师,把最基础的东西掰开了揉碎了告诉我。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构图”的章节。以前我总觉得画画就是把东西摆在画面上就行了,构图只是随意的摆放。这本书却让我明白,一个好的构图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画面的主体,并且营造出和谐的整体感。作者用了很多经典的静物构图案例,分析了黄金分割、三角形构图等等,并且解释了为什么这些构图会给人带来美感。我尝试着去练习不同的构图,有时候仅仅是调整一下物体的位置,画面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我还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画静物,它其实是在培养你的“空间感”和“整体感”。比如在画一组物体的时候,它会强调物体之间的相互遮挡和比例关系,让我明白并不是每个物体都需要画得清清楚楚,有些部分可以巧妙地虚化,来突出重点。这本书没有给我任何“必须达到什么水平”的压力,它只是鼓励我去探索,去尝试,去享受绘画带来的过程。
评分作为一个曾经被素描“吓退”的人,这本书是我重新拾起画笔的动力。它给我的感觉就是“懂你”,特别能理解初学者的困惑和恐惧。我之前尝试过很多素描教程,但总觉得太“枯燥”,要么就是一堆理论,要么就是直接跳到成品展示,让我完全无从下手。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把素描过程分解得非常细致,并且每一步都有非常详细的图例和讲解。我最喜欢它关于“线条的运用”的章节。我以前总觉得画线条很简单,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不同的线条可以传达不同的情绪和质感,比如粗犷的线条可以表现力量感,细腻的线条可以表现柔和感。它还教我如何利用线条的疏密和方向来表现物体的体积和转折。我特别喜欢它对“排线”的讲解,如何通过不同方向、不同力度的排线来填充物体,从而形成细腻的明暗过渡,这让我觉得素描的魅力远不止于此。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素描不仅仅是“画”,更是“观察”和“理解”的过程。
评分终于找到一本让我真正“看得懂”的素描静物书了!说实话,我之前画画完全是凭感觉,画出来的东西总是显得“飘”,缺乏扎实感。这本书就像一个“秘籍”,揭示了素描的内在逻辑。作者对于“材质表现”的讲解,真是让我茅塞顿开。我一直对如何画出不同物品的质感感到困扰,比如光滑的玻璃杯和粗糙的陶罐,它们在画面上的表现应该完全不同。这本书详细地分析了不同材质的光泽度、透明度、以及表面的纹理特点,并且提供了相应的笔触技巧来模拟这些质感。我尝试着去画一个金属水果盘,以前我只会把它画得亮晶晶的,但总觉得有点“油腻”。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金属的反射是会受到环境影响的,而且金属表面的拉丝或者抛光痕迹,都需要用特定的线条和明暗变化来体现。我跟着教程,一步一步地去刻画,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但看着画面上的水果盘逐渐有了金属的光泽和立体感,那种成就感真的难以言喻。这本书最让我惊叹的是,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画”,更是教你“如何观察”。它引导我去注意物体的轮廓线是如何随着光影的变化而变化的,去理解物体表面的起伏是如何影响线条的走向。我开始带着“素描的眼睛”去看待世界,发现原来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有趣的视觉信息。
评分一本真正能带我走进素描世界的神奇之书!我一直对外面的写生和各种油画、水彩作品心生向往,总觉得它们是艺术家的专属,自己望尘莫及。直到我翻开这本书,才发现原来素描,尤其是静物素描,并非那么遥不可及。作者的讲解循序渐进,完全是为零基础的我量身定制的。从握笔的姿势、纸张的选择,到最基础的线条练习,每一个环节都讲得格外细致,仿佛能感受到老师在我身边手把手地指导。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光影”的章节,以前我总觉得那些明暗对比是凭空出现的,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光线是如何在物体上投射出阴影,又如何在物体表面形成高光,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比如把光影比作舞台上的聚光灯,把物体比作演员,这样一来,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光影对塑造物体体积感的重要性。而且,书中大量的范例图片,无论是水果、器皿还是布料,都清晰地展示了不同材质在光线下的表现,我反复对比着观察,试着去捕捉那种微妙的色彩变化,虽然我的初次尝试离范例还有很大距离,但内心的喜悦是无法言表的。这本书没有给我压力,而是给了我探索的乐趣。我甚至开始主动在家里寻找静物来练习,一块水果、一个水杯,在我的眼中都变成了可以深入研究的对象。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程,更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观察世界的方式,让我重新认识了身边平凡事物的独特魅力。
评分这套教程简直是我素描之路上的“及时雨”!老实说,我之前尝试过一些所谓的“入门”书籍,但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直接展示复杂的作品,让我完全摸不着头脑。这本书则完全不同,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娓娓道来,句句都说到点子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关于“形体结构”的讲解,很多时候我们画不好一个物体,并不是因为我们不会画线条,而是我们对物体本身的结构理解不够深入。作者用了很多图示,从最简单的几何形体开始,逐步解析到复杂的静物组合,让我明白如何将一个立体物体分解成基本的几何形状,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添加细节。比如画一个苹果,我以前只是在纸上画一个圆,然后随便加点明暗。现在我明白了,苹果的顶部有一个凹陷,底部有一个凸起,它的“柄”和“花萼”又是如何与主体连接的,这些细节的把握,直接决定了画面的真实感。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相当人性化,大量的插图都配有清晰的文字说明,关键的步骤还会用箭头或者标注来强调,我跟着一步步来,几乎不会感到迷茫。我特别喜欢它“透视原理”的讲解,虽然这个概念听起来有点吓人,但作者用非常直观的例子,比如火车轨道,或者平行线在远处汇聚的现象,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消失点”和“视平线”的概念。这对于我理解物体在画面中的空间关系至关重要,也让我开始意识到,原来构图也是一门学问。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给我的“画画启蒙”!我之前对素描一直充满了敬畏,总觉得那是专业艺术家的领域,自己根本无法企入。然而,这本书打破了我的固有观念。它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最贴近生活的例子,把我带入了素描的奇妙世界。我最喜欢它的“细节刻画”章节,作者非常细致地讲解了如何观察和表现物体的细微之处,比如水果的纹理、布料的褶皱,甚至是玻璃杯上的一丝反光。我以前画这些细节总是显得很生硬,但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这些细节的准确描绘,才是让画面生动起来的关键。作者还分享了很多关于“观察角度”的技巧,让我知道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个物体,并且理解不同角度下物体形态和光影的变化。我跟着书里的指导,尝试去画一些简单的静物组合,比如一本书和一杯水。当我把书的封面纹理,水的清澈度和反光,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的遮挡关系都画出来的时候,那种“活了”的感觉,真的让我非常激动。这本书不仅仅教会了我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