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编
图书标签:
  • 思想政治教育
  • 大学生
  • 文献选编
  • 党的教育
  • 教育史
  • 高等教育
  • 改革开放
  • 理论研究
  • 政策文件
  • 重要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36733
版次:1
商品编码:11799159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96
字数:15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供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参考使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收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228篇重要文献。全面的梳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内容简介

  为全面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部署,积极探索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教育部思政司组编了本书。《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收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228篇重要文献,供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参考使用。

目录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联合通知 004
教育部关于印发《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的通知 008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部、卫生部、公安部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通知 012
教育部关于开设自然辩证法方面课程的意见 014
教育部关于颁发《高等学校学生守则》、《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守则》(试行草案)的通知 015
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程的通知 016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 …………017
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的通知 022
教育部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 023
教育部关于在六所高等院校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班的意见 025
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举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班的意见 026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028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若干规定 032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034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 036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 038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通知 040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在高等学校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的意见 …… 044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选配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充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通知 047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的通知 048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的通知 053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054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试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职第二学士学位班的意见 060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兼职人员若干问题的规定 061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学中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通知 062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改革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学的意见 064
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中聘任教师职务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067
国家教育委员会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在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中开展聘任教师职务工作的补充通知 069
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 070
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关于高等学校培养第二学士学位生的试行办法 075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学的若干规定 077
国家教育委员会、共青团中央关于广泛组织高等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见 079
中共国家教育委员会党组、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意见 081
国家教育委员会、总政治部关于加强学生军训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 083
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085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 087
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编写出版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材的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089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施意见 090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教育 教师职务评聘工作几个问题的意见 092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颁发《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的通知 093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招生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 095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正规培训的通知 096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通知 098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 100
中共国家教育委员会党组关于高等学校党政领导干部深入师生做好工作的几点意见 104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105
共青团中央、中共国家教育委员会党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 109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意见 113
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委员会、文化部、民政部、共青团中央、国家文物局关于充分运用文物进行
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通知 118
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组织高等学校青年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知 12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宣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关于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高等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见》的通知 122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的通知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 126
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管理的意见 12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节选) 127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129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学的意见 133
中共国家教育委员会党组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电传通知 137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 139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144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148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 150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151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颁布试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的通知 154
全国高校“两课”管理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 160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意见 16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165
共青团中央、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入持久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几点意见 173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成立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节选) 175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通知 176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 177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179
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 18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公共课)教材建设及管理问题的通知 186
……

前言/序言


时代洪流中的育人方略:一场理论与实践的深刻交融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壮阔画卷中,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条重要主线,其发展脉络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本书精选了1978年至2014年间,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志性文献,以一种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刻的解读,勾勒出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演进、方法的革新以及面临挑战的应对之道。这不仅是一部文献集,更是一面映照时代进步的镜子,折射出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培养的高度重视,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一、 改革开放的序曲:拨乱反正与思想解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长期的“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思想禁锢逐渐被打破,拨乱反正,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成为时代的主题。 在此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迎来了深刻的变革。早期文献着重于纠正“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错误做法,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性和科学性。例如,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批判,回归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紧密围绕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展开。这一时期的文献,深刻体现了思想解放的时代精神,为后续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二、 走向成熟:体系的构建与内容的拓展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始系统地探索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这一时期的文献,开始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化发展,探讨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的研究。一方面,强调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中。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文献中对邓小平理论的阐释和学习成为重点。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开始走向多元化和时代化。除了传统的政治理论教育,还逐步纳入了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内容。文献开始关注如何将枯燥的理论讲解转化为生动活课堂,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三、 时代的回响:理论的深化与方法的创新 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互联网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这些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这一时期的文献,显著特点是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方法的显著创新。 理论深化: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文献中对这些理论的深入阐释,如何理解其时代内涵,如何将其贯彻到教育实践中,成为研究的重点。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这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 方法创新: 网络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学习模式。文献开始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例如,对网络思政课、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应用研究,对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视,都体现了时代特征。 实践育人理念的强化: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文献中越来越强调实践育人,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将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知行合一的教育模式。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文献开始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强调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价值引领与榜样示范: 在多元价值观念碰撞的时代,如何进行有效的价值引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文献中强调通过榜样人物的感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 针对性与个性化教育: 认识到大学生群体的多样性,文献开始探索如何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大学生,进行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包括课程设置的优化,教育方式的灵活调整,以及因材施教的理念。 四、 历史的回顾与未来的展望 本书所选文献,跨越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维度,记录了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起步到成熟,再到不断创新的完整历程。它不仅仅是对过去成就的回顾,更是为未来发展提供的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 从这批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 一以贯之的政治导向: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思想政治教育始终紧密联系时代发展,不断吸收和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使其具有强大的理论生命力。 务实创新的实践精神: 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等方面,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更有效的育人路径。 对青年特点的深刻把握: 关注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思想特点,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育,提升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系统地呈现了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图景,为研究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关心青年成长的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术资源和实践参考。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学习和研究,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更清晰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更好地应对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这无疑是一部承载着历史印记,闪耀着理论光辉,蕴含着实践智慧的著作,对于理解中国当代青年教育的逻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读起来就让人感到一股庄重而厚实的气息,仿佛翻开它,就能触摸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与深远考量。我拿起它,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1978年到2014年,这三十多年间,高等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如何随着时代巨变而不断自我革新、寻求突破的。我尤其好奇,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全球化思潮的涌入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者们是如何在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的同时,又巧妙地将理论与鲜活的现实相结合,确保青年一代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些精选的文献,想必是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它们不仅仅是政策的堆砌,更应是教育哲学和实践智慧的结晶。我期待从中看到不同阶段对“思政”内涵的界定是如何演变的,从最初的理论灌输到后来的能力培养、价值塑造,那种与时俱进的内在逻辑线索,无疑是理解当代中国青年心性成长的关键钥匙。光是想象这些文件背后所承载的,是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就让人心生敬意,迫不及待想要深入探究一番。

评分

老实说,我是一个对教育的“实效性”非常看重的人。理论文件读多了,有时候会觉得有些空泛,与实际的校园生活脱节。所以我特别关注,这本《选编》中,是否收录了那些真正触及到教学改革深处的实践性材料。我希望看到的是,那些关于如何将抽象的政治理论,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可以认同的生活哲学的案例分析。比如,在处理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就业观、财富观、社会公平等现实问题时,当时的思政教育是如何引导和说服的?这些文献是否揭示了从中央精神到地方高校具体执行层面,在层层传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走样”或“变形”,以及如何努力去修正这些偏差?一本真正有价值的文献集,应该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个悬浮在空中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作用于每一个课堂、每一次讨论、每一次对学生困惑的解答之中。它应该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理论如何努力贴近鲜活的青年心灵的艰难历程。

评分

当我看到“1978-2014”这个时间跨度时,我立刻联想到的是,这几乎涵盖了中国社会经历的最剧烈转型期。这是一个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相对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的时代。思想的碰撞必然激烈,各种思潮的交锋也异常复杂。因此,这份选编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对“教育”本身的记录,更在于它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社会思潮变迁对青年精神世界的塑造过程。我非常好奇,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直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发展过程中,思政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如何被不断地重塑和强化的。这些文献是否清晰地描绘出,教育部门是如何在保证教育的政治性和方向性的同时,又不扼杀年轻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活力?优秀的思政教育,绝不是“一言堂”,而应是一种基于理性和情感的双向沟通。我期待这些文献能提供一种历史的深度视角,让我们明白,在那个风云变幻的三十多年里,思政教育工作者们是如何努力构建起一面坚实的“精神防火墙”,同时又巧妙地引导学生拥抱变化、参与建设的。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类“选编”性质的读物,一开始是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文献的“精选”往往意味着取舍,而取舍的标准决定了最终呈现给读者的面貌。我更关注的是,这本厚厚的文集,是否能够立体地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从宏观战略部署到微观课堂实践的整个生态系统。我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官方定调的文件,也希望能从中窥见一些在特定高校或特定领域进行的、富有创新性的探索性报告。比如,在应对互联网信息碎片化对深度思考能力的挑战时,那些走在前沿的教育者是如何设计课程、组织活动的?又或者,在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学生诉求时,思政教育是如何做到既保持其核心价值导向,又能真正“润物细无声”,而不是流于形式上的口号喊叫?一本优秀的文献选编,应当像一部编年史,记录下不同历史节点上,教育者们在“教书”与“育人”的辩证统一中,所经历的挣扎、突破与沉淀。它不该只是被束之高阁的研究资料,而应该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在面对新挑战时,可以随时翻阅、汲取经验的“工具箱”和“思想地图”。

评分

从编辑的角度来看,选取和编排这批文献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为它涉及到对一段历史时期教育方针的整体把握和取舍。我非常关注这套选编的“结构美学”。它是否仅仅是简单的年代罗列,还是遵循了某种清晰的逻辑脉络——例如,从宏观政策到微观执行,从理论基础到问题应对?如果编辑者能够构建起清晰的“问题—对策—深化”的逻辑线索,那么对于研究者而言,它无疑将是一份极佳的参考工具书。我尤其想看看,在跨越了新世纪的门槛后,面对“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理念兴起,思政教育的范畴是如何被拓宽的。这本书,应该能为我们提供一个观察教育体制如何响应社会需求、如何进行自我调适的独特窗口。它记录的不仅是思想的流向,更是教育理念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肌肉记忆”和应对策略的演变轨迹,对于理解中国当代教育的内在肌理,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

评分

蛮好的,可以作为资料收藏。

评分

学科研究必备史料~

评分

学科研究必备史料~

评分

已到货,书很好!!!!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书没有塑料薄膜包着,很脏

评分

性价比不错,推荐~

评分

学科研究必备史料~

评分

送货也很快,我很满意!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还会再来的哦。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