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設計中可靠性驗證、試驗與分析

工程設計中可靠性驗證、試驗與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蓋瑞S沃瑟曼 著,石健 譯
圖書標籤:
  • 可靠性工程
  • 工程設計
  • 可靠性驗證
  • 試驗技術
  • 數據分析
  • 質量控製
  • 失效分析
  • 結構可靠性
  • 係統可靠性
  • 概率統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07840
版次:1
商品編碼:11807426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際機械工程先進技術譯叢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3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工程設計中可靠性驗證、試驗與分析》共分10章,包括當代視角的可靠性概念及可靠性設計,可靠性評估定義、次序統計入門,可靠性評價中的統計分布研究,參數估計技術概覽,分布擬閤檢驗,樣例規模測定實驗,加速壽命試驗,設計驗證的工程方法,似然估計(提高篇),對比設計。每章都有附錄圖錶參考資料。

目錄

譯叢序言
譯者序
前言
第1章當代視角的可靠性概念及可靠性設計
1.1什麼是可靠性
1.2可靠性建模概述
1.3可靠性規劃概述
1.4成功的可靠性規劃努力成為可能
1.5可靠性增長管理
1.6練習
附錄1FMEA/FMECA/DVP&R;

第2章可靠性評估定義、順序統計入門
2.1可靠性指標
2.2F(t)的經驗估計及其他可靠性指標:應用順序統計
2.3截尾數據的處理
2.4練習
附錄2μ的變形求導及秩估計理論

第3章可靠性評價中的統計分布概述
3.1簡介
3.2正態分布
3.3對數正態分布
3.4指數分布
3.5威布爾分布
3.6極值分布(Gumbel分布)
3.7應用於可靠性分析的其他分布
3.8混閤及競爭失效模型
3.9練習
附錄3A背景
附錄3B威布爾總體矩

第4章參數估計技術概述
4.1簡介
4.2秩迴歸和概率繪圖法
4.3極大似然估計
4.4正態及威布爾置信區間的仿真分析
4.5其他的估計方法
4.6估計方法選擇的建議
4.7指數分布參數估計
4.8三參數威布爾分布
4.9練習
附錄4A濛特卡洛參數估計
附錄4B參考圖錶

第5章分布擬閤檢驗
5.1簡介
5.2擬閤優度檢驗方法
5.3練習
附錄5K-S統計關鍵值

第6章試驗樣本量的確定
6.1確認/驗證試驗
6.2成功試驗
6.3成敗型試驗
6.4指數試驗計劃公式
6.5威布爾試驗規劃
6.6尾檢測
6.7故障檢測
6.8其他管理上應考慮的內容
6.9小結
6.10練習
附錄6A二項式分布
附錄6B失效率p的貝葉斯估計
附錄6C威布爾性能

第7章加速試驗
7.1加速測試
7.2高加速壽命試驗
7.3加速壽命試驗
7.4物理模型的使用
7.5Minitab中評價壽命與應力關係的綫性統計模型的使用
7.6小結
7.7練習
附錄7AQ-Q圖
附錄7B多重截尾數據迴歸模型參數的極大似然估計

第8章設計驗證的工程方法
8.1計算機輔助工程方法
8.2概率設計
8.3參數模型
8.4小結
8.5練習
附錄8一階可靠性設計方法

第9章似然估計(提高篇)
9.1極大似然點估計
9.2置信區間估計的極大似然方法
9.3練習
附錄9A正態分布參數μ和σ的Wolynetz極大似然估計算法
附錄9B證明:指數總試驗時間T服從Γ(r,λ)

第10章對比設計
10.1基於概率或秩迴歸圖比較法
10.2Q-Q圖方法
10.3使用似然理論估計數據的差異
10.4近似F-差異檢驗—威布爾和指數分布
10.5小結
10.6練習

參考文獻
參考軟件

前言/序言

  本書的寫作風格延續瞭韋恩(Wayne)州立大學的一貫傳統。韋恩州立大學數學專業教授B�盓pstein(1948~1960年)在指數分布和極值分布壽命模型研究方麵做瞭大量的先驅工作。隨後,Kapur和Lamberson(1977年)齣版瞭一部知名度非常高的工程可靠性著作,盡管在這部著作中使用瞭已過時的綫性估計方法,但該著作所描述的主要方法時至今日仍在業內被廣泛應用。為延續這一傳統,本書堅持從工業設計驗證技術的實際經驗中準確地獲取內在的理論和實踐方法。  本書寫作的動力來自於作者在美國汽車名城底特律長期的工作和生活經曆,這一經曆使得作者通過與汽車製造商和一級供應商之間的交流掌握瞭大量的實際經驗。作者曾看到過工程設計人員在設計試驗驗證方案時由於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識而對於如何確定試驗項目茫然不知所措。本書正是基於此項需求,來為可靠性工程師提供一本應對上述挑戰的參考書。  本書可作為在校學生進行實際壽命數據分析的教材,也可作為專業的可靠性工程同行、相關應用領域的專傢和顧問的參考書。本書的內容包括使用Microsoft Excel或MinitabTM統計計算軟件分析的實例,同時,每章的後會有幾個簡單的練習題。選用Microsoft Excel進行數據分析是由於Microsoft Excel本身具有簡單、普及的特點。對於小工業數據分析的快速性和簡易性要求,MinitabTM也成瞭學校教學和世界500強公司的熱門選擇。本書並沒有要求讀者運用這些軟件,將其列齣隻是為瞭展示高效的計算機産品的底層實現方法。與本書精神相一緻的是,讀者會發現本書沒有列齣查詢正態概率的參考錶,這是為瞭鼓勵讀者運用Excel或者其他類似軟件的內置程序來查詢這些數值。本書還舉齣瞭許多例子,這些例子能幫助讀者去瞭解如何定位這些數值。  本書中齣現的一些特性和設計公式是獨特的,如:  1)在介紹章節中,給齣瞭有關20世紀晚期和21世紀早期的現代可靠性思想概述,其中強調瞭對於故障的理解,著重指齣瞭理解客戶使用配置文件的重要性,並且強調瞭在産品設計過程中可靠性分配的重要性。盡管這一章節沒有全麵概述可靠性管理技術,但是確信讀者會發現這部分內容的重要性。同時該章節還描述瞭運用可靠性規劃中質量功能配置的方法,概述瞭FMEA/FMECA,並介紹瞭DVP&R;及其與FMEA的關係。  2)本書利用MicrosoftR Excel電子錶格和工具>解算器及目標搜索的非綫性搜索程序。實際的電子錶格與後颱信息一起被復製,這些後颱信息描述瞭程序的運行過程。本書描述瞭如何運用Excel來解決Fisher矩陣和可靠性矩陣的似然比估計。對於可靠性矩陣,本書詳細介紹瞭如何運用大似然估計法來分析漸進性。  3)MinitabTM可以用來分析可靠性矩陣的濛特卡洛(Monte Carlo)區間估計。這一方法並不新穎,但是讀者會發現很少有教材會給齣這種情形下的濛特卡洛實際運用方法。本書描述瞭如何在MinitabTM中運用簡單宏來運行濛特卡洛估計程序。  4)在第2章和第6章的附錄中,給齣瞭秩估計的原理,描述瞭成功�彩О蓯匝櫓行⊙�本二項式置信界限的發展,還指齣相關公式的不同,這些不同點從未被發錶在其他文章中。同時,本書還證明瞭Kaplan�睲eier和Johnson公式的等價性,其中Kaplan�睲eier是包含改進型Kaplan�睲eier的乘積極限估計方法,Johnson公式是用來估計多樣的截尾數據秩的方法。這一內容也從未齣現在其他文獻中。  5)謹遵Abernethy的建議,運用逆秩迴歸法來評估某一概率圖分布的參數。這一方法並不常見,然而,我們發現MinitabTM(版本13)采用瞭此種秩迴歸方法。  6)本書全麵並簡潔地討論瞭一種擬閤優度方法,此方法運用R2統計迴歸來評估擬閤度,介紹瞭如何從概率圖的檢驗中辨彆混閤和競爭失效模式。針對可靠性模型的浴盆現象,本書還介紹瞭Tarum提齣的混閤分布形式的運用方法。  7)第6章給齣瞭改進型零故障試驗的公式,這通常呈現在更多理論背景的條件下。本章還討論瞭截尾試驗方法,並詳細描述瞭貝葉斯調整法,這一方法允許樣本量減少1個。  8)本書討論瞭壽命�燦α�關係模型的加速壽命技術的運用,還討論瞭快速識彆設計缺陷的HALT/HASS的運用方法。對於加速壽命技術,我們討論瞭如何運用MinitabTM的內置加速壽命測試程序來建立阿倫尼斯模型,並應用極大似然方法來評估阿倫尼斯模型的參數。  9)本書試圖通過計算機輔助工程技術為設計驗證提供平衡,從而研究瞭有關有限元模型、概率設計等方法的應用。因此,讀者可以瞭解到,未來的試驗隻會用於設計缺陷的確認而非檢修。  10)第10章描述瞭用於檢測壽命數據差異和評估加速係數的分位數圖的應用方法。  本書對有關理論內容做齣瞭修改,例如:在第3章中介紹瞭分布建模的基礎,其中包括正態分位數改進型評估的Z變化的應用方法,這是為瞭給可靠性專業人員和學生提供相關背景知識及參考資料。第3章的附錄中提供瞭許多更先進的資料,而有關似然估計的參考資料在第9章中給齣。所有人都能從這本書中獲得一些有用的內容,對於經驗較少的讀者,也能隨著他們的進步從本書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後,要感謝所有對本書進行評閱的人,無論是正式的、非正式的還是匿名的。我嚮以下人員緻敬:哈利戴維森公司的Dave Deepak、百特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的Yavuz Goktas博士、福特汽車公司的Ron Salzman、Rel科技公司的James McLinn,西密歇根大學的Leonard Lamberson、韋恩州立大學1999年鞦季學期可靠性工程班的學生。  Gary S�盬asserman
好的,以下是為您創作的圖書簡介,聚焦於“工程設計中可靠性驗證、試驗與分析”這一主題之外的領域,力求內容詳實且自然流暢: --- 《現代城市規劃與可持續發展:理論、實踐與未來趨勢》 圖書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瞭當代城市規劃領域的核心議題,特彆是圍繞可持續發展這一全球性挑戰所展開的理論構建、前沿實踐以及未來發展方嚮。本書旨在為城市規劃師、政策製定者、環境工程師以及對城市可持續性發展感興趣的學者和專業人士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知識框架。 第一部分:可持續城市規劃的理論基石 本部分聚焦於奠定現代可持續城市規劃基礎的理論流派與核心原則。我們首先追溯瞭生態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理論如何融入城市規劃的演進曆程,重點分析瞭“緊湊城市”(Compact City)、“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和“韌性城市”(Resilient City)等關鍵概念的內涵與爭議。 我們詳細闡述瞭多尺度規劃的必要性,從區域層麵宏觀調控資源分配與生態廊道保護,到社區層麵的微觀尺度人性化設計。書中特彆闢章節討論瞭“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在城市水資源管理、熱島效應緩解以及生物多樣性維護中的應用,強調將自然係統視為城市基礎設施的有機組成部分,而非簡單的裝飾或對立麵。同時,我們剖析瞭社會公平性在規劃決策中的重要性,探討瞭如何通過包容性的規劃流程,確保城市發展的紅利能夠惠及所有社會群體,避免“綠色紳士化”等負麵效應的産生。 第二部分:創新實踐與技術驅動 在實踐層麵,本書著重介紹瞭當前世界範圍內成功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案例,並分析瞭支撐這些實踐的創新技術。 智能基礎設施與數據驅動決策: 詳細介紹瞭物聯網(IoT)、地理信息係統(GIS)與大數據分析在實時監測城市環境質量、交通流量優化以及能源消耗管理中的應用。我們分析瞭如何利用城市數字孿生技術進行情景模擬,預測不同規劃方案的長期環境和社會影響,從而實現更科學的決策支持。 循環經濟在城市中的實現: 本章聚焦於城市物質流管理,從廢棄物資源化、建築材料的生命周期評估(LCA)到區域能源係統的集成優化。我們探討瞭如何通過政策引導和技術創新,構建城市層麵的“搖籃到搖籃”係統,顯著減少對外部資源的依賴。 綠色交通與低碳齣行: 深入研究瞭以公共交通為導嚮的開發(TOD)模式的深化應用,包括步行友好型街道設計、自行車網絡建設以及電動化公共交通係統的部署策略。本書對“15分鍾生活圈”的規劃理念進行瞭批判性評估,並提齣瞭在不同密度城市環境下實現其可行性的路徑。 第三部分:麵嚮未來的挑戰與規劃範式轉型 隨著氣候變化、人口結構變化和全球供應鏈重塑等宏大議題的齣現,城市規劃正麵臨深刻的範式轉型。 氣候適應性規劃: 本部分詳盡分析瞭城市在極端天氣事件(如洪澇、乾旱和熱浪)麵前的脆弱性,並係統性地介紹瞭風險評估框架、早期預警機製的構建,以及如何在基礎設施和土地利用規劃中嵌入氣候適應性策略。我們重點討論瞭“海綿城市”理念在不同地理條件下的適應性改造。 城市更新與遺産保護的平衡: 探討瞭在既有城市肌理中推行可持續改造的復雜性。我們提齣瞭將曆史文化遺産保護與綠色技術改造相結閤的“價值提升”策略,避免“推倒重來”帶來的社會和物質資源浪費。 治理結構與公眾參與: 規劃的成功實施依賴於高效且透明的治理結構。本書探討瞭公私夥伴關係(PPP)在推動大型可持續項目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設計有效的公眾參與機製,特彆是利用數字化工具提升社區對規劃決策的認同度和參與度,確保規劃成果真正反映市民的需求和期望。 結語 本書不僅是對現有知識體係的梳理,更是一份對未來城市願景的探索報告。我們相信,通過跨學科的深度融閤、對創新技術的審慎應用以及對社會公平的堅定承諾,人類可以構建齣更具韌性、更宜居、更符閤生態承載力的可持續城市未來。本書力求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鮮活的實踐案例,為讀者描繪齣一條清晰的、邁嚮可持續城市的行動路綫圖。 ---

用戶評價

評分

我購買這本書純粹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因為市麵上關於工程設計方法的書籍汗牛充棟,真正能讓人眼前一亮的實在不多。但這本《工程設計中可靠性驗證、試驗與分析》絕對屬於後者。它最吸引我的是它對“如何記錄和溝通”試驗結果的重視。很多工程師擅長做實驗,但不擅長將復雜的試驗數據轉化為管理層和客戶能理解的、有說服力的報告。書中專門有一個章節詳細講解瞭如何構建有效的可靠性證據鏈,以及如何撰寫令人信服的驗證報告,這部分內容對於項目經理和技術接口人來說,價值連城。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造得好”,更是教你如何“證明你造得好”,這種閉環思維是現代工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這本書的實用價值遠遠超齣瞭其定價。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帶著一種老派工程學特有的嚴謹和一絲不苟,讀起來需要一定的專注度,但迴報是巨大的。它沒有使用太多花哨的辭藻,全是硬核的技術論述,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塊堅實的基石,支撐著整個可靠性工程的大廈。我發現作者對不同行業(如航空航天、汽車製造、電子産品)的特定可靠性挑戰都有所涉獵,並在對比中闡述瞭共通的原理和差異化的處理策略。這使得這本書的適用範圍非常廣。我最近在研究一個新材料在極端溫度下的蠕變行為,書中恰好有一段關於加速壽命試驗(ALT)的討論,其方法論幾乎可以直接套用,這讓我省去瞭大量前期調研的時間。這絕對是一本值得擺在案頭,時常翻閱的參考書。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充滿瞭工業時代的厚重感,那種深藍的背景配上嚴謹的字體,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內在的專業與深度。我原本是想找一本關於項目管理流程優化的書,結果翻開目錄纔發現,這簡直是一本為工程師量身定製的“工具箱”。它並沒有過多糾纏於宏大的理論敘事,而是直奔主題,詳細剖析瞭從初始概念到最終産品交付過程中,每一個關鍵節點上如何進行嚴謹的驗證和測試。尤其是關於不同環境下的疲勞壽命預測模型那幾個章節,作者的論述邏輯性極強,引用瞭大量國際標準和實際案例,我感覺自己就像是跟著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在車間裏進行實地考察,每一步操作都有據可依,而不是空泛的紙上談兵。對於我目前負責的那個需要長期穩定運行的設備項目來說,這本書提供的方法論簡直是雪中送炭,讓我對後續的風險評估工作有瞭更清晰的路綫圖。

評分

老實說,我剛開始對這本書抱有懷疑態度,畢竟“可靠性驗證、試驗與分析”這個名字聽起來就透著一股枯燥的學術味。然而,一旦沉浸進去,纔發現作者的筆觸遠比我想象的要細膩和實用得多。它不是那種隻羅列公式和定理的教科書,更像是一本實戰手冊,教你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以最大的效率證明你的設計是靠譜的”。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試驗設計(DoE)的部分,作者用非常直白的語言解釋瞭如何科學地選擇試驗變量和參數組閤,避免瞭那種“做瞭很多試驗,但依然不確定”的睏境。這種強調效率和精準度的敘事方式,對於時間緊迫的現代工程項目來說,簡直是黃金法則。讀完這部分,我立即著手調整瞭我部門下個季度的試驗計劃,預期能節省至少兩周的測試周期。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布局非常巧妙,它似乎遵循瞭工程實踐的自然流程:先是宏觀的可靠性目標設定,然後深入到微觀的失效模式分析(FMEA),最後纔是詳盡的驗證和報告規範。我尤其對其中關於“臨界點分析”的論述印象深刻。作者強調瞭在整個生命周期中,識彆齣最可能導緻係統性失效的關鍵薄弱環節的重要性,並提供瞭一套係統化的方法來量化這些風險。這種從全局到局部的思維轉變,極大地拓寬瞭我對係統安全性的理解。以前我總是在具體零件上打轉,現在我學會瞭從係統架構的角度去審視可靠性,這無疑是質的飛躍。書中提供的那些圖錶和流程圖,清晰得令人贊嘆,即便是初次接觸這些復雜概念的新手,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點。

評分

發貨速度很快,教材質量很好。

評分

好書啊 力度不大 可惜現在需要

評分

收到後翻瞭一下,很實用,準備好好看看

評分

專業書,作為參考書還是很不錯的

評分

評分

運輸過程中導緻的書籍磕碰……

評分

不錯

評分

書很好,買來當教材用

評分

送貨上門很方便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