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鸟画基础教程

中国花鸟画基础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晓畔,杨莉莉 著
图书标签:
  • 花鸟画
  • 中国画
  • 绘画教程
  • 技法
  • 基础
  • 入门
  • 艺术
  • 绘画
  • 文化
  • 传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47452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571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页数:146
字数:1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美术爱好者、学生、美术院校及中老年大学培训教材。
  《中国花鸟画基础教程》详尽地讲解了国画基础入门的各种技法。对国画的各种画法、笔法、造型方式,以及山水、花鸟画各种常用题材逐一细致讲解,其案例详尽,步骤清晰,后面还有案例欣赏,使初学国画的读者不仅能上手画出作品,还能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中国画深受大家喜爱,本书即为广大花鸟画爱好者及高校绘画专业的读者编写而成。  内容包括了花鸟画领域的大多数题材类别,并辅以步骤、图例。作者基于高校20多年的中国花鸟画教学,力求简洁生动地将花鸟画的各种表现对象的造型规律、造型特点以及笔墨技法介绍给读者,使之可以直观地学习花鸟画,通过临摹、练习提高绘画水平。本书后一部分的创作范例作品亦可作为读者的创作参考启发作用。

作者简介

  董晓畔,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重彩画高研班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艺术研究所所长,国家一级美术师,黑龙江省美协理事,中国美协会会员,中国重彩画会会员,黑龙江省青联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委员  作品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力。  多次参加国内重要展出并有获奖,曾于美国、荷兰、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展出并被收藏。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花鸟画基础1
第1章 花鸟画的基本知识2
一、花鸟画简介2
二、花鸟画的特点3
三、花鸟画的载体3
四、花鸟画的分类4
五、花鸟画的造型特征和表现方法4
六、花鸟画的形式4
第2章 花鸟画的工具与使用7
一、文房四宝7
二、颜料8
三、其他工具9
四、握笔与用笔方法10
第3章 花鸟画的基本技法11
一、线的表现力11
二、线条的运用11
三、墨分五色11
四、常用墨法12
五、用色特点13
六、设色方法14
七、临摹练习15
八、书印结合15
九、题款17
第二篇花鸟画技法19
第1章 花卉的画法20
芭蕉20
百合21
丁香22
杜鹃花23
芙蓉花(一)24
芙蓉花(二)25
荷花26
鸡冠花27
梅花28
兰花29
竹子30
菊花31
凌霄花32
美人蕉33
牡丹花(一)34
牡丹花(二)35
蒲公英36
牵牛花(一)37
牵牛花(二)38
牵牛花(三)39
秋海棠(一)40
秋海棠(二)41
水仙花42
仙人掌43
桃花(一)44
桃花(二) 45
萱草46
鸢尾花47
紫藤花48
第2章 果蔬的画法57
白菜57
葫芦58
萝卜59
枇杷60
葡萄(一)61
葡萄(二)62
茄子63
土豆63
石榴64
柿子65
桃子(一)66
桃子(二)67
蘑菇68
荸荠68
第3章 禽鸟的画法77
鹌鹑77
八哥(一)78
八哥(二)79
翠鸟80
丹顶鹤81
鸽子82
公鸡83
麻雀84
山雀85
喜鹊(一)86
喜鹊(二)87
小鸡88
鸭子(一)89
鸭子(二)90
雁来红91
燕子92
老鹰93
鸳鸯94
第4章 草虫的画法103
知了103
蛾子104
纺织娘105
蝈蝈106
蝴蝶107
蝗虫108
蝼蛄109
蚂蚱109
蜜蜂110
蜻蜓(一)111
蜻蜓(二)112
螳螂113
天牛114
蟋蟀115
第5章 鱼虾蟹蛙的画法120
鳜鱼120
金鱼121
鲤鱼122
螃蟹123
青蛙(一)124
青蛙(二)125
虾(一)126
虾(二)127
小鱼128
第6章 其他画法131
石头131
杂草132
第三篇作品赏析133

前言/序言


墨韵江南:中国花鸟画写意探微 在中国书画的浩瀚星空中,花鸟画以其独特的东方美学意境,承载着文人雅士的情怀与自然万物的生命律动。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摹,更是画家胸中丘壑、笔下乾坤的精神寄托。《墨韵江南:中国花鸟画写意探微》一书,旨在引领读者深入理解中国花鸟画的写意精神,探寻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文化传承与艺术表现手法。本书非写实技巧的堆砌,而是着重于“意”的传达,是“神似”高于“形似”的艺术追求。 第一章 笔墨精神:写意之魂的溯源 本章将从中国画的哲学根基出发,探讨“写意”这一核心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将追溯先秦诸子百家对“气韵生动”的朴素认知,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宗炳“卧游山水”的绘画理论,再到顾恺之“以形写神”的艺术实践,无不渗透着对精神内在的强调。唐宋时期,花鸟画的写意倾向逐渐显现,如宋代黄筌“工笔”与徐熙“野逸”之风的并存,预示着写意审美的发展方向。元代文人画的兴起,更是将写意精神推向高峰,赵孟頫“尚意”的提倡,为后世花鸟画的写意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们将深入剖析“意”的内涵,它既包含画家的主观情感、精神寄托,也寓含着对客观物象的本质提炼与升华。写意并非“不写实”,而是以简练的笔墨,捕捉物象的生命力、神态与精神,达到“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本章将通过对历代经典花鸟画作品的梳理与分析,展示写意精神在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笔下的独特表现,为读者构建起一个清晰的写意美学图谱。 第二章 气韵生动:点、线、面的语言探索 花鸟画的写意之法,最终要落实到笔墨的运用上。本章将聚焦于中国画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元素——点、线、面,解析它们在中国花鸟画写意表达中的独特作用。 点: 点是中国画中最基本的造型单位,其形态、大小、聚散、虚实,皆可传达丰富的意蕴。我们将探讨“皴法”中点法的应用,如“点苔”、“点叶”等,以及如何通过不同形态的点,表现花卉的繁盛、草木的生机、山石的质感。重点将介绍“梅点”、“叶点”、“苔点”等具体技法,并分析其在表现不同物象时的微妙差异。例如,梅点的用笔轻重、墨色浓淡,可以区分出花瓣的娇嫩或坚韧;叶点的聚散疏密,则直接影响到枝叶的茂密与疏朗。 线: 线是中国花鸟画的骨骼与筋脉,其刚柔、粗细、曲直、顿挫,蕴含着无限的表现力。我们将剖析“行笔”的十二种用笔方法,如“中锋”、“侧锋”、“逆锋”、“顺锋”等,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线条组合,描绘出花卉的勾勒、枝干的盘曲、鸟类的动态。本章将重点讲解“勾花”、“染叶”、“写干”、“塑形”等技法,并结合实例,展示线条如何赋予花鸟生命与情感。例如,用苍劲的线条勾勒老树的盘曲,能体现其古朴与坚韧;用流畅的线条描绘飞鸟的羽翼,则能展现其轻盈与迅疾。 面: 面是中国花鸟画的体量与空间,它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虚实变化,构成画面的层次与韵味。我们将探讨“皴染”的结合,如何通过墨色的晕染,表现花卉的色彩、叶片的质感、空间的深度。本章将重点讲解“破墨法”、“积墨法”、“宿墨法”等墨法技巧,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营造出丰富多变的画面效果。例如,破墨法可以在纸上直接施墨,产生浓淡相宜、自然晕化的效果;积墨法则是层层叠加,使墨色厚重而富有层次。 通过对点、线、面语言的深入理解与实践,读者将掌握中国花鸟画写意表达的基本功,能够更为精准地运用笔墨,赋予画面生命与神韵。 第三章 物象寄情:花、鸟、草、木的写意之道 花鸟画之所以引人入胜,在于它将自然万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丰富的情感与象征意义。本章将从具体物象入手,深入探讨不同花鸟题材的写意表现方法。 花卉的诗意: 从“四君子”(梅、兰、竹、菊)的傲骨凌霜,到牡丹的雍容华贵,再到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不同的花卉承载着不同的文化意蕴。我们将分析如何通过笔墨的疏密、色彩的浓淡、构图的虚实,捕捉花卉的姿态之美、精神之韵。重点讲解“写梅”、“画兰”、“勾竹”、“绘菊”的笔墨特点,以及如何表现各种花卉的盛开、含苞、枯萎等不同生命状态。例如,画梅需讲究“折枝”之法,表现其孤傲;画兰则强调“笔简意繁”,体现其高雅。 禽鸟的灵动: 鸟类在中国花鸟画中,常常象征着自由、喜悦、吉祥。我们将学习如何捕捉鸟类的动态瞬间,通过寥寥数笔,勾勒出其眼神的灵动、羽翼的舒展、姿态的活泼。重点讲解“画雀”、“绘莺”、“写鹤”、“勾鹅”等不同禽鸟的形态特征与表现方法,以及如何表现鸟儿的栖息、飞翔、鸣叫等不同情境。例如,画鸟之眼神,乃是神韵之所在,寥寥一点,便能赋予生命;画鸟之翅膀,需讲究飞动之势,才能展现其轻盈。 草木的生机: 山野间的草木,虽然不似名花名鸟那样引人注目,却同样是中国花鸟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章将探讨如何表现草木的蓬勃生机,如缠绕的藤蔓、挺拔的竹竿、婆娑的树影。重点讲解“写藤”、“绘草”、“勾树”、“染叶”的技法,以及如何通过草木的形态,烘托主景,丰富画面。例如,缠绕的藤蔓可以增加画面的动感与生命力;婆娑的树影则能营造出幽深静谧的氛围。 山石的意境: 在很多花鸟画中,山石是衬托花鸟、烘托意境的重要元素。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皴法,表现山石的坚硬、圆润、陡峭等不同质感,以及如何通过墨色的变化,营造出山水的远近、深浅。重点讲解“披麻皴”、“斧劈皴”、“雨点皴”等常用皴法,以及如何将山石与花鸟巧妙结合,形成和谐统一的画面。 通过对具体物象的写意探索,读者将能够将抽象的笔墨语言,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生命形象,并能根据个人情感与审美,赋予这些形象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第四章 构图之道:虚实相生,意境深远 中国花鸟画的魅力,不仅在于笔墨的精湛,更在于构图的巧妙。构图是画家组织画面的骨架,是将散点式的人物、景物、花鸟,融汇于一个有机整体的关键。本章将深入探讨写意花鸟画的构图原则与方法。 虚实相生: “虚”与“实”是中国画构图的核心辩证关系。实处着笔,虚处传神。我们将分析如何通过留白,营造出画面的空间感、意境感,使画面“言有尽而意无穷”。例如,大片的留白可以表现天空的辽阔、水面的浩渺,也能暗示画外的无限景致。 疏密有致: 画面中物象的分布,既要疏密得当,又要节奏分明。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物象的聚散、大小、繁简,形成画面的视觉中心,引导观者的视线。过密则显局促,过疏则显空洞,找到适中的“度”至关重要。 气脉贯通: 一幅好的写意画,必定有“气”在其中流动。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线条的呼应、墨色的晕染、物象的关联,使画面中的各个元素相互联系,形成一股流动的生命力,做到“气韵生动”。 借景抒情: 花鸟画的构图,往往与画家的情感表达紧密相连。本章将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景物,通过构图的安排,将画家的情感、意愿融入其中,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艺术效果。例如,一幅画中,通过描绘孤寂的寒梅,可以寄托画家孤独的心境。 章法与落款: 除了主体构图,画面的落款、印章等也是整体构图的一部分。我们将讨论落款的位置、大小、字体如何与画面协调,以及印章如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通过对构图理论的学习与实践,读者将能够打破思维定势,创作出更具艺术感染力、更富于表现力的花鸟画作品。 第五章 意趣盎然:赏析与传承 艺术的生命在于传承与发展。《墨韵江南:中国花鸟画写意探微》的最后一章,将引导读者如何赏析一幅优秀的写意花鸟画,并激发读者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如何“看”一幅画: 从整体的意境,到笔墨的韵味,再到物象的神态,我们将提供一套系统的赏析方法,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画作的内涵。我们将从“得意”入手,体会画家的情感;再“观笔墨”,欣赏其技法;最后“品物象”,感受其生命力。 名家作品赏析: 本章将选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写意花鸟画名家作品,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从八大山人的“孤寂”,到齐白石的“天真”,再到吴昌硕的“金石气”,通过具体作品的解读,让读者直观感受写意花鸟画的无穷魅力。 创新与发展: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如何融入现代审美,进行创新性的探索,也是写意花鸟画未来发展的方向。本章将探讨当代花鸟画的创作趋势,鼓励读者在掌握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勇敢地表达自我,开创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实践指导与鼓励: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激发读者对中国花鸟画写意创作的兴趣。我们将提供一些简单的练习方法,鼓励读者拿起画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进步。最后,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意作结,呼吁读者肩负起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使命。 《墨韵江南:中国花鸟画写意探微》并非一本填鸭式的技法手册,而是一次对中国花鸟画写意精神的深度挖掘与感悟之旅。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打开一扇通往中国传统艺术殿堂的大门,感受那份墨韵流淌的江南风情,体悟那份笔尖绽放的生命诗意。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上班族,我之前一直觉得花鸟画这种艺术形式离我的生活很远,似乎是只有少数才子才能触及的领域。我曾经也尝试过在网上找一些教程,但要么过于专业,要么过于肤浅,总感觉抓不住核心。直到我偶然翻开《中国花鸟画基础教程》,我才真正找到了那扇通往花鸟画世界的门。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的“接地气”。它没有一开始就使用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从最基础的笔法、墨法讲起,就像是我的启蒙老师一样,一步一步地引领我走进花鸟画的世界。例如,书中对于如何执笔、如何运腕、如何控制笔触的轻重缓急,都有非常清晰的图解和文字说明。我跟着书上的指导,在练习本上反复练习,慢慢地,我能够感受到笔在纸上游走时产生的不同“力道”,以及如何用这些力道来表现事物的形态和质感。 书中的花卉、禽鸟、走兽的范例,也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展示了最终的成品,更重要的是,它会解析这些范例是如何一步步创作出来的。例如,画一只喜鹊,书中会从勾勒眼睛、嘴巴开始,然后是身体的轮廓,最后是翅膀和尾巴的点染。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非常到位,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其中的逻辑。我试着临摹书中的范例,虽然第一次画出来的可能没有范例那么生动,但我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在进步,并且越来越懂得如何去“抓住”物体的神韵。 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色彩的运用也有深入的讲解。中国画的色彩不像西方油画那样浓墨重彩,而是更加讲究“以色助墨”、“以墨破色”,力求在简洁的笔墨中,通过恰到好处的色彩来增添画面的层次感和表现力。书中通过大量的范例,向我展示了如何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花卉的娇嫩、禽鸟的羽毛光泽,以及如何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营造季节和氛围。这让我意识到,色彩在中国画中,不仅仅是颜料,更是情感的载体。 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花鸟画并非遥不可及。它用一种非常温和、循序渐进的方式,将中国花鸟画这门古老的艺术,以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给了我。它不仅传授了我绘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学会了欣赏和感受美,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敬意和热爱。我真心觉得,这本书是每一个想要了解和学习中国花鸟画的朋友们的绝佳选择。

评分

当我第一次拿到《中国花鸟画基础教程》这本书的时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厚重感”和“专业感”。我之前对中国花鸟画有过一些浅显的了解,知道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总觉得它像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难以入门。而这本书,从封面到内页,都散发着一种严谨而又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系统和全面,它并没有跳过任何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最基础的笔墨功底训练,比如各种基本笔法的练习,到墨色的运用,再到色彩的搭配,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跟着书中的指导,尝试着去模仿那些基本的笔触,比如“点”、“线”、“面”的组合,以及如何用不同的笔触来表现不同物体的质感。我发现,哪怕是看似简单的“点”,在不同的运笔力度和角度下,也可以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效果。 书中的范例也是我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宝藏。它不仅仅展示了最终的画作,更重要的是,它会像拆解一样,一步步地剖析创作过程。例如,在讲解如何画一幅写意牡丹时,书中会从花瓣的勾勒,到花心的点染,再到叶子的晕染,每一个环节都配有清晰的图例和细致的文字说明。我跟着范例进行临摹,虽然第一次画出来的效果可能远不如作者,但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逻辑和技巧。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是在教绘画的“形”,更是在强调绘画的“神”。作者在讲解每一类题材时,都会穿插大量的文化背景和意境的探讨。比如,在画竹子的时候,会谈到竹子象征的君子品格;在画松柏的时候,会提及它们的象征意义。这种将艺术技法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在学习绘画的同时,也在进行一次文化的熏陶。 更让我欣喜的是,这本书对于不同风格的花鸟画都有所涉及,比如工笔和写意。它清晰地阐述了这两种风格的特点和技法上的差异,并提供了相应的范例。这让我能够在一个比较宏观的层面上,去理解中国花鸟画的多样性,并找到自己更感兴趣的方向。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中国花鸟画,不仅仅是学习一种技艺,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的深入理解和传承。

评分

在我心目中,中国花鸟画一直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它能够用最简洁的笔墨,描绘出最生动的意象。然而,我一直觉得这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艺术,总以为它只属于那些从小就接受传统教育的天才。直到我偶然发现了《中国花鸟画基础教程》,我才发现,原来学习花鸟画,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困难。 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系统和深入。它没有一开始就让我们去画复杂的图景,而是从最基础的“笔墨”功底入手。书中对各种基本笔法的讲解,非常细致,例如如何控制笔的力度、角度,如何运用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不同的质感。我跟着书上的指导,在纸上反复练习,虽然初期画出的线条可能略显生硬,但我能够感受到笔尖在纸上“行走”时的那种微妙变化。 让我特别受益的是书中对花卉、禽鸟、走兽的刻画。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画出它们的“形”,更重要的是,它会教你如何捕捉它们的“神”。例如,在画孔雀时,书中会讲解如何勾勒出它华丽的羽毛,如何表现它高傲的神态;在画鱼时,则会强调如何通过流畅的线条,来表现它在水中游弋的灵动感。这些细致的讲解,让我对如何赋予画作生命力有了更深的理解。 书中对“设色”的讲解也让我耳目一新。中国画的色彩运用,不像西方绘画那样追求写实,而是更加讲究“以色助墨”、“以墨破色”,力求在简约的笔墨中,通过恰到好处的色彩来增添画面的层次感和表现力。书中通过大量的范例,展示了如何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花卉的娇嫩、禽鸟的羽毛光泽,以及如何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营造季节和氛围。 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意境”的阐述。作者在讲解每一幅作品时,都会引导我们去体会画中的情感和哲学。我发现,中国花鸟画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它让我学会了用更细腻的眼光去观察自然,去感受生命的美好。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绘画教程,更是一次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的深刻体验。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中国花鸟画是一种充满生命力和意境的艺术。它不像写实肖像那样需要捕捉瞬间的表情,也不像山水画那样需要描绘壮丽的景色,它更多的是一种对自然万物的细腻观察和情感抒发。然而,我之前对花鸟画一直知之甚少,总是觉得它门槛很高,不容易入门。直到我接触到《中国花鸟画基础教程》,我才发现,原来学习花鸟画,可以如此有趣和有条理。 这本书的编排非常有特色,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笔墨”讲起。书中详细地讲解了中国画的“五色”(即墨的浓淡干湿)和“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在花鸟画中的具体应用。我跟着书上的指导,反复练习各种基础笔法,比如“点”、“皴”、“擦”,以及如何运用墨色来表现事物的体积感和质感。每一次练习,都让我对“用笔”和“用墨”有了更深的理解。 让我特别着迷的是书中对各种花卉、禽鸟、走兽的讲解。它不仅仅提供了一般的画法,更重要的是,它会深入分析不同物种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传统文化中所代表的寓意。比如,在画蝴蝶的时候,书中会讲解不同蝴蝶的翅膀纹理和色彩搭配;在画猫咪的时候,会分析它慵懒的神态和柔软的皮毛。这种带着“理解”去绘画的方式,让我的画作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充满了生命力。 书中对“留白”的运用也进行了非常深入的阐述。在中国画中,“留白”不仅仅是画面上的空白,它更是意境的营造,是想象的空间。作者通过大量的范例,向我展示了如何通过巧妙的构图和留白,来表现画面的空灵感和深远感。我尝试着去运用这种技法,发现原来画面中的空白,也可以讲故事,也可以传递情感。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绘画技法的教科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感知”和“表达”中国传统审美的启蒙书。它让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能够亲手去创作花鸟画的实践者。我真心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所标示的价格,它是我学习中国花鸟画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中国画,尤其是花鸟画,是一种非常“中国”的艺术形式。它不像西方绘画那样追求极致的写实,而是更加注重写意、留白,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然而,我对这方面一直知之甚少,只能在博物馆或者画册上看到一些作品,然后惊叹于古人的巧夺天工,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去欣赏,更不用说自己去创作了。 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我漆黑一片的艺术认知里点亮了一盏明灯。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笔墨”讲起。什么是“中锋”、“侧锋”,墨的“浓淡干湿”如何表现不同的质感,这些看似最简单的技法,书中却用了大量精美的图例和细致的解说来阐述。我跟着书上的指导,用毛笔蘸墨在宣纸上练习,发现原来一个小小的笔触,就可以幻化出不同的生命力。这让我第一次感觉到,原来绘画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可以通过一番勤奋练习,是可以掌握的。 书中对各种花卉的描绘,也做得极为细致。比如画牡丹,不仅仅是画出花瓣的层叠和色彩,更重要的是要画出它的雍容华贵;画竹子,则要画出它的挺拔坚韧。书中提供了不同角度、不同形态的花卉的范例,并详细讲解了勾勒、点染、设色的技巧。我尝试着临摹书中的范例,虽然最初画出来的东西有些稚嫩,但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神韵”所在。 让我特别佩服的是,作者在讲解绘画技法时,并没有孤立地看待它们,而是将它们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画梅花时,会提及梅花在寒冬傲然绽放所代表的精神;画荷花时,会探讨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品格。这种将艺术与哲学、人生观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在学习绘画的同时,也在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礼。 这本书不仅仅教授技巧,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看”花鸟画,如何去“感受”画中的意境。它打破了我之前那种“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距离感,让我觉得中国花鸟画离我并不遥远。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把钥匙,可以去解锁更多中国传统艺术的宝藏。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一本绘画教程,它更是我通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殿堂的一扇窗口。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中国花鸟画是一种充满“东方智慧”的艺术形式,它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自然的生机,以含蓄的色彩,传递出丰富的情感。然而,我之前对花鸟画的了解,仅限于在画册上惊鸿一瞥,总觉得它是一种高深莫测的学问。直到我接触到《中国花鸟画基础教程》,我才觉得,原来学习花鸟画,可以如此循序渐进,如此引人入胜。 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一点是,它从最基础的“用笔”和“用墨”讲起,一点点地引导读者建立扎实的绘画基础。书中对于不同笔法的讲解,例如“中锋”、“侧锋”、“顿挫”、“提按”等,都配有非常清晰的图例和详尽的文字说明。我跟着书中的练习,反复体会笔尖在纸上的触感,以及墨色在纸上晕染开来的变化。我开始理解,原来看似简单的线条,也可以如此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 在讲解具体题材时,书中也做得非常到位。例如,在画梅花时,它会先分析梅花的形态特点,然后讲解如何用笔墨勾勒出梅花的骨干,如何用色彩点染出花瓣的娇嫩,以及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花瓣的层次感。书中的范例也十分丰富,涵盖了写意和工笔等不同的风格,让我能够接触到不同大师的笔法和构图。 令我非常惊喜的是,书中还深入探讨了中国花鸟画中的“意境”和“神韵”。作者不仅仅是在教授绘画的技巧,更是在引导读者如何去观察自然,如何去体会万物的生命力,并将这种感受融入到笔墨之中。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古代诗词和典故,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花鸟画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我发现,中国画不仅仅是“画”,更是一种“写”,是将作者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理解,通过笔墨“写”出来。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传统艺术殿堂的大门,让我觉得,学习花鸟画,不仅仅是学习一种绘画技法,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的深入体验和传承。我真心觉得,这本书是所有对中国花鸟画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可多得的入门指南。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中国花鸟画是一种非常“写意”的艺术,它不追求事物的绝对写实,而是通过笔墨的挥洒,来传递作者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然而,我之前对这方面的理解,仅限于一些模糊的印象,总觉得自己无法深入其中。直到我偶然翻开《中国花鸟画基础教程》,我才真正体会到,原来花鸟画的学习,可以如此系统和富有深度。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从最基础的“笔墨”讲起,非常系统地讲解了中国画的各种基本笔法,例如“点”、“线”、“皴”、“擦”等。书中配有大量的图例,并且对每一种笔法的运用方式、所能表现出的效果都做了非常详细的阐述。我跟着书中的指导,在宣纸上反复练习,慢慢地,我能够感受到笔尖在纸上不同力度的变化,以及墨色在纸上晕染开来的不同“质感”。 在讲解具体题材时,书中也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画出花卉、禽鸟、走兽的“形”,更重要的是,它会教你如何去捕捉它们的“神”。例如,在画一株兰花时,书中会讲解如何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兰花的叶片,如何用淡墨点染出花瓣的娇嫩,以及如何通过笔墨的浓淡变化来传递兰花的清雅脱俗。书中提供了大量的范例,涵盖了写意和工笔等不同的风格,让我能够接触到不同大师的笔法和构图。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构图”和“留白”的讲解。我之前总觉得画面就是要画满,而这本书让我明白,留白在中国画中是多么重要。它能够营造出画面的空间感、意境和韵味。作者通过大量的范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巧妙的留白,让画面更加生动、富有想象力。我尝试着去运用这些构图原则,发现原来简单的几笔,配合恰当的留白,就可以勾勒出一幅富有诗意的画卷。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例如花卉的象征意义、古代诗词的意境等。这让我觉得,在学习绘画的同时,也在进行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花鸟画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能够亲手去创作,并且能够欣赏其中意境的“入门者”。我真心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中国花鸟画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

这本书简直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中国花鸟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没有系统性的学习途径,总是在网上零散地看一些图片和视频,感觉像是隔靴搔痒,始终不得其法。这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中国花鸟画基础教程》,我可以说,这绝对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有价值的一本书了。 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授绘画技巧的书,更像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溯源之旅。作者在讲解笔墨技法、色彩运用、构图布局的同时,还穿插了大量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与花鸟画之间的渊源。比如,在讲到梅花的画法时,书中不仅仅告诉你如何勾勒花瓣、点染花蕊,还会深入探讨梅花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的坚韧不拔、傲雪独立的气节,以及历代文人墨客为何钟情于此,如何将这种精神融入笔端。这种将艺术与人文深度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对花鸟画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的“画得像不像”,而是上升到了“画出神韵”的境界。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笔墨训练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掌握各种花卉、禽鸟、走兽的写生与创作方法。每一个步骤都配有详尽的图例和文字说明,即使是像我这样完全没有绘画基础的初学者,也能跟着一步步学。书中的范例也十分丰富,涵盖了写意、工笔等多种风格,让我能够接触到不同画家和流派的特点,从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意境”的探讨。在中国画中,“意境”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很难用言语来准确描述。但这本书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逐渐领悟到如何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色彩的冷暖虚实、以及构图的疏密有致来营造画面的氛围和情感。读完之后,我真的觉得自己的眼光和品味都得到了提升,看山水花鸟,不再只是看热闹,而是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诗意和哲理。 总而言之,这本《中国花鸟画基础教程》是一本集知识性、艺术性和指导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它不仅为我打开了中国花鸟画的艺术殿堂,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探索热情。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花鸟画感兴趣的朋友们,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传统艺术,原来可以这么有趣,这么有深度!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有着一种莫名的情怀,尤其钟情于那些线条流畅、意境悠远的中国画。然而,我一直觉得自己与这类艺术有着一道无形的墙,虽然喜欢,却不知道如何跨越。直到我偶然间接触到《中国花鸟画基础教程》,我才觉得,那扇阻隔我与花鸟画的门,正在缓缓地向我敞开。 这本书的讲解方式,简直是为我这样的“小白”量身定做的。它没有上来就讲复杂的理论,而是从最最基础的“笔墨”入手。书中对“执笔”、“运腕”、“墨色变化”等最基本的技法,都有非常详细的图文并茂的讲解。我跟着书中的指导,在宣纸上反复练习,虽然初期画出的线条显得生涩,但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每一种笔法的不同“质感”。我逐渐理解,原来中国画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这些看似简单的笔墨之中。 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在讲解花卉、禽鸟、走兽的画法时,并没有流于表面的“形似”,而是更加注重“神似”。作者在介绍每一种题材时,都会结合其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本身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征。例如,在画竹子时,不仅仅是勾勒出竹子的形状,还会探讨竹子“空心”、“有节”所代表的君子品格;在画梅花时,则会强调其“傲雪凌霜”的坚韧精神。这种将艺术与文化、哲学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在学习绘画的同时,也在进行一次精神上的升华。 书中对“构图”和“留白”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总觉得画面的空白是“画不完”才留下的,而这本书让我明白,留白是中国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营造出画面的空间感、意境和韵味。作者通过大量的范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巧妙的留白,让画面更加生动、富有想象力。我尝试着去运用这些构图原则,发现原来简单的几笔,配合恰当的留白,就可以勾勒出一幅富有诗意的画卷。 这本书让我觉得,中国花鸟画并非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而是可以通过勤奋练习和用心体悟,是能够被掌握和欣赏的。它不仅教会了我绘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看”中国画,如何去“感受”中国画中的意境和韵味。我真心觉得,这本书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中国传统艺术大门的新视角。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中国画,尤其是花鸟画,总有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感觉。总觉得那是大师们的作品,与我这样的普通人毫无关系。然而,《中国花鸟画基础教程》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让我第一次觉得,原来中国花鸟画,离我如此之近,如此生动。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循序渐进”。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从最最基础的“笔墨”入手,从最简单的“点”、“线”开始讲解。我跟着书中的图示,一遍遍地练习,慢慢地,我能够感受到笔尖在纸上不同力度的变化,以及墨色在纸上晕染开来的不同“质感”。我开始理解,原来中国画的魅力,就藏在这些最基础的笔触之中。 让我着迷的是书中对各种花卉、禽鸟、走兽的刻画。它不仅仅教你如何画出它们的“形”,更重要的是,它会教你如何去捕捉它们的“神”。例如,在画一只小鸟时,书中会讲解如何勾勒出它灵动的眼睛,如何表现它羽毛的蓬松感,以及如何用笔触来传递它叽叽喳喳的活泼神态。这种“由形入神”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我画出来的东西,仿佛真的有了生命。 书中对“构图”和“留白”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总是觉得画面就是要画满,而这本书让我明白,留白在中国画中是多么重要。它能够营造出画面的空间感、意境和韵味。作者通过大量的范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巧妙的留白,让画面更加生动、富有想象力。我尝试着去运用这些构图原则,发现原来简单的几笔,配合恰当的留白,就可以勾勒出一幅富有诗意的画卷。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例如花卉的象征意义、古代诗词的意境等。这让我觉得,在学习绘画的同时,也在进行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花鸟画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能够亲手去创作,并且能够欣赏其中意境的“入门者”。我真心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中国花鸟画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

比较厚实的一本书,刚收到,还没细看,内容应该是比较丰富的。

评分

不错

评分

内容丰富,印刷精美,是学习花鸟画的好教材,值得推荐。

评分

简单便于初学者入手。

评分

可能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或有天赋的,才能很好的利用这本书。里面是有针对性地教怎么去花一些牡丹、月季等特定的花。如果想自己构思的话,还是需要自己能融会贯通。

评分

小盆友自己挑的,书嘛,她喜欢就买咯

评分

东西不错

评分

给老人卖的,应该可以

评分

不错,就是太少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