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零基础”为起点,以“实战操作”为主,通过50多个精彩案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铅笔画的各种技法,一网打尽,为读者奉献一本学习、临摹、益智的素描大全。本书适合各类素描初级读者,是美术爱好者学习素描的**入门教程,也是美术培训及相关院校**的教材。
《7天精通素描:基础入门/零基础学素描系列》以“零基础”为起点,以“实战操作”为主,通过50多个精彩案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了铅笔画的各种技法,是一本集学习、临摹、益智于一体的素描大全。
本书既是一本素描速成手册,也是一本素描初学宝典,书中从两条线,帮助读者从入门到精通素描技法。一条线是技术线,从素描的基础开始,通过“确定构图+绘制线稿+确定色调+深入塑造+整体调整”,从纵向完成效果的绘制;另一条是效果线,书中精选了“石膏素描+静物素描+人物素描+动物素描+风景素描+生活素描+创意素描”等,从横向丰富大家的绘画思路。
本书内容的细节特色包括6种题材素描技法放送+7个生活用品质感表现+8种动物特点把握+10个静物立体呈现+11个风景素描技巧讲解+12个人物素描快速上手+800多个详细步骤讲解+1000多张图片全程图解,帮助新手快速成长,学有所成!
本书适合素描初级学习者,是美术爱好者学习素描的佳入门教程,同时也是美术培训及相关院校选择的教材。
零点画室,是专门进行素描、动漫、美术培训的专业画室,目前成立已有五年历史。所有老师都是美术或动漫专业本科出身,对素描、动漫有着多年强烈的爱好、敏感和研究。素描基础深厚,手绘能力出色,精通笔绘、手绘、SAI、Photoshop,Illustrator等平面创作软件。曾组织优秀的老师,去动漫发展*为成熟、火热的日本进行参观、考察和学习,对日系和欧美动漫有着较深的研究。
第1章 轻松入门:素描梦想起航 1
1.1 素描入门基础 2
1.2 素描绘制的准备 3
1.3 铅笔素描线条练习 9
1.4 素描的透视 11
1.5 素描中明暗关系 16
1.6 素描的绘制步骤 19
第2章 静物高手:绘制各种静物素描 23
2.1 石膏几何体写生 24
2.2 水果素描案例 41
2.3 蔬菜素描案例 61
第3章 风景高手:绘制各种风景素描 85
3.1 树叶素描案例 86
3.2 树木素描案例 93
3.3 花卉素描案例 110
3.4 山峰素描案例 134
第4章 动物高手:绘制各种动物素描 149
4.1 甲虫类昆虫素描案例 150
4.2 无甲壳类昆虫素描案例 165
4.3 过渡型动物素描案例 177
4.4 恒温类动物素描案例 190
第5章 人物高手:绘制人物素描 203
5.1 头骨结构素描案例 204
5.2 肌肉结构素描案例 215
5.3 五官的素描案例 231
5.4 素描头像绘制案例 248
第6章 生活高手:日常物件素描 263
6.1 文具类素描案例 264
6.2 卧室物品素描案例 280
6.3 食物类素描案例 290
第7章 创意高手:笔尖下的奇妙景象 303
7.1 布局创意 304
7.2 置换创意 317
7.3 动物创意 331
第1章
轻松入门:素描梦想起航
本章主要介绍素描的基础知识,如素描的概念、分类、工具、作画姿势,以及线条的基本画法、透视的原理和定义,特别是素描的明暗关系、绘制步骤。读者只要用心学习这些基础知识,就能扬帆起航,驶向素描的成功彼岸。
1.1 素描入门基础
素描的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需要细心和耐心,下面我们就从素描基础入门的知识讲起。
1.1.1 素描的概念
素描是绘画的一种形式。如果说绘画是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线条、色彩、明暗、透视及构图等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出可视的、具有一定形式、体积、质感和空间感的艺术形象,那么简单来说素描其实就是光,画素描就是画光。为什么说是画光呢?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光,万物将是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到。更具体一点地说:素描就是利用明和暗的变化来描绘出物体。
素描是绘画艺术造型语言的基础,除了色彩方面的内容外,素描还包含了绘画造型艺术的一切基本法则、规律和要素。因而,对造型的基础训练来讲,素描可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内容。素描是绘画领域中一种独立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样式,是一个独立的画种。
1.1.2 素描的分类
素描的种类包括铅笔画、炭笔画、水墨画、钢笔画、白描等。这些看似是单色画,却又不尽然,毕竟素描涵盖的东西太多,涉及的问题也太多。素描过程是同一时间要考虑许多问题的综合思维活动,但各类素描之间的特性都差不多。同时,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种类,自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素描按使用工具和材料可分为铅笔、炭笔、钢笔、毛笔、水墨、粉笔或两种工具穿插使用的素描等。
素描按题材可分为静物、动物、风景、人像及人体素描等。
素描按目的和用途可分为创作素描、习作素描、绘画图稿、设计素描和完整的素描作品等。
素描按作画时间可分为长期素描、速写、默写等。
素描按绘画传统可分为中国传统写意的素描和西方传统写实的素描。
素描按绘画风格可分为写实素描和意向素描。一般来说写实素描比较尊重客观实体的特征,帮助我们解决造型艺术中诸多最为基本的问题,告诉我们如何画出你所看到的东西;而意向素描比较强调画家本人的主观感受和想法,可告诉我们如何去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感人画面。
1.2 素描绘制的准备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做好素描前的准备工作,才能画出好的素描作品。下面就从素描工具、画画姿势、介绍素描前要做的准备。
1.2.1 素描工具
1. 铅笔
铅笔是最简单、方便的绘画工具。铅笔在描线造型中十分精确,既能较随意地修改,又能较为深入细致地刻画细部,有利于严谨形体的绘制。同时铅笔的种类较多,有硬有软,有深有浅,比较俱全,可以画出较多的调子,铅笔的色泽又便于表现调子中的银灰色层次。
现有的国产铅笔分两种,以HB为中界线,软的为B至6B,数字越大,软度越强,色度越黑;硬的以“H”为代表, H至6H,数字越大,硬度越强,色度越淡。学生用铅笔一般是HB型,软硬适中;初学绘画者可从HB到6B中选择相应的类型。
2. 炭笔
炭笔以不脆不硬为适度,炭条以烧透、松软及黑色为佳,炭精棒以软而无砂称上品。炭笔的用法和铅笔相似,色泽深黑,有较强的表现能力,是画素描的理想工具,尤其适合画人物肖像,其缺点是画重了很难擦掉。
3. 钢笔/圆珠笔
钢笔包括一切自来水型硬质笔尖的笔。使用日常书写的钢笔也可以绘画,但一般都需要对钢笔尖做一点加工,将钢笔尖用小钳子往里弯折30°左右,即可令其正写纤细流利,反写粗细控制自如。
圆珠笔是使用干稠性油墨,依靠笔头上自由转动的钢珠带出油墨来转写到纸上的一种书写工具。它具有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书写润滑,且适宜于用来复写等优点,因而,从学校的学生到写字楼的文职人员等各界人士都乐于使用。当然,它也是一种很好的绘画工具,有少部分人用它来画画。
4. 橡皮
5. 纸
画素描通常使用专用的素描纸。选用素描纸时,要注意选用纸质的坚实、平整、耐磨、纹理细腻、不毛不皱、易于修改的纸,如素描纸、铅画纸等。
铅笔画纸不宜纸纹太粗,炭笔画纸表面不能太光滑,而钢笔画纸的纸面不但要较光滑,还要有一定的吸水性。
初学者使用的纸张大小应以8开或4开为宜;16开大小的铜版纸和复印纸适合用钢笔、圆珠笔画素描。
6. 画板和画夹
画板和画夹都有不同的型号,大小可随自己的画幅而定,初学者可选用590mm×440mm左右的画板。
画板比较坚固耐用,画夹则方便携带,是外出写生的好帮手,如果站着作画,还可准备一个画架。
7. 其他
除以上介绍的基本工具外,进行素描绘制还需准备削铅笔用的美工刀、装画具画袋、清理画面的擦布等。
如果对美工刀的使用力度掌握得不好的话,可以先使用小刀将铅笔削出圆柱形,然后再使用铅笔刀将笔芯削尖,等到熟练了,再用美工刀。最好的削铅笔的方法就是用美工刀削,一方面便于绘画,削得长用得也久;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削尖或粗或长或短;最后还可以节约炭,转笔刀一般比刀削浪费40%左右的炭。
8. 数码工具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绘画界,绘制工具不再局限于纸和笔,数码绘画的工具有鼠标、数位板等。
使用Painter画铅笔素描画,并不是所有的铅笔笔刷画出的素描效果都像铅笔的,有些效果更像是使用钢笔画的。最接近于铅笔效果的Painter笔刷是“仿真2H绘图铅笔和6B软铅”,其不透明度在40%~50%。该笔刷大小可根据自己创建的画布和对象的大小来调整,一般建议笔刷大小在3~12之间。
1.2.2 素描的作画姿势
很多学绘画的学生不是拿握笔的姿势不正确,就是眼睛与画板之间的距离不对。正确的位置的选择和作画姿势,有助于整体观察和表现方法的运用,良好的习惯有助于绘画技能的提高。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正确的素描作画的姿势。
1. 握笔姿势
绘画的握笔姿势和平时写字是有区别的。
横握:当画板直立,画者在画轮廓或其他长虚线时,应使用长铅笔,手轻握笔后端;画短实线或细部时,应手握笔前端,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铅笔,笔尾收于掌心,小指作支点支撑在画板上(或悬空)。画直线的时候手腕不动,靠手臂的上下或左右移动来画出线条,画有弧度的线时可移动手腕。
直握:当画板平放或画实线及细部时,可像写字那样直握铅笔。当铅笔直立地以尖端来画时,画出来的线较明了而坚实;当铅笔斜侧起来以尖端的腹部来画时,画出的线条都比较模糊而柔弱。
? 横握? 直握
2. 眼睛、笔、画板之间的距离
眼睛与画板的距离一般保持在50厘米左右。如果画纸确实很大,那么距离还要稍微更远一些。要始终保持画板的倾斜面与眼中视线成垂直的角度。
? 视线与倾斜画的角度关系 笔与画板的位置关系
笔与画板之间要保持着一定的倾斜度,这样在作画时就不会伤到纸面。
此外,还要保持观察写生对象时的视点的相对固定,这样画出来的物体或人物才不会变形。
1.3 铅笔素描线条练习
素描排线是勾画轮廓后的步骤,绘画者可以通过排线塑造素描中的明暗(黑白灰)。下面就为大家介绍4种素描排线的正确表现方法。
1.3.1 铅笔素描线条的四种基本排列方法
素描由无数条不规则的线条外加独特的塑造方法组合而成,而不管使用什么方法,素描的最终目的就是更好地呈现出接近完美的作品,其中排线是必不可少的素描方法之一。
正确的排线方法,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1. 顺手的平行线/重叠的排线
平行线就是有次序的顺手排线。
重叠的排线就是在一块区域多重复几遍同一种画法。具体来说,在排完一遍线后,再重叠两遍、甚至三遍线条。这时几乎看不见线条,其效果是一个完整的色块。
2. 交错的排线/转折排线
交错的排线就是在画完第一遍排线以后,再在上面铺上一层不同方向的排线,两遍之间的方向最好依照菱形,与整体画面相协调即可。
转折排线就是接近物体形态结构的排线形式,能更好地塑造物体的形态。
排线是素描构造运用最多的表现形式之一,要求同时掌握好排线握笔姿势和排线的画法。如果想要让排线的表现效果更好,还需要素描学习者勤加练习,一手好的排线能让素描水平更高。
1.3.2 铅笔线条与质量感
素描静物的质感与量感,是指物体的物质属性。不同的物质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知,这就是质感。如陶罐的粗糙、玻璃的光洁、丝绸的柔软、金属的坚硬等。量,是指物体的重量,不同物体的重量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知,这就是量感。在造型艺术中,量感与质感的表现是密切联系的。物体的量感和某些质感本应是触觉感知,但当物体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后,唤起了我们的感知经验或某种心理联想,从而产生了视觉上的质感和量感。在素描造型中,对物体质感与量感的刻画,将使物象的表现更真实和富于感染力。
1. 弱光物体的质感表现
弱光物体,如纸张、毛发、缸钵,以及纤维制品中的粗布、毛呢等,其质地粗细适中,反射光不强,高光不明显,明暗变化的规律比较明显。
2. 强光物体的质感表现
有光物体指金属制品、陶瓷日用品、玻璃器皿、釉陶等。一般来讲,有光物体表面密度大,透光性弱,反射力强,因此对光源极为敏感。高光是光面物体最重要的视觉特征,高光的高度一般都很强,但由于物体的形体特征、固有色的明度差异等,因此在其高度、形状及虚实关系上,都呈现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同形体的塑造、质感的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釉陶与陶瓷的质感表现。
1.4 素描的透视
素描当中的透视,就是把看到的物体,将它的颜色和质量忽略掉,只抓住它的结构。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物体看成是透明的、空的,只看它的骨架结构。绘画以透视为基础,画素描先要画造型,再画明暗,因此造型至关重要。而造型的好坏,又取决于透视是否准确。如果没有透视,那么所画物体就会缺少立体感。
1.4.1 透视现象
当我们站在街上,向街道一方的尽头望去时,往往会看到这样一种景象:街道向远方延伸的同时,街面也在由宽变窄,越往远方,两条街边所构成的街面越窄,以至两条街边线交汇在远方。道路两旁高大的树木也逐渐变得低矮,树木之间的距离也由长变短,最后树木随同街道也汇聚在了远方。
另外在许多电影或者电视上出现过这样的镜头:一个人在铁轨的中间向前方走去,镜头摇向铁轨的前方,两条笔直的铁轨由宽变窄,一直延伸,在远方交汇成一点。
这种现象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理解,因为我们眼睛所观察到的景象就是这样,这就是透视现象。在学习素描时,要注意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透视现象,并用心观察和研究这些透视的原理。
1.4.2 素描中定义的透视
我们看到的自然界的物象呈现近大远小的空间现象,就是透视现象。用科学的原理和素描的方法把透视现象准确地表现在画面上,使其形象、位置、空间与实景感觉相同,这就是素描透视。在素描中,透视的运用是在画面上确定物体的深度,即物体及其各部分的形在画面中的空间位置,是绘画中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创造空间效果的基本因素。因此,透视法则是写实造型的重要依据,掌握透视基本原则是准确观察,真实描绘物象空间关系的基础。
1.4.3 素描中的透视分类
素描中透视的种类有三种:平行透视、散点透视、成角透视。
1. 平行透视
一个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就是平行透视。由于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而这个消失点又是视平线上的心点,因此素描中的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
作品欣赏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画面属于典型的平行透视关系,其心点就在画幅中基督所在的位置上。基督周围的屋顶、侧墙、窗户所形成的一组直线直指心点。这便诱导观者集中视线,从而突出了中心人物。餐桌长长的水平线贯穿左右,形成了一种庄重、威严的形象刻画,使观者有如身临其境。
2. 成角透视
以立方体为例,视点对立方体进行平行运动观察时,在60°视域中,当立方体没有一个平面与画面平行,且有一条与基面垂直的边棱距离画面最近时,立方体就和视点、画面构成成角透视关系,即成角透视。由于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因此成角透视又被称为两点透视。
? 消失点 视平线 消失点
在同一透视图中,由于立方体与画面所成角度不同,因此决定了成角透视的消失点在视平线上的位置是可以移动的。在视点、心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观看两个不同角度的立方体可以形成两对消失点。
在同一立方体中,左右两组成角边线会形成的两个消失点,分别处在心点两侧。它们的位置变化具体如下。
(1) 当立方体成角边与画面成45°角时,两个消失点就在左右两距点上。?
(2) 当立方体成角边与画面成非45°角时,一个消失点处在同侧的距点之内,另一个消失点则处在同侧距点之外。
由于立方体的各个面都含有成角边,所以立方体的各个面都会产生变形。
作品欣赏
3. 散点透视
散点透视也叫多点透视,即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消失点。这种透视法在中国画中比较常见,传统的中国画讲究散点透视法。散点透视法不拘泥于一个观点,它是多视点的。在表现景物时,它可以将焦点透视法要表现的近大远小的景物,用多视点处理成平列的同等大小的景物。
西洋画一般采用“焦点透视”。它就像照相一样,观察者固定在一个立足点上,把能摄入镜头的物象如实地拍摄下来,因为受空间的限制,所以视域以外的东西就不能被摄入了。中国画的透视法就不同了,画家的观察点既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到自己的画面上来。因而中国画的这种散点透视法,也被叫作多点透视。
作品欣赏
清明上河图之所以能够表现“一望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了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的结果。
1.5 素描中明暗关系
明暗现象的产生,是物体受到光线照射的结果,是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光线不能改变物体的形体结构。要表现一个物体的明暗调子,正确处理其色调关系,首先要对对象的形体结构有正确的、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为物体的形体、结构的透视变化,物体表面各个面的朝向就会不同,所以光的反射量也就不一样,因而就形成了色调。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形成物体体积的基本形状,即物体受光照射后出现的明暗变化也就是下面要说的“三大面五大调”。
1.5.1 三大面
所谓三大面,是指物体的受光面(亮面)和背光面(暗面),以及这两大部分之间过渡的侧光面(灰面)。在素描中,这三大面通常分别被简称为黑、白、灰。
1. 亮面
亮面是指物体的受光部。画亮面的时候可以换2B以下铅笔,从明暗交界线开始铺调子。铺的时候要顺着明暗交界线的方向,刚开始高光部分可留白。但是最后一定要用HB铅笔铺一层调子,其要领是越接近高光,铺的调子越轻快。
2. 灰面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灰”,不知道“灰”的含义就无法表现“灰”。“灰”其实就是所谓的层次,一个高亮到深暗之间的灰色级的深度,灰域越广,画面的层次就越丰富。当一位素描高手在评价你的素描作品时,说你画得“灰”,其意思就是在说你画的画面的明暗层次没有拉开,给人以平平的感觉,缺乏空间的深度和表现。而自己所说的“灰”是画面灰度级的表现,要准确地理解两种“灰”各自的概念与区别。
一个画面要有虚实的关系,要靠对比来拉开空间,光线最少的地方要做到最暗(铅笔能达到的),光线最多的地方就是白纸的白亮了,这期间要有不同灰度的层次,画面要响亮,给人以强烈的空间感。暗的地方不暗,亮的地方不亮,中间的灰度层次不够,空间就拉不开,对比度就不够强烈(就整体而言),就是所说的“灰”。
在空间深度和对比足够的情况下,深入细致的刻画,能让灰度层次更加丰富,作品的细节也能被表现得更加丰富具体。总之灰度的运用相当重要,用灰度可以表现色彩深度,用灰度可以表现质感,甚至还可以用灰度表现空气感和画面的某种情感。
3. 暗面
暗面是靠反光来表现层次的。暗面如果不是画面的中心点的话,建议归纳统一。就没必要重点刻画,不然就喧宾夺主了。当然其中的转折层次一定要表现出来,如果暗面的转折没画好只能证明对物体的构造不明确,要根据物体暗面的结构来描绘暗面的调子。
1.5.2 五大调
五大调是在三大面的基础上,细分出来的五个调子,是西方绘画体系中素描教学所用到的专业术语。
五大调是指具有一定形体结构、一定材质的物体受光的影响后在自身不同区域所体现的五种明暗变化的规律,即高光(最亮点)、亮灰面(高光以外的受光部)、明暗交界线、暗部(包括散光)、投影。另一种说法认为,去掉“投影”加上“反光”,为五大调。
在素描基础绘画学习中明确表现物体的五大调,有助于表现物体的体量感、质感,更有助于体现画面的空间感、层次感。但是特殊形体、特殊材质的物体在受光影响后不会产生明确的三大面五大调变化,如液体、玻璃、金属等。
(1) 高光——直接受光部分。
高光是受光物体最亮的点,表现的是物体直接反射光源的部分,多见于质感比较光滑的物体。
(2) 亮灰面——中间面。
亮灰面是半明半暗,高光与明暗交界线之间的区域。
(3) 明暗交界线——区分物体亮部与暗部的区域。
明暗交界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因为它的位置处于形体的转折处。它其实不是一根线,而是由很多的面构成的,所以画的时候有的地方要画得实一点,有的地方要画得虚一点。明暗交界线是全画面中最暗的地方,是重点要画的地方。
(4) 反光。
反光是环境给物体暗部的反射光,色调深度层次不可过亮,不可以超过灰层次,否则会使画面过花。
(5) 投影——投在地面上的影子。
在投影与投影物体的交汇处是完完全全的黑色,而在交汇处附近的物体表面则会有一定的反光作用,那里的颜色反而会亮一些。如果物体背后的空间很大的话,那么素描中的物体投影就要做到“疏密有致”。影子越靠近物体就要越黑,线条就要越严密,反之就越要稀疏,直至最后完全消失,这样才能完美地画出物体的存在感。
……
前言
本书是一本素描技法入门的书,从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动物素描、风景素描、人物素描、生活类素描到最后的创意素描,简单、完整、详细地介绍了素描技法的画法和要点,包括了素描学习阶段的所有知识。
书中还总结了一套严谨的素描初步训练方法,对构图、形体,透视、明暗的深入刻画与表现,均作了详细的分析并直观地体现在绘画步骤中,使初学者能在绘画学习中一步一个脚印,以最快的速度,学有所成!
本书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
(1) 从零开始,是容易上手的基础素描教程。
书中内容完全从零开始,照顾新手读者,从最基础的素描开始学起,通过6个专题,如静物素描+人物素描+动物素描+风景素描+生活素描+创意素描,进行系统的素描学习,帮助读者轻松入门。
(2) 实战性强,在大量的实战演练中逐步精通。
书中以实战为主,特别是安排了50多个循序渐进的案例演练绘制,每个案例都以10~15步的方式进行讲解,全书共达800多个详细步骤讲解,帮助读者在实战中提高素描技巧。
(3) 全程图解,让素描技法一目了然、一学就会。
本书采用了1000多张图片,对各类对象素描的打形、构图、线稿、明暗、质感等进行了全程式的图解,通过大量清晰的图片,让实例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读者在快速领会的同时,也能举一反三,制作出更加精美漂亮的效果。
本书由零点画室编著,参加编写的人员还有姚耀、谭贤、柏松、谭俊杰、徐茜、苏高、曾杰、张瑶、刘嫔、罗磊、罗林、蒋鹏、田潘、李四华、刘琴、周旭阳、袁淑敏、谭中阳、杨端阳、卢博、徐婷、余小芳、蒋珍珍、吴金蓉、陈国嘉、曾慧、向彬珊、李龙禹、徐旺等人,在此表示感谢。由于作者知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说实话,当初买这本《7天精通素描:基础入门》纯属是出于好奇,我总觉得素描是那种需要天赋的事情,自己肯定学不会。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内容编排非常科学,每天的任务都量身定制,让我感觉我真的可以在7天之内,看到明显的进步。第一天,它没有直接讲画复杂的物体,而是从最基础的“线条的质感”开始。它教你如何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角度,让线条拥有不同的“表情”,比如硬朗的、柔美的、粗犷的、细腻的。这让我明白了,原来画线条不是一味地画“直”,而是要赋予它生命力。我之前画的线条总是很生硬,现在我知道了,是我的线条“没有表情”。接着,它就深入到“基本形体”的练习。它会把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比如苹果、杯子、瓶子,拆解成最基本的几何体,比如球体、圆柱体、圆台体。这种“解构”的思维方式,让我觉得豁然开朗。我发现,原来一个复杂的物体,其实是由几个简单的形体组合而成的,这样一来,画物体就变得不再那么令人畏惧了。书中的图示非常直观,而且讲解很到位,让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分解,而不仅仅是“怎么”去分解。我尤其喜欢它关于“结构”的讲解。它强调了物体不仅仅是表面的轮廓,更重要的是它的内部结构。比如画一个水果,你需要理解它里面是如何支撑的,如何连接的。这种对结构性的理解,让我的画从“二维的平面”变得更具“三维的立体感”。在光影的讲解上,这本书也做到了深入浅出。它没有上来就讲复杂的明暗交界线,而是从最基础的光源方向入手,让你理解光线是如何在物体表面形成的“受光面”、“背光面”、“反光”和“投影”。书中的练习非常生动,比如用简单的球体模拟不同的光源,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光影的原理。我发现,通过掌握了光影的规律,画出来的物体才真正有了体积感。它对“透视”的讲解也做到了化繁为简。我以前一听到透视就头大,觉得那是非常数学化的东西。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图示和生活化的例子,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视平线、消失点,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看到的物体形状的。比如,站在铁轨旁,远处的铁轨会汇聚。这种形象的讲解,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透视的奥秘。这本书最棒的一点是,它不是让你死记硬背,而是教你如何“观察”和“分析”。它让你学会去分析物体的形状、结构、光影和透视,而不是盲目地去临摹。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我学到的不仅仅是绘画技巧,更是绘画的思维方式。我真的觉得,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地把我带进了素描的世界。它让我从一个对绘画一无所知的小白,变成了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动手绘制简单素描的入门者。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购买《7天精通素描:基础入门》这本书,更多的是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我之前对素描有着根深蒂固的“高门槛”印象,总觉得那是一门需要极高天赋的艺术。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让我找到了学习素描的正确方法。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一点,是它对于“基础”的拆解和阐释,做到了极致的细致和易懂。第一天,它并没有直接让我们去画写实的物体,而是从“线条的表情”入手。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画直线,而是让你体会不同力度、速度、角度的线条所带来的不同感觉,比如坚硬的、柔和的、急促的、绵长的。这让我明白,原来线条本身就可以传达信息,不仅仅是构成轮廓。我以前画的线条总是显得“死气沉沉”,现在我意识到,是我的线条“没有表情”。接着,它就引导我们去理解“形状的本质”。它会把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比如一个杯子、一个水果,拆解成最基础的几何形体,比如圆柱体、球体。这种“解构”的思维方式,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很多时候我画不好一个物体,是因为我没有看透它的基本形状。书中的图示都非常清晰,而且讲解深入浅出,总能说到关键点上,让我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仅仅知道“怎么”做。我尤其喜欢它在“结构”方面的讲解。它不仅仅关注物体表面的轮廓,更强调物体内部的支撑和连接方式,让我理解了物体为何会长成这个样子。这种对结构性的理解,让我的画作瞬间变得更有“骨骼感”,更具立体感。在光影的处理上,这本书也做到了化繁为简。它没有上来就讲复杂的明暗交界线,而是从最基础的光源方向入手,让我们理解光线如何在物体表面形成“受光面”、“背光面”、“反光”和“投影”。书中的练习非常生动,比如用简单的球体模拟不同光源,让我很快就掌握了光影的规律,让物体有了真实的立体感。它对“透视”的讲解也堪称“点睛之笔”。我以前一提到透视就头疼,觉得那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图示和生动的比喻,让我理解了什么是视平线、消失点,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所看到的物体形状的。比如,想象你站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远处的路面会逐渐变窄。这种形象的讲解,让我一下子就领悟了透视的原理。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传授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它教我如何去看待一个物体,如何去分析它的形状、结构、光影和透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画”的层面。这种启发式的教学,让我学到的不仅是绘画技巧,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绘画思维。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对“7天精通”这种说法是有些怀疑的,毕竟素描这东西,听起来就是需要长时间磨练的技艺。但当我翻开《零基础学素描系列·7天精通素描:基础入门》这本书时,那种顾虑就消散了大半。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循序渐进性,每一天的内容都像是精心设计的阶梯,让你一步步往上爬,而不会感到吃力。第一天,它并没有直接丢给你一个复杂的静物写生,而是从最基础的“线条的质量”入手。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画直线”,而是通过示范,让你理解线条可以有粗细、虚实、快慢之分,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画面的表现力。我以前画线条总是软绵绵的,没有力量感,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如何通过控制笔的力度和速度,让线条变得更有生命力。然后是形状的练习,它把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比如水果、杯子,拆解成最基本的几何形体,比如球体、圆柱体。这种分析方法让我豁然开朗,原来很多复杂的形体都是由简单的形体组合而成的,这大大降低了我对画“形状”的畏难情绪。书中的插图都非常清晰,而且讲解非常到位,不是那种只给你看图,让你自己去领悟的。它会详细地解释为什么这样画,为什么要这样分解。我特别喜欢它关于“结构”的讲解,它会让你理解物体不仅仅是表面的形状,更重要的是内部的结构,骨骼感。比如画一个瓶子,它不仅仅是一个圆柱形,它内部还有厚度,还有如何连接瓶口等等。这种对结构性的理解,让我的画不再是“平面的”,而是有了“立体的”感觉。书中的光影部分也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一开始就讲复杂的明暗交界线,而是从最简单的光源和物体关系入手,让你理解光线是如何照射在物体上,形成高光、亮部、暗部、反光和投影的。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书里有几个小练习,就是用简单的几何体来模拟不同的光源方向,然后观察光影的变化。通过这些练习,我不仅理解了光影的原理,还学会了如何根据光源去判断物体的明暗关系,让画面更有体积感。它还专门辟出了章节来讲解透视,并且是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我以前一提到透视就头疼,觉得那是数学问题,但这本书通过一些简单的透视线和消失点的图示,让我理解了透视是如何影响我们看到的物体形状的。比如画面中的一条直线,在透视作用下,它会在消失点汇聚。理解了这些,再画建筑或者道路时,就不会感到那么无从下手了。这本书真正做到了“零基础”,它假设读者没有任何绘画基础,从最最基础的内容讲起,并且用非常直观和生动的方式进行讲解。它不枯燥,不晦涩,更不会让你感到沮丧。它更像是一位朋友,耐心细致地引导你进入素描的世界,让你在不知不觉中爱上绘画。我真的觉得,如果你曾经觉得素描很遥远,或者尝试过但觉得太难,这本书绝对是你的最佳选择。它会颠覆你对素描的认知,让你相信,你也可以画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评分我一直都觉得素描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天赋和多年的磨砺,所以之前从来没有真正尝试过。直到我偶然发现了这本《7天精通素描:基础入门》,我才意识到,原来素描也可以如此亲民,如此易于学习。《7天精通素描:基础入门》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是它强大的“拆解”能力,它能把看似复杂的素描技巧,分解成每天只需几步就能完成的小目标。第一天,它没有直接让我们去画什么,而是先让我们理解“线条的灵魂”。它教我如何通过控制笔触的轻重、快慢、虚实,来赋予线条不同的“表情”,让画面更有生命力。我以前画的线条总是很“死板”,现在我明白了,原来线条也可以“跳舞”。接着,它就进入了“形体”的学习,但不是让你死记硬背各种形状,而是教你如何“看”出物体的基本形体。它把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比如一个瓶子、一个苹果,拆解成最基本的几何体,比如圆柱体、球体。这种“剥洋葱”式的分析方法,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很多时候我画不好一个物体,是因为我没有抓住它的本质形体。书中的插图都非常精美,而且讲解非常到位,总能抓住问题的关键,让我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仅仅知道“怎么”做。我特别喜欢它对“结构”的讲解。它强调了物体不仅仅是表面的轮廓,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在结构。比如画一个茶杯,你需要理解它杯壁的厚度,杯底的支撑。这种对结构的理解,让我的画作瞬间变得更有“骨骼感”,更具说服力。在光影的处理上,这本书也做到了化繁为简。它没有上来就讲复杂的明暗交界线,而是从最基础的光源方向入手,让我们理解光线如何在物体表面形成“受光面”、“背光面”、“反光”和“投影”。书中的练习非常生动,比如用简单的球体模拟不同光源,让我很快就掌握了光影的规律,让物体有了真实的立体感。它对“透视”的讲解也堪称“点睛之笔”。我以前一提到透视就头疼,觉得那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图示和生动的比喻,让我理解了什么是视平线、消失点,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所看到的物体形状的。比如,想象你站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远处的路面会逐渐变窄。这种形象的讲解,让我一下子就领悟了透视的原理。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传授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它教我如何去看待一个物体,如何去分析它的形状、结构、光影和透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画”的层面。这种启发式的教学,让我学到的不仅是绘画技巧,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绘画思维。
评分我之前对素描的印象就是“难”,觉得那是一门需要天赋和长时间训练的艺术。但《7天精通素描:基础入门》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真的把素描的“基础”剖析得非常透彻,而且是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和实践的方式。第一天,它并没有直接讲画什么,而是先让你理解“线条的本质”。它不是告诉你怎么把线条画直,而是告诉你线条可以有不同的“表情”,比如坚硬的、柔和的、急促的、绵长的。它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让你体会如何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材质和情感。我以前画线条总觉得很僵硬,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线条是有生命的,是可以传达信息的。接着,它就进入了“形状”的学习,但不是让你死记硬背各种形状,而是教你如何“看”出物体的基本形状。它会把你身边常见的物品,比如茶杯、水果,拆解成最基本的几何形体,比如圆柱体、球体。这个过程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揭示物体的本质。我发现,当你看懂了物体的基本形状,再去画它的时候,就变得容易多了。书中的图例非常丰富,而且讲解清晰,让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怎么”去做。我尤其喜欢它关于“结构”的讲解,它强调物体不仅仅是表面的轮廓,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在结构。比如画一个人体,它不是只有表面的皮肤,而是由骨骼、肌肉构成的。理解了结构,画出来的东西才会有“骨骼感”,才会显得真实。它在光影的讲解上也做得非常到位,没有一下子就讲复杂的明暗变化,而是从最简单的光源方向入手,让你理解光线是如何投射在物体上,形成明暗区域的。它会教你如何识别高光、灰面、暗面、反光和投影。通过书中的练习,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对光影的感知能力提升了,画出来的物体也更有立体感了。它对“透视”的讲解也堪称经典,我以前觉得透视非常抽象,很难理解。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图示和简单的案例,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视平线,什么是消失点,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看到的物体形状的。比如,你站在铁轨旁边,你会看到铁轨在远处汇聚。这种直观的讲解,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透视的原理。而且,这本书非常强调“观察”和“分析”的重要性。它不是让你死命地去临摹,而是教你如何去观察,去分析物体的形状、结构、光影和透视。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我学到的不仅仅是绘画技巧,更是绘画思维。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把万能钥匙,打开了我通往素描世界的大门。它让我从一个对素描一无所知的小白,变成了一个能够独立分析和绘制简单素描的入门者。我真的很佩服作者能够把如此复杂的知识,用如此简单、清晰、易于上手的方式呈现出来。
评分我之前对素描一直有一种“敬畏感”,总觉得那是一门需要极高天赋和长时间磨砺的艺术,自己可能永远也学不会。然而,当我翻开这本《7天精通素描:基础入门》时,我所有的顾虑都被打消了。这本书最让我称道的是它“化繁为简”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把复杂的素描概念,分解成每天都可以轻松掌握的小目标。第一天,它就从最基础的“线条的质感”开始。它不是简单地教你画直线,而是让你去体会如何通过控制笔触的轻重、快慢、虚实,来赋予线条不同的“表情”,比如坚硬的、柔和的、粗犷的、细腻的。这让我明白了,原来线条本身就可以传达信息,它不是冰冷的几何图形。我以前画的线条总是显得“软绵绵”,缺乏力量感,现在我意识到,是我的线条“没有灵魂”。接着,它就引导我们去理解“形状的本质”。它会把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比如一个杯子、一个苹果,拆解成最基本的几何体,比如圆柱体、球体。这种“化繁为简”的分析方法,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很多时候我画不好一个物体,是因为我没有抓住它的核心形状。书中的图示都非常精美,而且讲解清晰明了,总能抓住问题的核心,让我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仅仅知道“怎么”做。我尤其喜欢它对“结构”的讲解。它强调了物体不仅仅是表面的轮廓,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在结构。比如画一个茶杯,你需要理解它杯壁的厚度,杯底的支撑。这种对结构的理解,让我的画作瞬间变得更有“骨骼感”,更具说服力。在光影的处理上,这本书也做到了化繁为简。它没有上来就讲复杂的明暗交界线,而是从最基础的光源方向入手,让我们理解光线如何在物体表面形成“受光面”、“背光面”、“反光”和“投影”。书中的练习非常生动,比如用简单的球体模拟不同光源,让我很快就掌握了光影的规律,让物体有了真实的立体感。它对“透视”的讲解也堪称“点睛之笔”。我以前一提到透视就头疼,觉得那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图示和生动的比喻,让我理解了什么是视平线、消失点,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所看到的物体形状的。比如,想象你站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远处的路面会逐渐变窄。这种形象的讲解,让我一下子就领悟了透视的原理。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传授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它教我如何去看待一个物体,如何去分析它的形状、结构、光影和透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画”的层面。这种启发式的教学,让我学到的不仅是绘画技巧,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绘画思维。
评分我原本对素描的印象就是“难”和“需要天赋”,所以一直把它当作一项遥不可及的技能。但《7天精通素描:基础入门》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观念,让我看到了学习素描的希望。《7天精通素描:基础入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极强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它把素描这个看似复杂的领域,分解成了一系列清晰、易于理解的步骤。第一天,它就从最基础的“线条的语言”开始。它不是简单地让你画直线,而是教你如何通过控制笔触的轻重、快慢、虚实,来赋予线条不同的“表情”,比如硬朗的、柔美的、粗犷的、细腻的。这让我明白了,原来线条本身就可以传达信息,它不是冰冷的几何图形。我以前画的线条总是显得“软绵绵”,缺乏力量感,现在我意识到,是我的线条“没有灵魂”。接着,它就引导我们去理解“形状的本质”。它会把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比如一个杯子、一个苹果,拆解成最基本的几何体,比如圆柱体、球体。这种“化繁为简”的分析方法,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很多时候我画不好一个物体,是因为我没有抓住它的核心形状。书中的图示都非常精美,而且讲解非常到位,总能抓住问题的关键,让我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仅仅知道“怎么”做。我尤其喜欢它对“结构”的讲解。它强调了物体不仅仅是表面的轮廓,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在结构。比如画一个茶杯,你需要理解它杯壁的厚度,杯底的支撑。这种对结构的理解,让我的画作瞬间变得更有“骨骼感”,更具说服力。在光影的处理上,这本书也做到了化繁为简。它没有上来就讲复杂的明暗交界线,而是从最基础的光源方向入手,让我们理解光线如何在物体表面形成“受光面”、“背光面”、“反光”和“投影”。书中的练习非常生动,比如用简单的球体模拟不同光源,让我很快就掌握了光影的规律,让物体有了真实的立体感。它对“透视”的讲解也堪称“点睛之笔”。我以前一提到透视就头疼,觉得那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图示和生动的比喻,让我理解了什么是视平线、消失点,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所看到的物体形状的。比如,想象你站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远处的路面会逐渐变窄。这种形象的讲解,让我一下子就领悟了透视的原理。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传授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它教我如何去看待一个物体,如何去分析它的形状、结构、光影和透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画”的层面。这种启发式的教学,让我学到的不仅是绘画技巧,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绘画思维。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素描保持着一种“望而却步”的态度,觉得那是需要极高天赋和长期训练的技能。直到我偶然间翻开了这本《7天精通素描:基础入门》,我才真正体会到,原来素描也可以如此简单,如此有趣。《7天精通素描:基础入门》这本书最让我称道的是它“化繁为简”的教学理念,它将复杂的素描知识,分解成了每天都可以轻松掌握的小模块。第一天,它就从最基础的“线条的魔法”开始。它不只是教你画直,而是教你如何运用不同的笔触,让线条拥有生命力,比如用流畅的线条表现丝绸的光泽,用粗犷的线条表现岩石的质感。这让我明白了,原来线条不仅仅是轮廓,更是情感的载体。我以前画的线条总是那么“呆板”,现在我意识到,是我的线条“没有故事”。接着,它就深入到了“形状的本质”的学习。它会把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比如一个茶杯、一个苹果,拆解成最基本的几何体,比如圆柱体、球体。这种“解构”和“重组”的思维方式,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很多时候我画不好一个物体,是因为我没有看懂它的基本构成。书中的图示都非常精美,而且讲解清晰明了,总能抓住问题的核心,让我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仅仅知道“怎么”做。我尤其喜欢它对“结构”的讲解。它强调了物体不仅仅是表面的轮廓,更重要的是它的内部结构。比如画一个瓶子,你需要理解它瓶颈的粗细,瓶身的连接。这种对结构的理解,让我的画作瞬间变得更有“骨骼感”,更具说服力。在光影的处理上,这本书也做得极为出色。它没有上来就讲复杂的明暗交界线,而是从最基础的光源方向入手,让我们理解光线如何在物体表面形成“受光面”、“背光面”、“反光”和“投影”。书中的练习非常生动,比如用简单的球体模拟不同光源,让我很快就掌握了光影的规律,让物体有了真实的立体感。它对“透视”的讲解也堪称“点睛之笔”。我以前一提到透视就头疼,觉得那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图示和生动的比喻,让我理解了什么是视平线、消失点,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所看到的物体形状的。比如,想象你站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远处的路面会逐渐变窄。这种形象的讲解,让我一下子就领悟了透视的原理。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传授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它教我如何去看待一个物体,如何去分析它的形状、结构、光影和透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画”的层面。这种启发式的教学,让我学到的不仅是绘画技巧,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绘画思维。
评分哇,这本《7天精通素描:基础入门》真的是我画画生涯的一个里程碑!我一直都觉得素描这玩意儿离我好遥远,线条、光影、透视,听起来就头大。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打开了这本书,结果就像掉进了一个奇妙的宝藏洞。首先,它的结构安排简直太人性化了,每天的任务都清晰明了,不会让你觉得 overwhelmed。第一天学的基本线条,不是枯燥的练习,而是通过一些趣味性的例子,让你理解线条的力量,比如怎么用不同的线条表现物体的质感,怎么用虚实结合的线条营造空间感。我之前总觉得画不出线条的“活”,就是因为它太死板了,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线条的生命力。然后是基本形状的练习,这部分我之前以为很简单,就是画方块圆圈,但书中通过对不同物体进行解构,让我明白一个复杂的物体,拆解开来其实都是由最基本的几何形体组成的。比如一个苹果,它不仅仅是圆形,里面还藏着球体的体积感和光影变化。而且,它不是那种一味地让你模仿,而是教你“为什么”这么画,背后的原理是什么,这样你就不会成为一个只会临摹的机器,而是能真正理解素描的逻辑。我记得有两天是专门讲光影的,我之前对光影的理解仅限于“哪里亮哪里暗”,这本书把光影的概念讲得非常透彻,从光源的方向、强度,到物体表面对光的反射和吸收,再到环境光的影响,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解释。特别是书中提供的各种光影练习,从简单的球体到复杂的静物,每一步都跟着做,你会发现自己对光影的感知能力瞬间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它让你明白,光影不仅仅是让画面有层次,更是塑造物体体积感和空间感的关键。读这本书就像有一个耐心的老师在旁边一步步指导你,而且是以一种非常轻松有趣的方式。我真的不敢相信,我以前觉得最难的透视,在这本书里竟然变得没那么可怕了。它不是直接扔给你一大堆复杂的透视公式,而是通过实际的观察和简单的案例,让你一步步领悟两点透视、一点透视到底是怎么回事。书里有很多图示,把透视线、消失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我跟着练习了好几次,真的感觉自己看东西的角度都不一样了,能意识到一条路在远处会变窄,一栋楼的侧面和正面会有不同的角度。而且,这本书非常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它教你怎么去看,怎么去分析,而不是一味地去画。它让你学会拆解物体,分析结构,理解形体。我以前画东西总是抓不住重点,现在我知道了,很多时候是我们观察得不够细致。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观察世界的新方式,让我看到了很多以前忽略的美。我最喜欢的一点是,它在讲授基本技巧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培养你的绘画思维。它不是让你死记硬背,而是引导你思考,去理解为什么这样画。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我学得更扎实,也更有成就感。我以前觉得自己一点绘画天赋都没有,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素描是可以学会的,而且只要方法得当,进步会非常快。它让我重拾了对绘画的信心,感觉自己真的可以画出一些不错的东西来。
评分我原本对素描这件事,一直是“想学但又觉得太难”的心态,觉得那是一门需要极高天赋的技艺。然而,《7天精通素描:基础入门》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认知,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这本书最让我称赞的一点是,它的内容编排实在是太科学了,每一天的学习任务都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技能升级”,让我切实感受到自己在进步。第一天,它并没有直接让我们去画复杂的静物,而是让我们去理解“线条的语言”。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如何画“直”,而是教你如何通过线条的粗细、虚实、断连,来表现物体的质感、体积和动感。我以前画的线条总觉得很“死”,现在我明白了,原来线条是可以“说话”的。接着,它就引导我们进入了“形状的本质”的学习。它会把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比如一个杯子、一个苹果,拆解成最基本的几何形体,比如圆柱体、球体。这种“化繁为简”的分析方法,让我觉得之前对画不好形状的恐惧,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书中的插图非常精美,而且讲解非常到位,总是能点出关键所在,让我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仅仅看到“怎么”做。我特别欣赏它对“结构”的讲解。它不仅仅关注物体表面的轮廓,更强调物体内部的支撑和连接方式,让我理解了物体为什么会长成这个样子。这种对结构的理解,让我的画作瞬间变得更有“骨骼感”,更具说服力。在光影的处理上,这本书也做得极其出色。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明暗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光源方向入手,让我们理解光线是如何在物体表面形成“受光面”、“背光面”、“反光”和“投影”的。书中的小练习也非常有启发性,比如用简单的球体模拟不同光源,让我很快就掌握了光影的规律,让物体有了真实的立体感。它对“透视”的讲解也堪称“点睛之笔”。我以前一提到透视就头疼,觉得那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图示和生动的比喻,让我理解了什么是视平线、消失点,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所看到的物体形状的。比如,想象你站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远处的路面会逐渐变窄。这种形象的讲解,让我一下子就领悟了透视的原理。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传授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它教我如何去看待一个物体,如何去分析它的形状、结构、光影和透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画”的层面。这种启发式的教学,让我学到的不仅是绘画技巧,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绘画思维。
评分这一套书很有用,值得入手,印刷清晰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正版
评分不错
评分这一套书很有用,值得入手,印刷清晰
评分好
评分很好
评分内容挺多,基础知识还可以,作品一般,印刷质量还行
评分书很棒,质量很好,包装很漂亮,没有磨损的现象,爱不释手,拿到后看的入迷了,嘿嘿,而且是正版,快递也很快,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