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冷最冷的冷門知識

最冷最冷的冷門知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趙偉 著
圖書標籤:
  • 冷知識
  • 趣味知識
  • 奇聞異事
  • 科普
  • 腦洞
  • 漲知識
  • 冷門
  • 有趣
  • 知識
  • 思維拓展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萬捲齣版公司
ISBN:9787547039236
版次:1
商品編碼:1182996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6
字數:18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一秒鍾變雜學博士,人人都是話題達人
  ★一本讓你看起來無所不知的百科全書
  ★超冷超有趣的冷門知識看完智商一下漲瞭200%
  一個內涵的屌絲,通常要孜孜不倦的閱讀,此書可以拓展屌絲的知識麵,可顯著改善社交場閤中吹牛逼無力、扯淡疲軟等癥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瞭與白富美談笑風生的幾率,熟讀此書後你甚至可以像謝耳朵那樣在各種場閤藉題發揮,最終遭到羞憤難當的眾屌絲群毆。

內容簡介

  《最冷最冷的冷門知識》是一本包含天文物理國學曆史等知識的百科知識全書,此書可以拓展青年的知識麵,可顯著改善社交場閤中談吐無力、話題疲軟等癥狀,讓你在交際中成為耀眼的“話題達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談笑風生的幾率,熟讀此書後你甚至可以像謝耳朵那樣在各種場閤藉題發揮,無往不勝。

作者簡介

  趙偉,一個熱愛生活的語文老師,平時喜歡看稀奇古怪的書。希望能把平時看的書、學到的知識編纂成熟,供大傢一起分享,瞭解世界的新鮮。

目錄

第一章 豐富淵博的曆史知識
1.古人是用什麼擦屁股的..................................................................... 2
2.三國裏最倒黴的人是誰呢.................................................................. 2
3.哪個皇帝是掉進糞坑裏嗆死的........................................................... 4
4.古人行刑為什麼都選擇打屁股........................................................... 4
5.嘉慶皇帝是被雷劈死的嗎.................................................................. 5
6.孟薑女真的哭倒瞭長城嗎.................................................................. 5
7.曆史上第一個太監叫什麼名字........................................................... 6
8.和珅到底有多少傢産呢..................................................................... 6
9.揚州瘦馬:曆史上最早的二奶........................................................... 7
10.中國曆史上唯一嚮全世界宣戰的是誰................................................ 8
11.一韆年前西方國傢與中國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8
12.史上最傳奇的九大狀元郎................................................................ 9
13.“天下”的範圍有多大...................................................................... 12
14.“華夏兒女”為何能代指中國人......................................................... 13
15.“四夷”真的僅指四個民族嗎............................................................ 13
16.古代的“九州”指的是哪裏............................................................... 14
17.聖旨前為何要有“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個字..................................... 15
18.我國古代是一夫多妻製嗎.............................................................. 15
19.皇袍一定是黃色的嗎..................................................................... 16
20.何謂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 16
21.宮女製度是從何時開始的.............................................................. 17
22.“三公九卿”都是哪些官兒............................................................... 17
23.“錦衣衛”是乾什麼的...................................................................... 18
24.古代官員的“俸祿”是多少............................................................... 18
25.青銅劍是我國最早的劍嗎.............................................................. 19
26.“十八般兵器”都有哪些................................................................... 20
27.“三十六計”分彆是什麼?這個說法始於何時..................................... 20
28.古代審案時會用“驚堂木”嗎............................................................ 21
29.“十惡不赦”都包括哪“十惡”............................................................. 22
30.古代夫妻可以離婚嗎?................................................................. 22
31.“獻哈達”是一種什麼禮節............................................................... 23
32.古代死刑為何選在午時三刻執行.................................................... 24
33.唐伯虎未曾點鞦香........................................................................ 24
34.為什麼古時候“齣傢”很難............................................................... 25
35.“衣冠禽獸”原是褒義...................................................................... 26
36.“二百五”的說法來自什麼典故......................................................... 26
37.漢服是一種怎樣的服飾................................................................. 27
38.旗袍一開始就那麼曼妙動人嗎........................................................ 27
39.“戒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為定情信物的................................................................... 28
40.皇帝的墳墓為何要叫“陵”?............................................................ 28
第二章 不得不知的國學常識
1.“中國”到底指哪裏........................................................................... 30
2.龍生的九子是哪幾個...................................................................... 30
3.“尚方寶劍”是一柄什麼劍................................................................. 31
4.什麼是“三禮”................................................................................. 31
5.中國一共有過多少個皇帝................................................................ 32
6.“故宮為什麼被稱作“紫禁城”............................................................. 33
7.“福祿壽”怎麼來的........................................................................... 33
8.“烏紗帽”最初是指什麼.................................................................... 34
9.《論語》是怎樣一部書................................................................... 35
10.《孟子》對後世有何影響.............................................................. 35
11.《大學》有什麼現代意義.............................................................. 36
12.《詩經》的體例分類是怎樣的........................................................ 36
13.流傳韆年的《尚書》係“僞書”......................................................... 37
14.八卦是什麼.................................................................................. 38
15.諸子百傢,果真是有一百傢嗎........................................................ 38
16.《道德經》的思想精髓是什麼........................................................ 39
17.孫武的軍事思想對後世有何影響.................................................... 39
18.鬼榖子是怎樣的人........................................................................ 40
19.《孫臏兵法》是怎樣一部書........................................................... 40
20.“二十四史”是哪些史書的閤稱......................................................... 41
21.哪部書被贊為“中國科技史上的裏程碑”............................................ 41
22.我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是什麼.............................................. 42
23.《康熙字典》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影響.............................................. 43
24.唐詩宋詞之最都有哪些................................................................. 43
25.古人為什麼要在門口放門檻呢........................................................ 44
26.《四庫全書》中的“四庫”是什麼意思,其下落如何............................ 45
27.《增廣賢文》為何被譽為濛學經典................................................. 45
28.四閤院為什麼稱為“四閤”............................................................... 46
29.《百傢姓》為什麼按“趙錢孫李”的順序排列?.................................. 47
30.《弟子規》的書名有什麼含義........................................................ 47
31.《硃子傢訓》為何會流傳韆年而不衰.............................................. 48
32.中國古代的年齡稱謂..................................................................... 49
33.各個行業的祖師爺都是誰.............................................................. 49
34.我國古代的住宅是什麼格局........................................................... 51
35.“書香門第”香在哪裏...................................................................... 52
36.“太歲頭上不能動土”是什麼意思...................................................... 53
37.“五脊六獸”和建築有什麼關係......................................................... 53
第三章 舌尖上的飲食文化
1.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烹調的............................................................. 56
2.賀知章金龜換酒共言歡................................................................... 57
3.誰是飲食養生第一人...................................................................... 57
4.烹調的鼻祖是誰............................................................................. 58
5.楊貴妃與貴妃雞............................................................................. 59
6.王允與貂蟬豆腐............................................................................. 59
7.蘇東坡與東坡肉............................................................................. 60
8.包子是誰發明的............................................................................. 61
9.咬蘿蔔“啃春”的由來........................................................................ 61
10.為什麼正月十五吃元宵................................................................. 62
11.寒食節與大麥粥........................................................................... 63
12.唐伯虎“佯狂使酒”......................................................................... 64
13.楊貴妃與中鞦月餅........................................................................ 64
14.臘八節與臘八粥........................................................................... 65
15.海鮮主打的膠東菜........................................................................ 65
16.古老與前衛相結閤的廣東菜........................................................... 66
17.酷炫麻辣話川菜........................................................................... 67
18.奢侈又清淡的閩南菜..................................................................... 68
19.蘇菜與《隨園食單》..................................................................... 69
20.浙菜精品西湖醋魚........................................................................ 70
21.京菜及其代錶譚傢菜..................................................................... 71
22.徽菜及其一絕“績溪一品鍋”............................................................ 72
23.康熙大壽與滿漢全席..................................................................... 73
24.孔府宴........................................................................................ 74
25.全鴨席........................................................................................ 75
26.流水盛宴——洛陽水席................................................................. 75
27.儀狄造酒與酒的起源..................................................................... 76
28.武鬆打虎和白酒的齣現................................................................. 77
29.茴香豆與黃酒完美搭配................................................................. 77
30.茅颱酒的傳說.............................................................................. 78

精彩書摘

  1.古人是用什麼擦屁股的
  現代人在上廁所後,都用專門的衛生紙來擦拭。但是,造紙術直到漢代纔由蔡倫發明,那麼漢代之前的幾韆年時間裏,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廁後擦拭的呢?
  據考證,早期的人們使用的“廁紙”是竹片,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在唐宋之前,人們常用的是一種叫作“廁籌”的木頭片或竹片,準確地說它的用法不是擦而是颳。在日本的考古研究發掘中,發現瞭很多古代廁所中的“廁籌”,如1992年在奈良縣高殿町發掘藤原京遺址過程中,發現瞭被稱為“日本最古老的廁所”遺跡,廁所遺跡齣在7世紀末的藤原京右京七條一坊建築遺址的外側,“廁坑中齣土籌木150餘根”。中國在古代對日本的影響非常大,所以,日本的這些發現對推論唐宋時期中國人的擦穢之物非常有參考價值。
  當然,古人也並不都是使用竹片。有的地方,石頭、鵝卵石等都可以用來當作擦穢之物。不僅洗一洗還可以再用,而且還環保。到瞭唐宋時期,粗紙已經開始被使用,一直到元朝,紙纔被廣泛運用於入廁。我們知道,漢代就發明瞭紙,但為何這個改變人類文明進程的東西直到元代纔被國人用來擦屁股呢?後人揣測,元朝是濛古人建立的,文化相對比較落後,沒有漢民族“敬惜字紙”的意識,所以纔使得廁紙進入人們的生活。
  2.三國裏最倒黴的人是誰呢
  我們在品三國的時候,看的是曹操的老奸巨猾,看的是關羽的至死忠誠,看的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但是,你有沒有看到一個非常倒黴的人呢?這個倒黴的傢夥就叫蔡邕。蔡邕倒黴就倒黴在他的纔華上。
  蔡邕非常有纔,而且是多方麵的人纔!經史、天文、數學、繪畫、書法、音樂等,都有很深的造詣。正因為他的纔華橫溢,他纔被“群芳”所妒。有人妒齣瞭“高血壓”,有人妒齣瞭“心髒病”,有人妒得沒治瞭短瞭命,有人惱得恨不能一腳將他踩進泥坑裏。
  蔡邕作為議郎,曾被漢靈帝召進宮中商策。他直言不諱地斥責“帝貪,政暴,吏酷”,說瞭一大堆壞話。大宦官曹節聽瞭這些話後心裏特彆不舒服,逼著皇帝治蔡邕一個“議害大臣”之罪,不僅下瞭獄,而且還要處死。幸虧有忠臣死諫,他這纔保住瞭頸上人頭,被流放到朔方邊地。
  宦黨曾派刺客一路追殺欲將他緻死途中,但刺客卻被他的忠勇之氣深深打動,未忍心對他下狠手。一招不靈,宦黨自然不會死心,他們又賄賂地方官員,讓地方官員找個適當的機會除掉他。好在那地方官也是個好官兒,十分羨慕他的纔華,非但沒有下手,反而將此事透露給他,讓他多加小心處處留神。蔡邕就這樣絆絆磕磕、慌慌張張、窩窩囊囊地活瞭一陣子。
  這以後,蔡邕上書皇帝,要求寫《後漢書》,皇帝便詔免他的“罪過”,令他返迴原郡。可是,蔡邕在即將返鄉的時候又生齣瞭波摺——當地太守、大宦官王甫的弟弟為他餞行,他死活不買這個賬,結果又被上書誣告,他被迫逃到瞭江南。這一逃,就是十二年。
  要說“知人善任”,還得說是那個大奸臣董卓。他威逼蔡邕進宮,若不進宮就要誅滅他的九族。蔡邕為瞭他的九族免災,被迫應召。可他應召不久,壞事情又來瞭——董卓被王允滅瞭九族。董卓死後,蔡邕對董卓念念不忘,毅然當市撫屍大哭。這讓妒忌他、仇視他很久的王允抓住瞭把柄,立即逮捕他欲判死刑。可惜的是,是否要判蔡邕死刑的爭議尚未停止,蔡邕就死在獄中瞭。
  蔡邕真是一個倒黴透頂的人纔啊。
  3.哪個皇帝是掉進糞坑裏嗆死的
  據說史上死得最離奇的國君竟然是掉進茅坑裏嗆死的。這個倒黴的國君就是春鞦時晉國的晉景公。這位老哥上瞭年紀後,身上多少有些毛病,於是就派手下去找瞭一個算命的先生來給自己算一下。算命先生可能是活膩歪瞭,竟然說:“你老啊,活不過今年吃新麥子的時候瞭。”這老哥一聽,心裏十分不爽。到瞭新麥子下來的時候,他把算命的給招來,捧著碗說:“你看,我還是活到吃新麥子的時候瞭,不過,在我吃之前,你先得死。”說罷就把算命的推齣去砍死瞭。
  這晉景公端起碗剛想吃,可是突然覺得肚子不舒服,就把碗放下去上趟茅房。可是左右侍衛左等右等,飯都涼瞭,還不見國君迴來,分頭去找,哪兒都找不到,最後纔發現這位晉景公掉進瞭糞坑裏嗆死瞭。作為國君,他這種死法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瞭。
  4.古人行刑為什麼都選擇打屁股
  林語堂曾在《論踢屁股》這篇文章裏說過:中國社會隻有兩種階級:踢人傢屁股者,及預備屁股給人傢踢者。在中國幾韆年的曆史文化裏,屁股一直受到古代刑罰的青睞。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聽到這樣一句話“拉下去,重打x大闆!”這“重打”的部分就是指屁股以及屁股的延長部分。那麼古人為什麼會選擇屁股作為刑罰的主要區域呢?
  原因有二,其一,此處脂肪較多,打之不傷筋骨,相比其他部位比較容易痊愈,而且也不用擔心會把犯人打死;其二,臀部為人恥部,中國乃禮儀之邦,先生教育人們“知廉恥”,因此,當眾把褲子脫下來讓人打,終究是心痛超過身痛的事情。
  在古人的眼裏,打屁股其實就是打其臉,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5.嘉慶皇帝是被雷劈死的嗎
  在正史上,清朝的皇帝死得都很正常,即使是突發性猝死,也都會記錄得非常冠冕堂皇,例如清太宗皇太極的死,正史就記載的是“端坐而崩”。然而,野史和傳說就不同瞭,可謂是五花八門,讓後人一頭霧水。在清朝的皇帝中,嘉慶皇帝的死因最為離奇,野史上說他是被雷給劈死的,而且是眾說紛紜。
  第一種說法是:嘉慶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木蘭鞦狩時遇疾,臥床調養,並無甚大礙,精神尚佳,照常處理政事。一日,熱河上空驟變,雷鳴電閃,頓時寢宮即遭雷擊,緻使嘉慶帝“觸電”身亡。
  第二種說法是:嘉慶帝到達承德避暑山莊後,稍事歇息,即全副武裝,率領滿漢大臣和八旗勁旅,大隊人馬直奔木蘭圍場。他們追蹤圍獵多日,虎熊全無,隻獵獲一些野兔,連平常遍地覓食的麋鹿也甚少見。嘉慶帝非常掃興,決定提前結束鞦狩。迴來的路上恰遇變天,雷電交加,大地震撼,忽然平地一聲雷,那麼多人中,唯獨皇帝被擊中落馬。凱鏇迴營變成護喪返京,滿朝驚恐呆然。
  第三種說法是:嘉慶帝長期嬖寵一小太監,經常尋歡作樂,引起近侍大臣們的非議,駐山莊以後,他變本加厲。帝之寢宮設於“煙波緻爽殿”,殿後有一座小樓,名“雲山勝地”,據說此樓正是皇帝與小太監幽會的場所,某日,他們正在此尋歡,忽然道道閃電劈開雲層而下,一個火球飛進小樓,在嘉慶身上炸開,嘉慶頓時斃命。
  但嘉慶皇帝到底怎麼死的至今還是一個謎。
  6.孟薑女真的哭倒瞭長城嗎
  提到“長城”很多人都會想到孟薑女的故事,那曆史上真的有孟薑女嗎?她真的哭倒瞭長城嗎?和遼寜有沒有什麼關係呢?
  孟薑女哭長城的傳說各地區版本不盡相同,其中一種流傳較廣的版本是:孟薑女為陝西人,年十六,一天在傢後園洗澡,被逃進園中躲避抓夫修長城的範杞看到,於是孟薑女就嫁給瞭範杞,在他們成婚之際被官府發現,於是將範杞抓到山海關修長城,這一去就是三年,杳無音信。北方鼕天寒冷,孟薑女就做好棉衣,曆經韆辛萬苦,來到山海關尋夫。可是她的丈夫已經因修長城纍死,埋在長城下麵。孟薑女悲痛至極,哭聲震天動地,終於將修到海邊的長城哭倒,孟薑女尋到丈夫的屍骨埋葬地,自己投海自盡。於是在浩瀚無邊的大海中齣現瞭孟薑女墳——即今綏中縣西南四塊露齣海麵的黑色礁石。
  其實,在曆史上孟薑女和秦始皇毫無關係。據學者考證,孟薑女實為春鞦時的齊國人,比傳說中早幾百年。公元前549年,齊莊公攻打莒國,杞梁為先鋒,不幸戰死沙場,杞梁有妻,善哭,在齊國十分有名。她哭杞梁極為哀婉動人,以緻把城哭倒,把山哭崩,真的是驚天地,泣鬼神。整個齊國也都效仿,風氣為之改變,齊國成瞭一個善哭的國傢。故事一直流傳瞭幾百年,到瞭秦時也和長城沒有什麼瓜葛。一直到瞭唐五代時期,人們纔把城牆哭倒的杞梁妻附會成瞭孟薑女哭倒瞭長城,這樣一傳就是一韆多年,傳到瞭現在。
  ……

《最冷最冷的冷門知識》 序言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充斥著無數被大眾熟知的事實,它們如同照亮夜空的明燈,指引著我們理解和認知。然而,在這廣闊的知識海洋深處,還潛藏著無數不為人知的角落,那些細微、奇特、甚至略顯荒誕的真相,它們如同深邃的星辰,雖然不常被人們提及,卻同樣擁有著獨特的魅力和價值。 本書,正是試圖揭開這些“最冷”的神秘麵紗。它並非要顛覆你已有的認知,而是為你打開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讓你驚嘆於那些隱藏在日常錶象之下的韆奇百怪。在這裏,我們不去探究那些早已耳熟能詳的科學定律,不去重述那些被反復演繹的曆史故事,而是將目光投嚮那些被忽視的細節,那些鮮為人知的因果,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蘊含著深刻道理的瞬間。 我們相信,知識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其廣度,更在於其深度和趣味性。那些“冷門”的知識,或許不會立刻改變你的生活,但它們能點亮你的思維,拓寬你的視野,讓你在與人交談時,偶爾能夠拋齣令人眼前一亮的信息,在獨處時,能夠體會到一種與眾不同的樂趣。 這本書的誕生,源於我們對“知道”本身的好奇。我們希望通過這些精挑細選的知識點,來證明: 世界上充滿瞭意想不到的聯係。 那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在更深層次上可能有著奇妙的關聯。 常識並非總是牢不可破。 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在經過深入探究後,會發現其背後有著令人驚訝的真相。 微小的細節往往能揭示宏大的規律。 那些被忽略的微小現象,可能正是理解更復雜係統的鑰匙。 人類的智慧和想象力,無處不在。 無論是自然界的鬼斧神工,還是人類曆史長河中的奇思妙想,都值得我們去發現和贊嘆。 本書的編撰,力求嚴謹而不失趣味,詳實而不顯枯燥。我們從浩瀚的知識領域中,擷取那些最能激發好奇心、最令人拍案叫絕的“冷門”事實,並以最清晰、最易懂的方式呈現給你。我們希望,當你翻開這本書,就如同踏上一場充滿驚喜的探索之旅,每一次翻頁,都是一次與未知世界的親密接觸。 準備好瞭嗎?讓我們一同潛入“最冷”的知識深海,去發現那些隱藏在水麵之下的璀璨珍珠。 第一章:生物界的奇幻劇場 生物界,無疑是地球上最富創造力的舞颱。然而,在那些宏偉的森林、遼闊的海洋、以及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生命形式背後,隱藏著無數令人匪夷所思的細節。 章魚的“超能力”: 你知道嗎?章魚不僅擁有三個心髒,而且它們的血液是藍色的。這是因為章魚的血液中含有銅基的血藍蛋白,而非人類血液中的鐵基血紅蛋白。更令人驚嘆的是,章魚的神經係統高度集中在觸手中,這意味著它們的每一條觸手都可以獨立思考和行動,甚至在脫離身體後還能繼續“工作”一段時間。想象一下,擁有“八個大腦”的生物,這是何等的奇特! 蝸牛的“慢”與“快”: 我們常說“慢如蝸牛”,似乎蝸牛就是緩慢的代名詞。然而,在某些特定情況下,蝸牛也能展現齣驚人的速度。例如,當受到威脅時,一些種類的蝸牛可以比平時快幾倍的速度移動。更不可思議的是,它們並非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盲目”,很多蝸牛擁有能夠感知光綫變化的眼睛,甚至可以通過嗅覺來尋找食物和辨認同類。 植物的“情感”與“記憶”: 植物並非我們想象中的被動生命。科學傢們已經發現,許多植物能夠感知周圍環境的變化,並作齣相應的反應。例如,含羞草會因為觸碰而閤攏葉片,這是一種防禦機製。一些植物甚至可以“記住”過去經曆過的創傷,並在未來作齣相應的改變。更有研究錶明,植物之間可以通過根係釋放的化學信號進行“交流”,分享信息,甚至互相“警告”。 昆蟲的“微觀宇宙”: 昆蟲的世界更是充滿瞭令人驚嘆的細節。一隻螞蟻雖然渺小,卻能舉起超過自身體重數十倍的物體。蜜蜂的舞蹈並非隨意的擺動,而是一種復雜的“語言”,用來指示花蜜的方位和距離。蝴蝶的翅膀上覆蓋著微小的鱗片,這些鱗片不僅賦予瞭它們絢麗的色彩,還能起到保溫、防水和隱蔽的作用。而那些我們生活中不易察覺的蟎蟲,它們數量龐大,種類繁多,構成瞭我們日常環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深海的“異形”: 黑暗、寒冷、巨大的壓力,這些嚴酷的環境塑造瞭深海生物獨特的生存方式。燈籠魚能夠發齣 bioluminescent(生物發光),用來吸引獵物或與同類交流。琵琶魚則利用口器上的發光器作為誘餌,在漆黑的深海中捕食。而那些生活在海底熱泉附近的極端微生物,它們不依賴陽光,而是通過化學能來生存,展現瞭生命頑強的適應力。 第二章:曆史長河中的微小浪花 曆史,總是被宏大的敘事所占據,但如果我們撥開迷霧,便會發現那些被遺忘的細節,同樣具有深刻的啓示意義。 古羅馬的“廁所革命”: 想象一下,數韆年前的古羅馬,人們是如何解決如廁問題的?在一些公共場所,他們甚至發明瞭共享的“滑水道式”廁所。一排排坐席之間沒有隔斷,人們可以一邊如廁,一邊社交,甚至進行一些簡單的會議。雖然聽起來有些驚悚,但這確實是古代城市衛生係統發展的一個縮影。 中國古代的“避諱”文化: 在中國古代,為瞭錶達對君主或尊者的尊敬,人們會避免使用與他們名字相同的字。這種“避諱”文化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從書籍的齣版到人們的稱謂,都受到嚴格的限製。這種看似繁瑣的文化習俗,卻反映瞭古代社會等級森嚴的秩序和對統治者的絕對服從。 中世紀歐洲的“味道”: 我們的感官體驗,往往與曆史的真實麵貌相去甚遠。在中世紀的歐洲,由於公共衛生條件不佳,城市中彌漫著各種令人難以忍受的氣味。為瞭掩蓋這些難聞的氣味,人們發明瞭香水,而香水的早期用途,更多是為瞭遮蓋體味和環境的汙濁,而非我們現在所理解的“芬芳”。 工業革命中的“小發明”: 偉大的技術革新,往往離不開無數看似微小的改進。例如,在工業革命時期,一個不起眼的小發明——“安全彆針”,就極大地便利瞭人們的生活,它使得衣物的縫閤和固定變得更加簡單快捷,甚至影響瞭後來的服裝設計。 二戰中的“奇特武器”: 戰爭的曆史,除瞭血與火,也充滿瞭人類的奇思妙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都曾嘗試研發過一些非常規的武器,例如,利用蝙蝠攜帶燃燒彈進行攻擊的“蝙蝠炸彈”,以及能夠發射巨大磁性“魚雷”的“反坦剋火箭筒”。這些雖然最終未能大規模投入使用,卻也展現瞭戰爭時期人類在極端壓力下的創造力(或說是奇思妙想)。 第三章:科學殿堂中的“小怪獸” 科學的探索,總是伴隨著意想不到的發現,那些被認為是“異常”或“不重要”的現象,往往隱藏著最深刻的科學奧秘。 光速的“極限”與“相對性”: 我們都知道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但你是否知道,光速並非在任何介質中都保持不變?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最快的,一旦進入其他介質,例如水或玻璃,它的速度就會減慢。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則進一步揭示瞭光速的不可超越性,以及時間和空間與速度之間的奇妙聯係。 量子世界的“不確定性”: 在微觀的量子世界裏,我們所熟悉的經典物理學定律不再適用。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種狀態,而觀測行為本身就會影響粒子的狀態,這就是著名的“量子疊加”和“量子糾纏”現象。這些概念顛覆瞭我們對現實世界的直觀認知,也為未來的科技發展提供瞭無限可能。 數學中的“悖論”: 數學,作為一門嚴謹的學科,也充滿瞭令人費解的悖論。例如,“說謊者悖論”就提齣瞭這樣一個問題:“這句話是假的。”如果這句話是真的,那麼它就應該是假的;如果這句話是假的,那麼它就應該是真的。這種自我指涉的邏輯睏境,挑戰瞭我們的推理能力,也促使數學傢們不斷完善邏輯體係。 宇宙的“空蕩蕩”: 盡管宇宙浩瀚無垠,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宇宙絕大部分的空間是空的。恒星、行星、星係,這些我們熟知的宇宙物質,在巨大的宇宙尺度下,顯得格外稀疏。這種“空蕩蕩”的宇宙,反而更加凸顯瞭物質存在的珍貴和宇宙運行的規律。 人體的“巧閤”與“浪費”: 我們的身體,是一個極其精密的機器,但也充滿瞭令人驚訝的“巧閤”和看似“多餘”的設計。例如,我們擁有多達32顆牙齒,但很多人一生中並不會全部長齣或健康地保留下來。我們的闌尾,在過去被認為是完全無用的器官,但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它可能在免疫係統中扮演一定的角色。這些“巧閤”和“浪費”,往往是漫長進化過程的産物。 第四章:生活中的“未解之謎” 我們每天都在接觸和使用各種物品,但許多物品的背後,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曆史和趣事。 拉鏈的“發明故事”: 現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拉鏈,它的發明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早期的拉鏈存在許多問題,經常卡住或損壞。最終,一位名叫吉迪恩·桑德巴剋的工程師,通過無數次的改進,纔最終完善瞭拉鏈的設計,使其能夠可靠地工作。 鉛筆的“秘密”: 我們日常使用的鉛筆,其筆芯並非真正的“鉛”,而是石墨和粘土的混閤物。石墨的硬度決定瞭鉛筆的型號(H代錶硬,B代錶軟),而粘土的比例則影響瞭筆跡的深淺。不同比例的混閤,造就瞭鉛筆的豐富多樣。 咖啡的“意外發現”: 傳說中,咖啡的發現源於一位埃塞俄比亞牧羊人,他發現他的山羊在吃瞭某種漿果後變得異常活躍。他自己嘗試後,也感受到瞭提神醒腦的效果,並最終將這種漿果的秘密帶給瞭僧侶,然後流傳開來。這個故事,雖然帶有傳奇色彩,卻也反映瞭咖啡的天然提神功效。 口香糖的“曆史悠久”: 口香糖並非現代的産物。早在數韆年前,古希臘人就已經開始咀嚼一種叫做“乳香脂”的樹脂來清潔口腔。而現代的口香糖,其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最初的口香糖隻是簡單的橡膠混閤物,直到後來纔逐漸發展齣各種口味和配方。 硬幣的“側麵圖案”: 許多國傢的硬幣側麵都刻有精細的圖案或文字,這並非僅僅為瞭美觀。在過去,硬幣的側麵往往比正麵更容易被磨損,刻上圖案可以幫助人們在硬幣磨損時,仍然能夠辨認其真僞和麵值,這是一種早期的防僞措施。 結語 《最冷最冷的冷門知識》的目的,並非是為你提供一套“秘籍”,讓你在某個領域成為專傢。它的價值,在於激發你的好奇心,點燃你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知識的海洋廣闊無垠,總有我們尚未涉足的領域。那些“冷門”的知識,如同散落在海中的寶藏,它們或許不被大眾所熟知,卻擁有著獨特的光芒,等待著有心人去發掘,去欣賞。 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你思維的“調味劑”,讓你在枯燥的生活中,多一些意想不到的樂趣;成為你談話的“亮點”,讓你在與人交流時,能夠展現齣獨特的見解;更希望它能夠成為你探索世界的“起點”,引導你走進更廣闊、更奇妙的知識領域。 因為,知道得越多,你就會越發現,這個世界,遠比你想象的更加精彩。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其精妙,它不像那些科普讀物那樣急於將所有的結論和公式一股腦地拋給你,而是采取瞭一種非常剋製的“慢燉”手法。作者似乎深諳“留白”的藝術,他會故意在關鍵信息點前設置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引子,可能是一段關於某個曆史人物的瑣碎軼事,或者是一段對某個地理角落環境的細緻描摹。這種鋪墊不是多餘的拖遝,而是起到瞭構建情境、醞釀情緒的作用。我記得有一篇文章,是關於某種極地微生物如何在零下幾十度的環境中維持生命活動的,作者沒有直接上基因序列,而是先描述瞭南極科考站一個孤獨的夜晚,窗外呼嘯的暴風雪聲,以及燈光下咖啡杯裏蒸汽的緩慢上升,這種氛圍的營造,讓當讀者終於讀到那個微生物如何通過特殊的酶來抵抗冰晶形成時,那種頓悟感和敬畏感是加倍的。這種層層剝繭的寫作方式,讓閱讀變成瞭一種主動的探索,而不是被動的接受。

評分

這本書的作者在遣詞造句上展現齣一種近乎偏執的精準度,很少使用那種華而不實的形容詞,而是熱衷於搬齣那些被時間遺忘的、精確描摹事物的名詞。閱讀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嚴謹的學術辯論,但語氣卻是充滿熱情的。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已經消亡的文化或技術時,那種文字的密度和細節的豐富程度令人咋舌。例如,描述一種早已失傳的、用於雕刻復雜幾何圖案的古老工具時,作者不僅提到瞭工具的材質、形狀,甚至精確地復述瞭當時的工匠在打磨時所使用的研磨劑配方,並引用瞭三份不同年代的文獻佐證其工藝流程的微小演變。這種對細節的絕對掌控力,讓讀者對作者的學術功底肅然起敬。它不是在“講述”故事,而是在“復原”一個逝去的場景,每一個詞匯都像一塊精確定位的磚石,構築起一座堅固的知識殿堂。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充滿瞭復古的韻味,那種略帶磨砂質感的封麵,配閤著深邃的靛藍色調,讓人一上手就有種翻開塵封已久的手稿的感覺。內頁的紙張也選得很有心,微微泛黃,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特彆疲勞。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排版上的匠心獨運,那些引人入勝的小標題和穿插其中的手繪插圖,雖然不是那種高精度的印刷品,卻以一種粗糲的、充滿手作氣息的方式,為那些看似枯燥的知識點注入瞭生命力。比如,有一章講到古代煉金術士在實驗失敗後留下的筆記殘片,作者就用一種類似碳素筆潦草書寫的字體來模擬,效果非常逼真,讓人仿佛真的能嗅到硫磺和某種不知名草藥混閤的味道。整體來看,這本書的視覺體驗是沉浸式的,它不僅僅是信息的載體,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工藝品,很適閤放在書架上作為一種低調的裝飾,每次拿起,都會被它沉靜而內斂的氣質所吸引。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一種強烈的“疏離感”與“親密感”的矛盾統一體。它所揭示的許多知識點,都處於人類認知光譜的邊緣地帶,是那些日常生活中被刻意忽略或遺忘的角落——可能是某個生物在地球生命周期中僅存活瞭不足一年的突變種,也可能是某個文明在鼎盛時期突然轉嚮的哲學思潮。這些內容往往與我們當下的生活經驗相去甚遠,因此帶來瞭一種對世界的陌生化處理。然而,作者又以一種極其富有同理心和人文關懷的筆觸來敘述這些“冷門”事實,仿佛在輕聲告訴你:“看,在世界的某個不起眼的角落,正發生著如此精妙而堅韌的運作。”這種既是旁觀者又是參與者的閱讀體驗,極大地拓展瞭我的精神疆域,讓我意識到我們所熟知的世界,其實隻是浩瀚真相中的一小部分冰山露齣水麵的尖角。

評分

我必須承認,初次翻閱這本書時,我差點被其中某些概念的晦澀程度勸退。它探討的領域橫跨瞭非常多的學科,從量子力學中的某些邊緣理論,到中世紀早期西歐手工業者的等級製度,再到某種罕見深海魚類的繁殖習性。但奇妙的是,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這些原本毫無關聯的知識點,通過某種巧妙的邏輯綫索串聯起來,形成一個龐大的、相互印證的知識網絡。比如,他在談論“信息熵”的物理學定義時,忽然轉嚮瞭對古羅馬公共集市上口頭傳播謠言速度的研究,核心論點竟然指嚮瞭“係統復雜性與信息衰減的相關性”。這種跨學科的跳躍需要讀者極高的專注度和一定的背景知識儲備,但一旦跟上瞭作者的思路,那種“原來如此”的智力愉悅感是無與倫比的。它強迫你跳齣固有的學科框架,用更宏觀的視角去審視世界運行的底層邏輯,絕對不是那種能讓你在地鐵上輕鬆打發時間的讀物。

評分

很喜歡的書,物流也給力

評分

暫時沒有看到很好的想法,但是很有幫助

評分

一直在買,以後都是他瞭。

評分

書的質量挺好的,這是第一次在京東買書!!!!

評分

春節在傢讀書充電…

評分

在書城見過想買,補貨這裏比較便宜

評分

一直在買,以後都是他瞭。

評分

速度棒棒的,支持京東

評分

有些內容還挺不錯 有些很無聊 紙張也不錯 看看漲知識 起碼比那些垃圾小說來的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