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我們都知道眼睛和肘部的區彆,但是你知道什麼是十二指腸?什麼是基底節?什麼是胰島嗎?暫且不說這些組織或器官的功能,你知道它們位於我們身體的什麼部位嗎?你是否想從內到外全麵地瞭解你自己?那麼我們可以一起閱讀《30秒探索:奇妙的人體》,來瞭解人體50個基本組成部分。
《30秒探索:奇妙的人體》讓大傢非常清晰地瞭解上述問題的核心內容——我們的身體是如何工作的。不論你是一個醫學或生物專業的學生,藝術傢或運動員,還是一個僅僅想聽懂你的主治醫生說話含義的人,閱讀《30秒探索:奇妙的人體》都是你充分瞭解你自己的快捷方式。《30秒探索:奇妙的人體》對我們身體的重要結構進行瞭簡明扼要的介紹,並按年代順序介紹瞭解剖學傢的生平,後附有專業詞匯錶。對於每個基本人體結構,作者均進行瞭歸納總結,將每一部分內容簡化到一幅圖、兩頁紙、三四百字,在半分鍾內幫助大傢進一步瞭解本書內容。《30秒探索:奇妙的人體》配圖精美,文字簡練,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人體解剖學科普書。
作者簡介
加布裏埃爾 M.費恩(Gabrielle M.Finn)是英國杜倫大學解剖學講師,主要研究解剖學、教育學和醫學職業素養,教授學生解剖學和臨床技能。他不但是英國解剖學協會成員,同時也是聯邦國際解剖學教育項目(FIPAE)組成員。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骨骼係統
術語
骨組織分型
骨關節
韌帶、軟骨、肌腱
顱骨
脊柱和胸廓
人物傳略:維薩裏
骨盆
下肢
上肢
手和足
肌肉係統
術語
肌肉組織分型
運動
麵部肌肉
頸部肌肉
上肢肌群
下肢肌群
人物傳略:列奧納多·達·芬奇
腹肌和背肌
呼吸肌
心血管係統與呼吸係統
術語
循環係統
心髒
人體主要動脈和靜脈
微循環
門脈循環
脾
人物傳略:威廉·哈維
肺髒
支氣管樹
消化係統
術語
胃
小腸
大腸
肝髒與膽囊
胰腺
人物傳略:歐斯塔希烏斯
腎髒
膀胱
淋巴係統
感覺器官與語言器官
術語
皮節
皮膚、毛發和指(趾)甲
眼睛
鼻
人物傳略:伽林
耳
舌
咽、喉與聲帶
內分泌係統與神經係統
術語
內分泌係統
腦與腦乾
脊髓
人物傳略:亨利·格雷
自主神經係統
顱神經
神經叢
生殖係統
術語
女性生殖係統
盆底肌肉
人物傳略:威廉·亨特
男性生殖係統
會陰
附錄
參考資源
作者簡介
詞匯錶
聲明
前言/序言
解剖學嚮大傢展示瞭人體的結構,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由骨骼、肌肉、肌腱和一係列器官構成的。稍微涉獵點解剖學,除瞭可以讓我們更加瞭解自己,還可以通過相關的知識開啓我們觀察周圍世界的新途徑。如果您細心觀察,不難發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解剖學符號隨處可見,你從情人節賀卡上的心形圖案和危險警示用的顱骨圖標中就能體會到解剖學符號的妙用。解剖學發展史
從傳統觀念上說,很多人以為,解剖學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隻有醫學院的學生纔會對它産生興趣。但是近年來,解剖學逐漸得到大傢的關注。解剖學傢岡瑟·馮·海根斯和愛麗絲·羅伯茨(Alice Roberts)等人進行的屍體標本巡迴展示和電視直播人體解剖學教程起到瞭知識普及的重要作用。
解剖學也曾和犯罪行為相關。在19世紀的英國蘇格蘭,來自愛爾蘭的移民威廉·伯剋(William Burke)和威廉·海爾(William Hare)為瞭賺錢在1827-1828年通過盜墓和連環謀殺獲得屍體,然後將屍體賣給愛丁堡大學醫學院的解剖學講師羅伯特·諾剋斯(Dr.Robert Knox)進行解剖學研究。他們被捕後,海爾因為坦白交代罪行得到豁免,伯剋於1829年1月28日被處以絞刑,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的屍體最終被做成標本陳列在醫學院的解剖陳列室裏。
解剖學進化和變異
解剖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有可能您認為在解剖學領域裏再也不可能有新的發現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人體結構仍舊在不斷地進化,雖然這種進化非常緩慢,但是它確實存在。舉個例子來說,現在脊柱的末端被稱為尾骨,以前被認為是尾巴開始生長的地方;再舉個例子,位於前臂的掌長肌,功能有限,漸漸變成一塊多餘的肌肉,在大約15%的人群中,掌長肌已經退化消失瞭。
對於所有學習解剖學的人來說,最大的挑戰是人體解剖變異。誠如我們所知,解剖學為我們呈現瞭人體結構藍圖,但是在我們的世界裏,有將近70億人口,變異將會並且一定會持續存在。我們來看一下盆腔動脈,現在已知的盆腔動脈分布有54種變異形式。相類似的變異不但齣現在不同的個體間,而且可能齣現在同一個個體的不同側,例如一個人可能右耳比左耳大;一個人可能有一個馬蹄形腎,而不像其他人那樣有兩個正常形態的腎;又或者一個人的神經傳導通路有異於其他人。而本書為大傢呈現的是解剖學共性的內容。
解剖學——係統與功能
解剖學有屬於自己的學術語言,例如肌肉和骨骼都有很長的拉丁語或希臘語名稱。簡單的機體活動,例如下肢運動,需要根據運動的方嚮,進行不同的解剖學描述。我們人體有超過200塊骨頭,超過600塊肌肉,數不清的動脈、靜脈和神經,但一定不要被這些數字嚇倒,妨礙您學習解剖學的熱情。本書不會試圖解釋每一個結構的部位和功能,我們把人體按功能係統分成50個相關的組成部分,利用圖示進行形象的講解,並盡量避免復雜的詞匯。
關於解剖結構我們還需要明白,任何一塊肌肉不管它位於腿部,還是消化道(例如胃壁)都無法獨立完成工作。盡管本書講解瞭每個結構獨立的功能,實際上它們都是我們機體的組成部分,相互協調,纔能使機體正常運作。例如一個器官的正常功能需要依賴另一個器官分泌的激素,或者一個關節的運動需要3塊或4塊肌肉協調閤作纔可以完成。
《30秒探索:奇妙的人體》是一扇通往人體奧秘的快速通道,它將復雜深奧的生物學知識,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高效與趣味方式呈現給讀者。這本書並非一本詳盡的教科書,也不試圖涵蓋人體所有細枝末節的百科全書。相反,它聚焦於那些最令人驚嘆、最能激發好奇心的核心概念,並將它們濃縮成一個個引人入勝的“30秒體驗”。 想象一下,當你翻開這本書,迎接你的並非冗長的理論和枯燥的圖錶,而是一個個精心設計的“知識膠囊”。每一個膠囊都如同一次微型探險,讓你在極短的時間內,解鎖一個關於身體運作的驚人事實。這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它尊重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也洞悉瞭人類最原始的好奇心——“為什麼?”和“怎麼樣?”。 本書的結構設計獨具匠心,並非按部就班的章節劃分,而是圍繞人體最核心、最令人著迷的係統和功能,設置瞭若乾個主題闆塊。每個闆塊下麵,都分布著一係列的“30秒探索”條目。這些條目如同閃爍的星辰,點亮人體這片浩瀚的宇宙。 例如,在關於“生命之源:血液循環”的闆塊,你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條目:“30秒讀懂心髒有多強壯——它每天泵齣多少血液?”,或者“30秒揭秘紅細胞的驚人運輸能力——氧氣是如何抵達你身體每一個角落的?”。這些問題直擊人心,用最直觀的數字和生動的比喻,讓你瞬間理解那些教科書裏可能需要數頁篇幅纔能闡釋清楚的概念。你無需擔心復雜的生理學名詞,書中會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配以精煉的插圖,讓理解變得輕而易舉。 再比如,當我們探索“大腦的秘密:思想的火花”時,你會被這樣的提問吸引:“30秒瞭解你的記憶是如何形成的——大腦如何存儲一輩子的經曆?” 或者“30秒窺探情緒的化學反應——為什麼我們會感到快樂或悲傷?”。書中不會讓你沉浸在神經元、突觸的細節中,而是聚焦於這些宏觀運作帶來的直觀感受,讓你恍然大悟,原來那些難以捉摸的思想和情感,都有著清晰的生理基礎。 “身體的防禦工事:免疫係統”闆塊,同樣充滿瞭驚喜。“30秒看懂身體如何對抗病毒——你的士兵是如何作戰的?”、“30秒認識過敏的真相——身體為何有時會‘誤判’?”。通過這些“30秒探索”,你將不再對生病感到茫然,而是對身體的自我保護機製有瞭更深刻的認識,甚至能夠以更積極的態度麵對健康問題。 本書的內容選擇極具前瞻性,它不僅僅停留在基礎的生理功能介紹,更會觸及一些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例如,“能量的秘密:你吃進去的食物去瞭哪裏?”、“30秒理解消化係統的奇妙旅程——食物如何被分解吸收,又如何排齣體外?”。這不僅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飲食習慣,也能引導你做齣更健康的選擇。 又比如,“運動的魔力:身體如何適應挑戰?”、“30秒看懂肌肉如何發力——每一次跳躍和奔跑背後的科學”。這些內容將運動的原理變得觸手可及,讓健身不再是盲目的努力,而是基於科學理解的實踐。 本書的另一個亮點在於其“30秒”的時間概念。這個設定絕非噱頭,而是對知識傳播效率的極緻追求。它意味著,無論你在通勤途中、午休間隙,還是睡前片刻,都可以隨時隨地打開它,進行一次高效的學習。每一條內容都經過精心提煉,信息密度極高,卻又不會讓人感到信息過載。仿佛在最短的時間內,讓你品嘗到人體科學中最精髓的佳肴。 《30秒探索:奇妙的人體》所呈現的內容,旨在打破學科壁壘,用一種統一的、以“好奇心”為驅動力的敘事方式,連接起人體各個係統。它不是零散的知識點堆砌,而是一種循序漸進、層層遞進的探索體驗。在看似獨立的“30秒探索”條目背後,其實隱含著對人體整體性的理解。當你完成對心髒的探索,再去看血液循環,你會發現它們是如何協同工作的。當你理解瞭大腦如何處理信息,再去看感官係統,你會明白我們是如何感知世界的。 本書的語言風格,是其另一大魅力所在。它拋棄瞭刻闆的學術腔調,代之以一種熱情、生動、甚至略帶幽默的語調。作者仿佛是你身邊那位知識淵博卻又風趣的朋友,用引人入勝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為你講述人體這個最熟悉又最陌生的“夥伴”。你會發現,科學並非高高在上,而是可以如此親近,如此有趣。 例如,在解釋“骨骼係統:支撐起生命的架構”時,你可能不會讀到“骨小梁”、“骨密度”這些冰冷的詞匯,而是會讀到“30秒瞭解你的骨頭有多結實——它比混凝土還堅硬!”這樣的描述。或者在講述“神經係統:身體的通信網絡”時,你會被引導去想象“30秒體驗大腦的信號速度——思緒是如何瞬間傳遞的?”。這種體驗式的描述,極大地增強瞭內容的感染力,讓讀者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將知識內化。 本書並非要求讀者成為醫學專傢,它的目標是賦予每一個普通人對自身身體最基本、最核心的理解。它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激發人們對健康生活的關注,對科學探索的熱情,以及對生命本身的敬畏。當你讀完這本書,你不再會是那個對身體運作一無所知的旁觀者,而是能夠帶著更清晰的認知,去理解身體發齣的信號,去嗬護這個陪伴你一生的奇妙旅程。 《30秒探索:奇妙的人體》是一本獻給所有好奇者的禮物。它證明瞭,即使是麵對最復雜、最宏大的人體,我們也能在短短的時間內,獲得深刻而動人的認知。它鼓勵我們,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重新認識我們自己,去探索我們身體裏那個充滿奇跡的微觀宇宙。這本書,就是你踏入這個宇宙的第一步,而這一步,隻需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