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审计教学案例

财政审计教学案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裴育,欧阳华生 著
图书标签:
  • 财政审计
  • 审计教学
  • 案例分析
  • 审计实务
  • 财务管理
  • 会计学
  • 高等教育
  • 教学参考
  • 审计案例
  • 专业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4131260
版次:1
商品编码:1183042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7
字数: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财政审计教学案例》由十一个案例组成,在案例选择上,充分考虑各位老师的审计经历,以经历定案例,确保了所撰写案例的真实性,从结果来看,所撰写的案例基本覆盖了财政审计主要领域;案例主要是以财政审计程序为主线进行撰写的,覆盖了财政审计计划、实施和报告三个阶段,完整地诠释了财政审计全过程,既是基于财政审计实践来撰写,也适合实践教学需要,并罗列了各案例适用的一些主要法律法规。《财政审计教学案例》分为十二章,第十二章罗列了各个案例中审计适用的主要法律法规,前十一章主要是案例,均由教学案例、教学手册和主要法律法规三部分组成,分别涵盖非税收入、财政投资、税收征管、关税征收、部门预算、财政管理、预算执行、专项资金、保障性住房、地方债务和社保基金领域的审计。案例过程曲折,主要内容由引言、背景介绍和正文组成,其中正文由5个具体材料构成,依次诠释了财政审计的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的主要内容。案例语言通俗易懂,难度适中,适合本科和研究生案例教学。

目录

第一章 非税收入资金收缴审计教学案例——以水资源费为例
第一部分 教学案例
第二部分 教学手册
第三部分 主要法律、法规和规章名录

第二章 财政投资审计教学案例——以长输管道工程投资为例
第一部分 教学案例
第二部分 教学手册
第三部分 主要法律、法规和规章名录

第三章 税收征管审计教学案例——招商引税带来的烦恼
第一部分 教学案例
第二部分 教学手册
第三部分 主要法律、法规和规章名录

第四章 海关税收征管审计教学案例
第一部分 教学案例
第二部分 教学手册
第三部分 主要法律、法规和规章名录

第五章 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审计教学案例
第一部分 教学案例
第二部分 教学手册
第三部分 主要法律、法规和规章名录

第六章 财政资金管理审计教学案例——以财政存量资金为例
第一部分 教学案例
第二部分 教学手册
第三部分 主要法律、法规和规章名录

第七章 部门预算审计教学案例——以水利资金为例
第一部分 教学案例
第二部分 教学手册
第三部分 主要法律、法规和规章名录

第八章 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教学案例——以农村综合整治工程为例
第一部分 教学案例
第二部分 教学手册
第三部分 主要法律、法规和规章名录

第九章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教学案例
第一部分 教学案例
第二部分 教学手册
第三部分 主要法律、法规和规章名录

第十章 保障房资金审计教学案例
第一部分 教学案例
第二部分 教学手册
第三部分 主要法律、法规和规章名录

第十一章 社会保障审计教学案例——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为例
第一部分 教学案例
第二部分 教学手册
第三部分 主要法律、法规和规章名录

附录 财政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附录1 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
附录2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预[2012]284号)
附录3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印发(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08]79号)
附录4 审计署《关于印发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定的通知》(审投发[2010]173号)
附录5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1号)
附录6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9号)
附录7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2号)
附录8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征税管理办法》(海关总署令第124号)
附录9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
附录10 财政部《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2]463号)
附录11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的通知》(财预[2013]372号)
附录12 财政部《关于加强地方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的通知》(财预[2010]383号)
附录13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管理的通知》(财办[2011]l号)¨
附录14 水利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水规计[1998]330号)
附录15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水利建设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农字[1997]158号)
附录16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0号)
附录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6号)
附录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l号)
附录19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财库[2008]1号)
附录2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45号)
附录21 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 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建住房[2007]258号)
附录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5号)
附录23 《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0号)
附录24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2号)(2014年)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核心模型及其在当代经济政策制定中的实际应用。全书结构严谨,理论与实践并重,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衡量 本书开篇首先界定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重点阐述了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方法、局限性及其在衡量经济福利中的作用。我们详细分析了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与实际GDP)、国民总收入(GNI)以及其他关键指标,如通货膨胀率(CPI与GDP平减指数的差异与选择)和失业率的统计口径与经济含义。 随后,我们进入了经济增长的长期分析。本部分引入了索洛增长模型(Solow Growth Model),从资本积累、劳动增长和技术进步三个维度,系统地解释了长期人均收入的差异与趋同现象。我们着重探讨了技术进步作为内生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并分析了人力资本、制度质量和创新对可持续增长的深远影响。读者将理解为什么一个国家能在长期保持高增长率,以及政策如何影响储蓄率和技术采纳速度。 第二部分:短期经济波动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本部分的核心在于理解短期内经济体如何实现均衡,以及为什么会出现经济衰退和繁荣的周期性波动。我们首先构建了经典的总需求(AD)曲线,详细推导了货币市场均衡(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商品市场均衡(凯恩斯乘数效应)如何共同决定总需求。我们剖析了财政政策(政府支出与税收)和货币政策(利率与货币供给)对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效应。 紧接着,本书引入了总供给(AS)曲线。我们对比分析了古典(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垂直性与凯恩斯(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向上倾斜特征。重点讨论了工资粘性、价格粘性以及信息不完全性如何导致短期内产出偏离自然率。 在此基础上,我们完整阐述了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的动态分析。读者将学习如何利用该模型来分析特定冲击(如石油价格上涨、消费者信心骤降)对经济体产出、价格水平和就业的影响,并评估政府和央行采取的稳定化政策的有效性与潜在副作用。 第三部分:货币、通货膨胀与中央银行职能 货币体系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基石。本章首先对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演变历史以及现代银行体系的运作机制进行了深入介绍。我们详细解释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制度、货币乘数以及中央银行(如美联储或欧洲央行)如何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来控制货币供给。 关于通货膨胀,本书不仅阐述了其成本(如皮鞋成本、菜单成本),更深入探讨了其成因,包括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通胀。我们系统分析了菲利普斯曲线(短期权衡与长期预期增强的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通胀预期在决定实际通胀中的核心作用。 在货币政策实践方面,我们详细对比了目标盯住策略与规则政策的优劣,分析了时间不一致性问题以及央行独立性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财政政策与政府债务 本部分聚焦于政府财政活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我们首先探讨了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并引入了李嘉图等价性的争论,即私人部门对政府赤字的反应是否会削弱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关于政府债务,本书不仅计算了债务占GDP的比重,更关注了持续的财政赤字所带来的长期风险,包括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代际公平问题以及对未来税收负担的压力。我们还分析了债务危机的触发因素以及财政整顿(Fiscal Consolidation)的必要性与困难。 第五部分: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在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理解开放经济的运行至关重要。本章引入了净出口、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概念,并详细阐述了小国开放模型(Mundell-Fleming模型)。 我们着重分析了在不同汇率制度下(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例如,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对国内产出影响显著,而财政政策效果被汇率变动抵消。相反,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丧失,而财政政策则非常有效。此外,本书还探讨了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机制和汇率波动对贸易竞争力的影响。 结论 本书最终将各个模型融会贯通,通过一系列真实的宏观经济数据和政策案例分析,指导读者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并评估不同宏观经济政策组合的潜在结果。它为有志于从事经济研究、政策分析或金融管理工作的读者,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分析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实用性”。很多教材可能偏重理论,读起来让人感觉“高高在上”,但这本书却非常贴近实际工作。我经常会在工作中遇到一些财务上的疑虑,或者不确定某个操作是否合规。翻开这本书,总能找到类似的案例,并且作者会详细地讲解相关的审计准则和法律法规。比如,在处理一些涉及政府资金拨付的审计项目时,我都会参考书中关于“财政拨款的审计”的案例,里面详细阐述了对资金使用效益、项目进展等方面的审查要点。这种“随取随用”的特点,让这本书成为了我工作中的一本得力助手。它不仅仅是指导我如何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从审计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识别潜在的风险,以及如何提供改进建议。这种从问题到解决方案的完整链条,让我觉得学习成果能够直接转化为工作能力,非常有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非常侧重于“教学”。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就觉得“我好像懂了”的书,而是真的引导你一步步去“学会”。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风险评估”的章节,它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案例,让你去体会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在财政审计中可能面临的独特风险。比如,有的案例聚焦于大型国企的资金挪用问题,而另一个案例则可能涉及小型私营企业的虚开发票现象。通过对比这些案例,我才真正理解了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书中对每个案例的分析都非常细致,会列出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关键证据,解释这些证据为什么重要,以及如何通过进一步的审计程序来验证。它还提供了一些思考题,引导我去主动分析,而不是被动接受。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更像是在参与一场头脑风暴。对于想要深入学习审计,或者正在从事相关工作但希望提升专业技能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宝藏。

评分

我一直对审计工作感到有些神秘,总觉得里面充满了复杂的规则和专业术语。这本书恰好解决了我的困惑。它以一种非常清晰、有条理的方式,将财政审计的核心内容分解开来,并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进行阐释。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分析,它不仅仅是指出问题,更是深入探讨了这些缺陷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们对企业的运营会造成哪些潜在的负面影响。例如,有一个案例讲述了某个公司因为内部审批流程不严谨,导致大量不必要的开支。书中就详细地展示了审计师是如何通过检查原始凭证、访谈相关人员,最终找出这个内部控制的漏洞。这种抽丝剥茧的分析过程,让我对审计师的专业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书中也提及了审计师在面对一些灰色地带时,如何运用职业判断,以及如何平衡审计的严谨性和现实的可行性。这让我看到了审计工作背后的人性化和智慧。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以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书,毕竟“财政审计”这几个字就自带严肃感。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它竟然能够将如此专业的内容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选取了大量真实案例,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场审计的侦探游戏。每一个案例都围绕着具体的财政审计问题展开,从资金的流向、费用的合规性,到经济活动的真实性,都进行了深入剖析。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详细地解释了审计的逻辑、方法和依据,让读者能够理解为什么会发现这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带来的后果。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在复杂的财会数据中捕捉蛛丝马迹,如何运用审计准则来判断真伪。读完一个案例,我不仅了解了一个具体的审计过程,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这对于我理解复杂的财务报表,甚至是对社会上各种经济行为的判断,都起到了巨大的启迪作用。它让我明白,审计不仅仅是检查数字,更是对经济秩序的一种维护,对社会公平的一种保障。

评分

作为一名对社会经济运行充满好奇心的读者,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我以前总觉得财政审计离我普通人的生活很远,但通过书中那些贴近生活的案例,我才发现它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书中关于“公共工程款项的审计”的案例,让我了解到我们纳税人的钱是如何被使用的,是否存在浪费或者贪腐的现象。作者并没有使用过于专业的语言,而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审计的流程和目标,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够轻松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审计证据的分析,它让我明白,每一个审计结论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实的证据基础之上。这让我对审计工作产生了敬意,也让我对社会上一些信息有了更审慎的判断能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审计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性看待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入门读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