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带钢生产工艺及设备

冷轧带钢生产工艺及设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经南,王普 著
图书标签:
  • 冷轧带钢
  • 带钢生产
  • 金属材料
  • 轧制工艺
  • 生产设备
  • 冷加工
  • 材料科学
  • 冶金工程
  • 工业技术
  • 钢铁工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3873
版次:1
商品编码:1183933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77
字数:66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轧钢领域技术人员、设计、研发人员
《冷轧带钢生产工艺及设备》有两部分内容:
一部分针对设备设计人员,站在设备设计的角度谈冷轧带钢工艺;
二部分重点针对酸洗洗机组、冷轧可逆机组和镀锌机组介绍冷轧带钢设备。
针对结构相当复杂、被称作优异设计的传动系统——雷德克斯传动系统,作者结合近50年来的设计心得,为读者揭秘了其设计奥秘,值得设计人员参考和借鉴。

内容简介

冷轧板带钢是钢铁企业的重要品种,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轻工、机械制造、五金制品和包装等行业。冷轧板带钢生产关键在于配套机组设备,本书是作者近50年从事轧钢设备/机组设计工作实践经验的结晶。全书在介绍冷轧板带钢产品及基本生产工艺的基础上,重点结合板带生产工艺和生产线情况介绍各类型设备和机组的设计、应用要点,主要包括酸洗、冷轧板带钢轧机机组、精整机组、通用设备等的设计要求和设计细节,说明了不锈钢和电工钢等板带钢冷轧的要求和生产要点。
本书可供冶金/轧钢领域技术人员,设计、研发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何经南,曾任首钢设计院轧钢部、一重设计院总设计师,从事轧钢工装设计工作近50年,在轧钢设备设计(如雷德克斯传动系统)等方面有独到的经验和体会,为我国轧钢工艺、工装设计攻克了诸多技术难题。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概述1
1.1冷轧带钢产品分类1
1.1.1国际低碳软钢的分类1
1.1.2国内钢铁公司的产品分类1
1.1.2.1按冷轧带钢原板分类2
1.1.2.2原板表面加镀保护层后的冷轧带钢分类3
1.1.2.3专用特殊钢4
1.2冷轧带钢厂的基本组成7
1.2.1多功能冷轧带钢厂8
1.2.2不锈钢冷轧带钢厂10
1.2.3电工钢冷轧带钢厂11
1.2.4电镀锡(铬)板生产厂12
1.2.5汽车专用冷轧带钢厂12
1.2.6冷轧带钢厂布置图13
第2章冷轧带钢厂中的酸洗机组16
2.1酸洗机组组成及工艺16
2.1.1酸洗机组的功能16
2.1.2氧化铁皮的组成16
2.1.3影响氧化铁皮形成的因素17
2.1.4影响氧化铁皮厚度的主要因素18
2.1.5氧化铁皮厚度的估算法19
2.1.6氧化铁皮的化学除鳞原理20
2.2盐酸酸洗20
2.2.1盐酸酸洗的工艺过程20
2.2.2影响盐酸酸洗时间的因素21
2.2.3酸槽内液面上蒸汽中盐酸的含量25
2.3全连续酸洗机组26
2.3.1酸洗机组简述26
2.3.2全连续酸洗机组工艺与设备组成28
2.3.2.1入口区段28
2.3.2.2焊接区段32
2.3.2.3工艺区段32
2.3.2.4切边区段33
2.3.2.5出口区段34
2.3.3半连续酸洗机组组成与工艺35
2.4酸洗机组各部位的主要结构的选择42
2.4.1入口区段的多种方案42
2.4.2焊接设备的选择43
2.4.3工艺区段设备的选择44
2.5连续酸洗机组设计步骤46
2.5.1基本参数的确定46
2.5.2机组入口段设备和入口活套的储量确定53
2.5.3机组出口段设备和出口活套的储量确定57
2.5.4机组各段张力的确定61
2.5.5机组中的防跑偏装置64
2.5.6在连续加工机组中设置防跑偏装置的几个原则71
2.5.6.1开卷机的CPC71
2.5.6.2卷取机的EPC72
2.5.6.3圆盘剪切机前的带钢对中装置72
2.5.6.4活套装置的带钢防跑偏72
2.5.6.5工艺段的带钢防跑偏73
第3章冷轧带钢厂中的冷轧带钢机组74
3.1冷轧带钢74
3.1.1冷轧带钢的含义74
3.1.2冷轧带钢的表面的缺陷74
3.1.3对冷轧带钢质量的要求75
3.1.3.1表面状态与表面光洁度75
3.1.3.2带钢外形与尺寸精度76
3.1.3.3带钢的加工性能79
3.1.3.4带钢的时效性能80
3.2冷轧带钢轧机81
3.3带钢冷轧制性能参数及基本概念84
3.3.1计算过程中的重要概念85
3.3.2带钢在冷作硬化后的变形抗力87
3.3.3冷轧带钢时的摩擦系数89
3.3.4辊缝中的压力分布状态的分析89
3.3.5带钢冷轧的轧制力计算91
3.3.6带钢冷轧的轧制力矩计算97
3.3.7几种金属材料的变形抗力曲线102
3.4带钢冷轧对带钢机械性能的影响103
3.4.1加工硬化103
3.4.2带钢平面内各点的机械性能发生的变化——机械性能异向性104
3.4.3带钢表面的粗糙度得到极大改变105
3.5带钢冷轧机组的主要类型及工艺与设备组成105
3.5.1单机可逆冷轧机组105
3.5.1.1常规可逆冷轧机组的设备组成106
3.5.1.2常规可逆冷轧机组的工艺过程简述108
3.5.1.3多辊可逆冷轧机组110
3.5.2单机可逆轧机组的装机水平110
3.5.3多机架冷连轧机组112
3.5.4早期多机架冷连轧机组112
3.5.5全连续多机架冷连轧机组(无头轧制)112
3.5.6全连轧机组中的几个关键部位114
3.5.6.1卡鲁塞尔卷取机的换卷技术114
3.5.6.2滚筒式分切飞剪的工作原理115
3.5.6.3轧辊的更换方式的选择116
3.5.6.4有关焊缝的几种处理方式116
3.5.7酸洗�擦�轧联合机组117
3.5.7.1联合机组结构特点117
3.5.7.2酸轧联合机组的特点118
3.5.8双机架可逆�擦�轧冷轧机组120
3.6世界各地建立的各式冷轧机组一览表120
3.7冷轧机组的设计过程123
3.7.1轧制原料123
3.7.2成品参数124
3.7.3产量计算124
3.7.3.1如何确定工作辊直径124
3.7.3.2轧机速度与机组速度的确定126
3.7.3.3轧制带钢张力的确定130
3.7.3.4轧制冷却液�苍�制油乳化液的选择与用量确定130
3.7.3.5冷轧机组设计与产量计算中的几个重要环节131
3.7.3.6机组三个活套的储存量的确定137
第4章冷轧钢厂中的平整机组139
4.1平整机组的分类139
4.2平整机组的组成与工艺140
4.2.1单机架平整机组140
4.2.2双机架平整机组143
4.3平整工艺对带钢性能的影响143
4.3.1平整对带钢机械性能的影响144
4.3.2平整工艺中的基本参数选择144
4.3.2.1平整率(或称延伸率)144
4.3.2.2平整速度对平整率的影响145
4.3.2.3平整机工作辊直径与辊面对粗糙度的选择147
第二篇冷轧带钢设备设计
第5章冷轧带钢的几种常用的通用设备149
5.1卷材鞍座与运卷小车149
5.1.1卷材鞍座与运卷小车在机组中的位置149
5.1.2功能150
5.1.3卷材鞍座的种类与结构150
5.1.3.1运卷小车的种类151
5.1.3.2运卷小车结构151
5.2开头与直头机设备157
5.2.1推拉酸洗机组的头部设备159
5.2.1.1功能辊159
5.2.1.2刮板与转向辊159
5.2.1.3带拉料辊的直头机159
5.2.1.4导向压辊及焊接架162
5.2.2可逆冷轧机组的头部可采用的设备162
5.2.3适用于薄带钢并未经退火处理的卷材开卷163
5.2.3.1磁力皮带164
5.2.3.2二辊式拉料直头辊164
5.3拉料辊、张力辊与辊子165
5.3.1辊子165
5.3.1.1辊子的分类166
5.3.1.2关于空转辊的设计167
5.3.2拉料辊的设计168
5.3.3张力辊的设计169
5.3.3.1张力辊的张力计算169
5.3.3.2张力辊的结构171
5.3.3.3张力辊直径选择及传动力矩计算171
5.3.3.4几种常用的张力辊结构172
5.4立导辊174
5.4.1早期的立导辊175
5.4.2稍有改进的立导辊175
5.4.3经改进的立导辊176
5.4.4值得推荐的立导辊结构176
5.5带钢自动对中装置177
5.5.1自动对中原理178
5.5.1.1带钢在鼓形辊上纠偏178
5.5.1.2带钢的自动对中装置的对中原理179
5.6步进梁184
5.6.1步进梁工作原理184
5.6.2步进梁受力分析184
5.6.3步进梁结构分析184
5.6.4步进梁应用186
5.7活套187
5.7.1立式活套187
5.7.1.1立式活套的功能与特点190
5.7.1.2立式活套的构造解析190
5.7.1.3立式活套中存在严重偏载问题194
5.7.2水平活套200
5.7.3水平活套中的带钢托辊的多样性201
第6章开卷机与卷取机204
6.1卷筒轴的特点与结构204
6.1.1卷筒轴的工作特点204
6.1.2卷筒轴的结构原理205
6.2开卷机205
6.2.1早期的开卷机205
6.2.2楔形胀缩卷筒206
6.2.3悬臂式开卷机208
6.2.3.1悬譬式开卷机的结构与组成208
6.2.3.2卷筒轴208
6.2.3.3开卷机传动系统212
6.2.3.4开卷机滑动底座与CPC缸212
6.2.3.5活动支撑215
6.3卷取机218
6.3.1卷取机与开卷机的比较218
6.3.2卷取机的发展及类型218
6.3.2.1早期卷取机之例一219
6.3.2.2早期卷取机之例二219
6.3.2.3早期卷取机中较优秀结构219
6.3.2.4组合式楔块卷筒220
6.3.2.5介绍几款近代被广泛采用的卷取机221
6.3.2.6卷取机的总装配图224
6.3.3卡鲁塞尔卷取机224
6.3.4介绍几款助卷机227
6.3.5助卷带的选择230
6.3.6开卷机与卷取机的计算231
6.3.6.1开卷机卷筒胀缩缸的确定232
6.3.6.2开卷机传动系统计算233
6.3.6.3卷取机传动系统计算235
6.3.6.4卷取机的受力计算238
第7章剪切设备245
7.1液压斜刃式下切剪245
7.1.1切头切尾剪245
7.1.2液压切剪机的设计要点246
7.1.3双重切头切尾剪249
7.2浮动式剪切机250
7.3快速更换剪刃的圆盘剪边机与碎边机251
7.3.1圆盘剪切机的情况介绍251
7.3.2快速更换剪刃的圆盘剪边机与碎边机251
7.3.3快速更换剪刃的圆盘剪边机刀体252
7.3.3.1上刀轴与下刀轴设计特点252
7.3.3.2刀体的回转与定位253
7.3.3.3传动装置的置换254
7.3.3.4宽度调节机构254
7.3.3.5碎边机254
7.3.3.6废边通道的转换256
7.3.3.7快速换刃256
7.4圆盘剪的力能计算259
第8章飞剪机260
8.1冷轧带钢生产中的飞剪260
8.1.1滚筒式高速分切飞剪260
8.1.2滚动式高速飞剪的基本结构261
8.1.3飞剪的几个重要辅助装置261
8.1.4滚动式分切飞剪的力能计算263
8.1.5滚动式分切的启动电机功率及剪切电机功率的计算264
8.2定尺飞剪267
8.2.1曲柄四连杆高速飞剪的基本结构268
8.2.1.1上刀架268
8.2.1.2下刀架271
8.2.1.3空切齿轮箱的设计273
8.2.1.4飞剪传动装置273
8.2.2曲柄四连杆高速定尺飞剪的运动轨迹276
8.3摆式定尺飞剪278
8.4定尺飞剪的计算280
8.4.1基本定尺与转速范围280
8.4.2定尺飞剪的运动学与动力学计算280
8.4.2.1曲柄四连杆定尺飞剪的动力矩计算公式280
8.4.2.2双曲柄五连杆定尺飞剪的动力矩计算公式282
8.4.2.3定尺飞剪的各要点的速度计算公式285
8.4.2.4剪切点的速度方程推导287
8.4.2.5定尺飞剪的动力矩计算顺序288
8.4.2.6定尺飞剪动力矩计算举例290
8.4.2.7定尺飞剪的动力矩计算分析290
8.4.2.8对定尺飞剪动力矩的“四大因素曲线”的分析与对飞剪结构的改进293
8.4.2.9上下剪刃的同步速度的核算296
8.5摆式飞剪的动力矩平衡方法300
8.5.1摆式飞剪的工作原理图301
8.5.2平衡机构的设计原理303
8.5.3平衡机构的结构模型303
第9章冷轧带钢中的拉伸弯曲矫直设备306
9.1拉弯矫机的发展过程307
9.2拉弯矫直的基本概念与原理307
9.2.1应力�灿Ρ淝�线上“屈服段”的特性说明307
9.2.2拉弯矫的基本概念的建立309
9.2.3拉弯矫机的典型结构310
9.3破鳞兼矫直的拉弯矫装置311
9.3.1破鳞矫拉弯矫装置的功能311
9.3.2破鳞矫拉弯矫装置的组成312
9.3.2.1弯辊组的结构与组成312
9.3.2.2换辊机的结构与组成313
9.4冷轧薄带钢的拉弯矫装置315
9.4.1冷轧薄带钢拉弯矫直机的组成与功能315
9.4.2换辊机317
9.5拉弯矫机的力能计算318
9.5.1拉弯矫机的张力计算公式318
9.5.2拉弯矫机的张力计算公式中的几个问题的检验320
9.5.3拉弯矫机的传动系统321
9.5.3.1拉弯矫机的传动系统分类322
9.5.3.2对雷德克斯传动系统功能的解析324
9.5.3.3拉弯矫机与平整机的组合327
第10章薄带钢冷轧主机及相关设备331
10.1可逆轧机的主机区设备组成及功能331
10.2冷轧机331
10.2.1冷轧机的组成与功能333
10.2.2轧机机座及弯辊块的组合333
10.2.3轧辊辊系342
10.2.3.1工作辊342
10.2.3.2中间辊344
10.2.3.3支承辊346
10.2.4轧辊弯辊块与换辊轨道347
10.2.4.1上支承辊平衡缸块347
10.2.4.2上中间辊弯辊块347
10.2.4.3上下工作辊弯辊块348
10.2.4.4辊换辊轨道349
10.2.5轧辊调零装置350
10.2.6AGC液压缸351
10.2.6.1AGC液压缸带来的新功能352
10.2.6.2AGC液压缸的结构与特点352
10.2.6.3AGC液压缸制作特点353
10.2.7中间辊轴向位移装置354
10.2.8轧辊轴向锁紧机构355
10.2.9接轴托架356
10.2.10轧辊平台与排烟罩356
10.3台式快速换辊机358
10.3.1换辊机的几个设计特点359
10.3.2换辊过程的说明360
10.3.2.1工作辊换辊过程360
10.3.2.2中间辊换辊过程361
10.3.2.3支承辊换辊过程362
10.4箱式换辊机的简单介绍364
10.4.1箱式换辊机的特点364
10.4.2箱式换辊机结构与功能364
10.4.3箱式换辊机换辊过程366
10.5机前导向压板367
10.5.1机前导向压板结构组成367
10.5.2机前导向压板的功能369
10.6防溅装置与轧辊冷却370
10.6.1防溅装置和轧辊冷却的组成与功用371
10.6.2管路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371
10.6.3防溅板的结构与功能373
10.7轧机传动装置373
10.7.1联合齿轮机座374
10.7.2同步齿轮的中心距选择374
10.7.3合理设计同步齿轮轴的主动齿轮轴374
10.7.4小型联合齿轮机座376
参考资料377

前言/序言


《海上传奇: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 本书并非探讨冷轧带钢的生产工艺与设备,而是将目光投向波涛汹涌的海洋,追溯那条承载了千年繁华与沧桑的贸易动脉——海上丝绸之路。我们将一起潜入历史的深海,拨开迷雾,探寻这条古老贸易通道的起源、发展、鼎盛以及最终的衰落。 第一章:黎明前的序曲——海上丝绸之路的萌芽 在陆路交通尚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类对海洋的征服与探索,孕育了最早的海上贸易雏形。本章将考察早期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以及东南亚诸国,如何利用简陋的船只,在近海及有限的远洋航线上进行物物交换。我们将聚焦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航海知识的积累、以及最初的贸易商品,勾勒出海上丝绸之路初生时的轮廓,如同黑暗中初现的微光。 第二章:辉煌的黄金时代——东西方文明的交响 随着造船技术和航海术的飞跃,尤其是在中国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迎来了其最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精美商品,沿着这条水道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而香料、宝石、贵金属等东方珍宝则通过海路来到中国。本章将详细描述这条贸易路线的关键港口城市,如广州、泉州、扬州、苏门答腊、科钦、科兹科德、霍尔木兹、亚历山大港等,以及它们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将深入探讨当时贸易的主要商品种类,贸易的组织形式,以及来自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化、技术和思想交流,如同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激荡,奏响一曲宏伟的交响乐。 第三章:海上霸权的争夺与变革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也伴随着激烈的竞争与权力更迭。从阿拉伯商人的崛起,到印度洋贸易网络的形成,再到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每一场变革都深刻地影响了这条古老通道的命运。本章将聚焦于不同时期海上贸易的参与者,特别是阿拉伯商人在连接东西方贸易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他们所建立的贸易网络。随后,我们将详细讲述欧洲地理大发现如何改变了全球贸易格局,以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海上强国的崛起,他们如何试图垄断海上贸易,并最终导致传统海上丝绸之路的区域性衰落。 第四章: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贸易通道,更是文明互鉴的桥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种宗教、哲学、艺术、语言、风俗习惯通过这条水道得以传播和融合。本章将着重探讨海上丝绸之路在文化传播方面的贡献,例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沿线地区的传播,以及中国古代科技,如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如何通过这条路线向外传播。同时,我们也考察西方文明对东方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独特的文化融合现象,这些文化印记至今仍能在沿线地区清晰可见。 第五章:落幕与回响——海上丝绸之路的时代终结 地理大发现之后,新的贸易路线不断被开辟,殖民主义的兴起,以及近代以来陆路交通和铁路网络的迅速发展,逐渐削弱了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主要贸易通道的地位。本章将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传统贸易功能衰退的具体原因,例如大西洋贸易的兴起、殖民地体系的建立、以及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和运输方式的变革。然而,尽管传统的贸易功能有所减弱,海上丝绸之路留下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影响却依然深远,它为后世研究全球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参照。 第六章:当代的再出发——“一带一路”与海上互联 本书的最后一章,将目光从历史拉回到当下。我们将探讨“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如何借鉴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致力于构建新时期互联互通的全球伙伴关系。我们将分析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下,海上互联互通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意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古老传奇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海上传奇: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是一部关于历史、关于贸易、关于文明交流的宏大叙事。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海上传奇,理解东西方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交融与碰撞,并从中汲取智慧,展望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冷轧带钢生产工艺及设备》,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工业之旅。这本书就像一本立体教科书,将抽象的技术概念具象化,将冰冷的机械设备生动化。我不再仅仅是零散地了解一些零碎的工业知识,而是对冷轧带钢的整个生产链条有了系统、全面的认知。从最初的带钢为何要进行冷轧,到轧制过程中如何控制厚度和精度,再到退火过程对性能的影响,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详尽的解释。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设备可靠性、能耗优化以及环境保护的讨论,这让我看到了钢铁行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传授了多少具体的技术知识,更在于它激发了我对工业领域的兴趣,让我看到了科技的力量如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以及那些在幕后默默工作的工程师们的伟大。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反复思考的优秀工业技术著作。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风格让我印象深刻。它并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论文式写作,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和你娓娓道来。语言清晰、简洁,但在关键的技术点上,又能做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我特别喜欢书中在讲解复杂概念时,经常会辅以生动的比喻或者形象的描述,这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技术内容变得鲜活起来。例如,在解释轧制过程中带钢的变形机理时,作者可能会将其比作面团的揉捏,或者解释退火过程如何消除金属内部的“疲惫”。这种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我这个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其中的奥秘。同时,书中对于一些工程设计原理的阐述,也做得十分到位,让我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更能理解“为什么”。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贯穿全书,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还有一个非常宝贵的特点,那就是它对“设备”的关注。仅仅了解工艺流程是不够的,要实现高效、高品质的生产,离不开先进、可靠的设备。书中对冷轧带钢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主要设备,如轧机、酸洗机组、退火炉、精整设备等,都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它不仅描述了这些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还提及了它们的选型依据、操作要点以及日常维护的重要性。我特别对书中关于“轧机”部分的描述印象深刻。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轧机的技术特点、驱动方式、轧制力控制以及冷却系统等关键要素。读到这里,我仿佛能听到那些巨大的轧辊在轰鸣中转动,将巨大的压力施加在钢带上,将其塑造成理想的形状。书中还提及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现代轧机中的应用,这让我看到了技术革新如何推动着钢铁工业不断向前发展。总而言之,这本书的设备篇,让我对支撑起冷轧带钢生产的“硬实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我怀着一丝忐忑和更多的好奇翻开了这本书。说实话,在接触之前,我对冷轧带钢的理解仅限于它是一种高精度、高强度的钢材,广泛应用于汽车车身、家电外壳等领域。但具体到生产工艺,那对我来说就是一片空白。而这本书,则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用耐心和详尽的语言,为我一一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从最初的原料钢卷的检验和准备,到穿带、轧制、卷取,每一个环节都描绘得细致入微。我特别关注了“轧制”这一核心环节,书里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轧机,如可逆式轧机、不可逆式轧机,以及它们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差异。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轧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缺陷,比如表面划伤、辊印、翘曲等,都给出了详尽的分析和预防措施,这让我对生产过程中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是让你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对于像我这样想要深入了解某一具体生产流程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宝藏。我从中领悟到,每一卷优质冷轧带钢的诞生,都离不开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工艺的精益求精,这是一种对品质近乎苛刻的态度,也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评分

我原本以为,这本书可能会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工程图纸,但事实并非如此。作者在内容编排上,非常注重逻辑性和层次感。它从宏观的生产流程入手,逐渐过渡到具体的设备原理和工艺参数。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精整”环节的描述。这个环节,就像是给冷轧带钢做最后的“美容”。书中详细介绍了平整、拉矫、分卷、检验、涂油等一系列操作,并对每一种操作的目的和方法进行了清晰的阐述。我注意到,书中不仅仅介绍了如何进行这些操作,更重要的是,它解释了这些操作对于提升带钢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和使用性能起到的关键作用。例如,平整工序对于消除带钢的残余应力、改善其平直度至关重要,而涂油工序则能有效防止带钢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生锈。这些看似细微的环节,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让我意识到,一个完美的工业产品,往往是无数个精细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工匠精神在现代工业中的体现,它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追求。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子沉甸甸的工业美学,深邃的蓝色背景,配上银灰色的金属质感字体,仿佛能嗅到空气中弥漫的机油和热轧的焦香。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就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作为一个对制造业,尤其是钢铁生产领域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人,我知道冷轧带钢的生产过程是现代工业的基石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汽车、家电、建筑等众多行业的命脉。书名《冷轧带钢生产工艺及设备》简洁明了,没有丝毫的浮夸,直击核心,这让我对书中内容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有了初步的信心。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寻那隐藏在冰冷金属背后的火热与智慧。我想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工艺流程,才能将粗糙的钢坯,一层一层地“炼化”,最终变成光滑如镜、精度极高的冷轧带钢。那些庞大而精密的设备,又是如何协同工作,将科技的力量注入到每一寸金属之中?我想知道,在每一次精密的轧制、酸洗、退火、精整背后,凝聚着多少工程师的心血和无数次的实验与改进。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个庞大、复杂而又充满魅力的钢铁世界,感受那份制造业的厚重与力量。我非常期待在阅读中,能学习到关于冷轧带钢生产最前沿的技术动态,以及那些在行业内传承多年的宝贵经验。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部关于钢铁行业智慧的结晶。书中虽然聚焦于冷轧带钢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未来技术革新的前瞻性思考。我注意到,书中在讲解传统工艺的同时,也提及了一些新兴的技术和理念,例如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在钢铁生产中的可能性。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是传统的制造业,也在不断拥抱科技,寻求突破。例如,书中关于轧制过程中的在线监测和智能反馈控制的讨论,就让我看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正在如何改变着钢铁生产的面貌。我甚至能想象到,未来,每一个轧机控制室都将是一个充满数据和算法的“大脑”,精准地操控着庞大的生产线。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钢铁工业未来的窗口,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高效、绿色、智能的钢铁生产新时代。

评分

我一直对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控制”环节非常感兴趣,因为我知道,对于像冷轧带钢这样对精度要求极高的产品,质量控制是生命线。《冷轧带钢生产工艺及设备》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书中详细阐述了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库的整个质量控制流程,包括各项检测指标、检测方法以及常用的质量控制工具。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表面质量检测”和“尺寸精度检测”的部分。它不仅介绍了各种缺陷的类型和产生原因,还讲解了如何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如表面缺陷检测仪、激光测量系统等,来实时监控和记录产品质量。书中还提到了统计过程控制(SPC)等质量管理方法在冷轧带钢生产中的应用,这让我看到了现代化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与严谨。我从中深刻体会到,优质的产品不是偶然得来的,而是通过一套系统、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将每一个生产环节都置于严格的监控之下,从而确保最终产品的品质。这本书,让我对“精益生产”和“质量先行”的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钢铁生产车间里,一位博学的技术总监带着我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导览。他没有直接给我一堆枯燥的数据和公式,而是先带我了解了整个冷轧带钢生产的大致流程,然后才逐步深入到每一个具体的工序。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退火”的部分。我一直认为,金属经过热加工后,其内部的应力会很大,性能也会不稳定,而退火这个过程,就像给金属做了一次“ Spa ”,让它变得更加柔软、均匀和稳定。书中对不同类型的退火炉,如罩式退火炉、连续退火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在生产中的适用场景。更让我惊叹的是,书中还涉及到退火过程中气氛的控制、加热和冷却速率的选择,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最终带钢的组织性能和力学性能。我甚至能想象到,在那些巨大的退火炉中,炽热的钢卷在可控的环境下缓缓升温、保温、冷却,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科学的美感。这本书没有回避技术细节,反而将这些技术细节阐述得通俗易懂,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获得深刻的理解。它让我明白,看似简单的金属加工,实则蕴含着深厚的物理和化学原理。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对工业生产背后复杂性和精密的敬畏感。我之前可能只是觉得冷轧带钢是一种“金属板”,但现在我知道,它背后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工业体系。从原材料的选取,到每一个工艺环节的精确控制,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检验,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和努力。书中对设备细节的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工程技术的卓越,而对工艺流程的条分缕析,则让我感受到了生产管理的科学。它让我明白,要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绝非易事,而是需要整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并将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冷轧带钢,更是一种关于制造业精神的体现,是对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完美诠释。它让我对中国制造的实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这个行业的更多关注和好奇。

评分

很不错哦,绝对正版,因为这里没货,从北京发的,所以多等了几天,不过没事,不急用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内容丰富实用。

评分

很不错哦,绝对正版,因为这里没货,从北京发的,所以多等了几天,不过没事,不急用

评分

很多

评分

很不错哦,绝对正版,因为这里没货,从北京发的,所以多等了几天,不过没事,不急用

评分

不错

评分

很不错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