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为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之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多方考证,历时数十年编写而成,素来享有“东方药学巨典”的美誉。其名为药学著作,内容其实涉及医学、药学、化学、生物、地质、地理、历史学等多个领域,可以说是一部有着全球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至今仍然是研究中国医学与文化的一个取之不尽的源泉。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高学敏,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临床中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疾病研究专家组成员,国家科委国家秘密技术级专家评审组专家,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医临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药监局新药、麻醉药、中药保护品种审评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部保健食品审评委员,中华中医学会理事、全国中成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主编,国家药监局刊行的《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常务副主编,《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编委,《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编委,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初识《本草纲目》,源于一次偶然的图书馆翻阅,当时我被它厚重朴实的封面和其中密密麻麻、古朴典雅的文字所吸引。捧在手里,一股历史的沉淀感扑面而来,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智慧与探索的时代。我并非专业的医药人士,起初只是怀着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心,想一窥这部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的究竟。翻开扉页,精美的插图跃然纸上,一株株形态各异的植物、栩栩如生的动物、矿物,都经过了细致入微的描绘,让人感叹古人观察之细致,绘画技艺之精湛。随后的内容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不仅仅是简单的药材罗列,而是系统地阐述了每种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甚至包括了炮制方法和使用剂量。我尤其被其中关于“附方”的部分所吸引,那些来自民间、历经实践检验的验方,充满了朴素的智慧和人文关怀,许多方子都针对着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病痛,读来倍感亲切。我尝试着去理解那些古老的术语,虽然有些晦涩,但通过上下文和插图的辅助,逐渐能够领会其意。这部书不仅仅是关于草药的百科全书,更像是一部关于生活、关于自然的哲学著作,它教会我如何去观察、去感受、去理解身边的事物,以及如何运用自然的力量来滋养身心。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它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在我求知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
评分《本草纲目》在我心中,不仅仅是一部医学典籍,更是一部关于“观察”和“理解”的教科书。它教会我如何以一种更加敏锐的目光去审视自然界,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事物中的不平凡。我曾在一片野地里,对照着书中的描述,找到了书中记载的一种我从未留意过的植物,并了解到它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那一刻,我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神奇和馈赠。书中对于不同药物的“气味”、“性味”、“归经”的详细阐述,让我开始理解,每一种物质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能量”,它们与人体之间存在着微妙的相互作用。这种“整体观”的思维方式,让我不再将疾病视为孤立的现象,而是将其看作是人体整体失衡的表现。因此,《本草纲目》不仅仅为我提供了药物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我一种看待世界、看待生命的方式——一种更加细致、更加深刻、更加敬畏的视角。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了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学习的奥秘。
评分我常常会在某个下午,泡上一杯热茶,然后静静地坐在窗边,翻开《本草纲目》。书中的文字,带着一种古老而又温润的质感,仿佛能抚平我内心深处的浮躁。我并不是为了学习具体的药方,更多的是被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所吸引。例如,书中关于“饮食宜忌”的章节,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你吃什么对身体好,什么对身体不好,而是从更宏观的角度,阐述了食物的性味与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季节变化对饮食的影响。我读到关于“反者道之动”的论述,对食物相克的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开始更加审慎地对待自己的饮食习惯。书中还提到了许多用于日常保健的方法,比如一些简单的药浴方、食疗方,这些都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觉得中医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甚至会尝试书中介绍的一些简单食疗方,比如用“大枣”来调养气血,用“生姜”来驱寒暖胃,这些实践让我亲身感受到中国传统医学的魅力,它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身体节律的智慧。
评分每一次翻开《本草纲目》,我都会有一种“温故而知新”的感受。即使是反复阅读过的内容,在不同的心境下,总能读出新的味道,获得新的领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某些动物药的描述,比如“蜗牛”、“蝉蜕”等,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出现频率并不低,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它们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将这些被忽视的生命,重新赋予了价值和意义。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有用之物”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发现之美”的赞歌。书中对每一种物质的描述,都充满了细致的观察和严谨的考证,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精神的严谨和魅力。我甚至会将书中的一些描述与现实中的动植物进行对比,这种学习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而且,《本草纲目》的语言风格,虽然古朴,却极具表现力,它能够将复杂的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在其中找到乐趣。
评分要说《本草纲目》给我的最深刻印象,恐怕就是它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百科全书式的广博内容了。李时珍先生耗尽毕生心血,跋山涉水,走遍千山万水,亲自采集、鉴别、记录,这种精神实在令人钦佩。书中对每一种药物的描述,都力求准确,从来源、形态、气味,到功效、主治、禁忌,无一不详。例如,对于“人参”,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其补气益血的功效,还会区分不同产地、不同年份的人参在药效上的细微差别,并引用大量前人的论述,加以辨析和总结。这种详尽而又系统性的梳理,使得《本草纲目》在当时乃至后世都成为了无可争议的权威著作。我特别喜欢它在阐述某些药物时,会提及一些有趣的典故或者民间传说,这使得枯燥的药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我对这些药物的认识更加立体化。而且,它不仅仅局限于药物本身,还延伸到了许多相关的领域,比如动植物的习性、地理分布、甚至一些古代的医疗实践和卫生常识。读《本草纲目》,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知识旅行,每一次翻阅,都仿佛与李时珍先生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评分在我看来,《本草纲目》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其作为药物学著作的严谨性上,更在于它所展现出的,一种深入民间、贴近生活的实践精神。李时珍先生并非闭门造车,而是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与药农、与民间医者交流,收集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书中大量的“附方”,便是这种精神的最好体现。这些方子,有些朴实无华,用料常见,却能解决许多困扰人们的病痛,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智慧往往蕴藏在最平凡的生活之中。我甚至会和家人朋友分享一些书中介绍的简单易行的保健方法,比如用“红枣”和“枸杞”煮水,或者用“艾叶”泡脚。这些看似微小的尝试,却能带来切实的健康改善,也让我对传统医学的“未病先防”、“治未病”的理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本草纲目》就像一座宝藏,只要你愿意去挖掘,总能发现适合自己的那份珍贵。它让我们看到,古人并非离我们遥不可及,他们的智慧,仍然能够滋养我们的生活,温暖我们的心灵。
评分《本草纲目》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药”的书,更是一部关于“道”的书。它所蕴含的,是对生命、对自然、对宇宙规律的深刻洞察。我之所以反复阅读,并不是为了成为一名医生,而是被其中蕴含的哲学智慧所吸引。书中关于“阴阳五行”的理论,虽然抽象,但却能够帮助我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和转化。比如,书中对“温”“热”“凉”“寒”四气的论述,以及它们与人体脏腑的对应关系,让我对寒热失调的身体状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开始尝试将这种“辨证”的思维方式运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分析问题的原因,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势,都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而且,《本草纲目》所提倡的“顺应自然,不妄为”的理念,对我影响深远。它教会我,在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要保持一种敬畏之心,不应过度索取,而应学会感恩和适度。这种“天人合一”的智慧,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不要忘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评分我对《本草纲目》的敬意,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植物形态、生长环境,甚至民间俗称的细致描述。书中对于每一种植物,都力求描绘得栩栩如生,从根、茎、叶、花、果,到整体的生长姿态,都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刻画。这不仅方便了药材的辨识,更让我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深情。他并非仅仅将植物视为药材,而是将其看作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馈赠,是生命力的载体。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精美的插图,虽然是古老的木刻版画,但其线条流畅,比例准确,充满了艺术感。当我对照着书中的插图去观察现实中的植物时,常常会有一种惊喜的发现感,原来那些我们在田间地头司空见惯的草本植物,竟然都隐藏着如此神奇的功效。比如,我曾在外出游玩时,看到一种不起眼的野草,根据书中的描述,我竟然辨认出它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材。这种通过阅读而获得的实际体验,让我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让我对“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曾几何时,总觉得古籍晦涩难懂,遥不可及,仿佛是属于过去时代的遗物,与我们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然而,《本草纲目》彻底颠覆了我的这一看法。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书中描述的许多植物和动物,依然存在于我们周围,只是我们过去常常忽视了它们隐藏的价值。当我看到关于“桑叶”的记载,得知它不仅能作为食物,还能入药,治疗风热感冒,甚至还有明目润肤的功效,我忍不住跑到家门口的桑树下,仔细观察它的叶片,突然间,那熟悉的绿意在我眼中变得格外珍贵。又比如,“薄荷”的清凉提神,在中医里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饮用薄荷茶的体验不谋而合,只是《本草纲目》更深入地挖掘了它的药理作用。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不仅关注那些名贵稀有的药材,对许多寻常可见的草根树皮、甚至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物质,如“瓦楞子”(牡蛎壳)、“醋”(泛指醋的应用)等,都有详尽的论述,这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他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对人类健康有益的细节。这种“不耻下问”、包容万象的态度,让我对这部巨著肃然起敬。它让我意识到,伟大往往蕴藏在平凡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探索,生活中处处都有宝藏。
评分《本草纲目》在我心中的地位,不仅仅是一部工具书,更像是一位无声的智者,一位耐心的向导。每次当我感到困惑或者迷茫时,翻开它,总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我记得有一次,我为家人的健康问题感到焦虑,无从下手。偶然间,我翻到了书中关于“辨证论治”的章节,虽然我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复杂逻辑,但它所传达的“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原则,让我明白,解决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深入了解具体情况。书中对于许多疾病的描述,虽然用词古老,但其对病因、病理的分析,以及针对性的治疗思路,至今仍有借鉴意义。比如,书中对于“咳嗽”的各种分类和不同的治疗方法,让我认识到,即使是同一种症状,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不同的病机。我开始尝试用一种更细致、更整体的眼光去看待健康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追求一蹴而就的“特效药”。《本草纲目》教会我,治疗之道,贵在“辨”,贵在“因”,贵在“循”。它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体,学会倾听身体发出的信号,并用更科学、更自然的方式去应对。
评分很精美的一本书,值得买
评分本本草纲目和其他版本比起来,虽然内容也许不算是最全面的,但是装帧设计、内容讲解算是很独特的,让人能学到不少中草药相关的医学常识,非常涨知识。买来也送给一个喜欢研究中医的朋友,他也觉得很好。
评分都是常识,生活中用的到
评分好东东,正版,优惠力度大。。。
评分此用户未及时填写评价内容,系统默认好评!
评分印刷很不错。
评分凑单品,家常翻读一下
评分本书内容确实相当简单,比本草纲目的原文删减了很多内容
评分简明扼要,只是貌似不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