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學人精品:唐曉峰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發表於2024-11-10
當代學人精品:唐曉峰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穿越古今,揭示古代王朝地理內在源頭
透視山川,探尋華夏地域空間文化暗碼
北大教授、著名曆史地理學者唐曉峰厚積薄發之作
《當代學人精品:唐曉峰捲》收入北京大學唐曉峰教授曆史地理學精品文章三十二篇,從全書分為“地理學與人文關懷”“城市與曆史地理探索”“曆史地理評論與隨筆”三部分,作者視野開闊,注重文獻典籍與田野考察相結閤,兼具西方地理學理論和實證思維,集中體現瞭作者近二十年來從人文空間角度對人文曆史地理理論、先秦城市地理和秦漢曆史地理研究方麵的突齣成就。
唐曉峰,1948年生,遼寜海城人,1968年到內濛古插隊,1972年就讀於北大曆史係考古專業,畢業後到內濛古大學濛古史研究室工作。1978年考入北大地理係,師從侯仁之先生攻讀碩士研究生。後赴美國雪城大學地理係留學,獲博士學位。1995年起至今,在北大城市與環境學係(院)任教。主要研究領域為城市曆史地理、先秦曆史地理、地理學思想史、北京地區曆史地理等。
人們常常感嘆當代缺乏大師,其實今天被稱為大師的前人在當時大多也還沒有被當作大師,真正的大師需要經曆科學、社會和時間的檢驗。我不敢說這些當代學人中誰最終能成為大師,但可以肯定的是,列入本叢書的一些成果完全夠得上大師之作。
——葛劍雄
大地域感是中國社會知識和社會實踐的基本特色,“地”的問題是理解中國古代文明的關鍵之一。
——唐曉峰
序言
地理學與人文關懷
地理學與“人文關懷”
人文地理學中的人地關係研究的幾個問題——一份曆史迴顧
文化轉嚮與地理學
還地理學一份人情——記華人地理學傢段義孚
“天涯共此時”
附錄:大衛·哈維——當代人文地理學傢中的思想者
地理學的兩個世界
文化地理學中的“超機體”觀念
中國近代地理學的“身世”
城市與曆史地理探索
原始社會聚落內部分化與文明起源
中國早期國傢地域的形成問題
燕、薊分封與北京地區早期城市曆史地理
試論晉國的都城區位
魯城瑣記
長安:從君權空間到禮儀空間
王都與嶽域:一個中國古代王朝邊疆都城的正統性問題
明代北京外城修建的社會意義
曆史地理評論與隨筆
社會曆史研究的地理學視角
“體國經野”——試述中國古代的王朝地理學
商代外服與“地方”權力
山脈與曆史
名分問題
讀一點兵傢地理
毛澤東的革命地理
“反嚮格義”與中國地理學史研究
關於探索旅行傢、地理學傢徐霞客——徐霞客逝世370周年記
環境的起源
古希臘的數理地理學
創造性的破壞:巴黎的現代性空間
哈維的城市空間
文化與過程——美國曆史地理學特色一瞥
美國地理學的三次嚮史學靠攏
曆史地理隨筆九則
自述學術小傳
明代北京外城修建的社會意義
公元16世紀50年代,北京城發生瞭一項巨大變化,其對城市的格局與城市社會的生活均影響深遠。這個變化就是北京外城的修建。
明永樂皇帝自南京遷都北京,永樂四年(1406)開始規劃建設這座新的都城,修宮殿,築城垣。永樂五年(1407)分遣大臣到四川、湖廣、江西、浙江、山西等地徵集木料為建築用材。當時有23萬工匠、上百萬民夫以及大量兵士被投入宮殿建造工程。明北京城的營建,從永樂四年開始,到永樂十八年(1420)基本竣工,修建工程延續瞭15年之久。
建好的北京城略呈扁方形,周長“四十五裏”,“城南一麵長二韆二百九十五丈九尺三寸,北二韆二百三十二丈四尺五寸,東一韆七百八十六丈九尺三寸,西一韆五百六十四丈五尺二寸。”近代實測為:南牆6690米,北牆6790米,東牆5330米,西牆4910米。
在規劃建設城市的同時,在南郊修建瞭天地壇,其始建於永樂四年,完工於永樂十八年。天地壇占地麵積達273公頃,比紫禁城要大許多,反映瞭皇朝對於祭祀天地活動的尊崇。南郊天地壇的建設,乃仿照南京,遵洪武閤祀天地之製。天地壇分兩重壇牆,形成內壇、外壇。兩重壇牆的北部均為半圓形,南部則為方形。天壇內的一些建築,平麵布局也是上圓下方。古人信奉“天圓地方”,以圓形象徵天,方形象徵地。不過,根據中國傳統禮製,祭天應於南郊,祭地則應於北郊。於是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決定改遵古法,天地分祭,將原來的天地壇更名為圜丘(嘉靖十三年改稱天壇),專祭天,而在北郊安定門外另築方澤壇(嘉靖十三年改稱地壇),專祭地,與南郊的祭天之壇遙相呼應。
在天地壇之西,同時建有山川壇,與天地壇相對稱。山川壇祭祀太歲、風、雲、雷、雨、海、嶽等神。天地壇與山川壇左右相對,其間所留空間恰恰北對都城的建築中軸綫,這顯然是有意的安排。後來修築規劃外城,恰利用瞭兩壇對稱的格局,城市中軸綫從正陽門延伸到永定門。
嘉靖九年,還在東郊建築朝日壇,在西郊建築夕月壇,以祭日、月。於是在北京城的四麵配齊瞭祭祀天、地、山川、日、月的壇廟,使北京城具備瞭宇宙象徵意義。
永樂修建的扁方形的北京城延續瞭133年(1420—1553),基本沒有大的變化。但城市生活本身在迅速發展,城內空間日顯不足。
嘉靖外城的修建
有明一代,北患不止,濛古騎兵多次南下,甚至迫近北京城郊,威脅北京的安全。所以北京建成50多年後,即成化十年(1474),便有定西侯蔣琬上書:“太祖肇建南京,京城外復築土城以衛居民,誠萬世之業。今北京但有內城,已巳之變,敵長驅直薄城下,可以為鑒。今西北隅故址猶存,亟行勸募之令,濟以工罰,成功不難。”《明史·蔣琬傳》。 蔣琬雖有遠見,但未獲朝準,直至約80年後這項建議纔得以施行。
嘉靖(世宗硃厚熜)二十九年(1550)庚戌,俺答入寇,“虜大眾薄都城,分掠西川、黃村、沙河、大小榆河等處,畿甸大震。”此次俺答兵臨北京城下,飽掠京畿八日,史稱“庚戌之變”。這次“薄城”之危終於令明朝下定修建外城的決心。
嘉靖二十九年九月,工部侍郎王邦瑞奏請修築北京外郭城。嘉靖二十九年十二月,兵部提齣“築關廂之城”“謂京師南三城關廂應築外牆五韆七百八十丈,建樓五座。即以關廂居民計之,每傢役一人,共可得萬人,百日可就。宜定於來春興工。”此項建議獲準,開始施工。但轉年二月,嘉靖皇帝以“以事體重大,且選將練兵,休息民力”為由,詔令停工。盡管三關廂居民願自齣財力,也仍未應允繼續興工。
直至三十二年(1553)三月,兵科給事中硃伯辰進言:“臣竊見城外居民繁夥,無慮數十萬戶,又四方萬國商旅,貨賄所集,宜有以圍之。矧今邊報屢警,嚴天府以伐虜謀,誠不可不及時以為之圖者。臣嘗履行四郊,鹹有土城故址,環繞如規,可百二十餘裏。若仍其舊貫,增卑培薄,補缺續斷,即可使事半而功倍矣。”嘉靖皇帝最終同意“外城須四麵修築,以全王製”。
當時計劃“四周宜築外城七十餘裏。”具體走嚮是,“自正陽門外東馬道口起,經天壇南牆外及李興、王金箔等園地,至蔭水庵牆東止,約計九裏;轉北接神木廠、獐鹿房、小窯口等處,斜接土城舊廣僖門基址,約計一十八裏;自廣僖門起,轉北而西,至土城小西門舊基,約計一十九裏;自小西門起,經三虎橋村東馬傢廟等處接土城舊基,包過彰義門至西南,直對新堡北牆止,約計一十五裏;自西南舊土城轉東,由新堡及黑窯廠經神衹壇南牆外,至正陽門外西馬道口止,約計九裏。大約南一麵計一十八裏,東一麵計一十七裏,北一麵勢如倚屏,計一十八裏,西一麵計一十七裏,周長共計七十餘裏。內有舊址堪因者,約二十二裏;無舊址,應新築者,約四十八裏。……外城規製,臣等議得外城牆基應厚二丈,收頂一丈二尺,高一丈八尺。上用磚為腰牆。垛口五尺,共高二丈三尺。城外取土築城,因以為濠。正陽等九門之外,如舊彰義門、大通橋,各開門一座,共門十一座。”
按照這一方案修建的外城,將會使北京城呈現一個更大的圈層結構。不算皇城及紫禁城,北京城平麵將是一個迴字結構。隻是,外城因就舊城基修建,走嚮並不規整。
但興工不久,嘉靖皇帝與閣臣嚴嵩等既慮工費浩大,又怕一兩年內難以完工,所以改變計劃,隻修築城南一麵。嚴嵩等提議:“前此度地畫圖原為四周之製,所以南麵橫闊凡二十裏,今既止築一麵,第用十二三裏便當收結,庶不虛費財力。今擬將見築正南一麵城基東摺轉北,接城東南角,西摺轉北,接城西南角,可以尅期完報。”
嘉靖三十二年十月,“京師外城成”。外城南垣長“二韆四百五十四丈四尺七寸”,約閤7854米;東垣長“一韆八十五丈一尺”,約閤3472米;西垣長“一韆九十三丈二尺”,約閤3498米。外城麵積約為24平方公裏。外城的修築,使北京城在平麵上構成瞭特有的凸字形輪廓。
外郭城“止築一麵”緻使整個城市呈凸字形輪廓並不是本意,而隻是權宜之策。當時的想法是,“俟財力裕時再因地計度,以成四麵之製。”隻是這個四麵築城的設想,因種種原因,終明一代,並沒有實施。另外,從已修外城東、西城牆的位置來看,其與內城東、西城牆距離甚近,僅有1裏來地,即使要繼續修建,恐不可能沿已有外城城牆嚮北延伸。所以待日後“財力裕時”“以成四麵”的說法,可能隻是個托詞。
明北京內外城的整閤
外城的修建,直接的推動力是軍事防衛的緊迫需要,但從社會發展形勢來看,還有另外的意義。前引硃伯辰所言:“臣竊見城外居民繁夥,無慮數十萬戶,又四方萬國商旅,貨賄所集,宜有以圍之。”這是修建外城的另一個動機。
在永樂初建北京城的時候,由於連年戰爭的影響,當時北京城內人口稀少,市井蕭條,以緻不得不從江南以及山西大量遷移富戶來充實京師。北京附近的農村也是殘破不堪,田園荒蕪,而不得不從外地遷移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前來耕種,甚至將一些罪犯也發配到北京附近地區屯田開墾。在這樣的形勢下,北京城池的範圍無須建得很大。
由於城內蕭條,永樂初年,明朝在皇城門外、鍾鼓樓、東四牌樓、西四牌樓以及大城各城門附近,修建瞭幾韆間民房和店房,規定一部分“招民居住”,一部分“招商居貨”,叫做“廊房”。這些構成瞭明朝北京城居民區的基礎。
據研究,明代北京城市人口,洪武初年約為10萬,至正統時(1436—1449)增至96萬。可見,明朝初年北京城市空間尚無不足的問題,但隨著社會的穩定發展,人口繁衍,城市空間很快變得局促。況且城內屢有豪門強占土地的事情發生,如正德十一年(1516),西安門外(皇城外)積慶、鳴玉二坊民居被毀,並造皇店酒肆,建義子府。時軍民房屋,多吞並於勢豪。這些情況均會造成限製不嚴、空間開敞的城外關廂的迅速擴展。兵部最初的建議,並沒有考慮四麵築城,而僅強調南麵“居民繁夥”的三門關廂的防衛,正是這一發展的反映。
除前三門關廂之外,西南郊還有另一片居民區。從景泰年間(1450—1456)與濛古瓦剌部的戰事記載來看,北京西南郊原金中都遺址一帶尚具土城與民居。例如:瓦剌也先挾所俘英宗至北京西南郊,邀明廷大臣齣城迎接正統皇帝大駕,景泰帝疑其有詐,僅派職位不高的官員朝見太上皇於“土城”。這個“土城”應為金中都城垣故址。明軍於京城外西南街巷堵塞路口,埋伏神銃短槍。當地居民皆爬上屋頂牆頭,擲磚瓦擊敵。所謂“西南街巷”“屋頂牆頭”應為金中都街巷之殘存者。
這一地的居民,與迅速發展的關廂地帶,漸漸聯閤為繁盛之區。在客觀上,已有一定程度的城市化發育。北京南郊的如此狀況與北郊元代土城範圍的冷清形成反照,故新修外城時,重南而輕北。修外城也是南郊民望,所以有三關廂居民寜願自齣財力之說。
金中都自元代旁棄之後,並未完全湮滅為平地,在整個元朝,仍遺有南城,居民不絕。直到明嘉靖外城修築,金中都之餘緒纔終於結束。
北京南郊比較發達的居民區,因外城的修築,而被整閤為正規的城區,並割坊管理。外城修建後7年(1560),張爵著《京師五城坊巷鬍同集》,其中所列的南城(或曰新城,即新築外城)諸坊為:正東坊、正西坊、正南坊、崇北坊、崇南坊、宣北坊、宣南坊、白紙坊。嚴整坊製的設立,是要“示天下肅也”,外城地帶從此成為京師的重要組成部分。
永樂時,曾仿照南京之製,在北京設立五城兵馬司。嘉靖築外城後,調整改設南城兵馬司,署在宣南坊閻王廟街西,管轄正陽、崇文、宣武三門外諸坊。城門是京師的重要守衛和管理部位,外城修建以後,京師內外城十六門均有“掌門官”“管事官”等“稽查齣入”。坊製的建立,南城兵馬司的設立,完成瞭從管理製度上對外城地帶的整閤。
外城街區以從內城前三門延伸齣的三條大道為骨乾,居民區和商業市場多分布在三條道路之間,範圍南抵天地、山川兩壇。在天地、山川兩壇東西附近地區,則多見水坑、池沼甚至小河塘,居民很少。顯然,外城的修築亦有保衛兩壇之意,否則不緻將大片無用窪地包容進來。將天地壇包入城區,不閤禮製,當齣於無奈。
另外應該指齣的是,外城所包入的居民區,本是自然聚集發展形成,因而多為麯摺狹窄的街巷, 鬍同淩亂,並不規整。前門大街以東的斜嚮街巷主要因為河道溝渠走嚮而成。前門大街以西的斜嚮街巷則因原金中都舊城位於外城西部,外城未建時,齣前門往金中都故城一帶,以東北至西南走嚮道路最為便捷。外城這種情況與內城按正方嚮整齊排列的街巷,有明顯的區彆。
不過,在總體規劃上,可以看齣,外城力求在大格局上與內城整閤、協調,雖然隻修南部一麵,也要盡量整齊有序。所謂整齊有序,主要是保持中軸對稱的大格局。
原來的北京內城,自正陽門起,嚮北穿過紫禁城的一係列中央宮殿和景山中峰,最後止於鼓樓與鍾樓,為一條建築軸綫。這條軸綫是北京城平麵結構的中心,是全城的中軸綫,它突齣瞭皇帝宮廷在全城的核心地位,體現瞭帝王之都的設計思想。中軸綫,以及由此造成的東西對稱格局,是北京城平麵景觀的最大特色。外城修建,仍遵從這條軸綫而布局,從正陽門嚮南有一條筆直大道穿過東西並列的天地壇和山川壇之間,直抵永定門。在形態上,是北京內城中心軸綫的延長,延長之後的中軸綫全長近8公裏。中軸綫的銜接延長,是外城與內城建築整閤的重要舉措。外城城垣輪廓,也是東西對稱,與內城協調對接,在形態上形成新的城市整體。
當代學人精品:唐曉峰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當代學人精品:唐曉峰捲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當代學人精品:唐曉峰捲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當代學人精品:唐曉峰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是不是放得時間長瞭,髒瞭
評分紙質印刷一般
評分不錯的選本,紙張印刷很好。
評分好好好,非常好,支持京東,下次還來
評分東西很好,快遞給力。我很喜歡。哦哦哦
評分唐老師功底深厚,書值得一讀
評分包裝隨意垃圾
評分不錯的選本,紙張印刷很好。
當代學人精品:唐曉峰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