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有一套:闻香法兰西

世界历史有一套:闻香法兰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白劳 著
图书标签:
  • 法国历史
  • 欧洲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文化
  • 历史故事
  • 文化史
  • 传记
  • 人物传记
  • 历史普及
  • 西方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42451
版次:1
商品编码:11846205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香水、高跟鞋、情人的拥吻,这是个把浪漫和艺术浸到骨子里的国家,它的政治和战争同样激情澎湃!

人文精神之香,政治斗争之重,缠绕整个法国历史

法兰西女性用时装和香水引领世界的时尚

小个子拿破仑搅弄整个欧洲的风云

启蒙思想奠定了现代世界的文明基础

法国大革命扫荡封建势力,开启现代文明

1.“世界历史有一套”系列荣登北京、上海、南京、成都多地畅销榜,《参考消息》《南方日报》《新京报》《文汇读书周报》《广州日报》《华商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天涯网、新浪网、凤凰网、腾讯网……超过200家媒体重磅推荐!

2.作者杨白劳与当年明月、袁腾飞并称历史写作三大里程碑。拥有大量铁杆粉丝“地主”。

3.杨白劳的世界史写作,人名和地名都尽量简化,尽量减少,讲述事件时,将读者们比较熟悉的眼下正流行的事件、语言、语法融入其中,争取让读者们感觉,这些外国古人在我们身边复活了。

4. 杨白劳的世界史作品很逗,“读了很提神,可以忘忧,笑读的同时又不自觉地学到了历史知识,发现原来历史真的很有趣”。 fon?H ml=?x??color:#393536'>乐蜂网、高德软件、匹克运动、乡村基、豆瓣网、奇虎360、大众点评。



内容简介

一部用当代人视野和观念写作的汉语世界史,一部好看的世界史。“世界历史有一套”系列之《闻香法兰西》,纵览古代高卢到现代法国历史进程,描述法国从王朝到共和国、帝国和共和国的演变历程和政治变迁。古老动荡的法兰西,政权频繁更迭兴替,政治家博弈权谋,人文星空光辉灿烂。作者笔下,人物栩栩如生,大事件具体而微,完整再现历史。

战马嘶吼的高卢大地上,血性的法兰西人民为自由、民主、人权、博爱而战。多情浪漫的法兰西贵族名媛,以香水、美食、时装和红唇引领世界的时尚。伏尔泰、卢梭为代表的人文思想家,启智开蒙,奠定整个西方世界现代思维的基础。两千年来,浪漫与激情的法兰西国度,那些花儿盛开并持久地发出馨香。


作者简介

杨白劳,精研于世界历史研究,2008年,在天涯煮酒论史开讲世界史,好评如潮。2010年开始结集出版“世界历史有一套”系列,被读者称为“世界史最强作”,《参考消息》称该系列填补“好看的世界史”在汉语写作领域的空白。本系列已推出《老大的英帝国》《闻香法兰西》《德意志是铁打的》《罗马帝国睡着了》《最冷和最热的俄国斯》《后发先至的美利坚》。

精彩书评

◇世界历史就看这一套!萌!八卦!狗血!坑爹!比正史更正,比野史更野!世界历史果然有一套!《参考消息》携手全国百余家主流媒体、百余名社会精英盛情礼赞!让读者们爱上世界历史的魅力!——《参考消息》

◇麻辣生猛,全新的阅读体验!——《中国文化报》

◇又有才又爆笑,笑读不撒手!——《中国图书商报》

◇“有一套”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杨白劳的世界史像酒,愈品愈香!——泸州老窖董事长谢明


目录

引 言 / 1

一 史前的卢浮宫 / 13

二 高卢旧事 / 15

三 罗兰之歌 / 18

四 家贼外盗谁更狠 / 21

五、卡佩王朝之开局低迷 / 23

开局低迷的王朝 / 23

诺曼底公爵 / 27

又见十字军 / 31

了不起的胖子 / 35

王后的背叛 / 38

六 腓力大帝 / 42

王领大扩张 / 42

阿比尔的浩劫 / 46

七 完美怪物——圣路易 / 49

女摄政 / 49

圣人的生涯 / 51

八 腓力三世的非主流十字军 / 55

九 高潮迭起的美男子——腓力四世 / 58

佛兰德尔恩怨 / 59

给教皇搬家 / 61

十 圣殿骑士团的悲歌 / 64

十一 卡佩王朝末代三兄弟 / 71

十二 百年战争中的法国 / 74

节节败退的腓力六世 / 75

国王度假 太子遭殃 / 78

智者和疯子 / 81

内战比外战还狠 / 84

贞德——转折 / 86

十三 查理七世和女人 / 91

十四 万能蜘蛛聚合国土 / 94

十五 那些花儿之一 / 97

方窗子戴着尖帽子 / 97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 98

十六 莫名其妙的意大利战争 / 103

无事生非的查理八世 / 103

人民之父——路易十二 / 106

艺术之都的奠基人——弗朗索瓦一世 / 108

真正的“骑士国王”——亨利二世 / 113

十七、又见末代三兄弟 / 117

弗朗索瓦二世的一年 / 117

查理九世是吓死的 / 119

异装无罪 伪娘有理 / 122

十八 亨利大王 / 125

巴黎值得一场弥撒 / 125

波旁王朝最坚实的奠基 / 126

玛戈王后 / 129

十九 权臣+外戚的时代——路易十三 / 134

太后和她的意大利亲随 / 134

史上最成功的政治家 / 135

二十 太阳王——路易十四 / 141

巴黎人民的街垒情结 / 141

朕即国家 / 143

王的战争 / 145

路易十四光鲜亮丽的生活 / 148

二十一 我不想长大之路易十五 / 156

泡沫的创始人——约翰·劳 / 156

昏君多半是妖女培养的 / 160

二十二 那些花儿之二 / 165

我思故我在 / 165

喜剧大师莫里哀 / 167

二十三 启蒙时代F4 / 171

二十四 锁匠国王路易十六 / 181

二十五 法国大革命 / 185

财长走马灯 / 185

从凡尔赛宫到网球场 / 188

巴士底狱的华丽胜利 / 190

人权宣言 / 192

跑不掉的法王 / 195

断头台谁主沉浮 / 197

恐怖主义发祥地 / 201

督政府——一切为了孵化巨星 / 206

二十六 拿破仑 / 211

从科西嘉到巴黎 / 211

小个子恺撒 / 216

不是法王,是皇帝 / 221

君临欧洲 / 226

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无后为大 / 231

战神陨落 / 232

二十七 最后的波旁 / 238

二十八 七月王朝 / 242

二十九 法国1848 / 245

三十 不想当皇帝的总统不是好侄子 / 249

三十一 他是波拿巴,却不是拿破仑 / 253

三十二 法国时尚产业的奠基人 / 259

三十三 那些花儿之三 / 262

圣西门和傅立叶 / 262

文学界的盛大聚会 / 264

女战神还是浴女 / 272

三十四 共和国尘埃落定 / 275

抵抗是愚蠢的壮举 / 275

巴黎公社,圣地悲歌 / 277

90年的选择题答案 / 279

三十五 共和国政府和三块板砖 / 282

三十六 那些花儿之四 / 289

法国是个放高利贷的 / 289

居里夫人的郁闷 / 290

印象中的印象派 / 292

三十七 高卢的复仇 / 299

复仇之火,即将燎原 / 299

血染的风采 / 303

老人家你伤不起 / 307

三十八 战争不是你想躲,想躲就能躲 / 309

三十九 亡国的岁月 / 316

温泉水能安抚亡国的心 / 316

在没有温泉的地方 / 320

解放 / 323

四十 第四共和国——失败的试验 / 325

四十一 古稀的智慧和青春的风暴 / 331

四十二 四天王、女人和政治 / 336

继承——蓬皮杜 / 336

危机——德斯坦 / 337

新潮——密特朗 / 338

落网——希拉克 / 340

四十三 那些花儿之四 / 342

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 / 342

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345

闷骚的艺术——法国电影 / 346

四十四、结束 / 349

法国历史年表 / 350


精彩书摘

◇香味是一朵花的精髓,香水是这种精髓的提纯;思想和创意是人类发展的精髓,文化艺术则是人类精髓的提纯。所以说,文化艺术才是世界上最深沉最浓郁的香氛,这种香味能穿越我们的器官直接浸润心灵,晕染我们的意识和灵魂,而且历久弥新,永不消退。而艺术之香是最容易感觉到的,在法国,它无处不在,从每个毛孔中渗透出来。

◇说路易六世庸庸碌碌是不公平的,作为一个胖子,他一点都不懒,一辈子都在征战。他天天这么跑,没收到减肥的效果,40岁左右,实在找不到一匹能驮动他的战马了,只好提前退休。晚年也没闲着,他临终安排的最了不起的事就是太子婚事,他为下任法王路易七世选择了阿基坦的女公爵为王后!

◇骑士的特点就是讲道理。有人劝,尤其是上帝劝,他们还都听话。后来他们就答应,以后尽量不抢或者少抢教廷的东西,而打架的时间也确定了,先是按双休日休息,最后同意周三到周日都不打架,骑士之间的决斗也放到周二。将暴力约束得这么纪律,这就是所谓的骑士风度!

◇布朗歇绝对是下得厨房出得厅堂。在成为太后前,她在后宫相夫教子,谁也没看出王后是个强势女人。一接下卡佩家的王朝,她马上就显示出不是一般的家庭妇女,杀伐决断,行事利落,比一个男性的君主一点不差。

◇没有巴黎百姓就没有路易九世了,布朗歇母子一直感念这些普通市民给予的帮助。整个路易九世一朝,不论是王后还是国王,对下层民众都比较关照。而从这件事我们也看出,巴黎的市民随时敢拿着板砖上街干仗,不论跟谁。

◇瓦卢瓦王朝统治法国200年,其中100年用来打仗,英法百年战争。我们都知道这两家新仇旧恨不少,主旋律就是打打和和。突然撕破脸,两边砸锅卖铁拼尽老本打了一个世纪,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415年,刚经过一场艰苦的攻城战,伤亡巨大的英军和法军主力相遇在阿让库尔。……名将盖克兰已经为法国人制定了克制英军最完美的战法,可法国人不理会,还是像打了鸡血一样向英国的长弓阵里冲,让英国人非常无奈地射杀他们。历史再次重演,英国再次以不利的局面和弱势的兵力取得了胜利,看着地上层层叠叠的法军尸体,英国长弓手忍不住想问:“法国骑士是不是有集体自杀倾向啊?”

◇历史上欧洲战争不断,一个国王是不是穷兵黩武已经不重要了,倒是因为弗朗索瓦一世使法国成为现在的世界艺术之都,间接提升了法国的国际地位。对这些法国人是比较满意的,所以当现在法国旅游成为最有文化最有品位的招牌时,他们对当年这位艺术家法王的感激之情当然是油然而生。

弗朗索瓦一世处在大航海时代,航海家最受王室青睐,最高境界是成为御用海盗。◇弗朗索瓦一世也不能落后,他赞助的航海家可能没有同时代的麦哲伦那么牛,不过收获也颇丰。他的御用航海家发现了加拿大,帮着法国在北美踩上了重要的一脚。

◇现在法国带给我们的诸多关键词中,应该有奢华、时尚、美食这三样。而这三个词成为法国风尚,都来自路易十四。

◇这样的一场股灾,对法国的影响是可以想象的。天文数字的财政亏空就不说了,几乎所有的国民都被卷入其中,血本无归,法国人从此时开始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不相信银行,不相信纸币。在18到19世纪,欧洲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法国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以一直不敢参与其中。因为铸币的缺乏,通缩和经济萧条一直让法国政府无力应对,王室深陷债务不可自拔,只能盘剥百姓,恶性循环几轮后,会出现大革命之类的事就不奇怪了。

◇什么是启蒙运动?法语中,“启蒙”这个词是光明的意思,所谓启蒙运动就是在黑暗中发现光明,或者自动地点亮火种。欧洲从封建社会升级进化到资本主义社会,是个挺艰苦挺漫长的过程,至少发生过两场重大的涉及各领域的变革才逐步实现。第一个是文艺复兴,第二个就是启蒙运动。

◇最糟的是,雅各宾派先疯了。周围都是敌人,总有人对自己的政策唧唧歪歪,怎么办?国民公会通过一项决议:对一切阴谋分子采取恐怖行动!这句话是名言,因为它为后来的社会创造了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恐怖主义。

◇伏尔泰和卢梭是最代表法国的大思想家,是两颗同样闪亮的明星。有人说,这两人加在一起,就代表着全部的法兰西精神。

◇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城市的居民能够像巴黎人这样适应环境。没事的时候,巴黎衣香鬓影,满城春光;一有不爽,街上的石板路旁的大树就被拿过来砌成街垒,将自己生活的家园直接变成屠场。你能想象吗,行走在香榭丽舍大街上,不论你多么的时尚精致或者风情万种,你脚下踩着的街道,都有可能被好几代巴黎人的鲜血清洗过。

◇就在查理十世和波利尼亚克觉得自己出了一招狠棋的时候,巴黎人又筑起了街垒,他们搞武器巷战之类的都是祖传的手艺,不是因为想作乱而是动作娴熟(这句话是跟某门户网站的老大学的)。巴黎圣母院在当天就竖起了三色旗,王室军队仓皇平乱,顷刻间就被干掉了2000多人!第二天,卢浮宫和杜伊勒宫就被占领。第三天,查理十世低头认错,想收回赦令,然而一切都已无可挽回。3天,仅仅用了3天,巴黎的市民就又推翻了一个国王,一个王朝!巴黎人战斗力惊人,还暴脾气一点就着,很适合给别有用心的人当枪使。这一次又被哪个方面利用了呢?大资产阶级、大金融家之类的。他们在报纸上煽风点火,巴黎市民浴血苦战时他们就躲着随时预备卷逃,待看到国王逃跑了,他们马上跳出来摘取胜利的果实。

◇国民公会的军队都在边境,巴黎支持他们的人数很少,能用的军队也不过几千人。而王党用各种办法集合了4万多人。当时巴黎防务的总司令巴拉斯临危受命,解决这个生死一线的危局。巴拉斯马上想到了一个人,一个正在巴黎落魄的年轻人,穿着件破大衣,每天晃悠悠地无所事事,这个年轻人个子不高,说话带着浓重的意大利口音,他名叫波拿巴。

◇法国大革命,先后出了三部宪法,法国政坛随便找个人就是宪法专家,而拿破仑同学早就潜心研究过各国的法律,更是个行家,而且他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所以,他口授别人记录,95条新宪法条款顷刻之间就出炉了。这部1799年宪法是军政府的法律,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绝对老大,任期10年,其他的条款也都是为专制统治服务。也就是说,拿破仑现在领导的,是一个独裁统治的共和国。

◇第二帝国时代,法国人在东方收入颇丰,最得意的事是伙同英国人一起在1860年烧了圆明园。拿破仑一世通过征伐抢了欧洲的不少奇珍异宝,拿破仑三世时代对圆明园的劫掠,让他对法国的文化贡献一点儿不输给他二伯。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不包含《世界历史有一套:闻香法兰西》内容的图书简介,字数大约1500字。 --- 《光影交织的千年史诗:从古老文明到现代浪潮》 一部横跨五千年文明脉络的恢弘巨著,深入剖析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关键转折点、思想碰撞与文明兴衰的内在逻辑。 在人类文明的漫长河流中,我们不断前行,遗留了无数辉煌的足迹与深刻的教训。本书并非仅仅是年代事件的堆砌,而是一幅利用宏大叙事与精微细节编织而成的历史画卷,旨在揭示驱动世界走向今日格局的根本力量——那些塑造了政治结构、哲学思辨、经济形态乃至日常生活的深层动力。 本书的叙事始于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与尼罗河畔的象形文字,追溯人类社会从部落走向城邦、从神权走向王权的第一缕曙光。我们细致考察了苏美尔、阿卡德的早期国家形态的构建,以及古埃及法老统治下,集权制度如何通过宗教和水利工程实现长达三千年的稳定与辉煌。这不是对“四大文明古国”的泛泛而谈,而是聚焦于他们对后世的制度性遗产,例如汉谟拉比法典中对法律精神的初步确立,以及象形文字向字母文字演变所蕴含的思维革命。 第一部曲:古典世界的构建与奠基 我们将焦点转向爱琴海的微风,步入古希腊城邦的辩论场。本书对雅典民主的运作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探究其局限性与内在矛盾。通过对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脉络梳理,我们看到了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源头,理解了逻辑推演如何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随后,马其顿的铁锤打破了城邦的藩篱,亚历山大帝的东征将希腊化的思想火种撒向了更广阔的东方世界,为日后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埋下了伏笔。 罗马的崛起是古典世界另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我们不仅关注军团的征服与庞大的帝国版图,更着重于罗马法对私有财产、契约精神以及公民权的构建。从共和国的权力制衡到帝国的集权演变,本书展现了罗马人在行政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非凡能力,以及这种能力如何支撑起横跨欧亚非的庞大体系。凯撒的野心、屋大维的稳固,乃至后期戴克里先的改革与君士坦丁的基督教化,每一步都精确地描绘了一个超级帝国在内部张力下的自我调适与最终裂变。 第二部曲:信仰与帝国交错的中古时代 当西罗马的旗帜最终倒下,欧洲进入了被称为“黑暗时代”的过渡期。然而,本书试图驱散“黑暗”的迷雾,展现一个充满活力与转型的时期。我们详细考察了查理曼帝国的短暂复兴,以及它在欧洲统一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本书将目光投向了伊斯兰世界的蓬勃发展。从先知穆罕默德的教义传播到倭马亚和阿拔斯王朝的黄金时代,伊斯兰文明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知识遗产,更在代数学、医学和天文学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构筑了东西方之间的重要桥梁。 在东方的视角下,我们审视了拜占庭帝国作为罗马遗产的延续者,如何在数百年间抵御外部侵蚀,维系东正教世界的文化中心地位。同时,在中国,隋唐的强盛与制度创新——特别是科举制度的完善,确立了后世东亚政治文化的基调。这些看似分散的文明中心,实际上在丝绸之路的连通下,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各自发展的复杂网络。 第三部曲:大变革的序曲——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 中世纪晚期,一系列事件——黑死病的巨大冲击、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以及技术的革新——共同催生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精神觉醒:文艺复兴。本书将重点放在人文主义对神权中心的挑战上,分析彼特拉克、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如何将焦点重新引向人的潜能与价值。 随后,宗教改革的烈火点燃了整个欧洲。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不仅仅是神学辩论,更是对既有权力结构的颠覆。它催生了民族国家观念的强化,并深刻影响了资本主义精神的早期萌芽(马克斯·韦伯的视角在此得到延伸阐述)。 地理大发现揭开了全球互联的新纪元。这不仅是船坚炮利对新大陆的征服,更是全球经济体系、物种交换(哥伦布大交换)和权力转移的开端。紧随其后的是科学革命,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奠定了现代科学的世界观。这种基于观察、实验和数学的思维方式,最终凝聚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力量。洛克、伏尔泰和卢梭的政治哲学,直接为下一阶段的社会动荡提供了理论武器。 第四部曲:现代世界的形成与冲突 工业革命,这场人类利用化石能源驱动生产力的技术飞跃,彻底重塑了社会结构、城市面貌和阶级关系。本书详细探讨了蒸汽机、纺织机如何将人类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质丰裕(和环境代价)的时代。工人阶级的诞生与早期资本主义的残酷,激发了新的社会思潮,如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对现代政治光谱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政治上,英美革命的成功实践,以及法国大革命的激进尝试,确立了主权在民、人权和民族主义的理念。然而,民族主义的狂热也为随后的帝国主义扩张提供了情感基础。19世纪末,技术进步与殖民竞争达到了顶峰,世界被划分为不可调和的势力范围。 最终,人类文明的巨大能量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爆发为自我毁灭的恐怖。本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错综复杂的同盟体系与军备竞赛)和凡尔赛体系的结构性缺陷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接着,我们分析了两次大战之间,法西斯主义、斯大林主义等极端意识形态的滋生环境,以及它们如何利用大众传媒和经济危机,将世界推向第二次全球冲突的深渊。 二战后的冷战格局,塑造了近半个世纪的国际关系,核威慑的阴影笼罩着人类。而与此同时,亚非拉的非殖民化浪潮,标志着旧有世界秩序的彻底瓦解,开启了多元文化和全球南方发声的新历史阶段。 终章:全球化与未来的不确定性 本书的收尾部分,探讨了20世纪末冷战的终结,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扁平化”世界,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化挑战——从经济不平等加剧到跨国恐怖主义的兴起。我们审视了当代世界在气候变化、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所面临的伦理困境与生存抉择。 《光影交织的千年史诗》力求提供一个连贯的、充满洞察力的宏观视角,让读者理解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认识到我们脚下的每一步,都深深根植于过往无数文明的尝试、错误与辉煌之中。这不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是一份关于人类如何在复杂性中寻求秩序与意义的深刻思考。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对于理解欧洲近现代社会结构的演变,提供了一个极其深入且富有启发性的框架。它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政治军事史,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驱动社会底层运行的“软性力量”,尤其是文化习俗和群体心理的变迁。 作者深入挖掘了礼仪、服饰、甚至是禁忌是如何随着经济基础和思想解放而一步步松动的。这种对社会形态细微变化的捕捉能力,远超我以往接触的任何同类著作。通过对特定时期社交场合中人们如何“表现”自己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权力结构是如何在不动声色间进行转移的。书中有一章专门探讨了“公共空间”的界定是如何影响个体自由的,论证极其精妙。它强迫我重新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社会规则背后的历史成因。读完后,我对现代社会中许多看似理所当然的现象,都产生了一种“溯源”的冲动。这本书教会我的,不仅仅是过去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理解我们“如何成为我们现在这样”的深层逻辑。这是一次关于自我身份认同的、非常深刻的历史探索之旅,让人受益匪浅,拓宽了对历史研究范畴的认知边界。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感到非常钦佩。虽然它读起来趣味盎然,绝不枯燥,但其背后蕴含的史料支撑却是极其坚实的。我注意到,在章节的末尾,作者引用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一些我从未见过的私人信件和官方档案的节选。 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这本书的权威性大大提升。特别是当涉及到一些历史争议点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站队,而是非常公正地列举了各方的观点和证据链,让读者自己去判断。比如,在探讨某个历史人物的动机时,他能从不同的角度交叉比对不同来源的记载,最后得出一个非常审慎且令人信服的结论。这种处理方式,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素养和高度的批判性思维。很多通俗历史读物为了追求可读性常常牺牲深度,但这本却做到了完美的平衡。我甚至可以想象作者在图书馆和档案室里,面对堆积如山的资料,一丝不苟地进行整理和分析的情景。它绝对不是那种一读就忘的快餐读物,而是值得反复查阅和思考的工具书级别的好作品。

评分

天哪,这本书简直是一场感官的盛宴!我从没想过历史书可以写得如此生动有趣。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仿佛能透过文字闻到中世纪巴黎街道上泥土与香料混合的气息。他不仅仅是在罗列年代和事件,更是在构建一个立体的世界。 比如,他描写到某个特定时期贵族生活时,会花大篇幅去描绘那些精美的丝绸、复杂的宫廷礼仪,甚至是对餐桌上特定香料的痴迷。读起来,我感觉自己就像是混入当时的沙龙,耳边充斥着低语和轻笑,鼻尖萦绕着那些复杂而又迷人的香气。书里对“嗅觉记忆”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探讨得非常深入,这绝对是我读过所有历史书中最独特的视角。作者显然下了大功夫去考证那些生活细节,每一个描述都扎实可信,让人忍不住想去查证一下当时法国的香水业究竟发展到了何种程度。读完后,我竟然开始对那些古老的香水配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种沉浸感是其他纯粹叙事性的历史著作难以比拟的。它成功地将历史的厚重感与日常生活的芳香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让人爱不释手,恨不得一口气读完,又怕读得太快会失去那种慢慢品味的气味。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巧妙,它并非按照严格的编年史顺序推进,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读者在历史的长廊中自由穿梭。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复杂历史转折点的方式。他不会用那种宏大叙事一笔带过,而是聚焦于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通过他们的视角来观察时代的巨变。 举个例子,在描述某次重大政治动荡时,书中没有直接描写流血冲突,而是侧重于描述一个鞋匠铺子里的人们如何因为物资短缺而改变了日常的制作工艺,或者一个洗衣妇如何因为禁令的颁布而不得不改变她的工作时间和路线。这种“自下而上”的叙事策略,极大地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感和代入感。读完这一部分,我清晰地意识到,历史的洪流,其实是由无数个微小的个人选择和生活挣扎汇聚而成的。作者的文字功力也极其扎实,他擅长使用对比手法,将前一个时期的奢靡与后一个时期的拮据描绘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情绪上经历了一次次过山车。这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更像是一部由无数个生活片段剪辑而成的、充满人情味的社会浮世绘。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带有一种古典而又充满活力的韵律感,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作者的用词考究,却又极其自然流畅,没有丝毫故作高深的矫揉造作之感。 他似乎拥有将复杂的概念用最简洁、最具画面感的方式表达出来的魔力。比如,当他描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创作心态时,他用了“灵魂在颜料中挣扎着寻找永恒的出口”这样充满哲理又富有美感的句子,一下子就抓住了那种艺术的本质和激情。这种文字的张力,让原本可能沉闷的文化史变得鲜活立体。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因为某一句精彩的措辞而停下来,反复品味,甚至将其记录下来。这不仅仅是阅读,更像是在欣赏一场精妙的语言魔术表演。书中的比喻新颖独到,总是能恰到好处地将相隔千年的事物联系起来,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让阅读体验变得极其丰富和多层次。我很久没有读到这样能让我在感动之余,还能被文字本身的美感所深深吸引的书了。

评分

废话不多说,就一个字好!!!

评分

还没看

评分

很有意思

评分

现在什么人都可以出书,浮躁的社会。。。。。。。。。。

评分

好看

评分

书收到了 还没看 包装严实 不错!

评分

杨白劳的书还是蛮有意思的

评分

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评分

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