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在情感和理智之间:你所不知道的胡适

徘徊在情感和理智之间:你所不知道的胡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紫莹 著
图书标签:
  • 胡适
  • 近代史
  • 人物传记
  • 情感
  • 理智
  • 文化
  • 思想史
  • 历史人物
  • 传记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39191
版次:1
商品编码:1184761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4
字数:19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相比兄弟徐志摩的激情似火,胡适含蓄正统,他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被称为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愿意与一个小脚女人过了一辈子,且无怨无悔,在这点上,鲁迅是没有做到的。但是,作为民国一代才子儒士,胡适的生命真的与女人绝缘了吗?

  其实不然,在他的周围其实围绕着很多女人,朋友、同行、暗恋者、红颜、隐秘的情人,并且在徐志摩、林徽因和陆小曼之间,他又是个不得不说的人物,甚至和陆小曼有着说不清的暧昧。而且,胡适还与张爱玲曾有过一段缘。

  可以说,胡适的生命中从不缺女人的身影,一个学者的另一面也有着柔情和浪漫。爱国家,爱文化,也爱那些触动他心灵的女性,因为他选择了坚守没有爱情的旧婚姻,必然会有情感上的孤独,那么,胡适又是怎么对待这些情感的,又是如何与民国女性交往的?一切答案都在本书中

作者简介

  叶紫莹,女。2003年开始写作,同年在报刊杂志等发表文章。2010年起写作小说,著有《我曾是一个小三》《李文静的婚姻生活》《寻找晓曼》《现代灰姑娘养成记》《项目部里的映山红》等小说,历史书籍《给皇帝背黑锅》等。喜欢写作,愿与文字相伴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目录

●热情爽朗的江冬秀

三十夜大月亮,廿七岁老新郎 / 004

烟霞洞中的人影 / 014

胡太太的客厅 / 019

巧妙化解的争执 / 021

劝夫不做官 / 024

享得起福,吃得起苦 / 027

夫妻的二三事 / 030

一代大师终千古/ 033

●只愿做他身旁的一朵水仙

初恋,特别美丽 / 039

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 045

你过得好,就是我的幸福 / 054

靠近你,哪怕只是轻嗅到你的气息 / 064

两两相望于江湖 / 072

●充满文艺气息的女子

知音却叹因缘浅 / 084

彼此相契的朋友 / 090

《洛绮思的问题》 / 095

临别两依依 / 099

从此隔海两茫茫 / 102

●胡适与苏雪林的情缘

五四运动的冲击 / 108

初见偶像 / 113

对鲁迅的恶骂 / 115

五四精神——理性与反理性 / 119

●挥之不去的倩影

最是初见的美丽 / 126

胡适的“廊桥遗梦” / 132

吹不散心头的人影 / 135

割不断的情线 / 143

望着你回家的路 / 156

●京城那一道亮丽的风景

陆小曼其人 / 162

不称职的“老师” / 166

陆小妹软语胡适之 / 170

与诗人婚后的时光 / 176

鸦片中失去了光彩 / 181

看透了他 / 184

●言说不尽的师生情

才华出众的女学生 / 192

难忘的上海之夜 / 196

怕了,于是便躲了 / 206

●远在美国,有个“淘气的月亮”

寂寞中的情投意合 / 212


《思想的边界:理性与激情的交织》 一个关于人类心智深处冲突与和解的史诗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理性与情感始终是驱动我们行为和塑造我们命运的两股强大力量。它们如同一对永恒的孪生子,时而和谐共存,时而激烈对峙,共同构筑了我们复杂而多维的内在世界。《思想的边界:理性与激情的交织》并非聚焦于某一位特定人物的生平或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潮,而是深入探索了人类心智结构中,这两种基本驱动力如何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并最终决定了个体乃至群体命运的普适性规律。 本书旨在超越简单的是非判断或二元对立,力求构建一个精细的分析框架,用以剖析理性对情感的约束与情感对理性的激发之间的微妙平衡。我们邀请读者踏上一段深邃的哲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的探索之旅,去审视那些在历史关键时刻、在个人重大抉择中,理性与激情是如何拉扯、融合、甚至彻底颠覆彼此的。 --- 第一部:理性的殿堂与冰冷的逻辑 结构与秩序的颂歌 第一部分将聚焦于“理性”的力量及其在人类文明构建中的核心作用。我们追溯理性主义的源流,从古希腊的逻辑演绎,到启蒙运动对科学方法的推崇,探讨理性如何成为社会进步和技术革新的主要引擎。 章节概述: 1. 逻辑的骨架:形式思维的诞生与局限: 详细阐述演绎法、归纳法等基本逻辑工具如何帮助人类建立起对外部世界的精确认知。同时,深入探讨“理性化”过程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例如僵化、教条主义以及对非量化价值的漠视。 2. 技术理性:效率的悖论: 分析自工业革命以来,技术理性如何以效率和可预测性为最高目标。通过对组织管理学和现代官僚体系的剖析,揭示当理性计算渗透到所有生活层面时,人性的空间是如何被压缩的。 3. 认知偏差的陷阱: 理性并非完美无缺。本章将运用现代行为经济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成果,揭示人类大脑在处理信息时固有的捷径(启发法)如何导致系统性的错误判断。我们将探讨“确认偏误”、“可得性偏误”等如何悄无声息地扭曲我们的逻辑推演,即使我们自认为正在进行最严谨的思考。 4. 真理的寒冷光芒: 哲学层面对客观真理的追求,及其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所展现出的脆弱性。理性如何试图定义美、道德和意义,以及这种尝试的内在张力。 --- 第二部:情感的洪流与无形的驱动力 欲望、恐惧与本能的深层景观 如果说理性是灯塔,那么情感就是驱动船只前行的风和洋流。第二部分将转向内在的海洋,探索情感的复杂性、起源及其在人类决策中的隐秘权威。 章节概述: 1. 情感的进化意义:生存的即时编码: 从生物学角度考察恐惧、爱、愤怒等基本情绪如何作为快速反应机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生存提供了关键优势。情感并非理性的对立面,而是高效的“预处理器”。 2. 道德直觉与“感觉先于思考”: 考察新兴的神经伦理学研究,揭示许多重大的道德判断并非基于深思熟虑的理性推论,而是瞬间的、强烈的“感觉”驱动。探讨情感在构建社会契约和群体认同中的不可替代性。 3. 浪漫与创造力的炼金术: 深入分析激情、渴望与迷恋如何成为艺术、科学突破乃至社会变革的原始燃料。探讨“非理性”的爱恋、嫉妒和雄心壮志如何推动历史人物做出超越常规的抉择。 4. 集体情绪的传染性: 审视“群体心理学”,分析情绪如何在人群中快速传播、放大,并最终影响政治运动、市场泡沫乃至战争的爆发。探讨群体非理性如何超越个体的理性能力。 --- 第三部:交织的边界:整合与冲突的动态平衡 心智的炼金术:如何驾驭内心的双重宇宙 本书的第三部分是核心所在,它探讨的不是分离,而是理性与情感的动态共存与相互转化。成功的个体和健康的社会,往往是能够有效地整合这两种力量的体现。 章节概述: 1. 情绪智力(EQ)的重建: 超越将情感视为障碍的传统观点,本章详细阐述情绪智力作为一种高级认知技能的运作机制——识别、理解、管理自身及他人的情绪。强调情商是理性有效施展的前提。 2. 艺术中的理性结构与情感的自由表达: 通过分析文学、音乐和视觉艺术中的典范作品,考察创作者是如何在严谨的形式结构(理性)中,释放出最纯粹、最具穿透力的情感体验(激情)。分析结构化约束如何反而深化了情感的表达深度。 3. 决策的“双系统”模型: 深入探讨丹尼尔·卡尼曼等人提出的快思考(系统一,情感主导)与慢思考(系统二,理性主导)的理论模型。分析如何在关键时刻,通过策略性地切换系统,实现“直觉的精确性”与“逻辑的审慎性”的结合。 4. 理性的情感化与情感的理性锚定: 探讨个体如何通过“叙事化”将冰冷的逻辑转化为有意义的驱动力(理性的情感化),以及如何通过清晰的原则和价值观为狂热的情绪设定安全的“护栏”(情感的理性锚定)。 5. 未来的整合:适应性心智的构建: 总结在信息爆炸和快速变化的时代,何种心智模式更具生存优势。强调批判性思维必须辅以深厚的情感洞察力,方能构建一个既能高效运作又富有人性光辉的未来。 --- 结语:在不确定性中寻求和谐 《思想的边界:理性与激情的交织》最终呈现给读者的,并非一个简单的“选择题”,而是一幅关于人类心智如何运作的复杂地图。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压制某一方,而在于理解每一次拉扯背后的意义,学会在瞬息万变的现实中,找到那条介于冷静分析与澎湃生命力之间的,属于我们自己的动态平衡线。这是一本献给所有在生活中寻求深刻理解、渴望更完整地掌控自身心智力量的探索者的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标题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一种感受。我们常常说一个人要“理性”,要“讲道理”,但人的情感又是如此真实而强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我一直很好奇,像胡适先生这样一位引领时代潮流的思想家,在面对人生中的重大抉择时,是如何处理他内在的“情”与“理”的呢?这本书的题目暗示了,他并非是一个纯粹的逻辑机器,也不是一个被情感完全左右的冲动之人,而是在两者之间不断地权衡、游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胡适先生在不同人生阶段,面对不同问题时,情感和理智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比如,他在倡导新文化运动时,是以怎样的情感驱动,又如何运用理智去规划策略?当他面临社会动荡和政治压力时,他的情感又是如何考量,他的理智又如何做出取舍?这本书会不会涉及他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件,通过这些事件来展现他内在的矛盾和思考过程?我希望它能给我一种“看见”的感觉,看见一个真实、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胡适,而不是那个被高高供起、神圣化的偶像。

评分

老实说,我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那略带文学色彩的题目所吸引。我一直觉得,很多历史人物的传记,要么过于冰冷地陈述事实,要么过于煽情地渲染情感,很难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徘徊在情感和理智之间:你所不知道的胡适》,这个题目就给我一种意味深长的感觉,它暗示了这本书不会只讲述胡适先生的辉煌成就,而是会去探索他内心世界更为复杂和人性化的一面。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去描绘他“徘徊”的状态?他会在学术上纠结于不同的理论体系吗?还是会在个人情感的抉择上,与社会责任产生矛盾?甚至,他可能是在面对那个动荡的时代,如何去平衡自己的理想主义和现实的残酷,而这种平衡,必然会涉及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理智思考。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通过一些生动的细节和故事,展现胡适先生在“情”与“理”的拉锯中,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如何做出那些具有深远影响的决定的。我希望它能让我看到一个更加立体的胡适,一个既有高远志向,又有人间烟火的胡适,一个真正能够触动人心的胡适。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听说了,一直想找机会拜读一下。胡适先生的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可是响当当的,新文化运动的领袖,白话文的倡导者,在学术、思想、教育等各个领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我觉得,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那些教科书上的标签,比如“新文化”“白话文”“改良主义”等等。我总觉得,一个如此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人物,一定有更深层次、更有人情味的一面,是我们普通读者难以窥见的。这本书的题目就很有意思,“徘徊在情感和理智之间”,这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好像预示着这本书会带我们去探索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胡适。我不确定它是否会深入分析他的具体学术理论,或者只是侧重于描绘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转变。我更期待的是,它能展现胡适作为一个“人”的挣扎与选择,他在时代洪流中的矛盾与权衡,以及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我想知道,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他是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如何做出那些影响深远的决定的。这本书或许能填补我心中对胡适先生那份模糊而又充满好奇的空白,让我能更贴近他,也更能理解那个时代。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立刻就去翻开它。我的书架上已经躺着不少关于近现代史人物的书籍了,有时候觉得,读来读去都是那些既定的历史叙事,少了一些新鲜感。但是,这个书名——《徘徊在情感和理智之间:你所不知道的胡适》,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吸引力。它不是那种直白地告诉你“这是胡适的生平”的书,而是用一种更具探讨性的方式,抛出了一个核心的问题。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会简单地罗列胡适先生的功绩,而是会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揭开他思想和行为背后的复杂性。我一直觉得,一个伟大的人物,不可能只有一面,他一定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内心挣扎和情感波动。尤其是在那个剧烈变革的时代,面对国家民族的命运,个人的选择更是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和矛盾。这本书会不会去挖掘他那些不为人知的学术研究上的纠结,还是他面对社会现实时的无奈与坚持?抑或是他与家人朋友之间的细腻情感?我更倾向于它能展现出胡适先生在重大历史关头,在理想主义和现实考量之间的那种微妙的平衡,那种“鱼与熊掌”的选择。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些颠覆性的认知,让我看到一个更加鲜活、更加立体、甚至更具人性弱点的胡适。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书名给我一种很强的预感,它不是一本简单的传记,也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分析。我之前对胡适先生的了解,大多停留在他的学术成就和历史贡献上,总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正面”的人物,但往往过于“完美”的人物,反而让人觉得有些遥远。这个题目“徘徊在情感和理智之间”,一下子就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会挖掘出一些我们不常听到的,甚至是他内心深处的挣扎。我很好奇,这本书会怎么解读他“徘徊”的过程?是他在学术上的不同流派间的取舍,还是他在个人生活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或者,更深入地,是在他追求启蒙与改造社会的过程中,面对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阻碍时,他内心所经历的情感波动与理智的较量?我并不期待这本书会提供明确的答案,反而希望它能引导我一起去思考,去理解胡适先生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是如何做出每一个重要决定的。我希望它能让我看到,即便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也同样会面临人性的考验,也会有困惑和挣扎,而正是这些,才使得他更加真实,更加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