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学(第二版)

动物免疫学(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汉春 编
图书标签:
  • 动物免疫学
  • 免疫学
  • 兽医学
  • 动物科学
  • 生物学
  • 第二版
  • 教材
  • 学术
  • 专业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0666268
版次:2
商品编码:1186463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动物免疫学(第2版)》共20章,约47万字。教材内容仍以动物免疫学基础知识和免疫血清学技术为重点,同时兼顾免疫学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每章均有内容提要与复习思考题,以便于理解和掌握。可作为兽医专业本科生的教材或教师参考使用,部分内容可供研究生阅读参考。

目录

绪论
第1章 抗原
第1节 抗原与免疫原的概念
第2节 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
第3节 抗原表位
第4节 抗原的交叉性
第5节 抗原的分类
第6节 重要的抗原
第7节 佐剂与免疫调节剂
复习思考题
第2章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第1节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
第2节 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第3节 免疫球蛋白的种类与抗原决定簇
第4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与免疫学功能
第5节 动物的免疫球蛋白
第6节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第7节 抗体产生的克隆选择学说
第8节 抗体的分类
复习思考题
第3章 抗体的人工制备
第1节 多克隆抗体
第2节 单克隆抗体
第3节 基因工程抗体
第4节 催化抗体
复习思考题
第4章 免疫系统
第1节 概述
第2节 免疫器官
第3节 免疫细胞
第4节 黏膜免疫系统与红细胞免疫系统
复习思考题
第5章 细胞因子
第1节 细胞因子的种类和来源
第2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第3节 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活性
第4节 细胞因子受体
第5节 主要动物的细胞因子
第6节 细胞因子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第6章 免疫应答
第1节 概述
第2节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第3节 抗原的加工和递呈
第4节 T,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第5节 T,B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
第6节 细胞免疫
第7节 体液免疫
复习思考题
第7章 补体系统
第1节 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和性质
第2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
第3节 补体激活的调节
第4节 补体激活后的生物学效应
第5节 补体受体、补体系统的遗传调控及合成与代谢
复习思考题
第8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抗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第2节 免疫细胞的调节
第3节 免疫分子的调节作用
第4节 免疫调节的遗传控制
第5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
复习思考题
第9章 免疫遗传
第1节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及其多样性的遗传机制
第2节 T细胞受体的基因控制
第3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复习思考题
第10章 变态反应
第1节 过敏反应型(Ⅰ型)变态反应
第2节 细胞毒型(Ⅱ型)变态反应
第3节 免疫复合物型(Ⅲ型)变态反应
第4节 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
复习思考题
第11章 抗感染免疫
第1节 先天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
第2节 获得性特异性免疫的因素
第3节 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第4节 抗病毒感染的免疫
第5节 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复习思考题
第12章 疫苗与免疫预防
第1节 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
第2节 全微生物疫苗
第3节 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
第4节 基因工程重组活载体疫苗
第5节 基因缺失疫苗
第6节 核酸疫苗
第7节 合成肽疫苗与表位疫苗
第8节 抗独特型疫苗
第9节 转基因植物疫苗
第10节 负疫苗
第11节 计划生育疫苗
第12节 多价苗与联苗
第13节 疫苗免疫接种
第14节 免疫失败
复习思考题
第13章 临床免疫
第1节 肿瘤免疫
第2节 移植免疫
第3节 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
第4节 免疫缺陷
复习思考题
第14章 免疫学技术概论
第1节 免疫血清学技术概述
第2节 细胞免疫技术的种类与用途
第3节 免疫制备技术的种类
第4节 免疫学技术的应用
第5节 免疫学技术的发展趋向
复习思考题
第15章 凝聚性试验
第1节 凝集试验
第2节 沉淀试验
复习思考题
第16章 标记抗体技术
第1节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第2节 免疫酶标记技术
第3节 放射免疫分析
复习思考题
第17章 补体参与的检测技术
第1节 概述
第2节 补体结合试验
第3节 免疫黏附血凝试验
第4节 被动红细胞溶解试验
第5节 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
第6节 单相辐射红细胞溶解试验
第7节 胶固素ELISA
第8节 固相溶血试验
复习思考题
第18章 中和试验
第1节 概述
第2节 毒价的滴定
第3节 终点法中和试验
第4节 空斑减少试验
复习思考题
第19章 免疫检测新技术
第1节 SPA免疫检测技术
第2节 生物素-亲和素免疫检测技术
第3节 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
第4节 免疫电镜技术
第5节 免疫转印技术
第6节 免疫沉淀技术
第7节 PCR-ELISA
第8节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第9节 免疫传感器
第10节 免疫核酸探针技术
第11节 生物芯片
复习思考题
第20章 细胞免疫技术
第1节 免疫细胞数量检测技术
第2节 T细胞亚群测定技术
第3节 免疫细胞活性检测技术
第4节 细胞因子检测技术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索引

前言/序言


《动物免疫学》(第二版) 《动物免疫学》(第二版)是一本全面深入探讨动物免疫系统奥秘的学术专著。本书旨在为兽医学、动物科学、生物学等相关领域的学生、研究人员及从业者提供一个系统、前沿的学习平台。作为第二版,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更新和充实,不仅涵盖了免疫学的经典理论,更紧密结合了近年来免疫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力求呈现一个更加完整和现代的动物免疫学图景。 本书的编写秉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清晰的逻辑结构,内容覆盖广泛,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细胞的发生与分化,到先天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协同作用,再到免疫系统如何抵御病原体、维持自身稳态,以及免疫相关的疾病发生机制和调控策略,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本书尤其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图表展示,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免疫学原理。 第一章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与历史回顾 本章作为全书的引言,首先为读者构建起免疫学研究的宏观框架。我们将从免疫学在动物健康与疾病防控中的核心地位出发,阐述免疫系统的构成及其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回顾免疫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介绍那些奠定免疫学基石的经典实验和重要发现,如巴斯德的疫苗理论、科赫的病原学法则、卡尔梅特和古林结核菌素的研发等,这些历史性的突破不仅为我们理解免疫学奠定了基础,也为后续的深入探讨提供了历史视角。同时,本章还将介绍免疫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技术,为读者后续学习和研究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思路。 第二章 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 免疫系统之所以能够高效运转,离不开其精密的组织结构和高度特化的细胞。本章将系统介绍动物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我们将深入探讨各类免疫细胞的发生、发育、分化过程,重点介绍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髓系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形态特征、表面标志物、激活与迁移途径,以及它们各自在免疫应答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本章的目的是让读者清晰地认识到,免疫系统是一个高度动态和协同工作的网络,各种免疫细胞在其中各司其职,共同守护机体的健康。 第三章 先天免疫:第一道防线 先天免疫是动物机体最古老、最快速的防御机制,它能够迅速识别并清除入侵的病原体,为适应性免疫的启动赢得宝贵时间。本章将详细阐述先天免疫的组成与机制。我们将重点介绍模式识别受体(PRRs),如Toll样受体(TLRs)、NOD样受体(NLRs)、RIG-I样受体(RLRs)等,以及它们如何识别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PAMPs)和损伤相关的分子模式(DAMPs)。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如NF-κB通路、MAPK通路等,以及这些通路激活后所产生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效应分子(如溶菌酶、补体蛋白)在炎症反应、细胞吞噬、吞噬杀灭和细胞裂解中的作用。此外,本章还将介绍NK细胞在先天免疫中的作用,它们如何识别并杀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 第四章 适应性免疫:特异性与记忆 与先天免疫的非特异性不同,适应性免疫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免疫记忆功能,能够对特定病原体产生精确的应答,并在再次接触时提供更强的保护。本章将深入剖析适应性免疫的两个重要分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我们将详细介绍B淋巴细胞的发育、成熟,抗原识别(B细胞受体,BCR)、激活、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过程,以及浆细胞产生抗体的机制。随后,我们将重点阐述T淋巴细胞的发育、成熟,T细胞受体(TCR)识别抗原-MHC复合物的机制。我们将区分辅助性T细胞(Th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不同亚型及其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包括Th1、Th2、Th17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和效应。同时,本章还将详细介绍MHC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抗原呈递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第五章 抗体:结构、功能与分类 抗体是体液免疫的核心效应分子,它们能够特异性地结合抗原,并通过多种机制清除病原体。本章将对各类抗体进行系统性的介绍。我们将详细阐述抗体的基本结构,包括重链、轻链、可变区和恒定区的结构特点,以及抗体分子内二硫键的连接方式。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别抗体(IgG, IgM, IgA, IgE, IgD)的结构差异、在体液中的分布、产生的时间顺序以及各自独特的功能,例如IgM在初次免疫应答中的作用,IgG在二次免疫应答中的主导地位,IgA在黏膜免疫中的重要性,以及IgE在过敏反应中的角色。本章还将探讨抗体介导的效应机制,如抗原中和、调理作用、补体激活以及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 第六章 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免疫信号的传递者 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信号分子,它们在免疫细胞之间的通讯、免疫应答的调节以及炎症反应的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将系统介绍各类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结构、功能、产生来源以及受体。我们将重点关注参与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键细胞因子,如白介素(ILs)、干扰素(IFNs)、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s)等,以及调节免疫细胞迁移的趋化因子(CC、CXC、C、CX3C家族)。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分子如何影响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活化、凋亡,以及它们在免疫稳态维持和疾病发生中的双重作用。 第七章 黏膜免疫:守护内环境的屏障 黏膜免疫系统是动物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它遍布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表面。本章将重点介绍黏膜免疫的独特结构和功能。我们将探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的组成,包括扁桃体、派尔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滤泡等,以及它们在诱导黏膜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我们将重点介绍黏膜免疫的效应机制,如分泌型IgA(sIgA)的产生与功能,它如何阻止病原体附着和侵入;黏膜固有层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在抗原捕获与呈递中的作用;以及黏膜上皮细胞在免疫屏障维持中的作用。 第八章 免疫耐受与自身免疫 免疫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维持免疫耐受,即不攻击自身的成分,从而避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本章将深入探讨免疫耐受的机制。我们将介绍中枢耐受(骨髓和胸腺中T、B细胞的阴性选择)和外周耐受(激活诱导的细胞死亡、免疫抑制、无能状态、调节性T细胞介导的抑制)的不同形式。随后,我们将分析当免疫耐受机制失调时,可能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如犬的类风湿关节炎、猫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阐述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包括自身抗原的暴露、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的增殖与效应,以及其对靶器官造成的损伤。 第九章 传染病的免疫学基础 动物传染病是威胁动物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章将从免疫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各类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如何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清除,以及宿主免疫系统如何反击。我们将探讨细菌的毒力因子如何干扰免疫应答,病毒如何感染免疫细胞或通过抗原变异逃避免疫监视,真菌和寄生虫如何利用复杂的免疫逃避策略。同时,我们将重点分析疫苗在预防传染病中的原理,包括不同类型疫苗(灭活疫苗、活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等)的作用机制,以及免疫佐剂在增强疫苗免疫原性中的作用。 第十章 免疫缺陷与免疫过敏 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可能导致两种极端情况:免疫缺陷和免疫过敏。本章将分别探讨这两种情况。免疫缺陷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不全,导致易感性增加,容易发生机会性感染。我们将介绍原发性免疫缺陷(遗传性疾病)和继发性免疫缺陷(如犬瘟热病毒感染、免疫抑制药物使用等)的常见类型和临床表现。免疫过敏,也称为超敏反应,是指免疫系统对某些外来抗原(过敏原)产生过度和有害的反应。我们将详细介绍I、II、III、IV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学机制,以及常见的动物过敏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 第十一章 免疫学在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免疫学不仅是理解生命活动的基础学科,更在动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章将聚焦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我们将介绍各种基于免疫学原理的诊断方法,如血清学检测(ELISA、血凝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等)在检测病原体抗体或抗原中的应用,流式细胞术在免疫细胞分型和定量中的作用,以及免疫组化在组织切片中检测特定免疫分子或细胞上的应用。在治疗方面,我们将探讨免疫疗法的最新进展,包括主动免疫(疫苗接种)、被动免疫(抗血清、单克隆抗体疗法)、免疫调节剂(免疫兴奋剂、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力。 第十二章 免疫学前沿研究与未来展望 本章将带领读者展望免疫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将探讨宏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组学”技术在解析复杂免疫网络中的应用。我们将关注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性。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免疫学研究和治疗中的应用潜力,以及开发新型疫苗和免疫疗法的趋势。本书的最后,我们将强调持续的学习和探索在不断发展的免疫学领域中的重要性,鼓励读者积极参与到免疫学研究的伟大事业中。 《动物免疫学》(第二版)以其全面的内容、深入的分析、前沿的视角和严谨的学术风格,必将成为动物免疫学领域的重要参考书籍,为广大读者提供宝贵的知识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作者对于动物免疫学这一学科的热忱与敬畏。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不仅仅是一本面向专业人员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本能够激发读者思考的书籍。在讲解某些免疫病理过程时,例如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的机制,作者会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是什么”。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我深入钻研的兴趣。我注意到,在一些关键概念的阐述后,作者通常会配有一个“临床启示”或“前沿视角”的小栏目,这些小小的板块,往往能够将书本上的抽象理论,瞬间拉回到生动的动物健康问题上。我曾根据书中对某些病原体免疫逃逸策略的描述,重新审视了几例长期不愈的慢性感染病例,并尝试调整了治疗方案,结果令人鼓舞。总而言之,这本书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前沿性以及对读者思维的引导性上,都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它绝对是动物免疫学领域近些年来最值得推荐的著作之一。

评分

我对免疫学典籍的评价标准,往往集中在它是否能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仿佛给我搭建了一座坚固的知识殿堂。从免疫细胞的起源与分化,到抗原提呈、信号转导,再到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和调节机制,每一个模块都像是经过精密的计算后嵌入到整体框架中的。我特别欣赏它在跨学科知识整合上的努力。例如,在讨论遗传缺陷导致的免疫缺陷病时,作者没有孤立地讨论某个基因的突变,而是将其置于整个免疫网络失调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并穿插讲解了分子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在诊断这些疾病中的应用。这种宏观视角让我能够跳出微观细胞机制的束缚,更全面地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凝练,没有冗余的描述,每一个句子都似乎承载着重要的信息量,这使得我在复习和查阅特定概念时,效率极高,真正做到了“字字珠玑”。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是充满了期待的。作为一名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兽医,我深知掌握扎实的免疫学知识对于诊断和治疗复杂疾病的重要性。市面上关于兽医免疫学的书籍不少,但真正能做到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的却凤毛麟角。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装帧质量也相当不错,初翻阅时,首先吸引我的是其逻辑清晰的章节编排。它没有急于堆砌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从最基础的固有免疫系统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复杂的适应性免疫世界。尤其是关于疫苗佐剂作用机制的探讨,分析得非常透彻,不仅解释了不同佐剂如何激发特定的免疫应答,还结合了当前几种主流犬猫疫苗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细胞因子网络调控这一复杂生理过程时所采用的图表和流程图,它们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让我能够迅速掌握不同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的广度,更在于其深度和实用性,它无疑是我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本专业参考书,为我后续的临床决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评分

作为一个刚刚进入科研领域的硕士研究生,我最看重的是教材的前沿性和系统性。这本《动物免疫学(第二版)》,完美地平衡了这两点。我目前的研究方向聚焦于反刍动物的粘膜免疫反应,很多经典教材对这一领域的讨论还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层面,而这本书在讨论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的结构和功能时,引用了大量近五年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关于共生微生物群与宿主免疫互作的章节,信息量之大,简直令人咋舌。作者对于如何设计和解读免疫学实验的指导也非常到位,他没有简单地罗列实验方法,而是深入剖析了每种实验设计背后的科学假设和潜在的局限性。例如,在讲解流式细胞术在免疫分型中的应用时,不仅清晰介绍了阳性、阴性对照的设置原则,还提到了如何校准荧光补偿以避免假阳性结果,这些细节对于我们这些正在摸索实验流程的新手来说,具有极高的实操价值。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时刻在我身边提供着专业指引。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尤其是在处理那些公认的“硬骨头”章节时。比如,关于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基因重排过程的描述,我之前阅读其他教材时总感觉像是在啃一块难以咀嚼的干肉,但在这本书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类比和生动的语言,将V(D)J重组的随机性和特异性表达机制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我亲眼目睹了B细胞分化成熟的关键步骤。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免疫耐受机制的论述。它不仅详尽介绍了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的分子基础,还专门辟出了一块内容来讨论肿瘤免疫逃逸的最新研究进展,这对于我们关注肿瘤治疗的同行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曾在一次疑难病例讨论中,因为对某种Treg细胞亚群功能理解不清而陷入僵局,翻阅此书后,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至今难忘。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但其行文风格却始终保持着一种令人愉悦的引导性,让人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了探索未知的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