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家碑帖经典:董其昌 杜工部诗册 荆溪招隐图 紫茄诗

历代名家碑帖经典:董其昌 杜工部诗册 荆溪招隐图 紫茄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冬梅 编
图书标签:
  • 董其昌
  • 杜工部
  • 诗帖
  • 书法
  • 绘画
  • 明代
  • 艺术
  • 碑帖
  • 文学
  • 中国古典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书店出版社
ISBN:9787514913613
版次:1
商品编码:1187352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历代名家碑帖经典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11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董其昌书法集古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中无所不精。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他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康熙、乾隆两位皇帝都以董书为宗法,倍加推崇偏爱。《杜工部诗册》,长301厘米、高31厘米。此卷书法字、行之间空阔疏朗,与全篇书法和谐统一,能够很好地产生“淡”而“生”的审美效果。
  《紫茄诗》,长414厘米、高24。5厘米,落款为明崇祯九年(一六三六);今人谢稚柳先生题卷首、杨仁恺先生作跋。作品疏朗闲适,如轻歌曼舞,秀美绝伦。
  《荆溪招隐图》是董其昌为吴正志绘制的短轴,万历四十一年(一六一三),董在该书卷后加题跋。

作者简介

  王冬梅,女,1950年11月出生,江西南昌人。江西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民族书画艺术培训学校教授。曾多次参加全国老年书画大赛,作品入选《全国书画博览》,《夕阳红艺术专刊》等各类图书杂志。

前言/序言


翰墨丹青,气韵生动:历代碑帖与山水画卷的对话 卷首语 中国艺术史浩瀚如烟海,其中碑刻书法与山水画作,犹如两条并行不悖的璀璨星河,共同构筑了中华美学的核心骨架。本次精选汇编,旨在带领鉴赏者走进一批极具代表性、艺术成就与历史价值并重的作品,领略古人如何以笔墨、刀石或丹青,捕捉天地之大美,抒发个体之情志。我们聚焦于那些承载着深厚文化意蕴、展现了鲜明时代风格的经典之作,力求呈现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盛宴。 第一辑:金石永铸——碑刻书法之雄浑与法度 书法艺术,植根于篆刻的古拙,流淌于笔墨的恣肆,其生命力在于对“法度”的坚守与对“性情”的自由表达。本辑精选的碑帖,不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特定时代精神与书写者心性的物证。 一、魏晋风骨的开创者:早期碑刻的地域特色 在书法史上,魏晋南北朝的动荡时期,孕育了中国书法史上最具革命性的变革——从隶书向楷书的过渡,以及行书的成熟。我们收录的早期碑刻拓片,尤其侧重于那些展现出“隶意未尽,楷意初萌”的 transitional 风格的作品。例如,那些出土于中原腹地或特定地方的墓志铭,它们往往字体瘦劲,结构取横势,笔画中尚能窥见汉代碑刻的朴拙之气,但同时,点画的提按顿挫已然开始展现出后世楷书的明确规范。这些作品的价值在于,它们清晰地勾勒出晋代“尚韵”风气的形成轨迹,以及书家如何在实用性(墓志铭)与审美性之间寻求平衡。 二、唐代楷书的巅峰对决:规矩与气势的交融 唐代是楷书发展成熟的黄金时代,楷法森严,法度谨严。本辑特别收录了部分唐代名碑的拓本,这些拓本精选自那些被誉为“楷书之极则”的作品。我们关注的焦点在于“结构”与“笔力”。例如,某些欧阳询体势险峻、结构精巧的碑刻,其用笔的瘦硬与结体的欹侧,展现了一种“险中求平”的艺术张力;而另一些颜真卿体量厚重、气势磅礴的碑刻,则体现了“忠义之气”如何融入方寸笔画之中,其横势的雄强与点画的饱满,构成了唐代书风的另一极。拓本的选取标准极为苛刻,要求墨色均匀,刀痕清晰,能够最大限度还原原碑刻的肌理与气韵。 三、行草的纵横捭阖:文人书法的抒情之笔 与严谨的楷书并峙的,是更加自由奔放的行书与草书。本辑选取的行草碑帖,多以尺牍、题跋或部分墨迹为主,它们是书家在相对放松状态下的真实流露。欣赏这些作品,重点在于体察“连带”与“呼应”的关系。如何在快节奏的书写中,保持字形结构的完整性,同时使气息贯通,一气呵成,是衡量这些作品艺术价值的关键。特别是那些带有明显地域性或师承渊源的行书小品,它们往往能揭示出书家个性化风格的形成路径,对于研究特定流派的演变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第二辑:山水寄情——丹青妙境的意境营造 如果说碑刻书法是硬朗的线条艺术,那么山水画则是流动的空间哲学。本辑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经典山水画作摹本或高清复制品,旨在展现中国山水画“卧游山水,寓情于景”的核心精神。 一、南宗的灵动与文人画的崛起 本辑的重点之一,在于对文人山水画的深入探讨。从唐代吴道子逸笔草草的叙事性山水,到五代荆浩、关仝的北方山势的雄伟,再到宋代李成、范宽的“气象”营造,山水画的视角逐渐从“再现自然”转向“表现心境”。我们精选了部分着重表现“烟岚”与“笔墨趣味”的作品。例如,那些擅用淡墨晕染、注重层次感的画作,它们笔法松动,墨色微妙,通过水汽氤氲的效果,营造出一种可游可居的朦胧仙境,这是南宗文人画追求的“诗意”的极致体现。 二、元四家的法度与气韵 元代水墨画的成熟,使得“笔墨当随时代”达到了新的高度。黄公望、倪瓒等“元四家”的作品,无疑是研究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变化的重要标尺。本辑收录的摹本,侧重于展现他们各自的独特笔墨语言:倪瓒的“折笔皴法”及其标志性的“一水两岸”的疏朗构图,体现了遗民的清高孤傲;而黄公望的“披麻皴”则展现了笔触在纸面上自由游走的节奏感。这些画作不再仅仅描绘某一座名山,而是借山水的意象,表达对前朝的追忆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三、明清的继承与变奏 明清两代,山水画的发展呈现出复古与创新的交织。沈周、文徵明的吴门画派,在继承宋元传统的基础上,更强调个人的性情表达和对古人笔意的“交参互证”。本辑会甄选那些展现“临仿”与“创新”并存的作品,分析画家如何从多位前贤处汲取营养,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例如,有些作品在构图上继承了北宋的雄大,但在用笔上却融入了元代的松秀,这种跨时代的融合,是明清画坛活力不竭的证明。 结语 本汇编,如同一次对艺术史的深度探访。我们不必拘泥于作品的具体名称或作者的生平细节,更重要的是去体会那些超越时空的艺术力量:是碑刻中刀斧凿痕下蕴藏的坚定意志,还是丹青卷舒间弥漫的林泉之气。这些经典,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的深厚底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反复摩挲。通过对这些宏大且细腻的作品的梳理与呈现,我们期望引发观者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内核的全新思考与共鸣。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位古典诗词爱好者,我对于那些能够与诗歌意境完美结合的书法作品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这次收到的这本包含了《杜工部诗册》的版本,简直让人惊喜连连。杜甫的诗歌向来以沉郁顿挫著称,而这册诗稿的书法风格与之形成了奇妙的对应——笔画沉稳有力,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我对比了不同时代的拓本,这本书收录的版本在细节处理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尤其是那些长线条的连带和转折处,那种力量感的释放和收敛,拿捏得恰到好处。阅读时,我常常会不自觉地跟着低吟起来,诗句的韵律感被书法的节奏感进一步强化了。这不仅仅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我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此类将诗歌内容与书写者情感深度结合的作品汇编,这本书无疑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标杆,它告诉我们,好的书法是诗歌的载体,也是诗歌的升华。

评分

最近迷上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手里正好收到了这本关于《荆溪招隐图》的图册,真是如获至宝。这幅图的构图简直鬼斧神工,它不仅仅是描绘了一处山水,更像是在营造一个可以让人灵魂栖息的秘境。画中那些层峦叠嶂、云雾缭绕的处理手法,特别是对于水墨浓淡的运用,体现了画家极高的写胸襟。我花了整整一下午时间,对着图细细品味那些被“留白”的部分,那些空白之处,仿佛空气都在流动,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比那些笔墨过于繁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作品高明太多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有巧思,内页纸张选择了那种略带粗砺感的宣纸质感,使得画作的古朴之气更加突出。我特别喜欢其中对几处关键树木和山石纹理的细节放大展示,那些皴法运用得极其自然,仿佛真能感受到岩石的肌理。对于想深入理解宋元时期山水画“以气韵生动”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教材。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书法爱好者的福音!我原本对董其昌先生的了解仅限于教科书上的寥寥数语,但翻开这本《历代名家碑帖经典》后,立刻被他那潇洒不羁、变化万千的笔法深深吸引住了。尤其是收录的这几件作品,简直是行书的范本。我特意找来了放大镜,仔细观察他运笔的提按顿挫,那种藏锋入纸又中锋行笔的微妙之处,让人不得不叹服古人对笔墨的掌控已臻化境。整本书的影印质量非常高,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都清晰可见,这对于我们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我甚至能想象到老先生在挥毫泼墨时那种沉静而又充满灵性的状态。不过,如果能在附录中增加一些关于董氏用笔习惯的详细解析,那就更完美了。光是临摹其中的几行字,我已经感觉自己的腕力、指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比单纯看理论书籍要有效得多。这本书的装帧也很有品味,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露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绝对是案头必备的珍藏。

评分

我对文人雅集的历史非常感兴趣,所以当看到《紫茄诗》这个标题时,就立刻被吸引了。《紫茄诗》所承载的文化背景和社交场景,远比诗歌本身来得迷人。这本书没有简单地罗列诗文,而是通过对这组诗册的细致考察,展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取向。里面的排版布局非常讲究,将诗句的内容和书写时的环境(尽管是推测性的)进行了巧妙的串联,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诗意的下午。我尤其欣赏它在探讨诗歌背后“雅集”文化时的深度,它解析了为何是这几位文人共同创作了这一主题,这种文本之间的互动性是当代很多作品所缺乏的。虽然我更关注历史背景的挖掘,但不得不承认,围绕着这组诗册的书法风格也极其统一,有一种浑然天成的雅致,体现了群体审美的高峰。

评分

这套《历代名家碑帖经典》系列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全面”与“高质量”的结合。当我翻阅这几册作品时,明显感觉到编者在选择碑帖时的用心,他们没有只局限于主流大家,而是将一些在特定领域有着突出贡献的艺术家的作品也囊括进来,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例如,董其昌的潇洒自如,与杜工部诗册的沉郁凝重形成了一种互补,使得读者可以同时领略到不同心境下笔墨的千变万化。而且,不同作品的纸张质感和装帧风格也做了区分,这在视觉上和触觉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愉悦感。我甚至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不同风格的精髓融入我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这套书绝不是摆设,而是真正可以用来“读”和“用”的工具书。它提供的不仅仅是范本,更是一种系统化的审美教育。

评分

很好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个人喜欢这一系列,价格优惠!

评分

历代碑帖经典,新近出版的字帖,很多还是一印,清晰度不错,整体颜色比较舒服,价格还可以吧。对,是8开的,运输中容易损坏。

评分

历代名家碑帖经典董其昌 有杜工部诗册 荆溪招隐图 紫茄诗三种

评分

送货快

评分

也很不错,,,

评分

有些有具体的尺寸说明,有些没有,四星吧!

评分

历代名家碑帖经典董其昌 有杜工部诗册 荆溪招隐图 紫茄诗三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