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网是大势所趋,是各行各业未来的增长点。毫无疑问,马化腾和他一手创建的腾讯商业帝国是企业关注的学习标杆。
2、本书抛开了泛泛而谈马化腾创业的内容,更深入地围绕马化腾的经营哲学展开,企业的运营模式、思维、产品开发创新以及对移动互联网的种种布局等,都是各行各业迫切需要了解的,系统、专业且具有针对性,书后附有马化腾对互联网的运营哲学观,值得管理人士深思。
3、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审时度势,让马化腾的每一步都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将企业的运营智慧发挥好。同时,马化腾经营企业的酸甜苦辣无疑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不再是拼规模,拼资金,而是拼运营思维,拼盈利模式。当传统的商业思维不再适用这个时代,你需要换一种思路做企业。毫无疑问,马化腾和他一手创建的腾讯商业帝国是*好的学习标杆。本书从马化腾经营腾讯入手,揭秘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模式、思维、产品开发创新以及对移动互联网的种种布局等。同时,马化腾经营企业的酸甜苦辣无疑为读者提供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书后附有马化腾的互联网运营哲学观,对传统企业及互联网企业都有可借鉴之处,非常适合管理人士阅读学习。
李强,社会观察家、财经观察家,曾服于多家500强企业,长期从事企业运营管理工作,对现代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著有图书《马云和他的对手们》《马云的团队经》等。
前言 喂不饱的“小企鹅”
第一章 大:我们一起感受的“大回响、大影响”时代
经过多年发展,互联网从最初的将真实世界拉入虚拟世界,转化为将虚拟世界拉回真实世界中,互联网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网合一”将是互联网赋予这个世界的全新定义。
1.这是一个可以天天生活在网上的时代/2
2.网络让世界不再有死角/5
3.社交化是全球的趋势/8
4.中国互联网的主要商业模式/12
5.互联网进入“影响力经济”时代/16
6.互联网服务已经完全被颠覆了/20
第二章 小:我们需要从大公司变回小团队
一家公司做大之后,如果不把它分成小的团队,它就没有向前的动力。对已经强壮的腾讯而言,结构重组只是第一步。能否因此拥有鼓励创新的机制,能否因此不再受绩效考核之累而畏惧创新,能否因此获得更有效的层级沟通途径,能否因此消除内耗,这些才是决定重组成效的关键。
1.伟大公司不见得是一个大公司/26
2.预防“大企业病”/30
3.发挥“大平台”优势,“小公司”精神/33
4.干部要“饥渴”,不做“富二代”/37
5.内部挖潜,要精兵也要简政/40
6.薪酬激活:末位淘汰制度/45
第三章 内:若非自己打自己,腾讯和微信都将挡不住
马化腾说:“微信这个产品出来,如果说不在腾讯,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话,是在另外一个公司,我们可能现在根本就挡不住。”决定腾讯命运的就是短短的一两个月,马化腾顶住了公司内部关于发展微信的反对压力,力主推出微信。于是,微信诞生了,腾讯的“小企鹅”不再孤单,因为它有了“小绿人”的陪伴。
1.微信与手机QQ是怎样的关系/50
2.微信的发展与国际化/54
3.微信的开放与接入/57
4.进军门户,但门户在何方/61
5.“大门户”与“小门户”战略/65
6.提升品牌,冲关全能门户/69
第四章 外:移动互联网不只是比互联网增加了“移动”两个字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音乐、游戏、媒体、零售和金融等行业,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将会改变每一个行业,也将进一步催生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带来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战。哪怕是传统行业,即使目前还想不出如何去结合互联网,也一定要用互联网思维来思考自己的未来。
1.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与挑战/74
2.移动互联网不只是延伸,而是颠覆/77
3.移动互联网的5F思维/81
4.二维码是线上和线下的关键入口/85
5.O2O和手机游戏的发展特别快/89
6.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92
第五章 逆:我们是一只危险的小企鹅
这是一只“危险”的小企鹅,它是对手眼中的强敌,因此它时刻处在危险之中。无论在投资者眼中,还是竞争对手的视野里,腾讯都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因为它最有可能实现通信、门户、商务、搜索和支付这五类互联网业务的组合。
1.我们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很强/98
2.遭遇MSN,狭路相逢智者胜/101
3.过招51.com,另一个“腾讯”来袭/104
4.每个企业要给自己多一个准备/109
5.“3Q大战”,史无前例的互联网混战/113
6.马化腾成了“抄袭大王”/117
第六章 顺:与潮流兼容,迎接未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时代到来,一切都变得变幻莫测,“新”成了最常见的字眼儿,新产品、新功能、新理念、新思维……互联网企业不仅要不断寻求自身内在的改进,更要感知外在世界的变化。外部变化是一种趋势,一种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切记“顺潮流者昌,逆潮流者亡”的真理。
1.未来将会是数据流的时代/124
2.有价值的公司,一定是数据驱动的公司/127
3.金砖ICEC:多元化是趋势/130
4.合作共赢,企业未来的发展路线/133
5.网络时代,产品未动,品牌先行/137
6.搞不懂年轻人,就搞不定产品服务/140
第七章 守:让产品拥有召唤用户的魅力
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始终是植入腾讯灵魂深处的信念,也是腾讯要向数以亿计用户表达的最朴素的心声。在马化腾的脑海里,未来的腾讯要成为中国人在线生活的一个符号,让人们只要一提到QQ,一提到腾讯,就会联想到在线生活。腾讯要做的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在线生活服务。
1.腾讯一直注重对用户价值的坚守/146
2.成功在于打动人心/149
3.将产品的核心能力做到极致/153
4.产品设计需做减法/157
5.责任:让腾讯稳步前行/160
6.专注:成就6亿用户/163
7.希望腾讯能够让“安全回归安全”/168
第八章 变:腾讯不能死守在即时通信的领域
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是生死时速,只有那些敢于挑战、勇于尝试的企业,才能在比拼中占据先机。创新是企业契合潮流动向和引领潮流发展的唯一的钥匙,将这把钥匙紧握手中,企业就有了“以变制变”“以快制快”的资本,也是保持长久发展的最佳方式。
1.研发与创新:备战未来竞争力/174
2.动荡的行业,要有变革的决心/177
3.保持敏感才能找到机遇/181
4.颠覆是让之前的产品和服务受到挑战/185
5.创新系统化:金字塔形研发架构/189
6.跨界——避免自我消耗/193
7.中国的云计算发展面临三大挑战/196
附录一 马化腾谈进入互联网时代的“七个维度”/201
需求度:用户需求是产品的核心/202
速度:快速实现单点突破/203
灵活度:主动变化比应变能力更重要/205
冗余度:容忍失败,允许适度浪费/206
开放协作度:最大程度地扩展协作/207
进化度:构建生物型组织/208
创新度:充满可能性、多样性的生物型组织的必然产物/210
附录二 马化腾指导未来经济走向的“七个路标”/211
路标一:连接一切/211
路标二:“互联网 + ?”/212
路标三:开放的协作/213
路标四:消费者参与决策/214
路标五:数据成为资源/215
路标六:顺应潮流的勇气/217
路标七:连接一切的负面风险/218
附录三 马化腾经营新时代产业的“八条论纲”/220
第一条:互联网即将走出“三峡时代”/220
第二条:客户端不再重要,产业上游价值将重新崛起/221
第三条:“垄断”是一个令人烦恼的罪名/222
第四条:截杀渠道仅仅是一个“刺客”,占据源头者才是“革命
者”/223
第五条:广告模式是“产品经济”的产物,知识产权模式是“体
验经济”的宠儿/224
第六条:不要被“免费”吓倒,拥有“稀缺性”/225
第七条:产品经济束缚人,互联网经济将解放人/227
第八条:谈一下“云组织”/228
马化腾缺乏马云的个性、陈天桥的口才、张朝阳的气质、刘强东的高调,十几年来潜身深圳、鲜露头角,但他却在这十几年中,开启了一场征服战。他手下只有一名士兵,就是那只胖乎乎、随时滴滴作响的“企鹅”。
2015 年,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之一,腾讯已经进入了第十七个年头。从一款憨态可取的企鹅为标识的单纯的聊天工具起步,经过游戏、门户、搜索、电商等一系列产品的开发,马化腾一步步地将腾讯打造成为一个强大的“互联网帝国”。目前,腾讯QQ 拥有超过10 亿的用户注册量,超过8 亿的活跃用户,微信也有7 亿注册用户,覆盖了90% 的中国网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谈及马化腾的成功,有些人认为,是马化腾太“精明”也太“幸运”。说他“精明”,是因为他技术出身,选择了从事网络相关的工作,通过互联网上的聊天工具开始创业,随后不断推出“黏”性颇强的相关业务,如“QQ秀”、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说他“幸运”,是因为他恰好赶上了中国互联网第一波浪潮,与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一样,比别人先一步接触到新技术,这成为互联网最早创业者独到的优势。
但马化腾的成功仅仅因为他的“精明”和“幸运”吗?显然不是。将时间倒退二十年,我们可以想象,虽然当时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还处在萌芽状态,但洞察出这一潜在商业价值的人绝不仅几个,比马化腾步入互联网领域早的人有很多,这些人中有远比马化腾还要精明强干的,甚至已经在传统行业获得了成功,拿着大把的资金,在互联网时代的最前端就开始转型,但他们最终失败了,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马化腾能在互联网行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最大的功臣应该是他的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思维做经营,这也是马化腾贯穿始终的经营哲学。
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可以说,互联网不仅仅是可以用来提升效率的工具,也像电力和道路一样,成为构建未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思维应该成为企业一切经营思维的起点。企业家做经营,无论涉足的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必须会用互联网思维思考问题。
马化腾有着敏锐和层级很高的互联网思维方式,该“大”时,就跟随时代的脚步做“大”;该小时,就放下眼前利益做“小”;注重公司“内”的状态,也关注公司“外”的情形,内部竞争与外部挑战共同展开;“逆”与“顺”都能从容应对,最大的功劳仍然要记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上;“守”成于产品至上,“变”化于创新至优。可以说,将互联网思维用作经营哲学的马化腾,每一步都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经营哲学的树立,马化腾看似不善言辞,却有着静如脱兔的敏锐洞察力,能够对世界经济和互联网发展趋势洞若观火。2010 年,马化腾发表了《关于互联网未来的八条论纲》的演讲,是他对互联网行业的远见。时间能够证明一切,四年多时间过去了,如今的事实一步步地验证了他绝顶的预见能力。
当然仅有预见是不够的,在马化腾谨慎有余的外表下,掩藏着敢想敢拼的冲劲,紧抓每一次互联网商机,不断扩大经营。无论是2000 年左右的互联网泡沫、2005 年对团队的内部投资、2008 年金融危机后的大举扩张,还是2011 年山雨欲来风满楼般的移动互联网大潮,马化腾都能顺应趋势,在互联网的带动下,不断提升,不断扩张,将企业经营发挥到极致。
但,一切还远未结束,或者说一切才刚刚开始。互联网是这样,马化腾也是这样。企业经营永远没有句号,经营哲学永远没有不变的定义。也许再过十年,马化腾的经营策略会有另外的转变,经营哲学会更加完善有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腾讯和整个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一扇新窗户。我一直觉得腾讯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公司,它不像苹果那样有乔布斯鲜明的个人印记,也不像亚马逊那样有贝索斯激进的扩张野心。马化腾的存在感很弱,但他创造的帝国却如此庞大,让人不禁好奇其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读完这本书,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书中对腾讯的“连接”战略进行了极其深入的解读,让我明白了“连接”二字远不止是简单的社交功能。它是一种贯穿腾讯所有业务的核心理念,从最早的IM工具,到现在的游戏、支付、内容平台,甚至到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无一不是在围绕着“连接”做文章。尤其是在微信的崛起过程中,书中对“生态”的构建思路非常值得玩味。它不是一次性地构建一个封闭的王国,而是通过开放API、赋能开发者等方式,吸引无数第三方进入,最终形成了一个繁荣的、自生长的生态系统。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腾讯“灰度”文化的描述。这种在模糊地带求生存、求发展的策略,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互联网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它不像一些企业那样追求绝对的清晰和边界,而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候保持弹性,给予团队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和试炼。这种文化也体现在腾讯的产品策略上,比如对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重视,以及对用户反馈的敏锐捕捉。 书中并没有回避腾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挑战,反而将其作为重要的分析对象。例如,在面对百度和阿里在搜索和电商领域的强势时,腾讯是如何调整策略,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并最终实现弯道超车。这种对困境的分析,比单纯的成功案例更能引发思考。它让我们看到,即使是腾讯这样巨头,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需要不断地调整和进化。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部非常深刻的商业分析著作,它不仅仅是讲述腾讯的故事,更是提炼出了一套适用于互联网时代的运营智慧。它让我对“用户为中心”、“生态构建”、“战略耐心”等概念有了更立体的认识。如果你也想深入了解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崛起逻辑,这本书绝对是不二之选。
评分一直以来,马化腾给我的印象都是一个极其低调而又充满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他似乎不太喜欢站在聚光灯下,但腾讯公司在他手中,却成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巨头。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这位神秘人物的经营哲学,以及腾讯帝国崛起的深层原因。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探索一个精心设计的商业迷宫,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和启发。 书中对腾讯“连接”战略的深入剖析,让我对“连接”二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更是人与信息、人与服务、甚至人与未来的连接。这种战略的延展性,让腾讯能够不断地拓展业务边界,并且在不同的领域都取得了成功。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微信的“生态构建”理念印象深刻。它并非是简单地复制已有的模式,而是通过开放平台、赋能开发者,吸引了海量的第三方应用和服务涌入,最终形成了一个自我生长、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 书中还详细探讨了腾讯在面对竞争时的“不争”之道。这种看似保守的策略,实则是一种极具智慧的长期主义。它不是盲目扩张,而是选择在最适合自己的时机出手,将资源集中在最核心的业务上,最终实现了“慢即是快”的战略目标。这种沉淀和积累,是腾讯能够穿越周期,保持长盛不衰的关键。 让我感到欣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回避腾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书中坦诚地分析了腾讯在某些领域的失利,以及如何从中吸取教训,并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这种真实性,让书中的观点更具说服力。它让我明白,即使是像腾讯这样成功的企业,也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调整。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却又充满了力量。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商业逻辑讲得清晰明了。它没有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让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轻松理解。我从中不仅学到了关于腾讯的运营经验,更学到了一种关于如何思考商业问题的“思维方式”。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商业分析著作。它为我们揭示了腾讯成功的奥秘,更提供了一套深刻的互联网运营智慧。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商业、互联网以及马化腾本人感兴趣的读者,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所收获。
评分作为一名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我对腾讯的运营模式一直都充满了好奇。这家公司仿佛自带“增长黑洞”属性,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它总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并且持续发展壮大。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探索其内在逻辑的愿望。阅读的过程,就像在解构一个复杂的谜题,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 书中对腾讯“产品驱动”的理念有着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对“连接一切”这个概念印象深刻。它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腾讯从QQ时代就深耕的核心竞争力。这种能力,使得腾讯能够不断地将新的服务和产品,通过已有的用户基础进行推广和渗透,从而形成强大的网络效应。书中对于微信的诞生和发展过程的描述,更是精彩绝伦。它不仅讲了微信如何成为一款国民级应用,更分析了其背后的产品设计哲学,以及如何通过不断地迭代和优化,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还详细探讨了腾讯的“不作恶”原则。虽然在商业世界里,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但腾讯似乎始终将用户体验和用户利益放在首位。这种长远的眼光,让它在用户心中建立了极高的信任度,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书中对“小步快跑,快速试错”的运营方式的解读,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教会我,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与其犹豫不决,不如大胆尝试,然后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流畅,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商业策略娓娓道来。它没有过多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数据,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腾讯的强大之处。我曾经看过不少关于互联网公司的书籍,很多都写得过于学术化,难以消化。这本书则恰恰相反,它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让我能够轻松地沉浸其中,并且学到实用的知识。 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理解腾讯运营智慧的绝佳视角。它不仅仅是关于腾讯这家公司,更是关于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深耕用户需求、构建生态系统、以及保持战略定力,最终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我将把这本书中的很多观点,运用到我自己的工作中,希望能从中获得启示。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了腾讯帝国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我一直对马化腾这个人充满好奇,他低调内敛,但腾讯的影响力却是无处不在。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腾讯的决策室,亲眼见证了那些关键时刻的战略思考。书中对腾讯从QQ到微信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剖析,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腾讯能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屹立不倒。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更是挖掘了背后的逻辑和方法论。 比如,书中对“连接”这个概念的阐述,让我对腾讯的产品哲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最初的社交连接,到如今连接人与服务,再到连接万物,这种演进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对用户需求深刻的洞察和对未来趋势的精准预判。书中还提到了腾讯在面对竞争时的“不争”之道,这种看似保守的策略,实则是一种高明的长期主义。它不像某些企业那样急功近利,而是选择在最适合自己的时机出手,将资源集中在最核心的业务上,最终实现了“慢即是快”的战略目标。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并没有将马化腾塑造成一个神话人物,而是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企业家,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挑战、犯过的错误以及从中吸取的教训。这种真实性让书中的观点更具说服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用户价值”的讨论,它强调了企业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为用户创造价值,而盈利只是价值实现的副产品。这种朴素的商业理念,在如今浮躁的市场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吸引人,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作者巧妙地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让复杂的商业逻辑变得通俗易懂。我曾经尝试阅读过一些关于互联网公司运营的书籍,但很多都充斥着生硬的术语和空洞的理论,读起来费力却收获甚微。这本书则不同,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娓娓道来,循循善诱,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并消化其中的精髓。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腾讯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和运营互联网企业的“百科全书”。它提供了一套关于战略、产品、用户、组织等方面的思考框架,对于任何想要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有所作为的人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商业运营、互联网发展以及马化腾本人感兴趣的读者。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教科书”,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格局,特别是腾讯的崛起之路。马化腾作为腾讯的灵魂人物,他的经营观究竟是什么样的?这本书给了我一个非常清晰的答案,并且比我预想的更加深刻和系统。我一直对腾讯这种“闷声发大财”的风格感到好奇,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他背后隐藏的战略智慧和前瞻性。 书中对腾讯“连接”战略的解读,是我读过最透彻的。它让我明白,“连接”不仅仅是社交,更是基于用户需求,不断拓展服务边界的战略核心。从QQ的即时通讯,到微信的社交生态,再到如今在游戏、支付、内容等领域的全面开花,这种“连接”的能力,是腾讯能够不断抓住时代机遇,并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微信“生态”构建的分析,它强调了开放、赋能和共赢的理念,这与许多封闭的商业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书中对腾讯“灰度”文化的描述,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种在模糊地带求生存、求发展的策略,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行业中显得尤为重要。它不是追求一成不变的完美,而是懂得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机会,并通过快速试错来不断优化。这种“低调”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深刻的战略耐心和对用户需求的极致关注。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回避腾讯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挫折。书中坦诚地分析了腾讯在不同发展阶段遇到的困境,以及如何通过战略调整和业务创新来克服它们。这种真实性的呈现,让书中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也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它让我看到,即使是像腾讯这样成功的企业,也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进化。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人,作者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复杂的商业逻辑梳理得井井有条。它没有过多的理论空谈,而是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描写,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和吸收其中的精髓。我从中不仅学到了关于腾讯的运营智慧,更学到了一种关于如何理解和把握商业趋势的“方法论”。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荐的商业分析著作。它不仅揭示了腾讯成功的秘密,更提供了一套深刻而实用的互联网运营智慧。我强烈建议所有对商业运营、互联网行业以及马化腾本人感兴趣的读者,都认真阅读这本书。
评分产品内容给力,配送神速
评分内容不错,在书店翻看过,不过这里更便宜?
评分史玉柱是中国商业史上的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有其传奇色彩,值得大家去了解他
评分产品质量非常非常的好!以后还要买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评分很划算的一次购书,速度也快
评分很好。很大的书。手机色即是空开始考试快上课学计算机手机上
评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