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女性作家吴淡如暖心力作,分享亲身经历,让你做个温柔的人,不勉强自己,也不附和他人,拥有一颗柔软心,面对一切不美好。
★蔡康永、张小娴、小S强烈推荐作家!蔡康永评价她“从不扮高深,痛快做自己”。
★知名手绘插画师王云飞全彩四色唯美插图,全彩四色印刷,免费赠送精美明信片!
一路走来,看遍各种人间风景的你, 什么时候才听得见自己心中的声音?走自己的路? 当你把好好对待自己的权利牢牢抓在手上,再也没有人能勉强你!
畅销书作家吴淡如暖心分享:从今天开始,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人生,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勉强自己、不附和他人,做一个温柔的人,拥有一颗柔软心,温柔面对生命中的诸多不美好。
吴淡如,台湾知名作家及节目主持人。
台大法律系学士,中文研究所、EMBA双硕士。吴淡如多才多艺、兴趣广泛,写作、主持、理财、创业各方面都有非常好的成绩。跳舞、学摄影、到全世界各地旅行,多彩多 姿的生活也令人艳羡。著有《吴淡如超人气说话术》《每一次相遇都是奇迹》《嫁给谁都幸福》《时间管理幸福学》《爱情,不是得到就是学到》《乖女孩没糖吃》等书。
目录
PART 1
不为什么伟大目标,只是努力做好自己
002 / 不为什么伟大目标,只是努力做好自己
013 / 活下去,是卑微又伟大的愿望
022 / 做一点实实在在的小事
031 / 人生不管选择哪条路,都要看脸色
043 / 最好的爱情大都势均力敌
052 / 生活需要我们真实地面对
063 / 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070 / 给自己的人生一个Happy Ending
PART 2
静下来,听自己的声音
082 / 难,才值得梦想
090 / 有些事,再忙也要做
097 / 静下来,听自己的声音
107 / 不要一直拿别人来跟自己比
117 / 该逃就逃,是人生美好的自由
126 / 不管什么样的困境,总是可以找到出路
134 / 斗争无所不在
144 / 你到底是谁,你知道吗
PART 3
用自己的节奏过生活
156 / 你值得过得更好
165 / 至少,不用再为爱那么混乱
172 / 人生没有进步就是一种退步
180 / 真正的爱,是且行且珍惜
187 / 一切都有它的意义
194 / 找难点的事做,过舒服的生活
204 / 用自己的节奏过生活
213 / 莫以赌对论英雄
222 / 如何活得更好
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似乎是大作家莫言说的:“我只对两种人负责,生我的人,我生的人。”
除此之外,谁真的能恒久地把谁放在第一位?
让我引述一对夫妻的私密对话:
夜半无人私语时,老公撒娇:“我觉得女儿要你做什么,你都没怨言,我要你做什么,你都……”
“这是当然的呀。”妻子说,“因为她是我心中第一位,你是第二位。”
“噢,我还是第二位呀。”老公说,“我以为,你把自己摆在第二位,我是第三位呢。”
“这,”妻子轻拍老公的头,笑了,“我刚刚的意思是,如果只列你跟孩子,你是第二位。如果加上我自己嘛,你——最好——不要——再——问下去!”
这个故事是男人在聊天时引述的,他半开玩笑地说:“看我在家中多么没有地位,我老婆回答得真绝呀,我家还有一猫一狗,万一都列进来,我恐怕还是敬陪末座。”
“所以叫你不要没事做比较啊。”在一旁听他说话的太太又轻拍了他的头,像抚摸着一只小狗说,“乖,你最爱吃的波士顿派来了。”
他其实是个好老公,真心欣赏妻子的利落爽朗,只是有时会哀哀叫个几声。
“女人会为男人牺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苦笑着说。
“不然呢,那我问你,如果将来你女儿以男人为天,把那男人放在第一位,言必称老公,事事看老公脸色,那你觉得开心吗?”
“怎么会开心,男人是什么东西!我们辛辛苦苦养大宝贝女儿是用来为他服务的吗?”
“这就对了!所以,不要太在乎自己重不重要,好不好?”我说。
把男人放第一位?别开玩笑了。
这样的女人真的所剩无几。那些口里爱讲“老公是我的天(天哪),孩子是我的地”的女性,通常也只是在强调自己很重视家庭而已(就我观察,口里会这样说的女人,性格还都真的强悍得要命)。
重视家庭,也不见得要忽视自己,让自己趴到地上去,谁踩都不要紧。没这回事!
不服气?
不然你回到那个女人都自认为是油麻菜籽命的三十年前呀。大概在一九七○年后出生的人,因为经济改善、教育提升与少子化的影响,多半的家庭中不管是男是女,每个人都是父母视作宝贝带大的。
在台湾,五年级(一九六○年)之后的女生,已经都很懂得对自己好一点了。
虽然,懂归懂,在真正落实对自己好上面,理想与现实还有一段距离。对自己好在我们心中变成商业广告用语,成为在购物时大开杀戒的理由。
主妇们更常用此语自勉:“老公气我,我就花钱来消气!”
对自己好,绝对不只这样。花钱的确能犒赏自己,不过,成就感很短暂。
我对自己很好。有了孩子之后,她在我的人生中占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开始把“一定要安全”列为前提。这让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要去战乱国家就去,去南极探险也行……还好,四十岁之前,所有五花八门的梦想已实现不少。
不再没头没脑地冒险,然而,态度没变:我还是对自己很好。
我是自己唯一的生财工具,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是自己的主人。那么,我为什么要对自己不好?
而且人生很短。有许多时候,我们受制于环境,受制于经济,受制于别人的脸色。当一切枷锁渐渐失去禁锢的能力时,为什么要对自己不好?
人生总有要牺牲或退让的部分,但是,这一点,如人饮水自知就好,不要辛苦自己给别人看。
不要让自己沦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人,因为苦劳绝对不能兑换功劳。
做了退休后也可以安枕无忧的理财规划(做规划的前提当然是你年轻时得努力一点,有些智能型的老本)之后,我开始更加去芜存菁地挑选工作。年轻的时候,能做的就做,现在,是有兴趣或有成就感的才做。
我这样说,自认为还在“折腰”的人可能一时觉得不太高兴。不过,我可是奋斗过半辈子的呀,所以现在才能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真的想做的事情奋斗下去。
我仍然去旅行,随便你觉得我是否自私。除了家庭旅行,我更爱单独旅行。把一切处理妥当之后,开个小差,排出假期,去旅行,要舍得孩子的呼唤一周。
虽然因为孩子幼小,我想她,我的旅行变得很短,不再像年轻时候一出国就从南极到北极,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回来。不过,没有关系,算是不无小补。
我不能放弃一个人的旅行——从年轻时开始,那就是我犒赏自己非常有效的方法。
一个人旅行,还是小小冒险,但我非常享受。
不必没事提这提那地闲聊(可能和我是动口赚取生活所需有关,我休假时非常不喜欢说话)。
可以拿起尘封很久的相机拍照。
可以专心吃顿饭(这在有了孩子之后变得非常奢侈)。
可以在星空下小酌,对影成三人。
可以边走路边唱歌。
可以看别人怎么布置店面,想象他如何完成梦想。
可以自在地逛美术馆,静静地欣赏。
可以不必维持含笑的表情——因为没人认出我(没表情在本地很危险,有人会说你臭脸,其实荧幕上的人又不是假人,怎么可能保持着一贯的甜美亲切笑容逛街?偏偏现在会拍到你的镜头无所不在)。
可以弹性决定行程,万一迷路了没人怪你,不必一直有责任感。
我一向主张以自我为中心,虽然这句话常常是被用来批评别人的。
请容我重新诠释以自我为中心:人生很短,你本来就有权利按照自己内心的声音而活。
我相信,当一个人躲开了喧哗,剩下自己,与自然的风光和景色对话的时候,才会听到自己最纯净的愿望。
以自我为中心有什么问题?如果在这世界上,我们连自己的感觉也不能感觉,那么,我们怎么可能对别人体贴?
但是我们也要明白,世界并非绕着我们运转,不管再怎么成功,也没有人会真正听我们使唤。
我,很重要,但也没有那么重要。我可以离开原来的生活轨道,也可以被遗忘。
年轻的时候,我并不懂得听自己的声音,大多数时候听着许多杂音借以生活,太在乎自己的各种纷乱感觉,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活得紧张,不时陷入琐琐碎碎的忧郁情绪中。
年纪增长最好的礼物,就是知道什么声音该听,什么声音是杂音。
渐渐懂得找出对自己好的方法,开开心心,继续带着发自内心的微笑,牵着自己所爱的人的手往前走。
有时,也记得放开一下。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得极为考究,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封面,初上手时便给人一种沉静、内敛的感受,仿佛作者并不想用浮夸的色彩去喧哗,而是用材质本身来诉说故事。尤其是书脊处的烫金字体,在不同的光线下会呈现出微妙的光泽变化,细看之下,能感受到排版者在字体选择上的独到匠心。内页纸张的选择也颇为讲究,不是那种刺眼的亮白,而是带有一丝暖意的米黄色,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并不会感到疲惫。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分隔处的留白处理,那种恰到好处的呼吸感,让每一段文字都有了独立的呼吸空间,读者可以从上一段情绪中抽离出来,重新调整状态迎接下一段的叙事。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不仅仅是印刷工艺的展示,更像是一种仪式感的建立,它在无声中告诉你:你即将进入的,是一个需要被认真对待的世界。这本书拿在手上,会让人不自觉地放慢翻动的速度,想去感受纸张的纹理,去品味这种精心雕琢的质感,仿佛每一次触摸,都在与书的灵魂进行一次轻声的对话。那种沉甸甸的、踏实的触感,是电子阅读永远无法替代的慰藉。
评分初读这本书时,我被它的叙事节奏完全攫住了。它没有那种急于抛出高潮的焦躁,而是像一位技艺精湛的织布工,慢条斯理地铺展着每一根丝线。作者似乎对“等待”这个主题有着深刻的理解,故事的推进如同缓慢融化的冰块,每一点变化都带着温度和重量。很多场景的描写,不是直白的描述性语言,而是通过环境的细微波动来烘托人物的内心,比如某天清晨窗台上的那一片尘埃,或是雨水打在旧木地板上的特定声响,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背景音”,却精准地定位了角色当时的情绪坐标。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因为一个特别凝练的动词或者一个极富画面感的比喻而停下来,反复咀嚼。这并非是那种矫揉造作的堆砌辞藻,而是一种提纯后的精炼,像是从矿石中提炼出的纯金,闪耀着不容忽视的坚硬和光泽。读完一个章节,合上书本,那种悠长而深远的余韵,会像远方的钟声一样,在心底久久回荡,让你忍不住思考,自己生命中那些被匆匆忽略的“慢镜头”,究竟藏着怎样被遗忘的风景。
评分这本书所探讨的主题,深埋在日常生活的肌理之中,它没有宏大的历史背景,也没有惊天动地的阴谋,而是聚焦于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我之间那种微妙的、难以言喻的连接与断裂。它触及了那些我们通常会用“算了”、“就这样吧”来搪塞过去的情感缝隙。作者似乎有着一双能看穿事物本质的眼睛,他笔下的人物,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只有在特定情境下,基于自身局限性做出反应的“真实存在”。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宽容”这个概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它不再是廉价的道德说教,而是一种需要巨大内在力量去实践的生存哲学。它引导我反思,那些曾经让我耿耿于怀的“不完美”和“缺憾”,或许正是构成我们生命整体性的必要组成部分。整本书散发着一种克制的温暖,像冬日里壁炉里跳动的火焰,虽然微小,却足以驱散彻骨的寒意,给人以平静而坚定的力量。
评分这部作品的结构布局非常精巧,它不像传统的小说那样采用单一线性叙事,而是像一个多面的棱镜,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同一事件的光芒。故事的主线看似平铺直叙,但作者巧妙地插入了大量的“插叙”和“平行叙事”,这些穿插的片段并非是为了分散注意力,而是如同无数条支流,最终汇入叙事的主河,让整个故事的肌理变得异常丰满和立体。我喜欢这种“碎片化”的叙事手法,它要求读者主动参与到故事的重建过程中,需要自己去连接那些看似不相干的线索和时间点。这种阅读过程本身,变成了一种探索和解谜的乐趣。很多时候,你以为你已经掌握了故事的全貌,但当下一个闪回或是一段新的独白出现时,你不得不推翻之前的判断,重新组织你的认知框架。这种“被挑战”的感觉,恰恰是好书带给读者的最大馈赠——它不仅给你答案,更让你享受寻找答案的过程。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令人难以捉摸,但每次转变都显得恰如其分,丝毫没有突兀感。有时,它的笔触是极为冷静和客观的,如同一个冷眼旁观的记录者,用最简洁的句式勾勒出事件的轮廓,信息量极大却毫无赘述,仿佛在阅读一份严谨的档案报告。然而,在描写人物最私密的内心独白时,笔锋会突然变得湿润而多情,句子的结构变得繁复,充满了各种从句和转折,仿佛是思绪的河流决堤,带着强烈的感性和哲思。最让我惊艳的是作者对不同人物“说话方式”的塑造,即便是两个配角之间的简短对话,也能通过词汇的选择、句子的长短、停顿的位置,清晰地勾勒出他们迥异的教育背景和性格底色。这种对语言的掌握能力,让我联想到那些顶级的演奏家,他们不仅能驾驭复杂的乐章,更能根据作品的情绪,瞬间切换不同的演奏技巧,将“声”的艺术发挥到极致,让人在阅读中体会到一种纯粹的、不带杂质的文字之美。
评分为什么伟大目标,只是努力做好自己,活下去,是卑微又伟大的愿望 ,做一点实实在在的小事,人生不管选择哪条路,都要看脸色,最好的爱情大都势均力敌,生活需要我们真实地面对,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静下来,听自己的声音,难,才值得梦想。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的书,五分!
评分好好好。。
评分不错,都买了两本了。
评分很好 很哲学
评分不错的书,五分!
评分感觉还不错,快递很给力
评分看着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