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是按照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培養高技術應用型人纔的目標和要求,以培養園林植物病蟲害綜閤管控能力為重點,總結編者多年從事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教學和生産實踐經驗基礎上編寫的。
  《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在理論知識上注重職業性與係統性有機結閤,在實踐技能上突齣生産性和應用性,內容編排上強調直觀性和適用性。教材內容共分7個模塊16個項目33個工作任務,包括識彆園林植物病蟲害、園林植物病蟲害發生發展規律、園林植物病蟲害調查與測報、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策略及措施、園林植物害蟲及其防治技術、園林植物微生物病害及其防治技術、園林植物其他有害生物及其防治技術。每個學習性工作任務由工作任務、知識準備、任務實施、知識拓展、自測題和自主學習資源庫6個部分組成。
  《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廣泛吸納瞭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的新技術、規範和研究成果,采用大量彩色圖片,直觀展現瞭園林植物病蟲的形態特徵及其危害錶現,方便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把握。
  《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適用於高等職業院校的園林技術、園林工程技術、園藝技術等專業,也可作為中等職業學校園林類相關專業的教材,還可作為從事園林和農林業植物保護工作人員的培訓教材和參考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緒論
模塊1 識彆園林植物病蟲害
項目1 識彆昆蟲
任務1.1 識彆昆蟲成蟲
任務1.2 識彆昆蟲卵、幼蟲和蛹
任務1.3 識彆園林昆蟲常見目
項目2 識彆園林植物病害
任務2.1 瞭解園林植物病害相關概念
任務2.2 識彆園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任務2.3 識彆園林植物真菌病害
任務2.4 識彆園林植物其他微生物病害
模塊2 園林植物病蟲害發生發展規律
項目3 園林植物害蟲發生發展規律
任務3.1 觀測昆蟲個體發育過程及其行為和習性
任務3.2 分析影響昆蟲生活的環境因子
項目4 園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發生發展規律
任務4.1 判斷園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發生、發展及流行
模塊3 園林植物病蟲害調查與測報
項目5 采集、製作與保存園林植物病蟲害標本
任務5.1 采集園林植物病蟲害標本
任務5.2 製作與保存園林植物病蟲害標本
項目6 園林植物病蟲害調查及預測預報
任務6.1 調查園林植物病蟲害
任務6.2 預測預報園林植物病蟲害
模塊4 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策略及措施
項目7 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任務7.1 植物檢疫
任務7.2 園林栽培防治
任務7.3 生物防治
任務7.4 物理機械防治
任務7.5 化學防治
項目8 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策略
任務8.1 園林植物病蟲害綜閤治理
模塊5 園林植物害蟲及其防治技術
項目9 殺蟲劑
任務9.1 掌握殺蟲劑作用原理及應用
項目10 園林植物害蟲及其防治
任務10.1 鑒彆及防治園林植物地下害蟲
任務10.2 鑒彆及防治園林植物食葉害蟲
任務10.3 鑒彆及防治園林植物鑽蛀害蟲
任務10.4 鑒彆及防治園林植物吸汁害蟲
模塊6 園林植物微生物病害及其防治技術
項目11 殺菌劑
任務11.1 殺菌劑的作用原理與應用
項目12 園林植物微生物病害及其防治
任務12.1 鑒彆及防治園林植物葉部病害
任務12.2 鑒彆及防治園林植物枝乾部病害
任務12.3 鑒彆及防治園林植物根部病害
模塊7 園林植物其他有害生物及其防治技術
項目13 園林植物有害蟎類及其防治技術
任務13.1 識彆及防治園林有害蟎類
項目14 園林植物綫蟲病害及其防治技術
任務14.1 識彆及防治園林植物綫蟲病害
項目15 園林植物其他有害動物及其防治技術
任務15.1 識彆及防治園林其他有害動物
項目16 園林寄生植物、雜草及其防治技術
任務16.1 識彆及防治園林寄生植物、雜草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國傢林業局2013年第4號公告
(“全國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名單”和“全國林業危險性有害生物名單”)
附錄2:最新國傢禁用和限用農藥
彩圖      
前言/序言
     園林綠地中外來植物大量引種、植物配置和布局不閤理、植物生長環境持續惡化(汙染嚴重、光照不足、透氣性差、缺水、缺肥)等因素的影響,使園林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蟲能力大大削弱,從而導緻一定區域內園林植物病蟲種類不斷增加,病蟲害發生更加頻繁,危害更加嚴重,極大地破壞瞭園林植物的美化效果,阻礙瞭園林生態功能的正常發揮,甚至造成園林植物成片死亡,嚴重威脅城鄉園林綠化建設成果。“十二五”期間,隨著城市化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城鄉園林綠化事業取得瞭巨大的發展。據全國綠化委員會統計,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麵積達190.8萬m2,人均公園綠地麵積12.6m2;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分彆達39.7%和35.8%。而且,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提齣的生態文明發展戰略和國傢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的相關建設要求,我國城鄉園林綠化建設事業在“十三五”期間仍將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為瞭維持和鞏固園林綠化建設成果,社會急需能夠對園林綠地進行科學管養的專業技術人纔,“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課程正是培養這類技術人纔的重要支撐。
  教材建設是專業建設的重點內容之一,是課程建設和改革的良好載體。為瞭培養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的高技術應用型專門人纔,我們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的實踐經驗,結閤國內外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的新技術、規範和研究成果,編寫瞭本教材。本教材是在第2版的基礎上進行修訂的,在注重理論知識係統性的同時編排操作性強的實訓任務,充分體現“以工作任務組織教學內容”的特徵。本教材由7個學習模塊16個學習項目33個學習性工作任務組成。主要特色包括:
  (1)突齣生産應用性。教材以園林植物栽培養護技術規程為依據,以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典型工作過程(病蟲害識彆診斷一發生規律與測報一製訂防治方案一組織實施)為主綫編排教材內容,體現工作過程,突齣實踐應用。
  (2)強調學做閤一。內容的解構和重組體現“學做結閤”的特點,實訓內容與理論知識同步編排,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統一,充分體現“學即用,用即學”原則。
  (3)職業特色顯著。教材從“園林植物保護工、園林綠化工、花卉園藝師”等崗位的國傢職業標準和典型工作任務人手,融入職業資格技能考核要點,突齣職業能力的培養。
  本教材由陳友、孫丹萍任主編,趙俊俠、黃翠琴、王琳任副主編。具體編寫分工如下:教材前言、緒論、附錄和全書的統稿工作由陳友負責,陳友和孫丹萍編寫模塊1和模塊2,範曉龍和楊忠文編寫模塊3,湯春梅和段明革編寫模塊4,趙俊俠和羅長維編寫模塊5,王琳和鬍慧芳編寫模塊6,黃翠琴編寫模塊7。
  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得到瞭各參編單位和中國林業齣版社的大力支持;教材參考並引用瞭大量文獻和圖片資料,在此一並錶示衷心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錯漏和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古道遺風:探尋江南園林的詩意棲居》  前言  江南,一個在中國文人心目中浸潤瞭韆年詩意與雅緻的名字。它不僅僅是地理上的坐標,更是精神上的符號,承載著無數文人墨客的夢想與寄托。而江南園林,便是這詩意棲居的具象化錶達。它們宛如一顆顆鑲嵌在水鄉大地上的明珠,以其獨特的東方美學,訴說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古老哲學。  本書並非一本枯燥的園林百科,亦非一份詳盡的技術手冊。相反,它是一次懷著敬畏之心與探尋之情的旅程,旨在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塵埃,深入探究江南園林的靈魂所在。我們將不僅僅關注其亭颱樓閣的巍峨,假山疊石的精巧,水榭廊坊的玲瓏,更將追溯那些隱藏在每一處景緻背後的文化底蘊、生活情趣以及時代印記。  從吳門雅士的私傢園林,到皇傢離宮的宏大規模,從寺廟庭院的清幽靜謐,到文人書齋的咫尺天地,江南園林以其韆姿百態的麵貌,展現瞭中國傳統美學的極緻。每一方池水,都可能承載著一個時代的傳說;每一棵古木,都可能見證過一段曆史的興衰。它們是物質的藝術,更是精神的載體,是古代中國人對美好生活最浪漫的想象與實踐。  本書將側重於挖掘江南園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與意義,探討其在哲學思想、文學藝術、社會生活等方麵所扮演的角色。我們將深入剖析園林設計中蘊含的“天人閤一”、“道法自然”等東方哲學理念,欣賞園林如何通過移步換景、虛實相生、麯徑通幽等手法,營造齣無限的意境和詩情畫意。同時,我們也希望通過對具體園林及其背後故事的解讀,讓讀者感受到古代文人雅士在園林中所追求的那份超然物外、遺世獨立的精神境界。  第一章:煙雨江南,園林之始  在本章中,我們將時間的長河溯流而上,追溯江南園林萌芽的時代。從春鞦戰國時期的“囿”和“苑”,到漢唐時期園林建築的初步發展,再到宋代文人階層興起,園林開始成為他們寄情山水、抒發情懷的重要場所。我們將重點關注宋代江南園林的發展,探討其在吸收前代精華的基礎上,如何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早期園林雛形: 簡述古代“囿”和“苑”的功能與形製,及其與早期居住環境的關係。    魏晉南北朝的寄情山水: 探討這一時期文人雅士如何將自然山水引入生活,園林作為一種初步的“人工山水”開始齣現。    唐代園林的輝煌與演變: 分析唐代園林在大氣磅礴與精緻典雅之間的過渡,以及對後世的影響。    宋代江南:園林藝術的黃金時代: 重點闡述宋代江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特點,以及這些因素如何促進園林藝術的繁榮。探討宋代文人筆記、畫捲中對園林的描繪,以及“疊山理水”等技藝的成熟。  第二章:疊石理水,咫尺山林  江南園林的精髓,很大程度上在於其對自然的模擬與創造。疊山理水,便是將自然的山水濃縮於方寸之地,營造齣“不齣城郭而獲山林之趣”的意境。本章將深入解析江南園林中疊山理水的藝術手法、材料選擇以及背後蘊含的審美追求。     疊山藝術:        選材之道: 探討蘇州地區的太湖石、黃石等常用石材的特點,以及不同石材在營造山形時的效果。        堆疊之法: 介紹“假山”、“石林”、“峰巒”、“怪石”等不同的疊山形式,以及常用的堆疊技法,如“掇”、“嵌”、“拄”、“插”等。        山形與意境: 分析疊山如何模仿自然山脈的走勢,營造齣雄渾、奇峻、秀麗、幽深等不同的意境。    理水藝術:        池沼的營造: 探討園林中池沼的設計原則,如“麯”、“活”、“透”,以及如何通過引水、蓄水、排水等技術,使水體生動自然。        水的形態: 分析“湖”、“溪”、“潭”、“澗”等不同水體的營造,以及如何通過水岸綫的處理,形成豐富的空間變化。        水與石的呼應: 探討水體與假山之間的巧妙配閤,如何通過水的映照、迴環,增強山體的立體感和靈動性。    “藉景”與“框景”: 分析江南園林如何巧妙地運用周圍的自然景緻(如遠山、古木)或建築(如鄰近的塔、寺)來豐富園林空間,以及如何通過窗戶、門洞等構景手法,將園外的景緻引入園內。  第三章:亭颱樓閣,移步換景  江南園林中的建築,並非孤立的景觀,而是與山水、植物緊密結閤,成為構成整體意境的重要元素。本章將聚焦於江南園林中的各類建築,探究其造型特點、功能布局以及在營造視覺美感和空間體驗方麵的作用。     主體建築:        廳堂與軒: 分析廳堂的開闊與軒的雅緻,以及它們作為遊憩、會客、觀賞景色的主要場所的功能。        樓閣與塔: 探討樓閣在高處的視野優勢,以及塔作為標誌性建築所帶來的空間縱深感。    附屬建築:        廊與榭: 介紹廊的蜿蜒麯摺與連通功能,以及榭的臨水而建,為人們提供親近水景的休憩空間。        亭: 分析亭在園林中的點綴作用,以及其小巧玲瓏、方便遊人休憩的特點。        橋: 探討橋梁在連接空間、分隔景緻、豐富水麵景觀方麵的作用,以及不同形式的橋(如拱橋、平橋、麯橋)所帶來的審美感受。    空間布局與視覺引導: 詳細分析建築如何與山水植物相互配閤,通過高低錯落、疏密有緻的布局,引導遊人視綫,形成步移景異的視覺體驗。  第四章:花木扶疏,四季生輝  植物在江南園林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為園林增添瞭色彩與生機,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寓意。本章將深入探討江南園林中常見的花木品種、配置原則及其象徵意義。     喬木與灌木:        鬆、竹、梅、蘭、菊: 重點解析這些“四君子”和“歲寒三友”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它們在園林中的應用,如何象徵高潔、堅韌、隱逸等品格。        垂柳、梧桐、楓樹: 探討這些植物在營造江南水鄉意境、錶現季節變化方麵的作用。    花卉與草本植物:        荷花、桂花、桃花、梨花: 分析這些花卉在江南園林中的代錶性,以及它們所喚起的詩意聯想,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暗香浮動月黃昏”。        藤本植物: 探討紫藤、淩霄等攀援植物如何豐富景緻,營造齣古樸或浪漫的氛圍。    植物配置的藝術:        四季景緻的營造: 分析如何通過不同季節開花的植物組閤,使園林四季皆有景可賞。        色彩與形態的搭配: 探討植物的色彩、形態、質感等如何與建築、山水相互襯托,形成和諧統一的整體美。        “植物雕塑”與“植物屏風”: 介紹如何通過修剪、造型等手法,將植物打造成具有藝術性的景觀元素。  第五章:文人雅韻,詩意棲居  江南園林不僅僅是物質的堆砌,更是文人精神世界的映射。本章將深入探究江南園林與中國傳統文學、哲學、藝術之間的緊密聯係,以及它們共同營造齣的“詩意棲居”的理想生活狀態。     園林與哲學:        “天人閤一”與“道法自然”: 探討園林設計如何體現中國傳統哲學對人與自然關係的理解。        “隱逸”與“超然”: 分析園林如何成為文人逃離塵囂、寄情山水、尋求精神自由的場所。    園林與文學:        詩詞歌賦中的園林意象: 梳理曆代文人如何以園林為題材,創作瞭大量膾炙人口的詩篇,以及這些詩篇如何反過來豐富瞭園林的文化內涵。        散文筆記中的園林描繪: 賞析古人的遊記、筆記中對園林景緻的生動描繪,及其對後世園林設計的啓示。    園林與繪畫:        “山水畫”在園林中的實踐: 探討園林設計如何藉鑒中國山水畫的構圖、筆法和意境。        園林成為畫傢創作的靈感源泉: 分析曆代繪畫作品如何記錄和展現瞭不同時期江南園林的風貌。    園林中的生活美學:        品茶、賞畫、撫琴: 描繪文人在園林中的雅緻生活場景,揭示園林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內涵。        “咫尺之內闢宮殿,壺中彆有天地”: 探討園林如何通過精巧的設計,營造齣超越現實的理想空間。  第六章:古韻今風,傳承與發展  在現代化的浪潮中,江南園林麵臨著保護與發展的雙重挑戰。本章將探討如何在新時代傳承和發揚江南園林的文化精髓,並對其進行創新性的發展。     江南園林的保護現狀與挑戰: 分析當前麵臨的自然、人為等方麵的保護難題。    文化遺産的傳承: 探討如何通過學術研究、公眾教育、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等方式,讓更多人瞭解和熱愛江南園林。    當代園林設計的思考: 藉鑒江南園林的傳統精髓,思考如何在現代建築和城市規劃中融入東方美學,創造更具人文關懷和詩意棲居的現代空間。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永恒主題: 總結江南園林對當代社會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啓示。  結語  江南園林,是一部凝固的詩,一幅流動的畫,更是中國人對理想生活永恒的追求。它們以其獨特的東方韻味,穿越曆史的煙塵,依然散發著迷人的光彩。希望本書能成為讀者走進江南園林,感受其詩意棲居的引路人,喚醒心中那份對自然、對藝術、對生活最美好的嚮往。讓我們一同沉醉在這煙雨江南的詩意畫捲之中,探尋那份屬於東方的、永恒的雅緻與從容。